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有效落实的思考与对策3篇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有效落实的思考与对策3篇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有效落实的思考与对策 2014年10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促进措施探讨展月英(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太仓215400)摘要: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形式是当前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有效落实的思考与对策3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有效落实的思考与对策3篇

篇一: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有效落实的思考与对策

14 年 10 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促进措施探讨展月英(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太仓 215400)摘 要: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形式是当前教育体系中所提倡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职业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使得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满足了学生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实现了双重教学的效果。本文就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促进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措施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10-0058-02收稿日期:2014-10-14作者简介:展月英,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院校政产学研。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出现充实了整个教育领域。而校企合作的出现也大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进步,使职业教育将课堂与实践紧密结合,使职业教育更具一定的实用性和价值性。一、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一)法律层面的问题首先是政府方面,对于职业教育方面的政策不够完善,对职业教育不够完善,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自“十一五”规划提出以来,我国对于职业教育进行校企合作,政府的相关部门只是“纸上谈兵”,不能够将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加以落实,严重的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效率。针对职业教育方面的法律政策少之又少,只有一部专项法律是 1996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1],自此之后,关于职业教育方面的相关法律很少出现,只是在国家其他政策中零散提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事业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职业教育法》已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完善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是时代所趋。(二)企业层面的问题其一,企业对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态度不端正。职业院校是非盈利性的组织,是属于教育组织,企业不能够从合作的相关院校谋取过多的利益。在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合作动力不够,不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其二,现在企业的类型大多是以劳动力为主,单纯以技工类为主的企业占据的份额很少,校企合作旨在培养学生的技能,寻找大量需要技能类的企业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三,企业现存的运营状态不好也会影响对学生的培训和引导,企业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质量。如今,很多企业没有健全的管理与培训体系,阻碍了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三)学校层面的问题目前,学校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第一,专业技术不够先进,没有一定的竞争力,难以得到企业的认可和信赖 [2] ;第二,学校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严格的教学管理体制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学生的素质有待加强,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第三,在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没有做到严格监督,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未给予评价;第四,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方式不够重视,忽略了教学的本质,未将校企合作贯彻到底,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四)学生层面的问题第一,当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学生所学的专业与企业提供的职位存在不符的现象,尤其是对实习生而言,在刚刚进入企业时会做很多与专业领域不相符的工作,导致学生出现倦怠、埋怨的现象;第二,学生对于实习工作的态度,很多学生都抱着一种娱乐性的心理去实习,等到真正实习的时候,会抱怨这抱怨那,心里不平衡等状况经常出现。学生对于实习态度的不端正,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阻碍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进行。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促进措施(一)完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关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少之又少,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专项法律法规只有《职业教育法》,我国相关的立法机构可以参照关于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制定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法,将《职业教育法》与《教育法》的相关资料进行整合与分析 [2] ,加上现代一些新鲜的法律问题和条文,通过相关资料构建一个大致的职业教育法法律构架,制定专项的职业教育法。完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来提高政府部门和校企对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视度,促进职业教育快速有序的发展。在立法过程中,尤其要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在院校、校企与学生之间,学生属于弱势群体,是受保护的对象,因此出台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权益的保护尤为重要。(二)强化校企责任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院校和企业都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责任,应当做到对学生负责,为学生的学习和培训营造以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作为院校,应当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不断引进先进的教学技术,转换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学校应始终秉持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做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学校管理方面应当严格要求学生,加强对学生的58

 2014 年第 10 期(总第 442 期)(下半月)2014年 10月科学、更具中国本土化的单独招生考试制度,使得单独招生考试成为家长和学生乐于选择的升学形式。五、解决对策分析针对上述分析,应对我国高职单招考试的主要问题,探索并开发出一套适应国内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管理制度,开发单独招生考试的原则性要求,对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管理、考试标准进行系统性设计是我们的主体解决对策。1、考试内容针对偏理论、偏传统高考的考试内容,研究制定关于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内容的指导性意见,使其考试内容在表现形式上更体现职业教育特征和职业素质要求。2、考试形式针对不同特质学生的不同特长与个性,提出高职院校的各类考试形式建议,明确各种考试形式的组织形式、考试目标、适用的考生类型等等,在考试形式上以最大激发考生潜力或能力为宗旨。3、考试管理针对单招考试组织模式规范化要求,将在考试管理上明确制定各类考试管理办法。制定考试组织管理要求、制定考试分数评定须知、制定考试具体实施办法等等。在考试管理上使单独招生考试更规范、更科学、更高效。4、考试标准针对不同专业的单招考试个性不同,但需要统一考试指导要求,制定一系列有关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的标准。制定单独招生各类考试方式实施标准、各类考试组织方式标准、各类考试评价标准等等。使得单独招生考试更吻合学校、社会、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同。六、结语综上所述,我国单独招生考试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及时就其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管理、考试标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或有待改进的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并给予具体操作检验,将不断优化我国高职单独招生的科学性,对有效选拔个性化、特色化的职业教育人才给予更有价值的参考。课题项目: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考试研究专项课题“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改革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JK012JKB040)。2011 年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改革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1144)。参考文献:[1]樊本富.高职自主招生:敢问路在何方?[J].教育与职业,2009.10(44-47).[2]张 棋.北京地区高职自主招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1.5(60-66).[3]侯宪君,何景连.谈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人才选拔模式[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1(113-115).[4]张永红.关于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现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04(30).管理,约束学生的过激行为。学校通过对学生的认真负责,为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工作奠定了基础。作为企业,应当为学生的实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实习生应当保持公平的态度,不得用有色眼光来看待初出茅庐的实习生,应当加大对实习生的培养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人才。企业应当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而不是只重视当前的业绩和效益,注重对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三)增强学生能力增强学生能力是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的个人能力决定着在院校和企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学校应当重视提高学生的自我能力和自我素质,对于专业知识做到严格要求,有利于后续实践工作的开展和研究,为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可以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加强学生在知识、人格素质上的培养,实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在企业的实习的过程中得以体现,使企业对学生和院校都会刮目相看,提高校企合作的几率和可能性,促进了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对实习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实习生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才会适应企业的发展,才会适应时代的要求。(四)加强行业的引导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扮演着引导和桥梁的作用。行业协会对于院校的发展和企业的运营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涉猎,对于双方各自的需求也都有所掌握,行业协会会保持中立的立场与校企合作双方分别进行沟通与协商,使合作双方能够保持互动和理解。行业协会也可以帮助校企双方提供相关的策划、咨询、评估等方面的帮助[3],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职业资格的制度加以分析和评估,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开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加强行业协会的领导和评估,有利于院校和企业了解当前的形势,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做好应对措施,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开展,有利于加快教育的发展步伐。三、结束语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形势,加快教育的发展步伐是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丰富了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使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够在企业的实习中得到历练和成长,将院校的课堂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教育、企业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实现了新时代对教育事业的要求。参考文献:[1]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培养优秀技能人才 [J].教育发展研究,2013,08(07):88-89.[2]方丛蕙.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01(12):112-113.[3]余芝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8(01):97-98.(上接第 57 页)59

篇二: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有效落实的思考与对策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思考 【摘要】

 分析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针对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校企合作的对策。

 【关键词】

 校企合作意义现状发展

 近年来,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速度很快。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其合作形式逐步多样化, 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但不论是在根据企业需求而提出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还是在校企长期合作过程中形成优势互补的工学结合式培养模式都不难看出, 很多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地探索和实践, 并已经认识到了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才是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也成为高校培养社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事实表明,要保证高职院校充满生机和活力, 不断蓬勃发展, 就必须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一、 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一)

 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完美结合”

 校企合作重在对企业员工素养、 技能的培养, 学校以此为导向进行课程调整和专业设置, 从而建立的教学体系模式, 可以从根本上克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现象, 增强人才就业的适用性, 促进人才资源开发, 提高应用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将职业教育理念和企业理念融合在一起, 通过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使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完成了良好的对接。

  (二)

 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着实践能力不足、 最新技术掌握滞后等问题。

 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 可以促进高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互动交流, 在相互沟通、 学习的过程中, 不断完善专业知识结构, 规范操作技能, 提升职业人所必须遵循的职业素养。

 同时, 通过接触企业中的新技术、 新工艺、 新产品, 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

 教师在充分调研学习之后再进行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更加有的放矢, 可以更好地抓住校企融合的重点, 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为今后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指导。

 除利用企业先进的生产设施外, 教师充分体会企业文化底蕴和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对学生进行培养, 也可以大大缩短未来学生就业的磨合期。

  (三)

 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技术的革新, 离不开高技能且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构建校企合作这一平台, 可以实现企业与学院的紧密结合, 为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搭建一座桥梁, 通过这座桥梁使学校充分了 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 也指引着教学内容和重点不断“与时俱进”向企业靠拢。

 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教学, 可为企业快速、高效地提供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同时, 这种针对性的学习、 培训有意地使在校大学生提前进入企业磨合阶段, 使其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要求, 降低企业对职工的培训成本。

  二、 我国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目 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办学方向, 且发展越来越快, 但从整体来看, 当今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都

 不够, 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一)

 校企双方对开展合作办学的认识不足

 目 前, 一些高职院校和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意义的认识浮于表面, 对其重要性、 必要性的认识深度不够。

 一些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主要是为了弥补师资、 实习场地等办学条件上的不足, 并没有站在企业的角度从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需要的方面开展工作。

 这势必影响校企合作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还有些职业院校盲目地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虽然双方有合作意向, 但却存在理念差别, 进而导致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程度不足, 最终影响学生的就业和企业的用工。

  (二)

 各方利益关系有待协调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涉及多方利益关系, 包括政府、 企业、 学校, 而各方的价值目标不尽相同。

 政府的目标是节省办学投资, 少投入大产出, 快速高效地提升整体劳动者的职业能力。

 企业的目标是为了生存要获取更多经济利润, 而创作价值的高技能人才是它们所渴求的。

 最后学校方面, 它的发展和教学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就业趋势的影响。

 三个不同的利益群体其价值取向的偏差, 导致了一些地方急于求成, 校企合作上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 无视长远利益而只顾眼前利益的情况。

 这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另外, 一些地方制度的缺失也使得校企合作难以推进, 没有制度上的保障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没有将相关鼓励措施落实到位, 这些都将成为校企合作的瓶颈, 制约着它的高效发展。

  (三)

 师资队伍有待提高

  目前, 在大多数职业院校里, 有很多教师刚毕业就从事教师岗位,普遍实际操作能力不足。

 由于没有企业工作经历, 对企业实际工作需求的认知只局限于课本所学。

 这势必造成教学过程枯燥无味、 一成不变,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另外,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 一些教师只是“吃老本”, 不愿意加强学习, 尤其对于从事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而言, 这必将是束步自封, 不仅阻碍了个人以及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对专业技能教学体系结构的变革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而一个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高职学院必将在职业院校的竞争中溃败。

  三、 深化校企合作的对策

 顺利开展校企合作, 需要激发双方合作的积极性, 加深合作深度,互促互动, 持续发展。

 针对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引导使双方向更加深入、 更加默契的方向发展, 走向“多赢”,走向健康发展。

  (一)

 转变更新观念, 提高对深化校企合作必要性的认识

 作为高职教育主体的高职院校应积极更新观念, 与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合作。

 应自觉主动地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坚持开放性的办学、 树立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 有实践的教学过程、 灵活的教学方式、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伴随着科研及服务能力的逐步增强, 进一步与企业加强合作, 通过其自身优势, 协助企业解决在具体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改进生产技术、 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只有高度的重

 视校企合作, 结合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才能够明确办学定位, 清晰办学思路, 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

 可见,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安身立命”之本, 是解决学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必然出路。

  同时, 企业也应该转变原有的观念。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最终实现的是共赢。

 企业同样成为职业教育高度发展的受益者之一。

 通过校企合作, 企业一方面保障了自己的人才供给、 技术进步以及长远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还履行了一定的社会责任, 有效地支持了国家的教育政策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

  (二)

 政府要加大组织指导与政策支持

 一是落实政策。

 政府加强政策、 措施等方面扶持力度, 大力倡导校企合作, 联合办学。

 通过政策运作引导企业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 落实制度, 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 确保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资金支持到位。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不论是对学校还是对企业而言, 政府给予资金的支持至关重要, 能够起到雪中送炭、 事半功倍的作用, 可以快速、 有效地实现高职院校“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特别对于企业而言, 国家优惠的政策为其带来的实际的利益, 更加促使企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整个办学过程中, 大大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三)

 逐步推进, 分层次展

 校企合作要扎实推进、 分阶段逐步开展, 可简单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创造合作机会, 实现浅层合作, 逐步形成产学合作体。

 摆脱传

 统教学方法的束缚, 通过采用理论、 实习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用结合的乐趣, 有效地缩短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差距; 建立贴近生产一线的工作场景, 养成学生的职业习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是推进中层次的合作模式。

 学校和企业应进一步加深合作, 逐步建立横向联合体, 聘请企业专家做办学指导, 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 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明确非专业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结构的群体要求。

 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实习基地, 为企业员工进行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和进修培训, 提高员工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促进企业的技术更新、 技术改造, 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率。

  三是进一步推进合作深度, 逐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中。

 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 在学院中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并转化成相应的技术成果, 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在合作的过程中, 学院将这些案例作为第一手材料带入课题, 促进产学研的全方位发展。

  (四)

 进一步加强实践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需要有一支成员构成稳定、 组织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这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更是深化校企合作的有利保障, 教师队伍的素养决定了职业教育开展的特色与否。

 要使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顺利开展, 如何构建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也越来越引起各方的重视。

  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必要的师资培训: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团队深入企业参观学习, 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 也可以将企业具有丰富实

 际工作能力的技术工程师请到学校参与教学指导, 与学院骨干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

 通过学习, 接触新产品、 新工艺、 新技术, 有效地改善教师整体的知识结构, 也避免出现教师“吃老本”的现象, 逐步建立一支熟悉整个行业技术特点及技术发展方向的专家队伍, 同时完善专业技能教学体系结构, 促进职业院校良性发展。

  总之,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目前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为了使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学校是主体, 政府要主导, 企业要参与。

 只有通过更深层次地互动、 协作,才能解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困境, 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振洪.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 .中国高等教育, 2011(3)

篇三: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有效落实的思考与对策

学 融 合INDUSTRIAL INNOVATION

 产业创新研究 159作者简介:肖晓琳,女,汉族,湖南长沙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肖晓琳(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摘要:本文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展开研究,先提出校企合作的概念,然后以校企合作的存在问题作为研究依据,重点总结了几点可行的促进政策,主要包括提高政府的重视程度、加大校企合作的沟通深度、积极构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加强职业教育的合作规划、注重科研项目的作用,旨在确保校企合作的正常进行,满足学校和企业的共赢需求,彰显出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促进政策基于现代化视角,职业教育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借助职业教育,可以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这不仅与社会需求相契合,而且由于一些院校的资源并不是无限使用的,很难将更多的实践机会提供给学生,所以诸多学校对于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予以了高度重视。在校企合作的帮助下,可以不断提高实践性人才的培养水平。基于此,加强职业教育非常重要,而借助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学习知识创造有利条件,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锻炼机会,确保学生综合能力的稳步提升,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一、校企合作的概念分析在职业教育方面,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旨在为人才培养提供保证,实现互利共赢目标。通过集中整合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可以使学生在校学习得到落实,并使实践和理论成为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确保人才与现实社会培养需求相契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其模式主要包括:一是将企业引进学校,提供充足的实训设备,使学生可以对企业资源予以合理享用;二是工学交替模式,即一些学生在校上课,而另外一些学生接受培训,其中按期轮换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学生在企业顶班劳动[1] ,可以将工作业余时间利用起来,以此来学习。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分析(一)制度保证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在校企合作方面,一些学校的制度性保证作用并不突出,也就是说,在政策支持方面的力度有代价大。所以学校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彼此之间还不够开诚布公。同时,对诸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其成熟度不够,所以对优惠政策的要求越来越高,旨在给予后续合作提供一定的保障。但现实中在制度方面和经费投入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点和空白点[2] 。(二)校企合作力度不足一些校企合作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例如,一些学校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但是并没有享受到相应的工资补助,与正式员工之间具有明显的差距。而且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过度重视当前的教育目标,并没有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予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并不相符,很难保证学生就业率。在校企合作方面,一些职业院校的被动性显著,在筛选合作企业时,其严谨性不足,并没有从学校和学生需求出发,所以很难保证合作对象的合理性。(三)学术水平的合作吸引力有待提升在职业教育方面,校企合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其存在的缺陷,对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因为当前校企合作的完善性欠缺,所以对高校校企合作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影响[3] 。同时,部分职业学校在学生培养方式方面,无法与社会需求相契合,所以很难保证学生良好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素质,进而无法将吸引力发挥出来,也很难对企业合作热情予以调动,从而对二者的合作具有很大的威胁。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促进政策的对策(一)提高政府的重视程度基于政府视角,应对校企合作予以高度重视,认识到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具体来说:一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相关法律体系的构建,给予校企合作强有力的制度性保证。借助相关政策,对各自的权益予以有效维护,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二是要加强经费保障机制的构建。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对资金方面的要求较高,所以要加强财务项目的构建,发挥出对校企合作的促进作用。对专项资金的来源进行分析,主要出自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财政拨款[4] ,应做到专款专用,发挥出对用人单位的吸引作用,从而为校企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 .。

 。

 产 学 融 合产业创新研究

  2020.12(下)

 160(二)加大校企合作的沟通深度首先,对于院校来说,应确保合作伙伴选择的合理性。学校要对自身发展需求和特点进行分析,对合作对象予以严控。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应防止盲目性思想的出现,确保合作伙伴具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奠定基础。此外,针对学生实习时间长短的问题,院校应与企业进行合理沟通和协调。其次,企业应具备高度的合作热情。校企合作可以成为企业引进优秀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而且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方式方法。因此,基于企业视角,应具备高度的合作热情[5] ,加大沟通和交流力度,将合作机会牢牢把握,贯彻落实好双赢原则,不断提高合作的深度和高度。(三)积极构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通过加强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旨在确保学生对实践技术予以充分掌握,并推动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在学生实习工作中,加强完善的工作方案的构建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应具备深厚的经验,积极传授实践操作知识,其中,应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和工厂内部,确保学生对操作流程和工作原理予以适度了解;其次,教师要想确保学生良好的素质水平,在相关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应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实践,如仅仅负责一个零件等,确保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落实,确保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实际工作。(四)加强职业教育的合作规划在职业教育方面,顶层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应确保校企合作规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校企合作中,要对政府和企业各自的角色予以明确化。首先,政府应对自身在政策上的主动性予以高度明确,对工作流程予以有效规范,并加强规章制度的构建,有效促进校企合作[6] ;其次,企业在合作关系方面,应加强订单式模式的应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场所,而学校培养的专业技术,将来也要为企业所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基于此,可以明显增强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校企合作提供扶持;再次,对于学校来说,应明确专业实践教学定位。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出现,所以应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专业现代技术。此外,在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要想确保校方和企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均得到满足,院校在专业课程方面,应保持高度重视度,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实下去[7] ,加强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积极培养。(五)注重科研项目的作用在校企合作中,科研项目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所以应注重科研项目作用的发挥。对于各级政府来说,应加强相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的构建,将技术性作用发挥出来,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在载体作用方面,主要以科研项目为主,对校企合作予以深度性指导。总之,科研作用,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应予以认真对待。(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想实现职业教育优秀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教师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对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素质有着交稿的要求。因此,教师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要提高对实际操作的高度重视,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应严格筛选教师,将培养方式的针对性发挥出来,加强师资力量的引进,必要时应外聘一线工作者为“特设教师” [8] ,从而不断提高与专业教师合作教学的互补性,确保学生实际操作理解水平、动手实践能力的稳步提升。此外,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如专家讲座、课程培训、进修学习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除此之外,定期考核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考核方面,既要关注教师的榜样作用,也要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水平,对于表现良好、考核效果突出的教师,应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反之,应给予一定的处罚,从而保证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四、结语综上所述,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势在必行。对于其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切实可行的促进政策,因此,学校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而企业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从而助力学校与企业实现双赢。参考文献:[1] 原竞杰,苏志兰,苏国辉 .“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 [J]. 纺织服装教育,2020,35(04):295-298.[2] 马焕方 . 试析中职物流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对促进校企深度发展的有效性 [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14):60-61.[3] 罗敏 . 如何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基于现代学徒制育人机制的审视 [J]. 机械职业教育,2020(07):33-36.[4] 牛彦辉,焦娉祖 . 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思考 [J]. 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3):10-13.[5] 戴文静 . 政校企协同推进高职教育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J]. 职业教育研究,2020(07):57-61.[6] 严文超,李建利,汪静,段利英 . 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在化工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J].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1):23-25.[7] 胡永强,张林国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背景下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思路 [J].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1):26-29.[8] 杨磊,朱富丽 . 校企合作视域下完善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研究 [J]. 现代盐化工,2020,47(03):133-134.。

 。. .。

 。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