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高中生涯教育校本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探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校本 探究 实效性 课程教学 生涯

一、高中生涯教育的课程趋势

国外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课程实践已有多年经验积累及大量的相关研究。生涯教育课程在某些国家及地方的高中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美国高中的生涯教育课程由专业教师授课,并作为必修课程每周有固定课时:加拿大安大略省则将生涯教育课程列为学校的核心课程:日本学校不但有关于生涯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有相关选修科目。

我国政府也在多年前就开始关注生涯教育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开展。1990年2月。国家教委《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调整意见》中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开设职业指导课的研究,组织力量编写教材,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一两年内在本地区试行开设职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志愿辅导和职业指导。”1994年,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正式在普通中学引进职业指导,要求初中、高中开设职业指导课。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关于课程培养目标的表述明确将生涯教育的相关内容纳入其中,要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等。

但是由于缺乏具有权威性的课程纲要指导以及其他各种原因,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生涯教育课程构建与实施相对滞后,除台湾、香港等地对生涯教育课程有相关论述及系统化实践外,大陆地区至今还处在尝试和摸索阶段,很多学校将生涯教育与研究性学习、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班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相整合,教育形式多样、灵活随机,但是缺乏专业性、系统性。部分条件成熟的学校相继进行了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随着学生实际需求的凸显、学校育人理念的提升、各级教育机构的重视,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教育课程渐渐成为一种趋势,

二、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效性问题

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高中阶段生涯教育的课程趋势,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学校生涯教育的专业化、系统化开展。但是现阶段国内高中生涯教育课程还主要是校本课程,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规模、组织形式、评价手段、师资组成等方面还需要更多论证。

校本课程的可贵之处就是立足于学校学生需要,凸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特色。因此,提升教学实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涯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研究我国高中生涯教育课程的课程模式,提升学校生涯教育的内在价值,促动生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进一步开展。

结合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对学生主体的关注极大地影响着高中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所谓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即关注学生的发展任务和实际需求,这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组成及教学方式的选择。由于对学生主体的关注有限,目前高中生涯教育校本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设计校本化不足

我国尚没有统一的高中生涯教育课程纲要,故而在高中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初期,教师们经常因为需要借鉴经验而步入三个典型误区。

1 对大学职业指导课程的照猫画虎

即仿照国内大学职业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等成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设计,导致过度看重知识教学和就业导向,不符合高中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2 对国外及港台地区课程的亦步亦趋

即对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中生涯教育课程纲要和活动设计如获至宝,导致课程教学“水土不服”,案例适用度有限,价值观引导存在争议。

3 对兄弟学校课程的全部拿来

即对同类高中学校课程形式和内容的机械模仿,导致课程缺乏校本化,教学重点及案例选择与学生需求相去甚远。

他山之石未必可以攻玉。高中生涯教育课程的课程教学,需要针对高中生这一特定群体,需要立足中国大陆地区的人文环境,需要符合所在学校的学生特点。

(二)以学科逻辑为主

受到传统课程教学的影响,教师们沿用学科知识逻辑教学,在生涯教育课程中重视知识的学习与落实;另外,生涯课程在高中还处在起步阶段,缺乏专业师资,教师们在教学同时也在消化学习,缺乏对课程本身的综合驾驭能力。因此课程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感觉名词过多、知识偏难、理论难以联系实际,

1 专业知识是否一定要专业学习

生涯教育具有专业性,开展生涯课程的初衷也包括要将与生涯规划相关的核心知识和概念集中传授给学生。但是教授这些专业的知识和概念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并非为教而教,无形中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

2 学生的需求是什么

对比学科逻辑与学生逻辑的教学,生涯教育课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在《高中目标“smart”》教学中,由于知识点本身带来的认知负荷,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在了目标的修订上,但通过实际调查学生需求,我们发现学生在生涯目标方面,缺乏的是目标的进一步细化以及行动的有效跟进。这固然与目标修订有关,但是激发学生的行动力才是更为重要的。

在国家尚未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之时,在高中应试教育的强势环境之中,学校能够开设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实属不易,每节课都难能可贵,寄托着教育者们开展素质教育的理想与希望。但是如果沿用学科逻辑,将生涯课上成又一门“语文课”、“数学课”,那恰恰违背了生涯教育者们的初衷。

(三)师资的局限性

国内现有的高中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师资如下。

1 校本教师

(1)专业教师

实际上,从严格意义来讲,国内目前高中教育中还极度缺乏专业生涯教育师资,现有的仅仅是“类专业生涯教育师资”,多数由经过专业学习的学校心理教师、德育教师发展而来。他们的特点是教育活动经验丰富,生涯教育专业知识相对扎实,能够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通常除了生涯课程教学还参与学校其他生涯教育工作,便于开展系统化、整体化的学校生涯教育,但是基于原有工作性质,相对于科任教师,此类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业发展缺乏深度了解。教学时难以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容易造成教学理论和实际脱节。

(2)班主任或科任教师

此类教师通常是学习过生涯教育相关知识,能够通过班团活动、学科渗透开展生涯教育,他们的特点是对高中学生非常了解,教学经验丰富,能够立足于本班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很强的活动教学,但是由于专业知识储备以及精力所限,难以承担专业课程的系统教学任务。

2 高校教师

由于中学的师资力量有限,有些学校会聘请大学的心理专业或者生涯专业教授、博士、硕士前来给学生授课。此类师资的特点是生涯教育专业知识扎实,理论水平有深度,在高校同时为大学生讲授职业生涯课程,课程系统性强,但是对高中教学及学生缺乏了解,对学生需求针对性不强。

3 非教师

(1)职场人士

此类师资多为学校结合学校资源聘请而来,有资深专家,也有职业精英。为学生进行某一行业或职业的介绍,其特点是职业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理论联系实际性强,深受学生欢迎,但是缺乏教学经验,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性。

(2)学生家长

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家长学校,其中“家长讲师团”活动就会邀请学生家长到校为学生授课,学生家长其实也可以算作职场人士,但是因为是本校学生家长,所以热情很高,相对了解高中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教学具有针对性。

(3)高校学生

生涯课程中,会邀请高校大学生、研究生等与高中生开展活动,他们中很多是学校校友,特点是年轻有活力,与学生的教学关系类似同伴教育,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引起共鸣,但是缺乏教学经验,以自身成长经验的分享为主,缺乏理论支撑。

从上面的汇总可以看出,当今高中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师资背景多样。师资背景的多样性促成了这门课程的鲜活:但是生涯课程又具有专业性,学生不仅仅需要信息,还需要专业指导提升能力。所以多样性的师资其实也具有局限性,这也是制约教学实效性的因素之一。

相对来讲,非教师人群作为学校活动课程的师资,或者专业课程的补充师资比较合适,而从关注学生主体的角度,校本师资更为适合。他们更加了解高中生的特点及需求,教学中的活动和案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提升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针对上文提出的高中生涯教育校本课程教学实效性存在的问题,笔者及所在团队进行了探究。

(一)尽快出台具有权威性的课程纲要

生涯辅导就是以人的生涯发展为着眼点,旨在促进个体的生涯成熟和生涯适应,协助个人达到其应该达到的生涯发展阶段或水平。那么高中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就要根据中国大陆地区高中学生的生涯发展任务进行设计,制订课程纲要。

我国目前关于高中生涯发展任务的研究较少,学校和教师缺少具有权威性的课程纲要指导,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有限,故而在开设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及编写校本教材时基本上都要参考国外和港台地区的课程纲要,导致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受到影响。因此,开展本土化的调查研究,组织生涯教育专家论证,出台权威性的课程纲要显得极为迫切,也是来自一线教学的实际需求。

(二)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实施教学

高中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应该立足于学校学生的特点,在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当下需求和未来发展实施教学,重在提升学生的能力,促进生涯成熟和生涯适应。

1 开展案例教学

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应该有别于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师应让课程学习充满诱惑力,而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在教师的协助下主动探究生涯发展中的困惑与问题。由于案例教学具有启发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速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故非常适合应用在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之中。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应用学生真实案例引发探究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本学期开学典礼上一位获得“小小科学家”称号的高三学生作了主题发言,发言中讲述了自己从初中的默默无闻到如今实现梦想的心路历程,笔者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在课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学长成功中值得借鉴的因素,探讨了兴趣与动力的关系,学长与学生们成长环境相似,发展困惑相似,案例本身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还对其有示范作用。

真实的学生案例,易于激发学生共鸣,引发兴趣,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在案例教学中更容易被接受。但是积累学生案例,分析其中的生涯教育内容,对授课教师也是莫大的挑战。

2 开展差异教学

资料显示,加拿大因为多元文化及区域经济差异巨大,生涯辅导难以通用一个固定模式,所以创造性地面对不同中学生群体开展了特定模式的生涯辅导。

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班级学生生涯发展需求、困惑差异较大的情况,受到加拿大生涯辅导实践的启发,笔者尝试了差异教学。

例如,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中生涯教育校本教材《生涯规划(高中)》中设计了“探究活动五:职业梦想主题演讲”,旨在通过学生个体演讲形式促进学生梳理生涯规划,激发职业梦想,广泛了解多种职业,深入采集职业信息。但是在高一国际班进行教学时,笔者将演讲主题更换成了“他国文化及知名大学介绍”,原因就是国际班的学生生涯规划为高中后出国读大学,对于搜集关于外国大学及国家风土人情的信息相比较具体职业信息更加迫切,这个主题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活动参与热情很高。

每个人的生涯发展具有独特性,需求有差异,根据高中学生的生涯发展共性开展课程教学实现了教育高效,但是也要兼顾地区间、学校间、班级间的学生差异。了解学生,差异教学,提升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效性,

3 丰富课程形式

高中学生的生涯成熟度不同:有的有生涯意识,有的没有;有的有清晰目标,有的只有模糊方向;有的在切实行动,有的还只是心怀愿景。这种个体差异,导致单一形式的生涯教育校本课程难以调和学生的不同需求,需要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班级授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入电影课堂和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生涯阅历。

笔者所在学校即借鉴国内外经验,秉承大课程观,设计并实施了高中生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既包括显性课程也包括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为传统意义上的课程,也是学校生涯教育核心课程,隐性课程为活动课程、自修课程、学科课程,即学校生涯教育辅助课程、自修课程以及浸润课程。构建课程体系促进了生涯教育专业化、系统化、整体化开展。

(三)组建师资团队

从上文关于师资局限性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最适宜的高中生涯教育校本课程教师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具备生涯教育的专业知识、技能:二是具有高中教学经验;三是关注并了解学生的生涯发展任务和实际需求;四是储备丰富的学生发展典型案例;五是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储备广泛的人脉资源:六是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但是在现实学校中。找到全部符合以上条件的教师着实不易。虽然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是可以有完美的团队。教学中可以综合各方优势,组建完美教师团队。

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了生涯规划备课组,由5位教师组成,他们中有专职心理教师、家长学校负责人、学生处副主任、资深班主任、生涯教育专业博士,多样化的团队组成突破了教师个体实施课程的局限性,促进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提升。

四、小结

借鉴国内外生涯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大陆地区的实际情况,关于高中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讨论已经不再是要不要开设的问题,而是怎样开设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权威的课程指导纲要,课程设计的本土化、校本化不足,过于重视学科逻辑的课程取向,缺乏专业师资的师资局限等因素都制约着高中生涯教育校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的提升。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关注学生阶段发展任务和实际需求,进行案例教学,开展差异教学,丰富课程形式,组建师资团队等方法有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编者略)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王永丽)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