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7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 基础建设 存在问题 基层

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7篇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 12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推进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公安部党委站在历史的高度审时度势,把2006年确定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7篇,供大家参考。

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7篇

篇一: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

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推进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公安部党委站在历史的高度审时度势,把2006年确定为“基层基础建设年”,并明确要一抓三年。同时要求各级公安机关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抓紧摸清基层建设的现状、基础工作的底数和基本功方面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基层基础工作,首先必须认清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鉴于此,为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工作,笔者结合基层实际,就当前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作些思考。一、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基层警力紧张,基层民警工作负担重、压力大,使基层基础工作受到冲击。一是警力紧张。首先,总警力严重不足,以宁波市北仑区为例,常住人口30多万,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25万,实际估计近30万,而配备的警力仅409人,警力与人口比不到万分之七,远远低于公安部规定的数量,与沿海同类经济发达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其次,机关“吃警”现象十分突出。一方面因机构设置交叉重叠,真正投入一线的警力不够,警力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头重脚轻,机关民警多,基层民警比例偏低;另一方面警力分配存在平均主义,没有按照人口密度、管理面积、治安状况、城区功能和社会发展趋势等综合因素来配置警力,而是机械地按照常住人口、区域面积划分等传统方法来配置警力,导致管辖面积大、实有人口多的地方警力非常薄弱,这样加剧了治安复杂区域基层警力的紧张。二是基层民警负担重,压力大。当前基层公安工作呈现“三多”现象:报表、台账多;达标、检查、评比活动多;集中行动多。每年工作超过了3016个小时,工作量是其他公务员两年半的工作量。每天不仅在疲于奔命地处理各项警务,民警超负荷运转的同时,还要面对队伍、业务方面各种不断的学习、检查、规范、考核等内部压力。为了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民警对群众“耐心再耐心,周到再周到”,只要群众有求有难,必是招之即来,来之即战。长时间繁重的不规律的工作,不能保证休息,民警长期体力和精力透支,造成心力交瘁。三是非警务活动多。按照“四有四必”的承诺,110成了“万金油”,群众有什么事都打110。从接处警情况分析,严格意义上不属于警务活动的报警,占全部报警数的40%至50%左右。如住宅楼漏水、出门没带钥匙、噪音污染、困难病人、精神病人、流浪、乞讨人员、弃婴、市场摆摊卖假药、经济纠纷等。由于对公安工作的职能定位模糊,甚至把公安机关“有求必应”的关于“基层基础建设年”工作的几点思考张志文(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浙江 宁波 315800)  摘 要: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警力紧张,基层民警工作负担重,现行考核评估体系导向不对;基层警务运作机制不合理;警务工作科技含量低;服务现实斗争薄弱;民警素质不高,管理不规范等。改进和创新基层基础工作要做到:切实为基层减负、降压;改革和完善工作绩效考核机制;改革基层勤务制度;提升基层基础工作的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贴近实战;加强基层队伍管理,提高民警素质。  关键词: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41(2006)05-0012-05  收稿日期:2006-08-12  作者简介:张志文(—),男,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小港派出所副所长。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Jilin Public Security Academy第 21 卷 第 5 期2006 年 10 月Vol.21

  No.5October,2006

 13口号异化为“大包大揽”,导致了基层每天接处警量剧增。(二)现行考核评估体系对基层基础工作的负面影响较大。考核对公安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点应该予以充分肯定,但由于考核的项目设置、操作实施很难科学、合理,再加上被考核单位、部门之间本身的不可比性,导致考核结果的公平性无法保证,考核的负面因素越来越多。各地目前貌似综合性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仍侧重于打击、破案等下了工夫就能立竿见影的工作,而讲求厚积薄发的基础性工作难以量化考核。一是工作导向上存在缺陷,缺乏一套能有效激励基层基础工作的政策措施,基层所队领导对抓好抓实周期长、见效慢的基层基础性工作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二是工作方法上着力点把握不准,重形式轻内容,开会布置多,付诸行动和落实不够;自身建设过多强调硬件因素,不注重从机制、制度建设和提高民警素质上下工夫;三是考核目标设置不合理,往往偏重设施、装备、办公环境等硬件条件,忽视工作规范、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软件建设。现有机制中,无论是考核评比还是提拔任用,倾向打击的多、侧重防范的少,倾向机关的多、侧重基层的少,倾向临时的多、侧重长远的少,难以最大程度地体现基层民警的工作实绩。(三)基层警务运作机制不合理,缺乏贴近实战需要。一是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和保障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公安机关与其他政府部门及公安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事权划分不够清晰,多头领导,职责不清。此外,近年来在推行派出所建设的同时,业务指导部门的工作方式没有同步改进,各部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派出所工作处于“千条线、一根针”的现象基本上没有改观,派出所难以真正切合自身实际开展工作。二是基层勤务方式不合理。派出所机关化严重,当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民警却下班了;打击指标压力较大,社区民警还不能把主要精力用在管理防范上;社区网的勤务指挥不规范,特别是围绕“三高”的动态调控警力,落实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工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对基层警力资源的整合、盘活、统筹还缺少科学依据,警务编排方式还不适应动态治安管理的需要。当前基层公安机关仍然沿用一般行政机关的作息时间,坐、等案件上门等被动现象普遍,主动深入社区、村企、路面开展工作的较少,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特别是接处警力通常在办公室内坐等群众报案和指挥部门传达指令,反应距离和反应速度经常受到影响,造成在预备接警期间因无所作为而造成警力浪费。同时,巡逻警力上岗时间与警务繁忙时段错峰。从当前刑事案件的发案时段和部位分析,70%左右的刑事案件和50%的“两抢”案件发生在早上7点到9点、中午11点到2点、晚上9点到0点,而这一时段正好是警力投放最少、基本上安排值班和接处警的应付门面、社会面控制最薄弱的时段,使违法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而非发案高峰期却是街面见警率最高、防护力量最多的时间段。(四)基层基础工作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不高,科技含量较低。一是基层基础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信息基础建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信息的收集为分散、间断式的,收集渠道有限,信息收集量少、质量差,很多该收集的基础信息都没有收集。有时对收集信息不加整理,信息收集了没有及时录入电脑,没有加以利用,信息不能共享,多数情况下信息不会转达至相关单位。依托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传递、分发等工作开展不起来,信息研判、关联、激活与共享不够,工作多限于特情档案管理及部分串并案,工作原始、低效。二是科技设备、系统利用率不高。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例,系统多、重复建设,密码、口令不统一,本应是方便、实用,但如此一来反而更加麻烦,浪费了有限的科技资源。三是基础工作人员的专业基础、专业能力不强。从高端看,缺少战略型人才,对派出所基础工作理论和政策的研究明显落后于实践;从中端看,派出所领导层“实干型”多,“研究型”少,冲锋陷阵的多,懂管理的少,在贯彻上级决策时思路少、办法少,派出所业务管理整体上仍处在“粗放”阶段;从低端看,社区民警的业务素质不高,特别是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偏低,许多防范控制工作很难做到位,高危流动人管控、阵地控制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四是各项综合治理工作没有得到有效配合。主要问题表现在:综治考评的标准不健全,缺乏对一些职能部门管理工作的督促作用;将综合治理“谁主管,谁负责”误认为治安工作应完全由公安机关负总责;一些区、街群防群治队伍的经费和人员保障不稳定,造成治安防控时紧时松,防范死角长期得不到整理。(五)基础薄弱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改变,基础工作服务现实斗争的效能仍不明显。当前基础工作不扎实、不牢靠已经成为制约整个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集中表现为:一是重积累,轻应用。当前基层公安机关每年都会集中一段时间和精力搞一些人口等基础排查工作,积累了一大批基础工作台账,但由于受整体规划的限制和面上工作的冲击,后续工作没有跟上,致使大量宝贵的基础资料被分散在各个

 14单位和民警手中,成为无数个信息孤岛,无法共享使用,难以为现实斗争服务。二是重局部,轻整体。在内部,主要表现为工作机制缺少联动,部门主观缺少沟通,操作环节缺少衔接,既有成果缺少共享。在外部,则体现在群众观念淡薄,不愿做、不会做群众工作,信息接触面窄、点少、频率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工作的开展。三是重打击,轻防控。在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下,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打击破案上,对打击工作部署周密、推进有力、成效明显,而对基层基础防范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和具体措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并时常把基础工作和打击破案割裂成两项争警力、争时间的工作,缺乏有机结合的意识和办法。四是重查处,轻管理。工作中往往对指标性、指令性工作较重视,丢掉指导性、预防性工作,由此容易造成高危流动人口管控不住、动态情况难以掌握,行业阵地控制失控漏管、销赃渠道无法堵截等后果,起不到通过管理掌握情况,发现线索,预防犯罪,为现实斗争服务的应有作用。另外,当前基层公安机关没有对新的形势面广量大的基础工作进行有效的梳理,工作重点不突出、基础工作薄弱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从而导致基础工作服务实战的效能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六)基层民警素质不高、管理不规范,影响了基础工作的效果。从当前情况看,有部分基层民警法律与业务素质较差,政治素质、科技素质、心理素质方面还有不少欠缺。如少数民警热衷于傍大款,缺乏群众意识;45岁以上基层民警很少懂计算机,45岁以下基层民警熟练使用计算机的比例不高;基层民警屡屡违反“五条禁令”,甚至杀人、伤害案时有发生,都是心理素质不高、发泄心理压力途径变异的表现。有的基层民警不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办事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不善于综合分析治安状况,不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原则解决基础工作中出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善于调动和激发群众开展治安防范的积极性。另外,现有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上不思进取,缺乏热情,现有的激励机制难以满足其心理需求并激发上进动力,民警不安心本职工作的现象已十分突出。以北仑分局为例,每年调离公安机关的人数逐年成倍增加,据省厅不完全统计,2004年调离公安机关的人数达到368人,2005年556人。有极少数民警在工作中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和不作为的现象,得过且过。部分基层民警受年龄所限感到提拔无望,工作无目标,不想当先进,缺乏进取心,严重影响了其他民警。此外,热门岗位与冷门岗位之间的差别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二、改进和创新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建议(一)切实为基层减负、降压、增效。各级公安机关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基层公安机关和民警的实际承受能力,千方百计为基层减负、降压,给基层所队“松绑”。1.开源与节流并举,大幅度增加基层警力。一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在地方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尽快逐步解决警力和编制问题,使警力绝对数的增长与公安工作量相适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进一步合并、精简机关部门,整合警力资源,将素质高、能力强的年轻民警充实到基层,将新招民警全部投入基层一线,真正实现基层实战警力占总警力85%以上、派出所警力占总警力40%以上的目标。2.要切实减轻基层公安机关工作负担,保证基层有足够的警力、时间和精力从事基础工作。对基层承担的任务,要统一管理协调,合理安排,市局、分局业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不得随意将应由自身负责的工作向基层延伸,把责任都推给基层公安机关。要抓紧研究解决基层公安机关报表繁多、执法手续繁琐等问题。减少各种不必要的达标、检查、评比活动,严禁各警种各部门对基层多头考核、重复考评。3.减少基层公安机关的非警务活动。不该揽的事情不揽、少揽,不关警务的任务不派,能少用警力的少用警力,不在职权范围内的不用警力。上级公安机关要尽快研究制定公安机关警力使用的有关规定,并对110接处警范围作出进一步规范,为减少非警务活动提供依据。同时,要做大做强街道综治调解中心,把警力从繁重的纠纷调解和大量非警务活动中解放出来;通过创新工作手段和加大科技投入,把警力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通过减少专项行动、规范检查考核,把警力从应对频繁的专项行动和检查考核中解放出来。(二)不断调整、完善工作绩效考核机制。要以落实民警岗位责任制为核心,以发挥基层所队职能为目标,以科学的考核内容为导向,进一步简化考核方法,突出结果性考核,减少过程性考核,并尽可能使考核结果量化,减少考核时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尽量减轻基层负担,努力实现责任、考评、激励“三位一体”,为现实斗争服务。各级公安机关要研究制定科学的考评激励办法,对基层基础工作进行综合评估,注重兼顾实绩和实效,要进一步改进

 15考核形式,积极推行网上考核,切实减少多头考核、重复考核、指标考核,增强考核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要坚持正确的考核导向,建立完善基层基础工作倒查奖罚制度。不断增强...

篇二: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

0 0 6 年第1期总第9 3 期P u b l/cS e c u r ityS ciem _ 'e Jo∞d—Jollrnalo fZ h eji姐gP o lic eC o lle g e《公安学刊》 ——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F e b . . 2 0 0 6N o . 1 S e r , N o . 9 3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口陈志国, 郑利庆( 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区分局, 浙江宁波3150 0 0 )摘要:

 基层基础I作是公安工作的根基, 是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

 但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中还存在着信息警务机制滞后、 人口管理的难点仍未突破、 阵地控制力不强、 社会基础力量整合不够及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 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 也有工作理念、 警务保障、 激励手段、 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霹。

 为此,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公安基层基础x - 作:

 一是提高认识, 充分认清基层基础. y - 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是改革创新, 理顺会安基层基础I作机制; Z - 是重. 占、 突破, 全面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四是因情施策, 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保障措施。关键词:

 基层基础I作; 社区誓务; 派出所中图分类号:

 D 6 31.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 7 1- 2331( 20 0 6 )0 1- - 0 0 9 7 —0 5《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 和周永康部长在“二十公” 的报告中都明确指出, “基层基础工作是公安工作的根基, 是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

 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把基层基础工作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 。

 公安机关要全面履行各项职责, 必须依靠扎实的基础]二作。

 近年来,各地公安基层基础一f 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特别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流动人口增速迅猛等社会环境的诸多变化, 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在信息警务机制创建、 基础工作的资源整合扩展、 治安防控的效率效益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滞后性已成为新形势下公安工作发展的痼疾。

 为此, 公安部决定把20 0 6 年作为全国公安机关的基层基础年。

 要求各地公安机关以新的思路、 新的举措,积极推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建设。

 近期, 笔者在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区分局周绕“怎么抓基层, 怎么打基收稿日期:

 20 0 5—12- 26作者简介:

 陈志国, 中共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委常委、 区公安分局局长, 本刊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区分局理论研究基地首席研究员;郑利庆, 该局办公室主任助理。础, 怎么练好基本功” , 特别是在如何顺应动态化、 信息化、 多元化、 市场化、 法制化社会发展要求, 改进基层基础工作方式, 突破基层基础工作难点、 重点, 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保障, 深化基层勤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等方面开展了一些调查研究, 拟通过对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所存在问题的理性分析和思考, 提出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些看法, 希望能抛砖引玉, 为加强公安基层基础[ 作献计献策。一、 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公安基层基础工作面广量大、 内容繁多, 涵盖了公安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 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还将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但就其在整个公安工作中所处的地位来讲, 为现实斗争服务的效益和效率高低、 支撑作用的强弱始终是衡量基层基础工作优劣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准。

 对照以上标准, 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信息警务机制滞后。

 在信息化社会的时代背景下, 情报信息日益成为公安工作的主导, 它对公安机关把握社会治安局势、 维护社会稳定、 提高打击防范能力、 掌控公安工作主动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 情报信息工作开展得如何已成为衡量公安基- 9 7 ・  万方数据

 层基础工作扎实与否的首要环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情报信息主导打防控一体化的理念、 机制等尚未真正确立、 形成。

 一是民警对基础信息的定位模糊,对基础信息的采集渠道、 采集方法随意性较大, 缺乏规范和实质上的约束, 信息采集的滞后性及在采集过程中的不规范性等时有发生; 二是基础应用和流转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 基础工作信息化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 大量的“口袋信息” 、 “纸袋信息” 、 “脑袋信息” 役有通过信息系统转变为全局共享的信息,使全面的分析、 研判和科学的决策缺少必需的基础支撑; 三是情报信息系统性不强, 关联度不够, 整合运用能力、 拓展能力欠缺, 部门之间、 警种之间的协作、 协调因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不尽顺畅, 区域封锁现象较为突出, 业务基础信息的联动、 互动还没有呈现良性趋势, 信息“孤岛” 及信息散、 丢现象导致基础工作投入多、 收益少、 损耗大; 四是信息警务运行机制滞后, 刺激情报信息工作的激励、 奖惩机制大量地停留在领导口头上, 许多制度、 规范的落实程度与现实工作需求距离尚远。( = )人口管理的难点仍未突破。

 人口管理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之。

 从管理的现实情况看, 监管对象、 外来人口高危人群等的管理力度明显不够, 管理的薄弱点、 难点仍未突破。

 一是部分基层民警对监管对象、 重点人r J的管理仅仅停留在每季或每月 一次的管理评估上, 疏于见面交谈、 调查走访, 对他们的情况不能知根知底, 监控、 管理力量也流于形式。

 二是在外来人口特别是其中高危人群的管理方面, 登记作证率不高、 “底数不清、 情况不明” 、 “登记不犯罪、 犯罪不登记” 等情况普遍存在, 管理的广度和力度离服务实战距离明显。

 三是在情报信息支撑方面, 派出所治安隐蔽力量、 信息员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工作被动应付, 缺乏生气, 效果不佳。( 三)阵地控制力不强。

 现实工作中, 二手手机市场、 旅馆业、 调剂行、 网吧等行业、 场所是公安机关防范、 控制、 打击犯罪的重要阵地。

 但客观地讲, 基层民警对辖区内的场所行业特别是容易滋生违法犯罪行为和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的旅馆、 废旧、 维修等行业缺乏足够的管控措施和能力, 大部分还只是处于一种粗放式、 被动式的管理状态, 即满足于建立台账,而缺乏日常监督检查的动态长效管理, 从而给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特别是行政许可法实施以后, 民警在依法管理、 动态管理、 有效管理中应对性不强, 缺乏手段, 整体控制能力不强。( 四)社会基础力量整合不够, 利用率不高。

 近年来, 各地公安机关为了控制案件高发, 在不断加大打- 9 8 ・  万方数据击力度的同时, 对社会治安防控【作也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特别是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 专业辅警力量及其他群防群治队伍的建设有了明显地好转。

 但由于人员素质及组织、 管理、 培训、 整合利用和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原因, 其作用的发挥不尽如人意。

 同时, 基层单位在落实治安防范措施的过程中, 往往是重形式轻实效, 重部署轻监督, 重一时轻长效, 重按部就班轻研判分析, 致使各种人防、 技防、 物防措施既得不到很好整合联动又没有得到区域“保洁” , 辖区治安防范能力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提高。二、 对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周期长、 工作量大、 见效慢, 真正常年从事防范和管理工作的基层民警常常默默无闻, 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民警抓好基层基础工作的积极性, 失去了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必要的源动力。

 由于考核导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基层单位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完成一些“硬性” 的打击查处破案任务指标上, 而忽视了基础工作, 基层基础:

 I:

 作“说起来重要, 抓起来次要” 的情况较为常见。( = )工作理念滞后。

 部分民警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思维、 模式, 凭经验办事, 没有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治安形势的要求, 没有充分认识到在信息社会、 动态社会背景下做好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妻f l何开展工作缺乏新思路新方法, 直接导致丁基层基础工作无法取得新的突破。( 三)誓务保障乏力。

 一是警力不足。

 目前, 虽然基层警力较之以往已有所增加但与日益繁重的警务工作相比, 还是显得捉襟见肘。

 二是民警素质与现实基础工作要求存在明显差距。

 客观上, 派出所在民警调配上大都将年龄偏大或工作能力偏弱的民警调配为社区民警; 主观上, 一些民警责任心、 [ 作能动性不强, 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变化。

 三是派出所民警调动频繁。

 一名在本职岗位上经过长期经营并充分掌握辖区基础情况的民警, 转至新岗位后不得不重新开始“经营” , 民警的频繁溺动造成派出所基础工作在一定范围内脱节。

 以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区分局为例, 该局现有社区民警中在一个社区管理兰年以上的只有147 %, 绝大部分是在晒年以下( 占7 4 . 7 %), 其中不到一年的占188 %。

 四是基础:

 [ 作的规范要求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系统体系。

 基础工作的内容和定位,基础信息的采集、 录人、 整合、 应用的机制和管理模式都与现实需要存在一定差距, 基础工作的后劲不足。

 另外经费紧张、 装备短缺也足影响和制约基层基

 础~[ 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激励手段不足。

 与对打击工作的考核相比,基础工作在考核评判上相对模糊。

 一些难以完成的考核指标, 如强化防控行动所要求的涉案外来人口暂住登记率、 恶性案件的案前管控率等, 民警只能通过杜撰、 造假来搪塞应付。

 而派出所等级评定考核中的有些指标如宣传教育活动等, 只需要在办公室就能完成, 一些工作很难考证, “闭门造车” 成为基础工作开展过程中一项众人漠视的潜规则。

 此外, 案( 事)后的倒查机制也只是停留在“雷声大, 雨点小” 的口头方式上, 这种考核、 奖惩机制上的缺陷势必使基层基础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也势必严重危及公安工作的正常、 有序、 健康地开展。( 五)体制机制存在不稳定性。

 一是体制多变。

 派出所是做好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根基所在, 但长期以来对派出所的工作性质、 职能定位、 总体发展方向却一直投有一个科学完整的说法和认识, 或者说认识长期滞后于经济社会和治安形势的发展步伐。

 二是机制不够灵活。

 受传统勤务模式以及警力不足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警力沉不到社区, 走不上街面,警力的时空布局与治安防控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着不少打防真空, 导致公安机关对辖区社会面治安控制能力的弱化。

 三是队伍与业务的脱节。

 派出所工作缺乏自主权, “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 , 过多的“专项行动” 、 多头绪的二r= 作、 不特定的任务、 刚性的考核指标, 使基层单位疲于应付, 导致基层基础工作开展不正常、 /f '= 到位、 不见底。

 年中、 年终基层基础工作考核时, 凶平时工作不到位, 只能以临时突击来应付考核。

 影响了基层基础工作的健康发展。三、 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主要对策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应在“二I|公” 精神指引下,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按照“一体四化” 的总体思路, 用战略的眼光、 从全局的高度把基层基础工作嚣于优先发展的位置, 以维护稳定为目标, 以改革为动力, 以派出所建设为龙头, 以治安防范和管理为重点, 以社区警务建设为载体, 按照“系统、 整合、 服务、 实用” 的定位。

 积极营造机制与方式同步、 基础与信息共进的氛围, 做精、 做细、 做实基层基础工作, 着力解决制约基层基础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 蕈点突破、 整体推进, 切实做到巩固基层, 夯实基础, 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努力为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增强后劲。( 一)提高认识, 充分认清基层基础I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基础不牢就会削弱基层功能, 离开r 基础, 公安工作就会失去依托, 失去工作主动权和制控权。

 因此, 全局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牢固树立抓基层基础就是抓全局、 抓稳定、 抓长远的理念,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切实加强和改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大力营造基层光荣、基础重要的良好氛围, 积极引导基层单位和民警抓基础工作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克服浮躁情绪, 静下心来科学剖析” { 前基础工作的现状, 把其摆在关系公安J:

 作长远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 真抓实于, 常抓不懈。( = )改革创新, 理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机制。

 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必须围绕追求警务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这一核心目标, 进行警务运行机制的大胆探索和改革。

 一是优化警务资源配置, 做实做强基层所队。

 特别是要围绕“明责放权、 盘活优化、 固本强基、减负加压” 的“十六字” 方针, 力求把派出所建设成为体制顺、 功能全、 制度严、 装备精、 保障足的综合性战斗实体。

 “明责放权” 就是进一步明确派出所是集防范、 控制、 打击、 服务于一体的战斗实体, 并充分赋予其执法权和管理权。

 “盘活优化” 是指盘活现有的人力资源( 包括警力、 专兼职群防力量)和]:

 作的运行机制, 以变制变, 以动制动, 同时加强分工配合、 科学组合、 协同作战以达到1+ l> 2的效果。

 “固本强基” 是指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民警自身素质和派出所的基础建设。

 “减负加压” 是指减少和限制分局各部门、 各警种将应当由本部门、 本警种直接开展的基础工作和自身承担的职责推给派出所, 减轻多头领导、 多头考核给派出所带来的压力, 同时对派出所的考核要注重结果和效率, 在工作目标E 、 责任追究上、 养成教育上、 正规化建设上等给民警施压。

 二是改革勤务运作方式, 纠正基层机关化倾向, 让民警有更多的时间走向街面, 走进社区, 融人群众。

 按照周永康部长关于“民警个人有休息时间, 但警务活动不能停息,必须一年36 5天、 一天24 小时不问断地运转” 的重要指示精神, 积极改革勤务制度, 建立起以弹性工作制、 民警巡访制为主要模式的现代勤务机制, 真正打破基层一线执法执勤单位机关化的工作模式, 把警力部署到发案的高峰时段、 防控的薄弱时段、 为民服务最需要的时段, 切实加强对面上治安的现场控...

篇三: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

区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突出问题专题调研报告

 社区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突出问题专题调研报告

  ***市社区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突出问题专题调研报告

  ——中共市委组织部

 按照地委组织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基层办主任工作研讨会精神,扎实做好***地区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突出问题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市委高度重视,成立了乡镇、村队、社区三个专题调研组,自 11 月 21 日-27 日,社区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新城街道新城社区和平街道新华社区进行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入户走访、查阅档案等方式进行调研,先后召开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综治专干等社区干部座谈会 2 场,由社区居民代表、楼栋长代表参加的会议 2 场,由驻区地、市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 1 场,先后访谈人员 40 人,入户走访 50 户。

 一、基本情况

 ***市是***地委、行署所在地。全市总人口 17 万人,由汉、哈萨克、回、维吾尔、达斡尔、俄罗斯等 25 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占 36%。全市辖 5 乡 1 镇 4 场,1 个牧民社区,3 个街道办事处,145 个村队,15 个社区,辖区总面

 积 4356.6 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 23057 户 60978 人。15个社区共设党组织 24 个,其中,党总支部 11 个,党支部 15个,共有党员 1145 名。截止 2013 年 10 月底,***市共有社区干部 295 名。其中国家干部 132 名,聘用干部 86 名,公益性岗位 75 名,挂职和帮助工作 2 名。女干部 176 名,占总数的 59.66%,少数民族干部 94 名,占总数的 31.86%。党员干部 117 名,占总数的 39.66%。团员 41 名, 占 13.90%。30 岁以下干部 67 名,占 22.71%;30-35 岁干部 41 名,占13.90%;35-40 岁干部 62 名,占 21.02%,40-45 岁干部 78名,占 26.44%,45-50 岁干部 31 名,占 10.51%,45-50 岁干部 15 名,占 5.42%。社区干部中党代表 10 名,人大代表7 名,政协委员 3 名。15 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部由国家干部中的优秀党员担任。其中,3 名党组织书记高配至正科级,10 名为副科级,2 名为副科级后备干部。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市社区党组织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打造“绿色***、人文***、宜居***、和谐***”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延伸社区党建工作平台,拓展社区服务范围,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服务居民、促进和谐的作用,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强化领导,完善机制,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一是实行责任分解,落实“有人抓”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市

 委常委分工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机制,健全完善县级领导联系点,15 名县级领导担任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建立了街道党委书记、分管党建领导、组织干部工作例会、专题专项督查等制度。仅 2013 年,市委主要领导先后 4 次深入村队社区,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并通过座谈讨论、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市委基层办采取集中督查、专项督查和明查暗访等方式,不断加大对落实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截止目前,共督查 26 次,对 21 类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改。二是开展专题述职,解决“不愿抓”的问题。市委坚持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每年召开基层党委书记履行党建责任制专题述职会议,结合科级班子和科级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就各党(工)委贯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与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工作相结合,从而大大增强了党委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在社区,由街道党委牵头,召开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责任制专题述职会议,促进社区间的交流和沟通,提升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坚持创新推动,解决“不会抓”的问题。坚持典型推动,载体促动,不断激发社区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我市在社区全面推进了兼职委员、居民说事日、社区服务银行等一系列创新项目,先后打造了新华、新城、光明社区等一系列党建示范点。

 四是加强保障力度,解决“抓不好”的问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意见》,着重从政策上大力支持、资金上优先考虑、人力上切实保障,积极为基层党建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将社区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个社区每年 8 万元,年底将增加至 10 万元;印发《***市党政机关事权下放实施方案(试行)》(塔市党办[2009]59 号),要求市直 23 个相关部门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拔付一定数量的办公经费,有效解决了社区组织开展活动难的问题。五是规范制度建设,解决“抓不实”的问题。建立完善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议事机制等,形成“市委集体抓、书记带头抓、常委分工抓、组织部门专心致志抓”的新局面,促进党建工作与加快发展的良性互动、整体推进。

 (二)充实队伍,强化培训,社区党员干部队伍不断加强。一是以“十个一”活动为载体,打造服务型社区干部队伍。结合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社区为每名社区干部合理划分一个片区,在片区中深入开展了以“每年发放一张便民联系卡、组织开展主题实践一次活动,每半年走访一次片区居民家庭、征求一次居民意见建议,每月为弱势群体解决一个难题或困难,联系一户贫困户、联系一名大中专毕业生、联系一名下岗失业人员、联系一名高龄空巢老人、联系一名留守儿童”的“十个一”活动,拉近了社区党组织与居民群众的距离,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热

 情。目前,全市 252 名社区干部、地区、市派工作组成员先后与联系居民结成帮扶对子 560 余对,通过走访慰问、电话了解、上门服务等形式帮助居民解决难点、热点问题 120 余件,既增强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又有效提升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同时,我市将社区干部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有计划的选派社区骨干参加市级以上的培训,进一步拓宽社区干部视野,增加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2-2013 年,先后选派 50 余名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赴疆外培训,在市委党校举办培训班 2 期,培训社区业务骨干 200 名。二是以“十服务”活动为载体,打造乐于服务、甘愿奉献的志愿者队伍。重点围绕社区十大关爱群体,开展“服务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残疾人、服务留守儿童、服务贫困户、服务大中专毕业生、服务下岗失业人员、服务高龄空巢老人、服务流动人口、服务老党员”的“十服务”活动,在社区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区服务格局。截止目前,我市街道、社区建立以党员、团员等为主体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 15 支 600 余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199次,参与志愿活动人员 2311 人次,受益群众 6100 余人次,其中,走访慰问关爱群体 1000 余人次,帮助关爱群体解决实际困难 220 余件次。三是以“双重”管理活动为载体,打造八小时外奉献社区的在职党员服务队伍。社区党组织根据在职党员的兴趣、爱好、个人特长,将在职党员分类编入社

 区各类服务队,通过组织在职党员在节假日、业余时间开展带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带头参与社区服务、带头扶贫帮困、带头协调邻里关系、带头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带头促进民族团结的“六带头”活动,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促进作用。目前,地、市 1441 余名在职党员活跃在社区组建的假日服务队中,成为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工作的有效补充力量。四是以争当“六大员”活动为载体,打造奉献于社区的离退休党员干部队伍。社区党组织积极发挥离退休老教师、老公安、老政法、老模范、老红军等“五老”党员在社区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在做好离退休老党员干部“四就近”工作的前提下,在离退休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争当“社会治安协管员、邻里纠纷调解员、扶贫帮困帮带员、法律法规咨询员、文明新风倡导员、网吧义务监督员”的“六大员”活动,在辖区形成了社区服务离退休党员干部、离退休党员干部服务社区居民的社区循环服务链。目前,全市 15 个社区活跃着 600 余名“五老”人员,他们利用节假日开展政策法规宣传 30 余场次,结对帮扶贫困户 100 余人,调解邻里纠纷矛盾 200 余人次,接待群众法律咨询 350 余人次。

 (三)建强阵地,完善设施,社区办公服务环境不断优化。一是以“标准化建设”为目标,加强社区阵地建设。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和援疆建设项目等形式,整合资金 2300多万元,加强社区办公阵地建设。截止目前,15 个社区均建

 成 400 平方米以上办公阵地。其中:400 平方米以上 8 个,500 平方米以上 3 个,1000 平方米以上办公阵地 5 个。各社区统一设置了“八站一室”服务平台(党员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劳动保障服务站、环境卫生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站、文化体育服务站、综治维稳服务站、流动人口服务站、社区警务室),内部设施达到了“十一个有”,即:有活动器材、有电脑、有电视、有 VCD 或投影、有打印机、有电话、有图书、有学习园地、有资料柜、有公开栏、有监控系统。二是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为及时收集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各社区在社区及小区醒目处设置意见箱 50 余个,并在小区内设置了 300 余块便民服务栏;同时,各社区结合综合办公楼格局,分别在办公楼内设置了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棋牌室、戏曲室、舞蹈室、悄悄话室、残疾人康复室、居民说事厅等,购置了电子琴、架子鼓等乐器,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居民的服务需求。三是以“社区联合党委”为抓手,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在 13 个社区建立社区联合党委,制定了《***市社区联合党委工作规范》,建立 144 个不同定位的功能型党支部、291 个功能型党小组,初步形成了以社区联合党委为核心,以建制性党组织为主体、功能型党组织为支撑的社区党组织架构。通过划分责任区、认领公益岗位、开展志愿服务等形式,引导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参与社区建设。

  (四)把握关键,重点突破,提升社区维护稳定和服务居民的能力。一是以巩固社区“三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投入 696.59 余万元,启动并完成了 15 个社区三化建设,全市共封闭小区 138 个(全封闭 65 个、半封闭45 个、局部封闭 28 个),目前,设置治安岗亭 15 个,建立社区警务室 15 个,配备社区民警 26 名、协警 48 名、民兵140 人,组建由 550 余名楼栋长(巷道长)、600 名低保户组成的治安义务巡逻队伍。安装摄像头 622 个,视频监控室 15个,LED 电子屏 17 块,小区喇叭 55 个,电子巡更 43 个,建立小区警卫室 34 个,安装小区大门 59 个,配备小区保安 69个;成立 3 个街道群众工作站、15 个群众工作室,建立了15 个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年初以来,清查流动人口 6764 人,出租房屋 924 户 1848 间。结合社区“三化”建设,进一步整合社区治安力量,按照“一三六”的人员配置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 ,配备了头盔、警棍等防爆器材;围绕“平安社区”、“五无社区”的标准,开展群防群治,建立完善巡防体系建设,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引导职能部门、辖区单位和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平安社区创建;认真做好公共安全、应急防范等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处突机制,制定预案、建立应急处突队伍,进行常态性拉练等活动,营造“安居”家园,提升居民的“安全感”。二是深入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和“四类管理法”。

 按照构成广泛、数量充足的要求,建立了一支 1683 人的楼栋(单元)长队伍,按照 10—20 户 1 名的原则设立了1418 名信息员,在全市形成了街巷有人巡、院落有人守、楼栋有人看的三级巡防网络;充分发挥楼栋长(巷道长)、信息员“两支”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传递网络,形成舆情汇集研判制度,拓宽信息源和解决渠道;充分发挥楼栋长、信息员的作用,及时了解发生纠纷情况,掌握纠纷信息。并经常倾听社区居民的心声,对居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予以耐心解答,并重点解决居民所面临的困难,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三是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以法制宣传月活动为契机,采用法制宣传栏、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法制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居民宣传防火、防盗、反邪教、反恐维稳、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等方面的知识。如:邀请社区民警对辖区内青少进行“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律知识讲座,使居民的自我安全意识、家庭法律意识、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别罪犯的能力有所提高。四是切实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强化领导干部联系宗教活动场所、与宗教人士谈话“两项制度”的落实。在社区,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慰问、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及时掌握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思想动态,认真做好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及十八大精神等的宣传。五是深化共驻共建。调整县级领导干部社区联系点,在市直单位部门中开展包联帮扶社区工作,将 98 个

 市直单位部门与 15 个社区结成帮扶对子,确定 15 个牵头单位,开展“双联双促”活动,截止目前,156 个地、市单位参与到社区结对共建活动中,确定共建事项 91 个。如:***地区邮政局为新城社区捐助 1 万元的办公经费,制作了 10块文明引导牌;***市农村信用联社在社区认领 20 名贫困学生,每学期为每人资助 500 元等。

 (五)创新载体,优化服务,增强社区党建的影响力。一是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以推进社区扁平化管理模式为契机,按照“提升品位、功能配套、设施完备”的要求,建设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简化办事程序,实行 AB 岗工作制,提高服务效率,建立首问责任、限时办结、全程代办等工作制度,推行“一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一手揽子解决”的服务模式,实现“进一扇门、办百项事”的服务需求。...

篇四: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

§ 蕊t“簿?!鼍” 1试” ” ” P一…” ?甲” 砰” i” ” ” !” 邳f’ 哩。

 41 7谈” 试j壤’ P 壤” n毪…r谈1’ 攀” 程?咿m 燃4” “嗍|8” ” 9” 肾鼎州” rt” ∞9书静” ” ” ?’ un. ,20087” ’ 飞毽|凌穗蔫篝|毫魏埘幽如矗“幽瓣觚。

 。

 船‰r‰。

 ?j譬鼍哦。

 d。

 。

 si。

 eh。

 一。

 |, 。

 黑9哮. 窑粤警。

 。

 ‰。

 q巍k舶曲。

 抓。

 “。

 |。

 。

 媳‰谢山)毫热濑氛。

 j蕊◆警察管理‘关于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O 宋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 0 0 38 )内容摘要:

 抓好基层基础建设这个根基, 对于做好新时期公安工作和促进公安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影响。

 近年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是:

 公安机关机构设置不适应当前基层基础工作改革; 基层派出所的勤务机常j过于僵化; 没有科学的资源优化配置; 未从根本上认识警力不足的原因; 盲目崇拜“经验政绩” ; 急于推陈出新, 忽视工作实效。

 应通过简化公安机关内设部门和机构层级; 深化基层基础建设内涵的认识, 重视软硬件建设; 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 调动广大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转变管理观念, 扭转认识误区; 树立创新精神, 改革派出所勤务机制; 注重公关宣传, 树立新时期警察形象等途径, 推进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关键词:

 公安基层基础建设; 背景; 问题; 对策中围分类号:

 D 0 35. 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 0 9 - 8 4 10 ( 20 0 8 )0 3- 0 0 7 6- 0 5O n so m e co nsid era tio ns o f th e ba sic level f o u n d a tio nbu ild inginpu blic secu rity o rg a n。S O N GS o n gA b str a c t:

 T h e a u th o r w a sta lk in ga b o u t th e b a c k g r o u n d w h ic hc a r r y in g o u t th e b a sic lev elf o u n d a tio nb u ild in ginp u b lic secu r ity o rg a n , a n d settin gf o rth th e e x iste dq u e stio n so f th e b a siclev el f o u n d a tio nb u ild in ginp u b lic secu r ity o r g a na tp r e se n t. A tla st, th ea u th o r w a sp o in tin go u tth ew a y sw h ic hstr e n g th e nth e b a sic lev el f o u n d a tio nb u ild in gw o r k inp u b licsecu r ityo rg a n :K e y - w o r d s:

 B a sicL e v e l F o u n d a tio nB u ild in gin P u blicS ecu rity O rg a n ; B a ck g ro u n d ; Q u es-tio n ; M e a su r e基层公安机关作为基层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最前沿, 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如何, 基层民警的基本素质和执法水平如何, 直接关收稿日期:

 20 0 7 - 11—19作者简介:

 宋颂, ( 1981- ), 男, II!lJil乐山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5级硕士生。一7 6 — 万方数据

 礁m 堋“m “|41, 1” j警” 小。

 。

 l一” ㈣141……"州j仲F¨ ?“止|jfj+ ’ 讪l:

 r?。

 。

 ‘鼍” 1j” ” 壮‘舢# 。

 i尹冲…, j 5㈨1ft4。

 “t‘+ 。

 }"l小” 卅辨l’ 瞿'垮j’ 。

 。

 辨’ { 韵中’ 11钳r潍24靶j{ { ’ 。

 “竹∽唧P m 吲jq。

 { 羁i宋颂关于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没的几点思考f ’艇{ ∥ 8 fb %i; }{ 4 |I± }4 4 ~??|?, ; { , ?{ ?, }||ri}{ ij}, 一}?, { ¨ |"1、 4 . h /I, 4 t. ||H l|{ { d Ⅶ- /ir}; r}{ 一# , , . “t≈}t“&, rd ⅢL “h * d , { H ¨ l” }㈨r岫日k h “・●, f ≈|ib_ r“%h l s_ i抖k Irl¨ d |I}rq }?k 肌rtH ti・¨ ≈。

 il^4 , j§ e岬≮}Ar“14 0, |tL i麓。

 t女}、 E ^|; m l2。

 *c } jf系到公安队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能力的提高, 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新的历史时期, 公安部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要求。

 为此, 本文拟对当前基层基础建设暴露出的问题和推进公安基础建设的途径作一初步探究。一、 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举措的出台背景长期以来, 我国部分基层公安机关内设机构繁杂, 警力分散, 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浪费了有限的警力资源。

 而又有相当一部分警力集中在上级公安机关, 形成公安机关上下一样粗的现象, 造成人浮于事、 行政效能低下的局面。

 公安机关组织结构必须改革。

 如果将全国公安机关看成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的系统, 那么各级公安机关就是这个大系统的子系统。

 而位于最低层次的基层公安机关,就是这个金字塔的基础。

 俗语说:

 “根基不牢, 地动山摇。

 ” 大量的警务工作都积累在基层, 如果基层公安机关不够结实牢靠, 没有做大做强, 那么整个公安机关组织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就无从谈起, 其作用和功能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 在公安机关全面履行职责的过程中, 无论是维护稳定、 侦查破案, 还是行政管理、 安全防范, 都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和真正扎实有效的基础工作做支撑。

 周永康同志指出:

 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 是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

 在整个公安队伍中, 基层民警人数最多、 规模最大、 涉及面最广, 公安工作的成绩大多出在基层, 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也大多发生在基层, 公安队伍建设的难点也集中在基层。

 抓好基层基础建设这个根基, 也就抓住了公安工作的牛鼻子, 把住了警务改革的脉门, 对于做好新时期公安工作和促进公安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影响。针对以上情况, 公安部党委决定从20 0 6 年起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抓基层、 打基础、 苦练基本功” , 通过抓认识、 抓典型、 抓实效, 不断推进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

 两年多来, 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在党委、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上下联动、 齐抓共管, 全警参与, 基层基础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基层实力得到增强, 基层警务保障条件有所改善, 基础工作水平有所提高, 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各级党委、 政府的充分肯定, 赢得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同时, 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 部分地方公安机关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需要认真分析并加以解决。二、 当前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 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和长期形成的体制性原因, 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公安机关机构设置不合理, 基层勤务机制僵化, 资源配置有待优化等方面。

 这与新形势下公安机关警务运行机制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不利于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目标的最终实现。( 一)公安机关机构设置不适应当前基层基础工作改革。目前, 公安机关的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内部机构臃肿、 层次重叠、 事权划分不清、 工作互相推诿、关系不顺、 人浮于事、 效率不高的问题比较严重。同时, 基层单位尤其是派出所存在机关化倾向, 一些派出所领导职数过多, 所下面又分设几个队, 并配备队负责人, 俨然成为一个“小分局” 。

 基层警种设置过多、 机关化倾向带来了三种后果:

 一是警力分布呈“倒金字塔” 状, 担任领导的多, 干具体工作的人少。

 二是同级之间职能交叉重叠, 互相推诿扯皮。

 三是上下级公安机关之间事权划分不明, 经常出现“争利” 甚至“打架” 的情况, 既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又影响警令畅通。一7 7 — 万方数据

 露rlt≈阳|限“?pm 4’ :

 伊“t- 科” “fⅢ州铲。

 m 辩r” …1T 1铲4911叩。

 瞥f—j。

 ’ 柙j书’ t’ 獬’ ?” %螂。

 ’ f柙89’ p㈨晰q榔:

 咖|卞|蚌_ j地妒9” 々“m 孓1删{ 4f4%q嘲r÷t州2“H { 畔静” 娜15弗种:

 黔r伊峨” 々州n州fl” f!唧|。

 4》宋颂, 关予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毓j{ 自?4, }憾钰‰醴jj}|娃H 郴删蚺一磕|. g|idm . tm l懈∞协# “嗡, ; “|j?蝴. 电‰。

 |蝻|“j咖?d|%d出4轴{ { “:

 h瞄‰tf啦㈨jbhm }. tf池÷㈨d㈣j_ ?b. 钳lji, k女|、 H h妇l¨ u“|‘执q蝴jm ?4。

 t?嘻m 4. i{ ∞‰|. _ 键Ⅵlh÷. 1曲|J。

 k≮姐|m { jA }I矗。

 强山. 拙』 l( - - - )基层派出所的勤务机制过于僵化。完善的勤务机制是科学摆布有限警力。

 有效利用警力资源, 提高务效能的重要保障。

 目前多数地方公安机关尤其是一线实战单位, 仍然按照政府一般行政机关的作息时间执行勤务。

 勤务主要分白天班和夜间班, 夜班又基本上以在单位值班的被动反应勤务为主, 社会面执勤力量很少, 主要是由一二名民警带领联防( 保安)队员巡逻。

 而从发案情况看, 夜间警力稀少的时间恰恰是高发案时间段, 存在明显的防控薄弱区。

 作息时间的机关化, 勤务方式按部就班, 等案上门, 等工作上门, 等领导指示上门, 结果必然是警力资源浪费, 工作效率低下。( 三)没有科学的资源优化配置, 未从根本上认识警力不足原因。长期以来, 公安机关一直在解决的问题就是“警力不足” , 虽然每年各级公安机关都在大量招录新警, 然而直到现在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的确,从各种统计数据来看, 我国警力配置比例是世界最低的, 为万分之十一, 西方国家则是万分之三十五, 也就是说, 中国的一个警察干西方三个警察的活。

 毋庸置疑, 警力不足是客观事实, 但警力的结构性失衡也是不容忽视的另一面。

 在基层派出所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警力按照编制要求配齐配满,但是, 除去所、 队领导和内勤人员, 最后真正上街巡逻的警察却只能占到编制警力的三成左右。

 [ 1】这说明, 公安机关存在严重的警察资源的浪费。( 四)盲目崇拜“经验政绩” , 急于推陈出新, 忽视工作实效。建国几十年来, 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处处在摸索, 天天在改革, 年年都有新经验, 却各自为战, 长期没有稳定统一的工作规范, 造成了大量人力、 物力、 财力的浪费。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吃药打针的状态, 起码不是个健康的人, 一个单位长期处于变革之中, 内部的消耗更是难以估计。

 以往事实证明, 公安工作应该依靠健全的法律和工作规范来开展, 而不是靠某位领导的“新点子” 。

 工作实效永远比‘‘先进经验” 更重要。

 各种宣传报道宣扬的“先进经验” 多数并不能长期维持, 工作制度随着领导的离任而消失, 这实际上仍然体现了“人治” 而非“法治” 。

 长此以往, 普通民警无法适应如此频繁的变革, 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 各项措施无从落实,工作成效自然也无从体现。三、 推进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途径通过分析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六条途径采取针对性措施, 提高基层战斗力, 夯实基础工作, 推动公安基层基础建设长远发展, 全面提升公安工作水平。( 一)简化公安机关内设部门和机构层级。按照管理学的原理,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在组织结构中是成反比关系的, 即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情况下, 管理层次越少, 则管理幅度越宽, 反之亦然。

 凡是管理幅度小、 层次多的机构就呈现为锥型的组织结构形态; 凡是管理幅度大、 层次少的机构则呈现为扁平型的组织结构形态。

 针对当前的基层基础工作, 尤其是机构设置改革, 笔者认为采用沟通顺畅、 反应迅速、 协调有力的扁平型的组织结构比较合适, 这样做可以规避分工过细、 信息不畅、 协调乏力的锥型常态结构。

 实践证明, 这种扇平化的组织结构更适应于当前基层工作的实际需要。

 同时, 按照效益原则及公安工作的科学化和信息化要求, 公安机关内部机构应大大减少, 撤并一些多余的科室, 下沉一些冗余的警力, 简化警务工作和勤务指挥的层级, 在中小城市可以取消分局建制, 直接由市局领导派出所工作, 大型城市可以设立分局, 取消派出所, 由分局直接指派布置警力进入警区执行勤务。

 通过以上措施, 尽量减少层级领导人数, 将有限的警力投放到勤务执行点上, 进一步强化了业务指导职能。一7 8 — 万方数据

 豫怕¨ ‘’ ∥ F Ⅲ” * ’ 17 T 77 1“∽“” 州” ’ 1jt1…妒j印“|“” ÷j?。

 j” …÷f…喀14。

 ” "∽。

 。

 制i’ 7 p7’ ,}弘{ 制” 峙州’ u州r|。

 。

 …j抄㈣q。

 ÷1铲|“节’ In…m ¨ ?叶Ⅶ。

 ?。

 j|…喇?i/…"…j mp f lP ‘豫宋颂关于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jj, lⅥ:

 j|jir_ ?¨ ji÷j” |j}?!??i}、 }{ ÷¨ 拇¨ ?|《|r?|¨ ?、 t一…。

 b, { ?f}?h。

 |r㈣I}lk. dM k …m { 扪. |4}k ‰?}?}f 。

 1 4h h ~|n ‰¨ ?}i, :

 }i。

 }?f ?}i|“¨ t?}÷i?||i L { %?。

 I/训{ k ?㈨jj|i}÷r||i}_ L h ?…碱《?j( 二)深化基层基础建设内涵的认识, 重视软硬件建设。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必须深切认识到,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安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迫切要求, 也是提高公安工作的效益和效率的关键举措。

 这是新时期公安队伍实现跨越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仅要求各种簿、 表、 册、 图等各种台帐和科技设备、 警械装备等硬件的完善和齐备, 更不能忽视队伍管理、 公安科技、 后勤保障等软件方面的相关建设。

 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变化, 公安机关原有的基层基础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面对狡猾的犯罪分子、 隐秘的各种作案手段以及现代化条件下犯罪的智能化、 集团化、 科技化和跨区域化, 如果我们仍旧依赖以前的简单的簿、 表、 册、图, 依赖民警的“好记性” 和“烂笔头” , 那么打击犯罪、 治安防控工作势必事倍功半。

 因此, 在抓好各种基础台帐建设和警务装备建设的同时, 抓好队伍管理和素质提高, 抓好公安科技建设和后勤保障建设, 做到“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 这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水平和效率。

 Ⅲ( 三)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 调动广大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众所周知, 基层公安工作数量多, 程序繁琐,涉及面宽, 广大民警长期处于疲劳应付的状态, 没有更多的时间、 精力、 能力和资源来开展深层次细致的工作, 从客观上制约了公安工作的发展。

 按照管理学的激励理论, 人需要物质或精神激励来刺激和提高工作积极性。

 而有效的激励需要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的支持, 任何缺乏相应绩效评估制度的激励都是无效的。

 基层公安机关应该建立着力完善并落实各项奖励制度, 改善基层一线民警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推出更多切实有效的举措鼓励民警到一线去, 使奖励待遇与辛苦程度成正比关系, 避免公安机关内部因“搭便车” 现象而导致的“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 , 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推动基层基础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转变管理观念, 扭转认识误区。现在是社会经济转型期, 公安机关应该迅速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转换, 使公安工作充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

 原来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定人定案定任务” 的指标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公安管理工作的要求。在这方面, 各地都在探索, 而北京市公安局实行的业务数据常量管理模式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

 “数据常量” 主要内容包含了首都公安工作中的治安状况预警数据、 工作绩效评价数据和地区经济发展、 人口结构等其他综合参考数据, 其目的是“精确打击” , 实现动态调控, 杜绝案件反弹。

 相对于“...

篇五: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

规范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 及对策

 分局和工商行政管理所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履行行政执法、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单位。近几年来,为加强工商所建设,促进工商所职能到位,省、市局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不断加大基层建设力度,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基层倾斜,有力地推动了基层规范化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但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商所的监管内容不断扩大以及人民群众和政府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基层规范化建设与新形势、新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从目前我们单位规范化建设实施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当前基层 规范化 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制约着规范化建设的进度。主要体现干部队伍相对老化,工作标准不高,整体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在职干部职工中,45 周岁以上占到 80%以上,新生力量明显不足。加之个人学习自觉性不够,知识更新缓慢,复合型人才匮乏,落实规范化建设的标准不够高。

 (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使规范化建设推动力不足。主要体现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队伍管理中,能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与是否建立一套健全的队伍管理激励机制有很大关系。有的同志存在“松口气”的心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效率低下。出现了一方面人浮于

 事,一方面人才紧缺,导致基层工作忙乱,疲于应付,影响监管效能和规范化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

 (三)思想观念陈旧,使规范化建设缺乏支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商行政管理监管职能发生了重大的战略转变,特别是“两费”停收后,个别同志仍然抱残守缺,缺乏紧迫感。具体表现是有的干部习惯于按传统的思维方式办事,工作方法简单。有的干部一提起集贸市场头头是道,讲监管大市场就愁眉苦脸。还有的同志觉得年纪差不多了,抱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获取新知识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勇气和信心。监管方式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只满足于一般性的业务操作,习惯于坐等式的静态管理方式,缺乏对市场行为监管业务的深层次研究探讨,使规范化建设缺乏内在动力。

 (四)粗放型执法行为,使规范化建设要求难以落实。部分干部业务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以致用的意识不强,依法行政观念淡薄。个别执法人员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赋予的行政执法权,具体行政行为往往违背立法原意,执法必然偏离正确轨道。还有的同志观念陈旧,认为“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的错误观念。停收“两费”后把罚款作为主要执法目的和衡量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违背了规范化建设根本目的。

 (五)服务水平不高,使规范化建设流于形式。工商所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外提供咨询服务。咨询服务内容的 70%以上是登记注册,但个别初审登记人员对登记注册知识的匮乏和对新的政策规定不掌握,直接影响“首问负责”等五项制度的落实,在社会上和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损害了工商形象。

 二、抓好基层 规范化建设 的几点建议

 面对现实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深入推进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打造过硬的基层执法队伍,是我们当前和今后面临的新课题,我认为推进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需要突出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行政执法管理制度,是加强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和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虽然对行政行为从实体和程序上都作了一些规定,但是从实际看,从工商所内部运行机制来看,还存在着权责不明晰、运行不通畅的问题,对工商所的行政执法行为的管理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规范体系,各个环节之间缺乏严密的配合和有效的制约,导致工作内部脱节,影响行政行为的质量和效率。建立科学规范的工商所行政执法管理机制,就是要从提高执法质量和效率出发,建立并完善工商所执法管理制度,使每项职能得以顺畅、有序、高效运行,使工商所行政执法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到规范化管理,由经验型管理到制度化管理的转变。

 一是明确责任层级细则,落实监管执法要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细化任务责权,严格监管执法奖惩。对工商所责任人定位定责,用制度规范责任区监管的职责和内容。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从各网格责任区安全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无论在哪个环节、哪个人出了问题,都要依法依规落实责任。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商所干部队伍,是加强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一支高素质的工商所干部队伍,离不开行政规范的约束,同时,规范化建设搞得好不好,直接反映工商所的精神面貌和人员素质,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工商所的门面和窗口,影响着工商部门自身的社会评价。从当前工商所干部队伍的现状来看,在思想观念、管理水平、执法能力方面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通过加强规范化建设,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选人、用人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才能确保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使广大干部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规范为我要规范,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加强政策法规教育,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使干部思想水平和政策界限得到有力提高和具体明确,能够明明白白地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制度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三是加强创新教育,增强完善制度的创造力。鼓励和引导工商所干部多为工商所规范化建设提意见,提建议,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制度发展中的首创精神得到尊重和体现。只有这样,工商所规范化建设才可能长抓长新。

  (三)增强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创新力,必须解决好干部队伍思想理念的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创新工商行政管理理念,以新的理念指导当前的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理念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监管形势发展的需要,

 才能更好地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思想决定出路。思想转得早的早得益,转得快的多得益。在新的历史时期,总局提出了“四个统一”的基本要求,积极推进“四化建设”,实现“四高目标”,这是新时期工商建设的职能定位、主要抓手和根本目标。只有基层工商人员都理解这些工商事业的最高要求设计,特别是领导干部包括所长,要认真学习,才能从旧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真正清楚工商所停收“两费”后干什么、怎么干,放眼大局,才能从小处抓好落实。只有保持观念上的先进性,才能指导工作按正确的方向开展,基层规范化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篇六: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

0 0 6 年第4 期总第9 6 期《公安学刊》 ——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P u b lic S e c u r ityS cien ce如u m 以——Jo u m a l o fZ h ejia n gP o lic eC o lle g eA u g . , 2 0 0 6N o . 4 S e r . N o . 9 6谈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口吴益中( 兰溪市公安局, 浙江兰溪32110 0 )摘要:

 当前县级公安机关在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基础工作底数不清、 打防结合不够紧密、 服务实战能力不强、 勤务机制相对滞后等问题, 主要是由急功近利、 按部就班、 观念陈旧、 执法不力等原因造成。

 要破解困扰基层基础工作的难题, 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抓基层, 打基础, 苦练基本功, 通过切实增强广大公安民警的基层基础工作能力; 充分挖掘社会治安防控资源; 严格落实高危人群管控的有效措施; 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工作的科技含量等, 推动公安基层基础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县级公安机关; 基层基础; 问题; 原因; 对策中图分类号:

 D 631. 4 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 1—2331( 20 0 6)0 4 —0 0 52—0 0 3一、 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当前, 一些实战单位的基层基础工作不见底、 不到位的情况仍然存在, 为此公安部党委决定把20 0 6年作为全国公安机关的“基层基础建设年” , 并提出收稿日期:

 20 0 6一0 6—0 2作者简介:

 吴益中, 中共浙江省兰溪市委常委、 市公安局局长。“抓基层, 打基础, 苦练基本功” , 从全局的、 战略的高度把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置于基础性、 先导性的优先发展位置。

 基层单位只有抓住时机, 把握方向, 着力破解基层基础建设的难点、 热点问题, 才能扎扎实实将基层基础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工作底数不清。

 一些基层派出所等实战单位对辖区内的基础工作底数不清, 情况不明, 各件下, 要大胆探索运用治安承包、 行业管理等市场经济手段, 建立全方位、 全时空、 多层次的治安防控工作体系, 做好做足做深群防力量整合、 管理、 使用这篇文章, 切实提高全社会打击、 防控犯罪的能力。

 二是多力合一化解矛盾纠纷。

 当前由各类矛盾纠纷引发的治安、 刑事案件和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在派出所勤务制度改革中, 要依靠党委政府建立矛盾纠纷排摸机制、 信息预警机制, 推广建立以综治部门牵头、 整合各方力量的纠纷调处中心, 及时做好矛盾纠纷的化解和前期处置工作, 尽可能地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阶段。( 五)要坚持素质强警, 进一步提高派出所民警队伍素质。

 现代警务必须由现代化的人才来支撑, 派出所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派出所勤务制度建设中起着・52・基础性、 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 必须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 培养一支适应派出所工作, 素质过硬的民警队伍。

 要把能否提高民警队伍素质作为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积极在公安机关内部营造善于发现人才、 培养人才的有利环境。

 要立足派出所工作实际, 按照“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突出岗位技能和实战技能培训, 边于边学,以学促干。

 要着眼长远, 逐步建立完善公安机关内部培训师资网络, 加强专兼职教官队伍建设。

 在强化教育培训的同时, 要注重创新载体, 改进方法, 不断拓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真诚关注民警生活、 身体健康、 心理压力、 执法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帮助民警解决实际困难, 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 特邀编辑:

 展万程)  万方数据

 类基础台账不登、 漏登、 不实、 缺项等现象较为严重,甚至有的基础台账、 资料内容多年没有更新, 人户不一致现象严重。

 对容易滋生违法犯罪行为和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的场所、 特业的管控措施没有到位, 对有前科劣迹、 无固定职业、 居无定所、 身份不明、 收支反常以及故意逃避暂住登记、 昼伏夜出、 行踪不定的高危人员的登记率、 办证率、 动态管控率还比较低。活跃在城乡结合部的外省从事废旧物品收购人员的基本情况没有搞清楚, 对于其中收购赃物等违法犯罪情况更是难以掌握。( 二)打防结合不够紧密。

 就兰溪市公安局的情况来看, 在协作上, 负责城区的防控工作的城区派出所, 有时未将日常基础工作排出的高危人群情报信息及时移交刑侦中队, 而负责城区打击任务的刑侦中队, 有时也未将通过侦察手段获取的犯罪动态信息, 指导派出所加强防范和基础工作; 在防范上, 城区没有像周边发达县市那样安装监控视频, 也没有一个封闭式的物业小区或一个小区由专业物业公司管理, 专业防控力量也明显不足, 无法对城区案件多发地段、 时段开展有效的巡逻、 守候; 在信息运用上,一些基层实战单位, 各自为政, 封闭运行, 基层基础资源不能共享, 相关信息不能及时沟通, 造成犯罪嫌疑人漏网。( 三)服务实战能力不强。

 在信息运用上, 很多基层民警不习惯将采集到的各类基础性信息输入电脑, 还在使用纸笔登记基础台账, 远离贴近实战需要的信息化载体, 使大量基础信息成为“口袋信息” 、“脑袋信息” , 难以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

 在信息效能上, 一些对维护稳定、 打击和预防犯罪有现实作用的信息, 采集不到、 查询不到、 提供不了。

 有的基础工作甚至有弄虚作假现象。

 真正通过基层基础工作发现犯罪、 提供线索、 打击犯罪的数量十分有限, 无法起到服务实战的作用。

 在信息采集上, 存在数量较少、质量不高的问题。

 今年以来, 兰溪市公安局暂住人口登记、 录入的虽有1. 5万人, 但落脚点、 职业、 出租房屋主等基本要素登记过于简单, 对其中的高危人群, 真正管控到位的比率偏低, 流动人口管理水平和效能总是处于低位徘徊的状态。( 四)勤务机制相对滞后。

 一是警务配置不合理。作为打防工作重点的兰溪城区, 20 0 5年的刑事发案数就占全市发案数的7 8 . 4 0 %。

 而城区云山、 兰江两个派出所的警力总数为52名, 仅占全局派出所警力的32. 9 1%, 这与城区繁重的警务工作不相适应。

 二是工作任务日益加重。

 公安机关各条业务线都向基层派出所延伸, 客观上造成了派出所打击、 防范、 管理、 服务等功能多而全, 负担日益加重, 有限的警力和精力影响了基层基础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是防控重点不突出。

 一些派出所等实战单位机关化倾向严重, 与公安基础工作的实战要求背道而驰。

 在作息时间上,“猫鼠不同步” 。

 在值班制度上, 民警的值班与办案相分离, “值班民警不办案, 办案民警不值班” , 影响了办案的效率和质量。二、 基层基础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 造成基层基础工作诸多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急功近利。

 基层基础工作是“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 是一个不断积累、 不断完善的过程, 无法毕其功于一役, 也不能立竿见影, 一劳永逸, 要做到底数清, 情况明, 需要基层民警日积月 累地辛勤工作。然而很多基层民警特别是基层所队负责人, 没有持之以恒抓基层基础工作的韧劲, 也缺乏甘当无名英雄的奉献精神, 重眼前轻长远, 急功近利, 大量精力不是用于长效机制建设上, 而是用于应付上级的考核和检查上。二是按部就班。

 很多基层单位的勤务机制不是从实战出发, 而是从固定的作息时间出发, 习惯于机关型的办公模式, 按时上班, 按时下班, 没有将警力部署在案件高发时段、 防范薄弱时段, 也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高危人群的管控上, 导致现有的管理机制、管理措施难以适应犯罪趋势, 未能形成有效的防控屏障。

 虽然基层民警工作量不断增大, 但基层民警打防控工作的效益却不十分明显。三是执法不力。

 一些派出所民警对日常的基础工作还停留在检查、 督促这一层面, 对于不办暂住证或者无证住宿、 一证多人住宿等违规行为, 未能充分运用有关法律、 法规, 通过处罚手段增加其违法成本, 促使其主动配合公安机关做好登记等基础工作。对于个别工作不配合, 不如实登记的, 特别是对那些故意不办暂住证的高危人员, 缺少必要的强制力。四是观念陈旧。

 当前仍有一些基层民警面对新形势下的基层基础工作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没有意识到基层基础工作为实战服务的重要意义,不会用新的工作方法提高基层基础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不愿俯下身子到责任区开展工作, 平时基础工作不抓紧、 不搞实, 到年终考核临时抱佛脚, 使基础工作与实战要求不对称、 不贴近, 陷人为基础而基础、 为考核而基础的怪圈。三、 破解公安基层基础工作难题的有效对策破解困扰基层基础工作难题重在落实科学发展・53・  万方数据

 观, 要坚持抓基层, 打基础, 苦练基本功, 通过以素质建警强队伍, 以用好载体强效益, 以科技创新强基础, 以完善警务机制强基层, 来不断推动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素质强警, 切实增强广大公安民警的基层基础工作能力。

 按照“三懂” 、 “五会” 的要求, 切实提高广大民警的工作能力。

 一要提高基本技能。

 结合大练兵, 深入开展“倡学风、 强素质、 促工作” 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 在实现民警电脑打字“扫盲” 的基础上, 要求民警学会打防控信息主干应用系统的操作和使用, 以此提高各项基层基础业务信息的采集、 录入、 查询等工作, 确保信息的数量、 质量和时效。

 二是提高执法能力。

 通过局长出庭应诉案件和制定中层干部执法办案制度, 促使广大民警刻苦学习、 钻研法律业务知识。

 同时因地制宜采取知识讲座、 知识竞赛和旁听法庭案件审理等多种形式, 重点组织对《治安管理处罚法》 等常用公安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 提高对法律、 政策的使用技能。

 三是提升群众工作水平。广大民警要结合日常基础工作, 深入田间地头、 厂矿企业, 多与群众接触, 多学习、 掌握群众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从广大群众当中获取各类基础信息, 同时依靠基层组织, 发动群众开展基础大排查和治安大巡防, 以弥补警力的不足。( 二)用好载体, 充分挖掘社会治安防控资源。

 要研究符合实际和实战要求的工作载体和方法, 实现警力资源向基层倾斜、 向实战倾斜。

 一是坚持“驻村联户” 。

 要静下心来, 沉下身去, 根据工作需要, 深入开展“驻村联户” , 及时掌握农村的治安动态, 把各项基础工作落实下去, 把各类基础信息掌握起来, 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重任。

 二是坚持实效警务。

 采用机关“瘦身” 、 壮大一线的办法, 充分保证基层派出所尤其是城区派出所的警力。

 在派出所等实战单位建立警力布局动态管理机制, 把警力放在街面和案件易发的部位和时间, 提高掌控社会治安情况以及应对动态犯罪的能力, 以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

 三是坚持方法创新。

 以安装街面监控系统为契机, 继续推广应用110 自动报警系统, 并创新工作方法, 推动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设。( 三)明确职责, 严格落实高危人群管控的有效措施。

 以深入开展“强基础、 严防控、 促服务” 活动为抓手, 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不断解决基层基础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突出重点。

 实行分类管理流动人口的办法, 在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建立流动人员登记站, 配备一定的协警人员, 按照“人来登记, 人去注销” 的要求开展日常管理工作。

 派出所民警则应调整工作的着力点, 集中主要精力加强流动人口中的高危人群和活跃在本地的游手好闲、无正当职业、 寻衅滋事的高危人群的管理, 强化重点人口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落实责任。

 狠抓基础工作任务的分解和落实, 形成人人心中有目标, 个个身上有担子, 充分调动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创造性, 以有效开展人口调查和阵地控制, 切实掌握高危人群的底数和动向。

 三是讲究实效。

 紧紧围绕服务实战的需要, 把大量有关高危人群的基础信息及时输入电脑, 并按照人户一致要求, 保持基础信息的鲜活性, 随时能够查询得到、 提供得出, 最大限度地发挥基础信息在维护稳定、 打击和预防犯罪中的作用。( 四)依托系统, 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工作的科技含量。

 在警力短期内无法迅速增加的情况下, 公安机关只有通过运用计算机、 通信、 网络等信息技术, 建立与形势相适应的信息警务工作体系, 才能提高打击的实效和水平。

 要以全省打防控信息主干应用系统为依托, 不断推动基础工作信息化进程, 进一步提升基层基础工作的科技含量。

 一是实施信息警务。

 把信息工作作为基层基础工作的核心来抓, 积极在外来人口聚集场所、 二手手机市场、 典当行、 旅馆业等违法犯罪信息密集场所和行业实施网络化管理, 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 实时录入、 实时比对、 实时查控。二是强化信息查询。

 通讯、 指挥中心等部门要不断强化信息查询功能, 打通上级公安机关已建立的信息“高速公路” , 开通通往实战单位的信息查询热线, 根据基层单位工作需要, 及时提供各类基础信息。

 三是突出运用效果。

 要在全面、 准确、 快速采集信息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运用信息方面的优势, 通过打防控系统, 重点对采集到的流动人员信息、 犯罪人员身份信息等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 从中及时发现网上逃犯和各类违法犯罪线索。( 责任编辑:

 常洵)基层基础工作研究专版由霎江筝警譬总竺合办・54 ・  万方数据

篇七: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

20 年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近年来,X 市委紧紧围绕建强战斗堡垒,先后实施了“基层组织提升年”活动、“五大提升工程”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政治功能得到了普遍加强,但还存在八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存在的八个问题 一是党委履行职责“虚化”。少数基层党委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强,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上存在不坚决或不到位的现象,核心作用发挥不足。履行党建主体责任说得多、干得少,安排部署多、狠抓落实少,工作方式只会耍年初开会、年中发文、年末考核“三板斧”,压力传递存在层层递减现象,好多工作要求停留在乡镇(街道)一级,没有真正落实到党支部。

 二是党支部作用发挥“弱化”。有的农村党支部“一年开不了几次会,一开会不是举拳头就是收党费”,凝聚力战斗力无从谈起。有的基层党组织做工作对“上”负责多,对“下”负责少,对基层干部的工作生活关心不够、给群众办实事不多,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有待提高。有的党员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带头致富、带动致富的能力不强,在群众中威信不高。

 三是政治功能“淡化”。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尤其是企业、机关、学校和非公党组织负责人摆不正位置,存在“不干不够意思,多少干点意思意思”的错误思想,存在“不占用党员太多时间和精力,不给中心工作添乱”的错误思想,对于抓党建促进中心工作认识上含糊不清,措施上缺乏创新,效果上成绩平平。有的党组织很少在党内生活中组织党员汇报思想,组织监督和批评自我批评不够,党内政治生活空洞化。部分党员满足于“独善其身”,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足,面对错误言行和坏人坏事不敢旗帜鲜明地站出来勇敢斗争。

 四是队伍建设“软化”。有的党组织班子和行政班子团结不够,协调不足,“你敲你的锣,我吹我的号,整体不成调”。有的农村党支部党员队伍“青黄不接”,老的由于身体原因出不了门,年轻的常年在外打工回不了家。有的党员在党不言党,利益来了抢着显示党员身份、讲条件、要待遇,组织需要时“躲猫猫、玩失踪”。有的党员组织上入了党,

 思想上未真正入党,“党员不党员,就差几块钱(交党费)”。有的党员自我要求不高, 党员意识淡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把自已等同于一般群众,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山头主义等不同程度存在。党务工作者尤其是社区干部晋升空间狭窄,工作积极性调动难。

 五是制度落实“形式化”。有的党组织负责人民主责意识不强,不能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要么独断专行、搞“一言堂”,一个人说了算;要么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一群人谁说了也不算,没有形成凝聚力。部分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执行不到位,特别是党小组会议不能按时召开。部分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形式“涛声依旧”,教育上宣读式、灌输式教育多,引导式、启发式教育少,缺乏针对性;管理上讲从严管理多、讲关心激励少,不够人性化;监督上监督工作学习多、监督日常生活少,没有形成全天候。有的单位、机关、学校没有专门设置党务工作部门,党务干部培训制度落实难,接受高层次培训机会少,整体素质偏低。

 六是工作基础“薄弱化”。突出表现为硬件不硬、软件偏软,投入不足。硬件方面,全市大多数村级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偏小,功能仅限于“办公场所”,不能满足服务党员群众的功能。全市城区、矿区、开发区共有 X 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刚达 X 平米,占到社区总数的 X%,要达到 X 平米以上的省定标准,没地方、缺资金,困难重重。软件方面,制

 度牌板上墙较多,但活动记录不经常、不完整,资料档案管理不规范、不到位,没有做到全程留痕、条理清晰。投入方面,受财力影响,基层党建工作经费还未得到固定保障,遇到特殊任务要求时,只能通过多渠道筹措、多元化筹集解决“燃眉之急”,未形成长期的稳定的“长流水”。

 七是党建创新“碎片化”。党建工作创新浮在表面,零碎而不系统,只抓“点”的选树,在“线”的延伸和“面”的拓展上做得不够。有的只侍弄“盆景”、不培育“森林”,整体效应发挥不足。有的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只讲理念创新、实践载体没有配套,口号喊得响、工作无实效。有的片面追求标新立异,提法过时、不准确,甚至还有明显错误。有的只搞体内循环、自娱自乐,群众和驻地单位认可度不高、参与率不高,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不大。

 八是问责机制“缺失化”。党建责任落实和问责机制不完善。部分党委(党组)抓党建的主体责任履行不够,抓党建成了个别部门的事情。党建考核结果运用和问责力度不够,对基层党组织不作为、慢作为的问责机制不健全。近年来因为环保、信访、安全工作被问责的干部不少,但几乎没有因为抓党建而被问责的干部,致使基层干部对抓党建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基层党建抓得不够深入、不够扎实。

 二、原因分析

 总体分析,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思想上“错位”,不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抓党建与抓中心工作的关系,存在重业务工作,轻党的建设的情况,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有差距,影响了组织力提升。一些领导干部认为业务工作是不折不扣的“硬杠杠”,党建工作是锦上添花的“虚工作”;认为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是必须完成的中心工作,完不成就要“挨板子”,抓党建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附加品,干不好顶多“排位子”。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党建工作不好抓,在短期内难以取得实效,而业务工作可以“立竿见影”,在抓党建和抓业务上投入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完全不对称,影响了党组织组织力发挥。

 (二)工作上 “让位”,不敢“唱主角”、甘愿“跑龙套”,不敢理直气壮抓党建、“犹抱琵琶半遮面”,影响了组织力提升。有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对“党是领导一切的”认识不充分,缺乏抓党建的信心和魄力。一些单位人事安排时将年纪相对大的、素质相对差的、性格相对软的安排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影响党建工作开展。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开放、创新、服务、统筹的理念,还没有破除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定势,片面认为抓党建就是抓支部、抓党建就是抓党员,抓党建就不能管业务,党建和业务工作“两张皮”。有的单位抓党建蜻蜓点水,做表面文章,属于“单兵作战”状态,不能发挥起码作用。部分党组织负责人“自身不硬难打铁”,

 学习不多、思考不深、素质不高,“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会,硬办法不敢,软办法没用”,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

 (三)考核机制设置上“缺位”,把党建工作视为“写写画画的虚工作”,党建指标视为“弹性很大的软约束”,影响了组织力提升。一些企事业单位强调业务工作多,安排党建工作少,导致基层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党委虽然将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纳入了年度考核内容,但考核指标相对粗线条,考核标准不够精细化,主要检查档案资料,对过程性监管考核少,对质量和效果的测评考核少,“检查走形式、监督走过场、整改看着办、通报毛毛雨、追责轻飘飘”等问题依然存在。还存在以“硬件建设”代替活动开展,以“制度上墙”体现工作成效的情况,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发挥不足,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

 三、解决措施 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是党的十九大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为提升组织力、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认为,组织力是一种合力,必须用大手笔、大气魄、大担当构建大党建体系,才能在更深领域、

 更广范围、更高标准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此,必须做到六个突出,六个提升。

 (一)突出政治功能建设,提升政治引领力。一要加强政治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巩固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成果,以县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扎实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对党绝对忠诚,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二要压实政治责任。强化各级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自觉认责、履责、担责、尽责,不断完善承诺、述职、评议、考核、问责的“五位一体”工作体系。研究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全面推行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制度,探索逆向述评和反向测评等方式,建立基层党建季度督查和巡回督查等制度,把管党治党责任一级一级压紧压实、压力一层一层传导到位。三要提高政治能力。主要是突出政治引领,坚持把政治引领具体化、形象化、“党味”厚。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其它有条件的基层党组织要统一定制党徽党旗,定点悬挂在支部外墙,让党的标识感和庄重感凸显。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领

 域,举办红色展览、开展红色招聘等,使“党建+政治功能”随处可见,“党味”处处弥漫。

 (二)突出主体功能,提升组织凝聚力。一要严格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制定年度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开展“领头雁”和两委成员骨干培训,换届后新班子成员培训、轮训,实施党员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业能力等五大提升工程。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发展党员首位,严格标准程序,把好党员入口关,加大在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力度。积极探索不合格党员处置长效机制,疏通党员出口。总结推广党员先锋指数、积分制管理、星级评价等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对流动党员、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员、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新方式,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要探索党建新模式,发挥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特点抓特色党建。要将党建工作与本县区和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贴得紧、行得通、效果实”的党建新模式。大力推广“联村党委、三社联动、地企共建、网格化管理、民事代办、党员挂牌服务”等经验做法,推动在全市各领域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切实强化党的领导,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三要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发挥基层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构建服务平台,健全服务体系,完

 善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全面推行“党员亮牌、戴徽、承诺”行动,深入开展党员先锋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定点扶贫、结对帮扶、联系服务群众等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广开渠道、广纳民意,办好意见箱、热线电话、信息网络等传播媒介,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党的形象在群众心中树起来、立起来。

 (三)突出组织体系健全,提升工作覆盖力。一要扩大组织覆盖。要抓好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和党员发展力度,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增强党的影响力。要紧盯组织覆盖的“盲区、空白点”求突破,以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为重点,抓好“两个覆盖”,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做到应建尽建,实现横向到边。要加大纵向拓展力度,推进党的组织体系向基层延伸、向末端拓展,把党建工作的链条延伸到每一个领域,确保每个学校、企业班组、机关科室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使每个党员都能及时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使每个党组织的政治功能都能充分发挥。二要创新组织设置。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的组织生活、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原则,构建区域内党组织之间的纵向领导和横向协作关系,建立网格化的基层组织体系。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作用相同、优势互补、

 有利于党员作用发挥的原则,深入探索村村联建、村社联建、村企联建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等党组织设置形式,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激发党组织活力。三要规范组织机构。要切实贯彻落实《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进一步规范机关基层党组织设置工作程序,严格党组织组建流程,规范基层党组织领导机构设置、党组织隶属关系、党组织的调整与变更等,开展全市范围的党组织机构设置规范、党组织关系排查工作,不断规范完善我市基层党组织机构设置工作,进一步增强政治功能。

 (四)突出基层基本建设,提升内生发展力。一要打造基本队伍,夯实基层根基。要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班子,培育素质过硬的“领头雁”。做好换届后集中轮训和“领头雁”培训,统筹抓好选、育、管、用四环节,提升“领头雁”服务能力、带富能力。要继续充实机关事业单位党务工作力量,加强专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加强能力培训,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党务干部队伍。二要落实基本制度,抓实基层支部。“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要大力实施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1+1”规范化建设,即“三四五六”工作法+务实工作手册,实现组织健全、制度完备、运行规范、档案齐全,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使党组

 织更有凝聚力、影响力。三要强化基本保障,激发基层活力。形成人财物向基层倾斜的鲜明...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