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不同类型疟原虫感染患者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分析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疟原虫 血小板 不同类型 临床 患者

[摘要] 目的 探讨疟疾感染患者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三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86例来我院就诊为疟原虫感染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取血小板参数与随机抽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200例的血小板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用血涂片镜查疟原虫,奥卡检测疟原虫抗原。结果 与健康体检者相比,疟原虫感染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P<0.05),而血小板分布宽度及血小板平均体积无明显改变。结论 本组病例说明疟原虫感染患者多引发血小板减少,而随着病情好转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正常。

[关键词] 疟原虫;血小板减少;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14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33-02

疟疾是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以周期性发作,贫血及脾肿大为其临床特征,可发生轻重不同的并发症。其感染者随感染的轻重及时间长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液学改变。多数文献报道疟原虫感染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等指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其血小板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优先表现出来。为此,笔者对首次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疟原虫感染患者286例的血小板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286例疟原虫感染患者,为2001年1月——2012年12月到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在本院实验室经血涂片及奥卡检测疟原虫抗原而且既往就诊均无慢性肝炎及血液系统疾病等病史。其中男184例,女102例,年龄均为11-66岁。正常对照组均为健康体检者200例,男女各100例。年龄20-60岁。

1.2 检查方法 抽取被检者静脉血2ml放入血常规抗凝管中,充分混匀并采用BC-5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同时取少许血液推片三张,行瑞士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同时做奥卡检测疟原虫抗原实验,所有操作在一小时内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指标之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 果

2.1 本组病例均在外周血片中查见疟原虫或奥卡检测疟原虫抗原阳性。286例患者中有252例(88.1%)血小板低于正常值,其中9例<10*109/L,150例<50*109/L,93例<100*109/L。其中间日疟117例,恶性疟135例。经确证后,对所有患者给予正规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数天,体温正常,外周血片中查不到疟原虫,随着病情好转,血小板计数逐渐上升,治愈后,血小板计数正常,血红蛋白也随之恢复正常,见表1。

2.2 在本组252例疟疾感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治疗前后除血小板数目有较大的变化外,血小板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平均体积无明显改变,与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参数也没有明显的差别,见表2、表3。

3 结 论

3.1 疟原虫感染患者一般会出现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由于国家对疟疾疫情的有效控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疟原虫感染人数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是,近年来疟原虫感染人数有明显的抬头趋势,且临床症状不典型,许多患者未能及时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而引起漏诊,甚至误诊[1]。moulin等[2]报道疟疾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占总发病例的43%-70%。本组发现疟原虫感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占总病例的88.1%。略高于文献报道。

3.2 从表1可以说明,恶性疟和间日疟所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程度是有差异的,恶性疟减少的程度更加明显,说明恶性疟对血小板破坏程度较间日疟严重。

3.3 从表2、表3可以看出,疟原虫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小板减低有统计学差异,而血小板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平均体积与健康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疟原虫感染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小板数目有统计学差异。其血小板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平均体积与健康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

疟疾伴发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人认为[3]与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血小板被摄入脾脏内的血小板池,致使外周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减少,本组252例疟疾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脾脏肿大,说明脾亢是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

有学者认为疟原虫作为抗原产生血小板抗体,激活补体及脾FC受体的活性,造成血小板破坏过多,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4]通过对252例疟疾所致血小板减少病例的初步观察和研究,随着患者病情转归,血小板数量的变化,疟原虫在血液中的减少,以致最终消失,血小板数量逐渐增加,考虑疟原虫抗原致血液中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致血小板破坏增加,也是一个因素。

疟疾并发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人推测是由于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然而对病死者尸检未发现病理依据[5],因疟疾并发的血小板减少,在疟疾治愈后迅速恢复,血小板破坏增加应是主要原因,Piguet PF[6]等报道在疟疾动物模型中,血小板寿命缩短,血浆中含有血小板抗原的微细颗粒增多,并与血小板减少程度成正比。

有关疟疾病人伴有血小板减少的机理有待更多的病例的观察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倩,朱立强,陈卫民,等.62例疟原虫感染患者血小板参数分析.浙江临床医学,2008:1340-1342.

[2] moulin F,lesage F,legros AH,et al.Thrombocytopenia and plasmodium falciparum malaria in chindren with different exposures.Arch D is chind,2003,88(6):540-541.

[3] 王杨,杨秋平,张洪盛,等.疟疾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例报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5,2(13):153-154.

[4] Hein MC,Peler BH.Detection of platelet associated imm yuoglobul in in im in unc throm booytopen ia by flow oy com etry.Diagn-cim-im munol,1988,5(6):309-313.

[5]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18-626.

[6] Piguet PF,Kan CD,Vesin.Thrombocytopenia in an animal model of malaria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caspase-mediated death of thrombocytes[J].Apoptosis,2002,7(2):91-98.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