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3篇

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3篇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 1 藏文编码字符集标准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ProblemsandImprovementMeasuresofTibetanCodedC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3篇,供大家参考。

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3篇

篇一: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

/p>

 藏文编码 字符集标准应用中的 问题 及对策 *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Tibetan Coded Character Set in Application █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2

  西藏大学3

 龙从军1 1, ,2 2

  刘汇丹1 1

  安

 波1 1

  才

 华3 3

  吴

 健1 1

 摘

 要

 藏文文本中存在同形异码现象给文本处理带来一定的问题。通过大规模文本统计,找出了 90 组同形异码实例,通过分析发现,藏文文本中同形异码现象是国际编码集中同时存在单字符编码和组合字符编码导致的。在进一步对字符编码集进行分析,描述了各种可能产生同形异码的字符,从改进国际编码字符集和改进输入法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藏文国际编码

 藏文输入法

 单字符

 组合字符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the same shape different code is always present in Tibetan texts; it brings out many difficulties during the text processing. In this paper, authors get a certain number of error instances through large-scale text statistics, and discover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single coded character and Combination of coded character coexist in Unicode tables of Tibetan. And then authors analyze all types of combination of character in the Unicode 6.0 table and insist this problem can be settled by modification of Unicode table and input method.

  Keywords :Tibetan international code; Tibetan input method; single characters;combined characters 1 藏文国际编码的问题 1.1 藏文字符概况 藏文属于拼音文字,有 30 个基本辅音字符和 4 个元音字符,这些字符按照一定的拼写规则构成了藏文的音节字。为了满足语言翻译或语言发展变化的实际需要,辅音和元音符号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增加的方式也呈现一定的规律,主要通过现有字符变形得到新的字符,变化方式有:

 (1)反写。把现有字母反写产生新字符,这是最简单、经济的一种方法。不但辅音字母通过反写获得新的辅音字符,元音符号同样也采用了这种方法, 表 1 列出了利用反写新创的辅、元音字符。

 表 1

 反写新创字符

 辅音 元音

 原有 ཏ ཐ ད ན ཤ ིཬ 新创 ཊ ཋ ཌ ཎ ཥ ི

  (2)组合。如果说反写是对个体的改造,那么组合方式则是在个体改造无法满足需要时,最容易用到的一种处理方法。藏文字母、字符通过组合方式增加新的字符,既包括辅音,也包括元音,但是元音组合方式选择了重叠,如 表 2 所示。

 表 2

 组合新创字符

 辅音字母 元音 原有 ག + ཧ ཛ + ཧ ཌ + ཧ ད + ཧ བ + ཧ ཧ + ཕ ི

 ི

  * 本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61132009,61202219,61202220,61303165),中国科学院信息化专项经费资助(XXH12504-1-10),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经费资助(0610-1041BJNF2328/23,0610-1041BJNF2328/26)

 2

 新创 གྷ ཛྷ ཌྷ དྷ བྷ ཧྥ ི

 ི

 (3)添加辅助符号。辅助符号可以添加一个或两个,可以在元音符号上增加,也可以添加在辅音字符上。如 表 3 所示。

 表 3

 添加辅助符号元音

 元音 原有 ཨ ིཬ ི

 ིཬ ིཬ ིཬ 反写

  ི

 ི

 ི

 新创 ིཫ ིཫཬ ིཫ

 ིཫ

 ི ཫ

 ི ཫ

 通过这些变化方式,最终藏文辅音字母(单个和组合)达到 41 个,元音符号(单个和组合)达到 15 个。

 除了上述字符外,还有一些符号包括:数字符号、标点符号、变音符号、篇章符、敬重符、吟诵示意符、吟诵会意符、占星符和装饰符等。

 [1]

 1.2 藏文字符同形不同码 问题 在藏文文本处理中会遇到同形不同码现象,这对藏文分词、信息检索等都有一定影响。为了搞清楚在真实文本中,到底存在哪些同形不同码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频次?本文作者采集了主流藏文网站的页面,经统计发现,同形不同码的藏文音节 90 组,总次数 12 571 次。由辅音字符导致的同形不同码有 15 组,由变形字符导致的同形不同码有 2 组,由输入错误导致的有 3 组,由元音导致的有 70 组。下面分别对不同类型错误进行详细分析。

 (1)由组合辅音字符导致的错误,组合字符主要是 ཀྵ、དྷ、ག ྷ 、བྷ。在六个辅音组合字符中 ཛྷ 和 ཌྷ 在统计文本中没有出现同形例子。其他四个组合存在同形异码现象,其中 ཀྵ 组合字符有 7 组,དྷ 组合字符有 2 组,ག ྷ 组合字符有 1 组,བྷ 组合字符有 5 组。具体出现频次如表4 所示。

 表 4

 辅音字母组合导致的同形异码例子(部分)

 字 符 编 码 频次 (分) 编 码 频次 (合) 字 符 编 码 频次 (分) 编 码 频次 (合) བྷཱ 0F56 0FB7 0F71 43

 0F57 0F71 1 ཀྵ

 0F40 0FB5 0F7A 13 0F69 0F7A 1 བྷུ 0F56 0FB7 0F74 85

 0F57 0F74 2 ཀྵ

 0F40 0FB5 0F7C 10 0F69 0F7C 2 བྷཬ 0F56 0FB7 0F72 278

 0F57 0F72 2 ཀཬ 0F40 0FB5 0FA8 0F72 3 0F69 0FA8 0F72 1 བྷ

 0F56 0FB7 0F7C 2376

 0F57 0F7C 2 ཀྵཬ 0F40 0FB5 0F72 95 0F69 0F72 35 བྷ

 0F56 0FB7 0F7A 679

 0F57 0F7A 4 ཀྵུ 0F40 0FB5 0F74 37 0F69 0F74 10 དྷཬ 0F51 0FB7 0F72 453

 0F52 0F72 2 ཀྵྵིཾ 0F40 0FB5 0F72 0F7E 3 0F69 0F72 0F7E 1 从统计数据看,最容易导致辅音字符组合同形异码的是 ཀྵ,有时候两种不同编码使用的频次比较接近,如 ཀྵཬ(0F69+0F72)和 ཀྵཬ(0F40 0FB5 0F72)出现的次数分别是 35 次和 95 次。但大部分情况下,在同形异码现象中,某一种的频次要远远高于另一种,如:བྷ (0F56+0FB7+0F7C)和 བྷ (0F57+0F7C),分别是 2376 次和 2 次。所有的使用频次高的都是按照“最小优先法则”使用的结果,这与制作编码时,把组合字符作为一个整体的初衷相悖。

 (2)

 由元音导致的错误。元音导致同形异码现象主要是元音字符有两套编码体系,短元音(正常)和长元音,在国际编码表中,短元音 ཨ(0F68)、ཨ (0F68+0F7C)、ཨ (0F68+0F7A)、ཨ ུ (0F68+0F74)、ཨཬ (0F68+0F72)有对应的长元音形式,分别是 ཨཫ (0F68+0F71)、ཨ (0F68+0F7D)、ཨ (0F68+0F7B)、ཨ ཱུ(0F68+0F75)、ཨཫཬ(0F68+0F73)。但在使用中,会出现 ཨྰ(0F68+0FB0)、ཨ (0F68+0F7C+0F7C)、ཨ (0F68+0F7A+0F7A)、ཨ ཱུ(0F68+0F71+0F74)、ཨཫཬ (0F68+0F71+0F72)的情况。

 ཨྰ (0F68+0FB0)和 ཨཫ (0F68+0F71)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别,出现这种情况比较少。其他几个,两种编码的显示形式几乎没有差别,因此就会出现混用情况。我们的统计文本中

 3

 共有 70 组,如表 5 所示(部分)

 表 5

 由元音字符导致的同形异码例子 字 符 编码 (分)

 次 编码 (合)

 次 字 符 编码 (分)

 次 编码 (合) 次 ཁ

 0F41 0FB2 0F7C 0F7C 7 0F41 0FB2 0F7D 19 ཞ

 0F5E 0F7A 0F7A 5 0F5E 0F7B 2 མ ཱུ 0F58 0F71 0F74 16 0F58 0F75 2 མ

 0F58 0FB1 0F7C 0F7C 1 0F58 0FB1 0F7D 3 ཤ

 0F64 0F7A 0F7A 2 0F64 0F7B 1 ཛྷ ྷེེ 0F5B 0FB7 0F7A 0F7A 6 0F5B 0FB7 0F7B 10 ཀ

 0F40 0FB1 0F7A 0F7A 44 0F40 0FB1 0F7B 38 ཨ

 0F68 0F7C 0F7C 20 0F68 0F7D 11 ཌ ཱུ 0F4C 0F71 0F74 166 0F4C 0F75 7 ཨ ཱུ 0F68 0F71 0F74 4 0F68 0F75 1 དྡྷཱུ 0F51 0FA1 0FB7 0F71 0F74 3 0F51 0FA1 0FB7 0F71 19 ཨ

 0F68 0F7A 0F7A 26 0F68 0F7B 12 与辅音字符导致的同形异码现象相比,元音字符导致的同形异码更加复杂,在两种编码使用频次上倾向性不明显。

 在同形异码现象中,不同的元音使用频次也有明显差别,其中 ཨཫ(0F68+0F71)和 ཨྰ(0F68+0FB0)没有统计数据,ཨཫཬ(0F68+0F73)和 ཨཫཬ(0F68+0F71+0F72)只出现一个例子 ཉཬ(0F49+0F73)1 次和 ཉཬ(0F49+0F71+0F72)3 次。最多的是 ི ,共有 35 组,其次是 ི ,共有28 组,ི 出现 6 组。

 (3)

 由变形字符导致的同形异码。变形字符主要是 ར,在国际编码表中有四个编码与它有关,分别是 ར(0F62)、ཪ(0F6A)、ི (0FB2)、ི (0FBC)。按照编码集规定,ཪ(0F6A)是针对 ར 作为 ཉ 的上加字符的一个专用编码,ར(0F62)是针对单字符或者上加变形字符 的编码,例如 ར ྒ(0F62+0F92)、རགས (0F62+0F42+0F66)是合法的;ཪྒ (0F6A+0F92)显示不正确,ཪགས(0F6A+0F42+0F66)

 形式上看不出正确与否。用喜马拉雅输入的结果为ར ྒ (0F62+0F92)、རགས(0F62+0F42+0F66),专用于 ཉ 的上加字 ཪ(0F6A)加在 ཉ 上的形式为 ཀྵྙ(0F6A+0F99),这个形式却不正确。

 ཉ 的上加字使用了 ར(0F62),如 རྙ ( 0 F 62 + 0 F 99 ),喜马拉雅输入结果为 ར ྙ ( 0 F 62 + 0 F 99 ),这与设计编码时的初衷不一致,从而导致 ཪ(0F6A)这个码闲置,在本应该使用 ར(0F62)的地方却未使用。如 表 6 所示,使用 ཪ(0F6A)的只有 3 例,说明由变形字符 ཪ 导致的同形异码现象不多。

 表 6

 变形字符同形异码统计表 字符 编码一 次 编码二 次 རྭ

 0F62 0FAD 5617

 0F6A 0FAD 1 ཪཫ

 0F62 0F71 524

 0F6A 0F71 2 (4)由输入错误导致的同形异码 在输入时导致的错误中,一种情况是输入了错字,如:

 སྡྷཱུ(0F66+0F92+0FB1+0F74+0F74)中多了一个元音 ི (0F74) ,形式上就可以断定是一个错字 ;另一种情况是输入了错字,但是不管从形式上还是编码上都难以断定是否错误,主要指元音符号 ི 、ི ,如 ར (0F62+0F7C+0F7C)和 ར (0F62+0F7D),这种错误只有通过上下文才能判断。还有一种情况,形式上难以判断但从编码上可以判断是否错字,在我们的统计中主要出现 3 组,如表7 所示。

 4

 表 7

 输 入错误同形异码统计表

 这种错误是由于多输入的附加字符与原来的附加字符重叠在一起,显示上看不出来,但可以通过编码判断,从统计数字看,错误的是少数,正确的占多数。

 藏文国际标准字符编码集自身的缺陷以及藏文输入法的设计问题共同导致了在藏文文本中同形异码问题。从整体上看,不同类型的同形异码在使用频次上高低不一致,辅音的使用频率相对高一些,元音的相对低一些;辅音组合字符倾向“取小原则”,元音字符则没有这个特点。

 1.3 藏文字符编码问题 讨论 在对拼音文字编码时,对单个字符的编码是最基本的处理策略,组合字符则由多个单字符构成。如果标准集中既有单字符又有由这些单字符组合形成的组合字符,则对字符的输入、显示和打印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前文通过对真实文本统计分析,证实了这一点。高定国也指出,藏文部分编码字符存在歧义现象,认为组合辅音字符应该作为一个整体编码 [2] 。这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与整体编码恰恰相反,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单字符组合的方式得到组合字符。当前的藏文输入法(以喜马拉雅输入法为例),辅助键盘过多,使用者难记住,一些符号的输入十分不便,在字符输入时,当遇到组合字符,大多数使用者不自觉地采用了以单字符组合的方式得到组合字符。一些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才可能遵循编码集规定的方式,由此造成了文本中存同形不同码的现象。藏文国际编码(Unicode6.0)中存在大量的组合字符,这些字符有可能导致同形不同码问题。下面对这些组合字符的分解方法详细描述如下: (1)元音组合字符,除了上文所描述的、在统计中出现的元音组合字符之外,还有一些没有在文本中出现,但可能会出现的组合元音,如 ི

 、ི ཫ 等,表 8 中包括所有的可以分解的元音组合。

 表 8

 所有的组合元音分解表 字 符 预组合 形式 分解形式 (字形)

 分解形式 (编码序列)

 字 符 预组合 形式 分解形式 (字形)

 分解形式 (编码序列)

 ིཫཬ 0F73 ིཫིཬ 0F71+ 0F72 ི ཫ

 0F79 ི ིཫི

 0FB3 +0F71+ 0F80 ིཫ

 0F75 ིཫི

 0F71+ 0F74 ི

 0F7B

 ི ི

 0F7A +0F7A ི

  0F76 ི ི

 0FB2 +0F80 ི

 0F7D ི ི

 0F7C+ 0F7C ི ཫ

 0F77 ི ིཫི

 0FB2 +0F71+ 0F80 ིཫ

 0F81 ིཫི

 0F71+ 0F80 ི

  0F78 ི ི

 0FB3 +0F80

 (2)辅音字符组合:辅音组合中还可能出现 ,表 9 列出了全部可能的辅音组合形式。

 表 9

 所有的辅音组合形式分解表 字 预组合 分解形式 分解形式 字 预组合 分解形式 分解形式 字符 正确编码 次 错误编码 次 འ྇

 0F60 0F87 10

 0F60 0F87 0F87 5 ཝཾ

 0F5D 0F7E 114

 0F5D 0F7E 0F7E 2 པཾ

 0F54 0F7E 16

 0F54 0F7E 0F7E0F7E 1

 5

 符 形式 (字形)

 (编码序列)

 符 形式 (字形)

 (编码序列)

 གྷ 0F43 ག ི

 0F42+ 0FB7

 0F9D ི ི

 0F9C+ 0FB7

 ཌྷ 0F4D ཌ ི

 0F4C +0FB7

 0FA2 ི ི

 0FA1+ 0FB7 དྷ 0F52 ད ི

 0F51+ 0FB7

 0FA7

  ི ི

 0FA6+ 0FB7 བྷ 0F57 བ ི

 0F56 +0FB7

 0FAC ི ི

 0FAB+ 0FB7

 ཛྷ 0F5C ཛ ི

 0F5B +0FB7

 0FB9 ི ི

 0F90+ 0FB5 ཀྵ 0F69 ཀ ི

 0F40+ 0FB5

  (3)标点符号组合,一部分标点符号也会导致同形异码的问题。最常见的是“༎”和“༎༎”,通常使用者都采用单垂符重叠方式获得双垂符和四垂符。།༎是四垂符的一种特殊形式,当段落或者篇章结束的最后一个字符是 ག 和 ཤ 时,四垂符变成三垂符,它本应该是一个单纯符和一个双垂符构成,但是实际文本中存在།།། (0F0D+0F0D+0F0D、།༎ (0F0D+0F0E)和།༎ (0F0E+0F0D)几种情况。如表 10 所示。

 表 10

 组合标点符号分解表 字符 预组合形式 分解形式(字形)

 分解形式(编码序列)

 ༎ 0F0E །

 ། 0F0D+ 0F0D ༎༎ 0F0E +0F0E ། ། ། ། 0F0D +0F0D +0F0D +0F0D །༎ 0F0D+0F0E ། ། ། 0F0D+0F0D+0F0D (4)其他符号,其他符号包括篇段落、章起始符、黑白子等,也可以通过单字符组合的方式获得,如,༂(0F02)由 ...

篇二: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绪

 论 ··························································································································1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1 二、研究现状·············································································································2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难点·························································································8 四、创新之处·············································································································8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9 第一章

 时局与学术:民国报刊中涌现大量涉藏文章的背景 ··············· 11 第一节

  边疆危机背景下西藏地位凸显 ································································ 11 一、英、俄势力对西藏的入侵············································································ 11 二、辛亥革命后日趋复杂的西藏形势与汉藏关系 ············································14 第二节

  边疆研究及藏学研究的发展 ····································································15 一、边疆研究的发展····························································································15 二、藏学研究的发展····························································································18 第二章

 文本呈现:民国报刊中所见内地人眼中的西藏 ························21 第一节

  政治问题····································································································21 一、关于“西藏问题”的讨论················································································21 二、关于“第三次康藏纠纷”的讨论 ····································································24 三、关于“黄慕松专使入藏致祭达赖喇嘛”的讨论·············································26 第二节

  社会经济····································································································29 一、落后的农业 ···································································································29 二、种类繁多的贸易品························································································31 三、急待开发的交通····························································································32 四、其他经济印象 ·······························································································34 第三节

  风俗习惯····································································································36

  一、等级划分明显的服饰····················································································36 二、糌粑、肉类与茶叶的组合············································································37 三、解释众多的一妻多夫制················································································38 四、带有宗教色彩的医病方式············································································39 五、异于汉地的葬俗····························································································40 六、哈达是连接彼此的纽带················································································41 第四节

  教育问题····································································································42 一、西藏教育现状 ·······························································································43 二、西藏教育存在的问题····················································································44 三、推进西藏教育发展的建议············································································44 第三章

 思考与讨论:解读民国报刊中内地人的西藏印象 ···················47 第一节

 民国报刊中“内地人”的构成及身份分析···················································47 一、政府官员 ·······································································································47 二、人文学者 ·······································································································50 三、其他···············································································································51 第二节

  关于内地人西藏印象的民族学思考·························································52 一、中国“内部的他者”························································································52 二、国族观影响下内地人对西藏的认同····························································54 结

 语 ························································································································57 参考文献 ···················································································································59 致

 谢 ························································································································71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3

 绪

 论

 1绪

 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民国初年,西藏的局势不断恶化,英国势力渗透到西藏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图谋策划“西藏独立”。同时,西藏与康区等地也是纠纷不断,汉藏关系处于极为紧张的状态。在内忧外患的情势下,西藏问题成为全社会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一时期,虽然内地与西藏交通往来不便,但是仍有大量内地人士关注西藏,从而各种介绍西藏、研究西藏的著作如汗牛充栋,其中以国内报刊居多。据不完全统计,民国时期各类报刊上发表有关西藏的文章约有三千余篇,其中以《边疆通讯》、《边事研究》、《边政公论》、《东方杂志》、《康导月刊》、《康藏前锋》、《蒙藏旬刊》、《新亚细亚》等报刊为主,集中刊登了有关西藏的报道、评论、介绍等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人文地理、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这些文章不仅能使我们反观出民国边疆危机之下内地人对西藏及西藏相关问题所秉持的态度,同时也真实地反映出民国时期内地人对西藏的总体认识与看法。

 有鉴于此,本文以民国报...

篇三: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

期刊与学术评价239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及发展对策张璐(《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沈阳

 110023)摘

  要

  依据可获性、科学及合理性等原则选取相关指标,指出选取指标的原因并赋予其相应权重,从而构建国内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针对我国高校综合性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的特点,提出发展对策,为完善我国高校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

  社会科学

  学术期刊

  高校

  评价体系1

 引言学术期刊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某一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或者相关技术。学术期刊展示了学术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综述文章、书评等形式的文章为主,有别于科普和应用型文章。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等级可分为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CSSCI、CSCD、双核心期刊等,内容包括管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语言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艺术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教育学、体育学、统计学、心理学、人文、经济地理、环境科学等学科。目前高校作为国家科研和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与研究所有所不同的是,它一般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高校学术期刊作为承载高校科研成果的载体和高校学术的输出窗口,在学术创新与交流、学科建设以及科研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基金项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B2013-4-3);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资助课题(W2013025);辽宁省社科联基金资助课题(2014lslktdziwx-4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数字出版专项重点基金资助课题(SZ01-05)。作者简介 : 张璐(1985—),女,硕士,编辑。E-mail:350555813@qq.com。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科技期刊发展路径 : 第十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2402

 评价体系的指标选取2.1

 期刊被引用次数期刊被引用次数指期刊版面刊载出来的论文在统计源中,其来源期刊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一本期刊被引用的次数反映了其创刊以来在学术方面的影响力,是对本期刊中论文获得的客观的、具体的响应,可以被用来衡量本期刊在某个学科领域的实际的、长期的学术方面的影响力。期刊被引用次数可以分为三个指标,即本学科被引用次数、被引用总次数以及其他期刊引用的次数。本学科被引用次数是指在统计源制定的某一学科中的论文在本期刊中被引用的次数,它是用来衡量本期刊在某一制定的学科领域中的学术影响能力;被引用总次数,其含义基本与期刊被引用次数相同;其他期刊引用次数是指本期刊中发表的论文被统计源中的其他期刊引用的总次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本期刊的自引因素,从而规避了一些期刊通过自引方式来增加本刊的引用数据,为非统计源中的其他期刊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2-5] 。2.2

 期刊影响因子期刊影响因子是指本期刊在指定的某一年份或某段时间以及期刊来源范围内,发表的论文在此范围内被引用的数量与其在此段时间内发表论文的数量之比。抑或是理解为某一期刊在此段时间内发表的论文平均在其统计时间内的篇被引率。它最早是由 E·加菲尔德在 1955 年提出的,指的是其获得的客观反映度,是衡量一个期刊重要程度的宏观测度指标。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则说明本期刊在加强学术交流与促进科研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力越大。2.3

 即年指数即年指数指的是当年本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数量与本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之比,即本期刊上发表论文平均在当年的均被引用率;反映了一类期刊的被引用的速度;是用来评价一类期刊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即该期刊是否正位于此类期刊学术的前沿,是否已经被此类刊物的读者和学术界关注。因此,如果一类学科中的多数期刊全部的即年指数较高的话,可以说明此类学科一定属于发展速度快,并且在学术界发展活跃的一类学科,此类学科中的学者对一些热点问题相当关注。即年指标可分为三个下级指标:一般类的即年指数、某一学科领域的即年指数以及其他期刊引用的即年指数。

 学术期刊与学术评价2412.4

 期刊被引用广度期刊被引用广度指的是本期刊在一段统计年中被其他论文引用的期刊种类,即引用本刊论文的其他刊物数量。它可以衡量一类期刊其所发表论文对于其他期刊的影响度。如果一类期刊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数量越多,则说明其影响程度越广。当然,被引用广度作为期刊的评价指标之一,在某种角度反映了该期刊在该学术范围的影响能力。一般学科的综合类期刊在此学科内较其他专业性期刊被引广度更大。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其统计的期刊种类多的学科,被引用广度相对较大。因此,在分析比较某一学科领域内某一期刊的被引用广度时,应该更加注重该期刊对其他学科领域期刊的影响程度。2.5

 二次文献转载二次文献转载指的是在我国的几个重要二次文献中某一期刊发表的论文被全文转载数量的统计。一般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数据作为二次文献计量指标,即《新华文摘》(来源: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刊复印资料》(来源:中国人民大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来源:上海师范大学)。这四个刊物作为学术界公认的权威综合类刊物,主要以刊载与转载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类的重要科研成果,同时反映各类学科中的未来发展走向与现在发展动态为主。因此,它们对于某一期刊的全文转载数量统计可以充分反映各类期刊对于某一学科领域的热点问题以及此类学科的学术发展趋势的关注度。这个指标的设立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可以考察某一期刊影响程度,是对其他评价指标的补充。当作者看到二次文献的全文转载之后,他们往往在引用这类论文时标注的是其二次文献的来源,并不是原先刊物的来源,这对于作者的二次文献引起的被引用数的丢失不免也是一种补偿。3

 发展对策3.1

 对于刊发的论文质量严要求学术期刊刊发的论文质量直接影响着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对于发表原创的论文和高质量的前沿性论文的学术期刊,其学术影响力较大。因此,必须将学术发展作为第一源动力,提高其标准,加强学术创新水平,对于人情关系稿学会说“不”,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该学术期刊的名誉受损。此外,应该尽量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一些基金项目资助的前沿性学科热点课题论文,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资助基金项目等,这样可以有效交流一些国家以及政府关注并急于解决的实效性前沿问题。参考文献部分往往是文章最容易忽视的,它是反映此篇论文吸收相关学术信息能力以及掌握此类学科学术交流内容的关键因素。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是学术期刊的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科技期刊发展路径 : 第十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242编辑水平的重要体现。如果缺少参考文献抑或是参考文献引用不够准确,都严重影响着期刊的质量。因此,对于期刊刊发论文的质量要严要求,加强作者的规范意识,注重参考文献标注的准确性。3.2

 专题栏目设置要合理对于一本学术期刊来说,其专题栏目的策划是影响其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栏目作为一本学术期刊的对外窗口,其好坏直接影响着该学术期刊的整体形象和整体质量。学术期刊栏目的定位一定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准确而前沿,能够依据办刊宗旨,在体现其特色的同时,刊发学术理论界中的焦点和前沿性问题。打造专栏的特色是很多学术期刊的不二之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期刊专业水平,还可以规避雷同类期刊,全面促进学术期刊整体质量提高。3.3

 提高期刊编辑的专业水平期刊编辑作为学术期刊的质量保证,是期刊论文的把关者,其水平直接影响着该刊物的论文质量和未来发展方向。当前对于期刊编辑的专业水平已经不是仅仅局限于以往的论文中语序、语病、错别字、标点符号等的校对,而是增加了其信息捕捉能力、数字化时代的接受能力等新要求。因此,全面提高学术期刊专业水平是影响期刊走向和专业的又一法宝,我们应该组织编辑人员对于一些前沿性编辑技术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与期刊共进退[6-8] 。3.4

 控制载文量,缩短出版时滞一本学术期刊,要正确看待其载文量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较高的载文量并不代表着较高的影响因子,相反的,一些高载文量的学术期刊,其影响因子反而很低,这是因为期刊过于追求刊发论文的数量,而并不注意其质量,过于追求学术期刊涉猎的广度,而忽略了其精度。往往一些字数多且篇幅长的文章,有可能其被引用频率更低。因此,一本学术期刊不应该过于追求数量和广度,反而应该更加注意深度与精度[9-10] 。一篇文章的发表要经过多个程序,如作者投稿—收稿—复制比检测—匿名处理后送外审—退修—待发表—校对—排版等一系列流程,因此其出版周期会相对较长,如果流程中的某一环节延长,无疑会为文章发表带来时滞。时滞会大大削弱文章观点的创新性,其涵盖的信息与可实践性会大打折扣,这样就失去了其发表的真正价值与意义,从而影响刊发此篇文章的学术期刊的学术时效性以及作者对此学术期刊的信任和读者的研读兴趣。因而,学术期刊要完善出版流程和期刊管理制度,争取缩短出版时间以及网载速度,从根本上规避文章的出版时滞。

 学术期刊与学术评价243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 . 学术期刊 [EB/OL].[2014-09-05]http://baike.baidu.com/view/848379.htm-fr=aladdin.[2]田林 . 从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看提高社科学术期刊质量的途径 [J]. 出版发行研究,2011(12):62-64.[3]冯春明,郑松涛 . 对学术期刊评价问题的再思考 [J]. 河北学刊,2008,28(6):247-249.[4]苏新宁 . 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J]. 东岳论丛,2008,29(1):35-42.[5]王靖,翁淳光,肖廷超 . 专业 OA 期刊的影响力分析 [J]. 科技管理研究,2010,(4):41-43.[6]刘淑杰,徐影,于涌 . 核心期刊与影响因子概述 [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0, (3):38-40.[7]李燕萍 . 基于期刊的引用认同和引证图像研究 [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2):49-52.[8]杜建,张纷 . 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基于医学领域某一细分学科的视角 [J].评价与管理,2010,(4):77-79.[9]李玉玲,陈祥君,李惠 . 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模糊综合评价 [J]. 情报科学,2009,(12):57-60.[10]秦长江 . 人文学科引文数据在不同引文数据库中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J]. 新世纪图书馆,2010,(6):12-15.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