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立足课程改革,,更新史学观念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史学 课程改革 立足 观念 更新

摘 要: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新的课程理念。具体到历史学科,新课程理念需要新的史学观点的依托。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思想的进步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史学观念在不断更新。许多教条化的论断和法则开始动摇,甚至一些形成定论的论断也受到了质疑。

关键词:新史观;新课程;新理念

新课标历史教科书作为我国当代史学的缩影,体现着我国当代史学的发展和繁荣。以高校学者为主体的新教科书编者,跟踪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力求与同时期的史学研究整体水平同步,新课标教科书作为体现学术进展的载体,有鲜明的时代性,充分反映了学术性成果。新课标教科书不仅在史学范式范畴内体现出了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和现代化理论,更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对中外历史的研究更为审慎,更为缜密,对革命和改革的关系和评价,做了更合理的阐释;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评价。

一、教材结构体现了文明史观

旧教材的编写按照编年史体系,分为五本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此种编写体例符合历史学教育的本质,利于学生按照时间顺利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不断进步的轨迹,而教师更是习惯于用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和革命史观来教学,分析社会形态的变化和社会转型的表现,但是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按照通史体裁进行了学习,如果高中历史教材仍然按照同样的题材来编写,实际是一种重复,更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所以,以另外一种题材编写很有必要。通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可以发现其编写体系突出体现了文明史观。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部分组成。

二、对思想史、文化史和社会生活史的关注

在研究对象和范围方面,克服了以往“历史研究集中于政治史、阶级斗争史这种线性思维的不足。”通过跨学科研究,“在研究模式上呈现了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的范式转移。”相继出现了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等专门史的研究热潮。同时,历史研究也呈现出学术下移的趋势,在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民间、关注广大百姓的社会生活,从而推动了史学发展的多样性。文化史在旧课程中占的比重比较轻,作为必修范畴的新课程,对人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内容的阐述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如果作为选修课,文化史部分更是增加了分量,六个模块中,除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其他模块都与文化史有关。《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个专题体现了对社会史的关注,这也是新课标教材的新增内容。

三、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更客观公正

受到革命范式的影响,旧课程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存在过激的现象,有损历史的公正。

老的教材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沿袭了传统的说法,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是这样阐述的:“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依据最新研究表明,传统的说法并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对于新观点的阐述有以下几点:政治上的思想除旧远比思想观念的布新要简单,对于传统意识上文化堡垒和军事堡垒的攻克方面来说,文化方面要困难复杂的多。武昌起义使清王朝彻底倾倒,但是遗留的传统封建专制思想的去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封建统治者通过使用古典的法律以及经典的儒家思想的传播、传统意识的灌输,使被统治者的思想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被改变和控制,对于统治者来说这种阶级思想更是深深地渗透到脑髓。编者通常通过洪宪帝制和张勋复辟的迅速败亡,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这两次短命闹剧的匆匆收场,与其说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结果,倒不如归功于部分接受民主共和观念的政治精英奋起抗争的成果。而新课标教材把这种传统的说法改为: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更加符合历史真相。

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少担任新课程教学的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史学观念滞后、知识陈旧等问题。他们对史学界的学术进展反应迟钝,对教科书中的新观点、新提法研究甚少,这与新课标教科书所体现的史学进展形成了巨大反差。能否更新史学观念,吸纳新的学术成果,提升史学理论素养,已成为影响新课程进展迫在眉睫的问题。要解决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界普遍存在的落伍现象,需要新课程推进部门和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M].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2]于沛.全球化和全球历史观[J].史学集刊,2001(2).

编辑 马燕萍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