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生物技术 探索 实践 高职院校 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对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体会,探讨了适应本世纪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呼吁加强和重视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探索;实践

21 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 生物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如何培养生物技术及应用型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研课题之一[1](P. 32-33)。下面根据我校多年来生物技术教学的实践对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加以探讨,以推动和完善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一、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基本情况

我院为了适应我国,主要是浙江省农业产业化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要, 于2002年增设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

(一)课程设置

目前使用的教学计划设置基础课程15 门,强化英语和计算机课程教学,设置专业基础课2 门,专业课14 门,专业选修课15 门,职业技能训练20 项,特别强化食用菌栽培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酵工艺技术等几条主线。此外我们还在学生毕业前夕组织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组织培养、食品加工、食用菌栽培、植物保护、园艺等有关学科的教授和博士及有实践经验的专家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主要介绍本学科专业生物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生物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2](P.55-56)。我们对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学生强化操作技能的培养。

(二)师资队伍

基础课教师主要依托学校基础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主要依托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师资。在教师的配置上,以学历层次较高、职称层次较高的教师为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30% ,硕士学位人员50%,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达60%。

(三)实验条件

为满足学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与实训的需要,除学校建立各种实验室以外,同时建立了多家紧密型合作企业,目前已初步具备进行生物技术教学与科研的设备条件。为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教学和实习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和内容。

二、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成为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中应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加强能力、注重素质,积极构建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时代特征的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我们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改革与调整。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操作技能, 能在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及企业从事一线技术操作人员, 能在农业、食品、园艺、环保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科普、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受到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 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操作与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具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具有获得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6.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数据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和艺术素养,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的直接反映,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的改革中, 我们始终注意所培养的人才必须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统一, 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目标出发, 规划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改变各门课程内容上的重复与脱节现象, 优化课程体系。由于生物技术的覆盖面很宽, 生物学科知识层出不穷, 我们将专业方向主要集中在植物方向。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同样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共同组成。在基础部分, 主要是加强化学、外语、计算机; 专业基础主要加强植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的学习;专业课加强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其中细胞工程重点加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及操作训练,基因工程以重组DNA 原理,微生物重点放在微生物如何应用于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操作,微生物在农业及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门类易多, 但各门课程的学时数可少。课程的内容要针对生物技术的特点, 要突出一个“新”字。

生物技术是一门应用性非常明显的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 必须狠抓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的训练,在学生的第四、五学期将学生分配到相关科研课题组,完成课程论文,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进行动手能力的训练。在第六学期选定某一专题进行毕业论文的专门和强化训练, 这样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相关的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三、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的建议

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特殊性,它的覆盖面宽,涉及许多相关专业。如何突出生物技术专业的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积极调整、理顺关系, 加强学科建设

各校资源配置是按传统学科进行的,而生物技术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如何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全校的人、财、物优势,办好生物技术专业,就需要学校调整学科划分,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具体措施,理顺关系。既要加快发展新学科,又要有利于传统学科的持续发展。在理顺学科的前提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有计划地培养人才,选择德、才兼备的教师外出交流与科研合作,定期开设生物科学发展前沿的学术讲座。

(二)加强教学条件建设

1.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加快精品课程建设由于生物技术的覆盖面很宽, 生物学科知识层出不穷, 原来专业方向主要集中在植物方向,今后可适当增加动物、化工、机械方面的知识。将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列为校级重点课程,加大投入和检查力度,努力建成优质课程。开发“植物学”、“生物化学”CAI 软件,制作“生物技术大实验”、“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等电教片,编制各科的试题库。以本专业的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其它专业课程建设,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2.增加投入,改善实验条件

多方面筹措资金,一是争取政府专项建设费;二是与科研课题结合,教师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有关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项目;三是教学实验费的倾斜。就我校而言,争取在近2-3 年期间建成计算机房一个,供本专业学生使用。建设组培室一个,多功能通用实验室一个,满足生物技术实验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3.强化实习基地,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及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又要积极开发建设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满足学生进行科研训练、课程实习和毕业论文的需要。通过我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在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不仅能集中学校现有生物学科的资源优势,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而且将带动其它学科和专业的发展,适应21 世纪社会发展对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3](P.67-68)。

4.多元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动植物组织、细胞直至分子水平的微观领域,直观可视性差,学生难于理解,因此有必要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堂理解力和学习兴趣。如:在完成课程的教学进程的基础上,让同学自由选择与本课程有关的知识点,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制作PPT,然后在班上演讲,让同学提问并打分,最后由老师来总结及回答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增加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同学的自信和胆量。

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重点应突出操作技能的培养,应有大量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并能在生产实践中得以应用。以往的教学计划是最后一学期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五月初回校毕业论文答辩等事项,学生真正能在单位实实习的时间只有三个月,这样的实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一个部门参加为期两到三个月的培训,而在这期间他们却几乎没有独立工作的机会,只有得到别人的信任,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时,才会有独立工作的机会。因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应有更多的能力与独立自主相结合的经历[4](P.289-290)。为提高同学的就业能力,教学计划应作适当的调整,前二年在校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适时到实习基地进行短期训练,第三年让同学们自已选择职业技能方向,到不同的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校内和实习基地老师共同培养操作技能,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长达一年的实践, 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操作技能及科研训练、课程实习和毕业论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国英.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要求改革高等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1,(9).

[2]沈伟桥.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高等农业教育,2008,(4).

[3]钟鸣等.加强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2,(5).

[4]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褚永慧]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