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技术手段和政务管理两个层面准确把握电子政务一词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一词 电子政务 层面 政务 手段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120039-01

电子政务(E-Government)一词是个泊来品,在我国曾经用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府、政府上网、办公自动化等名词来说明电子政务的内容。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开展电子政务的基础条件不同,加之不同语言对E-Government一词表述存在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对电子政务一词的多种不同理解。尽管如此,世界各国开展电子政务的内容和目的是一致的,这就是试图通过“电子”手段来高效地实现政府职能,来满足公众的各种需求,是一种采用电子手段的政务管理和服务活动。

电子政务中所说的“电子”是开展电子政务活动的手段和工具,狭义的电子就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即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而广义的电子则并不局限于此,还包括电话、电报、传真、广播和电视等通信和传播技术。在电子政务发达国家,由于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高度发达,电子手段主要指计算机外网,即国际互联网。政府通过外网这种电子手段,为政务人员提供了灵活的网上办公条件,也为加强与公众、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沟通创造便利条件,可为他们提供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跨地域的服务。我国于2002年正式提出了电子政务这一名词,通过电子政务对政务主体的信息化网络化工作进行了科学的界定。与电子政务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电子政务是在内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尚未完全完成的情况下,通过政府上网工程、电子政务年等国家工程的强力推动下,直接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与广大公众交流。所以,我国电子政务所采用的电子手段,是以现代电子手段与传统电子手段并存为特征的,既包括传统的电话、电报、传真、广播电视等通讯传播技术,也包括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电子政务中的“政务”是指政务主体的管理和服务活动,这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电子政务的核心所在。开展电子政务活动的主体,狭义上仅指政府及其组成部门,例如,美国的政务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立法、司法、行政部门(详见美国政府网,由此也容易使人联想到电子政务中的政务主体就是政府,从而认为电子政务建设就是指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与其它部门无关。事实上,在我国电子政务,除了政府部门外,党委、人大、政协、军队系统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主体同样要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公共管理活动,他们都是电子政务的主体。因此,在界定我国的电子政务主体时,要跳出政府系统的范畴,将其延伸到包括党委、人大、政协和军队等公共管理主体,广义地理解电子政务是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得出的结论。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就是政府及其公共管理主体应用现代信息、通信和其它先进技术,对自身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达到提高内部协调和管理效率,提高公众服务质量的活动。我国电子政务的主体和所采用的电子手段均是指广义的电子政务范畴。这里公众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它们都是电子政务管主体管理和服务的对象。由于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开展电子政务的主体围绕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这个目标,不断地对自身进行改革和再造,从而实现管理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管理重心由注重成绩向注重绩效转变,组织结构由垂直向水平网络转变。电子政务的基本特征体现在电子和服务上,即基于互联网络并以服务为出发点的。电子政务还具有创新性、全局性和渐进性的特征。首先,在“电子”和“政务”的关系上,电子政务重在政务,不是电子,电子是为政务改革服务的,电子仅仅是手段,优化政府管理职能和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实现政府与公众、企事业的良性互动是最终目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成败在于创新。其次,由于电子政务是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基础上,通过与各部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对接,实现横向业务联动和信息共享,促进管理结构扁平化的改革过程,电子政务具有全局性。第三,电子政务在理论上是没有终点的,是一个边建设、边调整、边发挥作用、边完善、边技术更新的过程,它应该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在网络建设、职能优化、服务公众三者之间呈现出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不断改造和完善的特点。

作者简介:

黄伟,辽宁省朝阳市委党校计算机专业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