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政治对学前教育财政的影响8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政治对学前教育财政的影响 学前教育 财政 政治

政治对学前教育财政的影响8篇政治对学前教育财政的影响 政治与学前教育 一、关于政治的基本概念•政治: 主要指国家性质,各阶级和各阶层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国家管理的原则和组织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对学前教育财政的影响8篇,供大家参考。

政治对学前教育财政的影响8篇

篇一:政治对学前教育财政的影响

与学前教育

 一、 关于政治的基本概念• 政治:

 主要指国家性质, 各阶级和各阶层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国家管理的原则和组织形式。• 包括两方面:

 理念、 意识权力机构• 体现方式:

 法令制度政策法规

 二、 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 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2. 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3. 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4. 政治对受教育权的影响

 • 根据教育财政支出的主体划分, 可以分为中央教育财政支出和地方教育财政支出。• 根据教育财政支出是否纳入预算内管理划分, 可以分为预算内教育支出和预算外教育支出• 根据公共教育支出的用途划分, 可以分为教育事业费支出和教育基建投资支出• 根据公共教育支出的对象的等级划分, 可以分为初等教育支出、 中等教育支出和高等教育支出• 根据公共教育支出的对象的性质划分, 可以分为义务教育支出和非义务教育支出

 教育在不同时期的特征• 1 、 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教育的其中一种形态, 它主要形成于原始社会时期。

 • 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一下特征:• 第一, 教育水平低没有形成制度化的教育机构, 教育只是在社会生活( 各种仪式等)

 和生产( 如狩猎、 捕鱼等)

 中进行的, 教育内容贫乏, 教育方法主要是口耳相传和实践中的模仿;• 第二, 教育没有阶级性无论是男是女, 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 2、 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其主要特征是:第一, 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在西方还具有鲜明的宗教性;第二,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第三, 教育是面向少数有特权阶层子弟的, 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 另一方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 维护自己的统治;第四, 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军事知识、 宗教教义和道德知识;第五, 教育的主要方法是严酷的纪律和强迫下的反省, 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盛行, 注重机械的练习;第六, 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 没有形成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第七, 教育实践以教育经验为基础, 教育理论研究不独立、不系统、 不科学;第八, 教育与生活相脱离, 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

 • 3、 现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两种特殊形态

 其特征如下:第一,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和理论从理想走向现实, 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以往教育的首要的基本特征;第二,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范围、 程度和意义日益扩大, 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和加强;第三,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从分离走向统一;第四, 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教育公正和教育机会均等成为教育决策和教育行为的基本准则;第五, 教育的技术手段日益更新, 教育的时空空前地拓展, 教育资源不断丰富, 教育制度的弹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第六, 教育的地位不断提升, 教育功能不断增强, 教育事业成为兴国之本; ;第七, 教育不断变革, 现代教育从目标到课程、 内容、 方法、 组织形式、评价标准、 结构体系等, 都是需要不断变革的;第八, 教育的理论自觉性不断提高, 经验主义、 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日益被克服;第九, 教育科学事业不断发展, 为现代教育的改革提供知识和理论的基础;第十, 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化, 为教育改革和法子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第十一, 教育的终身化, 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 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

 三、 政治与学前教育• 1. 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 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 2. 不同社会制度下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不同• 3. 政治决定学前教育的目标:

 我国学前教育要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0〕 41号•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 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 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入园难问题, 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 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现提出如下意见。促进学前教育

 • 一、 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 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三、 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四、 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五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五、 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 六、 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 七、 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八、 坚持科学保教,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九、 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 十、 统筹规划,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 三、 转变教育发展方式, 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15.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推动各地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重大项目。

 建设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坚决防止出现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出台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小学化倾向。

 出台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

 加大力度, 多种形式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加大力度多种

 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答记者问• 1.“国十条” 明确要求各地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半年多过去了, 请问现在的进展情况如何?

 •目前, 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全部结束, 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各地按照国务院的总体要求和部署, 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 推进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任务。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政领导亲自抓, 切实将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摆上重要位置。

 二是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各地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的核定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各地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的核定工作,加大培养培训力度, 多措并举加强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

 三是落实政府投入责任。

 研究制定了加大财政投入的多种措施。

 加大了项目和资金的安排力度。

 四是普遍建立了学前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 督促检查和问责机制, 健全管理机构, 充实管理力量。据不完全统计, 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 未来三年各地将新建、 改扩建幼儿园9万多所, 可新增园位500多万个。

 预计国家“十二五” 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可以提前实现。

 • 2.“十二五” 期间, 中央财政将安排500亿元, 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我们了解到,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上实施学前教育系列重大项目。

 请问:

 实施这些项目主要是基于什么考虑?包括哪些内容?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 支持实施学前教育4大类7个重点项目, 核心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和“国十条” 。

 这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努力构建覆盖城乡、 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的要求,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 紧紧围绕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 结合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新任务, 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财政支持学前教育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二是坚持地方为主, 中央奖补。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与。是坚持地方为主, 中央奖补。四是坚持立足长远, 创新机制。

 要深化学前教育综合改革, 建立健全经费投入及使用管理机制。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是支持中西部农村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包括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 依托农村小学富余校舍增设附属幼儿园, 在偏远农村地区开展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等。

 二是鼓励社会参与, 多渠道、 多形式举办幼儿园。

 包括扶持城市部门、集体办园, 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园问题, 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

 三是实施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四是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 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给予资助。•是坚持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

 • 3.去年, 国家发改委、 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项目, 请问项目进展和成效如何?

 •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 2010年发改委率先安排资金5亿元, 在10个省启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 规划建设幼儿园416所。

 2011年, 试点资金增加至15亿元,试点范围扩大到中西部25个省, 规划建设幼儿园891所。在试点资金安排上, 重点向贫困落后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 工程总体上按照“保基本广覆盖• 工程总体上按照保基本、 广覆盖、 多形式实施。

 建设层次上主要支持乡镇建设中心幼儿园, 发挥其辐射指导作用。

 建设方式上以新建幼儿园为主, 兼顾对现有幼儿园和中小学富余校舍的改扩建。

 建设标准上按照实用适用的原则, 合理确定每个项目的办园规模和建设体量。运行模式上鼓励各地以试点促改革, 积极探索公办幼儿园管办分离、 委托管理的运行模式。

 同时注重以项目建设推动规划、 师资、 收费和管理等各项政策的完善。• 当前各地正在围绕“十二五” 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编制工程建设规划, 重点对农村学前教育予以更大的支持, 确保如期实现国家提出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多形式” 的原则组织的原则组织

 • 4.为什么要鼓励和倡导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改建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近年来, 随着学龄人口下降以及农村学校布局调整, 农村地区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闲置校舍。

 支持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 这既有利于有效利用校园校舍等宝贵资源,又能迅速增加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是一种充分利用已有教育资源、 投资少、 见效快的好办法, 也是当前破解农村“入园难” 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 改建时应特别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要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规划、 人口流动和适龄儿童数量变化等因素。

 本着方便就近的原则做好农村幼儿园建设布局和规划。

 二是保证质量, 安全适用。

 改建幼儿园要达到抗震防灾要求及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基本办园标准, 具备卫生保健、 保育教育等基本功能。

 三是明确责任, 地方为主。要以县为单位认真做好规划、 资金筹措和组织实施等具体工作, 做好幼儿园开办前的设施设备购置、 教师配备、 教师培训等相关准备工作。

 • 5.目前各地都在新建和改扩建独立设置的幼儿园, 为什么还要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应注意什么问题?

 •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教育阶段。

 幼儿园从建筑功能设置、 空间布局、 环境创设。

 到作息时间、 活动组织、 学习内容和方式, 都与小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新建和改扩建的幼儿园应该以独立设置的为主。• 但是, 在中西部的一些边远贫困地区, 受当地人口、 交通、经济等因素影响, 不具备独立或联合举办幼儿园的条件,幼儿园的服务半径又不可能太大幼儿园的服务半径又不可能太大。

 为了适应这些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方便地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选择当地布局调整规划保留的农村小学或教学点, 利用现有富余校舍资源增设附属幼儿园, 对富余校舍进行功能改造, 配备玩教具、保教和生活设施设备, 也是现有条件下促进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当然, 在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也应当遵循学前教育规律。

 一是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二是因地制宜, 安全适用,满足保育教育、 卫生保健、 安全防灾等基本需要。

 三是附属幼儿园的园舍、 人员、 财务、 管理相对独立。为了适应这些地区适龄

 • 6.为什么要在中西部偏远地区开展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政府将怎样支持开展巡回支教服务?

 • 开展巡回支教试点, 就是要针对中西部偏远地区人口居住分散、 交通不便的状况及不具备办园条件、 学龄前儿童不适宜远距离移动的实际。

 通过教师的巡回指导和上门服务,向当地散居家庭的适龄儿童提供灵活多样的教育, 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 有效增加这些地区的学龄前孩子接受基本的学前教育的机会, 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试点工作” 按照“省( 市)

 自愿试点、 中央财政补助”的方式进行, 志愿者服务期限为2年。

 政府将为巡回支教提供四个方面的支持。

 一是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 逐步形成覆盖农村偏远地区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

 二是组织志愿者依托乡村幼儿园提供巡回支教服务, 财政安排资金对巡回支教志愿者给予补助。

 三是为巡回支教志愿者提供岗前培训。

 四是利用当地闲置的公共资源合理设立巡回支教点,并配备必要的玩教具等设备设施。

 • 7.请问:

 中央财政设立扶持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主要是为了解决哪些问题?

 • 设立“扶持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 , 主要是针对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着力解决城市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扶持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园, 目的是引导和扶持各地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园问题, 中央财政按各地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园人数和幼儿园财政按各地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园人数和幼儿园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投入水平, 确定奖补资金:

 二是扶持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和集体办幼儿园, 目的是引导各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支持各级各类集体、 企业、 单位举办的幼儿园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 中央财政依据各省制定的政策措施和扶持资金数给予奖补。

 • 8.中央财政对...

篇二:政治对学前教育财政的影响

教育与政治、

 文化的关系

 学前教育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学前教育 政治

 文化 制约 促进

 一、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 政治主要指国家性质,各阶级和阶层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国家管理的原则和组织形式等。

 • 它主要通过各种法令制度与政策法规体现出来。

 一、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 (一)

 学前教育受政治制度影响的历程 • (二)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拓展:

 • ★国家及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解读 • ★党中央、国务院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 ★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 ★国家中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 (三)学前教育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一)

 学前教育受政治制度影响的 历程:

 :

  原始教育 古代教育 现代教育

 (一)

 学前教育受政治制度影响的历程

 (一)

 学前教育受政治制度影响的历程 • 2. 古代教育 • 古代教育是指存在于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古代教育的 特征 有这样几个方面:

 (1)

 )

 学校教育的产生,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者

 (2)

 )

 有相对稳定、丰富的教育内容:

 :

 我国在奴隶社会,教育的内容有礼、乐、射、御、书、数等方面;而在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和“五经”及相关的伦理知识。从总体上来看,封建社会的教育在内容上比奴隶社会更加丰富一些。

 (一)

 学前教育受政治制度影响的历程 2. 古代教育

 ( (3)

 )

 教育同生产劳动严重脱离

 ( (4)

 )

 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一)

 学前教育受政治制度影响的历程

 (一)

 学前教育受政治制度影响的历程

 (二)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1. 政治对学前教育 目标 的影响 • 2. 政治对学前教育 制度 的影响 • 3. 政治对学前教育 财政 的影响 • 4. 政治对 教育权 的影响 • 5. 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 是发展学前教育的 决定条件。

 。

 • 6. 不同社会制度下接受学前教育的 程度不同。

 。

 (二)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1. 政治对学前教育 目标 的影响 • 统治阶级代表着本阶级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制定学前教育目的或干预其制定,其具体表现为:

 (二)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 (1 )

 统治阶级利用拥有的立法权,颁布一系列教育法律、政策和规章,以保证合法地实行其教育目的。

 • ( (2 )

 统治阶级利用其拥有的组织人事权力控制教育者的行为导向,使之符合教育目的。

 • ( (3 )统治阶级通过行政部门控制教师等公职人员的选拔录用。

 • ( (4 )统治阶级还通过经济手段控制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2. 政治对学前教育 制度 的影响 • 其具体表现为:

 • (1) 学前教育制度与政治制度的一致与适应,学前教育制度随政治而变革。

 • (2) 政治对学前教育制度改革起定向支持作用。

 (二)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3. 政治对学前教育 财政 的影响 • (1) 决定学前教育经费份额的多少。

 • (2) 决定学前教育经费的筹措。

 (二)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4. 政治对 教育权 的影响 • 一个社会的受教育机会一般由统治阶级来分配 • 5. 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 是发展学前教育的 决定条件。

 。

 (二)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6. 不同社会制度下接受学前教育的 程度不同。

 。

 • 学前教育在亚太地区搞得较好,据1993年 年统计,3 ~6 岁幼儿入园率约为31.5% ,受一年学前班教育的幼儿达60% 。印度8.6亿 亿多人口,而入园率却不足1% ,农村几乎为0 。我国学前教育的欣欣向荣发展正是社会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国家及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解读 • 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 • 今年,特别是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制定即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以来,学前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入园难、入园贵的呼声此起彼伏 • 第一,老百姓有意见,社会不满意,上幼儿园越来越难了,也越来越贵了,工薪阶层越来越承担不起了,从幼儿园阶段教育不公平就开始出现了,有权的进公办园,有钱的进私立园,无钱的进黑园或者不入园。

 ★国家及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解读 • 第二,幼儿园教师不满意,工作重,待遇差,收入微薄,无法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农村幼儿教师更是成了新的社会贫困阶层。有人说,下辈子、下下辈子,决不做幼儿教师了。

 • 第三,公办园不满意,政府支持越来越少了,差补和自收自支越来越多了,公办程度越来越低了,公益性越来越差了 • 第四,企业单位办园不满意,单位支持越来越少了,都断奶推向市场了,需要自己养活自己了,并且还要上缴利润了。

 ★国家及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解读 • 第五,村办园不满意,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乡镇财力越来越弱,村民委员会资金越来越少,对幼儿园支持越来越小了,许多村办幼儿园干脆承包给个人,家庭作坊式幼儿园越来越多了。

 • 第六,民办园也不满意,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发展空间越来越少了。公办园的公办性质越来越低了,企事业单位办园越来越少了,村办园越来越难了,民办园越来越乱了,无证园越来越多了。

 ★党中央、国务院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 国家领导人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对学前教育进行重要批示,并做重要讲话。

 • 胡总书记批示及讲话将学前教育的重视提升到一个最高层政府的政治层面 • 2010 年6 月8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华社 《 国内动态清样 》 题目为“公办园少,民办园贵,黑户园乱,村办园难”文章上做出重要批示:在贯彻落实 《 教育规纲要 》 时,要专题研究学前教育问题,首先解决入园难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 11 月3 日,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国务院五条:

 • (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 (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 (三)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 (四)强化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

 • (五)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

 ★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 存在问题:学前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人民群众意见较多,要推动全国城乡学前教育普遍发展,抓紧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问题。

 • 发展方向: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要搞好幼儿园规划建设,要特别重视发展农村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

 • 办园体制:进一步健全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政府要增加服务,同时要大力扶持民间资本发展学前教育事业。

 ★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 富余资源:城乡中小学调整富余出来的校舍,要优先满足学前教育的需要。教师可以经过培训,转入学前教育。

 • 财政投入:政府公共投入应该主要承担保基本的责任,严格规范公办幼儿园收费的标准,不能用公共投入办高标准和高收费、为少数人服务的幼儿园。

 • 资助制度:要建立健全经济困难家庭孩子入园补助的机制,为孩子们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创造公平的机会。

 ★国家中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 (一)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 到2020 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育。重视0 至3 岁婴幼儿教育。

 ★国家中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 (二)明确政府职责。

 • 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国家中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 (三)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 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三)学前教育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三)学前教育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 2. 学前教育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 教育虽然受社会政治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但 但它对政治具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是促进的还是阻碍的, 取 取决于教育反映哪个阶级的要求, 为哪个阶级服务。

 (三)学前教育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 首先, 学前教育通过影响学前儿童的思想观念而影响政治。

 任何一种教育总是要向受教育者宣传一定的政治思想, 使他们形成特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抱负。

 • 其次, 学前教育通过为公民的培养奠定基础而影响政治。

 一方面, 学前教育通过对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 育, 使他们初步了解作为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行为规则, 为今后成为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也为未来政治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最初的锻炼场域,为政治人才的成长打下了基础。

 二、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一)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二)文化传递与教育 • (三)学前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一)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学前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展开的, 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 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 的文化特指社会的精神财富, 如风俗、宗教、艺术、文学、道德等, 这里主要是从狭义层面讨论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学前教育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

 (一)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1 、文化对学前教育 目标 的影响 • 2 、文化对学前教育 内容 的影响 • 3 、文化对学前教育 方法、手段 的影响 • 4、 、 中国传统文化 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一)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1 、文化对学前教育 目标 的影响 • 学前教育的目标既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 又 又受到文化的影响。一定的文化传统, 具有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精神品格等, 对该文化之下学前教育的目标的定位会产生直接影响。

 • 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 其目标不是定位于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而是界定在伦理道德教育的范畴之内。

 • 学前师资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要逐渐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 在学前阶段贯彻男孩和女孩两性平等的思想。

 (一)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2 、文化对学前教育 内容 的影响 • 教育的内容来自于对文化的选择。

 • 在中国历史上, 长期成为儿童读物的“三、百、千等蒙学作品, 所反映的主要就是儒家的文化思想、伦理道德。

 • 2001 年9 月颁布的 《 纲要 》 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 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 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

 (一)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3 、文化对学前教育 方法、手段 的影响 • 文化影响学前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在西方中世纪的宗教文化中, 儿童是生而有罪的, 肉体是罪恶的渊源。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人性和人权的呼唤, 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思潮, 儿童的存在价值及其不同于成人的独特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得到认可和尊重, 学前教育的方法、手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4、 、 中国传统文化 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 具有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 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 深受儿童喜爱。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扬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游戏承载了民族传统文化,对儿童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特别是社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由于种种原因, 许多民间游戏从它的载体到它所表达的人文精神正濒临失传与流散的情况, 有必要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究: • 1 、儿童对民间游戏的内在需求; • 2 、民间游戏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 • 3 、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体系的内在缺陷; • 4 、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如何对民间游戏进行挖掘、开发与利用。

 (二)

 文化传递与教育 • 文化传递 是指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流动。

 • 文化传递需要物质载体、精神载体、人的载体。

 • 教育是文化传递的 前提、动力和重要途径。

篇三:政治对学前教育财政的影响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财政政策分析

 —— 基于美国典型地区教育财政改革的政策评估研究 ( 下 )

 2014 年 11 月 10 日 (三)不断提高教师工资、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肯塔基州、新泽西州与得克萨斯州的学区均将部分新增资金用作提高教师工资,例如,肯塔基州的 4 个学区教师工资提高 16%至 43%不等;低富裕程度学区使用新增资金扩大教师编制、提供新服务(如心理咨询等)以及减少班级规模。新泽西州将新增教育经费更多地用作提高教师工资而不是雇佣新教师,工资的增加比率则根据教育财政改革前的合同确定;其中 6 个低富裕程度学区将新增人事经费的 68%用作提高教师工资;中等富裕程度学区由于经费增幅有限,而将所有新增人事经费用作提高教师工资;贫穷学区将 84%新增人事经费用作提高教师工资;高富裕程度学区则将 90%以上的新增人事经费用作提高教师的工资。

 肯塔基州、新泽西州、得克萨斯州所有的低富裕程度学区均提高了教师发展经费,专业发展活动水平明显提高,甚至有些学区建立了永久性的教师发展项目。教师发展计划和州与联邦教育改革的主旨一致,即提高学生在州测试中的成绩。肯塔基州按照每生 17 美元的标准资助教职工发展;新泽西州增加资金,利用合作学习等手段为教师提供在职培训,为中学毕业新的测试做准备,低富裕程度学区雇佣了全职教师发展协调员,以改进教师发展质量;得克萨斯州高富裕程度学区教师发展项目相当多,低富裕程度学区积极拓展教师发展项目并关注现场管理、家长参与等。

 (四)持续改善教育技术、拓展教育补偿项目 肯塔基州、新泽西州、得克萨斯州的低富裕程度学区将额外资金用作改善教育物质设施条件,尤其是教育技术,以支持正常教学。教育技术是州教育财政改革中很多学区的优先发展领域,学区购买更多辅助材料,以支持融入新技术材料的阅读、数学与科学新教材改革。肯塔基州低富裕程度学区购买大量包含技术材料的教学实施,以支持强调教学技术的改革,同时增加晚班车以支持农村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将生均教学材料费用从 15 美元增至 100美元,以支持更多的教育技术投入与新校车购买等。得克萨斯州低富裕程度学区拿出 100万美元为教学与管理而改造教育技术设施。新泽西州低富裕程度学区的教育技术物质条件也有适度提高。

 肯塔基州、新泽西州、得克萨斯州所有的低富裕程度学区都使用额外资助,拓展教育项目,增加特殊教育项目;利用资助,延长在学时间,拓宽学校教育领域(包括社会与健康服务)等,改善处境不利地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肯塔基州的贫穷学区为处境不利学生开设学前教育项目,发起暑期学校项目或者一周两天的校外辅导项目,以及提供学生要求的专项项目,如拓展学校服务范围、开展学前教育、发展家庭与青年服务中心等。新泽西州贫穷学区增加选修课程,建立新的特殊辅助项目,为参与补偿性教育的学生提供更多挑战性项目,修订课程以使其符合中学毕业会考的标准;而且贫穷学区积极拓展各种补偿性教育项目、课外活动、早期教育、健康与社会服务。得克萨斯州贫穷学区调整教育项目,进行组织变革以提高教师发展的质量与数量,利用新增教育经费支持补偿性教育项目、设立家长参与项目、开展教学监控项目等,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更多补救机会。

 三 、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财政政策评析 (一)制度合法性是财政政策变革的潜在影响因素

 美国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财政政策呈现出两种相反的趋向,一方面,学区财政政策受到地方背景影响,通过财政改革分配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新的教育资源分配与效果在各个学区间又惊人的一致。学区、州、联邦的政策背景影响与塑造着教育财政政策;同时,其他州的教育政策,尤其课程、评估与绩效政策;学区人口状况、地方政府结构,以及学区教育项目水准也影响着学区增加或者减少相应方面的经费。虽然学区教育经费分配方向相对一致,但其特殊经费资助政策主要受地方需求的影响。例如,曾经经费紧张或者入学人口增长过快的学区,把改善教育设施放在政策的优先地位;教育设施问题不严重的学区则把提高教育项目水平放在政策的优先地位。但是,如果学区教育财政政策受制于地方背景,那么不同学区教育财政政策又怎么会相当一致呢?实践中,学区中显然存在着最大化分配与利用教育资源的最佳政策。受到政府大量资助的学区制定教育财政政策时往往参考教育经费支出水平高或者教育质量高学区的相关政策,而且教育财政政策往往具有较大惯性,其教育经费支出方向通常为降低班级规模、改善教育设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加教学设备与材料等。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组织往往不考虑效率需求而采取特殊形式与结构保持其合法性,[9] 无论制度对组织的效度大小,都会成为组织合法性的潜在基础,外在之人由此认为组织做着正确的事情。[10] 政府采用特定形式,发布命令,制定强制性规定;参考同样领域成功的做法,以及专业领域内的规范标准,是制度合法性的主要来源。[11] 教育财政改革中,政府利用多种方法使有关促进公平的政策合法。州政府通过规定特定的教育项目与表明什么是合法教育财政政策的期望,影响学区教育财政政策;学区通常参考教育财政政策良好与教育结果较好的其他学区政策;学区教育职工则受到全国相关专业运动的影响,确立学区的专业实践标准,由此层层影响学区的具体教育财政政策。

 (二)拨款预期和政策稳定性影响财政政策的变革 教育财政政策也受到领导者对未来财政拨款预期的影响。美国州政府的拨款行为超越学区的控制范围,学区财政政策反映出其对拨款的依赖程度。如果学区认为州财政拨款不稳定并且不可预期,则其有可能避免制定长期的教育财政规划或者设计长期的教育补助项目,往往选择一次性的教育财政支出政策,分配教育资源,如更新设备或者设施等。肯塔基州、新泽西州、得克萨斯州教育财政政策出现重大变化时,学区对新财政政策持怀疑观望态度,所以尽量避免制定长期的教育经费支出计划。

 社会的政治、经济与司法环境决定着教育财政改革的成败以及相应的教育公平状况,教育财政改革极为复杂,其益处较为模糊,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各州经济形势与财政预期决定着改革的时机、性质与程度。[12] 新泽西州《质量教育法》颁布后,州政府要求学区短时间内修改教育支出方案;质量教育法的主要条款刚刚实行两年,行政行为受到法律干预,随后的司法行动要求更大程度上改革财政政策,有关教育支出政策随即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执行法院判决,得克萨斯州教育经费拨款办法四年内变化三次,为此贫穷学区利用 80%的新增拨款改善教育设施与技术。[13] 显然,对州教育财政政策不稳定的预期,限制了学区财政改革的主动性,由此导致学区不能制定出最优化的教育财政政策。

 (三)促进教育的改革是财政政策变革的首要目的 新增教育经费总是伴随着教育改革愿景与计划,为获得纳税人的支持以及平衡社会各部门对公用资源的竞争程度,制定教育经费使用的战略计划必不可少。例如,作为新泽西州教育财政改革的一部分,外部评估小组考察每一个低收入学区,由此制定教育优先发展计划;肯塔基州教育改革与财政改革相伴,财政改革中包含大量有关学区教育改革的方向与内容的具体规定;得克萨斯州则使财政改革与州班级规模、评估与绩效的改革政策相一致。

 尽管州政府采取行动帮助学区形成教育愿景,但肯塔基州、新泽西州与得克萨斯州的财政改革与教育改革起初在州水平上仍然相对分离,州教育标准与财政拨款基准没有直接关系,

 即使同时进行教育改革与财政改革的肯塔基州也是如此,不过肯塔基州专项资助则根据教育标准分配教育资源。随着改革的深入,财政改革与教育改革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以使学区自主地制定适当的教育政策,政策制定者往往利用前者激发后者。显然,可以把财政改革战略与教育改革目标相关联,其也正是教育专项拨款的理论基础。不过,学区由于背景与条件不同,要求制定多样化的地方教育财政政策,以确保最有效率与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高度具体化的州层面的教育财政政策影响地方使用经费的效果。灵活性的州教育财政政策,能够保证学区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规定性的州教育财政政策使州具有较大控制权,但可能缺乏地方合作以及考虑不到地方的具体需求,从而使政策效果达不到改革预期目标。

 总之,决策者往往根据组织模型而不是理性的经济学模型制定财政政策,部分原因在于经济学模型在教育中的局限性。如果决策者运用资源投入的边际生产性理论工具制定教育财政政策,那么就有可能在保证教育投入最小的情况下,教育产出最大化。但是,教育既不存在产出最大化的目标,也不存在可以替代的标准,因此私立部门中产出最大化的理性假设不适用于初等和中等教育。[14]

 参考文献 :

 [1]薛二勇.论教育公平发展的财政政策创新——基于美国的政策分析[J].教育研究,2011,(10):95~100. [2]Moynihan, D. P. Equalizing Education: In Whose Benefit?[J].The Public Interest, 1972(29): 69~89. [3]Sacks, D. It Will Murder the Middle Class[N].New York Times, July 11,1990: A14. [4]Tsang, M. C., and H. R. Levin. The Impact of Intergovernmental Grants on Education Spending[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3, 53(3): 329~367. [5][7]Adams, J. E., and W. E. White. The Equity Consequences of School Finance Reform in Kentucky[J].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997,19(2): 165~184, 165~184. [6]Evans, W., S. Murray, and R. Schwab. Toward Increased Centralization in Public School Finance. In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Relations[M].R. C. Fisher, ed. New York: Kluwer Academic, 1997: 139~172. [8][13]Picus, L. O. The Local Impact of School Finance Reform in Four Texas School Districts[J].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994,16(4): 391~404, 391~404. [9]Roman, B.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The Case of Public School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2(27): 259~279. [10]Meyer, J. W., and B. Rowan. 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s: Formal Structures as Myth and Ceremony[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7(83): 340~363.

 [11]DiMaggio, P. J., and W. W. Powell. Introduction, in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M].W. W. Powell and P. J. DiMaggio, eds.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1: 1~40. [12]薛二勇.教育公平发展中财政政策的博弈——美国教育财政改革的政策过程研究[J].教育研究,2012,(12):120~127. [14]Kirst, M. W. What Happens at the Local Level after School Finance Reform?[J].Policy Analysis, 1977, 3(3): 301~324. 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 薛二勇 来源 :《比较教育研究》2014 年第 08 期 责任编辑 :张春玲

篇四:政治对学前教育财政的影响

期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No.22017年4月 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Apr.2017======================================================一:【学前教育研究】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经验与挑战胥兴春,杨聃旎[摘 要] 近年来,在世界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为解决我国学前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学前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从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来看,教育政策的针对性、财政专款的实效性、农村教育的倾斜性及地方举措的适宜性等是其成功的经验,同时如何保证发展的“优质”与“均衡”也是其面临的极大挑战。[关键词]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经验;挑战[作者简介]胥兴春,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重庆400715);杨聃旎,成都福禄培尔国际幼儿园教师,幼教一级,硕士(四川 成都610031)。[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77一(2017)02—0059—04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颁布以来,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在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我们需要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审视改革发展带来的挑战,以保障快速发展中的“优质”与“均衡”。一、我国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近几年,我国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并取得一定成就的事实有目共睹。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是顺应当今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为解决当前学前教育的结构性矛盾,同时也是源自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一)世界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个体发展的始端和教育的发端,学前教育对个人、家庭、社会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作用。尽管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总的来看,基于对学前教育性质、地位、重要性的战略认识,在国际组织的引领下,近年来各国都先后推出或发起了学前教育普及行动计划,推动了本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13 2012年,世界银行对基础教育的发展给予了一系列的资金支持,如非洲“儿童早期发展虚拟大学”的建设;在摩尔多瓦、蒙古等国开展儿童早期教育等。在拉T美洲,仅在2012年,世界银行和ALAS基金会共同为“儿童早期教育计划”(ECD)提供的援助资金就高达1亿美元。[23当前,许多国家都开始通过立法、颁布标准等途径,加强政府对学前教育质量的监控。如澳大利亚发布了“2012学前教育国家质量框架”,墨西哥颁布了《学前教育义务法》,韩国成立了专门的学前教育署等。[33美国奥巴马政府还将学前教育提升到事关美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恢复与繁荣、国际竞争力增强的战略高度予以思考和谋划。[43这些都反映出当今世界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也成为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助推剂。(二)我国学前教育长期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学前教育加速发展,普及程度也逐步提高。然而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很难在短期内立即化解,其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等。[5]2012年,在对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进行的排名比较研究报告《良好开端》中,我国在“可获得性”(即入园是否难)、“付得起”(即人园是否贵)、“幼儿园教育质量”这三项指标的排名均属于垫底水平,相对于OECD等国家仍有相当大的差距。[6]许多地方幼儿园“一位难求”的现状仍然存在,“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仍很严重。学前教育发展滞后所带来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学前教育必须加快发展,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满足广大适龄儿童的人园需求。59万方数据

 胥兴春杨聃旎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经验与挑战(三)国家对发展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公告显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2万亿元,占GDP的比例达到4.28%,首次达到了国际标准,这可谓是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与保障。党的十七大提出“重视学前教育”,将学前教育置于国计民生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学前教育”,意味着学前教育不仅要大力推进、积极发展,还要办出质量和成效,增进学前儿童的幸福和愉快,真正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国家的高度重视使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纲要》中,首次将学前教育专章单列进行重点规划,并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宏伟目标。借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东风,全国各省份相继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二、我国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经验统计显示,2013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9.86万所,比2010年增加4.82万所,增长了32%;在园幼儿达到3895万人,比2010年增加918万人,增长了31%。全国学前三年毛人园率达到67.5%,比2010年增加了10.9个百分点。[71这些数据反映出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某种程度上弥补和解决了过去发展的欠账。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阶段性成功经验值得总结,也能为下一步继续深化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一)国家教育政策的问题针对性强自《纲要》颁布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针对学前教育的配套政策,为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其中,“国十条”为解决“入园难”等问题提出了十条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针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基本原则、重点工作及资金管理问题,国家颁布了《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为解决学前教育质量问题,出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科学指导幼儿园,引领幼儿健康发展,并下达《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保证学前教育的优质发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的颁布为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的自身建设,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提供了标准;“人园贵”、“幼儿园乱收费”等问题,通过《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与缓解;《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则在政策层面为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提供保障。各项政策直指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与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攻克这些问题。(二)财政专项支持引导注重实效为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2011年8月,国务院常务60会议研究决定实施中央财政学前教育项目。同年9月,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为支持和引导地方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当前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以下4大类7个重点项目,分别是:(1)支持中西部农村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简称“校舍改建类”项目)。据初步统计,各地已新建2.5万余所,改扩建3.4万余所,增设小学附属幼儿园4.6万余所。(2)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形式举办幼儿园(简称“综合奖补类”项目)。与2010年相比,2013年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幼儿园和民办园增加了3.2万所,增长26%。(3)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幼师培训类”项目)。据统计,“幼儿教师国培计划”投入11亿元用于幼儿园教师培训。(4)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简称“幼儿资助类”项目)。三年来各地已累计投入36亿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通过这4大类项目,政府财政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有计划。经初步统计,2011—2013年中央财政学前教育项目经费投入500亿元,带动地方各级财政投入1600多亿元。其中,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占比从2010年的1.7%增至2012年的3.4%,预计2013年将进一步增加。[7][83中央的财政专项对于学前教育进行支持引导后,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三)农村学前教育的大力倾斜为加快解决学前教育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迟滞等问题,“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8](1)支持中西部农村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包括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依托有富余校舍资源的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按照一定条件招聘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志愿者。据统计,中央财政学前教育巡回支教项目支持陕西、贵州等13个省(区、市)已设立支教点1500余个,聘用乡村幼儿园教师和志愿者4000余名,受益幼儿约4万人。(2)中央财政安排“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支持发展普惠性、低收费民办幼儿园。对地方扶持多渠道举办普惠性、低收费幼儿园和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等,中央财政根据工作实绩给予奖补。据介绍,各地采取补助生均经费、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免费培训教师等方式,已扶持幼儿园6.9万所次,受益幼儿约1000万次。(3)从2011年起,将中西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据统计,已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29.6万名。各地普遍制定了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2015年前将完成一轮全员培训。(4)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各地结合实际先行建立了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人园给予资助。统计表明,2011—2013年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超过400万人次。[73这些倾斜举措,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农村地区学前万方数据

 胥兴春杨聃旎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经验与挑战教育的发展水平。(四)地方政策举措切合实际中央有关学前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在大方向上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真正把改革与发展落到实处,则需要各级各地政府的配合,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地进行地方政策的制定和地方举措的推进。2011年以来,各地(省、市、区县)在学前教育发展方面的举措重点突出,亮点不断。(1)地方财政专项支持。湖南省财政厅、省教育厅2012年底印发了《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通知》,明确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在园贫困家庭幼儿每年可获1000元补助金。[9](2)地方法规保障。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从法律层面建立学前教育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以解决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诸多问题。[1叩(3)重点扶持乡村发展。辽宁省确立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办园思想,坚持走“学校办园,乡村一体”之路,采用“七个统一”管理模式,对该省农村学前教育进行重点改革o Cn](4)积极扩大办学资源。重庆市在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上进行了改革,全市两年共新建、改扩建幼JLN 677所,新增民办园300所,全市共认定普惠性幼儿园3227所,覆盖在园幼儿55.3万人,占全市园幼儿总数的62%o[12](5)监督规范地方幼儿园办学。为了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广东省出台关于民办幼儿园收费备案的实施细则,对民办幼儿园收费问题进行清理与规范oct3](6)加强体制改革。青岛市已印发6个配套文件,基本构建起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的政策框架o[141大连市是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城市,2011年,市级财政新增学前教育预算2.2亿元,重点实施“五项工程”,着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o[iS]这些举措因地制宜,推进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全面改革和快速发展。三、我国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挑战为彻底让学前教育发展“脱困”,一项项学前教育新政策、新举措密集出台。然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要避免只注重发展速度而轻视质量的“大跃进”,也需规避忽视城乡区域发展差异的“一刀切”。因此,我们面临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保证“优质”与“均衡”发展的挑战与难题。(一)如何兼顾质量,优质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起步晚、“历史遗留问题”多。在改革与发展初期,通常把单纯提高学前毛人园率等指标作为解决我国学前教育问题的着重点和突破13。但随着改革与发展的深入,不难发现学前教育的质量才是制约发展的核心问题。并且随着近年来普及速度的迅猛提升,大量新增和改扩建幼儿园以及大量新教师进入幼儿园,直接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因此,如何实现“边普及,边提高”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纲要》在提出2020年的普及目标之前,首先明确要求发展学前教育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这意味着要在2020年普及科学的学前教育,即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是提高入园率的意义前提,[161学前教育的普及必须兼顾质量的提高。研究表明,幼儿园教育能否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取决于幼儿园环境质量与教育质量的高低。这就要求幼儿园能够提供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保育和教育,且幼儿园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园条件、师资队伍要求等。[17]通过近三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学前教育在“量”上已初见成效。如何完成“质”的提高是当下及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在接下来的第二期“三年计划”及更长远的改革与发展中,应以“量”的保证为基础,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质”的提高上,做到三个“转变”:第一,力争科学、有效普及,从盲目追求片面指标的完成,转向重视内涵发展。例如,新增幼儿园必须在园舍和师资达标上下功夫,科学保教,避免“小学化”要落到实处,这些是“有质量”教育的保障。[183第二,杜绝项目执行“虎头蛇尾”,从只严抓计划制定,转向同时紧跟过程、落实成效。在项目或计划实施的每一阶段末都进行及时的经验总结和成效反馈。第三,明确政府职责,从喊“加大监管力度”的空13号,转向完善由政府主导的质量监督与评估体系。由于各地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应结合各地...

篇五:政治对学前教育财政的影响

 学前教育 与社会 发展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宋淑阳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学期教育 促进 制约 社会 政治 经济 文化 ……

 (一)

 政治体系由两部分构成:

 1. 理念,意识。

 包括政治观点,政治态度,政治信念,政治标准。

 2 . 权利机构。

 包括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政权机关,政党等。

 (二)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 .政治对学前教育 性质和目的 的制约

 2 .政治影响学前教育的 发展 ( (1)

 )

 政府 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 ( (2 )政治影响学前教育 财政

 1 1 . 2010 年3 3 月,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

 》 精神

 2.2010 年 11 月, 《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

 若干意见 》 。

 • 《 意见 》 确立的5 5 个“必须坚持”。

 • 《 意见 》 的 10 条精神。

 3 3 .颁布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 。

 4. 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

 5. 《3 3- -6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精神

 十七大 • 重视学前教育 十八大 • 办好学前教育 十九大 • 办好学前教育、实现 幼有所育 ,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首先 ,学前教育通过影响学前儿童 的 思想观念 而影响 政治。

 其次 ,学前教育通过 为 公民 的培养奠定基础 而影响政治。

 (三)学前教育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 我国的学前教育对政治影响:

 第一,学前教育机构 从国家利益和民族前途出发 ,对儿童实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将先进的思想和进步的意识形态输入给儿童;

 第二,引导儿童正确认识社会状态和所处的生活环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培养未来 社会接班人 奠定基础;

 第三,学前教育为贫困和落后地区的儿童提供 公平的教育机会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经济因素

  ( 一)经济对学前教育的 影响

 1 .学前教育机构的 产生和 发展

 受 受 经济发展的影响 (1 1 )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 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2 2 )学前教育机构的规模和速度 受经济发展的制约

 2 .学前教育的 任务、内容 、形式 、手段 等受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 的影响

  3. 影响幼儿 教师的质量

 1 1 )工业社会初期—— 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2 2 )工业社会—— 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 促进

 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3 3 )现代社会初期—— 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4 4 )现代社会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 促进儿童 身体 的 、

 情绪的 、 智能 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内容和手段:丰富、现代化

 (二)学前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 学前教育直接 减轻 家庭养育子女的 负担 ,使家长全心全意投入工作,既 增加 家庭收入 ,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 高质量学前教育可 减少后续 阶段的 教育投入 ,间接获得经济效益。

  国外对学前教育与个体外在利益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比较 多 , 影响最大的是佩里计划 ,国 它是美国High/Scope 教育研基金会组织的实验研究项目 。

 在美国著名的佩里计划中 , 研究人员对学前教育做了具体的经济效益分析 。

 将学前教育的开支 ( 包括教职员工资 、 管理费 、 房费 、 孩子的供给 )

 作为投入 , 把因学前教育而减少的特殊教育 、 拘留审讯费用及以后持续的福利救济费等项支出作为效益 , 计算得出 , 每个孩子每学年学前教育投入为4818 美元 , 效益为 为29000 美元 , 即在

 学前教育上每投入1 美元, , 其效益为6美 美元。

 。

 案例:投入1 美元

 收益6 美元

 三、文化因素 (一)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 1 .文化对学前教育 目标 的影响

  2 2 .文化对学前教育 内容 的影响

 3 3 .文化对学前教育 方法、手段 的影响

 文化对学前教育 目标 的影响

  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具备何种民族特征的人? 如:

 我国传统文化崇尚“ 崇善 ”,而西方崇尚“ 爱智 ”。传统文化 忽视个性 的发展,侧重 群体性 发展,这是宗法制的封建社会的必然后果。

 (二)学前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首先,保存、传递、传播文化。

 其次,创造、更新文化。

 第三,赋予个体社会的期望。

 谢谢观看

篇六:政治对学前教育财政的影响

视角的幼儿教育资金分配思考 一、 投入水平:

 中国的教育财政投入较低, 幼教投入更低 一个国家的教育投入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一般而言, 发达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支出较高, 而发展中国家则较低。

 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教授指出, 目前我国教育的公共投入占 GDP 的比重只有 3%, 经过调整后, 我国实际的公共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仅为 2. 4%, 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进一步扩大。比如原来我国相当于法国的 59%,现在只相当于法国的 39%; 原来相当于德国的 79%, 现在只相当于德国的 44%; 原来相当于美国的 69%, 现在只相当于美国的 50%。

 另有统计表明, 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 42 美元,美国为 2684 美元, 是中国的 63. 9 倍。

 如果以人均 GDP 来比较, 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 GDP 收入的 0. 82%, 美国为 6. 10%, 日本为 4. 28%, 韩国为 3. 01%, 俄罗斯为 1. 87%, 巴西为 2. 29%。

 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即使在金砖四国中, 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

 早在 1993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就提出, 到2000 年末,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例达到 4%, 但这一目标一直没有实现, 2008 年这一指标达到历史最高, 也只占到 GDP 的 3. 48%。

 因而 2010 年 5 月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再次明确提出, 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到 2012 年达到 4%。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我国政府确立了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的目标,即教育经费总量逐年增长、 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和生均公用教育经费逐年增长, 出台了一系列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的具体措施, 实现了经费的来源结构从一元化(政府)

 向多元化方向转变, 逐步形成了以财政拨款为主, 辅以征收教育费附加、 非义务教育收费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格局。

 这些转变带来了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的迅速增加。

 在教育投资体制改革这个大背景下, 幼儿教育的经费也获得了快速增长。

 具体表现在:

 在“八五” 和“九五” 的 10 年中, 全国幼儿教育经费投入总计 266. 8 亿元, 年平均增长 31%, 2000 年的投入达到 1991 年的 10 倍。

 其中, “八五” 期间幼儿教育经费出现了两次增长高峰, 一次是 1992 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 幼儿教育经费增加 2 倍; 二是 1994 年教师工资大幅度增长, 使国家财政预算中幼儿教育经费达到 11. 58 亿。

 但另一方面, 在全国教育经费的总量之中, 幼教经费所占的比例过小。

 如 2000 年的教育经费支出中, 高教占 25. 4%、 中专占 6. 6%、 中学占29. 42%, 小学占 32%, 而幼儿教育仅为 1. 38%, 而这一指标的国际平均水平为 3. 8%, 有些发达国家达到 7~8%甚至 11%。

 可见, 从世界范围来看, 中国幼教的财政投入水平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准上。

 二、 分配状况:

 中国幼教投入分配存在明显的 “马太效应” 理论上, 幼儿教育应当对促进幼儿个体发展、 解放妇女劳动力和增进家庭幸福、缩小贫富差距、 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等都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但由于各国的政治、 经济、文化, 尤其教育和福利制度的基础存在差别, 各国的幼教财政资金配置也会各具特色。

 如在欧洲各国, 尤其北欧的斯堪迪纳维亚国家的社会福利保障非常完善, 幼儿教育已融入其中,政府承担了大部分的幼教支出。

 只是财政支持的对象有的国家是以家庭为主, 如芬兰, 有的国家是以社会保教服务的提供者如托幼机构、 社区等为主, 如英国和法国。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 幼教投入水平高, 且十分注意对儿童资助的公平性。

 在美国和加拿大, 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一般占该国幼儿教育总经费的 40%左右。

 其中, 美国幼儿教育总经费的 41%由联邦和州政府按比例承担, 联邦政府承担 27%, 主要用于转移支付和改善贫困, 维持全联邦范围内的幼儿教育公平; 地方政府出资 14%作为配套补充资金, 并履行具体的幼儿教育管理职责。联邦政府的财政经费主要用于贫困儿童和残疾儿童。

 亚洲国家的儿童及其家庭的社会福利保障基础比较薄弱, 政府对幼儿保教的财政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较少, 儿童及其家庭补助项目一般也很少。

 国家少量的财政资金绝大部分被投入到公立托幼机构中, 对私立托幼机构和就读其中的幼儿直接补助很少。

 如在韩国, 其 2002 年的幼儿教育财政经费仅占其 GDP

 的 0. 13%, 总预算为 7966 亿韩元, 其中 69. 1%被投入到公立幼儿教育机构中, 用于支付教职工工资和机构日常运作; 30%用于发放教育券, 直接补助儿童。

 韩国还采取了明显的重点倾斜政策, 即对国立园重点投资, 对私立园补助极少; 规定公立园采取排富原则, 且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减免学费, 或提供学费补助; 儿童补助主要采用提供实物和服务、 学费减免、 教育券形式, 不提供现金, 以防幼儿家长挪用。

 无论是欧洲各国还是亚洲的日、 韩等国, 幼教财政资金的分配均有一个共同点, 即比较注重公平性。

 欧洲各国因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高, 幼教资金的分配不管是以家庭为支持点, 还是以各种托幼机构为支持点, 都十分注意对每一位儿童资助的公平性。

 韩国的幼教财政支持力度比不上欧洲各国, 但它与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

 它虽然也是将有限的幼教财政资金的大部分投入到公立幼儿园, 但公立园的招生采取的是“排富” 原则, 它关注贫困家庭的幼儿胜过富裕家庭的幼儿, 因而有明显的“缩小贫富差别” 效应。

 相比之下, 我国在幼教经费分配方面的做法却与之相反。

 如前所述, 我国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本就不多, 而对这不多的幼教经费的分配又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性, 加剧了城、乡 幼儿园之间以及城市中的公立与民办幼儿园之间的两极分化。

 我国政府投入幼教的经费主要来自县乡财政, 省地级用于幼教的经费很少。

 根据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001 年对我国 14 个省市 84 个县、 区的调查结果, 我国有近 70%财政拨款用于城市和县镇公办园, 而占70%的集体办、 企业办园得到的支持很少, 农村乡 、 村办幼儿园则根本没有明确的经费来源,基本靠收费维持。

 结果, 部分公办园越办越好, 以至有的园向高标准、 豪华型发展, 并使得其收费也“越来越高”; 农村园则因规模小、 条件简陋、 教师工资低、 保教质量差, 难以为继。这种“倾斜式” 的幼教财政分配方式, 最终造就了我国一小部分设备先进的幼儿园和一大批相对比较落后的幼儿园并存的局面。

 不仅如此, 在这样一种幼教经费分配体制下, 假若不同的幼儿园的幼儿人数相等, 那么重点幼儿园的生均经费必然会远远高于普通幼儿园。

 而进入重点幼儿园的幼儿的家庭大多是高收入家庭, 进入普通幼儿园的幼儿大多来自低收入家庭,由此, 高收入阶层的人就会消费较多的教育经费, 而低收入阶层只能消费较少的教育经费,这相当于拿穷人的钱补助富人的教育。

 而且, 由于重点幼儿园各方面的条件较好, 其收费标准自然同样可以高于其他非重点幼儿园, 这也使得幼儿园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 进入不同幼儿园的幼儿所受教育的差别也越来越明显。

 可见, 中国的幼教经费配置存在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

 显然, 这与我国社会主义的追求“共同富裕”“和谐社会” 等目标和原则是背道而驰的。

 三、 幼教财政资金配置中的市场利用 (一)

 如何借助市场机制使幼教资金的运作发挥更大效益的手段较为缺乏 许多国家的幼教事业发展非常注重引入“市场” 的因素。

 如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是整个国家幼儿保教体系的最主要经费来源, 其幼儿保教的免费性和福利性明显, 但其财政经费的运作又力图引入市场机制, 如采取了项目管理、 民间基金会、 教育券、 税收调节等现代市场投资的管理方法, 目的就是要取政府管制和市场调节之所长, 避两者之所短。

 相形之下, 我国在这方面的举措较少, 市场手段利用不充分。

 (二)

 利用市场机制发挥“隐形” 幼教财政支持 政策的措施仍不到位以韩国为代表的部分亚洲国家, 由于政府对幼儿保教的财政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过小, 这些国家一方面将少量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公立托幼机构中, 对私立托幼机构和就读其中的幼儿的直接补助则很少, 另一方面, 这些国家一般注意借助市场的力量,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创办托幼机构。

 中国亦重视市场因素在拓展幼教资金来源中的作用, 创立了许多民办幼教机构。

 美国、 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幼教事业也会利用民间的力量。

 但不同的是, 我国的民办幼教机构是要追求盈利的, 而美、 德等西方国家的私立幼教机构大多是非盈利性组织主办的非盈利性的慈善机构, 如德国的私立幼儿园有 90%是非盈利性的。

 即使是同在亚洲的日本也与我国的做法不同, 日本自上个世纪 70 年代政府就出台了一个政策, 鼓励

 私立机构设立所谓的学校法人, 一旦申请成为学校法人, 就意味着确定了相应机构的非盈利性。

 到上世纪 80 年代, 日本的公益幼教机构加上非盈利性的幼教机构, 占到了 80%以上。

 在我国, 财政拨款一直都是幼教经费来源的主渠道。

 但随着幼教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幼教经费的来源与渠道得到有效拓宽, 社会资金办园成为幼教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家对私人或企业投资幼教事业实行减免土地费税、 城市建设费、 收费实行免税等优惠政策, 体现了政府以“隐形” 的财政投资方式支持幼教的发展。

 但如何借鉴国外经验, 使幼教收费既能体现市场经济的规律, 又符合政府对教育的管理和宏观调控; 既要保护办园人的利益, 又要防止把办幼教作为牟取暴利的手段等方面, 还有许多政策与措施亟待完善。

 至于让民办幼教机构发展成为非盈利性质的组织, 使得幼教充分体现出基础性、 服务性和福利性的特征, 则需走更长的探索之路。

 (三)

 幼教成本核算中的市场性与公益性的协调 大多数国家的经验表明, 幼儿教育机构的经费主要由国家、 个人和社会共同承担。

 在我国,收费已是幼教经费的重要来源, 但急需建立规范化的收费管理机制。

 我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的“非义务教育实行成本分担” 的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在幼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过去的单一收费标准逐步为“按类评估, 按质定价” 的收费政策所替代, 把收费标准和办园质量紧密地联系起来, 这种市场取向的改革不仅适应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和国民收入格局变化的需求, 更缓解了社会对早期教育供求的矛盾。

 为此, 教育、 物价、 财政等部门应联合制定收费办法, 使收费标准建立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 建立起市场性与公益性相协调的成本分摊机制。

 一般来说, 幼儿教育的成本主要包括了人员工资、 公用经费、 修缮费、 设备费、 教玩具费等方面, 为适应其市场性与公益性相协调的特点, 至少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和教育部门直接投人建设国家政策性投资的幼儿园, 其基建费不计入成本; 二是国有企业单位办园, 基本建设成本不计入成本, 包括“国有民营” 等改制的幼儿园, 其园舍属于国有资产, 应无偿用于教育事业; 三是私人办园可实行“分年度收回成本” 的方法, 按年度计入成本, 收回成本的年限, 可参照房地产业的有关规定, 建议一般按 7~10 年收回。

 (四)

 警惕市场利用过程中的误区 从中外各国的情况来看, 捐资助学及赞助一般都是社会团体或个人自愿出资兴办教育的行为,国家鼓励并实行免税等优惠政策。

 但近些年来, 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幼教机构向申请入园的幼儿家长强行摊派“赞助费” 的行为, 尤其是一些办园条件较好的园所, 其自定的赞助标准随意性很大, 使“赞助费已失去捐资的基本意义。

 这是幼教发展过程中对市场性因素的一种错误引入, 其合理性和合法性值得质疑。

 因而规范捐助经费也是幼教事业顺利发展的应有之义。

篇七:政治对学前教育财政的影响

/p>

  )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过程管理材料

  题目(中文)

 ___中美学前教育投入状况比较研究______________ 题目(英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院

  系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 学 生 姓 名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 导 教 师 _________林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职称__________副教授______________

 _

 绵阳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2013 年 6 月

  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开题报告表 题

 目 中美学前教育投入状况比较研究 一、 设计(论文)

 选题的依据(问题提出、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该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等)

 (一)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的背景、 论文题目中主要概念的界定、 简明、 扼要)

 《中华人民国宪法》 《城市公办幼儿园工作条例》 《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 发展目标实施意见》 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都明确规定, 学前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它既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 也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关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中华名族的兴衰。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基础教育的基础, 对巩固义务教育的成果, 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 如何发展学前教育成为国家重视、 社会关注、 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 也是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

 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 我国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投入仍旧存在十分突出的问题, 与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事业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中国近 20 年来在学前教育上的公共投入大大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在金砖四国中也同样处于劣势, 与此同时, 我国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仍然存在很大缺口, 政府财政投入明显不足。

 以公共财政投入来支持学前教育是各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

 研究目的

  笔者希望这篇文章能够阐明中美两国学前教育投入的现状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认清我国就学前教育投入这一问题与美国之间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从而有助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办好学前教育, 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学前教育是奠基性事业, 具有极高的个人和社会发展价值; 学前教育是幼儿入小学前的准备, 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优质的学前教育不仅对幼儿及其家庭有利, 更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 还有利于降低犯罪率和改善公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从而节约公共行政、 司法、 医疗和福利开支; 除了能体现促进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 人才等方面发展的宏观价值, 学前教育还能体现幼儿认知、 培养道德、 陶冶情操、 保育身体等个体发展以及在园所实践中幼儿个体的社会化、 主体化、 个性化三个方面的微观价值。

 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对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投入是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势必能够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进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迈向优质学前教育, 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也会从而得到缩小。

  2. 实践意义

  学前教育关系到儿童健康、 社会性、 情感和认知等领域的长期发展, 优质的学

  前教育对贫困儿童早期的认知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对他们成年后的学业成就、经济状况、 犯罪率、 家庭关系和健康状况均有积极影响, 让幼儿终身受益。

 对于政府来说学前教育投入是一种高回报的人力资本投入, 而不是表面上的简单消费。

 200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特· 赫克曼指出:

 幼儿时期对一个人投入一美元所产生的回报将比幼儿期之后投入同样金额所产生的回报大得多。

 也就意味着,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 学前教育投入有着更高的回报率, 并且能够放大其他阶段教育投入的收益。

 (四)

 相关概念界定 1.

 学前教育

 梁亦华在《星岛日报》 中提到“学前教育又称学龄前教育或幼儿教育, 通常是指胎儿至进入初等教育(小学)

 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 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它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 婴儿(0—3 岁)

 、 幼儿(3—6、 7 岁)

 。

 学前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以及人际教育。

 ”

 [1]

 1981 年巴黎国际学前教育协商会议提出了如下学前教育概念“能够激起从初生至小学的儿童(小学入学年龄因国家不同, 约在 5~7 岁之间)

 的学习愿望, 给他们学习体验, 且有利于他们整体发展的活动总和。

 ”

 [2]

 黄人颂认为“学前教育指的是对从初生到 6 岁左右, 入小学前这一阶段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

 ”

 [3]

 袁振国提出“学前教育也称幼儿教育, 是指对 0—6 岁儿童实行的保育和教育。在我国的学制体系中, 学前教育只要是指对 3—6 岁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学前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是学制中的一环, 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 [4]

  笔者在以上专家学者所给出的定义的基础上, 对本次所研究的学前教育概念做出以下界定:

 学前教育是指学前公共教育, 一般指教养机构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身心特点, 对入学前的幼儿而进行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教育。

 它既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 也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对于幼儿个体的发展, 学前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学前教育的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胎儿学校、 托儿所、 幼儿园。

  (五)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条理清晰的陈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对中美两国学前教育投入的相关研究较少。

  美国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856 年, 德国移民舒尔茨夫人在威斯康星州的沃特顿创办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幼儿园;

 1860 年, 皮博迪开设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会话英语幼儿园, 对推进美式幼儿园民族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873 年始, 美国幼儿园教育开始纳入公立学校系统;

 到 1901 年, 公立幼儿园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私立幼儿园;

 在 20 世纪 50 年代之前, 美国的学前教育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也没有相应的法规来加以保障;

 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 美国学前教育地位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不仅开始实施颇具影响的补偿教育计划, 而且蒙台梭利运动也再次兴起。

 2. 国内研究现状

  针对中美两国在学前教育上的投入比较, 我国有一部分学者参与了 研究, 并分别得出了较全面、 细致的结论。

  ⑴ 中国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学前教育起步较晚。

 1903 年 9 月, 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 湖北巡抚端方创办湖北幼稚园(后改称蒙养院)

 , 公立官办, 开始了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

 1904 年清政府颁布由张之洞等人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 , 将公共幼儿教育的机构定名为蒙养院, 是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的法规;

 1922 年, 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制定壬戌学制, 将蒙养院改为幼稚园;

 1923 年陈鹤琴创办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现为南京鼓楼幼儿园)

 , 开始我国现代幼儿园创建之路;

 1951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公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为幼儿园;

 1952 年颁布《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

 》 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

 》规范幼儿园管理和教学, 学前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但后来因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破坏, 学前教育事业基本停滞

 ⑵ 中美两国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的现状比较

  在《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这本书中, 从各类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量、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来源以及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分配这 3 个方面对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状况进行了分析:

 ①各类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绝对量逐年增长, 但相对量还较低。

 ②初步形成多渠道筹资的经费来源结构和体制:

 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主要包括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 另外还包括各级政府征用于学前教育的税费、 国营企事业单位拨款、 校办产业与社会服务等收入)

 、 社会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 家长投入的保教费、 社区(居委会、 村委会)

 补助的学前教育经费以及社会捐资助学等 5 中途径。学前教育经费来源的主体包括政府、 幼儿家长、 幼儿园主办方、 企事业单位、 社区以及民间团体与个人。

 ③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集中投向少部分公办幼儿园︰ 首先, 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去向主要集中在教育部门办、 各级政府机关办、 事业单位办、 部队办以及国有企业办 5 种类型的公办园, 对其他类型的民办幼儿园基本上没有投入。

 其次, 虽然国家对公办幼儿园有所投入, 但公办幼儿园中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总体教育经费中的比例在 50%以上的仅占 40. 4%, 这就意味着国家公共资金占主体的公办幼儿园没有达到公办园总数的一半, 而且还有近一半的公办园以私人资金为主。

  夏雪、 徐溟溟针对美国对学前教育投入的现状提到:

 通过分析美国相关教育政策、 法案可以发现, 美国政府历年来在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额度。

 [5]在联邦政府各项关于学前教育的计划和法案中, 拨款内容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美国政府对公立和私立学前教育都进行教育投入。

 比如“开端计划” 就规定:

 由联邦政府拨款, 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家庭的 3—5 岁的孩子为服务对象, 进行为期数月的保育和教育[6], 且不因学前教育的公立与私立性质区别对待。

 美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以及完备的法律制度, 推动了美国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于中国对学前教育投入的现状, 两位学者认为:

 中国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主要体现在国家对幼儿园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与预算内事业性经费两项。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逐年上涨, 但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仍然存在很大缺口。

  刘小蕊、庞丽娟与沙莉三位学者针对美国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投入状况中提到:

 在美国, 联邦政府主要是通过立法拨款的刚性形式承担起对学前教育的投资责任。

 [7]

  ⑶ 中美两国学前教育投入政策比较

 夏雪、 徐溟溟在《中美两国学前教育政府投入比较研究》 一文中介绍到:

 很长时间以来, 中国一直没有专门的关于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的政策、 法规, 涉及到政府投入的规定散见于教育事业相关政策或规范幼儿园事业的相关内容中。

 1996 年《幼儿园工作规程》 :

 幼儿园的经费由举办者依法筹措, 保障有必备的办园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并未规定政府在学前教育投入中的责任。

 1997 年《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 发展目标实施意见》 提出了学前教育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意见。

 2001 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要求, 基础教育经费要得到较大幅度的增加, 政府要保证幼儿教育经费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得到同步提高, 经费实现“三个增长” (教育经费总量逐年增长、 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逐年增长、 生均公用经费教育逐年增长)

 [8] 2003 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 做到逐年增长。

 [9]

 直到 2010 年中国政府才开始真正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提出,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提供‘广覆盖、 保基本’ 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加大政府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门资金, 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 。

 关于美国, 美国联邦政府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接连出台了多部针对学前教育的法案。

 如80 年代的《家庭援助法》 , 90 年代的《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 、 《全美儿童保护法》 、 《2000 年目标:

 美国教育法》 , 以及进入 21 世纪后制定的《儿童网络保护法》 、 《早期学习机会法》 、 《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案》 和《入学准备法案》等。

 在这些法案中, 不仅明确规定了政府在学前教育中承担的职责, 而且几乎每部法案对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资金投入都有具体的规定, 这就为保障学前教育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⑷ 中美两国学前教育投入特点比较

 袁振国在《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一书中介绍到:

 ①1979—1990 年:学前教育经费主要由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承担; ②19889—2002 年:

 幼儿园的经费由举办者筹措; ③2003 年以来:

 家长承担的经费比例加重。

 关于美国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 刘小蕊、 庞丽娟与沙莉三位学者归纳到:

 ①现实主义的价值取向:

 随着美国联邦政府对教育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的重大作用认识越来越深刻, 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 其在教育上的开支仅次于国防开支。

 ②法治原则:

 美国联邦政府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和规范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投入, 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投入, 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资金的滥用、 挪用和不合理的侵占。

 ③非全面系统性︰ 即这些立法投入是有针对性的重点立法、 重点投入,

  而非面面俱到地各方面都投入或平均投入。

 ④促进学前教育公平:

 在美国社会, 贫困儿童、 少数民族儿童、 残疾儿童等是学前教育中的弱势群体。

 美国联邦政府不仅开展各种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项目(如提前...

篇八:政治对学前教育财政的影响

摘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发展学前教育必须要依赖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充足的财政投入是一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政府财政投入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例如:

 政府总体投入不足、政府财政投入分配比例不均衡、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方式落后等等。

 近年来, 我国各级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在发展学前教育方面向O E C D 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成功经验借鉴。本文综合大量来自O E C D 网站及O E C D 数据报告的研究数据, 以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情况的国际比较为着眼点, 发现和解释O E C D 国家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趋势和特点。

 研究者重点分析了O E C D 国家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规模与结构、O E C D 国家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基于不同维度的选择模式, 探讨O E C D 国家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一般规律。

 这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保障财政投入的合理化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价值。本文具体介绍了部分O E C D 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状况和典型的投入模式, 并结合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现状, 对我国学前教育投入机制提出几点建议:

 强调政府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责任; 结合本国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的投入方式; 规范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机制以提供制度保障。

 这些措施是解决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的有效举措, 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关键词:

 O E C D 国家; 学前教育; 财政投入; 国际比较

 A b str a c tA b str a c tP r e—sch o o l e d u c a tio n is a nim p o rta n t p a r to fth e b a siced u ca tio n , it’ Sa lso th ein itia lsta g eo f sc h o o l ed u ca tio n a n dlif e- lo n ged u ca tio n . A s a nim p o rta n tso cia lw e lf a r eu n d e r ta k in g s, th ed e v e lo p m e n to fp r e - sc h o o le d u c a tio nm u stb ed e p e n d e n to nth eesta b lish m en ta n dim p r o v em en to fth esystemo fp r e - sc h o o lf in a n cia l investm ent.A d e q u a tef in a n cia l in vestm en t is th e b a sicg u a ra n teef o r th ed ev elo p m en to f th ep r e - sc h o o le d u c a tio no fe v e r yc o u n tr y . A tp resen t, th erea lestillm a n yproblem sinth ef in a n cia l in vestm en t o f C h in a ’ Sp r e - sc h o o le d u c a tio n . F o re x a m p le , th ef in a n cia lin vestm en t o f th eg o v er n m en tis in su f f icien t; th ea llo ca tio n o f th eg o v e r n m e n tf in a n cia l in vestm en t isd isp r o p o r tio n a te ; th ew a yo f th e f in a n cia l in v estm en t o f th ep r e—sch o o le d u c a tio n is b a c k w a r d . Inr e c e n ty ea rs, g o v ern m en tso fa ll lev els in C h in ain crea sef in a n cia lin vestm en t f o rth ep r e・sch o o l ed u ca tio n . F u rth erm o re, w elearn th esu c c e ssf u le x p e r ie n c eo f th ew a ytod e v e lo p eth ep r e - sc h o o le d u c a tio nf r o m th eO E C Dco u n tries.In th isp a p e r ,th e r eis ala r g en u m b e r o fr e se a r c h d a ta f r o mth eO E C Dw e b sitea n dO E C Dd a tarepo rts. Itis b a se do n th e in tern a tio n a lc o m p a r iso n so fth e f in a n cia lin p u tf o r th ep r e - sc h o o l e d u c a tio n . A c c o r d in gto th e a b o v eitem s, w eca nd isc o v e ra n de x p la inth e tren d s a n d ch a r a cter istics o fth e f in a n cia l in vestm en t to th ep r e - sc h o o le d u c a tio nin O E C Dc o u n tr ie s. T h eresea rch era n a ly zedth e sc a lea n dstr u c tu r e o fth ef in a n cia lin p u tto th ep r e - sc h o o l ed u ca tio n . M ea n w h ile, th eresea rch er a lsoa n a ly zedth ed if f eren tm o d eo fth e f in a n cia l in vestm en t in O E C Dco u ntries. T h ef in a lg o a lis toe x p lo r eth eg en era lla wo f th ew a ytop r o v id ef in a n cia l in vestm en t top r e - sc h o o led u ca tio ninO E C Dco u n tr ies. It isv e r y im p o rta n ttop r o m o teth ed e v e lo p m e n to fth ep r e - sc h o o led u ca tio na n d r a tio n a liz e th ew a ytop r o v id ef in a n cia l in vestm en t to th ep r e - sc h o o led u ca tio nino u rcountry.T h e a rticle d escrib es th e f in a n cia l in vestm en t c o n d itio n s to th ep r e—sch o o led u ca tio n a n d so m ety p ic a l in p u tm o d e s in O E C Dc o u n tr ie s. C o m b in e d w ith th ec u r r e n t situ a tio n o fth e f in a n cia l in vestm en t to th ep re- sch o o led u ca tio ninC h in a , tom a k e a f e wsu g g estio n sf o r O u rp r e—sch o o led u ca tio nin vestm en t m ech a n ism . T h esesu g g e stio n sa rea sf o llo w s. F ir stly ,w esh o u ld stress th er e sp o n sib ilityo f th eG o v e r n m e n t to in crea se th e f in a n cia l in vestm en t f o r th e p r e - sc h o o l ed u ca tio n.S e c o n d ly , w esh o u ldf o r m u la te th ein v e stin gm ech a n ism s f o rth ep r e - sc h o o le d u c a tio nll

 A b str a c ta c c o r d in gto th e n a tio n a l p r e se n t situ a tio n s. F in a lly ,w esh o u ld sta n d a r d iz e th ep r e - sc h o o l f in a n cia l in v estm en t m e c h a n ism in o r d e r to p r o v id ea n in stitu tio n a lg u a ra n tee. T h esem e a su r e s a re a ll ef f ectiv e to so lv e th ep r o b le m so fo u rp r e—sch o o lf in a n cia l in v estm en t. It a lsop r o v id esau se f u l ref eren ce f o ro u rO il・g o in g p r e・sch o o lf in a n cia lin vestm en t ref o rln .K e yw o r d s :O E C Dc o u n tr ie s; p r e - sc h o o l ed u ca tio n ; f in a n cia linvestm ent;in tem a tio n a lco m p a riso nIII

 目录目录摘要………………………………………………………………………………………. IA b str a ct…………………………………………………………………………………………………………………. II第一章绪论………………………………………………………………………………1一、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 一)社会背景和政策背景………………………………………………………1( 二)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3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4( 一)国外研究现状………………………………………………………………4( 二)国内研究现状………………………………………………………………5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6( 一)研究方法……………………………………………………………………6( 二)研究思路……………………………………………………………………7第二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8一、 相关概念界定……………………………………………………………………. 8( 一)教育投入……………………………………………………………………8( 二)教育财政投入………………………………………………………………8( 三)学前教育财政投入…………………………………………………………8二、 理论基础…………………………………………………………………………。

 8( 一)教育成本分担理论…………………………………………………………8( 二)财政支出理论………………………………………………………………9( 三)社会福利理论……………………………………………………………一1O第三章O E C D 国家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水平研究……………………………………一11一、 投入规模研究……………………………………………………………………11( 一)学前教育生均支出………………………………………………………. . 12( 二)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G D P 的比例………………………………………l3( - -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教育财政总投入比例……………………………. . 14二、 投入结构研究……………………………………………………………………15( 一)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量比较…………………………. . 15( 二)政府、 家庭、 社会的学前教育投入量比较……………………………一18( 三)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财政投入量比较…………………………………一20第四章O E C D 国家基于不同维度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选择………………………. . 22

 目录一、 基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选择……………………………22( 一)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的选取………………………………………………. . 22( 二)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分析………………………。

 22二、 基于不同财政体制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选择…………………………………25( 一)不同国家财政体制的概述………………………………………………. . 25( 二)不同财政体制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模式………………………………. . 25三、 基于不同社会福利制度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选择……………………………29( 一)不同社会福利制度的概述………………………………………………. . 29( 二)不同社会福利制度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情况…………………………. . 30第五章结论与启示……………………………………………………………………. . 33一、 研究结论…………………………………………………………………………33( - - )O E C D 国家政府承担主要学前教育经费且呈增长趋势………………. . 33( 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政府间比例…………………. . 33( 三)国家财政体制决定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模式……………………………. . 34( 四)社会福利制度影响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状况……………………………. . 35二、 启示建议…………………………………………………………………………36( 一)强调政府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责任…………………………………。

 36( 二)结合本国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的投入方式………………………………一37( - - )规范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机制以提供制度保障…………………………. . 38结束语………………………………………………………………………………………4 0参考文献…………………………………………………………………………………. . 4 1致谢……………………………………………………………………………………………………………………. . 44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简称经合组织( O E C D ), 是由30 多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

 这一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方面、 社会方面以及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 这些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对各自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虽然目前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落后于这些国家, 但是他们的幼儿教育投入方式对我国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 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 它对基础教育的发展, 对国民素质的提高,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消除贫困、 缩小部分人群和社会经济的差距, 最终对于提高一国的综合国力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在19 9 9 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 E C D )会议报告中就已经将“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

 从投资中获益最多的教育阶段"作为早期教育部分的标题①。

 这充分反映出O E C D 国家已经认识到了在人生早期向幼儿提供充足的学前教育投入这一做法的深远意义。

 这会是面向终身学习的第一笔投资, 是为满足每个家庭更加广泛的经济及社会需要的一项意义远大的政策援助@ 。一、 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社会背景和政策背景1. 社会背景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 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

 大量经济学分析表明, 幼儿教育对促进幼儿个体发展、 解放妇女劳动力和增进家庭幸福、 缩小贫富差距、 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乃至提升综合国力等都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O E C D 会议报告曾将“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称为“从投入中获益最多的教育阶段” 。

 正因为如此,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发动各种力量发展自己的幼儿与学前教育。近年来, 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 我国学前教育的面貌也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学前教育的发展依然滞后于社会发展的基本格局却并没有改变,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当前, 我国学前教育的基础仍然很薄弱, 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依然比较低。

 20 0 9 年, 我国学前教育3年毛入园率只有50 . 9 %, 学前教育1年毛入园率也只有7 4 %。

 资源严重短缺、 财政投入不足、 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成为了制约①刘小蕊, 庞丽娟, 沙莉. 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阴. 学前教育研究, 2007 :

 3.②谢维和. 教育政策分析【M 】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25.1

 第一章绪论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 学前教育也成为我国教育整体发展的“短板” 。

 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是导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依旧薄弱的首要原因, 具体表现在幼儿园数量不足、 公办幼儿园占比偏低、 学前教育财政经费占总教育财政经费比例偏低、 学前教育经费中政府分担比例偏低、 以及缺乏对低收入家庭的扶助措施。目前, 我国学前教育支出占G D P 的比例平均为0 . 0 6 %, 甚至低于巴西、 墨西哥、印度等发展中人口大国。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的办园体制, 但是, 目前“政府为主"的职责并没有到位, 各级各类发展规划中, 较少有涉及到学前教育的, 从财政投入报告到教育部及各省的财政报表当中, 也没有出现学前教育投入的相关数字, 对基础教育投入包括危房改造工程等都没有将幼儿园纳入进来。2. 政策背景19 9 9 年, O E C D 的教育政策分析显示:

 “幼儿教育是向终身学习的第一笔投入, 是为满足每个家庭更加广泛的经济及社会需要的一项意义远大的政策援助"①。

 20 0 3年初,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 保证幼儿教育经费投入” , “不得借转制之名停止或减少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 。

 20 10 年10 月 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中指出:

 “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明确了“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 解决‘入园难’ 问题的责任主体",强调“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 , “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 。

 温家宝总理20 10 年底在北京两所幼儿园就发展学前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时也指出:

 “必须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到重要位置, 这不仅关系到群众的生活, 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 10 - - - 20 20 )9 中有关学前教育的部分明确指出:

 “要明确政府职责” , “建立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建立政府投入、 社会举办者投入、 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正是由于国家对学前教育相关内容的关注和重视, 引发了笔者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兴趣。

 而选择O E C D 国家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水平作为研究对象, 是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和经过深入思考之后确定的。

 选择该研究对象的原因在于, 以我国目前的国力来看, 想要将学前教育完全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或者对学前教育进行政府全面投入, 要达到上述的程度不可一蹴而就。

 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为, 国家公办幼儿园及其他公办托幼机构的数量相对于民办幼儿园及其他民办托幼机构的数量来说, 还是比较少的。

 但是, 国家少量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资金①谢维和. 教育政策分析【M 】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56.2

 第一章绪论却绝大部分地被投入到公办幼儿园及相关公办机构当中, 对民办幼儿园以及就读于其中的幼儿财政补助少之又少。

 ...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