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消化不良58例疗效分析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辨证 疗效 消化不良 中医 治疗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方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总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临床症状积分降低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54/58),对照组为76.8%(43/56),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70,P=0.038)。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辨证;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9-0025-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09.01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DF)是由于非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常见症候群,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或烧灼感、早饱、餐后饱胀等不适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嗳气等。FD是一种全球普遍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欧美普通人群中具有消化不良者占19%~41%,而在我国FD患者可占到胃肠病专科门诊中的50%[1]。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治疗上也缺乏特异性方法,目前仍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中医药强调整体辨证论治,且费用相对低廉,而FD是受到众多学者众多学者认可的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2]。本文采用中医辨证论治FD患者共58例,取得令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14例,均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草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并经胃肠镜检查排除相关症状的器质性病变可能性,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消化道手术史及妊娠期妇女等也排除在外[3-4]。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8例,男23例,女35例;年龄21~73岁,平均(48.8±7.5)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2.1±1.3)年;辨证分型为肝胃不和型24例,脾胃虚弱型17例,肝胃郁热型11例,肝郁脾虚型6例。对照组56例,男22例,女34例;年龄20~71岁,平均(48.2±7.8)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2.2±1.4)年;辨证分型为肝胃不和型23例,脾胃虚弱型16例,肝胃郁热型12例,肝郁脾虚型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方剂。肝胃不和型:柴胡疏肝散加减(包括柴胡、陈皮、枳壳、芍药、香附、川芎、厚朴各10 g,炙甘草5 g,木香6 g,等)。脾胃虚弱型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包括白术、甘草、茯苓、半夏、陈皮各10 g,砂仁6 g,人参5 g,木香6 g等)。肝胃郁热型给予化肝煎加减(包括芍药、栀子、青皮、陈皮各10 g,牡丹皮、泽泻各6 g等)。肝郁脾虚型给患者予四逆散合六君子汤加减(包括陈皮、党参、半夏、柴胡、白术、茯苓10 g,枳壳、木香各6 g等)。均为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餐后30 min服用。

对照组给予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次/d,10 mg/次;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诺捷有限责任公司),2次/d,20 mg/次。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情况,按严重程度分别记为0~3分,其中无症状记为0分;轻度、稍加注意感到有症状记为1分;重度、有自觉症状、对工作无影响记为2分;重度、对生活工作造成明显影响记为3分。将胃脘胀满、胃脘疼痛、嘈杂、嗳气、口苦、便溏、纳呆、恶心、睡眠障碍列入观察指标,总临床症状积分=各个症状积分累加[5]。

1.4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经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总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95%以上;显效:经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总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60%~95%;有效:经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总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59%;无效:经治疗后症状与治疗前无改善,总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低于30%[6]。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临床症状积分变化

治疗后,两组总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临床症状积分降低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不良反应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均能顺利完成治疗方案。

3 讨论

FD属祖国传统医学中的“胃脘痛”、“痞满”、“呕吐”、“嘈杂”、“呃逆”等范畴,以“痞满”与之症状最为相近,在2001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草案中,推荐以上腹部痞满不适、餐后早饱为主症者为“痞满”,以腹部疼痛为主症者为“胃脘痛”[7]。FD发病因素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体虚病后等有关,其病机关键在于脾胃失通降、中焦气机受阻、久病不愈则伤气后转虚,因此该病发于胃脘,又与肝脾关系密切,三者中,胃主和降、脾主升清、肝主疏泄,如胃气不降则引起反胃、痞满、恶心、嗳气、呕吐等诸症,脾虚则中焦气机受阻,引发胃气不畅或上逆等,肝属木,土得木而达,木主疏泄,是食气入胃之关键所在,肝气郁结则致水谷疏泄受阻、克伐脾土、脾胃气机失和,出现两肋胀满、食欲不振、嗳气、脘腹胀痛等症,中医学上肝还与精神神志失调密切相关。因此本病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虚为本,肝郁气滞为促发条件,而胃气不降为诸症之主因[8]。

中医治疗上注重辨证施治,从本研究来看,FD患者中以肝胃不和型居多,其次为脾胃虚弱型,而肝胃郁热型和肝郁脾虚型较少,证型组成与司爱军[9]报道基本一致。本文根据各证型患者病机特点分型论治,采用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子汤、化肝煎、四逆散合六君子汤等分别进行疏肝和胃、健脾导泻、化湿行气、开结除痞,同时还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随症加减,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总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总临床症状积分降低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54/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8%(43/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整个疗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FD患者中有其自身特点和优势,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该病容易反复发作,本研究未就此方面进行研究,因此针对中医药在FD反复发作方面的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24-425.

[2]陈苏宁,史业东,马丽,等.中医为主要措施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复发率的Meta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27):2938-2941.

[3] Aro P,Talley N J,Ronkainen J,et al.Anxiety is associated with uninvestigated and functional dyspepsia(Rome Ⅲ Criteria)in a Swedish population-based study[J].Gastroenterology,2009,137(1):94-100.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6):559-561.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4-139.

[6]范一宏,蔡利军,徐国萍,等.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12):1592-1597.

[7]李其华,肖志承,陈峰.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1例[J].福建中医药,2014,45(1):32-33.

[8]杨帆,金小晶.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J].吉林中医药,2014,34(3):237-240.

[9]司爱军.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4):372-374.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