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永久的生命板书7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永久的生命板书 板书 生命

永久的生命板书7篇永久的生命板书 单元 名著《简爱》 目标确立依据目标确立依据 单元课标摘录 统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安排的是《〈简·爱〉外国小说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永久的生命板书7篇,供大家参考。

永久的生命板书7篇

篇一:永久的生命板书

 名著《简爱》

  目标确立依据目标确立依据

  单元课标摘录

 统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安排的是《〈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关于“课外阅读”,《课程标准》建议:“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外国小说,不仅有阅读量的要求,还有深度阅读,通过阅读情节,把握人物命运,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生活,审美情趣,文化倾向。在文化价值上作一些指导,这样才会起到阅读指导课应有的作用。

  教材

 分析

 简爱幼时被舅舅收养,在家里备受欺辱,后被送到教会学校自生自灭。18 岁时离开学校,投信获得桑菲尔德庄园家庭教师的聘请,在那里她爱上了罗切斯特先生,通过一系列磨难和对双方的试探,他们彼此确定心意举办婚礼。却在婚礼当天得知罗切斯特先生已有一个关在庄园并且精神疯癫的妻子,简爱逃离庄园。途中遇难被一户兄妹三人所救,后来得知自己与施救者有血缘关系,并且获得了一大笔逝去

 亲人的遗产。找回亲情,富足的简爱,带着思念找回罗切斯特先生,此时罗切斯特先生因救人而残疾,孤苦无助,但是简爱毫无保留的接纳了爱人,从此开始幸福的生活。

 课

 题

 名著《简爱》 第

 1 1

 课时

 主备人

 内容出处

 九年级下名著

 学习目标 1 通过训练把握速读记叙文的技巧。

 2 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后,进行有目的的精读。

 3 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走进名著,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而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

 评估任务 1.通过速读把握文章内容,并进行有目的的精读。

 2.理解在自尊和自卑中苦苦挣扎的简·爱形象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评 估 要点

 环节一:

 导入

 1.导入:对小说的介绍 2 对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介绍 3 此篇课文约 5000 字,要求学生用在课前自主完成朗读课文,在课堂上用 10 分钟完成速读 4 请两个学生在速读完全问内容后复述文章内容。

 5.有目的的进行精读

  检 验 学 生是 否 能 复述 文 章 内容 环节二:

 精讲:

 1.第一节“受辱”,写简·爱被罚站在脚台上的屈辱的心态以及亲近的同学、老师给予她的同情和爱。上文写到小简·爱打破了楔子用的石板,被寄宿学校的校长勃洛克赫斯特看到了,又加上简·爱舅母的诬告,致使小简·爱受罚。这个部分一开头就用四个自然段的篇幅细腻地描写了小简·爱受罚后屈辱的心理活动。站在脚台上给大家看,对于敏感、自尊的女孩而言,这种羞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使我呼吸艰难,喉咙紧缩”原本想要在学校里“博得尊重、赢得好感”,经过努力,这种想法的实现也已经有了可能,老师称赞她,同学认可她,可是现在的惩罚使她刚刚获得的自尊又受到伤害和践踏,此时的她感到绝望,“一心只希望死掉”。而同学海伦·彭斯从她的身边经过的时候投送的眼神和微笑,去给了她力量,使简·爱拥有了一丝活下来的勇气。显而易见,简·爱是多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在意她在人们眼中的形象 2.接下来的部分,写同学海伦·彭斯和老师潭波尔小姐对简·爱的同情和关爱。海伦·彭斯不顾戒律,给她拿来咖啡和面包,将她受冻的学 生 呢 个否 通 过 文章 内 容 概括 故 事 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手放在自己手里“轻轻摩擦着手指让它们暖和过来”;潭波尔小姐特意来找她,带她到自己的生着旺火的屋里,给她温暖。更重要是是,他们给了简·爱勇气和自信:“我们会照你自己证明的来看待你”。自卑和自尊是一对孪生姐妹。出身贫穷,在冷眼和讥讽中长大的小简·爱自尊而倔强,她在乎别人的眼光,老担心别人看不起她,然而太过强烈的自尊必然会导致自私,甚至自我毁灭。因为首先把自己打倒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同学和老师的关爱和安慰使小简·爱自尊得近乎偏激的心得以平静 环节三:

 学生自主讨论并总结第二节 第二节“爱情对白”,是写简·爱误以为罗切司特要娶英格拉姆小姐,决定离开庄园是两人的一段对话。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充分刻画了简·爱直率、自尊勇于捍卫独立人格的个性特征。

 学 生 讨 论的 场 面 和总结问题 环节四:

 人物形象的分析。

 1.简·爱

  女主人公,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她并不以此自卑。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笨,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向命运低头,最后有了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但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从简爱身上,表现力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总之,简·爱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一个有着独立意志并勇于捍卫它的女性,一个敏感的女性,一个在自尊和自卑中苦苦挣扎的女性,一个真实的简·爱。

 2.罗切斯特 桑菲尔德庄园主,拥有财富和强健的体魄,大约三十六七岁年纪(比简爱大了将近二学 生 呢 个否 通 过 文章 内 容 概括 故 事 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十岁),心地善良,表面上看起来有些冷漠,有点顽固,起初在简爱眼中,他个性格阴郁而又喜怒无常,有一种男子汉气概。他身体强健,不算很英俊,但面孔十分坚毅,有一头浓密的黑卷发和一双又大又亮的黑眼睛。年轻时他被父兄迫害,受骗娶了疯女人伯莎·梅森,那个女人荒淫无度,过着放浪的生活,成天吼叫,罗切斯特非常厌恶她,但由于强烈的责任心和当时的一些要求不能抛弃她。罗切斯特先生为了追求新的生活到欧洲各国旅游,但一直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心上人,反而频频遭到背叛。后来决心认真生活,便回到了桑菲尔德庄园,认识了家庭女教师简·爱,爱上了她,并向她求婚,但已婚的事实被揭发。简爱离开,他悲痛欲绝。由于疯子妻子的疯狂放火而失去一条胳膊和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也失明了。最后成为简·爱的丈夫。婚后两年眼睛复明。

 环节五:

 堂 清 作业,巩固所学。

 1. 故事梗概 2. 人物形象分析 3. 作品主题概括 (这本小说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

 《简·爱》是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这本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对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

 检 验 学 生对 本 堂 课的 掌 握 程度

 板书设计

 人格独立 地位平等 简爱

 自尊自爱 勇于追求

 教学反思

篇二:永久的生命板书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人教五年级上册

 读唐诗,猜谜语 :白鹭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杜牧打一动物:导入新课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作者简介

 认读生词宜 宜 鹤 嫌 嫌 朱 朱 嵌框 匣 哨 恩 恩 韵不要少写一横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谁?它有什么特点?(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整体感知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清田独钓图

 清 清 晨 晨 望 望 哨 哨 图

 黄昏低飞图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1

 白鹭第二课时

 精巧 色素 配合 身段 生硬 寻常常见 忘却 结构 青色 清晨 安稳悠然 黄昏 恩惠美中不足 流线型 散文诗复习导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深读课文比喻句用“诗”来做比,新奇,贴切,耐人寻味。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如何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如何评价?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

 图画之美 :清田独钓图

 悠 悠 然 然 之 之 清 美:清 晨 晨 望 望 哨 哨 图

 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堂总结

 白鹭精巧的诗外形美图画美---清田独钓图悠然美---清晨望哨图清澄美----黄昏低飞图色素美身段美喜爱和赞美

 课堂练习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 √ 。(配 陪)合 适(宜 以)白(鹤 贺)

 (兼 嫌)气√√ √√

 二、写出下列 标红 词语的近义词。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2.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3.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它却很悠然。( )平常适合悠闲

 三、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A运用比喻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B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2.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这句话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A比喻 B对比 C拟人B BA A

 2 落花生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时

 助读资料落花生名字的由来:陆地上的植物,几乎都在地上开花,地面上结果,唯独花生是在地面上开花地面下结果,所以人们叫它落花生。

 1 1 .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2 2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3 3 .用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整体感知

 半亩(mǔ)

 开辟( pì)

 吩咐(fēn fù)

 茅 茅(m máo o)亭 亭 榨 榨(zhà )油 油 石榴(liu)

  便宜(pián yi)

  居( jū ) 然 然 爱慕(mù ) 认读生词

 第一部分(1 1 )写 “ 我们 ” 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第二部分(2 2 )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第三部分(3 3 -- 15 )写 “ 我们 ” 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 。由此判断 课文分成 几 部 ?默读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抓重点词 略读种收① “ 开辟 ”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 “ 开发 ” 出一块空地?辟有分开的意思, , 在原来有的东西的基础上分出来的, , 或者原来有的东西, , 别人都不知道, , 你找到了. . 开发是生成的, , 原来没有这东西, , 造出来了, , 空地不可能开发出来. .② “ 居然 ” 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一是因为我家后园是块荒地;二是因为是我们姐弟几个种的,我们年龄小,没有经验;三是因为收获的时间短(没过几个月)。写出了大家惊喜的心情,也说明了花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相近的词是 “ 竟然 ”

 2

  落花生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深入探究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2.研读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1 1 .想一想第三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 3 - 11 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 12 - 15 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第二课时精读重点

 2 2 .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重点理解父亲的话① “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是有一样是很可贵的。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父亲的话中提到了 _______ 、 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_ 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 让人一见就 ________ ,但是和 ________ 相比,还是 _______ 最可贵。花生苹果桃子石榴桃子 石榴苹果爱慕之心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花生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a a . “ 爱慕 ” 是什么意思? “ 爱慕之心 ” 是什么意思?喜爱羡慕 心中产生喜爱羡慕之情。b b .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花生 可贵c c .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花生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精读重点 品词析句

 e.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对比 花生 桃子 石榴 苹果突出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的品格

 ④ 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为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 “ 爱慕 ” 一词说一说吗?注意两点

 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深刻体悟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种花生 → ( 花生)

 → ( 花生)

 → (花生)略较详详中心突出:赞扬了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精神理清主次略收 评品

 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篇幅虽短,却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说过的这句话 “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总结全文

 种花生收花生品花生评花生---对比(桃子 石榴等)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板书设计落花生借物喻人主次分明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组成词语。(浇 饶)水 (吩 粉)咐 爱(暮 慕)高(矮 委)二、选词填空。居然 必然1.人生道路上( )会有挫折,我们要乐观面对。2.这道题他( )做对了,太出乎意料了。√√ √√居然必然

 三、对下面这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A做人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B要做一个能挣钱的人。C要做一个会做事的人。四、请参照文中对比的写法,写一种你喜欢的事物。我喜欢梅花。它不像桃花、杏花那样喜欢热闹,也不像荷花那样高傲,它有自己的风骨,它用严寒磨练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A

 部编五年级上册人教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

 静 静 夜 夜 思李 李 白床 床 前 前 明 明 月 月 光,疑 疑 是 是 地 地 上 上 霜。举 举 头 头 望 望 明 明 月,低 低 头 头 思 思 故 故 乡。思乡桂花雨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1.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进行理解。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初读课文箩杭(luó)(háng)(箩筐)(杭州)

 1.默读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2.小组交流、讨论 。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作者回忆小时候和帮母亲摇桂花的事情。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理清结构

 合作探究1. 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喜欢它迷人的香气2. 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感情?溢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 ;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快乐的童年时代和家乡的怀念。3. 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了思桂花?杭州赏桂花; ; 给母亲带桂花; ;又现故乡桂花情

 一、读拼音,写词语。1. 我非常喜欢l lá n huā ( ),喜欢它那优雅的外形,幽幽的香气。2. 这个卖d dà bǐnɡ ( )的p pó po ( )非常慈祥。3. 你越动,它就 chán n( ( )得越紧。二、写出下列划横线词语的反义词。1. 我 喜欢 的是桂花。( )2. 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 担心 。( )3.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 完整 、新鲜。( )课堂作业新设计厌恶缠婆婆 大饼兰花残缺放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 《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 听写生字词。桂花 木兰花 台风 糕饼至少 完整 茶叶 箩筐婆婆 浸入 尤其 缠着

 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看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画出有关的词句。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品读,感受“摇花乐”1 1 “ 摇桂花 ” 对于我是件 大事 ,所以 总是 盯着母亲问:

 “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2 2 “ 这下,我可 乐 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 ,使劲 地摇。

 ”期待已久的 “ 乐事 ” 盼望摇桂花时的急切心情“ 乐 ” 字体现出 “ 我 ” 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 使劲 ” 写出了 “ 我 ”摇桂花的兴奋、快乐状态。这句话是 “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的具体化。

 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 “ 月是故乡明 ” 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花 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 ,收获桂花,体验着 “ 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 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的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是母亲对故乡满怀无限的思念和爱,让她觉得什么东西总是故乡的好呀。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对比阅读体悟情感同是桂花,不同的地方香味不一样吗?为什么?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又感染了作者。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感受思乡之情

 爱桂花摇桂花桂花雨思桂花板书设计充满欢乐深埋心中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桂花盛开,香气四溢摇落桂花,如雨飘下一年四季,香甜生活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又现故乡桂花情-------- 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后面打√。(箩 萝)筐 (羔 糕)点 (尤 龙)其 (缠 庙)住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1.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 )3.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课堂作业新设计√ √ √ √姿势担忧开放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桂花雨》这篇文章,描写了桂花飘落的优美的样子,点明家乡的桂花很多。( )2.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告诉我们,家...

篇三:永久的生命板书

两篇

 永久的生命

 

  教材分析

 《永久的生命》,是近现代著名严文井作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散文知识,本文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品读分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更好的领悟生命的可贵,珍惜时光。另外,学生个性鲜明,但语文基础与语文能力较差,个体间学习水平差距比较大。重点难点的突破有一定的挑战。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难点】

 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

  教法

 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特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诵读品味为主,通过领读、比较阅读、齐读等不同的诵读方法,适当采用启发点拨法,完成本课教学。

 2、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教师设疑提问与学生设疑解疑结合,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

 3、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课文,自主探究,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冰心说,生命像一棵小树,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那么,在作家严文井笔下,生命又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求答案吧!

 (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闫文井,原名严文锦,1934 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7 年出版散文《山寺暮》。1938 年 5 月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7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 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3、背景介绍: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 1942 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二、 初读课文 , 整体感知 :

 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 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3、怎么理解第二段中“生命自身”的不朽? 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一句中“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明确: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6、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三、再读 课文 ,思考人生:

 1、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明确: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2、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

 流。

 明确:这个练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学生对生命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欣赏中发现精彩的表达,并推荐给全班欣赏。

 四、总结课文 夕阳逝去,带来美丽的星夜;枯叶飘落,迎来晶莹的飞雪。辉煌或许不再,却能带来昔日的奋进,让拼搏重来;成功也许远去,却能洗去浮躁的外表;让生命重获一种充实的丰盈。

  让我们共同在这铺满鲜花和荆棘的青春中前行,在乌云和太阳并存的天空下展翅翱翔,让我们的生命灿烂如花!

  五、作业布置: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200 字左右。

 附

 板书设计:

 永久的生命

 易逝

 建功立业 生命

 永久

 珍惜时间

 奉献社会 赞歌

 获得永恒 

  教学反思

 略。

 我为什么而活着

 一、教材分析: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单元教学目标是品味这些散文的情趣和理趣,揣摩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实现能力迁移。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作者在文中开门见山地回答了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目标有三个: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然后逐一阐明理由。追求爱情,因为爱情可以带来狂喜,可以解除孤寂,可以使人看到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追求知识,因为知识可以了解人类心灵,可以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可以理解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威力。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全文短小精练,层次分明,充满理性的力量,饱含人文的激情,字里行间透出思想家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

 2、体会罗素随笔简洁素净而又包含哲理与激情的特点。

  3、引导学生思考“人为什么而活”的人生问题。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主要采用“文本研习”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文本研习,感受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体会罗素包含哲理与激情的语言风格。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设计

 从介绍作者导入:

 伯兰特•罗素是当代世界思想文化名人,在他将近一百年的漫长生活历程中,在许多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和社会学等诸多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尤以哲学和数学为最。他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他还是个文学家,这也许让不少人感到意外。1950 年,瑞典文学院授予罗素该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他对文学园地不经意的闯入,令许多为了文学以生命相搏的作家汗颜。“人为什么活着?”实际上这是人类始终关心的一个哲学命题,是人类对自身永恒的追问。对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你是否有过思考?罗素,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又有怎样的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文本研读: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

 2、质疑释疑,师生共同探讨:

 (1)这些感情……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2)身边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

  (3)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了……

  (4)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

  以上这些句子,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篇四:永久的生命板书

  我们在呼吸 1 1

  新授 2012 9 1 1.

 引导学生通过憋气、 深呼吸、 一呼一吸感知, 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 探究人的呼

  吸的产生, 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 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 解呼吸过程;

 4. 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 5. 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 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

  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

  “制作呼吸模型” :

 饮料瓶一个、 气球、 气球皮、 剪刀、 皮筋、 呼吸挂图

  一、 谈话引入 。

 . 在暑假里, , 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 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 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 吸一口气, 然后屏住呼吸, 看能憋多长时间? 学生活动, 谈感受。

 二、 探究过程 (一)

 感知呼吸 1. 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 我们来放松一下, 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 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 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2. 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 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 P1 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 。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 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 喉、 气管、 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 右肺, 肺里面有许多肺泡, 总数有 7. 5 亿个, 心脏和血管 1 2

  新授 2012 9 1

  1.

 通过活动找出自己心脏和血管的位置。

 通过分别计数一分钟心跳和脉搏跳动的次数, 并对品均值进行比较, 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模拟实验, 用反正发推理证明古罗马医生盖伦的理论不成立。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 不迷信权威的思想。

 知道科学的结论是经得起反复论证

  和推敲的。

 初步了解那些行为是有碍心脏健康的。

 分组材料:

 建议听诊器, 水槽、 量杯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教师做手势, 让学生猜表示人体那个器官。

 学生猜出“心脏” 后, 教师做心脏的收缩手势, 让学生了解感受心脏的跳动。

 我们就来学习“心脏和血管” 。

 (板书课题)

 二、

 指导学生认识心脏的位置、 形状、 结构、 作用。

 1、 指导学生认识心脏的位置。

 出示心脏的图片和人体的正面画像,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 把图片贴到人体正面画像心脏所在的位置。

 并提问:

 你依据什么贴在这里?

 再出示人体半身模型, 使学生感受心脏的准确位置。

 2、 指导学生认识心脏的形状和构造。

 认识心脏的形状。

 心脏和血管 2 2

  新授 2012 9 1

  1.

 通过活动找出自己心脏和血管的位置。

 通过分别计数一分钟心跳和脉搏跳

  动的次数, 并对品均值进行比较, 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模拟实验, 用反正发推理证明古罗马医生盖伦的理论不成立。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 不迷信权威的思想。

 知道科学的结论是经得起反复论证

  和推敲的。

 初步了解那些行为是有碍心脏健康的。

 分组材料:

 建议听诊器, 水槽、 量杯

  四、

 实际体验, 指导学生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l 教师指导学生, 脉搏是血管有解咒的搏动。

 在全身的哪些部位, 你还能感受到心脏的跳动?

 (指导学生摸脉搏, 测试在安静条件下, 一分钟的心跳)

 作较剧烈活动后再测量一下脉搏的次数。

 (学生统计)

 并填写统计表

 最后研究结果:

 脉搏与心脏跳动有关。

 古罗马的医生盖伦认为心脏的收缩能使血液到达全身各处, 肝脏不断造血补充到心脏。盖伦的理论成立吗?

  5XEm4WDl3V Ck2UCj1 TBi0SAh+Rzg-Qyf) Pxe(Owe* Nvd&Muc%Ltb$ Ksa! Jr9!Iq8# Hp7ZGo6YFn5X Em4WD l3VDk2U Cj1TBi0SAh+ R zg-Qyg) Pxf(O we*Nvd &Muc%L tb$Ksa$Jr9!Iq8#Hp7ZGo6YF n5XFm4WEl3VD k2UCj1TBi0SAh+Rzh-Qyg) Px f(Owe*Nvd&Mu c&Ltb%Ksa$Jr 9! Iq8#Hp7ZGo 6YGn5XFm4WEl 3VDk2UCj1TB j 0SAi+Rzh-Qyg ) Pxf(O we*Nvd *Muc&Ltb%Ksa$Jr9!Iq8#Ip7 ZHo6Y Gn5XFm4 WEl3VDk2UCk1TBj0SAi+Rzh- Qyg) Px f) Owe( Nvd*Muc&Ltb%Ksa$Jr9!Jq8# Ip7ZHo 6YGn5X Fm4WEm3VDl2UCk1TBj0SAi+R zh-Qy g-Pxf) O we(Nvd*Muc&Ltb%Lsa$Kr9!J q8#Ip7ZHo6YG n5XFn4WEm3VDl2UCk1TBj0SA i0Rzh+Qyg-Px f) Owe( Nvd*Muc&Mtb%Lsa$K r9!Jq8#Ip7ZH p6YGo5XFn4WEm3VDl2UCk1TB j1SAi0Rzh+Qy g-Pxf) Owe(Nvd*Nuc&Mtb%Ls a$Kr9!Jq8#Iq 7ZHp6YGo5XFn4WEm3VDl2UCk 2TBj1SAi0Rzh +Qyg-Pxf) Pwe ( Ovd*Nuc&Mtb %Lsa$Kr 9!Jr8 #Iq7ZHp6YGo5 X Fn4WEm4VDl3 UCk2TBj1SAi0 Rzh+Qyg-Qxf) Pwe(Ovd*Nuc& Mtb%Lta$Ks9! Jr8#Iq7ZHp6YGo5XFn5WEm4V Dl3UCk 2TBj1S Ai0Szh+Ryg-Q x f) Pwe(Ovd*N uc&Mub% Lta$K s9!Jr8#Iq7ZHp7YGo6XFn5WE m4VDl3U Ck2TB j1TAi0Szh+Ryg-Qxf) Pwe(Ow d*Nvc&M ub%Lt a$Ks9!Jr8#Iq 8ZHp7YGo6XFn 5WEm4VD l3VCk 2UBj1TAi0Szh +Ryg-Qxf) Pxe (Owd*N vc&Mub %Lta$Ksa! Jr9#Iq8ZHp7YGo6 XFn5WEm4WDl3VCk2UBj1TAi 0Szh+Rzg-Qyf ) Pxe(Ow d*Nvc &Mub%Ltb$Ksa !Jr9#Iq8ZHp7 YGo6YFn 5XEm4 WDl3VCk2UBj1 T Ai0SAh+Rzg- Qyf) Pxe(Owd* Nvd&Muc%Ltb$ Ksa!Jr9#Iq8Z Hp7ZGo6YFn5X Em4WDl3VCk2U C j1TBi0SAh+R zg-Qyf) P xe(O we*Nvd&Muc%L tb$Ksa! Jr9!I q8#Hp7ZG o6YF n5XEm4WDl3VD k 2UCj1TBi0SA h+Rzg-Q yg) Px f(Owe*Nvd&Mu c%Ltb$Ksa$Jr 9!Iq8#Hp7ZGo 6YFn5XFm4WEl 3VDk2*Nuc&Mt b%Lsa$Kr 9! Jq 8#Iq7ZHp6YGo 5X Fn4WEm3VDl 2UCk2TBj1SAi 0Rzh+Qyg-Pxf )Pwe(Ovd*Nuc &Mtb%Lsa$Kr9 !Jr8#Iq7ZHp6 Y Go5XFn4WEm4 VDl3UCk 2TBj1 SAi0Rzh+Qyg- Qxf) Pwe(Ovd* Nuc&Mtb%Lta$ Ks9!Jr8#Iq7Z H p6YGo 5XFn5WEm4VDl3UCk2 TBj1SAi0Szh+ Ry g-Qxf) Pwe( Ovd*Nuc&M ub% Lta$Ks9! Jr8# Iq7ZHp7YGo6X Fn5WEm4V Dl3U Ck2TBj1TAi0S zh+Ryg-Qxf) P we(Owd*Nvc&M ub%Lta$Ks9!J r8#Iq8ZHp7YG o6XFn5WE m4VD l3VCk2UBj1TA i0Szh+Ryg-Qxf) Pxe(Ow d*Nvc&M ub%Lta$Ksa!Jr9#Iq8ZHp7YG o6XFn5WEm4WD l3VCk2UBj1TAi0Szh+Rzg-Qy f) Pxe( Owd*Nv c&Mub%Ltb$Ksa!Jr9#Iq8ZHp 7YGo6Y Fn5XEm 4WDl3VCk2UBj1TAi0SAh+Rzg -Qyf) Pxe(Owd *Nvd&Muc%Ltb$Ksa!Jr9#Iq8 ZHp7ZG o6YFn5 XEm4WDl3VCk2UCj1TBi0SAh+ Rzg-Q yf) Pxe( Owe*Nvd&Muc% Ltb$Ksa!Jr9! Iq8#H p7ZGo6Y Fn5XEm4WDl3V Dk2UCj1TBi0S Ah+Rzg-Qyg) P xf(Owe*Nvd&Muc%Ltb$Ksa$J r9!Iq8#Hp7ZG o6YFn5XFm4WEl3VDk2UCj1TB i0SAh+ Rzh-Qy g) Pxf(Owe*N v d&Muc&Ltb%Ks a$Jr9!Iq8#Hp 7ZGo6YGn5XF m 4WEl3VDk2UCj 1TBj0SAi+Rzh -Qyg) Pxf(Ow e *Nvd*Muc&Ltb %Ksa$Jr9!Iq8 #Ip7ZH o6YGn5XFm4WEl3VDk 2UCk1TBj0SAi +Rzh-Qyg) Pxf )Owe(Nvd*Muc &Ltb%Ksa$Jr9 !Jq8#Ip7ZHo6 Y Gn5XFm4WEm3 VDl2UCk 1TBj0 SAi+Rzh-Qyg-Pxf) Owe(Nvd* Muc&Ltb%Lsa$ Kr9!Jq8#Ip7ZHo6YGn5XFn4W Em3VDl2UCk1T Bj0SAi0Rzh+Q y g-Pxf) Owe(N vd*Muc& Mtb%L sa$Kr9! Jq8#I p 7ZHp6YGo5XF n4WEm3V Dl2UC k1TBj1SAi0Rz h +Qyg-Pxf) Ow e(Nvd* Nuc&Mt b%Lsa$Kr9!Jq8#Iq7ZHp6YGo 5XFn4W Em3VDl 2UCk2TBj1SAi0Rzh+Qyg-Pxf ) Pwe(Ov d*Nuc &Mtb%Lsa$Kr9 !Jr8#Iq7ZHp6 YGo5XFn 4WEm4 VDl3UCk2TBj1 SAi0Rzh+Qyg- Qxf) Pwe(Ovd* Nuc&Mtb%Lta$Ks9!Jr8#Iq7Z Hp6YGo 5XFn5W Em4VDl3UCk2TBj1SAi0Szh+R yg-Qxf) Pwe(Ovd*Nuc&Mub% L ta$Ks9! Jr8# Iq7ZHp7YGo6X Fn5WEm4VDl3U C k2TBj1TAi0S zh+Ryg- Qxf) P we(Owd*Nvc&M u b%Lta$Ks9!J r8#Iq8Z Hp7YG o6XFn5WEm4VD l3VCk2UBj1TA i0Szh+Ryg-Qx f) Pxe(Owd*Nv c&Mub%Lta$Ks a! Jr9#Iq 8ZHp 7YGo6XFn5WEm 4 WDl3VCk2UBj 1TAi0Szh+Rzg -Qyf) Pxe(Owd * Nvc&Mub%Ltb $Ksa!Jr9#Iq8 ZHp7YGo6YFn5 X Em4WDl3VCk2 UBj1TAi0SAh+ Rzg-Qyf) Pxe( O wd*Nvd&Muc% Ltb$Ksa !Jr9# Iq8ZHp7ZGo6Y F n5XEm4WDl3V Ck2UCj1TBi0S Ah+Rzg-Qyf) P x e(Owe*Nvd&M uc%Ltb$K sa!J r9! Iq8#Hp7ZG o 6YFn5XEm4WD l3VDk2UC j1TB i0SAh+Rzg-Qy g) Pxf(Owe*Nv d&Muc%Ltb$Ks a$Jr9!Iq8#Hp 7ZGo6Y Fn5XFm4WEl3VDk 2UC j1TBi0SAh+Rz h- Qyq8#Iq7ZH p6YGo5XF n4WE m3VDl2UCk2TB j1SAi0Rzh+Qy g-Pxf) Pwe(Ov d*Nuc&Mtb%Ls a$K r9! Jr8#Iq 7ZHp6YGo5XFn 4WEm4VDl3UCk 2TB j1SAi0Rzh +Qyg-Qxf ) Pwe (Ovd*Nuc&Mtb %L ta$Ks9!Jr8 #Iq7ZHp6YGo5 XFn5WEm4VDl3 UC k2TBj1SAi0 Szh+Ryg-Qxf) Pwe(Ov d*Nuc&M ub%Lta$Ks9!Jr8#Iq7ZHp7YG o6XFn5WEm4VD l3UCk2TBj1TAi0Szh+Ryg-Qx f) Pwe( Owd*Nv c&Mub%Lta$Ks9!Jr8#Iq8ZHp 7YGo6X Fn5WEm 4VDl3VCk2UBj1TAi0Szh+Ryg -Qxf) Pxe(Owd *Nvc&Mub%Lta$Ksa!Jr9#Iq8 ZHp7YG o6XFn5 WEm4WDl3VCk2UBj1TAi0Szh+ Rzg-Q yf) Pxe( Owd*Nvc&Mub% Ltb$Ksa!Jr9# Iq8ZHp 7YGo6Y Fn5XEm4WDl3VCk2UBj1TAi0S Ah+Rzg -Qyf) P xe(Owd*Nvd&Muc%Ltb$Ksa! J r9#Iq8ZHp7ZG o6YFn5XEm4WDl3VCk2UCj1TB i0SAh+ Rzg-Qy f) Pxe(Owe*N v d&Muc%Ltb$Ks a!Jr9!Iq8#Hp 7ZGo6YFn5XE m 4WDl3VDk2UCj 1TBi0SAh+Rzg -Qyg) Pxf(Ow e *Nvd&Muc%Ltb $Ksa$Jr9!Iq8 #Hp7ZG o6YFn5XFm4WEl3VDk 2UCj1TBi0SAh +Rzh-Qyg) Pxf ( Owe*Nvd&Muc &Ltb%Ksa$Jr9 !Iq8#Hp7ZGo6 Y Gn5XFm4WEl3 VDk2UCj1TBj0 SAi+Rzh-Qyg) Pxf(Owe*Nvd* Mun4WE m4VDl3 UCk2TBj1SAi0Rzh+Qyg-Qxf) Pwe(Ovd*Nuc& Mtb%Lta$Ks9! Jr8#Iq7ZHp6Y Go5XFn 5WEm4V Dl3UCk2TBj1SAi0Szh+Ryg-Q xf) Pwe( Ovd*N uc&Mub%Lta$Ks9!Jr8#Iq7ZH p7YGo6XFn5WE m4VDl3UCk2TB j1TAi0Szh+Ry g-Qxf) P we(Ow d*Nvc&Mub%Lta$Ks9!Jr8#Iq 8ZHp7YG o6XFn 5WEm4VDl3VCk2UBj1TAi0Szh +Ryg-Q xf) Pxe (Owd*Nvc&Mub%Lta$Ksa! Jr9 #Iq8ZH p7YGo6 XFn5WEm4WDl3VCk2UBj1TAi0 Szh+Rzg-Qyf) Pxe(Owd*Nvc&Mub%Ltb$Ksa! Jr9#Iq8ZHp7YGo6YFn5XEm4 W Dl3VCk2UBj1 TAi0SAh+ Rzg- Qyf) Pxe(Owd* N vd&Muc%Ltb$ Ksa!Jr9# Iq8Z Hp7ZGo6YFn5X E m4WDl3VCk2U Cj1TBi0SAh+R zg-Qyf) Pxe(O we*Nvd&Muc%L tb$Ksa!Jr9! I q8#Hp7ZGo6YF n 5XEm4WDl3VD k2UCj1T Bi0SA h+Rzg-Qyg) Px f( Owe*Nvd&Mu c%Ltb$Ksa$Jr 9!Iq8#Hp7ZGo 6Y Fn5XFm4WEl 3VDk2UCj1TBi 0SAh+Rzh-Qyg )Pxf(Owe*Nvd &Muc&Ltb%Ksa $Jr9!Iq8#Hp7 Z Go6YGn5XFm4 WEl3VDk 2UCj1 TBj0SAi+Rzh- Q yg) Pxf(Owe* Nvd*Muc&Ltb% Ksa$Jr9! Iq8# Ip7ZHo6YGn5X Fm4WEl3VDk2U Ck1&Mtb%Lta$ K s9!Jr8#Iq7Z Hp6YGo6XFn5W Em4VDl3UCk2T Bj1SAi0Szh+R yg-Qxf) P we(O vd*Nuc&Mub%L ta$Ks9 ! Jr8#Iq7ZHp7YG o6X Fn5WEm4VDl3U Ck 2TBj1TAi0S zh+Ryg-Q xf) P we(Owd*Nvc&M ub%Lta$Ks9!J r8#Iq8ZHp 7YG o6XFn5WEm4VD l3V Ck2UBj1TA i0Szh+Ryg -Qx f) Pxe(Owd*Nv c& Mub%Lta$Ks a!Jr9#Iq8ZHp 7YGo6XFn

篇五:永久的生命板书

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第五单元

 1.草原 15.夏天里的成长 2.丁香结 16.盼 3.古诗词三首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小站 宿建德江, 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第六单元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7.古诗三首 4*. 花之歌 浪淘沙 习作:变形记 江南春 语文园地一 书湖阴先生壁 第二单元

 18.只有一个地球 5.七律·长征 19※.青山不老 6.狼牙山五壮士 20※.三黑和土地 7.开国大典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8*.灯光 习作:学写倡议书 口语交际:演讲 语文园地六 习作:多彩的活动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 21.文言文二则 第三单元 伯牙鼓琴 9.竹节人 书戴嵩画牛 10.宇宙生命之谜 22.月光曲 11*.故宫博物院 23*.京剧趣谈 习作: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语文园地三 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七 12.桥 第八单元

 13.穷人 24.少年闰土 14*.在柏林 25.好的故事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语文园地四 习作:有你,真好 快乐读书吧 语文园地八

 第一单元 1. 草原 课题

 草原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 8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绿毯、拘束、会心、微笑”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

 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

 难 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读写 8 个生字,理解“绿毯、惊叹、回味”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

 准备

 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出示课件 2 2】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

 以草原歌曲导入,创设出大草原蓝天白云、一碧千里的氛围,使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辽阔的大草原。

 2.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 3 3】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 年 2 月 3 日-1966 年 8月 24 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并进行指导。【 出示课件 4 4 、5 5】

 (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8)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9)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相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后写产生的感想)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的生动形象)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给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感叹和赞美)(板书:风光美)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与文本对话,并能够与作者对话,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文、欣赏优美的文章打下基础。

  这一环节是为了教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章和体会作者情感而设计的,这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方法。

 用图片、声音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

 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 出示课件 6 6】用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图片”,用草原歌曲《请到草原来》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辽阔的草原》等配乐,帮助学生用感官来感受草原的美景。

 更直接地感受草原的风光之美,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并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起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背诵优美的段落,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 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是为了让学生重温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作好准备。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 【 出示课件 8 8】“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只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和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指导朗读,表现“洒脱”: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

 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读课文 2—5 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

 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能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板书:人情美)

 抓住重点词语“洒脱”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了解在草原上开车的情形,并引导学生从这一角度来了解草原的特点。

 此环节是用词语来概括文段内容,这一设计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即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能力。

 【出示课件 9 9 】

  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2)学生自由发言填词,教师点拨指导。在课件上完成填空,依次填上:热情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3)交流小结: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板书:热情迎接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

 5.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

 (1)热情迎接:

 ①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这份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不仅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还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和马相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场,会有什么感受? ②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激情相见:

 ①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言吗?如果你听不懂,你认为他们在说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3)盛情款待:

 ①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设计填空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让学生分组学习,逐步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对优秀文本的欣赏能力。

 依次学习“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各个环节,可以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每学完一个环节

 ②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③有感情地朗读。

 (4)尽情联欢:

 ①联欢的项目有什么呢? ②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5)深情话别:

 ①出示课件:

 【出示课件 10】

 】“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②教师导引: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要分别了。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历历在目。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③这正是── 【出示课件 11】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段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了课文中描写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明确了中

 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心,升华了感情。

  抄写和背诵两道作业题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

 内容

  风光美(初见草原)

 草原

 人情美

 2. 丁香结 课题

 丁香结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窥”等 12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

篇六:永久的生命板书

课时

  一、 导入课文

  同学们,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前赴后继, 英勇斗争, 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今天我们要学的《囚歌》, 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他们在敌人的监牢里, 面对毒刑拷打写下来的。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二、 检查生字

  1、 形近字组词。

 囚(囚犯)

 棺(棺木)

 敝(敝帚自珍)

 因(因为)

 官(官司)

 敞(宽敞)

 2、 辨析多音字。

 热血

  3、 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1)

 囚歌:

 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2)

 永生:

 永远活着, 永久的生命。

 本文指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

 (3)

 人:

 坚定的革命者。

 (4)

 狗:

 革命者队伍中的叛徒。

 (5)

 地下的烈火:

 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

 (6)

 活棺材:

 监牢。

 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三、 初读诗歌, 了解背景、 诗题

  1、 了解作者生平。

 (1)

 师:

 《囚歌》 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呢? (叶挺)

 谁来介绍一下这位作者?

 (2)

 指名回答。

 (30 教师简介作者。

 《囚歌》 是叶挺同志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集中营时, 用铅笔写在牢房墙壁上的一首诗。

 叶挺是广东惠阳人。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曾任国民革

  命军独立团团长。

 1927 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

 1941 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

 1946 年 3 月 4 日, 在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下获得自由。

 4 月 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 途中飞机失事遇难。

 2、 解题。

 (1)

 师: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把诗歌读一遍, 想一想, 课题中的“囚”是什么意思? 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

 (2)

 指名回答。

 (从字形上看, 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 如笼中之鸟, 失去自由。

 “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

 “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3、 师:

 我们知道了作者在恶劣的环境里还能写下这么激昂的诗篇, 到底作者是所要表达的是什么?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 朗读《囚歌》

 1、 指名朗读诗歌

  2、 师:

 朗读着首诗歌该用什么样的语气? 相信大家在理解诗歌内容之后肯定会明白的。

 二、 讲读第一节

  1、 生自由读一读第一节。

 师:

 想一想, 叶挺同志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请把它们划出来。

 2、 师:

 这里的“人”和“狗”指的是什么?

 (“人”指坚定的革命者, “狗”指革命队伍中的叛徒。)

 3、 师:

 读完这节诗, 你明白了什么?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是指牢房中的革命者所要走的路被敌人锁得紧紧的。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指为牢房中的叛徒所准备的道路是敞开的, 只要你叛变革命, 随时都可以爬出牢房。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 给你自由!

 ”指国民党反动派在声嘶力竭地叫喊诱骗革命者变节投降充当叛徒。

 4、 师:

 当我们明白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威逼利诱的卑劣手段和丑恶嘴脸, 朗读这一节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你们试着读一读。

 然后, 四人小交流。

 5、 四人小组交流, 汇报。

 (“一个声音……给你自由!

 ”这句是敌人对革命者的诈骗, “自由”不过是一种诱饵, 朗读时要表现出敌人的阴险狡猾。

 “自由”二字要读得虚伪、 轻浮、 声音拖长些。)

 6、 师:

 大家都读知道要用读出反动派阴险狡猾的语调, 那么, 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怒, 对叛徒的厌恶和痛恨的思想感情。)

 7、 师:

 让我们怀着这种语气把第一小节读一读。

 过渡:

 这一节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当时摆在狱中革命者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坚贞不屈,意味着失去自由, 甚至生命; 充当叛徒, 出卖革命, 将得到自由。

 作者选择哪一条路呢? 第二节诗告诉了我们。

 三、 讲读第二节诗

  1、 指名读第二节诗。

 2、 思考:

 作者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 作出怎样的回答?

 3、 如何理解这几句话?

 我迫切希望得到自由, 但我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革命者是决不会向敌人屈膝投降当叛徒的。

 4、 师:

 这节诗中也有一个“自由”, 它跟第一节诗中有什么不同?

 5、 指名回答。

 (第一节诗:

 所谓的自由; 第二节诗:

 真正的自由。)

 6、 师:

 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该怎样读?

 (表达叶挺同志决不向敌人屈膝投降的决心, 表现了革命者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读要坚定、有力、 高昂)

 7、 指名读, 全班评析, 学生再读。

 过渡:

 为什么叶挺同志有这么强烈的决心, 是什么支持着他为革命事业而献身? 诗歌中哪里告诉我们? (第三节诗)

 四、 讲读第三节诗

  1、 全班齐读第三节。

 2、 师:

 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作者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3、 四人小组交流、 汇报。

 (1)

 “地下的烈火”比喻革命的烈火, 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

 (2)

 “活棺材”指囚禁革命者的牢房, 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

 4、 师:

 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决不会向敌人屈服, 因为他心中充满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所以, 诗人决定怎么做?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叶挺同志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5、 师; 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壮志豪情?

 (“地下的烈火”、 “一齐烧掉”、 “得到永生”等词语读时要铿锵有力, 语气逐渐激昂, 节奏加快。)

 6、 指名读, 全班评析, 学生再读。

 五、 指导朗读

  1、 确定停顿处。

 为人/ 进出的门/ 紧锁着, 为狗/ 爬出的洞/ 敞开着,

 一个声音/ 高叫着:

 ——爬出来吧, 给你自由。

 我/ 渴望/ 自由, 但我/ 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 怎能/ 从狗洞里爬出。

 我希望/ 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 连这活棺材/ 一齐烧掉,

 我/ 应该/ 在烈火与热血中/ 得到永生!

 2、 指名读——学生评价——指名读——全班读。

 六、 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朗读背诵《囚歌》。

篇七:永久的生命板书

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 2、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3、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2、要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2、揣摩文章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 一、导语: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

 二、走进作者:(由学生发言,检查预习情况)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 年生,湖北武汉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2005 年 7 月 20 日病逝于北京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

 臼齿(jiù)茸毛(róng)蔓延(màn)凋谢(diāo)洗涤(dí)俯瞰(kàn)遏制(è) 2、选两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2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述层次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二至四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五自然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四、合作探究: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只能“听天由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段地创造新的生命。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五、深入探讨:

 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索,自由发言。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①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六、写作特色:(5 分钟)

 1,欲扬先抑,章法井然 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如“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然后再谈生命的永久,以小草,小牛犊为例,从正面展开,指出“它却永远存在”;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语言通俗易懂,如“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这样通俗易懂的语句,阐述的却是深邃的哲理。作者在行文中感情充沛,如“让我们赞美生命,赞

 3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小结:

 本文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体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我们感谢生命,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七、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有同学知道刚才那首歌的题目?《为了谁》是呀,我们为了谁,为了什么而活着?同学们,你们想过吗?(找几个回答)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在寻找着答案。历史中孔子是为“仁”而生,孟子是为“义”而生;当代的人呢?医生为治病救人而生,运动健将为梦想而拼搏,还有地震中奋不顾身的很多人,他们都在告诉我们到底该怎么活着, 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2 岁丧母,4 岁丧父,由他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 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20 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在 1950 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罗素一生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二战期间,还因为反战坐了六个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1955 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1961 年,89 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1964 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三、通读文本,了解全文结构特点,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爱因斯坦曾经说 朗读指导:

 1、朗读这篇文章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从容、激昂和无奈,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

 2、边读边勾出关键句。思考,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幻灯)

 4三、全体学生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抽生)板书爱情知识同情心 所以,全文采用的结构是——总——分——总。(齐读 1 段)

 明确结构:总--分--总。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回答作为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速读 2、3、4 段。然后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探讨解答。

 1、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齐答)

 爱情:相信大家都渴望自己将来能拥有幸福美满的爱情,关于爱情罗素曾这样说过。(幻灯)

 罗素一生经历过三次爱情。他追求爱情,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 (师点:爱情是自私的,但罗素在真诚地追求爱的过程中,却让自己的胸怀变得更宽广,更博大。板书:博大)

 2、作者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罗素第一个方面的知识,是有关人的。第二个方面,实际上就是说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现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第三个方面,则是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如三大宗教、马列主义等。(幻灯知识:)

 他在学术上取得这样多的成就,所以(板书:博学谦逊)

 3、.作者同情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我们就来看一看罗素在他一生身体力行为了人类的和平作出了哪些贡献。

 同情:(板书:博爱崇高)

 4、其中哪一种追求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同情心,也是最重要的)爱和悲悯,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如果没有爱和悲悯,那么我们片面追求爱情、知识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追求爱情会

 5产生爱情恐怖主义;追求知识会成为灾难的帮凶。

 爱的意识和悲悯意识。

 所以三者能否交换顺序?(爱情,自然朴素的精神追求;知识,提高素质的精神追求;同情心,道德层面的精神追求) 5、那么最后罗素对自己的一生作了怎样的总结?(齐读 5 段)

 他觉得自己一生为爱情、知识、同情心而活着是值得的,他多想再活一次,再为人类奉献他的一切,可是正象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6、那么,像罗素一样心忧天下,悲天悯人的人多吗?请举例如:被订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滴着鲜血仍眷顾着红尘的苦难的人们;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正因为有悲悯之光的照耀,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些黑暗凄凉,多了慰藉希望。世界才会前进,才会象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7、当然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观点,下面我们立足于爱情、知识、同情心的关系的基础,来说说自己的观点。分成三组讨论爱情观、知识观、同情心。(幻灯展示名言)

 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白居易:在天原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8、那么现在我想再问一次大家我们到底应该为什么而活着?(观看资料《灰色的震撼》)

 然后: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这一生能多挣点钱,一家人能平安健康幸福的活着就足够了;但是,当我看见非洲的难民,地震中的人们,以及身边的很多苦难的人们时,我知道我错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些之后有什么感想呢?我们到底应该为什么而活着? 9、同学们,请分组完成下面二道题。

 一组:假如生命就是为了活着,那么(一切不仁不义苟且偷生的行为都应当肯定); 假如生命就是为了活着,那么(人类一切伦理道德都应当改写); 假如生命就是为了活着,那么(一切生物的价值都是一样的)。

 二组:岳飞活着是为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陆游活着是为了(“王师北定中原日”;)

 6余光中活着是为了(“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抽几个有代表性的念给大家听,并做适当的点评,然后出示幻灯片。

 五、课堂小结:当然人生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很难分出高下。罗素追求爱情、知识、同情心,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只要你的追求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是有利于大多数人的,是符合社会的进步要求的。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我为什么而活着 爱情博大 知识博学谦逊爱和悲悯 同情心博爱崇高(道德重要)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