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和正常儿颅脑CT结果比较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颅脑 缺血 缺氧 新生儿 脑病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和正常儿颅脑CT结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4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作为A组,同时选取44例正常新生儿作为B组,分别对两组新生儿进行颅脑CT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两组颅脑CT结果。结果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基底节平均密度值(18.54±3.12)HU、脑白质平均密度值(15.71±2.11)HU、脑灰质平均密度值(22.47±2.74)HU和正常儿颅脑C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和正常儿颅脑C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比较CT结果,能够为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颅脑;CT;影像学检查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8(c)-0182-02

Comparison the Results of CT in Patients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and Normal Brain

CHEN Si-zheng

Room of CT, Yongche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Yongcheng, Henan Province, 476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brain CT in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and normal childre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44 cases of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were selected as A group, and 44 normal newborns were selected as B group, and two groups of neonates were treated with brain CT imaging examination,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verage density of the basal ganglia of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the mean density of white matter(15.71±2.11) HU, the mean density of gray matter(22.47 ± 2.74) HU and normal children cranial brain CT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nclus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CT results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and the normal brain, and it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clinical treatment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CT.

[Key words]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Brain; CT; Imaging examination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1]。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造成新生儿出现一些脑功能障碍、智力低下、脑性瘫痪,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CT扫描可以发现并判断脑部病变,为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据有关报道指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脑部CT影像和正常新生儿的脑部CT影像是不同的,对此该院分别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和正常儿进行颅脑CT扫描,对比分析两组的CT扫描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4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作为A组,纳入标准: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兴奋或抑制、肌张力异常、抽搐、呼吸异常、原始反射减弱等;经临床诊断及CT检查均被确诊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根据吴恩惠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程度的分度,44例患儿中10例为轻度,21例为中度,13例为重度。排除标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患有其他脑部疾病的患儿。4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中,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3~15 d,平均年龄(8.41±0.73)d,其中自然分娩23例,剖宫产分娩11例,早产儿10例。同时选取44例正常新生儿作为B组,B组患儿中,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3~18 d,平均年龄(9.13±0.41)d,其中自然分娩28例,剖宫产分娩9例,早产儿7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出生方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SOMATOM DefinitionAS(64排)CT扫描机,扫描参数:管电压110 kV,管电流110 mA,窗宽80 HU,窗位35 HU。让患儿取仰卧位,自其听眦上线到头颅顶部做层厚5 mm的多层头颅CT扫描,测量其基底节、丘脑、灰质、白质部位。在CT扫描的过程中,对于出现躁动的新生儿可让其口服10%水合氯醛以镇静。扫描后,由3名以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对CT扫描影像片进行阅片。

1.3 观察指标

以两组的基底节、脑白质密度、脑灰质等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展开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形式,计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法,若P<0.05则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颅脑CT检测值比较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基底节平均密度值、脑白质平均密度值、脑灰质平均密度值和正常儿颅脑C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4、6.142、4.12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颅脑CT检测值比较[(x±s),HU]

2.2 不同分级程度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颅脑CT检测值比较

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颅脑CT检测值比较,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和轻度、及中度患儿基底节平均密度值、脑白质平均密度值、脑灰质平均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程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颅脑CT检测值[(x±s),HU]

注:a为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为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指的是在围产期因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发生障碍而使血氧浓度降低,从而发生的脑部缺氧缺血性损害[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意识障碍、脑水肿、惊厥、肌张力增加、癫痫、原始反射异常、呼吸异常、瞳孔改变等症状[3],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可以准确的显示颅脑内病变的位置、范围、程度,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螺旋CT主要采用了滑环技术,将电源电缆和一些信号线与固定机架内不同金属环相连,通过运动的X射线管和探测器滑动电刷与金属环导联[5]。在螺旋CT扫描的过程中,螺旋CT机内的球管和探测器不受电缆长度的限制,能够沿着人体长轴连续匀速旋转,从而快速、不间断地完成容积扫描[6]。根据孟振华的CT诊断结果显示:正常新生儿脑白质密度平均CT值为19.6~28.7 HU,脑白质边缘呈“枫叶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脑实质内存在低密度灶,皮髓质分界模糊。该研究中,该院采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SOMATOM DefinitionAS(64排)CT扫描机对两组新生儿颅脑进行CT扫描。通过扫描发现,正常新生儿基底节平均密度值、脑白质平均密度值、脑灰质平均密度值分别为(23.79±3.47)HU、(28.14±2.33)HU、(33.71±3.46)HU;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基底节平均密度值、脑白质平均密度值、脑灰质平均密度值分别为(18.54±3.12)HU、(15.71±2.11)HU、(22.47±2.74)。两组颅脑CT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4、6.142、4.124,P<0.05)。这说明正常新生儿的基底节、脑白质、脑灰质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是不一样的,这一研究结果和方长海等[7]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对血脑屏障起到一定破坏作用,从而会使脑细胞水肿,导致脑水肿。脑水肿会降低脑部血流量,增加脑部压力及脑血管通透性,从而使得脑组织体积变大,缺氧坏死。在CT影像检查中就显示出脑实质密度较低,脑灰白质界限模糊不清,甚至消失[8]。根据该研究,不同病变程度患儿的颅脑CT检查结果也是有差异的。轻度一般表现为散在、局灶低密度分布2个脑叶;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白质灰质对比模糊则为中度;重度表现为弥漫性低密度影、灰质白质界限丧失。

综上所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和正常儿颅脑CT结果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比较CT结果,能够为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郑英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CT特点[J].中外医疗,2012,31(16):741-742.

[2] 梁康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诊断[J].中国卫生产业,2011,8(23):1123-1124.

[3] 戴洪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正常儿颅脑CT对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8):57.

[4] 孟振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正常儿颅脑CT对照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6):922-923.

[5] 刘栋云.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中医病机及将其与正常儿颅脑CT的对照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4,7(S2):67-68.

[6] 余霖,陈均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头颅CT检查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2):348-351.

[7] 方长海.双螺旋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学,2013,34(7):982-985.

[8] 刘华奎.脑电图与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2,33(23):50-59.

(收稿日期:2015-05-21)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