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面向新能源汽车的高职汽车装配与调试专业教学改革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汽车 教学改革 新能源 高职 装配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面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国家级示范性重点专业——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专业改革成果,在整合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重构、实训方案修订等方面对汽车装配与调试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研究。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专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9-0120-03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reform achievements of automobile assembly and commissioning technology, a national demonstration key specialty,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utomobile assembly and commissioning major is studied from the aspects of personnel training orientation, curriculum system re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 revision on the basis of integrating superior resources.

Keywords: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automobile assembly and commissioning major; reform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汽车装配与调试专業以培养具有汽车制造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富有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力,在生产一线从事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总成的制造调试、产品检测、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工艺设计、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以及在科研院所从事试验研究及管理等工作为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处于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政府为车企提供政策支持,并为消费者提供税费减免,进而优化汽车产业结构。车企在研发与生产层面获得国家政策支持,进而协助国家实现战略。服务技术和产业技术上对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量巨大。以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为例,其CS15EV、逸动PHEV、新逸动EV、以及即将上市的第二代逸动EV等车型,已成为该车企发展战略的主要规划项目。

面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专业人才如何才能适应当今市场的新形势?学生毕业后如何才能有效地与就业服务领域进行衔接?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专业如何更新传统的课程体系,与新的人才培养方向一致?这些问题都对我们提出了改革的新挑战。

2018年,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项目——“长安汽车学院”。在校企合作平台的帮助下,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专业开展了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技能人才的“订单式”合作培养,为该专业的毕业生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售后服务提供了相应的人才。

结合2018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重庆市第二批专业能力提升项目”,结合国家级示范性重点专业——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专业改革成果,在整合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重构、实训方案修订等方面对汽车装配与调试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研究。

二、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模式尚未健全

由于新能源汽车模块化水平较高,故人才对不同模块间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共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学科设置不足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研发的需要。

(二)需要改进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学习和研究的协助机制

由于长期相对封闭的办学环境,产、学、研之间的联系被长期割裂,各自成体系地服务各自利益部门;高校通过市场里相互连接的协助机制则需要长期市场利润的实现来被认同,这往往成为人才联合培养根本症结所在。目前,我们各个部门未形成互动机制,导致技术创新的研发、应用开发和产业化各个环节不通畅,大量技术成果未能应用。

(三)汽车技术人才专业方向发展亟需调整

作为汽、摩重工业基地,重庆是我国发展电动汽车最早的城市之一,是国家“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的代表,重庆长安公司、力帆集团、渝安集团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都拥有较强的实力。在全国高职学院中,汽车技术人才专业也不多,并且所设课程内容相对滞后,没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及技术的进步。

三、教学改革内容

(一)课程体系改革

1. 突出学生主体,注重技能培养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装调及维修技能的教学,要求学生能识读汽车整车及车载电子设备电路文件;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产品制造加工生产基本技能;具备新能源汽车产品辅助研发能力;能安全操作汽车电器安装、改装和调试;具备生产班组生产现场管理能力,为以后从事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生产、检测、服务等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各个方面,一边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地位,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

2. 实施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坚持开放教育、合作发展,不断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学校逐步与长安汽车、东风小康、力帆集团、上汽依维柯红岩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即“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四合四共”园校互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开展员工培训、顶岗实习、技术研发等合作内容,将企业行业的能力标准融合到课程模块的评价体系中,将工作过程纳入职场鉴定的评价范围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开放创新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本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导,通过分析、判断,并自主归纳、总结,以增强学生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了解;通过课堂讲解、分组讨论等教学方式的运用,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理论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音频和视频等教学资源,拓展学习渠道。

4. 实施学生主体,教师导学的教学方法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教师演示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工作的艰辛与严谨,养成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工学结合、学做一体,实施现场导入式教学方式

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尽量采用理实一体化现场教学,所有学习内容全部安排在汽车实训中心进行,学生可以在校内进行实战型训练。将理论教学完全融入于实践教学之中,每一次课程的开始都是由现场的实际工作任务导入;每一次课程的结束都是以装配结束或解决实际问题而告终。

(二)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与特色

将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相结合,是以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专业就业面向岗位为逻辑线索确定的汽车装调新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以电动汽车基础知识与新能源特性为工作任务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必要技能为依据设计的。该专业以各种新能源的性能为导向,以电动汽车性能分析为准则、电动汽车各部分工作原理为依据,符合基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路要求,按照各学习情境和各项目任务设计学习任务;學习情境的前后排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作过程,充分体现了“双证书”要求。

(三)实训室建设及实训课程改革

1. 依托汽车工程试验中心,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一条新能源汽车的装配工艺模拟生产线,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检验,包含班组管理、生产现场管理的模拟场景。

2. 设备采购。采购新能源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传动系统、底盘机电系统、电控系统等检测设备和仪器,能够实现车载电子设备的安装、改装及调试,并为新能源汽车配件、车载电子及汽车检测诊断提供售后技术服务支持。

3. 面向职业岗位设置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的设置面向重庆及西部地区汽车制造产业,依托重庆汽车工程学会、重庆汽车摩托车行业协会、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转变培养方式,实施第三方评价体系,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业企业全程参与构建实训课程,实现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推进四方联动,对11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后,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培养层次和规格,结合任务本身的教学实施性,设置了8个专业实训领域,如图1所示。

4. 实践活动的实施

新能源汽车技术技能竞赛-通过两级新能源汽车技术技能比赛(校级和省级或国家级)将新能源汽车制造、维修、销售职业素质、创业能力与工作任务有机结合,通过比赛促进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提升。

(四)人才培养定位

1. 校企联合,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友好合作,建立了“1+1+n”模式的校企联盟,引入经济学“全价值链”理论,探索形成了全价值链校企联盟下的“3·3·3”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对接、三课程、三证书。“三对接”即目标对接、过程对接和文化对接;“三课程”即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企业定制课程和岗位需求课程;“三证书”及学历证书、新能源汽车高压电、低压电操作工资格证书和岗位等级证书。改模式解决了当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三个“脱节”问题,一是完善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二是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三是所设课程能够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2.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把专职教师送到企业行业进行培养。其次,在企业行业中,选定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师徒”模式的指导,并签订协议。到目前为止,已经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8名,企业实践导师5名,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已经初步形成。

四、工作成效

汽车装配与调试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研究与探索,还付诸于教学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多方共赢效果。

1. 创新了招生定岗一体化培养方案

我校与企业联合制定招生方案,由新能源汽车企业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测试,对符合要求的学生定岗培养,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技术、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新能源汽车电动化辅助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机技术等等模块,在广泛了解的基础之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精度。

2. 创新了学生培养模式

安排学生轮岗实习,分别熟悉不同工种,不同阶段的生产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柳青,等.面向新能源汽车和校企合作项目的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09-115.

[2]刘国辉.以职业技能竞赛促进高职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教学改革[J].职业,2018(34):42-43.

[3]盛茜.新能源汽车工程方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浅谈[J].内燃机与配件,2018(22):243-244.

[4]朱立东.高职汽车制造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改革探析[J].南方农机,2018,49(22):196.

[5]王利鹤,赵永来,高伟,等.《汽车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2018,17(12):71-74.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