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谈谈活用案例讲经济法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经济法 活用 谈谈 案例

我国经济法教育模式的落后是有目共睹的。按旧方法训练出来的学生,一到社会上,便会发现原来明确的法律规范存在大量的伸缩余地,发现所面对的社会现象千差万别,原本应当清楚明确的东西现在都不那么清楚明确了,因而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这种状况的产生不能不归结到教学方法的陈旧。

职业中专的经济法课程,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实用性较强,所以知识点多,内容丰富、繁杂。教师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不但使学生不能接受,浪费课上宝贵时间,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如何在职业中专教学实践中有机渗透现代教学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有效的举措之一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中专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现代教学理论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活用案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一些有关的案例,让学生扮演当事人的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各种疑难情节,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法律理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

经济法的教学目的,并不是只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侧重于“活学活用”,即,注重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来源于生活,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提起生活中的场景,他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这就成为他们理解法律条文的良好开端。而且生活中的事实生动活泼,利于他们记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他们自然会模仿运用。用案例进行教学时,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有几个问题必须注意:

一、 案例的选择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案例的运用必须依据教学内容,与所教授的知识息息相关。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案例时,应充分考虑书本上的内容,并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会遇到哪些困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上的差异,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争取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讲活理论知识的案例。在选择案例时,难易程度上要得当,要全面覆盖知识点,案例的本身还要有现实性、典型性,这样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对课程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通过案例分析,达到真正理解法律知识,增强实践能力的目的,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质量。

二、 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要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课前准备无疑是关键的环节,它往往直接影响下面各步骤能否合理、有效地展开。在教学中,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参差不齐,可能在课堂上发生学生无法理解的“冷场”。为了避免课上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的预备工夫要做足。对学生可能有的困惑,要充分准备,对课堂的流程要心中有数,对相关知识的储备要具体、全面。只有教师的工夫做好了,学生才能顺利地进入状况。

三、 讲究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氛围

教师如何选准切入口,怎样导入,怎样展开,怎样终结,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进行合理、简要地分析,是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在讲课时,可以先归纳、总结书上的理论知识,再用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注意学生的疑难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扮演案例中的角色,这样,学生容易投入。由于自己扮演当事人的角色,从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出发,学生会学会更好地应用法律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可以展开分析讨论、相互交流,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理由,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驳,这样能展开双方或多方的探讨,在不同观点的撞击,不同角度的论证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升华。

四、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注意指导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是教育的中心,学生是被教授的对象,教育的结果大多以统一到教师的认识上为圆满。学生很少坚持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学生便习惯于被动思考而不是主动思考,习惯于寻找“标准答案”。而这对于他们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是个障碍。运用案例教学,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在自由的交谈与辩论中,他们可以学会接受别人的观点、学会与人合作交际,学会别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应该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从学生的发言中捕捉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积极进行引导、组织。可以对一筹莫展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启示,诱导他们的思路;肯定学生正确的观点,坚定他们的信心,从而引导他们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目的。

综上所述,案例活用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帮助,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记忆、理解、运用所学到的法律知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师生共同改进教学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