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阿恩海姆艺术“表现”理论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海姆 表现 理论 艺术 论阿恩

【摘要】:阿恩海姆在格式塔心里美学的理论基础上,引用物理学的方法,用“场”的概念解释力的结构,从“力的结构”这一独特的视角对艺术活动中的“表现性”进行了独特的阐释和分析,揭示“表现性”与艺术作品之间微妙的关系。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美学;力的结构;表现性

一、表现的概念

表现用作动词时意思为表现出来、显示出来;用作名词时为表示出来的行为、作用或言论等。狭义上说,是指通过某些外在的特征或行为对其内在情感、思想和动机进行把握的活动,这是大多数人所熟悉的那个“表现”。

上面所讲的表现与艺术中所讲的“表现”不同,相比之下前者具有一定的狭义性与广泛性,狭义性体现在没有把那些纯粹的不表现内在精神活动的行为活动包含在内;广泛性体现在把客观的从艺术形式中推敲出的东西同样包含在内。艺术中的表现相对来说较为特殊,因为它“表达”出来的东西必须能够产生某种“经验”,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用一种十分活跃的“力”去构成表达时要使用的知觉式样。这里所说的力就是它们的位置、强度和方向,这些力的基本属性是敌对性和友好性,正是由这些“力”相互之间的妥协与斗争对我们视知觉的刺激造成了它们的表现性。

二、“力的结构”

阿恩海姆以格式塔心理学为基础系统深入的研究美学和艺术问题,对艺术活动中表现性如何形成的动态过程、原因及其基础进行了独特的阐释与分析。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或是柏林学派,诞生于1912年,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这个学派的基本特点是强调整体组织,反对元素分析,主张“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简单的说就是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相加之和。同时认为人的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在意识经验中能显现出整体性形是心理学最基本的特征。

格式塔心理学在20世纪上半期同文艺学派相结合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流派——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几乎包括了绘画、文学、音乐、戏剧、电影等几乎所有的艺术样式。其中的重要人物卡尔考夫卡将感观世界划分为客观的物理世界和心理的经验世界,在视觉心理上,前者被称为“物理场”,后者被称为“心理场”。在格式塔美学意义下的“表现”是综合物理场和心理场才能实现其意义的。“场”原本是物理学的概念,一个场就是一个动力的整体、一个系统。阿恩海姆应用物理学的方法,引入“场”的概念解释力的式样,以“力的结构"说明艺术表现性的产生。

假如我们用两种曲线,圆的一部分和抛物线的一部分进行比较,很快就会发现从圆形中取出的那条曲线看上去比较僵硬、拘谨,而从抛物线中取出的那条曲线看上去就比较柔和。分析其原因会发现圆形的曲线具有一种不变的曲率,所有的点离中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这是圆仅有的一个结构条件决定的;与圆形比较起来抛物线的曲率就有了一定的变化,在轨迹上所有的点不仅需要离一个中心点的距离相等,而且还要离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是抛物线的两个结构所决定的,是两个结构之间相互谦让与妥协之后的结果。也就是说,圆形曲线的僵硬和抛物线所具有的柔和是由两种曲线的内在结构性质决定的,正是这力的结构造成的两条曲线的“表现性” 正如阿恩海姆所说“不用联系到式样所再现的自然事物,就能从式样本身见到表现性。”

传统观念中一些自然物体似乎不具备表现性,如陡峭的岩石、垂柳、落叶等。实际上一件艺术品的实体就是它的视觉外观形式,也就是说那些有意识的有机体具有表现性。阿恩海姆说“就是那些不具意识的事物——一块陡峭的岩石、一颗垂柳、落日的余晖、墙上的裂缝、飘零的落叶、一汪清泉、甚至一条抽象的线条、一片孤立的色彩或是银屏上起舞的抽象形状——都和人体一样,都具有表现性。表现性是知觉式样本身的一种固有性质,如同形状、色彩也是知觉式样本身的固有性质一样。”也就是说,表现性是艺术视知觉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另一方面我们一直有一个误区,认为如同垂柳、秋天的落叶、夕阳等这样的事物或现象看上去之所以有“悲伤”的情感传递出来是因为人的情感的“移置”作用。实际上一颗垂柳之所以看上去是悲哀的,并不是因为它看上去像一个悲哀的人,而是因为垂柳枝条的形状、方向和柔软性本身就传递了一种被动下垂的表现性。他认为,这是由于观看者根据垂柳所表现的内在的力的结构特征和一个悲伤的人所表现出哀伤的内在心理结构性质相结合再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实际上,“表现性”是一切事物本身都具有的一个性质,而且我们的视知觉活动所产生的经验视觉式样都是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例如,圣家族教堂是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的代表作,是巴塞罗那的标志性建筑。圣家族教堂以哥特式风格为主,也是自然建筑的典型代表,整体的设计以自然为灵感,如山脉、花草、洞穴等。高迪曾经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在圣家族大教堂的整体设计中完全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建筑。整个建筑不存在直线和平面,建筑内部细长的线条也是圣家族教堂的主要特色。内部结构支撑穹顶的石柱在穹顶的起点处分叉开来,以树干为原型的石柱从视觉上把顶部空间分割成不同的小块,同时很巧妙地分担了建筑的重量。就是这样的内部结构给人的感觉是茂密的乔木林,石柱间的空隙使光线均匀地分散开,让人看不到光线的来路,这片“乔木林”像是活了过来。正如阿恩海姆所说“事物的表现性是艺术家传达意义是所依赖的主要媒介,他总是密切地注意着这些表现性质,并通过这些性质来解释和理解自己的经验,最终还要通过它们去确定自己所要创造的作品的形式。”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视觉艺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我们袭来,于是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解读的机会。然而在很多时候面对艺术作品总是感觉到一丝的迷茫,尽管是直接的在“看”,但不能充分的解读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寄希望于各种资料书籍或是作者的说明、旁人的点评。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逐渐的迷失了自己,眼睛停留在了“看”的阶段,不再相信眼睛对艺术的解读。我们总是寄希望于注释来准确的理解艺术作品,也就是说通过语言达成某种作用,但是语言与我们的视知觉始终是不能达成对等的地位。通过阿恩海姆对艺术中“表现性”的解读与分析,能够达到眼睛的解放,重新发现艺术作品“艺术表现”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M] 2006

【2】吴乃顾《阿恩海姆艺术视知觉表现性理论初探》[D] 2008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M] 2002

【4】卡尔·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浙江教育出版社,[M]1997

【5】《艺术视知觉》【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第604页、第619页、第615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