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现状与对策探讨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重庆市 环境监测 对策 探讨 现状

摘 要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技术支撑。分析了当前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及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进一步推进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5条建议。

关键词 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面源污染;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8-081-04

知网出版网址:http:///kcms/detail/50.1186.s.20151110.0942.006.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11/10 9:42:00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技术支撑。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可评价农村环境质量,预测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也可为制订环境法规与标准、农村环境规划与管理、农村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发现污染问题,探明污染原因,确定污染物质,为保护农村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服务[1]。

目前,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仍然存在监测指标和监测范围覆盖面窄、农业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不健全、检测手段薄弱和投入不足等问题,致使重庆市农业耕地环境质量现状、农业面源污染物流失水平和流失量底数不清,大宗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不明,农业污染事故响应迟滞,污染源确定和损失估计困难,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农村社会安定[2]。分析当前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及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进一步推进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现状

1.1农业环境质量安全

重庆市农田灌溉水质量总体良好,能够满足农田灌溉用水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农田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对29个区县农田灌溉水监测评价,农田灌溉水质量为“清洁”的区县27个,占监测区县的93.1%;农田灌溉水质量为“尚清洁”的区县2个,占监测区县的6.9%[3]。重庆市部分区域土壤重金属累积较严重,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根据农产品产地城郊土壤重金属的连续监测结果,农产品产地城郊区土壤重金属Cd、Pb、Hg、Zn、As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城郊六区农产品产地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污染,城郊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1.2农产品质量安全

重庆市优质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良好,但部分产地农产品蔬菜、玉米、稻谷、甘薯有重金属超标现象。以2010年优质农产品基地环境监测为例,当年新申报的19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合格率达到94.7%,当年新申报的27个绿色食品基地合格率为88.9%。城郊区产地农产品重金属监测表明,城郊区产地农产品重金属样本总超标率为5.6%,其中蔬菜、玉米、稻谷Pb样本超标率分别为8.3%、7.2%、3.4%,甘薯样本Cd样本超标率为7.2%。重庆市北碚区、九龙坡区、巴南区、渝北区重金属样本超标率分别为11.1%、5.9%、3.7%、1.4%。

1.3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

(1)化肥投入量大。2007年三峡库区化肥投入为651.18 kg/(hm2·a),高于都市经济圈的610.38 kg/(hm2·a)和渝西经济走廊的571.32 kg/(hm2·a),比重庆市平均值高出5%。经测算,2007年重庆市年肥料流失总量为24266.88 t,其中三峡库区流失总量13771.04 t,占流失总量56.75%。(2)规模化畜禽养殖数量大。2007年库区以生猪为代表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占重庆市规模养殖量的48%。据测算,畜禽养殖各类污染物排放占库区农业污染平均贡献率的58.14%,各主要污染因子占重庆市畜禽养殖业总排放量的比重大,其中污水排放占重庆市畜禽养殖业的52.3%,化学需氧量占45.7%,总氮占47.6%,总磷占46.0%。(3)农村生活污染量大面广无序排放。据调查,库区15个区县有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人口比例为0~8.13%,生活污染基本处于无序排放状态。库区生活污水年排放总量为1501.77万t,生活垃圾排放总量131.49万t,主要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4447.48 t,占库区排放总量的38.37%,总氮排放量1080.75 t,占库区排放总量的21.03%,总磷排放量172.91 t,占库区排放总量的15.50%[4]。

1.4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

截止2010年底,重庆市有40个具有农业环境保护职能的站(办),其中市站1个、区县站(办)39个。共有工作人员32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7人,管理人员95人,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167人,中高级职称214人,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基本形成。但上述机构中,有检测能力并通过省级以上计量认证的仅有6个,仅占全部比例的15%,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监测能力极端薄弱。

2存在的问题

2.1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底数不清

土壤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且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不仅会降低土壤肥力和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而且恶化环境,并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的健康及生命安全。2010年末重庆市耕地、园地、牧草地面积分别为223.76万hm2、23.93万hm2、23.71万hm2,耕地资源较为紧张,人均耕地面积不足667 m2。同时,重庆市也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有的不完全农田土壤监测结果表明,部分区域农田土壤存在Pb、Cd、Hg、Cu、Cr等重金属超标现象,无法达到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因此,根据重庆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重新规划、调整现有农业生产布局和生产模式,并有针对性地实施耕地修复措施已成为当前重庆市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但现在已经开展的监测工作由于监测点布设未考虑重庆市各类农用地分布、土地利用类型、污染源分布状况等因素,以及测试指标也未包括耕地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等原因,无法满足农业资源环境管理的需要[5]。

2.2主要大宗和优势产地农产品监测范围覆盖面小

重庆市农产品丰富,需要进行质量安全检测的农产品种类繁多,涉及到农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三大类,每个大类又涉及若干个品种。目前,重庆市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柑橘、肉牛、肉羊、生猪等农产品已被纳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但从现在已经开展的监测工作来看,其监测区域主要集中在申请认证的“三品”基地,覆盖面很低,同时检测指标范围也极其有限,无法对这些产地范围广、生产量大、消费量高的主要大宗和优势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估,很难满足人们安全消费的需要,极大地制约了区域优势农产品品牌的建立和国内外贸易的顺利开展。

2.3农业面源污染物流失规律不明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1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2007年重庆市农业源中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排放(流失)量分别为8.8万t、2.8万t、0.3万t,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总量1501.77万t,生活垃圾排放总量131.49万t,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为重庆市水环境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但目前重庆市存在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规律不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重庆市典型区域中各类土地利用方式下,农业面源污染中各类污染物排放系数不明,无法对排放量进行较为准确的测算;(2)面源污染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下垫面类型、降水、气温等的共同影响规律不明,无法通过研究农业面源污染与不同环境因子的耦合机理来提高面源污染分析的精度,为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3)污染物排放年际变化规律不明,无法分析重庆市各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发展变化趋势。

2.4农业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不完善,农业污染事故响应迟滞

近年来,我国环保部门收到的环境问题投诉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2005年达到60多万件,群众上访达8.5万批次,其中相当数量的污染事件属农业环境污染事故,且绝大多数涉及污染企业,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难以估量,进一步呈现出“事故数量增多,发生频率加快,危害加剧,损失加重”态势[6-7]。重庆市农业污染事件发生也较为频繁,造成的损失也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重庆市发生农业环境污染事故25起,总损失金额达439.8万元。但是,目前重庆市尚无完整的农业环境应急监测体系,仅有重庆市农业环境监测站具有相应的监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而区县一级尚属空白,无法在污染事件发生后快速获取样品和分析数据,同时确定污染源,进而较为准确地评估损失,保护受害农户的利益,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和谐和稳定。

3推进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建议

3.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是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政府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8-9]。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是政府行为,具有法定性、社会性和公益性,因此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将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作为重庆市长时期的重要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抓紧抓好,将其作为履行农业行政职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行动。同时,要坚持把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应对我国加入WTO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加强领导[10]。

3.2开展重庆市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普查

对重庆市工矿企业周边、污灌区、大中城市郊区等重点区域和一般农区农产品产地,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摸清重庆市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底数,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档案,依托长期定位监测点,掌握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变化动态,建立监测预警机制,科学指导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农产品产地土壤普查基础上,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试点示范,在工矿企业区周边、污灌区、大中城市效区建立不同类型的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立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农产品产地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划分种植功能区,实施农产品产地安全分级管理,严格控制重金属进入饲料及农产品。

3.3开展农产品产地大宗农产品重金属监测

通过对重庆市农产品产地主要大宗及优势农产品质量的连续跨年监测,及时掌握其质量安全情况,通过科学分析提出合理建议,为进一步充实优势农产品品种,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区域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发挥好农业区域比较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3.4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物流失规律监测

在收集分析重庆市现有农田面源污染流失系数研究结果和农业种植区划及优势农产品布局等基础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种植制度、土壤类型、耕作方式等信息,选择典型地区和种植制度,设置系数校验开展田间实地监测研究,建立不同类型农田和作物的肥料流失校验系数。根据周年及多年连续实地监测结果,测算肥料污染流失系数,同时摸清重庆市种植业面源污染物径流流失的时空变化规律和主控因素。研究、建立重庆市不同区域、土壤类型、坡度、气候和典型种植制度条件下氮、磷和农药等主要污染物的地表径流流失系数,为准确测算种植业面源污染物流失数量提供基本参数。研究、建立重庆市种植业面源污染物流失量的表征和测算方法。摸清重庆市种植业面源污染物流失的时空变化规律和主控因素,为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提供科学指导。

3.5开展农业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建设

通过农业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对农业资源环境的监督管理,加快建设和保护的步伐,建设监测预警硬件设施,提高监测精度,缩短监测时间,提高应急能力、及时处理污染事故。提高监测预警的能力与水平,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技术支撑体系,使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为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陆泗进,魏复盛,吴国平,等.我国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状况与农产品安全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4(23):321-339.

[2]李学梅.重庆市生态环境建设区域配置初步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287-289.

[3]丁敏,昌娟娟.重庆市大足区农村居住环境现状及改善对策[J].南方农业,2013,7(6):211-212.

[4]彭绪亚,张鹏,贾传兴,等.重庆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4):150-174.

[5]殷捷,周丽娟,张信伟,等.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5,(13):354-389.

[6]陈群元,宋玉祥.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生态经济,2007,(3):146-152.

[7]何学松.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32-3633.

[8]崔彩贤.西部农村生态环境修复法制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718-4719.

[9]胡康宁.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2):283-284.

[10]崔颖.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5,(9):114-144.

(责任编辑:敬廷桃)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