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就业成本与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关系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高职 毕业生就业 成本 就业 关系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高峰的到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高职学生为了能够就业,纷纷增加就业成本,当然就业成本与就业率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正比例关系,但两者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应转变理念,从多方面降低高职学生的就业成本,同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进行机制创新,从而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就业成本;高职高专;市场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63(2010)03-0123-03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0万人,其中高职毕业生达350万人。高职毕业生人数的逐年攀升,导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高职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压力越来越大,就业成本越来越高,费用支出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也成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拦路虎”。大学生就业成本逐年增加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就业成本与高职就业率是否有必然关系,应该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本文拟从高职学生的现状出发对这些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高职学生就业成本分析

(一)就业成本概念

所谓就业成本,原本是经济学概念,在本文中是大学生找到工作所花费的各项成本之和,涵盖高校有关部门推荐大学生就业所需的费用、大学生在毕业时为了找到一份工作所花去的相关费用以及用人单位为招聘职员所发生的成本之和。具体包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经费成本等,但由于前两项成本不好量化,故本文主要是指经费成本。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就业也越来越难,就业成本也随之逐年攀高。因为找工作总得花费点“本钱”,制作个人简历、到外地去应聘、添些适合的衣服等等。

具体说来,毕业生就业成本项目的界定主要包括如下项目:宣传印刷费(因推荐毕业生就业而发生的广告费、宣传材料印刷费);电话通信费(反映就业机构发生的电话电报传真费、网络通信费等);交通费(租车费、车辆用燃料费、过桥过路费、专用车辆保险费等);邮寄费(反映与用工单位之间的信函往来、档案传递的邮寄费用);中介费(反映支付给中介机构或个人中介的费用);形象费(包括购置面试所需的西装和皮鞋等)。学校方面的就业成本主要包括:就业指导费,反映学生就业前的技能训练和职前教育费用(包括材料消耗、教师的授课津贴等);专项购置费等。用人单位的就业费用主要包括:宣传费用、场租费用、交通费用、通信费用等。

(二)高职学生就业成本存在的误区

据《2009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全国本科毕业生求职成本为1080元,拿到一份工作邀请需投12份简历;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求职成本为916元,拿到一份工作邀请需投8份简历;四川高职高专毕业生求职成本为949元,拿到一份工作邀请需投10份简历。

不少高职院校在就业成本和毕业生就业率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区,首先是单纯追求以“高就业率”为标志的“社会效益”,而忽视自身的“就业经济效益”,造成了就业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其次是在学生头脑中存在着就业成本高,就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甚至有毕业生为了就业去整容的事情;再次是缺乏对就业经费的专项管理,仅仅简单地列入年度预算,甚至和招生经费“捆绑”使用,在淡化费用与效益配合关系的同时,也存在着经费超支、管理失控和营私舞弊等隐患;最后是实行“粗放型”核算,经费开支职能模糊,淡化了就业经费项目间的功能界限,导致经费管理的混乱。

二、就业成本与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关系

就业成本与高校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譬如说当学校用于就业宣传、场租费用等成本比较多时,这就能够更好地将学生推荐出去,使得学校的就业率得到提高。当学生在就读期间能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考取一个个证件时,对三年后的就业就会起到更好的作用。通过以上的阐释,可以看出就业成本与高职高专就业率的确有着某种程度的关联,但是否就业成本与就业率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呢?高成本是否就会导致高的就业率呢?这点我们不敢苟同。就目前来说,就业成本和就业率之间的关系可以分解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高就业成本,高就业率;第二,高成本,低就业率;第三,低成本,高就业率;第四,低成本,低就业率。最理想的关系是低就业成本,高就业率;最不理想的就是高成本,低就业率。具体说来,就业成本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一)就业成本投入与高职学生就业率成一定正比例关系

由于高职的高速扩招,导致毕业生供给量与社会所能够吸纳的劳动力需求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于是很多高职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都愿意花费高额的就业成本来换取毕业时的一份理想的职业。如高职学生在校就读时,就热衷于考取各种证照,譬如计算机等级证、大学四六级英语证、导游证、驾驶证等,有的为了能拿到证竟然不惜成本、不择手段。最后由于这些证件是一些用人单位招工的前提,所以他们能够在就业时派上某种用场,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业成本投入的大小与高职学生的就业率的高低的确有着某种程度的联系。这从我们在实证调查中的结果就可以看出来。而且被调查者也认为要找到工作必须要付出相当的成本,这符合经济学上的观念,即投入和产出比例相当的概念。但我们知道哲学上有个“度”,如果学生过分专注于就业成本的大小时,而忽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即使花费太多的成本、考取太多的证恐怕也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大学生求职成本过高,不会必然导致高就业率。当然,毕业学生的过度包装与就业形势和大学生求职观念都有关系。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存在盲目消费现象,在简历、形象包装等方面投入过大,这说明目前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还不到位。事实上,精美的简历对提高求职成功率的帮助并不大,一份求职简历超过400个字,效用度只有25%。为了能有效地推荐自己尽快尽早上岗,很多同学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精美的个人简历,平均花费200元左右,其实耗费大量的财力用于“自我包装”属于过度消费。

造成学生求职成本过高,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没有接受好的职业指导有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希望通过“自我包装”来赢得招聘单位青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暴露出学生们没有树立理性的求职观,如许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就盲目地跑到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去求职,这带来了巨大的求职成本。同时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租住在简陋的出租屋内,成为“漂族”队伍中的一员。所以应该给学生有效地传递就业市场的信息,并教授学生一些面试技巧和求职过程中合法权益保护等可操作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以消除这种过度消费现象。

(二)就业成本过高,然而就业率却不是很高

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在某些时候花费了很高的就

业成本,加之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办公室的大力宣传等的费用也不低,然而遗憾的是有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仍然不够理想。这其中存在着诸多的原因。如国家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机制和政策存在歧视。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派遣时总会遇到一些地区封锁或者行业限制,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但由于政策的制定与监督实施方面有些脱节,导致一些政策还“悬在空中”,得不到落实。从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看,一些行业及地区限制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障碍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部分大中城市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有限制,人力资源得不到最合理的市场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所以即使毕业生或学校所花的就业成本再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就业率的大幅提升。同时,有的高职院校,无论是办学指导思想,还是人才培养模式,几乎都沿袭了普通高校的传统办学思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变化的需求。个别学校只凭自己师资的现状而不顾人才市场的需求,盲目开设新专业、随意调整课程设置。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快,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培养体系,习惯遵循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通过压缩课程内容的方式,完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脱节,使高职学生毕业后没有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丧失了自身应有的优势和特色。

最后,有的用人单位抬高用人门槛,导致高职毕业生即使花费了大量的就业成本,仍然导致就业难。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企事业单位拥有越来越多的用人自主权,面对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他们已经意识到人才素质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已不再盲目被动地接受毕业生,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挑选,而且有意地提高人才进入规格。如原来只需录用专科生的职业岗位,现在却上升到录用本科生、硕士生甚至是博士生等等,把高职生混同于一般的打工仔,从而造成人才浪费与专科生人才资源的相对过剩。人才高消费加剧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三)部分高职高专就业成本不高,而就业率却比较高

现阶段,沿海省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导致用工需求增大,这就使得高职毕业生就业机会增加,企业用人观的转变对高职生就业率的走高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市场上高职培养出的毕业生职业能力强、专业对口,人才的紧缺使得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逐渐提高。甚至有的高职毕业生还没有毕业,学生签约率已经达到97%,经常是一个毕业生几家企业在抢。有的紧俏专业明年的毕业生目前已经被用人单位预订一空。

综上所述,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高职就业成本与就业率存在着一定的正比关系,但两者绝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为了降低高职学生的就业成本同时将学生的就业率提高上去,只有采取下列方法: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灵活务实,根据市场需要来设置相应专业。同时,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成本不高,而就业率走高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专业设置过于死板、与实践脱节是最大的一个问题。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占领”了本科教育忽略的一些领域,汽车、计算机、维修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专业毕业生与社会的需求贴得很近,在很多岗位上经过很少时间的适应就可以进入状态,这也是部分高职生就业率走高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高职领域中民办学校比例的增加也是其毕业生就业率的一股推动力。和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在办学上有更大的自主性,市场需求的细微变化会更快地体现在教学调整上,这也更加有利于学生所学的专业和课程贴近市场的需求。此外在就业工作上,民办高校的主动性更强,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推动学生就业。与此同时,就业率走高的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下一步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对口、起薪点、工作发展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是衡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高职院校不应只满足于毕业生的高就业率,而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职业素质培养,提高他们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啸,邵一江,董承军,大学毕业生就业成本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05)

[2]岳昌君,高校毕业生求职效率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06)

[3]解光胜,丁晓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成本的理性审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2)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