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10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10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 Xx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工作手册 徐州市xx处 年月 目录 序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10篇,供大家参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10篇

篇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

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工 作 手 册

  徐州市 xx 处

 年 月

 目录

 序言 .................................................................................................................................................. 3 实施方案 .......................................................................................................................................... 5 组织机构 ........................................................................................................................................ 10 集体议事决策制度 ........................................................................................................................ 11 第一章 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 ............................................................................ 11 第二章 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 13

  第三章 报告程序和时限 .................................................................................................... 14

  第四章 责任追究

 ..................................................................................................................... 15 关键岗位制度 ................................................................................................................................ 17 第一章 处长职责 ................................................................................................................ 17 第二章 副处长职责 ............................................................................................................ 18

  第三章 办公室主任工作职责 ............................................................................................ 18

  第四章 财务科长工作职责

 .................................................................................................... 19 第五章 出纳人员岗位职责 ................................................................................................ 20

  第六章 稽核员岗位职责 .................................................................................................... 21

  第七章 工程科长岗位职责

 .................................................................................................... 22 第八章 技术员工作职责 .................................................................................................... 23

  第九章 水质科科长岗位职责 ............................................................................................ 23

  第十章 AB 角岗位制度

 ........................................................................................................... 24

  第十一章 纪检监察联络员工作职责

 .................................................................................... 25 财务管理制度 ................................................................................................................................ 27 第一章 财务科、会计人员管理 ......................................................................................... 27 第二章 预算管理 ................................................................................................................ 28

  第三章 货币资金和往来账管理 ........................................................................................ 28

  第四章 固定资产管理

 ............................................................................................................. 30 第五章 收入和支出管理 .................................................................................................... 31

  第六章 专项资金管理 ........................................................................................................ 32

  第七章 采购管理

 ..................................................................................................................... 33

 第八章 审计监督和财务检查 ............................................................................................ 33

  第九章 现金、银行存款和印章管理制度 ........................................................................ 34

  第十章 预借款管理制度 ......................................................................................................... 35

  第十一章 报销票据管理制度

 ................................................................................................ 36

  第十二章 会议培训费管理制度 ........................................................................................ 37

  第十三章 差旅费管理制度

 .................................................................................................... 38

  第十四章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 39 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制度

 ............................................................................................................. 40

  第十六章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 40 财务处理程序制度 ........................................................................................................................ 43 会计管理制度 ................................................................................................................................ 44 第一章 会计工作交接制度 ................................................................................................. 44 第二章 会计档案借阅制度 ................................................................................................ 45

  第三章 会计档案销毁制度 ................................................................................................ 46

  第四章 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

 .................................................................................... 46 第五章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 47

  第六章 会计电算化软、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

 ................................................................... 47 第七章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 47 第八章 往来款管理制度 .................................................................................................... 48 单位收支管理制度 ........................................................................................................................ 50 第一章 收入的管理 ............................................................................................................ 50 第二章 支出的管理 ............................................................................................................ 50 项目管理制度 ................................................................................................................................ 52 第一章 维修 x 项目管理制度 ............................................................................................ 52 第二章 维修 x 项目市场化实施方案 ................................................................................ 55

  第三章 现场施工监督管理工作程序、方法和制度 ........................................................ 58

  第四章 施工阶段的监督管理工作

 ........................................................................................ 61

 序言 实施内部控制规范

  提升运行管护水平 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我处始终把制度建设和实施内部控制作为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重要依据,作为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有力手段,一直把制度建设和实施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成立了以处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对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梳理和衔接,逐一进行分析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措施,对抓好《内部控制规范》作为全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形成了以《内部控制规范》为经济活动根本要求,贯彻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良好氛围。

 实施《内部控制规范》,把内部控制贯穿到各项经济活动中,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提高我处履职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对 xxx 工程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确保财务记录、财务报告信息和其它管理信息的及时、可靠、完整,强化对绩效的考核和监督,提高我处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徐州市xxxxxxx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从单位层面与业务层面同时进行管控,按照“明确业务环节,查找业务风险,制定防范策略,完善规范流程,形成控制手册,固化制衡机制”的工作程序开展内控建设工作。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和信息内部公开,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建立了内部预决算、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科室间的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提升单位管控效能,确保资金安全。

 徐州市 x xxxxxxx 处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徐州市财政局、徐州市审计局关于印发《徐州市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方案的通知》(徐财会【2016】19 号,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的精神,结合我处实际,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和徐州市贯彻实施方案为依据,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以科学的风险评估为基础,以流程梳理与机制建设为重点,依托信息化手段,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之中,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有效防范与管控。

 二、工作目标 通过采取宣传培训、梳理单位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单位层面及业务层面存在的风险,确定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办法,形成内控工作机制,保障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使用有效、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动水利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二、实施范围 实施范围为我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

 三、工作内容及步骤 (一)建立机构,做好学习宣传(8 月 30 日前)。

 我单位成立由处长任组长,副处长任副组长,财务科及纪检部门为成员的“徐州市 xxxxxxx 处内部控制规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单位负责人要亲自抓,财务部门负责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具体制定与落实,将学习宣传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等工作紧密结合,为全面贯彻实施内控规范工作奠定基础。

 (二 )做好培训,组织实施(9 月 1 日-9 月 10 日)。

 我单位以《徐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作为实施依据,组织指导系统各单位的具体实施。组织本单位相关部门人员进行一次专题研讨与培训,重在实务操作,确保相关人员能够理解和掌握内控规范。

 (三)内控建设阶段(9 月 11 日-11 月 30 日)

 1、梳理本单位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9 月 11 日-9 月30 日)。

 参照徐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基本指引,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按照预算业务、收支业务、债务业务...

篇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

事业单位内部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手册 第一节 预算管理 一、 预算业务综述 本手册旨在规范预算管理的工作程序,明确年度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控制和绩效评估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加强预算业务各环节的风险管控,促进预算业务在提高单位各项业务管理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本手册所称“预算”是指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是单位业务活动的财力支持和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预算管理”是指对单位各项业务的控制,包括对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控制和绩效评估等五个环节实施的有效控制。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 W 局及下属行政事业单位。

 2. 主要职责分工 (1)

 各职能处室 各职能处室是单位预算的编报和使用主体,负责提供编制预算的各项基础资料,根据本处室的工作计划提出预算建议

 数,对预算控制数进行分解、细化;负责按要求对预算控制数进行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工作及相关岗位;负责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工作计划的调整及单位的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提出预算追加调整申请;负责根据预算批复结果和相关规则执行预算;对本单位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监控及决算工作。

 (2)

 财务处 财务处是预算业务的归口管理处室,负责草拟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报预算工作小组审定后,督促各职能处室和岗位落实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负责拟定预算编制程序、方法和要求,报预算工作小组审定;负责组织和指导各职能处室开展预算编制工作;负责汇总、审核各职能处室提交的预算申报资料及预算草案;负责对财政/上级单位下达的预算控制数进行分解、细化,确定预算执行规则;负责制定本单位年度预算、决算草案;汇总审核各职能处室提交的预算追加调整申请,形成预算调整方案,报预算工作小组审议;负责对本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分析和监督检查。

 (3)

 预算工作小组 预算工作小组一般为非常设机构,主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

 召开预算工作会议开展工作。负责审定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单位预算管理的政策、办法和要求;研究审定单位预算草案,特别是重大项目立项和经费分配使用计划;听取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组织召开预算执行分析大会,督促各职能处室按照进度执行预算并改进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审批预算追加调整方案;审定单位决算和绩效评价报告。

 二、 预算业务控制流程 1. 本流程总体结构

 预算管理组织

 事前规划

 事中控制

 预算管理组织 预算决策机构 预算 编审 机构 预算 执行 机构 预算 编制 预算 审核 预算 批复 执行申请 借款报销 出纳受理 会计核算

 2. 本流程主要子流程划分 预算管理流程重点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审批下达、预算指标分配发布、预算追加调整、预算执行申请、决算

 与绩效评价等子流程,贯穿于全局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

 (1)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全局预算管理活动的起点,各预算单位(部门)应按预算编审办公室的部署和要求,依据本单位(部门)行政管理职责及工作规划,合理安排本单位(部门)业务活动,提出预算建议数,并填报基础数据资料,提交财务处。

 预算编制的作用,一是加强计划管理,通过预算编制使各单位(部门)提前规划下一年度的工作安排;二是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各单位(部门)提交预算建议数及基础数据资料,可以使预算管理部门掌握各单位(部门)的实际情况,为预算后续审核及批复提供依据。

 (2)预算分解 预算分解,是指把财政或上级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或预算批复数按一定的原则分解细化到各个预算单位或部门,各预算单位或部门根据经审批的细化数据调整细化单位或部门的预算额度。

 通过预算分解,可以将财政或上级部门的预算控制数或批复数在全局内部各预算单位或部门之间进行综合平衡,保证各

 单位预算数据符合财政或上级部门的指导方向和编制要求。

 (3)预算审批下达 预算审批下达,是指将财政或上级部门的最终批复预算数据细化分解,经内部审批后下达各预算单位或部门的过程。

 通过预算审批下达将全局的预算批复数据合理的分配到各个预算单位或部门,各单位应严格执行,非经规定的追加调整程序不得调整。

 (4)预算指标分配发布 预算指标分配发布,是指各预算单位或部门依据厅里下达的最终预算金额编制月度资金使用计划,汇总后形成全局的资金使用计划并与国库指标进行匹配,财政或上级部门批准后再下达到各预算单位或部门的过程。

 通过预算指标分配发布,形成各预算单位最终细化的月度资金使用计划,各单位或部门应严格按计划用款。

 (5)预算追加调整 预算追加调整,是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预算追加调整工作模式。

 对于无预算事项或超预算事项原则上不得执行,对于确需

 执行的,须按规定的追加调整流程,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对于跨类项目,不允许调剂,同类项目间可以调剂,但须按规定的追加调整流程,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预算准备金各单位不得直接使用,必须按规定的追加调整程序,经过审核批准后使用。

 (6)预算执行申请 预算执行申请,实际上是以此为管理手段,使全局的年度工作计划得以有效落实,确保最后工作结果符合整体规划要求。

 通过预算执行申请可以保证各预算单位或部门的预算工作按照计划有序进行,通过执行审批也可以使局领导了解全局开展的各项工作。

 (7)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分为公开招标采购和协议及自行采购,是指各单位使用省级财政和其他财政性资金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除严格按照“先预算,后计划,再采购”的原则,遵照相关法规和要求开展工作外,还应进一步划清采购工

 作内部分工,明确工作职责,确保采购工作顺畅开展。

 (8)执行分析、决算与绩效评价 执行分析、决算与绩效评价,是通过对各单位或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事中和事后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定期编制预算执行月报及分析报告,使单位领导及上级部门及时了解预算的执行进度,通过编制年终决算对一年的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既年度绩效考评提供依据,也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3. 预算编制审批流程(示例)

 (1)预算编制子流程流程图

 <预算编制流程>业务单位/部门

  A预算编制组

 B 财务处负责人C

 局党组会议 D财政/上级部门

 E1、预算编制 2、预算审核节点开始部署预算编报工作依据工作安排,提出预算建议数预算建议数初审汇总各单位预算形成厅预算建议数局预算建议数审核 决议 审核下达预算控制数结束否是通过不通过通过预算分解流程

 (2)预算编制子流程节点简要说明 节点 流程简要说明 B1 局财务处(预算编制组)根据上级预算要求,部署全局预算编报工作。

 A1 各预算单位或部门按照预算编报要求,根据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提出预算建议数,并提交申报基础数据等材料 B2 财务处预算编制组对各单位或部门提交的预算建议数及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汇总形成全局的预算建议数; C2 财务处负责人对预算编制组上报的预算建议数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提交局党组会议; D2 局党组会议对财务处审核后的预算建议数进行决议;并将决议通过后的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

 E3 财政部门及上级部门审核本单位提交的预算建议数,并依据财政资金安排,下达资金控制数。

 B3 财务处预算编制组接收控制数对接预算分解流程。

 (3)预算编制子流程关键流程节点的详细说明 流程节点:B1、A1 控制活动名称:预算建议数编制 说明:

 财务处预算编制小组依据上级部门和省财政厅预算编报要求,统一部署预算编报工作。各单位按照局规定的预算编报责任、预算编制标准,以及下一年度工作安排,提出预算建议数以及基础申报数据,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后,提交局财务处预算编制小组。

 1)年度收入预算编制 财务处依据上年度财务决算,对机关各处室、各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收入进行统计,合理测算年度自行组织收入的规模,将中央和省级财政拨款收入(含非税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全部纳入省局年度收入预算,明确预算收

 入落实责任主体,全口径编制当年收入预算。

 2)年度支出预算编制 ①人员经费支出预算 各下属单位以当年 11 月 30 日为基准日编制下一年度人员经费支出预算,并于当年 12 月中旬前报局财务处; 财务处会同人事处根据人员变化情况,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和工资津贴补贴发放标准,审核下属单位人员经费支出预算,编制局本级职工人员经费支出预算,于当年 1 月中旬完成全局人员经费支出预算编制工作。

 ②公用经费支出预算 各预算执行责任主体根据公布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和本部门下一年度工作计划编制下一年度公用经费支出预算,于上年 12 月中旬前报财务处; 财务处根据资产资源占有数量、省局年度工作要点和各部门一般性工作安排等基本情况,审核各预算执行责任主体公用经费支出预算,于当年 1 月底前完成公用经费支出预算编制工作。

 ③项目经费支出(含经常性业务经费支出)预算

 结合上一年度项目预算安排情况,各预算执行责任主体编制项目经费支出预算,并于上年 12 月中旬前报局财务处。

 当年 1-2 月份,财务处会同局财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机关相关职能处室组成预算审核小组,对各预算执行责任申报的项目预算进行审核并提出预算安排建议。

 财务处于当年 2 月底前编制完成全局年度项目经费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按照资金来源和项目工作内容进行细化,实现经费来源与支出明细一一对应。

 ④预算编制依据 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政规章; 省局机关处室及所属事业单位职能职责; 山东省财政厅以及本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 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定额和工作规范; 人员编制,编制内实有人数,资产、资源占用等基本情况; 相关规划计划、年度工作要点和其他工作任务; 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等。

 (4)预算批复子流程流程图 预算批复子流程业务单位/部门

  A预算编制组

 B财务处负责人

  C局党组会议

 D财政/上级部门

 E1.财政/上级控制数下达 2.内部控制数下达 3.内部细化调整 4.年度预算批复下达开始下达控制数控制数分解细化审批调整细化汇总形成局预算草案决议 审核 审批年度预算下达预算指标下达通知结束不通过通过不通过 不通过预算审批下达控制数细化分解方案局预算草案单位/部门预算草案 (5)预算批复子流程节点简要说明 节点 流程简要说明 E1 财政或上级部门下达控制数作为预算分解工作起点;

 B2 财务处预算编制组在下达的控制数的基础上分解细化,形成预算控制数分解细化方案,报财务处负责人; C2 财务处负责人对控制数细化分解方案进行审批后下达各业务单位和部门; A3 业务单位部门在预算控制数范围内,进行细化整理,形成本单位或部门预算草案,经单位/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财务处预算编制组; B3 预算编制组收到各业务单位部门预算草案后,进行综合平衡,形成全局预算草案,报财务处处长审核; C3 财务处负责人审核预算编制组上报的局预算草案,提交局党组会议决议; D3 局党组会议表决通过预算单位预算草案,报财政或上级部门审批; E4 财政或上级部门将批复的正式预算下达各单位执行 B4 财务处接收预算指标下达通知,对接预算审批下达

 流程

 (6)预算批复子流程关键流程节点的详细说明 从略 4. 预算管理其他流程 预算管理除预算编制审批流程,还有预算执行、政府采购预算、预算调整、预算执行分析、决算等流程,本模板不再一一列举,仅列示纲目如下:

 政府采购预算子流程: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环节;政府采购计划编制环节; 预算追加调子流程:人员经费调整流程;公用经费调整流程;专项经费调整流程; 预算执行申请子流程:预算指标申请环节;预算指标分配发布环节; 预算执行分析与决算考评子流程:预算执行管理流程;决算上报批复流程;绩效考评管理子流程。

 一、

 预算业务风险控制矩阵 1. 预算编审流程风险控制矩阵(示例)

 编号

 子流程

 流程节点

 控制目标

 风险与影响

 控制措施

 控制活动负责人岗位

 控制实施证据

 控制文件依据

 01.01 预算编制 预 算编制 按照山东省财政厅要求,合理提出本单位预算建议数 预算建议数不合理,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一、省局各处室及下属单位根据工作职能,负责编制不同类型的预算建议数。

 二、各单位按照省财政厅规定的预算编制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下一年度工作规划和安排,提出本单位预算数。

 三、各单位预算建议数在经本单位负业 务 单位 ( 部门)负责人 预 算编 制表格 《山东省 W局预算管理办法》

 责人审核手方可上报预算财务处 01.02 预算审核 预 算审核 各单位(部门)的预算建议数得到恰当地审核和审批 各单位(部门)的预算建议数未经过恰当的授权审批,影响预算建议数 的 准 确一、预算编制组对各单位或部门提交的预算建议数及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汇总形成全局的预算建议数。

 二、财务处负责人对预算编制组上报的预算建议数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提交局联席会议。

 三、局党组会议对财务处审核后的预预 算 编制组、财务 处 负责人、局党 组 会议 预 算编 制表格 《山东省 W局预算管理办法》

 性。

 算建议数进行决议;并将决议通过后的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

 01.03 预算批复 预 算批复 按照内部预算批复规则,分解细化财政控制数,形成各单 位 预 算 批复,实现事权和财权的合理匹配 预算批复不合理,导致事权和财权不合理,影响整体预算工作 一、财务处预算管理组在下达的控制数的基础上分解细化,形成预算控制数分解细化方案,报财务处负责人审批后下达到各业务部分或...

篇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

17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情况自评报告

  2017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情况自评报告【1】

 在组织机构控制方面,目前我局下设统筹股、基金管理股、审核股、办公室四个股室,通过制度建设做为组织机构控制的基础,对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建立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等制度,对每项业务的岗位职责进行了明确;建立了《业务办理流程》,对各项医保业务的操作规程进行了明确;建立了限时办理制度,做到业务限时办结,权责关系明确;严格实施授权管理,按照规定分配权限,信息系统管理明确;落实岗位责任制度,责任到人,职工之间相互监督、秉公办事,同时不定期开展岗位轮换,既熟悉了各岗位的业务,又避免了一个人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带来的弊端。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执行,做到了有章可循,为内部控制的整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业务运行控制方面,注重突出医疗保险关系建立和保险待遇享受中的牵制、制约关系,按照医疗保险政策相关规定,制定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的参保缴费、待遇享受相关制度,明确管理,严格缴费基数,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严格待遇报销支付,实行岗位控制。同时,认真学习整理上级部门关于业务规范管理方面的文件或操作步骤,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交流,严格操作规范,实行程序控制,各项业务办理流程均按上级要求的规定执行。

  在医保基金管理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注意思想建设,认真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及规章制度,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监督机制,按照医保基金的管理政策,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会计人员依据合法、有效的会计凭证进行财务记录,会计记录按照规定的要素完整准确地反映各项业务活动,会计报表由会计人员独立编制,会计档案按照要求及时整理归档,印章管理符合要求,基金账户开设符合规定,做到帐帐、帐表、帐单相符,会计核算没有出现违规操作现象,会计科目设置符合财务会记制度要求。

 医保信息系统网络是整个医疗保险工作的基础,计算机网络能否安全有效的运行是医保工作的关键。为了确保医保信息网络安全平稳运行这一目标,我们加强网络制度化建设,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医疗保险网络信息系统操、管理和操作人员的权限进行了具体规范,确保专人负责具体业务,落实了包括权限管理、密码保密等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

 我局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经常不定期的围绕基金收支、管理、监督的各个环节。深入查找问题,检查医保基金监管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内控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规范,有无违规操作甚至侵害基金等各方面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进一步提高维护基金安全的自觉性,从源头上防范风险。

  (一)对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建立了规章制度,就是建立了内控制度,忽视了内控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自律机制。

 (二)内控制度建设滞后,内控体系不够完善。自实施内部规范管理以来,我局着重各项业务制度建设,没有将内部制度建设很好地过渡到内部控制建设上来,个别制度虽然建立了,但对系列业务业务流程缺乏牵制、制约关系,个别制度存在牵制、制约关系,却没有随着业务发展而及时更新,而且,没有形成一套整体职责权限相互制约、运作有序的内控体系,缺乏有力的整体监控。

 我们将继续按照《通知》的要求和步骤,以这次检查为契机,针对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认真做好整改工作的同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把工作抓出成效,确保我县医疗保险事业的健康平稳运行。

 (一)优化队伍结构,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加强干部培养、考核和监督,加大轮岗交流和竞争上岗力度。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全面提升经办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单位。

 (二)进一步认识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在医疗保险事业不断改革的形势下,既要重视业务发展,又要重视依法行政,既要重视规范管理,又要重视责任追究,认真推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内控机制。

  (三)进一步规范网络管理工作制度。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对上网计算机严格把关,

 (四)实地稽核与专项稽核相结合,确保医疗保险工作的平稳运行,防止基金流失。同时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确保对各项业务、各个环节的全程监控。

 (五)严格医保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医疗行为规范管理,完善结算办法,不断加大医疗核查力度,采取不定期、不定时方式对各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实施监控,对有违反医保政策规定的定点单位,严格按协议规定处理。

 (六)不断加强医保经办机构内控体系建设,建立内控督查部门,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通过优化业务流程,依靠流程之间的相互牵制和加强内部稽核等,对各项业务、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做到事前有防范、事中有控制、事后有监督,进而完善制度体系,达到在制度上确保经办业务的真实性和医保基金支付的安全性。

 2017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情况自评报告【2】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是以一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主要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

 活动所进行的指导、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与企业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文章试图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目前的控制制度以及设想以后比较完善的控制制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1. 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执行力不够

 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一些单位的领导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理念,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够,不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系统的建设,而简单地将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有的单位虽建立了内控系统但不尽合理,生搬硬套,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还有些单位虽然建有较为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却流于形式,弱于执行。

 2.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控力度不够

 部分单位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行监督检查,导致监控力度不够,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作用的发挥。有些单位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对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不能正确审计和鉴定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的正确性和真实性,主要原因在于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认真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不能坚持内部审计的准则和原则,不能遵循内部审计的基本程序,不能正确运用审计方法,没有如

 实、公正地编写审计报告。

 3.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流失比较严重

 单位内部部门之间对国有资产管理相互脱节,部分单位财务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每年只管经费收支,不管家底多少;后勤部门只管发放而不清楚资产价值和实物分布情况;使用部门只用不管。长此以往,造成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严重脱节,致使存量不实,账实不符,责任不清。部分单位之间互相攀比,盲目、重复购置资产,加之资产的购建、使用、占用、处置权均在单位,跨部门、跨单位无法进行资产配置,致使部分资产闲置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1.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与内控责任

 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还必须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

 2.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

 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国家财产安全稳定”。不能用一般财经法规替代内控制度。要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建立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对于预算管理、资金拨付与费用支出管理、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等经济活动等方面,确定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设立合理的组织结构,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关系,为每个组织划分责任权限,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且责权对等,以增加组织的控制意识。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

 重视内部审计控制,真正落实责任制,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顺利、有效运行。内部审计控制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控制。内审部门应将会计控制制度作为审计评审对象,通过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尤其是要针对发展中财务及会计核算上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认真研究,不断发现和改正问题,可以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经济违规;把审计结果与日常考核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责任制,加强监督与奖惩制度,这是对单位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再监督,也是保护员工的主要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均应建立内部审计机制,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顺利、有效运行。

  4. 提高人员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成败关键在于公务员素质的高低程度,其素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作人员具有爱岗敬业的品质和勤奋、有效的工作能力,从而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它对财会人员的素质有更高要求,不仅要求专业技术性、政策性、法制性强,并且还需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

 5. 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预测

 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对财务运作中潜在风险预警预报,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萌发的财务风险予以化解。

 内部控制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内部控制制度也要跟着不断的修改,以达到其有效性,切实控制各种漏洞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是一个特殊的单位,不同于企业,有它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也显得犹为重要。

篇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

0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评价报告范文三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20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评价报告范文篇一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XX〕24 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应当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XX〕21 号,以下简称《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并就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进行报告。为推动单位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会〔20XX〕1 号,以下简称《管理制度》)编制内部控制报告,掌握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更好发挥信息公开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和监督作用,财政部决定开展20XX 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现就做好有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工作目标

 开展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旨在进一步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单位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总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地区、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各部门)、各单位要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加大保障力度,加强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审核、分析和使用等工作。

 (二)数据准确,报送及时。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各单位应当在认真学习《指导意见》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基础上,按照《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根据本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并按照本通知及附件要求及时编制和报送内部控制报告。

 (三)加强分析,推动整改。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做好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内部控制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及评价结果的应用,并通过指导和监督检查推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整改,逐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三、报送要求

 (一)地方财政部门。

 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于 20XX 年 5 月 20 日前完成对下级财政部门上报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及同级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和汇总工作,将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财政部(会计司)。

 各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应当直接向财政部(会计司)报送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其他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按时完成本地区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汇总及报送工作。

 (二)各部门。

 各中央部门应当于 20XX 年 4 月 20 日前完成本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和汇总工作,将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财政部(会计司)。

 其他各级部门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按时完成本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汇总及报送工作。

 (三)行政事业单位。

 各单位应当按照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按时完成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及报送工作。

 四、其他事项

 (二)关于内部控制报告监督检查机制。

 各地区、各部门应当加强对本地区(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工作的监督检查,每年抽取一定比例的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检查。

 对报告编制及报送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请及时反馈我们。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评价报告范文篇二

 为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贯彻实施,指导和促进各单位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根据《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指导意见》(财会〔20XX〕24 号)、《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会〔20XX〕11 号)、《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

 评价工作的通知》(湘财会〔20XX〕16 号),现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协同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市财政局成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市财政局会计科,具体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前期部署、协调、进度跟踪、指导督促、宣传报道、信息报送等工作。市财政局会计科科长李哲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邝建意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各级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确保全面完成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本地区、本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工作安排及要求

 各级各单位要按照通知要求,按步骤组织动员,督促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开展,确保在 9 月底前启动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各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对本地区、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的督促、指导和检查,确保本地区、本单位在 2022 年底顺利完成内部控

 制建立与实施工作,并形成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用评价报告成果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效果。

 各级各单位要在 12 月 8 日前,向市财政局会计科报送本地区、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本地区、本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工作建议及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案例等。对于具有较高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的典型案例,市财政局将呈报省财政厅,将其纳入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案例库,并择优推荐至财政部,组织有关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供各行政事业单位学习交流。

 三、加强监督和宣传

 1、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将作为 2022 年部门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直各单位应当在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汇总形成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综合报告(参考格式见附件 3),作为 2022 年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市财政局国库科。凡是 2022 年决算报告中未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的,不予接收。市直各单位在报送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时,应包括单位本级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和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综合报告(报告主体包括单位本级和所属单位)。

 2、加强监督检查。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按时开展,评价结果真实有效,市财政局将把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财政监督检查、《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的重要参考。凡是未按要求及时提供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的单位,或在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评价结果不真实的单位,将作为全市财政监督检查、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的重点关注对象,一经查实,将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各级财

 政部门要加强内外协调沟通,建立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开展。

 3、加强宣传推广和经验交流。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是推动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财政部门、市直各单位要加大对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及其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持续宣传报道。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评价报告范文篇三

 按照《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XX〕24 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鲁财会〔20XX〕24 号)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应于 20XX 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工作。为进一步指导和督促各单位落实好财政部和省财政厅要求,加快内部控制建设,决定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是指单位以量化评价为导向,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对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的“摸底”评价。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及时发现单位现有内部控制基础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通过“以评促建”方式,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推动各单位于 2022年底前如期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贯穿单位各个层级,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做到全覆盖,综合反映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水平。

 (二)重要性。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各单位在选取评价样本时,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优先选取涉及金额较大、发生频次较高的业务。

 (三)坚持问题导向。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针对单位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处理整改情况,明确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四)适应性。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立足于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单位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经济活动、风险水平及其内外部环境相适应,采用以单位的基本事实作为主要依据的客观性指标进行评价。

 三、工作安排

 (一)组织动员。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应于 20XX 年 8 月底前,全面启动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所辖各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二)开展评价。各单位应于 20XX 年 9 月底前,按照《指导意见》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XX〕21 号)为依据,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其填表说明(见附件 1 和附件 2),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各单位可根据自身性质及业务特点,在评价过程中增加其他与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评价指标,作为补充评价指标纳入评价范围。补充指标的所属类别、名称、评价要点及评价结果等内容,作为特别说明项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参考格式见附件 3)中单独说明。

 (三)评价报告及其使用。各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结束后,应形成评价报告(包括评价得分、扣分情况、特别说明项及对策措施等),并及时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明确下一步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同时,各单位要注重加强横向对比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单位好的经验做法,发现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不足和差距,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效果。

 各县(市)区要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督促指导,通过对所辖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得分进行比较,督导评价得分较低的单位,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全面推进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

 (四)总结经验。各县(市)区应于 20XX 年 10 月 20 日前,向市财政局会计处报送本区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各市直部门(含下属单位)应于 20XX 年 10 月 20 日前,向市财政局会计处报送总结报告及基础性评价报告(参考格式见附件 3)。总结报告主要包括本地区(部门)、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工作建议及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等。

 对于具有较高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的典型案例,将纳入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案例库,并通过济南市财政公众网进行宣传,供各地区、各单位学习交流。

 四、有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部门)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前期部署、部门协调、进度跟踪、指导督促、宣传报道、信息报送等工作,确保所辖单位全面高效完成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通过“以评促建”方式推动本地区(部门)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加强监督检查。各单位应按照本通知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确保评价结果真实有效。20XX 年,财政、审计部门持续开展内控督导检查工作。各县(市)区、各部门应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和评价结果的监督检查。市直单位内控督导工作将于 9 月-10 月进行。对评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协调解决,并及时总结实施工作经验。对工作进度迟缓、改进措施不到位的,督促其调整改进;对在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评价结果不真实的,一经查实,应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篇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

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评价和监督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促进内部控制不断规范和完善,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办公室为本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并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章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内容

 第三条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内容包括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情况。

 第四条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内容:

 1、决策、执行和监督是否有效分离,权责是否对等,是否建立决策机。

 2、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备,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3、授权审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是否明确,审批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未经授权审批就办理业务的情形,是

 否存在越权审批、随意审批的情形。

 4、岗位责任制是否建立并得到落实,是否存在不相容岗位混岗的现象。

 第五条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内容:

 1、检查预算业务执行情况,包括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是否进行预算执行分析,是否建立预算绩效机制并有效执行等。

 2、检查收支业务执行情况,包括收支是否实施归口管理,印章和票据的使用、保管是否存在漏洞,相关凭据的审核是否符合要求等。

 3、检查政府采购业务执行情况,包括是否指定政府采购归口管理部门,政府采购申请审核是否严格,是否建立验收制度并有效执行,是否妥善保管政府采购相关业务资料等。

 4、检查资产管理执行情况,包括是否指定资产管理归口管理部门,是否建立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等财产保护控制措施并有效执行等。

 5、检查建设项目管理执行情况,包括是否建立建设项目议事决策机制和审核机制,是否对项目投资实施有效控制,项目设计变更是否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工程款项的支付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是否按规定办理竣工决算及组织竣工决算审计,相关资产是否及时入账等。

 6、检查合同管理执行情况,包括是否指定合同管理归口管理

 部门,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是否明确,是否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是否对合同进行登记,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等。

 第三章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的范围、方法和程序

 第六条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的范围包括本单位经济活动中所有业务和业务的所有环节。

 第七条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性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不定期对内部控制开展各项专项检查、抽查等监督检查工作。

 第八条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的方法主要有个别访谈法、实地观察法、证据检查法、重新执行法、穿行测试法等。

 第九条 本单位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的程序:

 1、办公室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包括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的主体范围、工作任务、人员组织、进度安排和费用预算等相关内容,经单位领导班子会议审定后执行 。

 2、办公室成立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小组,实施监督检查。

 3、各科室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查,形成自查报告。

 4、评价和监督小组对内部控制进行现场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

 5、评价和监督小组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包括评价和

 监督的总体情况,评价和监督的依据、范围、程序和方法,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报单位领导班子会议审定。

  6、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果应用,包括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考核评价相关工作人员的依据等。

 第十条 除内部监督外,本单位还根据有关规定接受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和上级单位的监督和检查。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一条 本制度由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篇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

/p>

 内部控制手册

  (试行本)

 2018 年 8 月 1 6 日

 2 目录 前 言 ................................................................................. 6

 一、 内控手册编制意义和目的 .......................................... 6

 二、 内控手册编制依据 .................................................... 7

 三、 内控手册框架 ............................................................ 8

 四、 内部控制手册单位有限性 .......................................... 9

 五、 内控手册形成及使用说明 .......................................... 9

 六、 生效日期及适用范围 ............................................... 10

 第一部分 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 ........................................ 10

 一、 风险评估概述 .......................................................... 11

 (一)

 风险定义 ...................................................... 11

 (二)

 风险分类 ...................................................... 11

 二、 风险评估定义及过程 ............................................... 12

 (一)目标设定 ........................................................ 13

 (二)

 风险识别 ...................................................... 14

 (三)

 风险分析 ...................................................... 16

 (四)风险应对 ........................................................ 20

 (五)

 监测与评审 .................................................. 20

 三、 风险评估机制运行 .................................................. 21

 (一)

 完善评估机制 ............................................... 21

 (二)

 实施风险评估 ............................................... 21

 (三)

 运用风险管控工具 ........................................ 22

 3 四、 内部控制方法 .......................................................... 24

 (一)

 不相容岗位分离 ........................................... 24

 (二)

 内部授权审批 ............................................... 24

 (三)

 归口管理 ...................................................... 24

 (四)

 预算控制 ...................................................... 24

 (五)

 财产保护 ...................................................... 24

 (六)

 财务会计 ...................................................... 25

 (七)

 单据控制 ...................................................... 25

 (八)

 信息内部公开 ............................................... 25

 五、关键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 ......................................... 25

 第二部分 单位层面内控机制 ........................................... 28

 一、

 单位组织架构 ....................................................... 28

 二、 组织管理机制 .......................................................... 29

 (一)

 单位领导职责分工 ............................................... 29

 三、重大事项议事决策机制与风险评估 ........................... 36

 (一)

 议事决策机制构成 ........................................ 36

 (二)议事决策规则 ................................................. 37

 (三)议事决策流程 ................................................. 37

 (四)议事决策内容 ................................................. 38

 四、决策重大事项的监督约束制度 .................................. 40

 ﹙一﹚责任制度 .............................................................. 40

 ﹙二﹚自查制度 .............................................................. 40

 4 ﹙三﹚群众监督制度 ...................................................... 41

 ﹙四﹚责任追究制度 ...................................................... 41

 (五)不相容岗位职责 ............................................. 41

 五、议事决策事项风险评估与控制清单 ........................... 42

 (一)议事决策事项风险评估与控制清单 ................ 42

 六、关键岗位与人事控制 ................................................. 44

 (一)

 关键岗位控制体系 ........................................ 44

 (二)

 控制内容 ...................................................... 46

 (三)

 控制目标 ...................................................... 47

 (四)

 关键岗位不相容职责 .................................... 48

 (五)关键岗位识别控制与风险评估 ....................... 48

 (六)

 关键岗位识别风险评估与应对清单 .............. 48

 (七)关键岗位人员廉洁从政风险评估与防控 ......... 51

 (八)关键岗位人员廉政风险评估与防控清单 ......... 53

 (九)关键岗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自我测评 ................ 61

 第三部分 业务层面内控机制 ........................................... 61

 一、 预算业务控制 .......................................................... 62

 (一)

 预算业务控制体系 ........................................ 62

 (二)

 预算业务控制设计 ........................................ 66

 (三)

 预算执行与调整控制 .................................... 72

 (四)

 决算与预算评价控制 .................................... 77

 二、 收支业务控制 .......................................................... 81

 5 (一)

 收支业务控制目标及职责 ............................. 81

 (二)收入业务控制 ................................................. 82

 (三)

 支出业务控制 ............................................... 86

 (四)

 票据管理业务 ............................................. 103

 三、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 114

 (一)

 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范围、目标与责任 ......... 114

 (二)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设计 ................................ 116

 四、资产业务控制 ......................................................... 138

 (一)

 资产业务控制范围、目标及责任 ................ 138

 (二)资产管理控制设计 ....................................... 140

 五、建设项目控制 ......................................................... 163

 (一)

 建设项目控制的范围、目标及职责 ............ 163

 (二)

 建设项目控制设计 ...................................... 166

 六、合同业务控制 ......................................................... 191

 (一)合同业务控制范围、目标与职责 .................. 191

 (二)合同管理控制设计 ....................................... 194

 6 前

 言

 一、

 内控手册编制意义和目的

 在新常态下,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规范和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更好的履行和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和担当的社会责任,我单位以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抓手,根据财政部颁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简称《内控规范》)、《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中纪委印发《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在对单位主要经济活动及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覆盖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手册(试行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手册(试行本)》是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进行风险管理、规范权力运行,实现责任目标的基础性文件,属单位机密。各科室应遵循本手册相关要求,履行工作职责,规范业务行为,推进我单位综合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通过宣传贯彻内部控制手册,可以提高职工内部控制意识,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有效行使赋予的公权力,培育和塑

 7 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及效果,为预防腐败、廉洁执政,为实现责任目标提供长效保障机制。

 二、

 内控手册编制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 号)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 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财会[2017]1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 号)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 78 号)

 8 三、

 内控手册框架

  内控手册框架是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和单位产业需求所形成。包括前言、内部控制概述、风险管理与内控方法、单位层面内控机制、业务层面内控机制等部分组成。手册在确定总体目标和经济控制目标的基础上,为保障受托责任目标的实现,根据不同业务对象分别绘制业务流程、明确关键控制点及输出要求,评估潜在风险,拟定应对风险措施,并根据权力主体、责任科室、关键岗位、重要经济业务活动等编制风险控制矩阵,形成系统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9 四、

 内部控制手册单位 有 限性

 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本手册也将随着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推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只能为单位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而非绝对保证。其单位有限性一般表现为:

 越权管理:管理层缺乏约束机制,可能出现权利主体滥用职权,导致风险管理体系失效; 串通舞弊:单位内部不相容职务的人员相互串通作弊,与此相关的风险管控和内部防范产生缺陷,也会失去应有作用; 人员素质:单位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也会影响到风险管控及内部控制的功能发挥。

 环境巨变:当内外环境及人员发生巨大变化时,面临风险复杂性也会发生变化,仍用原设计的应对风险的措施与方法也会失效。

 五、

 内控手册形成及使用说明

 编制过程:《内控手册》的编制由单位办公室科室牵头,各有关科室协助,通过初稿、审核、修改等形成,经领导班子会审核批准,办公室正式发文颁布(试行)。维护/更新:

 10 《内控手册》将随着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推进广度和深度,会根据完善经济活动调整和管理要求变革等不断修订与提高。

 更新程序:相关科室提出修改意见,经有关科室会签,报经领导班子会审批后,由办公室发文。内控手册的更新标识以版本号方式辨别。

 使用说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手册(试行本)》主要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将主要业务活动及发生频率高的重要事项的控制目标、职责分工、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加以描述和说明;而对偶然发生的例外事项及业务活动中涉及的管理政策、管理报表、单据格式及技术指导等未涵盖全部。

 六、

 生效日期及适用范围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手册(试行本)》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手册对管理层及职工均具有约束力,各科室和单位应遵循本手册相关要求,履行工作职责,规范业务行为,推进我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理上新台阶。

 第一部分

 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

 11 一、

 风险评估概述

 (一)

 风险定义

 风险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是由目标、不确定性和影响后果三要素构成。风险通常用事件发生可能性(P)与影响后果(C)相结合表示。风险(R) = R.C•P。

 风险发生可能性及影响后果,可用定性/定量/半定性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一般用概率表示,范围在 0<P< 1 之间。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其影响具有二重性。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但不确定性≠风险。风险的规律是因果关系,风险还具有普遍性、变幻性、嵌入性、条件性、隐蔽性等特征。

 本手册关注的风险是对单位目标产生影响的风险,本手册所关注的风险是对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法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等五个控制目标产生影响的因素。

 (二)

 风险分类

 单位面临的风险根据管理层级可以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1、单位层面风险 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组织机构风险、议事决策风险、关键岗位风险、关键人员风险等。其中:

 12 组织机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 、科室权责分工不明确、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导致的风险。

 议事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程序不规范、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决策过程不民主、缺乏有效依据时的决策等导致的风险。

 关键岗位风险:单位关键岗位未识别、关键岗位职责权限不清晰且分配不合理,关键岗位管理不规范、关健岗位考核机制不健全等导致的风险。

 关键人员风险:单位关键人员胜任能力不足、对关健人员教育培训不足、缺乏对关键人员有效评价机制等导致的风险。

 2、业务...

篇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

 前言…………………………………………………………………………………1

 第一部分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5

 一、 风险评估总体要求……………………………………………………...5 (一) 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 ..……...6 1、 风险的定义………………………….………………….....……..5 2、 风险的分类……………………………………………. ..……...5 (1)单位层面风险…………………….……. …………. ..……...5

 (2)

 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6 (二)

 风险评估关注点……………………………….. …………. ..……...6 1. 目标设定……………………………………. …………. ..……...6 2. 风险识别…………………………………….. …………. ..……...7 1) 单位层面风险识别应重点关注………………………. ..……...7 2) 业务层面风险识别应重点关注………………………. ..……...8 3) 风险分析…………………………….. .. .. .. …………. ..……...9 4) 风险应对………………………. .. .. .. ..……... ...………………10 5) 监督与评价…………………………………... ...………………10 a) 完善评估机制……………………... ...……………………11 b) 实施评估风险………………………………………………11 二、 内部控制方法……………………………... ...………………………….12 (一)

 不相容岗位分离…………... ...……………………………….....12 (二)

 内部授权审批………... ...………………………………………12 (三)

 归口管理………... ...……………………………………………12 (四)

 预算控制…………………………………………………………12 (五)

 财产保护…………………………………………………………12 (六)

 会计控制…………………………………………………………12 (七)

 单据控制…………………………………………………………13 (八)

 信息内部公开……………………………………………………13

 第二部分 单位层面内控规范………………………………………………………14

 一、 单位基本概况…………………………………………………………….14 (一)

 单位职责…………………………………………..……………..14 (二)

 组织架构…………………………………………………………14 (三)

 领导分工…………………………………………………………14 (四)

 内设科室及职责…..……………………………………………..14 二、 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组织机构………………………………………….17

  三、 “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19 (一)

 仪事成员………………………………………………………...19 (二)

 仪事原则………………………………………………………...19 1、 民主集中制原则………………………………………………..19 2、 平等原则……………………………………………………..19 3、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19 (三)

 仪事范围……………………………………………………….19 (四)

 仪事形式………………………………………………….…….20 (五)

 仪事程序………………………………………………………..21 (六)

 督促检查………………………………………………………..22 四、 重要经济活动“三权”设置情况表……………………………….…….24 (一)

 预算业务………………………………………………………...24 (二)

 经费支付业务…………………………………………...……...25 (三)

 采购业务……………………………………………...………...26 (四)

 资产管理…………………………………………...…………...27 (五)

 合同管理………………………………………...……………...28 五、 重要岗位职责及轮岗情况……………………………...……………….29 (一)重要岗位职责……………………………………………...……………..29

  1、预算业务管理岗……………………………………………...……………29

  2、政府采购岗………………………………………………...………………29

  3、资产管理岗…………………………………………………………………30

  4、合同管理……………………………………………………………………30

  5、纪检监察岗…………………………………………………………………31

  6、内部审计岗…………………………………………………………………31

  7、评价与监督岗………………………………………………………………32 (二)重要岗位交流岗位制……………………………………………………..32

  1、重要岗位交流轮岗的范围和对象…………………………………………33

  2、重要岗位交流轮岗年限……………………………………………………33

  3、交流轮岗工作程序和实施步骤……………………………………………33

  4、有关要求……………………………………………………………………34 六、 会计机构及人员配置情况……………………………………………….35 (一)

 会计机构职责及控制目标…………………….. ..……………...35 1、 行政科财务岗职责………………………………………..………35 2、 行政科财务岗控制目标………………………………….. ...……35 3、 对会计人员的要求………………………………………..………36 (二)

 行政科财务岗岗位设置及职责……………………...…………37 1、 岗位设置及要求………………………………..……….………..37 2、 岗位职责……………………………………………...…………..37 a) 财务负责人工作职责……………...…………….. ..…………...37 b) 主管会计岗…………………………………………..…...……...38 c) 出纳会计岗……………………...……………………..………...38 d) 复核会计岗…………………………...………………..………...39 e) 记账会计岗……………………………...……………..………...39

  (三)重要经费住处公式机制……………………...……………………...40 1、公开的内容…………………………………...…………………….40 2、公开的时间…………………………………...…………………….40 3、公开的方式…………………………………...…………………….40

 第三部分 业务层面内控规范………………………………... …………….……41

 一、

 预算业务内部控制规范………………...……….…. …... ...……….…..41 (一)

 预算业务概述………………………...……….…. …...…………….41 (二)

 预算业务工作环节………………………….……...………….…….41 (三)

 预算控制的原则、任务及范围…………...………….…….……….41 (四)

 预算业务的主要风险…………………...………….…….………….42 (五)

 预算业务的控制目标…………………...………….…….………….42 (六)

 预算的组织体系…………...………….…….……………………….43 1、 预算决策机构……………...………….…….………………………..43 2、 财务部门…………………...………….…….………………………..43 3、 业务部门…………………...………….…….………………………..44 4、 职能部门……………………...………….…….……………………..44 5、 各业务、职能部门…………...………….…….……………………..44 6、 监督部门…………………………...………….…….………………..44 第一节预算编制与审核阶段风险控制办法……...………….…….………...…44 一、预算编审阶段的总体要求……………...………….…….………………44 二、预算编审环节主要风险点……………...………….…….………………45 三、预算编制风险防控的目标……………...………….…….………………46 四、预算编审流程及风险防控措施…………...………….…….……………46 (一)预算编审阶段总体流程:……………...………….…….……………46

 1、预算编审“一上”阶段流程图………………...………….…….……47

 2、预算编审“一下”及“二上”阶段流程图…...………….…….……48

 3、预算编审“二下”阶段………………………...………….…….…...49 (二)预算编审各环节风险点与防控措施…………...………….…….…...49

 1、预算编制工作布置………………………...………….…….………...49

 2、基本信息更新……………………………...………….…….………...50

 3、项目清理………………………………...………….…….…………...51

 4、部门编报………………………………...………….…….…………...53

 5、财务及归口部门初审……………………...………….…….………...55

 6、部门反馈意见并报送预算草案…………...………….…….………...58 第二节 预算批复阶段风险防控办法………. .. ..………….…….…………….59 一、预算批复总体要求……………………...………….…….………………59 二、预算批复流程序图……………………...………….…….………………60 三、预算批复阶段主要风险………………...………….…….………………61 四、预算批复的主要控制措施……………...………….…….………………61 (一)做好内部审批下达预算工作………...………….…….………………61 (二)明确单位内部预算批复的程序……...………….…….………………62 第三节 预算执行阶段风险防控暂行办法……...………….…….…………….63

  一、预算执行概述……………………………...………….…….……………63 二、 预算执行防控目标………………………...………….…….…………..63 三、 预算执行总体要求………………………...………….…….…………..63 四、 单位内设部门执行预算的具体职能……...………….…….…………..64 五、 预算执行业务流程………………………...………….…….…………..64 (一)财政指标和用款计划申请………………...………….…….………...64

  1、和对预算指标……………………………...………….…….………….64

  2、编报支出用款计划…………………...………….…….……………….64 (二)资金支付流程及要求……………...………….…….………………...65

  1、资金支付业务流程………………...………….…….………………….65

  2、资金支付申请要求………………...………….…….………………….65

  3、签发支付指令………………...………….…….……………………….65 (三)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流程…………...………….…….…………………...66 1、预算执行申请流程……………...………….…….…………………….66 2、借款与报销业务流程…………...………….…….…………………….67 (四)预算追加、调整流程……………...………….…….…………………...69 六、 预算执行环节的主要风险…………...………….…….…………..…….71 七、 预算预算执行方式…………………...………….…….……………...…71 (一)明确预算执行方式………………...………….…….…………………...71

  1、直接执行…………………………...………….…….………………….71

  2、依申请执行…………………………...………….…….……………….71

  3、政府采购执行………………………...………….…….……………….72 (二)加强对预算指标申请的审核审批……...………….…….……………...72 第一、指标申请的提出…………………………….…….……………...72 第二、指标申请的审核…………………………….…….……………...72 第三、指标申请审批……………………...………….…….…………...72 (三)加强对预算指标执行申请的审核审批……...………….…….………...72

  第一、执行申请的指出……………………...………….…….………...72

  第二、执行申请的审核…………………...………….…….…………...72

  第三、执行申请的审批…………………...………….…….…………...73 (四)加强借款、报销与资金支付的管理……...………….…….…………...73

 1、借款申请……………………………...………….…….………………...73

 2、借款审批…………………………...………….…….………………….73

 3、借款、报销审核重点……………...………….…….………………….73

 4、资金支付…………………………...………….…….………………….74 (五)建立预算执行监控机制……………...………….…….………………...74 (六)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74 (七)建立预算执行公开机制………………...………….…….……………...74 第四节 决算与评价阶段...

篇八: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

x 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手册模板(试行)

  本模板属于参考性文件,非强制性要求,目的是为指导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实施、评价与改进工作。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内外部环境、发展阶段、业务规模等因素,建立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内控操作手册。

 引

 言 为了有效实施 xx 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提高行政单位的经济活动管理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特制定《xx 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手册(模板)》(以下简称《手册》)。

 一、制定依据 本《手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财政部发布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按照 xx 省财政厅《关于印发〈xx省贯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意见〉的通知》(xx财会〔2014〕4 号)的要求制订。

 为了便于分析和说明,本手册以省级行政事业单位 W 局为例,在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说明时以处室为例。

 二、指导思想 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建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一系列的标准体系建设和流程设计,将每一个内部控制要求融合贯彻到各经济活动之中,用规范的工作制度来制约权力,逐步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三、工作目标

 实施内部控制规范,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1. 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行为合法合规。

 2. 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安全,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3. 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行为,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4. 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风险防控与廉政机制建设。

 四、工作原则 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全面性原则:涵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经济业务活动,并将业务处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要求,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

 2. 重要性原则:重点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重要业务、重要事项、高风险领域和高危险环节采取更为严格全面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和错漏。

 3. 制衡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在议事决策机制、部门岗位设置及权责配置、业务流程等方面应科学合理并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4. 适用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单位规模、业务范围和特点、风险水平及所处具体环境等相适应,并随着国家和本省的有关工作要求,以及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W 局内部控制手册

 前言 为了提高 W 局(以下简称“W”)经济活动管理水平,促进 W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财政部发布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特制定《W 局内部控制手册》(以下简称“内部控制手册”或“手册”)。

 内控手册作为 W 局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有效管理工具,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通过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梳理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等措施,充分利用内部控制“使其不能腐”的作用机理,使内控手册成为预防贪污腐败的有效手段。

 2、通过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控制,确保各级干部职工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使内控手册成为保护干部职工的有效工具。

 3、通过内部控制建设,重新审视和梳理现行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强化、优化管理措施,提高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风险的能力,破解存在的内部监管薄弱问题,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4、通过学习、培训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培育和塑造良好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理念,增强职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职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促进单位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

  目 目

 录 录

 第一章 总 则 .......................................................... 1 第一章 总 则 .......................................................... 1 第一节

 编制目的及意义 ............................................... 1 第二节

 编制依据及原则 ............................................... 2 第三节

 编制思路及适用范围 ........................................... 3 第四节

 使用说明 ..................................................... 3 第五节

 局限性 ....................................................... 4 第六节

 内部控制总体架构与相关定义术语 ............................... 5 第七节

 内部控制流程图说明 ........................................... 9 第二章 风险评估与控制 ................................................ 10 第一节

 风险评估 .................................................... 10 一、评估部门 ..................................................... 10 二、评估周期及方法 ............................................... 10 三、评估步骤 ..................................................... 13 第二节

 风险控制 .................................................... 15 一、风险类别 ..................................................... 15 二、控制环节 ..................................................... 16 三、控制方法 ..................................................... 17 第三章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 19 第一节 组织架构和归口管理 .......................................... 19 一、 组织架构 .................................................... 19 二、 归口管理 .................................................... 20 第二节 授权体系与三重一大 .......................................... 22

 一、授权体系 ..................................................... 23 二、重大事项的议事机制 ........................................... 23 第三节 制度建设和流程控制 .......................................... 24 一、制度建设 ..................................................... 24 二、流程和表单控制 ............................................... 25 第四节

 单位内部责任体系 ............................................ 26 一、部门职责 ..................................................... 27 二、不相容岗位设置 ............................................... 28 第五节

 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 .......................................... 30 第四章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 33 第一节

 预算管理 .................................................... 33 一、 预算业务综述 ................................................ 33 二、 预算业务控制流程 ............................................ 34 三、 预算业务风险控制矩阵 ........................................ 43 第二节

 收支管理 .................................................... 46 一、收支业务综述 ................................................. 46 二、收支业务控制流程 ............................................. 47 三、收支业务风险控制矩阵 ......................................... 54 第三节

 采购管理 .................................................... 58 一、政府采购业务综述 ............................................. 58 二、采购业务控制流程 ............................................. 59 三、采购业务风险控制矩阵 ......................................... 64 第四节

 资产管理 .................................................... 67

 一、资产业务综述 ................................................. 67 二、资产业务控制流程 ............................................. 68 三、资产业务风险控制矩阵 ......................................... 73 第五节

 合同管理 .................................................... 78 一、合同业务综述 ................................................. 78 二、合同业务控制流程 ............................................. 79 三、合同业务风险控制矩阵 ......................................... 86 第六节

 项目管理 .................................................... 91 一、项目管理综述 ................................................. 91 二、建设项目控制流程 ............................................. 92 三、建设项目风险控制矩阵 ......................................... 95 第五章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 ............................................ 98 第一节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 98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综述 ......................................... 98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关注重点 ..................................... 99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组织与分工 .............................. 100 四、自我评价方法与程序 .......................................... 102 五、自我评价报告内容要点 ........................................ 104 六、自我评价缺陷整改 ............................................ 105 第二节 内部审计 ................................................... 106 一、内部审计业务综述 ............................................ 106 二、内部审计关注重点 ............................................ 107 三、制定内部审计计划 ............................................ 107

 四、组建内部审计项目组 .......................................... 107 五、实施内部审计工作 ............................................ 108 六、监督内部审计问题整改 ........................................ 109 七、内部审计档案归档 ............................................ 109 附录: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 ........................................ 110

 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节 编制目的及意义 依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约束、规范单位管理行为的准则,是减少风险的重大措施。

 《内部控制手册》是构建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并保障其运行的基本制度和实施规范,是作为单位建立、执行、评价及验证内部控制的依据。《内部控制手册》的编制具有以下几个目标与意义:

 1. 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合理保证单位的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符合有关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2. 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资产是单位正常运转的物资基础和财力保障,资产部安全、使用效率低下都将对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

 3. 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按照国家规定编制和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是单位的法定义务,是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所以,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

 4. 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科学运用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将

 2

 制衡机制嵌入到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之中,强化内部监督,通过建立和实施严密的内部控制起到“关口前移”的效果,实现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目标。

 5. 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是单位业务活动的总体目标,同时也是单位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

 第二节 编制依据及原则 本《内部控制手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 71 号)、《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 68 号)、财政部下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 xx 省财政厅《关于印发〈xx 省贯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意见〉的通知》》(xx 财会〔2014〕4 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制订。

 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应该遵循以下...

篇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

政部统一报表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用户手册

 1. 系统简介

 1.1. 系统基本情况

 “财政部统一报表系统”是由财政部开发的报表工作统一平台,其中包含了多套报表业务,涉及部内众多业务司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是其中的一套报表业务,主要涵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报表的下发、数据填报、数据审核、数据分析等功能。

  1.2. 系统环境要求

 本系统基于 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构建,用户直接通过网页浏览器登陆和访问系统,不需要安装其他客户端软件。系统支持Windows XP、7、10 操作系统,支持使用 IE、Chrome、Firefox 和 360等主流浏览器。

 注:IE 浏览器仅支持 IE 9 及以上版本,不能升级 IE 浏览器的,建议使用 Firefox 浏览器。

  1.3. 系统登录地址

 基于安全考虑,本系统使用 Https 方式连接,且所有登陆到系统的用户,都需要绑定手机号进行短信验证,验证通过才能正常使用。

 中央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用户登陆地址:

 https://tybb.mof.gov.cn 注:因为系统使用 https 方式连接,可能会有如下提示:

  此时选择“继续浏览此网站”即可。上图为使用 IE 浏览器的示意图,如您使用 Firefox(火狐)浏览器,遇到拦截时点击“高级”,选择“添加例外”,将统一报表网址添加到安全例外中。如您使用Chrome 浏览器,遇到拦截时点击“高级”,选择“继续前往”。

 地方行政事业单位用户使用各地二级部署的统一报表系统填报,具体登录地址以地方财政部门通知为准 。

  1.4. 首次登陆需要修改密码

 用户首次登陆本系统,登陆成功之后,会弹出弹框,提示需要设置新的密码。

 如下图:

  密码要求:密码必须是小写字母、大写字母、数字、特殊符号的至少三种组合,且长度不小于 8 位。

  1.5. 密码找回功能

 在登录页面点击【忘记密码】,即可进入用户密码找回界面。如下图所示:

 注意:密码找回的前提是在用户信息中预置或填写过密码找回邮箱,如果没有填写过邮箱,则无法找回,只能由上级单位重置。

 这里需要输入用户名,然后点击下一步 如图所示:

  系统会给用户所在邮箱发一条重置密码邮件,进入到邮箱点击链接即可完成重置密码操作。

 2. 填报用户

 2.1. 用户登陆

 填报用户账户由管理用户初始化并下发。得到了企业的登录账号和密码之后,才可登录系统。

 在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密码,即可登陆进入系统,填报用户的系统界面如下:

 用户名不区分大小写,密码区分大小写。连续 5 次密码错误后,用户锁定 15 分钟。

 为安全考虑,请注意定期修改密码,修改密码界面如下:

 注:密码区分大小写,必须由数字字母组合且不得小于 8 位。

  2.2. 填报说明下载

 在系统首页界面右面有一个“下载中心”,在这个模块下面可以找到《2021 年内控报告-填写说明》。点击下载即可。

  2.3. 在线填报

 修改完成个人信息后,需要填报数据,点击“数据录入”,或者点击首页“常用功能”中的“数据录入”,即可进入到具体报表的录入界面,如下图:

  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业务数据根据表格要求填入。

 注:

 灰色单元格为表样单元格,不可修改; 绿色单元格为自动运行单元格,不可修改,数据自动计算产生; 白色单元格为可填报单元格,可以录入。

  2.4. 浮动表

 今年涉及到浮动表的是“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三)”和“信息系统层面内部控制建设情况”,选中浮动行的任一单元格,就可以看到工具栏里面的前插一行和后插一行凸显出来,然后进行增行就可以。

  2.5. 置灰单元格

 置灰单元格会根据条件进行置灰。如下图:

 更改条件之后,置灰单元格还是不能填写,需要先进行数据保存之后,才能够进行填报数据,如下图:

  2.6. 基础数据多选

 内控业务有一些单元格,是需要多选的。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枚举。

 2.7. 生成报告

 用户填写完所有报表之后,需要点击全算,然后切换到报告。可以通过点击下载查看生成的分析报告。

  2.8. 数据上报

 所有数据填报完成之后,就可以通过上报按钮,将填报的数据上报给上级单位。

  注:数据上报之后,数据不允许修改。

 3. 管理单位用户

 3.1. 报表业务管理

 1、审核本级报送的数据; 2、审核下级财政后报送的数据; 3、分析本级、下级的数据; 4、生成本级分析报告; 5、向上级财政部门报送数据。

  3.2. 单位初始化

 初始化单位:逐级进行创建单位。创建规则为:9 位组织机构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第 9-17 位)。通过“系统管理-单位管理功能”进行初始化单位。

  注:进入单位管理之后,需要点击一下自己的单位,然后才可以点击新增功能,进行初始化单位。

 单位代码规则:9 位组织机构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第 9-17位)

 报表类型:如果新增的这家单位还有下级单位,选择 7(叠加汇总表);如果没有下级单位,选择 0(单户表)。

 已在系统中填报过 20 年内控的单位不需要进行单位初始化。

  3.3. 用户初始化

 用户创建:由初始化的一级单位用户通过“系统管理-用户管理”功能进行逐级创建。创建规则为:单位代码+@NKBG。

  在左侧的行政区划列表中选择要新建用户的单位,然后点击“新建”按钮,弹出新建用户对话框,在其中填写管理员相关信息,在“关联角色”中选择相对于的角色,即可完成用户新建。

 根据单位性质选择关联的角色。不能同时勾选两种角色。

  3.4. 报表数据查看

 登陆系统后,点击“数据录入”,或者点击首页“常用功能”中的“数据录入”,即可进入到具体报表的查看界面,如下图:

  左侧为单位列表栏,可以选择要查看的报送单位,右侧为具体报表数据的展示区。

 3.5. 生成分析表

 下级单位全部上报完成之后,切换报表选择分析表。进入分析表时,会自动弹出分析测算界面,默认分析所有下级单位。点击确认即可。

 3.6. 生成报告

 下级单位全部上报完成之后,并且本级单位完成填报和分析表数据测算任务,再进行下载分析报告。

 3.7. 数据上报

 当下级单位的数据报送齐全后,管理用户对其进行查看、审核和分析,生成分析表和分析报告数据。此时再次进入“数据录入”功能,选择本级单位节点,点击功能菜单上的“上报”按钮,将数据报送到上级财政部门。

 上报时系统自动执行公式审核,。

 如果审核不通过,将不允许上报。

 注:系统中审核公式分为“错误”、“警告”和“提示”三类,只有“错误”类公式审核报错时不允许上报。

 3.8. 上报取回

 当发现数据存在问题时,可以通过工具栏的“上报取回“按钮,取回报送的单位数据。

 3.9. 报送统计

  为管理用户单位提供的一个便于查询上报情况的功能,可以在这个功能里面查看上报或未上报的单位。

 4. 技术支持服务电话

 久其软件为本系统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各级单位在填报过程中,遇到任何技术问题,都可以拨打技术支持热线寻求帮助。

 使用单机版或者财政部网络版(网址为:https://tybb.mof.gov.cn)的用户,可以拨打技术支持服务电话:400-119-9797 转 8 或 010-63819293 获得帮助;使用地方统一报表系统的用户,技术服务方式以当地通知为准。

篇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本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手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本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手册

  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本地区实际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发展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意识淡薄,基础管理薄弱

  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关键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基础性保证。有的单位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单位只注重制度的制定,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导致内控制度的制定走过场,内部控制降格为“印在纸上,挂在墙上”应付检查的装饰品,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中,印鉴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领导“一支笔”审批等情况还比较普遍。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

  是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及经办人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保管等现象;二是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象;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四是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该设内审机构的不设,该配备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的不配置;五是忽视风险控制,造成巨大隐患甚至损失。

  (三)部门预算执行不严,预算控制比较薄弱

 一是部门预算涵盖范围有限,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仍然很多,弹性较大。追加项目越多,预算的随意性越大,权威性和约束力就越差。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二是预算刚性不够。没有对单位内各部门经费审批人实行责任预算约束,使得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失控。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四)缺乏监督,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

  目前,政府审计大多偏重于对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理、合法进行监督,而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缺少了监督制约,这使得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完整,执行也缺乏有力的保障。如有的单位主管财务的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利用内部控制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盗窃资金,或与单位外部人员相互勾结,非法侵吞国有资产等。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在制定内部控制有关规定时,要明确单位负责人应负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单位由上而下共同执行内部控制要求,从而推动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还可以在事业单位内部推行法人经济责任制,将责任风险直接与决策层挂钩。经济责任制即按领导分工予以纵横监控,规定职责,相应授权,从而实现各尽其职、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控制目的。同时,要建立必要的信息披露制度,以此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约束。

  (二)健全内部会计制度

  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具体要求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

 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形成单位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的制度控制体系。

  (三)加强预算管理

  一是在部门预算编制环节,要在实施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努力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特别是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应从单位当年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当年财力状况,核定具体支出额度,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二是在部门预算执行环节,应进一步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应在支付环节强化预算执行,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

  (四)强化各级审计监督

  为了保证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各级审计机关要定期地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进行检查与考核,并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主要检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单位,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要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

  (五)加强单位内部牵制

  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的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如会计信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必须有复核并由财会主管审批。建立科学的严密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是安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具体是:抓好关键人;把握关键部位;管理关键物资;控制关键岗位。

 (六)实施单位动态监控

  内部控制是动态的、持续的,也是不平衡的,受时间、地点、政策、具体执行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仅靠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是不够的,常常会因为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串通作弊或不作为而失效。因此,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估,即对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及修整活动进行评价。

  (七)强化完善教育培训

  在教育、培训中,要借鉴宣讲会计法的好的经验和做法,不仅要教育、培训财会专业人员,更要教育、培训单位负责人,毕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成败关键在于公务员素质的高低程度,其素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作人员具有忠诚、正直的品质和勤奋、有效的工作能力,从而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它对财会人员的素质有更高要求,不仅要求专业技术性强,要求他们的政策性、法制性强,并且还需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涉及到所有公务员,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所以单位应注重公务员的后续培训,以适应管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审计署公布 20**年度的审计报告.人民日报,20**年*月*日(2).

  [2]谢力群.求实创新,强化服务全面提升内审工作水平.中国内部审计,2005,(9).

  [3]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本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手册

  为了有效实施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提高行政单位的经济活动管理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政

 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特制定《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手册(模板)》(以下简称《手册》)。

  一、制定依据

  本《手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财政部发布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按照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贯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意见〉的通知》(鲁财会〔2014〕4 号)的要求制订。

  为了便于分析和说明,本手册以省级行政事业单位 W 局为例,在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说明时以处室为例。

  二、指导思想

  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建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一系列的标准体系建设和流程设计,将每一个内部控制要求融合贯彻到各经济活动之中,用规范的工作制度来制约权力,逐步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三、工作目标

  实施内部控制规范,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1.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行为合法合规。

  2.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安全,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3.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行为,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4.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风险防控与廉政机制建设。

  四、工作原则

  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涵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经济业务活动,并将业务处理过程

 中的风险控制要求,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

  2.重要性原则:重点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重要业务、重要事项、高风险领域和高危险环节采取更为严格全面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和错漏。

  3.制衡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在议事决策机制、部门岗位设置及权责配置、业务流程等方面应科学合理并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4.适用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单位规模、业务范围和特点、风险水平及所处具体环境等相适应,并随着国家和本省的有关工作要求,以及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本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手册

  前言

  为了提高 W 局(以下简称“W”)经济活动管理水平,促进 W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财政部发布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特制定《W 局内部控制手册》(以下简称“内部控制手册”或“手册”)。

  内控手册作为 W 局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有效管理工具,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通过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梳理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等措施,充分利用内部控制“使其不能腐”的作用机理,使内控手册成为预防贪污腐败的有效手段。

  2、通过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控制,确保各级干部职工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使内控手册成为保护干部职工的有效工具。

 3、通过内部控制建设,重新审视和梳理现行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强化、优化管理措施,提高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风险的能力,破解存在的内部监管薄弱问题,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4、通过学习、培训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培育和塑造良好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理念,增强职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职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促进单位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1

  第一节 编制目的及意义............................................................................................... 1

  第二节 编制依据及原则............................................................................................... 2

  第三节 编制思路及适用范围....................................................................................... 3

  第四节 使用说明........................................................................................................... 3

 第五节 局限性............................................................................................................... 4

  第六节 内部控制总体架构与相关定义术语............................................................... 5

  第七节 内部控制流程图说明....................................................................................... 9

  第二章 风险评估与控制............................................................................ 10

  第一节 风险评估......................................................................................................... 10

  一、评估部门........................................................................................................... 10

  二、评估周期及方法............................................................................................... 10

  三、评估步骤........................................................................................................... 13

 第二节 风险控制......................................................................................................... 15

  一、风险类别........................................................................................................... 15

  二、控制环节........................................................................................................... 16

  三、控制方法........................................................................................................... 17

  第三章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19

  第一节 组织架构和归口管理.................................................................................... 19

  一、 组织架构.........................................................................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