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淤积 胆汁 肝病 诊断 进展

[摘要]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淤积综合征,属于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的器质性病变,以皮肤瘙痒、黄疸、疲劳和脂肪泻等常见的淤积症状为主要表现,缺乏特异性表现,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诸多不利。近年,有关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迅速增多,临床上按照病因将其分为胆管性胆汁淤积、肝细胞性胆汁淤积和混合性胆汁淤积。由于该病的诊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规范化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成为该病的主要方案。基于该病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危害,本文对近5年有关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文献进行了总结,现将其综述如下。

[关键词]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3-44-04

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是体内较为复杂的循环过程,通过3类细胞表达蛋白转运体系协调进行,临床研究指出胆汁酸、胆红素转运表达和功能缺陷时就会导致胆汁淤积[1],表现出黄疸、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和疲劳等症状,体内的胆红素升高,毛细胆管的酶潴留,临床上将其称之为胆汁淤积性肝病。目前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临床报道[2-3]认为该病属于临床综合征,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规范化诊断治疗对胆汁淤积性肝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下将从该病在诊断和治疗进展上进行讨论。

1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

黄疸和皮肤瘙痒是胆汁淤积的主要症状,临床发现患者存黄疸需要进步进行区别,黄疸类型包括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和先天性黄疸,其中前两类所占比例较大[4]。肝细胞性黄疸伴肝细胞衰竭症状,如乏力、食欲下降、蜘蛛痣、肝功能受损等变化,研究指出该类黄疸的总胆红素多低于200μmol/L。先天黄疸属于遗传生理障碍病理类型,多发于低龄儿童。溶血性黄疸是因红细胞破坏严重导致胆红素突增,超出肝细胞清代谢能力,该类黄疸的特点为:常见于毒蛇咬伤、血型不合输血、药物毒副作用、肺梗死等。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特点如下:巩膜深黄,皮肤瘙痒,小便变浓,大便色浅,慢性脾肿大急性患者伴肝肿大。胆汁淤积的患者总胆红素超过200μmol/L,症状缓解后可在100μmol/L左右;结合胆红素大幅度升高,超过50%[5];血浆胆固醇升高,多数血浆胆固醇超过7.76mmol/L;ALT轻度升高,ALP值超过正常25倍[6]。胆汁淤积性黄疸多见于原发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硬化性胆管炎、药物性肝炎和病毒性淤胆型肝炎。B超检查能够提供较准确的诊断依据,胆汁淤积性肝炎的巩膜多为金黄色,肝外胆汁淤积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巩膜主要为黄绿色[7]。阻塞性黄疸乏力、腹胀等症状并不明显,急性病毒性肝炎淤胆型的ALT明显上升,早期乏力、腹胀、食欲下降明显,主要有程度不同的肝内胆汁淤积导致。重型肝炎引起黄疸,凝血酶原活度下降明显,以高度乏力为主要特征[8]。

1.1 病因分类

临床上主要根据病因对胆汁淤积性肝病进行分类,胆管性胆汁淤积、肝细胞性胆汁淤积和混合性胆汁淤积是主要的三种类型[9-10],而诱发的病因也较为多样,以下为相关病因诊断的最新进展。

1.1.1 胆管性胆汁淤积 (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属于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年妇女为多发人群,血清线粒体抗体阳性是其主要的指标,具体诊断要点如下: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肝内瘀胆的特征;血清线粒体抗体阳性;肝内小胆管损伤;影像显示无胆道系统阻塞。另外皮肝穿刺利于其诊断。(2)胆管消失综合征,多因素引发的一种病症,诊断时依赖于肝脏活检,B超、ERCP和MRCP有辅助检查效果。(3)胆管囊样扩张,多为先天性疾病,是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彩超和CT扫描检查可以帮助诊断,活检辅助诊断。(4)囊性纤维化病,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见于欧美,诊断要点如下:家族史;反复呼吸道感染;胰腺功能不全;免疫反应可检胰蛋白酶活性下降,DNA探针技术为该病因的检查提供进步依据。(5)胆管结石,结石容易导致胆汁分泌异常,临床上主要通过ERCP和MRCP进行诊断。(6)胆道寄生虫,如蛔虫、肝吸虫等,通过体液检查和十二指肠镜检查加以诊断。(7)胆道狭窄,手术、外伤是引发该类疾病的重要原因,B超、CT扫描和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可靠。(8)肿瘤压迫,如胆管癌、胰腺头部癌、十二指肠乳头腺瘤、肝囊肿等都会造成胆汁分泌的异常,超声检查、核磁共振、超声造影、腹腔镜等检查手段较为可靠。

上述是较为常见的诱发胆汁淤积的疾病,还包括淀粉样变性、副肿瘤综合征、静脉闭塞性病、免疫抑制相关疾病等。

1.1.2 肝细胞性胆汁淤积 (1)病毒性肝炎,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这些病毒对肝细胞的损伤程度严重,导致胆汁分泌障碍,乙肝是我国的多发病,临床对其诊断和治疗已经较为深入,戊肝多见于亚非国家,病情较为严重,更容易导致胆汁淤积,常伴有黄疸、皮肤瘙痒和大便变浅等症,上述淤积症状均比甲肝明显,临床上诊断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胆汁淤积主要依靠以下几点:患者表现为黄疸、皮肤瘙痒、尿色变深,多数患者伴乏力纳差,合并肝脾肿大,检查显示谷氨酰转肽酶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显著增加,病毒学检查对病毒肝炎导致的淤积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2)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会使肝小叶扭曲、破坏,由此而引起肝细胞分泌异常,临床诊断时需要询问是否存在病毒感染,了解相关体征和表现,CT扫描和超声利于诊断,超声下穿刺活检发现假小叶则可确诊。(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该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出黄疸、瘙痒,伴有高胆酸血症、肝功能损害,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同时还要排除其他导致肝功异常、黄疸、瘙痒等疾病如胆石症、病毒性肝炎等。(4)药物性胆汁淤积,部分患者因为使用了对肝细胞功能有损的药物,从而对细胞的胆汁分泌功能造成破坏,以下是其诊断要点:有关药物服用史;肝内胆汁淤积征象;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大于6%;发热、瘙痒和皮疹等表现;停药后患者病情好转,给药后加重;肝炎病毒血清指标呈阴性;肝脏活检只见毛细胆管淤积。(5)术后胆汁淤积,腹部手术容易引起胆汁淤积,临床研究认为手术过程中血压过低是发生胆汁淤积的重要原因,以血清胆红素、血清碱性磷酸酶增加为特征。(6)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是两种类型,长期饮酒对肝脏的损害极大,因此也是引发胆汁淤积的重要原因,临床诊断时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饮酒史,禁酒后肝功各项指标下降,除此外会表现出皮肤瘙痒、黄疸等。(7)感染性胆汁淤积,临床上引起胆汁淤积的病菌主要为厌氧革兰氏阴性菌,腹腔感染为主,另外肺炎、心内膜炎、泌尿道感染和脑膜炎等疾病同样会导致胆汁淤积,临床诊断时主要以患者的感染症状和病原菌检查确诊。(8)充血性心力衰竭,该病也是导致胆汁淤积的重要原因,心肌炎、心肌梗死、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疾病都会引起充血性心衰[11],淤血会使肝细胞缺氧,表现出肝功异常、黄疸,该病因主要以右心功能不全为特征性诊断,排除其他病因。(9)静脉高能营养,婴幼儿胆汁淤积常见原因,高血脂、高胆固醇会影响肝细胞膜流动性,从而影响胆汁分泌,表现出黄疸、高胆红素血症,ALT和ALP水平增高。

1.2 诊断流程

对于疑似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患者的诊断流程[12]如下:(1)询问病史、家族史、药物治疗史和酒精摄入等情况,通过病史医生可以对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溯源,药物、酒精等均是导致淤积症状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详细询问。(2)进行详细身体检查,包括体格检查、超声扫描等,体检和超声扫描时初步检查手段,为进步诊疗提供依据。(3)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难以解释胆汁淤积的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主要应用于高度选择病例,对预期无需治疗的先进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或超声内镜检查[13]。(4)实验室检查,主要检查项目包括肝功能、病毒血清学和肝病自身抗体等,此项检查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是判断病因的重要手段[14]。(5)对未解释肝内胆汁淤积可考虑肝活检术[15],是诊断病因的可靠手段。上述流程是层层递进的,病史和体格的检查尤为重要,帮助医生做出初步判断,为下步流程通过参考[16];超声扫描、CT扫描时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手段,慢性胆汁淤积患者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抗线粒体抗体水平;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超声内镜检查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是进步诊断的重要工具。

2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

2.1 肝内胆汁淤积治疗

临床研究指出清除病因是胆汁淤积性肝病治疗的关键[17],比如病毒性肝炎诱发的淤积就需要实施抗病毒治疗;细菌感染导致的则需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药物性导致淤积则需要立即停止用药;但引发该病的因子往往是重叠的,因此还应当采取个体化症状治疗。治疗淤积性肝病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肝脏细胞,预防淤积胆汁对肝细胞的损害,同时促进相关转运蛋白的功能,利于胆汁的排泄。临床上主要是针对胆汁淤积和瘙痒症状进行治疗[18]。

2.1.1 胆汁淤积治疗 有关胆汁淤积的治疗药物包括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门冬氨酸钾镁、脂溶性维生素、钙和维生素D和复方中药。西医以病因治疗为基础,只有将胆汁淤积的病因清除,才能达到治疗目的[19]。腺苷蛋氨酸在病毒性胆汁淤积、酒精性胆汁淤积、药物性胆汁淤积和妊娠期胆汁淤积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熊去氧胆酸治疗酒精性胆汁淤积、病毒性胆汁淤积的疗效显著;门冬氨酸钾镁能够促进尿素循环,为机体提供必要的钾离子和镁离子,主要起辅助治疗的作用;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是补充因脂肪泻导致的维生素损失,也是辅助治疗作用;钙和维生素D主要针对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中医认为该病属于黄疸范畴,病因机制较为复杂,提倡个体化辨证用药治疗[20],中药材中许多成分均具有降酶和退黄功效,复方鳖甲软肝片、扶正化淤胶囊等复方药物已经成为该病的重要治疗药物[21]。

2.1.2 瘙痒治疗 针对该症状的药物包括考来烯胺、利福平、纳洛酮和类似物纳曲酮、皮质激素、叶酸拮抗剂和免疫抑制剂等,上述药物对瘙痒症状均有良好的缓解作用,临床效果在韦晓东等[22]报道中已经得到了证实。

2.2 肝外胆汁淤积治疗

肝外胆汁淤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症治疗药物同肝内胆汁淤积用药。部分肝外胆汁淤积需要行手术治疗,如肝叶切除、胆道重建和肝脏移植等,但上述手术的风险较大,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内镜下治疗方案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内镜手术方式包括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术、经皮肝穿刺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逐渐成为首选手术方案,报道指出其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和死亡率[23]。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胆汁淤积性肝病属黄疸病范畴,视熏蒸肝胆、湿热内蕴中焦、肝失疏泄、胆汁外溢为主要机制。病位在肝胆、脾胃,常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凉血、化痰等方法,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主要原则[24]。中医联合西医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感烟具有显著性效果,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促进了肝功能改善、症状减轻和病程缩短,对该类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胆管性胆汁淤积、肝细胞性胆汁淤积和混合性胆汁淤积是胆汁淤积性肝炎主要病因,掌握病因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临床治疗时需要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规范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平.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106-107.

[2]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management of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s[J].J Hepatol,2009,51:237-267.

[3]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委员会.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6):492-501.

[4]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委员会.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实验和感染病杂志,2009,3(4):474-487.

[5] 谢雯,赵红.关注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4):23-27.

[6] Han XF,Wang QX,Liu Y. Efficacy of fenofibrat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artially responding to ursodeoxycholic acid therapy[J].J Dig Dis,2012,13:219-224.

[7]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委员会.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3 [J].中国肝脏病杂志,2013,5(1):53-64.

[8] 赵攀,段光锋,杜丽,等.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效果的系统评价[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1):341-344.

[9]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 年修订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3):167-170.

[10] Michael Brown J,Ball JG,Wright MS.Novel protective mechanisms for S-adenosyl-L-methionine against acetaminophen hepatotoxicity:improvement of key antioxidant enzymatic function[J].Toxicol Lett,2012,212:320-328.

[11] 马雄,邱德凯.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临床消化杂志,2009,21(3):141-143.

[12] 余丰,梁飞立,邓梅花,等.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中西医论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9):1019-1022.

[13] 王吉耀,涂传涛.重视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3):131-132.

[14] 韦晓东,李菁.胆汁淤积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12):1253-1256.

[15] 赵红,谢雯.2013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3(7):29-33.

[16] Andringa KK,King AL,Eccleston HB,et al.Analysis of the liver mitochondrial proteome in response to ethanol and S-adenosylmethionine treatments: novel molecular targets of disease and hepatoprotection[J].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10,298(5):G732-745.

[17] 彭浩,王军,焦云桃.思美泰治疗肝内胆汁淤积临床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3):161-163.

[18] 陆伦根.胆汁淤积性肝病疲劳的发生机制、评估和治疗[J].肝脏,2010,15(1):57-59.

[19] 马安林,郭新珍,刘霞,等.双环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比较[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6):471-472.

[20]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5):391-395.

[21] Vincenzi B,Santini D,Frezza AM.The role of S-adenosyl methionine in preventing FOLFOX-induced liver toxicity: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patients affected by resected colorectal cancer treated with adjuvant FOLFOX regimen[J].Expert Opin Drug Saf,2011,10:345-349.

[22] 段维佳,张福奎,欧晓娟,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对熊去氧胆酸应答欠佳的影响因素[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2):118-120.

[23] 裴冬萍.地塞米松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肝炎36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23): 3674-3676.

[24] 肖建欣,李亚.中西药结合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6):96.

(收稿日期:2013-12-25)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