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题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法律基础 探索 实践 高职院校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之一。长期以来,《基础》课教学普遍存在理论讲授过多、教学针对性不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吸引力不足、教育效果欠佳等现象。本文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专题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关键,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积极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教学改革,并取得明显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础》课;专题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6.04.31

文章编号:1009-6922(2016)04-105-04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是我国所有本专科院校的必修课程,是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两门必修课中的首开课程,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的重要途径,对于引导高职学生尽快适应高职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以专题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为关键,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办学层次和特点的关怀型实践教学模式,在探索中创新,在反思中完善,形成特色教学模式,《基础》课教学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果,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基础》课教学改革工作的保障机制建设

(一)学院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学院党政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并专门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顾问,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担任组长,教学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党(院)办、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计财处、后勤处、图书馆、基础公共课程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坚持每学期召开两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讨会,专题研讨思政课程建设问题;院长办公会每月集中研讨一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全院大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

(二)建立和完善《基础》课教学改革工作的保障机制

学院以制度形式明确《基础》课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的职责分工。其中,教务处是全院协调机构,思政部是具体实施部门;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督导处、科研处各系部与思政部形成合力,在积极配合的同时,又强化意识形态引领、业务指导、教学督导和科研保障;人事处、计财处、后勤处,图书馆给予人财物等方面的优先保障。

(三)形成全院关心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工作氛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入学院党政每年度的工作重点,大思政教育意识深入人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工作成为每学期教职工开学典礼上院长必谈的话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改成为学院全力推动和重点考核的教学改革工作;学院强化《基础》课教学团队、教师培训、师生交流、网络考试、网络共享课程等四大平台建设;领导干部带头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研、科研活动,及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已成为学院的新常态;院系领导和教学督导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全院师生开展网上评教,学生会、马列社团不定期组织教学座谈会,多渠道了解和收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反馈信息和合理化建议,全院性关心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工作蔚然成风。

二、以专题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专题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培养目标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形成既有重點又有难点、前后理论知识相互联系同时又具独立性的碎片化教学方式。目前,专题教学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是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动力,是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基础》课以专题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设计突出主旋律、教学内容更接地气、教学方法更受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改善、教改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的教改初衷。

(一)《基础》课专题教学改革首先要找准“问题”

思政教师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应解决两个根本性问题:一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和法治意识与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目标和法治要求的差距问题。这两个层面的问题是建构《基础》课专题教学内容体系的切入点。

(二)《基础》课专题教学改革的原则

《基础》课专题设计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人为本、要精要管用、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四大原则,根据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年大学生的特点与合理化需求对教材理论知识进行整合与重构,并吸收和反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产生的最新科学理论成果。《基础》课专题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让专题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依法治国的信心。

(三)《基础》课专题教学的改革探索

《基础》课专题教学在保证理论教学需要的同时,打破教材章节,围绕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四大教育主题,设置大学与人生、理想信念与人生价值、爱情与人生、理性爱国、传承与创新、核心价值观、传统道德与诚信感恩、道德规范与职业操守、法治意识与宪法精神、知法守法与权益保护、品行修养与践行要求等11个专题,强调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环节同步设计,有机结合。《基础》课专题教学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爱国主义为重点,基本道德规范和法治意识为基础,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解决理论教育针对性、课堂教学实效性以及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统一问题。

三、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关键。努力改善专题教学的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基础》课教学既要以学生为本,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又要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需要,积极拓展思政新载体,不断尝试新媒体等新型信息传播手段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运用。通过教与学双方在方法和手段上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的学习交流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改善《基础》课教学效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一)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要求。《基础》课专题教学改革广泛运用讲授、讨论、案例、视频、角色扮演类、情景体验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并贴近学生实际,融入史实问题探迷、社会热点问题研究以及思政研究成果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环境氛围,引导学生对人生进行共同探讨和思考,增强教育教学效果。专题教学在强调吸引兴趣和调动学生参与的同时,又要杜绝一味地娱乐化和庸俗化的教学活动。

(二)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教育效果

专题教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录相、多媒体技术等多元化教学手段,通过文字、声音、图片等载体传递丰富多彩的教育信息,能有效地展示和呈现《基础》课专题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关注和学习兴趣。同时,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还有利于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更好地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使“填鸭式”教学向师生双向交流的启发式、参与式教学转变,增加《基础》程的吸引力,改善和提高《基础》课的教育效果。

(三)强化网络等课外学习载体建设,进一步提高专题教学的育人效果

为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基础》课专题教学的育人效果,思政教师还应加强配套的课外学习载体建设,除图书杂志外,要特别抓好三方面的新载体建设: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使其成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专题教育网站。二是校园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丰富《基础》课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拓展和强化专题教学的影响力。三是实践体系建设,《基础》课教学应与校园文化、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将《基础》课实践教学融入学工、团委、社团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实习实训,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努力提高《基础》课的育人实效性。

四、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努力构建《基础》课实践教学关怀模式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参观学习、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专业实习、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基础》课专题教学的内容和教育教学效果才能得以真正贯彻和体现;《基础》课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教育、专业教学相结合,才能建立起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并在实践中推动大学生自我检验、提升品行修养和法律意识,最终到达知行统一。

(一)运用关怀理论,提升《基础》课实践教学理念

关怀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将关怀理论应用到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而形成的一种道德教育模式。关怀理论论述了如何在学校中教育学生学会关怀,以及培养关怀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关怀模式在道德教育领域主要通过榜样、对话、实践、认可四部分构成。

《基础》课实践教学关怀模式就是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体现关怀取向性、学生主体性、实践规范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四大特点,形成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以自主选择、合作性为主的实践项目为载体,以“情境创设一问题驱动一实践体验一对话交流一总结认可”为教学活动逻辑流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构建实践教学关怀模式可以明显改善《基础》课教学状况,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培养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关怀德性和健康人格,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品质、法律思维与社会实践能力,幫助大学生立德树人,并最终推动《基础》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二)结合专题教学和学校学生特点,加强《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学校特色和高职各专业学生特点,将实践教学规划为课内实践、校园实践、基地实践、校外社会实践、寒暑假专项实践等五大环节。其中,课内实践由思政教师根据专题教学的内容确定实践主题,并围绕该主题开展相关的影视欣赏、演讲、辩论、道德情景剧表演、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教育活动;校园实践由思政部与学工部、团委、宣传部、组织部、保卫处和各系合作,共同确定实践主题,并引导思政教师和《基础》课学生共同参与校园文化等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实践由思政教师以激励的形式,选拔和组织《基础》课部分学生代表,到监狱、福利院、社区等校企共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校外社会实践由思政部与学工部、团委、法学会、各街道社区合作,设置调查、宣传、服务等实践项目,学生自主申报,以团队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寒暑假专项实践是思政部与团委合作,设计专项实践主题,思政教师指导《基础》课学生组建专项实践团队,开展相关实践和体验交流活动。

(三)制定思修课《实践手册》,推动实践教学规范管理和不断创新

1.编写《实践手册》,规范指导《基础》课实践教学。思政部与团委合作,结合专题教学内容和学院社会实践要求,编著《社会实践手册》,将《基础》课实践教学设计为“我的大学我塑造”、“学习成本三本帐”、“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在行动”等系列主题实践项目,规范指导学生有序开展实践活动,并逐步形成课内实践教学为基础、校园实践活动为支撑、教育基地集中实践和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为关键、社团服务和社会公益实践为延伸的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2.依托马列社团,开展颇具思政特色的实践活动。马列社团是一种思政类学习社团,其成员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工干部、辅导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和预备党员等构成。思政教师依托马列社团,开设道德法律大讲堂,举办读书分享会、道德情景剧展演、法治手抄报设计比赛、法律宣传与咨询等系列思政类实践活动,引导社员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

3.創新多元化的实践成果载体,探索大小思政的实践融合。《基础》课实践教学关怀模式的探索过程就是实践成果载体不断创新的过程。从以调查报告为主,扩展到论文、报告、征文、视频、微电影、电子报、手抄报、图片展、科研课题等多种形式;实践交流活动从自发性的班级交流到经常性的社团体验交流,再推广到系部间经验交流和全院性实践成果展出,不断创新实践交流平台。

同时,《基础》课专题化教改还不断推动全院性大小思政的实践融合。实践育人活动组织上,加强党委的统一领导,推动《基础》课实践教学活动与团委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校内实践活动中。加强课内实践教学,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对校园文化活动和大思政教育的影响作用,并加强思政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体系与整个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践体系如何有效地整合和融合问题;校外实践活动上,努力克服活动的多头组织,推动教育基地集中实践和社会实践从单一的感知性教育向感知、体验、参与等多种实践教育方式发展。

五、加强《基础》课教学评价。探索知行统一的课程考核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基础》课是一门知行统一的课程,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方式多元化、实践教学的内化要求,决定了《基础》课考核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基础》课教学评价应坚持“知”“行”结合、主客观评价结合、知识点考核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评价方式改革,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基础》课专题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实践教学的参与程度以及学生日常行为的道德法纪情况。

加强《基础》课考核模式改革,实行教考分离,推行专题教学网络考试、期末试卷考试、日常行为考核、实践成果激励加分等综合性考核方式。其课程成绩由平时学习过程考核成绩(40%)、理论知识综合考核成绩(30%)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成绩(30%)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学习过程考核成绩(40%)由课堂考勤(5%)、课堂教学个人和小组考核成绩(10%)、专题教学网络考试成绩(20%)、知行统一行为考核成绩(5%)构成;理论知识综合考核成绩(30%)由期末试卷考试成绩(30%)构成;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成绩(30%)由课内实践教学活动(15%)、课外社会实践活动(15%)的过程性评价和目标评价构成,结合专业实践成绩,最终确定《基础》课的学科成绩和学分认定。

总之,《基础》课作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和道德法治观念、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其教学改革应结合学生成长和职业发展需要以及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三全四化二凸显”示范建设实际,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努力构建理论实践科研一体化建设的思政教育体系,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和感召力,从而根本性地改善教学效果,建立实践育人长效机制,使大学生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