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莫里尔法案的颁布使得美国大学把社会服务6篇

莫里尔法案的颁布使得美国大学把社会服务6篇莫里尔法案的颁布使得美国大学把社会服务 2011年6月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JunV01.15No.32011第15卷第3期JournalofYangzhouUniver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莫里尔法案的颁布使得美国大学把社会服务6篇,供大家参考。

莫里尔法案的颁布使得美国大学把社会服务6篇

篇一:莫里尔法案的颁布使得美国大学把社会服务

11年6 月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Ju nV 0 1. 15 N o . 32 0 11第15卷第3期Jo u r n a lo fY a n g z h o uU n iv e r sity ( H ig h e rE d u c a tio nS tu d yE d itio n )论《莫里尔法案》 对美 国高朱宏清等教育的积极影响( 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 0 9 6 )摘要:

 《莫里尔法案》 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它不仅标志着美国高等教育开始从旧式学院成功地过渡到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也丰富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形式, 满足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工业革命的需要, 为美国从一个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大国注入了活力。关键词:

 美国高等教育史; 《莫里尔法案》 ; 赠地学院; 高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职能中图分类号:

 G6 4 9 . 3. 7 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 0 7 —8 60 6( 20 11)0 3—0 0 19 一0 5自16 36 年哈佛学院诞生以来, 美国高等教育已经走过了37 0 多年的发展历程。

 其间, 美国与世界上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也曾经历了战争的动荡和经济大萧条的冲击,但总体说来, 其高等教育一直呈稳步发展的态势。

 时至今日, 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办学质量, 美国的高等教育应该说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 到1996年, 美国各类大学和学院总数约为3 6 6 5所, 20 0 5年为4 216所; [ 1】19 9 6 年, 全国大学和学院所用各类经费总和为2255亿美元, 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 到20 0 5年止, 则上升到80 A 。

 [ 21更为重要的是, 美国的高等教育为其经济与科技发展提供了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人才保障, 是美国经济、 科技得以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之一。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究竟何在?纵观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 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每隔一个阶段就会诞生一个新的、 里程碑式的法案——无论是历史的必然还是民意的选择,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法案不仅给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且从体制上为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其中最为典型、 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18 62年通过的《莫里尔法案》 及其随后的一系列相关法案,也称为“赠地法案” 。一、 鬈莫里尔法案》 的时代背景1. 美国的高等教育植根于殖民时期的美国文化。

 早在殖民时期, 最早一批来自于欧洲的移民就在他们新的家园开办了旨在培养神职人员和公共事务服务人员的学院, 从16 36 年到独立战争结束后的17 9 0 年间, 前后诞生了哈佛、 耶鲁、 新泽西等1l所学院, 到了南北战争时期, 全美国的学院和大学总数已经有10 0 多所。

 《莫里尔法案》 诞生于南北战争期间的18 6 2年, 毫无疑问, 该法案是美国高等教育转折时期的一个重要法律文件。同时, 美国的高等教育与宗教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期的高等教育就是以宗教为背景、 以教会为依托, 同时也为宗教服务, 其目的是为教会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神职人员, 以及在宗教背景下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服务人员。

 所以, 美国第一代大学的创立者大都是活跃的新教徒, 即便到了第二代、 第三代乃至上个世纪的6 0 年代, 几乎所有开拓性大学的领导者都具有新教传统, 拥有新教精神所具有的观念。

 显然, 美国大学在创建之初并不是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大学,而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 但是, 由于最早一代来自欧洲的新教领袖首先确立了他们在美国文化中的霸权地位, 因而其文化始终为新教教义所主导, 其高等教育当然也是如此。

 [ 3]18~19 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蔓延到了美国, 对美国社会形成了巨大冲击。

 启蒙运动旨在反对宗教蒙昧、 封建专制。

 当时的美国思想家们认为, 社会之所以停滞不前, 人民之所以愚昧, 主要是由于宗教势力对人民精神收稿日期:

 20 11—0 4 —0 8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0 6 S JD 7 4 0 0 12)作者简介:

 朱宏清( 19 58一), 男, 江苏靖江人. 东南大学美国文化与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外语学院副院长,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美国文化, 高等教育, 翻译学研究.・19 ・万方数据

 的统治与束缚。

 要改变这一现状, 必须树立理性和科学权威。

 他们主张传播科学知识以启迪人们的头脑, 大力宣扬“天赋人权” 以及自由、 平等和民主的新思想, 认为只有理性发达、 知识普及后, 人类才会有很大进步。尽管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学院及其办学理念是对立的, 但客观上这些新思想迅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对于来到这块丰饶的处女地准备大力开拓自己家园的早期欧洲移民而言, 宗教的真正意义不再拘泥于或者局限于纯神学本身, 而更加倾向于把神学运用到日常生活, 特别是运用于社会发展, 他们对神学的兴趣相对于保守的欧洲更具实用性。

 “清教新英格兰是应用神学的一项宏伟实验。

 小]神学观点不再是他们讨论的焦点, 他们关心社会制度问题, 人们真正自由平等问题。

 人们不再专注予研究神学著作, 而是投身于社会生产实践当中,从而使得美国的工农业快速发展。总而言之, 这一由宗教向实用性方向的变革看似削弱了传统的学院教育, 实则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次蜕变,客观上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关乎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法案——《莫里尔法案》 的诞生创造了一个有利环境。2. 19 世纪中期的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

 当时6 0 %以上的人口是农民, 大部分人生活在乡村地区, 而且其基本生活也依赖于农业; 西部地区是当时政府的主要财富来源, 可是其中大部分地区仍然尚未完全开垦。为此,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土地法案鼓励开垦荒地, 这不但满足了小农的利益, 也惠及了其他阶层, 还吸引了大量移民。

 然而, 随着移民的大量迁入, 美国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对农产品的需求也急剧上升, 农业生产体制已经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因而亟需改革, 尤其是必须迅速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显然, 这一美国历史上重要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的转变对劳动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杰佛逊曾经说过:

 “在欧洲, 由于劳动力的充足, 就应该以尽量利用土地为目的; 而在我国,由于土地充足, 就应该以善于利用劳动力为目的。

 "[ 5]9 因此, 如何提高农业劳动者的自身素质成了美国人面前的一大课题。

 此前的美国高等学校数量少、 学科分散, 显然很难满足进一步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需要。3. 殖民时期的美国只有一些比较原始的工业, 而且大多数是出于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要。

 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从而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建国后的美国工业也已经开始逐步走出萌芽阶段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然而, 当时的劳动者并不能满足快速工业化的进程, 劳动者的技术知识贫乏已经阻碍了美国的经济建设。

 因此, 如何提高工业生产领域内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 资本家并未采取计划培养的方式。而当时的学校多数是私立的教会办学, 以培养神职人员为目的, 这不仅与社会需求相矛盾, 而且不符合大多数・2 0 ・美国人的利益。

 资本家为了获得廉价劳动力甚至大量雇佣妇女和儿童、 未经培训的徒工, 他们工资低下, 生产设备简陋, 工作环境恶劣。

 为了提高社会地位, 改善经济待遇, 不断掀起争取受教育权的运动, 如机械工讲习所运动、 科学知识普及讲座运动等。

 这虽然培养了一批工业急需人才, 但是并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工业生产的需要。

 显然, 美国早期的学院无论是办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都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不难看出,高等教育的变革已经不可避免。二、 《莫里尔法案》 概述尽管托马斯・杰佛逊早就主张改革高等教育从而为更多的美国人接受高等教育创造条件, 可是直到19 世纪中叶, 美国社会才具备了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条件。

 有识之士开始大力呼吁进一步发展公立高等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 适应社会需要, 乔纳森・鲍德温・特纳和贾斯汀・斯密斯・奠里尔是其中的代表。特纳是早期农业学校的倡导者。

 早在19 世纪30 年代, 他就主张扩大教育机会并使之符合时代和人民的要求, 他还特别强调科学的普及对工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为产业阶级服务的州立大学计划” , 之后他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重申和大力倡导这一方案, 其举动得到了农民与工业联盟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但是由于时机不成熟, 该方案未能得以通过。奠里尔从未读过大学, 却是积极的教育倡导者。

 他于18 57 年在众议院首次提出了赠地法案, 建议所在州给本州的每位国会议员划拨2万英亩土地, 用于开办传授工农业科目的学院。

 虽然该法案得到众议院和参议院的批准, 但却遭到了南部各州议员的反对, 最终未能实施。直到内战爆发, 南方各州脱离联邦政府, 与莫里尔有共同理想的特纳的好友林肯出任美国总统。

 机不可失, 莫里尔不失时机地重新提出了赠地法案并由林肯总统于18 6 2年7 月 2日签署生效。《莫里尔法案》 规定:

 联邦政府根据18 6 0 年各州拥有的国会议员人数, 向每位议员赠送3万英亩土地, 以出售此种土地或土地证券而获得的款项建立永久性基金,资助和维持至少一所赠地学院; 也可以使用出售土地所获资金购买债券以扩大永久性基金。

 [ 63条件是其主要课程必须按照各州议会所规定的方式, 在不排除学习其他科学和经典著作的前提下, 传授与农业和机械工艺有关的知识, 以便提高社会各阶层及各不同领域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 5]5l显而易见, 该法案使得农民子弟获得了接受专门教育和技能训练的机会, 为培养更多有知识、 有技术的农业劳动力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支持, 尤为重要的是为以后美国社会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型打下了基础, 意义非凡。由于《莫里尔法案》 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受到万方数据

 了各阶层人民的欢迎, 其后美国国会又相继通过了一系列的相关、 相似法案, 其中, 18 8 7 年通过的《哈奇实验站法案》 最为重要, 是整个赠地法案体系中的另一个代表性法案。

 该法案规定政府每年须向各州拨款15 0 0 0 美元以资助各州在赠地学院内设立农业实验站。

 而且, 所建农业试验站的规模和数量必须与州农业发展情况相适应,州政府也必须根据联邦政府的经费支持额度予以配套支持。

 该法案的作用在于不仅巩固了《莫里尔法案》 的法律地位, 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它的作用范围。18 9 0 年, 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第二个《莫里尔法案》 ,在南方少数几个州专为黑人建立赠地学院, 并规定政府必须向赠地学院提供年度拨款, 以保证这些新型的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充足的财力得以正常运行。19 14 年, 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史密斯一莱沃法》 ,授权联邦政府资助各州赠地学院与联邦农业部合作, 共同推进社区的农业知识和技术的普及。

 [ 刀不难看出, 之后获准通过的相关和相似法案不仅是对第一个《莫里尔法案》 的充分肯定, 更是在此基础之上对州立赠地大学办学模式的进一步强化和拓展。

 这一系列法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强调赠地学院和大学对于社会的辐射和延伸, 对于所在州的地方经济的大力支持, 创造性地确立了美国赠地学院的教学、 科研和服务社会相结合的运行体制。由于以上诸法案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和相似性,人们习惯性地把《莫里尔法案》 称为“赠地法案” , 并且把这一系列法案总称为“赠地体系” ( L a n d - g r a n t S y s-tem ), 把根据此类相关法案建立起来的大学或者学院统称为“赠地大学” 或者“赠地学院” ( L a n d - g r a n tU n i-v e r sitie s o rL a n d - g r a n t C o lleg es)。据不完全统计, 到目前为止, 美国共有137 所赠地大学, 每个州至少有一所以上。

 全美国第一所根据劳动者需要建立起来的密歇根农业学院, 即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前身, 早在18 55年, 《莫里尔法案》 通过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赠地大学的地位, 而《莫里尔法案》 批准后第一个建立起来的赠地大学则是堪萨斯州立大学。三、 赠地学院的办学特点1. 办学目的明确。

 《莫里尔法案》 规定以提高劳动阶级的文化和实用教育为目的, 办学目标就是培养新一代的有知识、 有文化的工人和农民, 为提高产品的质量、产品生产的效率服务。

 强调实用和技术主义是19 世纪后期支配美国高等教育的主流思想, 赠地学院从一开始便非常重视实用知识技能的教学, 注重技术的推广工作,培养能满足农业经济急需的科学技术人才, 将教学、 科研与服务社会结合在一起。

 赠地学院并没有固定和统一的发展模式, 只是根据各州的需要培养人才。

 《哈奇法案》 的颁布进一步促进了赠地学院向更高水平的发展,该法案规定每个州在赠地学院的引导下建立农业实验站,进行农业科学原理及应用方面的研究与实验。

 实验站的建立提高了赠地学院的科研水平, 强化了教学科研与工农业生产的联系, 使得工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2. 教育收费低廉。

 学院有政府的资助, 办学成本相对于私立大学更为低廉, 因而可以开设各种实用课程,教授实用技术, 招收对象大都是中下层阶级的民众, 不分性别、 种族, 为普通民众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大量机会,体现了美国高等教育民主化和大众化, 使广大农工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最大受益群体。

 不仅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在增加, 而且第二个《莫里尔法案》 的颁布赋予了不同种族、 不同肤色群体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这为社会提供了更多有知识、 有文化的劳动力, 同时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3. 办学形式和课程设置更加贴近社会。

 赠地学院本着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 根据学院所在州的地理、 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办学, 为各自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大量急需人才。

 各州赠地学院还根据本州实际情况做大量实用性科学研究, 为本州面临的各类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赠地学院把培养科技人才看作是国家兴旺之本, 把发展和推广实用技术放在首位, 这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保障。

 莫里尔曾经提出:

 “赠地学院集教学、 科研和服务三大职能于一身, 促进工业阶级的文理和实用的教育。

 巩阳在课程内容方面, 赠地学院不是以...

篇二:莫里尔法案的颁布使得美国大学把社会服务

开展社会服务应重视的几个问题张宗磊在大学“社会中心论”和走出“象牙塔”的呼声中国家和社会对大学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内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热情也日渐高涨。大学校园似乎躁动起来市场氛围日浓学术空气渐淡急功近利、趋于浮躁的风气与日俱增。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对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理解的偏颇也与大学在走向社会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行为有关。走向社会中心的大学如何地更好完成服务社会的职责我们需要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一、正确理解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最早的大学仅仅是传授知识  世纪后期大学的“双中心”职能得到广泛认可自十九世纪末以来社会服务的作用在现代大学中越来越突出一般公认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首先是在美国产生的。    年颁布的《莫里尔法案》          为美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提供了法律基础    年威斯康星校长范海斯提出人称“威斯康星思想”何            的学校重大革新计划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融入其办学思想和实践中使孕育已久的高等学校第三职能——社会服务职能终于明朗化了。这种观点被当时美国其它州立大学所接受而且后来影响了整个高等教育界并为世界各国的高等学校所效仿。时至今日大学社会服务已经同教学、科研一道成为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可见大学为社会服务职能是在大学的教学和科研职能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并在其基础上产生的然后逐渐随着这一职能的不断完善而成为大学的一个独立的职能。显然大学社会服务职能是传统大学所不具有或未曾做过的或者说是与传统大学所具有的教学和科研职能不同的一项新职能这是与大学职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相一致。否则大学为社会服务也就失去了产生的基础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的这种社会服务与已有的教学、科研的服务不同尽管许多研究把大学所从事的传统教学和科研都纳入“服务”的范畴之中。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威尔逊就明确指出“教学和学术研究是推动这种服务而不必提供这种服务”。教学为社会“服务”主要是通过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来进行的学术研究为社会“服务”主要是通过创造新知识和发明新技术来进行的。显然二者明显具有间接性是“广义的服务”。而我们现在所讲的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则是以大学这两项职能为依托直接参与满足社会现实需要的结果是“狭义的服务”具有直接性。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杜作润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我国讲高等院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讲得比较宽泛。许多研究把大学千百年来所从事的传统教学和科学研究都纳入‘服务’的范畴之中。就整体而言或以长周期进行考察这当然不无根据。但这样讲并未对间接服务和直接服务加以区分。实际上只有直接服务才具有突破传统的意义。”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如果不作这种区分对于守旧的人们来说传统的服务将可能成新趋势退回两功能甚至单功能状态的避风港。”综上所述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是历史的产物它是在教学和科研两种职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种职能之问存在着天然的联系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大学的社会服务具有直接性这种服务有别于教学、科研的“间接服务”是大学在教学、科研活动之外利用自身的知识资源为社会提供的直接服务。二、实现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之间的和谐。“大学新职能的获得或原有作用的扩大都必须与大学原有的职能或作用在本质上具有和谐性。否则新旧职能造成的冲突和相互排斥不但会破坏大学原有职能的履行而且也会使新的职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从而破坏整个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在加强其社会服务职能密切与社会的联系时必须保持三大职能之间的和谐做到三者的有机结合。学者们关于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论述较多这里就不再赘述。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强调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实现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之间的和谐要坚持做到两点第一要把为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大学是以教学和科学研究两种职能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是它们的自然延伸。如果把社会服务与教学和科学研究相脱离会使教学和科研失去了解外部世界的机会使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不了需求更麻烦的是由于脱离教学和科研社会服务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会对服务的质量带来问题。所以大学开展社会服务就要坚持把服务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强调服务具有研究性和教育内涵使服务项目与教师开展的科研课题相结合服务与学科建设相结合。试图撇开这两种职能而把社会服务从中游离出来无论是认识上或是实践上都是错误的。第二要做到社会服务不能冲击教学和科研。目前随着高校大学服务活动的开展许多教师加入到了服务中来大量的校外活动影响着教师以全部精力投入其所在大学的工作教师的职责冲突问题就难免产生往往由于教师把过多时间投入到校外事业之中因而会降低大学科研和教学的质量。因此为避免社会服务对教学、科研的冲击高校内部有必要建立起社会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在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保证开展社会服务不能冲击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并尽量避免开展脱离“高深学问”这一中心的非职能性活动如目前大学存在的破墙开饭店、舞厅出租校内设施搞房地产炒股票倒买倒卖等等。三、坚守社会服务的学术基础。布鲁贝克指出“在  世纪大学确立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理论学习》    年第 期 为使大学院校抗拒万方数据

 ∽ 翟嚣蜀㈣黼凇黝勰懑黧黧鬣麓鬣盈蕊露翟露器嚣曩■■■■■—■●—■■臣蟊团圉㈨ ・。 蛳‰孙讹 舭删㈨姚舳龇撕 ㈣龇觎  自耥幽涵龇鼬龇㈣幽妣㈣ 懿  蚓㈣糊蝴麟醯㈣鞲黼疆圈翟■圈——■—暖曩——■■—●■■■■■■■‘己■  ■七●—■—■■种即存在两种高等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基于认识论哲学的理性主义者认为高校是一个按自身规律发展起来的独立机体。主要工作在于纯粹的科学研究是为了学术而学术。而基于政治论哲学的功利主义者则认为高校作为社会有机体的组成部分有责任为社会提供服务。随着理性主义高等教育观和功利主义高等教育观由对立走向融合高校的社会服务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这种服务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而是基于高水平的知识与高层次人才之上的对社会的智能型服务。即服务要以学术性为基础。关于这一点德里克・博克在其《走出象牙塔》中给予了精辟论述和分析。他认为“如今。大学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而“大学在考虑社会需求时没有理由感到不安”。“问题的关键在于作出何种反应才是合理的”。他通过分析推断出“一条普遍性原则”即“大学凭常规的学术功能通过教学项目、科学研究和技术援助等手段承担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职责”“如果采用……非学术性手段那样做很难说有正当理由”。他认为“面对琐碎细小的问题前途渺茫的事业或其他机构和组织更有能力奉行的行动方针任何一所大学都觉得自己不必倾注全部的精力和资源。”也就是说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是以具有学术性的教学、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如果片面强调为社会服务不注重发展学术那么服务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也会因此失去自身研究性的特色等同于其它社会服务机构而失去它存在的意义。近年来我国有的高校在开展社会服务时在筹集办学经费和增加教师福利的压力下产生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失范行为。在为社会提供服务时借“服务”之名搞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创收活动导致人们在观念上对服务职能上的偏见。有些仅注重应用研究而忽视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工作这种服务我们称之为无学术性的社会服务。这种社会服务从短期看或许能够取得一些经济效益但从长期来看这种社会服务会使高校的工作变得五花八门必将危及到高校的存在和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克服这种错误倾向在为社会提供服务时一定要恪守学术性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四、把握社会服务的限度。大学组织既要通过社会服务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与此同时也要从中获得自我维持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但大学是学术组织。是知识机构不是经济的工具。它尽管无法回避知识的社会功用价值但“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应不断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不是它的欲望”。事实也是如此“即使是最坚强的乐观主义者也不免感到疑惑无法弄清多数教授是否具有实践知识和政治能力能否在解决城市贫穷、学校质量下降和长期失业问题方面取得永久性进展”。这就是说“大学可能不具备为解决社会顽疾开出灵丹妙药的能力”。可见大学组织的内在特质已经决定了它自身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满足社会全部的需求。另外学校科学研究的实力、教师的承受能力以及大学在服务过程与社会的矛盾也使社会服务受到限制。各高校过多关注的基础研究和社会需要的实用技术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教师能够用于社会服务项目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过多的社会服务必将会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和科研学校与企业在建立合作关系过程中遇到的不可避免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调和的冲突或问题比如企业需求与大学学科发展的冲突技术保密和学术交流的冲突等这些问题或冲突至少说明了大学在为经济建设服务时不可能像企业那样投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因此高校在满足社会的同时要考虑自身的条件和限度开展的社会服务应与高校的其它职能相结合。具体来说高校应依据其学科专业为社会提供各种推广课程为企业或社区培训人才依据其所拥有的智力资源、科研实力向社会提供各种咨询开展各种合作项目等等。一些高校不考虑自身的条件和能力不惜影响正常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过多的接受或承担社会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大学对某些社会消极因素的迎合与认同。进而危急学术的基础至于那些偏离高校自身特点与高校身份不符的创收活动更不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范畴。五、选择适合校情的服务形式。当今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日趋多样化。以高等学校开展社会服务最彻底的美国为例其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有开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建立科学 工业 园区建立高校——企业联合研究中心通过鉴定科研合同承担校外政府和企业事业科研项目高校与企业建立伙伴关系相互支持提供各种咨询兴办合资企业高校向社会开放图书馆、实验室、教室设施等等。在我国既有复旦大学的“三区联动”、浙江大学的“三螺旋结构关系”又有教育部、科技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手推动的“省部合作”等服务形式可以看出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都是高校依据自身的情况与社会互动的结果。因此不同地区的高校在与地区经济发展结合时要追求多元化的模式。同一地区不同科类、层次 如单科性院校与多科性院校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 的高校也不能强求统一的模式而应当在充分认识本地区社会、经济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自己的结合处、确定自己的结合模式掌握办学的主动性。各校应当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的活动范围和任务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职能既要防止一哄而上更要避免千篇一律。对于培养研究生任务重、教学科研基础好的重点大学应当真正办成教育、科研中心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如北大、清华等一批有实力的学校凭借自身的优势独办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大部分以培养本科生为主教学科研已有一定基础的高校要有重点地发展优势学科多搞一些基础性和应用性科学研究开展科技服务办出自己的特色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地开展一些科技工作可以侧重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与技术服务等特别是要搞好与社区、地方的对口支援工作服务农业加大下岗工人技术培训职能。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既是一个老话题更是一个新课题。随着“象牙塔”的倒塌大学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显得更为重要。但是如果我们不能以科学的态度去理解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并在实践中科学实施社会服务就有可能因歪曲或减弱大学组织的职能使大学在走出“象牙塔”途中或急功近利而迷失自我或被要求“样样化”而不堪重负。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 《理论学习》    年第 期—————一 万方数据

篇三:莫里尔法案的颁布使得美国大学把社会服务

13年 第 4期(总第103期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 nal ofHei l ongj i angA dm i ni strati ve C adr eC ol l egeof Pol it i cs A nd LN o. 42013aw( S um N a103)论 构 建 高 职 院 校 社 会 服 务 能 力 指 标 体 系周 俊(信阳农林学院, 河南信阳464000)摘要:

 目前, 高职院校之间的办学竞争已经逐步演变为社会服务能力的竞争, 其应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设计好产学研路径, 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从而助推地方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因而, 社会服务能力的强弱成为检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评价因素, 社会服务能力指标体系包括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指标体系和社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试图通过图表量化的形式, 以具体指标作为构建因素, 对社会服务能力进行科学评价, 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提供有益 参考。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能力; 指标体系中图 分类号:

 G 640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8—7966(2013)04. 0147- 03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观念源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19世纪末是美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时期【11。

 美国高等教育家克拉克 科尔指出:

 公共服务概念始于美国的赠地学院运动。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的报告也指出:

 从历史上看, 大学为社区服务的观念源自美国赠地学院创 办的时代。

 1862年, 美国颁布了《莫里尔法案》 。

 法案规定, 联邦政府向各州提供联邦土地, 在每个州至少资助一所从事农业和工艺教育的学院。

 虽然《莫里尔法案》 并没有要求赠地学院直接为社会服务, 但直接为社会服务却成为赠地学院的目 标。

 赠地学院运动中兴起的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大学理念, 在威斯康星大学那里发展并得到弘扬。威斯康星大学的范 海斯校长有一句名言:

 “鞋子上沾满牛粪的教授是最好的教授。

 ” 威斯康星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由《莫里尔法案 》 孕育的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t21,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它把整个州作为大学校园, 面向全州提供社会服务。

 “威斯康星大学对于农民来说, 就像猪圈和农舍一样近在咫尺; 对工人来说, 就像他们的工会大厅一样可以随时出入; 对于制造商来说, 大学的实验室随时为其开放。

 ” 哆威斯康星大学开创的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迅速在美国传播开来, 并对其他州立大学甚至私立大学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

 从此, 社会服务逐渐成为美国大学的一个重要职能嗍。

 社会服务的大学理念也跨过大洋传播到欧洲、 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 成为一种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学理念。一、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指标社会服务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功能, 对高校自身的生存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是高职院校, 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倾向 性、 针对性更强, 与所在地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四 ; 社会服务能力的强弱是检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对提升高职院校的声望, 拓展办学空间, 增强发展竞争力, 具有极其重要影响嘲。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包括人才培养能力、 科技支撑能力、 智力支持能力、 信息咨询能力、 文化引领能力。其中:

 ①人才培养能力既要重视学科专业建设、 校内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也要注重基地建设, 拓展延伸人才培养能力, 开展面向社会的文化 培训、 技术推广、 农产品营销等等, 提升培训者的满意度; ②科技支撑能力要重视人的因素, 既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又要完善服务模式, 多维度、 多领域、 多层次服务社会生产实践一线; ③智力支持能力坚持贴近生产、 贴近实际、 贴近社会的原则, 发挥好各种载体、 媒介的作用, 从形式到内容要做到恰如其分,一以贯之的检验实际效果; ④信息咨询能力坚持科技信息源建设, 建设好专家库, 创新工作体制机制, 为信息咨询提供智力保障; ⑤文化引领能力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主阵地的作用, 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适度开放文化设施,规范城市社区文化, 引领新农村文化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从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逐一展开分析。

 具体见表1表1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指标体系一级二级三级建设标准备注指标指标指标l l 国 索缓冼质课、 精(1) 优质课的级别(O . 50)捕级馓缎学科专品课A 1—1 [2) 精品课的级别(O . 50)业建设:

 1) 内容反映行业最新研究成果0. 30) (2)理论联致学内容、( 0. 30)致学方A I 一2系实际(o. 柏)(3)多样化教学(o. 30)A 1果程标准、 考71】

 教学大纲贴近实际{030) (2)与企业技 术人员共绾写教材( 030收稿日期:

 2013—0 5—23基金 项目:

 2012年 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区域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研究》 阶段 性成果(2012S JG LX372)作者简介:

 周 俊 (1971一) , 男, 河南信阳人, 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 主要从事经济法教学研究。 147

 i F 体系A 1—3 3爝 职业资格证考评纳 人教学(020) (4)建有试题库(0. 20)I)聘甭企业技术人员(0. 30)圆 引人与引技相绢 台(0. 列人才 师资队 双师素质≥ )每年 教师有行业工作经历(0 . 删(4)采 用联合招 聘、 共培养伍建设^2 —1童人才库、 挂职交流、 互派工作、 其建考核机制f0 201能力(0. 柏 )双师结构 [1洧 行业技术 人员, 比 例 合理(0. 70)(2 )彳 亍 业技术AA 2气2—2人员比 例 少(0. 20)(3)无行业技术人员(o. 10)实习实训 :

 1) 开设校中厂, 有专门 教师、 学分要求(o. 30 ) (2 ) 开足基地A 3—1 曝时, 上好课(o. 30x3)有专门的实习实训场所(o. 4 0)基地建技术 技能 :

 1)实验室等的开放程度(o . 20X 2)被培训者的满意度殴型培训的 D . 25)(3)培训的方式:

 面对面的教学, 远程教学(0. 30)课程A 3—2 p. 05X 4)用 人单位的满意度(0. 25X 5)再就业率(o. 2 5)A 3:

 l删 定学明 内学生的买践教学计划(02 0)’ I)国柏蝻氧3嫩 组实践教学瞅 行做学结合、 校企合作、 顶 岗 实习等模式(0. 40)B1在职业技能壹春中获奖等级t o. 401A 3—3抖技队专家服务匮建设团Bl —l:

 1)高职称 、 高学历(2)双 师型(3珩业能工巧 匠(0. 60) 件 技特据:

 1省级B 1员B1-2以服务钮埘:

 1) 高职称、 高学历(0. 50)(2)双师型(0 . 50 )2)市级科技:

 1)针对性强的单项式服务(2) 品牌效应的多领支撑为标准模茧能力眼务模 B 2一 l哦服务(3) 圆周 式的全方位服务以服务技不B式:

 1)简单易行的中间技术服务(2) 高成本高风险勾标准模宣(o. 40)高效益的高科技服务B 2—282以服务区塌:

 1)本区域服务( 2)本区域及周 边服务(3) 本区域勾标准模茧B2 - 3奉省辐射(4)本区域全国辐射旨力支以人为翥:

 1)选派科技人员挂职(0. 50)( 2)专家组头脑风暴} 寺的形唪c1一l以报刊杂志 :

 1)政策研究能力( o. 30)(2)制 定行业、 产品 标准式为载体cl - 2p. 30)(3堤 出解 决 问 题 意见、 建议 (o. 40)(0. 50)以网络为:

 1)定期更新网页(0. 40)(2)开通微博(0. 30)(3)网c1载体c1—3 上答 疑(o. 30 )D . 50)智力支持能力C三农知识旨力支村 C 2 —1:

 1)种植、 养殖策略(o. 50 )(2)产品营销策- } (0. 50)挣内窖其他知识‘ o. 50)QC 2—2:

 1博业发展规划(0. 50)(2)区域发展设计(0. 50)辟技信 科技信息热线息资潺 平台D1—1:

 l珩 业信息(2)产品信息(3)技术信息咨询信息 D 1体制机制咨询n50 )D l 一2[1)政府主导(2)学校主导(3)双 向 互动/良性循研能力专家库三农专家D睦 D2—1[1)高职称 、 高学历(2)双 师型(3)能工巧 匠D2唪制机制( 0. 50)(1)区域联合( 2)学校自主(3)制度化D 2—2师生素养E I- I[1瀚神风貌( 2珩 为文化皎园文 制度规范:

 1) 校规校纪(2)社团文化规定o) -下乡服务社文化化E lE 1—2会制度引领殴 施服务 :

 1)图书馆、 实验室、 体育 场馆开放(2)广场、 花园能力E l - 3等娱乐场所E贼市社区 :

 1)参与社区教育(2) 构建和谐社区( 3)服务老年I 土区文丈化E 2—1 学习化E 2 农村社区:

 1)参与制定乡规民约(2)文化扶贫( 3)建设农利文化E 2—2 图书室等文化场所二、 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指标着眼于提升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侧重于社会服务能力内容的规范, 动态过程的控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同; 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主要是着眼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结果的考评, 注重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的效果, 是一种总结性评价IS ] 。

 社 148会服务评价指标也是从人才培养能力、 科技支撑能力、 智力支持能力、 信息咨询能力、 文化引领能力五个方面评价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情况。其中:

 ①人才培养能力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社会服务意识 , 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技能,从而延伸人才培养链条。

 ②科技支撑能力通过科技队伍的直接服务, 了解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 新情况, 及时解 决实际新问 题 , 反馈有关新情况。

 ③智力支持能力重视知 识的转化率, 提高社会生产率, 构建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开展应用型社会实践课题研究, 发挥高校智库的辐射效应。④信息咨询能力的目标是满足社会对新增知识 、 技术问 题 解决 、 短期人才培养、 人才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信息的需求, 多渠道、 多层次、 多途径、 高效率地促进知识 信息的转化、 传播,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

 ⑤文化引领能力的目标是凭借自身文化优势, 学校文化设施以及社区文化服务, 吸引企业及相 关行业、 人才聚集到高校周 围, 形成文化产业链, 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形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力, 营造良好范围。表2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二级指 标评价因素评价标准备注指标培养大学教学中社会参 与 :

 1) 开设专门 课程, 有专门教师、 学生社会服意识 的培养分要求(0. 75X 2)在学科教学中渗务意识 .(0. 30)A 1—1透, 没有专门 教师、 学分要求(o. 25)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 中社会参 与的实践时间长度(o. 40)f1)明确规定一个学期内学生暇务能力 能力的提高f2) 对学生的实践作学分要求,咀无上述规定(o. 40)人才:

 0. 50)(o. 70 )A 1—2[3) 学校规定实践范围、 质量方培养^l面的要求(0. 20)能力A良高技丰富 内心, 提升 修术技髓养的生活推广课程(0. 40 )A 2—1[1)设有两门或两门以上的生活课程. 如大学生就业指导( 0 . 2 09国开足曝时, 上好课(0. 30》 圆 有专门教蚵与丰富[ 0 . 20X 4洧专门的活 动场所(030)内心世1)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0. 15) (2) 横界技术技能型培训 培训者的满意度(o. 50)的课程(校内外 ) 【0 . 10) o) 培训的方式:

 面对面的教A 2(0. 60 )A 2—2学, 函 授, 电视教学(0. 20 ) (4)用 人单应的满意度( 030№烀就业率(n25)(1) 涉及农林领域的专家(0. 删 【1) 深受 欢迎, 雏科技朋专家服务团、 科技:

 2)定期赴基层开展社会服务 肋推地方经济务队伍特派员(0. 60)B—l , 0. 40)( 3)不经常 去基层(o. 20) (4、发展(2) 有针对Bl科技硅有形式, 没有深入基层(0. 10):

 1) 针对性强的单 项式服务圆 品牌皴陛的解 决 问 题支撑直的多 领域服务(3) 圈周 式的全方位:

 1) 反响较大, 推能力采用 以服务领域、暇务动区域经济发多种服B以服务技术、 以 朋:

 1) 简单 易行的中间技术服务圆高威展(2)有一定自l务模式务区域为标准模奉高风险高效益的高科技服务髟响。

 能针对性B2:

 1) 本区域服务圆 本区域及周 边服务地解 决 问 题(3滞 区域本省辐射(4)本区域全国辐射[1)国冢级政厢邵门、 世界组织下式( O . 40)13—2仅能解 决 问 题是高知课题 来源( 0. 加) 达的课题(2)省政府、 部委的课题只转化C -1))全国学会的课题(4)学校、 企业彗C 1靠门的课题:

 1) 国家级政肩郎门 (2)省政府、智力采 用的级别(O . 15)鄄委(3)学校、 企支持瞻 高社监部门[1)采 用整体力能力会生产

 果用的程度 (O . 25)案(2)采 用部分C搴 , 解决成果使用情况方案(3) 参考:

 1)反映很大。

 具有 报l±会问睡C 2(0. 60)C _2广. 价值(2) 有一定舶采 用的效果(O . ∞)髟响. 能针对性地角央问 题 0) 影 响一般.可解 决 问 置为在校信息搜 集( o. 09) (1)信息的广度(0. 50)hl -I学生和(2)信息的效度(0. so)信息’ 1)设有咨询处 (o. 32)(2)通过专咨询能力供信息^1—2咨D(0. 08)挂会提 信息散播( 0. 24)。

 1刊物 电视网络(o. 44)( 3)举办招聘会(o. 2 4)询:

 1)信息的有效率(o. 63)(2 )认 可唐息效果( o. 67)A lA I-3宦( 0. 26)0) 行政部门 的认 可度瞒意率x0. 1 1)D 高新技术产业、 信息产业(2]l 吉构(o- 50)饮食、 娱乐等服对企业的吸目l务类产业:

 l HE 常适合企业(0 . 2 5) C 1一l的生存和发展(2:环境(0. 50)适合企业的生存高校文和发展(3" 企业生化吸目I存和发展有困难[1)博士、 簿外擘(0. 30)菁(2)本科生、 两县次(o. 75)E l士研究生(3)本科以下水 平1)非 常适 合居 住对人才的凝 聚和工作, 有 较好的(0. 75)C I- 2史化氛围(2)适合环境(0. 25)唇住 和工作. 文化丈仳贰围不错(3)不宜引镪幽‘日 E , J庄此居 住和工作。同围人素质低对校外人员开放的制度保障[1)非常完备(2:E陀 掘教学科研用匿度完备(3环完备设施(图书馆、 实利用效率学校设睑室、 校舍等)等沲 服务暇务(0. 60)E 2—1蒲意程度…1非常 满意僻瞒 意(3) 不 满意(0. 30)公共生活 用设施 对校外 人员开放的制度保_ (I )非常完备( 2E 2(体育场、 学校广 程度完备(3环完备场、 花园、 娱乐塌利用效率所等)服务(0. 40)(1)非常 满意偿E 2-2满意程度满意(3) 不 满意f1) 积极关注社区居民的文化镯要。

 从自身资源出发, 积极 提戗i 土区文扯 区文化服务的 相应的文化服务(2)较为关注眉化服务整体...

篇四:莫里尔法案的颁布使得美国大学把社会服务

分类号G649.29单位代码1 0 1 8 3密级内部研究生学号 2003962001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美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演进及其因素分析The Historical Progression and Factors onSocial Service Function inAmerican Research University作者姓名迟晶专业高等教育学导师姓名及 职 称王源良教授学位类别 教育学硕士论文起止年月 2005 年 4 月 至 2006 年 4 月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声明研究生院本人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委托研究生院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希望《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给予出版并同意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和 CNKI系列数据库中使用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论文级别□硕士 □博士学科专业高等教育学论文题目 美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演进及其因素分析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作者联系地址邮编 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130012作者联系电话13630582240

 作者姓名迟晶论文分类号G649.29保密级别内部研究生学号2003962001学位类别教育学硕士授予学位单位吉 林 大 学专业名称高等教育学培养单位院、所、 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学习时间2003 年 9 月至 2006 年 7 月论文中文题目美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演进及其因素分析The Historical Progression and Factors onSocial Service Function inAmericanResearch University美国研究型大学演进因素分析论文英文题目关键词(3-8个)社会服务职能姓名王源良职 称教 授导师情况学历学位工作单位吉 林 大 学论文提交日期2006 年 5 月 17 日答辩日期2006 年 6 月 6 日是否基金资助项目否基金类别及编号如已经出版请填写以下内容出版地城市名、省名出版者机构名称出版者地址包括邮编出版日期

 内容提要本论文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 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 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演进历程及其因素分析。

 论文除绪论外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二、三部分是研究的重点。第一部分研究了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几个基本问题 这部分为以后的论述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主要从美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萌芽、 确立和发展三个阶段进行整理、 归纳和总结 试图勾勒出社会服务职能发展的轨迹和演变历程。

 第三部分在考察历史的基础上归纳了社会服务职能历史演进的五方面因素 即 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促成了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演变 美国政府对研究型大学的信任与支持 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与美国的国家利益相得益彰 独树一帜的美国精神和文化 社会服务职能的存在缓和了大学自治和政府干预的关系。

 第四部分是第三部分的提升 主要从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层面阐述了它们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演进所起的作用。关键词 美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演进因素分析

 目录绪论…………………………………………………………………………1一问题的提出………………………………………………………1二研究的意义………………………………………………………1三研究现状…………………………………………………………3一、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基本问题…………………………………………4一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4二社会服务职能是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和目的………………6三高等学校应以社会服务为己任…………………………………7四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存在的必要性……………………………8五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发挥的形式、内容、途径……………9二、美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演进…………………………10一社会服务职能的萌芽……………………………………………10二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12三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16三、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历史演进的因素分析……………………………20一高等学校以变化求生存………………………………………20二美国政府对研究型大学的信任与支持…………………………21三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与美国强国战略相得益彰…………22四独树一帜的美国精神和文化……………………………………23五社会服务职能缓和了大学自治和政府干预之间的矛盾……26四、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历史演进的哲学基础……………………………28一理性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28二功利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30结语……………………………………………………………………34参考文献……………………………………………………………………36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1后记导师及作者简介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美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演进及其因素分析1绪论一问题的提出高等学校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必然会与所在的社会存在某种联系 历史上在高等学校所发生的诸多变化中 职能的变化是考察和理解大学这一机构的根本 从中世纪时期大学单一的教学职能到十九世纪初德国首创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职能 再到十九世纪中叶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在美国的诞生 表面上看是大学职能的延伸和拓展 其背后反映的却是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所赋予大学的责任。在我国对高等学校职能的研究在上个世纪 90年代初中期形成高潮之后逐渐降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高等教育职能的研究尤其是社会服务职能的研究在新的世纪也应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 本论文选取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为主线来阐述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演进 一是因为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在美国诞生 二是因为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在为社会服务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色鲜明。二研究的意义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是美国对世界高等教育事业的贡献 把高等学校从社会的边缘推入社会的中心使高等学校获得了其应有的地位。研究型大学在美国数量虽然少 现今只有 126 所处于美国高等教育系统金字塔的顶尖部分但从殖民地时期的哈佛、威廉和玛丽、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达特茅斯、宾夕法尼亚、布朗学院等九所殖民地学院开始 到美国第一所州立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办 再到为美国农工业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威斯康星和康奈尔 以及二战期间为美国做出突出贡献的芝加哥、MIT、加州理工、加州伯克利等等都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最杰出的代表。

 一直以来研究型大学都是美国 “高等教育中对社会做出贡献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美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演进及其因素分析2的一个最中心的部分” 。1从西海岸的阳光地带学院到东海岸的常青藤盟校 都对社会服务职能有着深刻的理解 可以说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产生和发展的每一步都与研究型大学息息相关 所以本文选取研究型大学作为研究主线是合适的。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理论意义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对高等学校的职能特别是社会服务职能的研究还有比较大的研究空间 是一个需要拓展和深化的研究领域。

 不掌握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演进的历程就无从掌握美国高等教育屹立于世界之巅的缘由通过考察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演进历程及其因素分析寻找并揭示出由社会边缘步入社会中心的高等学校发展规律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高等教育理论。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 经济建设是目前一切工作的主线的情势下 对社会服务职能重要性的认识还没有达成共识。本论文的研究希望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研究型大学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方面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实践意义 研究型大学产生于社会发展的要求 存在于社会发展之中也受制于社会发展的程度。

 我国作为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 要实现国力的腾飞就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同时更要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应该说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期待任重而道远。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一批研究型大学 既然大学是一个独特的社会机构 那么社会服务职能的另一种解释 就是其对社会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对大学的职能尤其是社会服务职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对于我们更加明确地理解大学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是有所裨益的 进而对大学改革尤其是强调大学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来说也是会有助益的。

 高等教育理论只有与高等教育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才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美]克拉克•科尔著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 世纪的问题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 121 页。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美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演进及其因素分析3三研究现状对于高等学校的职能 社会服务职能 在我国的研究主要始于 20 世纪80 年代。80 年代初潘懋元教授较早开始系统探索高校社会职能问题于 1985 年前后提出了现代高校“培养人才、 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职能说。

 此后我国学者对高等学校职能的研究逐渐增多 这一领域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中早期的研究多集中于对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 职能和功能、 高等教育功能和高等学校职能的区别方面邬大光、赵婷婷认为高等教育的作用应表述为高等教育的功能高等学校的作用应表述为高等学校的职能。

 19951高耀明认为高等学校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并认为高等学校的四项职能为 培养高级人才、发展高深学问、参与社会生活、对外学术交流。

 19962刘尧认为 高等教育功能和高等学校职能的研究要科学化。

 后来的研究多侧重于对高等学校具体职能的研究 大多数集中在宏观层面 侧重于对教学传递知识 、科研发展知识和社会服务直接为社会服务三种职能的综合性研究如朱国仁在其专著《高等学校职能论》 1999中对高等学校三种职能各自的具体意义、 历史演变等做了详细的阐述 可谓关于高等学校职能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肖洪钧迟景明在《大学社会职能的历史演进》 2001一文中除了追溯高校三大职能的历史演进外也以威斯康星大学为例勾勒出了社会服务职能的一些基本特征 以大学的知识资源为依托以知识的应用为途径 以直接为社会服务为方向以其它两项职能为基础 是它们的延伸和特殊表现形式 此外介绍高校三大职能历史演进的文章主要还有李兵的《试析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内涵》 2002 、王俊丽、姜新生的《西方高等学校职能的演变》 2004等对社会服务这一职能进行专门论述的有 余雪莲在 《从大学职能的演变谈高校的社会服务》1邬大光、赵婷婷也谈高等教育的功能和高等学校的职能——兼与徐辉、邓耀彩商榷高等教育研究1995 年第 3 期。2高耀明论高等教育功能与高等学校职能嘉兴教育学院学报1996 年第 1、2 期。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美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演进及其因素分析41994一文中以美、英、日、法、德的高等教育来阐述“任何发达国家都是靠实行实用型教育走上发达之道的”  并认为 “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是培养人才和科研两职能的必然延伸” 朱国仁在其文章《从“象牙塔” 到社会“服务站”——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演变的历史考察》1999 中以英国、 德国和美国为宏观视角考察了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演变指明了《莫里尔法案》的重要意义并详细介绍了威斯康星思想王保星在《美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回顾与前瞻》 2001 年一文中论述了美国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萌生的社会文化基础、发展的实践沿革、演进的理论探索以及发展的未来趋势等方面问题 杨克瑞在 《美国高等教育与经济的腾飞》 2003一文中详细介绍了《莫里尔法案》的立法过程、内容及实施情况认为是该法案真正开启了高教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先河另外王英杰的《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1993 、沈红的《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 1999 、施晓光的《美国大学思想论纲》 2001 、李素敏的《美国赠地学院发展研究》 2004等著作以及我国学者翻译的一批国外高等教育论著如科尔的 《大学的功用》 、 《高...

篇五:莫里尔法案的颁布使得美国大学把社会服务

与社会的关系

  摘要:

 1930 年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的《大学:美英德研究》(以下简称《大学》)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引起轰动。在这本书中,弗莱克斯纳从理论上勾画了“现代大学的理想类型”,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学模式――被他称为“纯学术研究中心”的现代大学。80 多年来,《大学》一书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引用率极高的文献之一。弗莱克斯纳的《大学》一书对大学的“适应”与“落后”, 社会的“需求”和“欲望”,对大学的“入世”与“出世”等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做了精辟独到的论述,开创了对大学与社会地位哲学探讨的理论先河。

  关键词:弗莱克斯纳;大学;社会;美国;英国;德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1672-0717(2016)06-0087-06

 美国内战的爆发是美国大学进入转型时期的标志性事件。1862 年《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可以说是那些主张“农业科学化和免费公共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以及提倡“政府提供免费的公共土地建立学院”政治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促使美国农工学院和州立大学将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之一。许多州立大学以多种形式实行推广教育,并积极为公众解答关于社会各方面的问题。随着大学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各种问题随之出现:学校人数过多,大学学术水平下降,大学组织机构庞杂,内部管理混乱。

 作为教学机构,赠地学院提供了美国工业化所需要的大量复杂的“诀窍”。作为研究机构,它们强调适合美国文化需要的应用科学――即“最佳途径”。如美国社会学家纳尔逊?曼弗雷德?布莱克所言:“20 世纪初的改革精神,几乎像它侵入政治家的讲坛一样,坚持不懈地侵入了学者的书斋。威斯康星大学的教授们给拉福莱特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技术援助,其他地方的大学教师们也热心地自愿加入了改革大军”[1](P229)。在这样的背景下,弗莱克斯纳的《大学:美英德研究》(Universities:American,English,German)(以下简称《大学》)于 1930 年出版并引起轰动,因为那时弗莱克斯纳已经与他同时代的哈佛大学校长 A.劳伦斯?洛厄尔(A.Lawrence Lowell)和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梅纳德?赫钦斯一起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众所周知的人物,对于这本著作美国报界发表了无数的评论文章。多年来,《大学》一书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引用率极高的经典文献之一,人们更多关注于他现代大学理念层面,但是却忽略了弗莱克斯纳关于大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探讨。弗莱克斯纳在《大学》一书中对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做了最为精辟独到的论述,也是其现代大学思想引人注目之处,可谓开创了对大学与社会地位哲学探讨的理论先河。

 一、大学的“适应”与“落后”

 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在这里有其独特所指,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时间上的概念,“现代”(morden)一词,有特定年代所指,从写作时间上看《大学》一书写作于 1929 年,出版于 1930 年,时间段上应是 20 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二是比较的概念。弗莱克斯纳是相对于纽曼的《大学的理念》中的大学提出的。关于这一点他在《大学》中已作了说明。

 在其开篇,弗莱克斯纳首先对“现代大学”中的“现代”进行了阐释:“75年前,一位杰出的牛津人纽曼主教出版了一本书,题为《大学的理念》(The Idea of a University)。我之所以插入‘现代’(modern)一词,是想最为明确地表达我的观点,那就是大学与所有人类组织机构具有相同的特性,与教会、政府或慈善组织一样,是特定时代总的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它不是独立的存在,它不应是顽固不化、墨守成规的,因此大学不会拒绝新事物,相反,它是所处时代的表达,是对社会的现在和未来不断产生重要影响的力量”[2](P2)。

 大学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不可能遗世独立。首先,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大学,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大学,“大学是民族灵魂的反映”[2](P2)。因此,大学不可能是一种单一的模式,期待大学是相同模式的想法是极为荒谬的。其次,弗莱克斯纳从历史的观点看待大学的发展,认为大学社会进化的组成部分,是“时代的表达”。因为从历史上看,大学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在过去几个世纪,大学在不断的变化中做出了调整。这种变化有时是缓慢而无意识的,有时则是剧烈的和有意识的。大多数国家的大学都已经发生了变化,20 世纪的巴黎大学与 18 世纪的巴黎大学相比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牛津大学虽然变化缓慢,但是 20世纪的牛津与 18 世纪的牛津相比已大相径庭,虽然只有不到百年的时间,洪堡时代的柏林大学与阿尔特霍夫时代的柏林大学已完全不同。1869 年埃利奥特校长接任的哈佛与 1909 年其退休时的哈佛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弗莱克斯纳认为,大学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会使自身适应真实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我,有时这种调整会领先于社会的发展,大

 学的这种“适应”(adjustment)是各个国家具有不同的模式的大学的原因。“现代社会无论如何变化、如何进步,无不是扎根于过去。‘过去’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根基。正是由于已过去各民族的诗人、科学家、思想家为今天的大学积累了社会的、政治的以及各方面的真、美、智慧与经验的宝藏。”[2](P2)大学为了保存人类思想的财富与精华,往往呈现出一定的保守性,对社会的反应往往不够迅速,使大学呈现出一种“落后”(social lag)。弗莱克斯纳认为大学这种“落后”性是有益的,因为大学基于一定的价值体系始终对社会的发展进行批判性的评价和抵制。在特定的时刻特定的情况下,大学“适应”与“落后”的两种特性是并行不悖的。大学应是“适应”与“落后”的有机统一,没有“适应”大学就会阻碍社会的进步,没有“落后”大学就会趋于平庸,随波逐流。美国大学虽然为学术和科学提供了大量条件,适应了时代需要,但由于社会功利主义的盛行,“它们盲目地、过分地迎合即时的需求;它们忽略了物质和精神对文明相对的重要性”[3](P44)。因此,适度的“基于价值判断的批判性,让大学避免了荒唐的乃至灾难性的错误”[2](P4)。

 二、社会的“需求”(what the society needs)和“欲望”(what the society wants)

 弗莱克斯纳认为大学是理性社会形成过程中有益而积极的影响力量。当喧嚣的社会在理性难以驾驭的压力下,大学是抵制这种压力的最有效的力量。大学可以促进社会的理性的发展,在发展中不偏离理性的轨道。因为大学存在的最为根本的意义就在于为人类社会保存了(或许很多)过去人们为之奋斗、值得为之坚持的东西。另外,“大学存在的本身也意味着确实存在(不可估量的)我们用以塑造自身向往的未来文明的东西”[2]

 (P3)。由此可见,大学理应为人类社会稳步增长的科学的、民主的以及来自于各方面力量所创造的世界做出最为理性的评价与思考。大学的“适应性”(变化)是否明智,要看“??人类社会自身被一些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或者暴力所推动,迷失方向,大学是否能够首当其冲地做出适时的调整和明智地抉择,以成为人类社会所需要的最行之有效的塑造(formative)或形成性机构?”[3](P4)但是弗莱克斯纳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只是一味地对社会进行俯就与迎合。大学要不断地满足社会的需求(what the society needs ),但不是满足社会的欲望(what the society wants)。”大学的所作所为必须以理性的分析和价值判断为基础,不能仅仅依赖于习惯。

 弗莱克斯认为大学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世界的复杂化,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人类面临越来越多的困境,“人类社会在经过长达无数世纪的缓慢进化与发展的过程中,无不是凭借经验探索前进的道路,并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做出适时的自我调整。今天看来,那些长久以来时常束缚人类社会进行自我调整的障碍已经不存在。因此社会极其容易地采取一些的行动――但是这些行动可能是明智的,也可能是愚蠢的、盲目的、自私的以至于轻妄的。在这一过程中,大学必须依靠自己所拥有的实力和声望对社会采取明智的行动施加有效的影响。”[3](P10)对于这些,大学必须有所担当,接受挑战。如果大学不接受,那么在社会上没有其他机构能够或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要确保社会的理智并采取明智的行动,必须勇于探索并进行研究。然而谁去研究这些问题?在什么地方研究”[3](P15)?弗莱克斯纳对此作出了回答,认为在社会中,政客和商人终日

 忙于事物性工作,学识有限,可能存在偏见等原因,因此无法进行深入思考,惟有大学能担这样的重任。面对当时社会呈现的各种困境,他说“今天的世界充斥着善与恶、传统与现代、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种族混合与冲突、利益与道德、正义或邪恶。巨大物质力量导致了人们对金钱的崇拜,工农的解放,东方人的不安,城市的喧嚣,哲学的冲突”[3](P10)。针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弗莱克斯纳对大学提出了要求并寄予厚望。他在《大学》一书中说:“在当今这个动荡而混乱的世界中,若是没有大学,理论将于何处产生?哪里会成为分析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之所?又将在哪里进行理论联系事实?在哪里可以进行真理的传播而不顾是否受到欢迎?在哪里培养那些探究和传讲真理的人?又将于何处产生正确地改造世界并尽可能的赋予有意识、有目的和不考虑自身后果的思想者呢?他认为人类的智慧至今尚未设计出任何一种可与大学相提并论的组织和机构”[3](P10)。

 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思想之所以如此,与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当时美国正值进步主义运动时期,在这一时期曾爆发了“黑幕揭发者运动”。一些勇敢的人纷纷通过各种媒体对当时社会的各种垄断、腐败、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大胆地批判与揭露。其中最有不凡抱负的是赫伯特?克罗利(1869-1930),他在 1909 年出版了《美国生活的前途》一书,为进步思想提供了健康的改善方式:将改革的论述建立在更现实的基础上,破除了对政府权力和不干涉政策的迷信,协助教育美国公众要懂得全国性的问题需要寻求全国性的解决办法。进步主义的另一个善意的批评者是沃尔特?李普曼。他在 23 岁时退隐到缅因州森林的一间小屋,专心写作《政

 治序论》(1913),他批评绝大多数政治家是“墨守成规的人”,对待政府如同例行公事。他所赞扬的政治家,是把一切社会组织当作“为人的目的服务”的工具的“发明家”。他抱怨大部分改革都是以“戒律”和“禁令”为基础。认为这种办法不论是用于托拉斯问题,还是妓女问题都是无效的。真正的政治家应设法制定一种积极方案。他说:“一场政治革命正在进行中:警察的政府正在让位给生产者的政府”[1](P216)。李普曼真诚地请求政府扩大职责,慷慨地提供更多的学校、公路、图书馆、公园、大学、医药和农业资料,政府的任务基本上是贯彻服务计划,补充、建立和增加生活设施。李普曼的哲学是非常实用主义的。在极力主张应该将人放在政治活动中心时,他承认心理学家们仍然在探索对人的真正天性需要的了解。1914 年《新共和》周刊创办,克罗利和李普曼的进步主义得到一个大造舆论的舞台。这个周刊得到了富有的热心公益的威拉德?斯特雷特的支持,由克罗利主编,李普曼和沃尔特?韦尔协助。韦尔是另一部进步主义思想的重要著作《新民主》(1912)的作者,《新共和》的全体名角为威尔逊政府的国内改革计划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但是一段时期过后,一批有头脑的人清醒地认识到,黑幕揭发只是一种含糊的解决办法,于是试图提出具有一致性的哲学与纲领的进步主义。弗莱克斯纳是这一批人中较早起来呼吁并付诸行动的人。

 弗莱克斯纳赋予大学以极为崇高的地位,认为大学之所以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源于大学自身具有的职能。在实用主义盛行的美国,面对人们过于功利化的思维方式及在这种方式指导下的社会生活,他认为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不能仅凭经验采取行动,人们必须依靠理性与智识来

 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必须对诸多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他说:“比起那些轻信的民主斗士所致力于解决的相对简单的问题,民主社会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教育问题和政治问题要复杂得多。社会不能退却,不管意大利或西班牙偶尔或暂时发生了什么事,只要为成功地推行民主制所需的适应和发明条件得到满足,人们最终可以生活能更好。但是如何适应呢?政治家们必须有所创新,这种创新不是在黑暗中摸索或靠耍嘴皮子过日子的政客,而是那些得到社会上那些心底无私且具备治世之才的大学精英辅佐的政治家。”[2](P6)正是因为大学是各种充满活力与智慧的人才聚集的地方,具有社会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大学是承担这项工作的最有效的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理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研究问题、发展学术的责任。

 结 语

 弗莱克斯纳在《大学》一书中所构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学模式――被他称为“纯学术研究中心”的现代大学引发了人们的兴趣,因为它与红衣主教纽曼的“大学是为绅士提供自由教育的普遍训练的场所”(在任何社会);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是一个对时代的伟大思想与伟大问题进行阐扬和讨论之地”;赫钦斯的“大学是肇始于希腊持续贡献于哲学会话的发源地”的大学模式一样,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大学模式[7]。这也奠定了他现代大学思想的根基。综观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思想的形成经历了美国的镀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进步主义运动及喧嚣的二十年代,这一时期美国思想领域的重大变化之一――实用主义的兴起,对美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无法避免地渗透到高等教育领域,由它所引发的大学的功利主义倾向,更成为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

 思想批判的焦点。弗莱克斯纳所生...

篇六:莫里尔法案的颁布使得美国大学把社会服务

amp;quot;"# 年 $ 月第 ( 期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 卷)*+,-&. */ 01*-234-2 5-467,849’ */ :,98 &-; <=47-=78(<*=4&. <=47-=78 >;49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威斯康星思想对我国发挥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启示威斯康星思想对我国发挥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启示张人事处, 四川皓(四川文理学院达州#($""")[摘职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应更新教育思想, 树立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观, 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构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机制,拓展社会服务内容、领域,积极培育社会服务能力。[关键词] 威斯康星思想; 地方高校; 社会服务[中图分类号] BC" D "EF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F#GF D G$C# (!""#)

 "( D ""#C D "C要] 探索威斯康星思想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对发展和完善我国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一、 关于威斯康星思想在高校职能的发展史上, 威斯康星思想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威斯康星的办学思想和实践是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思想和实践正式形成的标志。正是由于威斯康星思想的兴起, 高校确立了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密切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也促进了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一)

 威斯康星思想的源起“ 威斯康星思想” (H48=*-84- I;7&)

 , 是查尔斯· 麦卡锡于 FJF! 年在其专著 《威斯康星思想》 中对威斯康星大学!" 世纪初办学理念和经验的总称。从此,想” 就成为威斯康星大学倡导的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的代名词。FJ 世纪末是美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时期。美国高等教育家克拉克· 科尔指出:始于美国的赠地学院运动。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的报告也指出:服务的观念源自美国赠地学院创办的时代。

 ” FK#! 年, 美国颁布了 《莫里尔法案》 。法案规定, 联邦政府向各州提供联邦土地, 在每个州至少资助一所从事农业和工艺教育的学院。

 “ 这些学院要在不排除其他科学和古典学科并包括军事战术学科的情况下, 教授与农业和工艺有关的学科。

 ” 根据 《莫里尔法案》 的精神, 从 FK#! 年莫里尔法案开始实施到 FJ!! 年阿拉斯加大学建立为止, 美国共建立了 #J 所赠地学院。虽然 《莫里尔法案》 并没有要求赠地学院直接为社会服务, 但直接为社会服务却成为赠地“ 威斯康星思“ 公共服务概念“ 从历史上看, 大学为社区学院的目标。赠地学院运动中兴起的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大学理念, 在作为赠地学院之一的威斯康星大学那里发展并得到弘扬, 威斯康星思想由此而产生。威斯康星大学始建于 FKCK 年, 成立之初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大学。FK#! 年,《莫里尔法案》 颁布以后, 威斯康星大学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同其他赠地学院一样, 威斯康星大学注重农业和工艺教育, 坚持为本州的经济发展服务。FJ"C 年, 范· 海斯(01&,.78 LM ?&- N487)

 出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在出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的 F$ 年间, 他把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发扬光大, 并使威斯康星大学的办学模式的影响扩展到全国甚至国外。(二)

 威斯康星思想的主要内涵在 FJ"C 年的就职典礼上, 范· 海斯指出, 威斯康星大学应该为实现威斯康星州的改革目标服务, 成为全州所有人的大学。与加强大学同社会的联系的呼声相呼应,范· 海斯指出:“ 州立大学的生命力在于她和州的紧密关系中。州立大学教师应用其学识与专长为州做出贡献,并把知识普及全州人民。

 ” 范· 海斯是如此强调大学的社会服务, 以致于他甚至宣称 “ 服务应该成为大学的唯一理想” 。他说, 威斯康星大学应立足于威斯康星州发展的需要, 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和人才优势, 使威斯康星大学成为威斯康星州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 全州的人民都能与这所大学的人才和知识发生联系, 使每一户人家从这种联系中得到益处。

 ” 在谈到如何利用大学的职能为社会服务时, 范· 海斯指出:“ 教学、 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C#" [收稿日期]!""$ D FF D "K[作者简介]张皓(FJG( D )

 ,男,重庆涪陵人,助理研究员,四川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教育管理。[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文理学院校级科研课题“ 地市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研究” 成果之一。万方数据

 职能,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所州立大学, 它必须充分考虑每一项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 换句话说, 它的教学、 科研、服务都应考虑到州的实际需要, 大学为社会, 州立大学要为州的经济发展服务” ,“ 大学应成为灯塔, 积极促进社会发展, 成为公众服务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 威斯康星思想在实施中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

 传播知识和专家服务。传播知识方面, 威斯康星大学成立了知识推广部, 设立了四个服务项目:

 函授、 学术讲座、 辩论与公开研讨、 提供一般信息福利。专家服务有两个层次:

 一是指大学与州政府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大学指派专家、 教授服务于州政府。至!"!# 年, 威斯康星大学有 $% 位教授在政府部门任职, 提供非政治性的服务。范· 海斯校长以身垂范, 在好几个公共委员会中担任职务; 另一层次则是指如果社会确实需要, 即使是最高级的教授, 也被派作巡回教师到农村、 商店和工厂中进行指导。威斯康星州与大学的专家服务是双向的, 大学派专家、 教授服务于社会的同时, 也从社会上邀请专家加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这样, 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 从而更有利于培养人才。威斯康星大学通过推广技术和知识、 专家服务, 推动了威斯康星州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大学自身的发展。威斯康星大学不但经费成倍增加, 规模日益扩大, 而且在诸如畜牧科学、 生物科学和细菌科学等学科方面迅速处于全美领先地位, 从一所普通的州立大学成长为美国最有影响的大学之一。(三)

 威斯康星思想与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和发展威斯康星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由 《莫里尔法案》 孕育的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它把整个州作为大学校园, 面向全州提供社会服务。

 “ 威斯康星大学对于农民来说, 就像猪圈和农舍一样近在咫尺; 对工人来说, 就像他们的工会大厅一样可以随时出入; 对于制造商来说, 大学的实验室随时为其开放。

 ” 威斯康星大学的办学理念以威斯康星思想的名字迅速在美国传播开来, 并对其他州立大学甚至私立大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此, 社会服务逐渐成为美国大学的一个重要职能。社会服务的大学理念也跨过大洋传播到欧洲、 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 成为一种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学理念。时至今日, 社会服务已成为继培养人才、 发展科学之后的大学第三职能。二、 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现状及分析近几年来, 我国地方高校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大部分地方高校对开展社会服务有了一定的认同, 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 把社会服务工作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积极地调整或增设学科专业; 主动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结合本地区工农业生产实际, 开展科学研究, 有力推动了本地区的万方数据社会经济发展。为了提高社会服务的稳定性, 提高社会服务的效益, 很多地方高校都创办了各自不同规模、 不同科技水平的校办企业、 高科技产业。还有的高校与企业联合创建了实验中心、 技术研发中心、 高科技产业, 加强社会服务基地建设。当前,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形式趋于多样化, 服务领域更为广泛, 服务方式更为直接。如开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 开展技术推广服务; 建立科学(工业)

 园区; 建立大学— — —企业联合研究中心; 通过签订科研合同承担校外政府和企业、 事业科研项目; 大学与企业建立伙伴关系, 相互支持; 提供各种咨询; 大学向社会开放图书馆、 实验室、 教学设施等等。不容忽视的是, 我国地方高校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地方高校在发挥社会职能过程中, 逐步暴露出以下问题:

 办学定位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办学类型 “ 趋同” , 办学层次 “ 攀升” 现象严重, 地方特色挖掘不够;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等方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 墙内办学” 思想严重。突出表现在:首先, 在地方高校社会服务体制方面, 一些地方高校与当地政府、 企业间信息交流不畅, 没有建立横向联系机制, 沟通缺乏。许多地方高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的政策不完善, 存在着缺少激励政策, 分配政策不配套, 政策导向模糊等问题。有些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管理组织不完善, 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 没有专人负责; 有些高校有规划无落实, 有口号没行动, 措施不利, 社会服务停留在一般号 召 上; 也 有 些 高 校 社 会 服 务 活 动 队 伍 组 织 “ 散” 、“ 乱” , 单兵作战多, 集体攻关少。其次, 地方高校服务社会观念方面, 存在着无必要论、 不务正业论、 无条件论、 无能力论、 畏难论、 自大论、 清高论、 自找苦受论、 收益微薄论等观点。这些观念的存在并非是教师的觉悟较低, 而是学校和社会对真正从事社会服务的科研教育工作者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社会服务的组织制度建设不完善, 社会服务的物质基础 (如师资队伍、 科研条件、 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技信息情报建设)

 薄弱。第三, 不少地方高校专业设置陈旧, 专业类型少, 结构不合理, 培养规格单一, 不能随着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变化而调整, 专业设置低水平重复比较普遍, 资源浪费严重; 不能按照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当地支柱产业、重点企业、 优先发展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第四, 科研总体实力差, 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地方高校大多是以教学为主, 科研活动在学校的工作中所占比例较低。在社会科学领域, 地方高校运用社会科学理论解决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低, 使地方高校不能够很好地为市政府以及各产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在自然科学领域, 技术研发能力低, 解决本地区工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的能力低, 使地方高校不能为所在地区工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同时, 地方高%&

 校科研成果登记的多, 能够实现转化的少, 转化后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更少。三、 威斯康星思想对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现实启示探索威斯康星思想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对发展和完善我国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是大有裨益的。(一)

 更新教育思想, 树立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观高等学校从 “ 僧侣的村庄” 到 “ 知识分子垄断的城镇”再到 “ 变化无穷的城市” , 已完成了从 “ 象牙塔” 到 “ 服务站” 的蜕变。范· 海斯提倡的 “ 为国家服务的大学” 已处处可见。威斯康星大学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 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是世界高等教育职能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进一步完善, 必须从思想观念入手, 提高对高校服务职能重要性的认识, 树立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观。无论从高等学校的职能, 还是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看, 高校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只有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 加强同地方各个领域的合作, 充分挖掘各种潜力, 才能真正立足地方, 服务地方。这是地方高等教育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其提出的必然要求。地方高校只有立足地方、 服务地方才能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为此,我们应破除等、 靠、 要思想, 树立主动服务的观念; 破除畏难情绪, 树立大胆进取的观念, 重视发挥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要积极利用地方高校与区域社会有着特殊的地缘、 人缘联系的特点, 积极地参与到区域社会的各项活动中去, 增强对区域社会的情感与联系, 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二)

 构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机制社会服务机制的构建是地方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核心问题, 主要涉及到政策、 措施、 操作方式等诸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关系。建立科学的宏观调控机制。各级政府应对高校的社会服务工作予以适当的支持, 完善教育立法, 制定相关政策, 扩大地方高校办学自主权, 建立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方高校办学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 确保服务职能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地方高校学科建设、 专业设置在保持相对稳定性的情况下, 应灵活地适应地方社会经济的结构及其结构变化。这就需要在专业设置、科研方向、 科研项目选择上具有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是地方高校生存发展的重要依据, 是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的重要条件。这就需要地方高校提高学科的建设、 调整、 转型能力和条件; 需要在政策和管理上, 适当扩大地方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对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协作和指导, 提高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水平和社会服务效益, 以及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对企业的吸引力; 同时, 要善于利用本地高校的人才、 智力支持, 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万方数据采取相关措施, 建立地方政府及企业、 科研单位依靠地方高校智力支持的机制或体制, 推动地方政府及企业、 科研单位与地方高校结合, 支持或推动地方高校与产业 “ 联姻” , 积极依靠本地方高校人才和智力支持。例如:

 由地方政府牵线搭桥, 帮助地方高校与企业、 科研单位共建产学研基地; 支持或推动地方高校与产业联合共建科技园区; 为地方高校搭建社会服务平台, 由地方政府牵头召开科技成果推介会, 促进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建立地方政府重大决策向地方高校咨询制度, 聘请地方高校的有关专家为顾问, 就地方政府的大...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