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06—2015钢琴四手联弹文献综述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综述 文献 钢琴 四手联弹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知网2006-2015十年间发表了关于钢琴四手联弹的研究文献共计百余篇。本文对这些文献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与分析,同时择其最具代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与分类,试图针对文献研究特点及研究领域现状进行综括评述。

[关键词]中国知网;钢琴四手联弹;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J6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6-0080-04

钢琴四手联弹历史渊源久远,作品内容丰富多元。探究钢琴四手联弹这一演奏形式展现于众及开始流行的最初见证,应该是始于1765年5月13日伦敦布劳尔街的希科斯福特大音乐室,当时只有9岁的莫扎特和他姐姐南妮尔常在这里举办音乐会,弹奏一架楚迪为弗烈德里克大帝制造的双键盘羽键琴。当时莫扎特演奏的首个作品《C大调奏鸣曲》(K19d),就是为此场合而创作的四手联弹作品。[1]历史上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对钢琴重奏都十分重视与关注。史料记载:贝多芬送侄儿卡尔去向车尔尼学钢琴时,都会特别叮嘱让卡尔天天练习重奏作品,车尔尼不仅仅是练习曲大师,也是钢琴重奏大师。车尔尼《四手联弹的实用学派》(作品239),是早期钢琴历史上一部最重要的代表论著。[2]浪漫主义时期的第一位重奏大师舒伯特,则为四手联弹这一体裁创作了70余部作品,从他在世时发表的作品目录中了解,他创作的重奏作品数量仅次于艺术歌曲。[3]总之,从巴洛克时期的巴赫,到浪漫主义时期的门德尔松、肖邦、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德沃夏克等,许多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都对钢琴重奏有着情有独钟的兴趣,并为后人留下丰富且珍贵的传世佳作。

钢琴四手联弹,是在同一件乐器上的重奏,它既能让合作双方享受到弹奏的乐趣,又有益于提高演奏者的自身修养。与此同时,这种始终处于与合作方共同表现音乐的重奏,能同步训练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多声部思维能力、和声辨析能力、平衡能力以及音色调控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因为四手联弹艺术有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且作品生动、好听易于掌握,所以了解与演奏四手联弹作品,对激发学生的学琴兴趣与热情功效显著。但相比国外,我国关注与重视四手联弹钢琴音乐的确起步较晚,仅在近十年里,伴随多个全国范围的、包含专项钢琴四手联弹组别赛事的举办,这一演奏形式才逐渐被音乐院校及综合大学音乐学院所重视并得以训练。为了进一步了解四手联弹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加深对这一表演形式所进行的研究进行分析,本文通过查阅包括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同类别网络,搜集并了解四手联弹2006-2015十年间百余篇钢琴文献;尤其通过撷取重点文献进行纵梳横理,试图针对文献研究特点及研究领域现状进行综括述评述。

一、关于研究现状

在国内,可收集到的研究钢琴四手联弹文献来源无外乎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同类别网络途径;还有就是期刊、专辑著作和访谈时评等对四手联弹比赛,音乐会等报道与介绍,让读者通过“实况描述”来了解四手联弹的发展轨迹与研究趋势。其他方面诸如音响(包括CD、音频视频)类,而图书类通过仔细搜索与观察,发现甚是寥寥。音响类可找到的资源有,进口CD系列,例如四手联弹钢琴曲集(第1~16辑,包含从莫扎特四手联弹奏鸣曲到舒伯特四手联弹钢琴作品集),曲集中有自带的CD教学示范、以及各种音响资料全面的网站;图书资料,本文将其分为乐谱类和相关专著类,前者有此类图书20余本,后者竟则直接为零。由于本文重点是对2006-2015十年中国期刊网发表相关文献的综述,因此本文的研究中心是十年的文献研究,其他不在范围内的在此均不一一赘述。

文献研究是本文的基点,因此研读文献是研究的第一步。首先我们在知网上精读了20余篇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文献,并泛读了40余篇与研究相关的优秀文论。例如林琳《四手联弹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祝琪《四手联弹对钢琴教学有哪些帮助》、杜晓静《论钢琴二重奏课程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胡雅曼《四手联弹在少儿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陈晶《浅谈钢琴教学中四手联弹的重要性》、贾俊萍《论四手联弹在钢琴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刘佳《儿童钢琴四手联弹教学研究》、陈洁《从四手联弹看幼儿钢琴教育中的趣味性发展》。总结上述文献观点,我们可以看见四手联弹对钢琴教学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钢琴四手联弹,是在同一件乐器上的重奏,它既能让我们享受到弹奏的乐趣,又有益于提高自身的修养;其次联弹是两个人的配合,由于必须适时注意四只手的平衡和协调、踏板运用、整体的音乐需要,而不仅仅是为了某个声部,且在配合练习时要比独自练习更加轻松、和谐与欢愉。因此,这种始终处于双方同呼吸、同配合去共同完成音乐表现的联弹形式,更能有效增强弹奏者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合作双方来共同诠释音乐、创造音乐与走进音乐。

二、关于研究分类

基于上文分析,本文研究重点是对自2006-2015十年间中国期刊网发表的文献进行综述。缘于此,本文在研读与分析众多文章后,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近年来四手联弹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方向及趋势。这里本文的研究分类是以文章着重强调或有大篇幅论述的重点部分作为依据,同时根据文章的重点内容或体裁特征,将这些文章分为六种类别,分别是钢琴教育类、特定作品类、演奏技巧类、训练方法类、体裁介绍和与双钢琴一并归纳为钢琴二重奏类的研究。具体如下:

第一类——音乐教育类。这类文献论述内容主要是四手联弹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特殊功效。例如吴洪涛《浅谈钢琴四手联弹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文章综合性的将四手联弹作用归为“激发学生热情、培养节奏感、增进师生互动和合作能力”四点;赵琳《四手联弹在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则是从学习者层面切入,对“教学作用”和“实施方法”这两方面进行相关的论述,提出“四手联弹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强化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白杨《钢琴四手联弹教学对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作用分析》则是从学习内容的层面出发,重点论述了学习四手联弹对提高演奏双方的相互聆听、音乐表现、节奏韵律,以及弥补传统钢琴"一对一"教学形式之不足具有独特功效。[4]

第二类——特定作品(或风格)的演奏研究类。这类文献论述内容与视角是具体指对某个作品、作者(或风格),同时结合创作背景、地域特征及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开始从感性和理性等方面注重对中国风格钢琴四手联弹的演奏与研究,意识到培养学生对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基本音感的训练,对提高整体钢琴艺术水平,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深远意义。相关文献显示,这类研究关注中国风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分析的文献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例如黄麟《钢琴四手联弹作品〈春节序曲〉演奏刍议》、张凯《小生常弹、意趣盎然——评薛小明〈春雨〉、〈人在旅途〉中国钢琴四手联弹曲集》;当然也有陈叶《舒伯特四手联弹〈f小调幻想曲〉两种演奏版本比较》,像这类以演奏版本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其他还有施棉《贝多芬〈大七重奏〉第一乐章钢琴四手联弹演奏研究》等。[5]

第三类——演奏方法类。这类文献以演奏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关于演奏方法,是包括对作品的处理方法及演奏技巧、技法等。分析演奏技巧的文献有潘静《优雅的键盘双人舞——谈钢琴四首联弹的合奏技巧》,文中提到“明确旋律线条分布与层次”、“划分乐句同呼吸”、“控制统一的音色”等重要合奏技术点;演奏方法的有郝光《论钢琴四首联弹的演奏方法》,文中提到“音乐表现力的塑造”、“提升踏板的设计能力”、“掌控节奏以及提升控制能力”等。[6]上述文献使我们更加明确重奏作品中所包含的音高、节奏、旋律与和声等复杂的认知系统与结构逻辑,认识到技术不是出发点,也不是目的,技术只是重奏音乐艺术的组成部分。

第四类——教授方法类。这类文献论述了如何开展四手联弹教学。例如吴琼《钢琴四手联弹教学中个性和共性的配合及训练》,并以协作性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研究;施棉《案例法在高校四手联弹教学中的应用》,论述了案例教学在四手联弹教学中的实施、运用和作用,并结合贝多芬《大七重奏曲》和勃拉姆斯《匈牙利狂想曲》两个经典作品进行案例教学实践探论。[7]

第五类——四手联弹历史源流及体裁的介绍性论述类。具体包括对四手联弹历史轨迹、发展和演奏形式、特征的梳理。例如秦思《谈钢琴四手联弹》、张雯《钢琴四手联弹之裨益》和许怀真《钢琴四手联弹历史源流研究》等。[8]这类文献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四手联弹与双钢琴是钢琴二重奏的两种不同形式,[9]四手联弹与双钢琴各自历史久远,而联弹形式的演奏魅力在于让弹奏者和听众既能体味到不同见解的独到之处,同时又能感受到双方默契配合及典雅风度,这种合作、互动与协调的演奏艺术,其发展历程是伴随高雅艺术不断成熟而不断演进。

第六类——与双钢琴一起归纳为钢琴二重奏的研究类。例如王淑明《分析钢琴二重奏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徐渤《钢琴四手联弹的创新者——卡尔·车尔尼》和刘冰女《谈钢琴与双钢琴的和谐演奏》等。[10]这类由两架钢琴合作演奏的形式,通过演奏者双方共同的努力,来诠释一部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和音乐内涵,较之独奏更能充分地发挥出乐器性能中独具的乐队般音效,使钢琴艺术的表现力更丰富与宽阔。与此同时,高水平钢琴二重奏的训练能提高演奏者的敏锐听觉、视奏能力、节拍节奏、音乐感受以及对音色的倾听、控制、想象等综合能力与素质,具有与其他钢琴演奏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功效。

三、关于数据与结论

本文通过撷取2006-2015十年最具代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研读与研究分类,试图通过综括评述、分析数据及图表,进一步论证本文研究所得出的相关结论。具体如图表:

通过分析以上数据与比值,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关于四手联弹文献研究方面的一些特点:

1.研究重心为钢琴教育。数据显示,针对钢琴四手联弹教育进行研究的文献数量最多,共占据总数的37%。虽然切入点各有不同,但论述的观点和侧重点都是强调四手联弹中合作性、趣味性对于钢琴教学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从实践层面感悟四手联弹对于钢琴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的深远影响,其不仅能弥补传统钢琴教学“一对一”课堂的不足,还能充分说明演奏四手联弹在钢琴教学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2.研究深度奠定在一定的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从研究方向上分析,近年来,四手联弹的研究重心从偏重音乐教育逐渐趋于平衡走向其他研究方面;从2006-2015十年的教育类论文趋向上分析,相关论述层面几乎都是由大到小逐渐步入深入,说明性论文逐渐走向专业性论文;值得重视的是,关于体裁介绍论文逐渐减少,2011至今也只有2015的一篇文献,该文论述了四手联弹的体裁及创新者。

3.相关研究近5年有快速发展的趋势。上述图与表中显示,对特定作品的研究文,在近五年里是一个新的重点研究方向。理由有二,首先说明四手联弹的实践基础既有前期积淀,又有一定的发展与拓展,研究视域不再仅仅停留于教育层面,例如钢琴启蒙常用教材《拜厄》《汤普森》中较常见四手联弹作品及相关教材的教学研究,而是走向了钢琴重奏艺术及相关作品的专业研究。其次,通过分析文献,可以鸟瞰今日中国的钢琴学习现况,教育者已清晰认识到联弹演奏形式的独特魅力,越来越重视对重奏模式的训练,特别是对大量中国钢琴四手联弹作品的演绎与研究。一方面说明探索钢琴与中国音乐艺术特征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掌握中国钢琴演奏中特有的审美意蕴和相应语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能凸显中国风格钢琴音乐文化在当下的教育价值与研究意义,以及呼吁出版与推介更多本土作曲家四手联弹作品的愿望与述求。

4.国内四手联弹学习从教学逐渐走向舞台实践。演奏技巧类的四手联弹专题写作也是近五年里新兴的另一研究方向,说明研究者不再将四手联弹单纯视为教学的一种手段,而是将其与钢琴独奏放在同等重要的演奏平台上进行比对研究。分析相关文献,其内容充实并有独特性和实用性。技术上涉及多声部音乐线条的处理、踏板的运用、合奏力度的平衡等;同时更加意识到,优质的演奏必须建立在传情达意的体验中,鲜活音乐的塑造不仅要用手,更是要用脑、用耳以至整个灵魂,把音乐中的想法、对话、感悟以及诸多音乐外的综合要素自自然然地表现出来,从而在演绎中感受重奏艺术带给演奏双方的心灵碰撞与共震……。

总之,本文通过分析与研究上述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论证说明了音乐技能是教师的重要基石,没有过硬的技术与对音乐作品的透彻理解,是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而联弹教育给予演奏双方的多元情感体验,不仅能为演奏双方提供一个心灵相通的实践舞台,更能催生他们在合作氛围中同步提升技艺,享受重奏艺术带来的美好体验与独特魅力;同时呼吁为逐渐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且配套的重奏课程系统、教学方法,以及出版与推介更多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四手联弹作品而努力。

[参 考 文 献]

[1]方旻.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钢琴》(双钢琴卷)[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序.

[2]盛原.钢琴四手联弹经典曲选[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前言.

[3]李未明.钢琴四手联弹名曲集(一)[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前言.

[4] [5] [6] [7] [8] http//imslp.org/、http:///、http:/// .

[9] 斯坦利·赛迪.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二版.19卷)[M].长沙:湖南出版社,2012:65.

[10]http//imslp.org/http:///http:/// .

(责任编辑:魏琳琳)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