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革命者_南京红色故事7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革命者_南京红色故事 革命者 南京 红色

革命者_南京红色故事7篇革命者_南京红色故事 方子奋: 血腥南京——我亲历的张稼山、李立荣反革命集团案发布时间:2011-06-1311:40作者:方子奋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革命者_南京红色故事7篇,供大家参考。

革命者_南京红色故事7篇

篇一:革命者_南京红色故事

奋:

 血腥南京——我亲历的张稼山、 李立荣反革命集团案 发布时间: 2011-06-13 11: 40 作者: 方子奋 字号:

 大 中 小 点击:3679 次

 下面的叙述, 以“事实” 为根据, 以真实性为铁定准则, 我的行文以平铺直叙为主, 毫不追求“文采”, 我只是要忠实地还原出那段历史, 其它别无计较。

 正因如此, 文中所有主要当事人名, 一概不予隐饰; 所述内容及相关人事, 在南京市公安局所存档案中均有据可查。

 首先自报家门:

 方子奋, 男, 1941 年 5 月 24 日出生, 现年 65 岁。

 高级工程师职称, 2001年退休在家。

 “文革” 期间, 本人是南京市重大现行反革命集团“张稼山” 案、“李立荣” 案的要犯,同时又跟“张明才” 案、“曹汉华” 案(曹案由江苏无锡市“公检法军管会审理”)

 有重大牵连。

 上述四案的首犯张稼山、 李立荣及其母林舜英、 曹汉华等四人都是本人好友, 在 1970年“一打三反运动” 中全部被处决。

 我本人则被南京市“公检法军管会” 以“疯狂攻击伟大领袖毛主席、 攻击无产阶级专政、 攻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攻击社会主义制度” 的罪名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1979 年 9 月经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复查后, 确定本案及以上其余几案全属“冤假错” 案予以彻底平反。

 本案平反判决的根据是“经查, 所谓现行反革命活动, 并无事实, 应予否定。

 所谓攻击言论, 主要是针对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不满, 不能构成犯罪。

 因此, 原以反革命罪论处, 显属错判。” 我的两份判决书原件现存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判决号分别是“南京市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70)

 军管刑字第 87 号” 和“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79 申(70)

 军管刑字第 87 号 ” 。

 由于当时本人涉及好几个“现反” 大案, 有关本人的档案材料, 估计有二百万字之多;1979 年复查时, 办案人员捧出厚厚一摞档案, 叠起来竟有热水瓶那么高。

 其中除本人的材料外, 还包括大量“同案犯” 的材料, 由此可大致看出本人“案情” 之复杂、“同案犯” 之众多。在这些纷繁的人事中, 每个“同案犯” 就是一个 “现行反革命”, 在今天看来无疑就是一个故事; 要我全部写出这些故事, 不用说是很困难的。

 我只能拣其中最突出、 最典型、 最具代表性, 且又为我最了 解的几个事件进行描述, 余者将另文发表。

 这里说的是当年南京市一个“反革命世家” 的遭遇。

 本文叙述的“反革命世家”, 是当年南京市公检法军管会称之为“南京三大反革命世家”中位居榜首的一个“反革命” 家庭。

 所谓“世家”, 即意味着该家庭中至少有两代人以上从事某种职业, 代代相传, 子继父业, 一脉相承。

 过去人们普遍羡慕的“革命世家”, 无非指父母是“老革命”、 子女是“新革命”。

 这里的“反革命世家”, 同样是指前辈为“历史反革命”、子女为“现行反革命”。

 1966 年前, 在南京白下区慧园里有一栋残败的小楼房, 几十年以来门牌一直是 6 号。

 里

 面住着一户李姓人家。

 原户主李剑文已于 1950 年逃往台湾, 其妻林舜英, 在南京太平路(现太平南路)

 一家小纸盒厂当糊纸盒女工。

 长子李蔚荣, 因“家庭成分” 之故, 无法在城内就业, 18 岁那年去了南京东流农场当农工。

 次子李立荣, 在三山街刘长兴面馆紧邻的一家早餐店里做大饼、 炸油条。

 次女和幼女, 一个在锉刀厂当工人, 一个在读中学。

 另外还有个大女儿, 婚后随夫在武汉教书。

 一家人在林舜英的带领下, 老老实实做人, 基本不同外界接触,日子过得倒也平静。

 已去台的李剑文, 早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曾就读于苏联莫斯科大学, 两年学业期满后, 会同另外三个同窗好友一起回国。

 这四个青年留学生中, 李剑文和另一同学出于亲戚关系(按:

 李剑文是李宗仁先生的远房堂兄弟)

 去了桂系部队, 另二位同学则参加了共产党。李剑文到李宗仁麾下后, 曾先后任安徽无为县县长、 凤阳县县长、 蚌埠市长、 皖南专署专员等职务。

 任职期间, 为官清廉, 政声极好。

 由于同情共产党, 而且利用职务帮过一些潜伏在国民党内的共产党朋友的忙, 在抗日战争前夕国民党的“清党” 运动中, 被“中统” 密捕关在合肥, 并被列入处决名单。

 当时亏得一位朋友热心帮忙, 将此消息迅疾告知定居南京的林舜英。

 林立即去南京棉鞋营李宗仁公馆面见李宗仁, 恳请老上司搭救。

 李碍于同乡 情面、 又是宗族堂弟, 遂派程恩远先生携李宗仁手谕星夜赶赴合肥, 经过一番交涉, 总算把李剑文保释出狱。

 抗战胜利后, 李剑文一直在国民党安徽省省政府中任参事之类的闲职。

 1949 年春,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 在南京失守前夕, 李剑文、 林舜英夫妇携子女五人及保姆匆匆收拾细软举家南逃。

 一家人历经艰辛逃到广西境内时, 谁知挥师南下的解放军部队已先于李家攻陷两广。

 眼看南逃无望, 李剑文一家只得返程北上, 决定先回南京再说。

 孰料祸不单行, 快出广西时, 一家人不慎走散, 由保姆背着的老七(男孩)

 被当地农民强行抢走, 从此音讯杳无。一家人好不容易到杭州会合后, 李剑文考虑到回南京很有可能被人查认出来, 为了保命, 独自一人去了上海朋友处暂避; 林舜英则带四个儿女回到南京慧园里 6 号旧居。

 最初一些日子的生活主要是靠过去的一点积蓄支撑, 同时变卖一些首饰来维持。

 1949 年至 1950 年, 李剑文一直躲在上海朋友家里, 这段时间倒也安然无事。

 1950 年全国“镇反” 运动开展的前十天, 李剑文突然接到在上海市军管会工作的一位朋友透露的重大消息:

 十天之后将在全国范围开展声势浩大的“镇压反革命分子” 运动。

 这位朋友过去曾潜伏在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任秘书, 与李剑文私交甚笃。

 那时李虽已知道他是中共特务, 出于私交及对国民党大势已去的估计, 也就睁眼闭眼认这个朋友交, 并在暗中帮过一些忙。

 如今改朝换代后, 这位朋友虽然在上海市军管会里身居要职, 却也能念及旧情, 关键时刻把这个绝密的消息捅给了李剑文, 并嘱其立即设法出境, 越快越好!

 李剑文得讯后, 连夜赶到南京与妻儿匆匆作别, 在军管会朋友的帮助下, 设法经香港逃到了台湾, 总算躲过一劫。

 但怎么也没想到的是, 南京一别, 不仅从此天各一方、 生死茫茫两不相见, 还成了与爱妻和次子的永诀!

 三十八年后的 1989 年, 两岸关系有所松动, 李剑文以九十高龄之躯重返大陆探亲。

 在慧园里那幢老楼里, 我曾与老人两度促膝长谈, 提及这段惊险往事时, 李老先生为之唏嘘不已。这是后话。

 李剑文之发妻林舜英, 原籍广西, 书香门第出身。

 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不久, 即与李剑文结为夫妇, 婚后一直相夫教子, 持家主内。

 其为人秀外慧中, 婉淑贤惠, 堪称李剑文的贤内助。

 自丈夫去台后, 仅靠一点为数不多的旧日积蓄维持全家生计。

 偶尔李剑文通过在港澳的

 亲戚朋友, 汇寄一些钱款以助妻儿度日。

 1957 年春, 我国政治环境处于一个短暂的相对宽松时期(若干年后我们才看出这是一种暴风雨来到之前的短暂平静)。

 林舜英同香港的朋友商定, 准备举家去香港定居。

 经多次申请,南京市公安局批准并颁发了林与四个子女的港澳通行证。

 当时全家已将一切料理停当, 连车票都已买好, 只等整装出发了。

 谁知就在出发的前一天, 林舜英忽然犹豫起来, 经过再三考虑, 居然决定暂时不走, 以后再说。

 是舍不得把已经参军的大女儿一人留在大陆? 是对那幢寓居多年旧楼的眷恋? 还是一个传统旧女性对“外面的世界” 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 现在我们再来作任何揣测都已毫无意义。

 当我们今天穿越时空隧道目 睹着她第二天去退车票的背影时, 只有两句古老的格言在我耳旁轰鸣:“一念之差定生死”!“世上没有后悔药”!

 十三年后,在她和爱子一同被绑赴刑场的途中, 这两句话恐怕比即将面对的枪口更加令人撕心裂肺。

 到了六十年代初, 林舜英眼看着全家人天天挨饿、 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 深悔当年错过良机之余, 决定再次申请全家去香港。

 然而时过境迁, 今非昔比, 这次公安部门一口回绝了她的要求。

 任何离开“社会主义天堂” 到“资本主义地狱” 去的企图, 现在都一律视为“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 的背叛行为。

 对这个法力无边的“国家” 的行事逻辑, 作为一个弱女子的她, 除了后悔也只能还是后悔。

 后来为了生计, 她进了南京太平路一家纸盒厂当糊纸盒女工, 一家人凑合着打发日子。

 在林舜英的五个子女中, 最聪明、 最有个性的是排行老五的李立荣。

 李立荣自幼聪颖过人, 悟性极高。

 初中毕业后, 为减轻母亲负担, 他放弃了升学机会, 进大饼店当了学徒。

 由于大饼店卖的是“早点”, 每天上午九点后就算下班了 。

 这就给平时既爱读书、 又酷好西方古典音乐和电影艺术的李立荣有了充分的“业余时间”, 去他爱好的“兴趣王国” 里遨游。

 大量的读书使他迅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同时也大大开拓了自 已的视野。“文革” 前, 同他接触过的大学老师和外国留学生, 在谈及西方文学、 音乐、 电影时, 无不为这个仅有初中学历的青年的博学多识所折服。

 他那不俗的谈吐和每每流露出来的真知灼见, 使每个初次认识他的人都会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由于共同的文学、 艺术爱好, 李立荣结识了一些情趣相投的热血青年, 自 1965 年开始学习小提琴后, 则又多了一批“琴友”。

 一干朋友经常在一起聚会, 纵谈文学、 艺术之余, 不免涉及西方的民主政治、 人权保障, 对中国的现状流露出一定程度的不满, 尤其对当局的高压政治和愚民政策特别反感。

 在这些人中, 李立荣算是最锋芒毕露的一个。

 1965 年, 一位和李立荣一道长大并过从甚密的朋友, 因为同外国留学生交往密切, 犯了当局的大忌, 被以“莫须有” 的罪名判刑五年。

 这其中李立荣受到了一点牵连, 当时南京市公安局 X 处一位警官曾找李谈过两次话, 在讯问了与这位朋友的关系后, 还对他进行了一番“训诫”, 并称以后还会找他。

 不久后文革开始, 这位警官从此再也没有露过面。

 事过之后,李立荣还是做他的大饼、 拉他的琴, 业余时间继续和朋友们沉浸在贝多芬、 莫扎特、 勃拉姆斯、 柴科夫斯基的美妙音乐里。

 我们国家在当时曾上映过相当数量苏联、 东欧以及意大利、

 西班牙、 法国、 英国、 西德、 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优秀影片, 其中有不少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

 李立荣对这些电影是一场不拉, 而对国产影片则从来不屑一顾——后来, 这也成了他思想之所以反动的根源之一。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 在那种无奈的表面平静下, 他满以为今后的日子也只能这样过下去了。

 他不可能知道, 一场铺天盖地的血腥风暴已经在天边隐现, 巨大的危险正一步步逼近,逼向他, 逼向他的家庭, 逼向他的朋友们。

 他, 他的家人亲友, 和全国所有不甘对暴君的统治俯首帖耳的正直善良的人们一样, 在即将到来的大灾大难中都将在劫难逃, 无一幸免。

 1966 年,“文革” 的腥风血雨迅速席卷全国。

 到了八、 九月 份全国“红卫兵” 抄家成风,李家作为“反动派官僚家庭” 自然免不了被“红卫兵小将” 们惠顾。

 好在家中除了几张床和一张破沙发外已别无长物。

 除了沙发被小将用刀划出几道大口子(检查是否内藏电台之类敌特用具), 基本上没有什么损失。

 在其后的夺权、 派性武斗中, 李家自然不可能参加。

 造反派们忙于争权夺利、 互相残杀,这倒使李家这样的“反动家庭” 由于置身事外而暂时平安无事。

 这种日子持续了 一年多。

 在此期间, 南京“革命大联委”(由双方造反派及部分军人组成的临时权力机构)

 组织了“前线歌舞团”、 海军军乐队部分成员, 以及南京各企业的音乐爱好者, 成立了一个革命样板戏芭蕾舞《白毛女》 剧组, 李立荣也报名参加, 成了一名小提琴手。

 这个剧组在 67、 68 年间一度很有名气, 除在本市演出外, 还多次应邀赴武汉等外地巡回演出。

 若干年后在香港颇有名气的小提琴家陶葆贞女士, 那时就在剧组乐队担任小提琴首席。

 剧组总共活动了 一年左右。

 这一年, 应该是李立荣短暂一生中最快乐的岁月 。

 不仅每天可与心爱的音乐作伴, 更有使青春迸发神奇光芒的追求——从天而降的爱情!

 在剧组排练、 演出过程中, 前线歌舞团一位歌唱女演员 T 进入了李立荣的生命。

 从相识、相好到热恋急剧升温, 两人的关系很快达到难分难舍、 如胶似漆的地步。

 在李立荣的邀约下,我曾见过一次 T, 这姑娘不仅貌美、 清纯, 一颦一笑楚楚动人, 居然还是中共正式党员。

 那天我们在中山陵的水榭亭待了将近一亇下午, 告别时, 李立荣靠在她身旁, 左臂搂住她的肩、右手提着琴, 一脸灿烂的笑容。

 当我离开好远再度囬头看他们时, 这对相偎的恋人在夕阳的余辉中依然在向我挥手, 那幅动人的画面几十年来一直“定格” 在我的脑海里, 直到今天仍历历在目。

 动笔写此文前不久, 我拜访了李立荣的兄长李蔚荣君, 以落实一些细节。

 在提及李立荣当年的恋爱时, 我们都禁不住老泪纵横、 哽咽难言。

 时间到了 1968 年春夏之交。

 经过一年多狗咬狗的派性争斗, 造反派们谁也没捞到什么好处——各地建立起“革命委员会” 并实行了军管。

 前面放的差不多了, 现在该收拾收拾了,于是伟大领袖及时地作了最高指示, 全国开展了“清理阶级队伍” 斗争。

 单从运动的冠名看,也许可以理解为, 运动的目标只是将“阶级异己分子” 清除出“无产阶级队伍”, 纯粹是这个

 队伍自己的“内部事务”, 与他人无关。

 但在这个国家的政治词汇里, 又何曾有过“名至实归”的情况? 这次“清理阶级队伍” 的真正内涵, 体现在现实中就是:

 非我族类即“异己分子”,...

篇二:革命者_南京红色故事

红 的 记 忆 特 刊 粉身碎骨浑不怕 , 要留清 白在人间 — —记雨花台革命烈士黄励 黄宏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 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 《石灰吟》。几百年过去了,如果重新用这首诗来定位 雨花台革命烈士黄励,依然是那么地贴切,

 “革命不怕 死 ,怕死不革命 !”就是对她一生的真实写照。

 人生篇 说起黄励 ,也许很多人并不是太熟悉 ,但 她确实 是一位了不起的革命英雄,是我们国家不可多得的脊 梁。因为她对革命事业杰出的贡献,因为她对民族、对 国家、对未来深深的爱恋,才使得人们有了更多对真 善美的信仰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也才有了今天如此 美好的生活。

 1905年3月,黄励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一个贫民 家庭 。尽管家里异常贫 困,她又是一个 女孩子,但 她 的父母 却思想先进 ,目光 长远 ,坚持让 她读书交友。

 黄励 她小学时成绩就特别优 秀,后考入长沙衡粹女子职业 学校。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师,又进入武昌中华大学,

 1925年,她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黄励 被党组织选派到苏联学习和工作 ,从 此满腔热忱地投 入到革命事业之中。1933年7月,黄励壮烈牺牲,鲜血洒 在南京雨花台,那一年,她仅28岁——28岁,那是鲜花 一样 的年龄。

 爱情篇 在黄励的生命中,她遇到了很多幸运的人,但有一 位是异常重要的,那就是杨放之。杨放之出生于河南 济源县,上过私塾,又到县城读书,后去了莫斯科。在 莫斯科期间,他的俄语更加娴熟了c 在千千万万人之 中,在时间无涯的沧海里,如能 偶遇你想要碰见的那个人,该有多好!没有早一步,也 没有迟一步,遇上了,就是一辈子的缘分;遇上了,那是 一

 咖 雨花一

 你一生中最大的收获 ;遇上了,才在心里明白,原来 ,

 你就在这里。在同船前往苏联学 习和工作的青年 中,

 是那一片片波涛汹涌的海浪和共同的理想与抱负让杨 放之 、黄励相识并渐 渐熟悉了,在对革命 胜利的向往 和美好 明天的憧憬 中,他俩相互结下情缘。那一次浪 漫的邂逅 ,从此二人情定终身。在苏联的日子,随着革 命事业的推进 ,他们的爱情之果也更加成熟了,最终在 大家的祝愿声中结为伉俪。

 不久,黄励 和杨放之随邓 中夏到海参崴参加第二 次太平洋地区职工代表大会。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太 平洋职工书记处无法在中国继续工作,与会 的国际代 表决定由汉 口迁往海参崴 ,并创办了《太平洋工人》月 刊 ,用 日、中、朝i国文字 同时印刷 。黄励 与杨放之就 负责中文版的编辑工作。那段 时问,他俩同心协力,编 辑 的刊物 在海参崴等地和中国东北几省广为流传,鼓 黄励与爱人杨放之在 莫斯科郊外的合影 45 殷 红 的 记 忆 特 刊 舞了人民的斗志,让 国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那里, 他们也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 、最幸福的岁月。

 狱中篇 在革命的道路上,黄励似乎从来没有停下过 自己 坚 定的脚步。1928年,她随瞿秋白等赴柏林 参加世界 反帝大 同盟代表大会;1929年,随邓 中夏去苏联参加 第二届泛太平洋劳动大会 ,会后被 留在书记处工作; 1931年,回到上海担任 中国革命互济总会主任兼党 团 书iE;1932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1933年春,党 中 央决定调任黄励 到中央苏区工作,可 临行前因叛徒周 光亚出卖而被捕。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黄励是一个 难得的圣人,因为她可以掌握时空,把握未来;能够为 真理和心中的信念不懈付出。在工作时,在法庭上,在 监狱里 ,在通往就 义的途 中,她都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 诺 言:“只要我活着,就一定要为革命而奋斗,直 到最 后一秒钟 !” 因为黄励出色的工作 ,她早 已上了国民党 的黑名 单 。被捕后 ,巡捕房立即将她移交至江苏省高等法院。

 第二天 ,法院就开庭审理。面对敌人的百般引诱 ,她慷 慨陈词。

 可是 ,当黄励看见叛徒周光亚被带上法庭时,眼睛 立 即喷射 出愤怒的火焰。她怒不可遏,伸手要去暴打 叛徒 ,但被法警挡住了。此 时的黄励依然压不住满腔 怒火,把唾沫向叛徒的脸上吐去 ,并厉声大骂:“无耻 的东西,还有脸来见我 ?快滚开!”黄励理直气壮地把 敌人 的法庭变成了控诉 敌人 的讲堂,也变成了自己的 办公室:“前年九 ·一八 ,是谁不还一枪就退 出沈阳,

 把东北大好河山拱手送给日本?又是谁卖国求荣,签 订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这难道不是国民党 投降卖国吗?” 见到势不可挡的黄励,心虚的法官急得大声嚎叫:

 “住 口,不许你 在法庭上作宣传。”没办法,只能匆匆

 殷 红 的 记 忆 特 刊 退 庭 。

 4YJ27H,黄励就被从上海押解到南京国民党的宪 兵司令部 。敌 人软硬兼施 ,威逼 利诱 ,多次指使叛徒 劝降,但都被黄励彻底粉碎了。黄励被捕后,党组织立 即展开了紧张的营救 。5月13日,江苏省委发 出了立刻 营救黄励 的紧急通知。通知说 :“黄励坚决反 对帝国 主义 ,反对国民党 ,是 上海无产阶级所依赖 的布尔什 维克战士,是中国革命斗争杰出的领袖。”通知不仅要 求群众和组织快 速营救 ,还派代表 到南京请愿 ,要求 释放黄励等一切政治犯。

 这里,还有几个小插曲。在监狱,敌人妄图削弱黄 励的革命意志,就把她_人关进看守所办公室旁边的 小屋 内,屋前是革命 同志被押赴刑场的必经之路。第 二天凌晨,敌人押了十多个同志经过这里送去雨花台 枪杀,企图以死来恐吓她。黄励却镇定自若:“革命不 怕死 ,怕死不革命!”敌人无计可施 ,只得将她遣到普 通牢房。黄励虽身陷深牢,但她时刻铭记共产党员的 使命,把工作做到极致。在监狱里,她利用一切机会进 行革命,她不仅经常唱《国际歌》《马赛曲》,还向难 友们讲述革命故事 ,鼓励她们坚持斗争。难友们在 她 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鼓舞下纷纷振奋了革命精神,

 决心与敌人抗争到底。

 黄励 的宣传工作 还做 到监狱 的看 守身上 。她 经 常 向看守们讲述革命道理 ,宣传共产党 的抗 日救 国政 策 ,揭露国民党统治的腐败罪行。所里有一 个看守叫 张良诚 ,他是个孤儿 ,因为生活所迫加入了国民党 ,黄 励发觉他为人正直,具有爱国热情,同情革命,就主动 接近他 、教育他 ,鼓励他改邪归正 。在黄励等人的帮助 下,张良诚逐渐倾向革命,暗中为 “政治犯”传递消息 和信件,不料,这事被叛徒告发,国民党对自己要害部 门竞发生如此不可思议 的事情 大为震惊 ,下令将他立 即枪毙。张良诚被押往刑场时,也像共产党员一样高呼 “打倒国民党!”“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在监狱里,像 这样的事例很多。

 敌人的恐吓引诱、软硬交加的手段不仅全部失 败 ,还让黄励把监狱变成活生 生的课堂 。见此情景 ,

 恼羞 成怒 的国民党指示迅速处决黄励 。得此噩耗 ,同 屋的难友钱瑛 、夏之栩等特地为她准备了.一套就义时 穿的干净衣服。黄励也知道自己的日子不远了,但她始 终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仍然谈笑 自若。是呀,有生必有 死,人应惧生 ,不应惧死。多少人在将要离开这个世间 时,都会说出同一 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但 黄励没有,当难友们问到她的情况时,她拍拍后脑勺, 幽默地说 :“快了,快了,快到雨花台了!” 工作篇 黄励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 辉煌 的一生 ,她 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和民族 解放奋斗着。

 1931年10月,在莫斯科学习的黄励从苏联回到上 海,那时正是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日本侵略者在 东北长驱直 人的时候。党便任命 她担任 中国革命互济 会全国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同时在上海沪西区做 工 运工作。

 此时的上海,声讨国民党卖国投降的浪潮风起云 涌 ,纷纷成立了民众 反 日救 国会 ,要求国民党停止 内 战,团结抗 日。在反 日救 国的洪流中,许 多共产党员和 党外爱国人士或被逮捕、或被监禁、或被杀害。为了 提高互济 会的战斗力,保存党的实力,黄励 在大夏大 学 、El华纱厂等地办了工人、干部训练班,培训了一大 批互济会 骨干。她依靠互济会的全 体同志 ,采取各种 方式和渠道对被捕的革命 同志开展营救工作 。有的利 用可靠的社会关系,有的发动群众的力量,有的利用 被捕者的亲属,有的利用法律⋯⋯迫使反动政府释放 被捕的爱国者。她常对同志们说:“做营救工作必须胆 大、心细、机智,善于接近群众,尽量避免损失。”由于 她依靠群众,方法灵活,多次积极开展营救活动,使不 少革命者免遭杀害,为党保留了厚实的力量。

 1932年 ,江苏省委在上海共和大戏院召开全省 一

 匕娜 I●_一 :

 _ 1 l 雨花一

 各界代表大会 ,支援东北义勇军,反对上海停战协定 ,

 号召同胞们团结起来,一致抗 日。国民党军警闻讯后,

 包围了会场 ,当场逮捕各界代表和群众数十人。黄励立 即和互济会的同志开展紧张 的营救活动。她和大家到 处宣传,并化装在群众集会上演讲。她声泪俱下地说:

 “东北 义勇军是 我们 的兄弟,我们必须援助他们。参 加群众大会的代表是我们选出来的,他们代表着我们 的要求 。如今他们被捕了,我们应该团结起来 ,营救我 们的代表 !”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黄励 和互济会的多 次活 动,群众终于发动起来了。义愤填膺的群众迅速包围 了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 ,要求 释放被捕代表 。慑于群 众 的威力,公 安局急忙将这批爱国人士解往上海淞沪 警备司令部,一部分人解往南京审讯。黄励为了营救革 命 者 四处奔波 ,也引起 了敌人 的注意,但 由于她精 明 干练,警惕性高,又善于化装,特务们虽然费了不少心 机 ,却难于发现她的踪迹。

 1932年底,党调派黄励 到江苏省委任组织部长。

 在 白色恐 怖的环境中,黄励 组织工作的才 能却得到了 最 好 的发挥 ,他们几乎 把每一项 工作 都做 到完美无 缺 。那时候 ,党组织常遭 到破坏 ,建立新 的支部 ,发展 新的党员,是一项很困难的任务。黄励多次指出,应当 以开展工人工作和发展工厂支部为主,特别是规模大 的工 广=如上海南洋兄弟烟草公 司、恒丰纱厂等,更要 成为发展党组织的重点。她还 提出,不在街道支部发 展新党员,应提高警惕 ,防止叛徒混人党 内。在极端 困 难 的条 件下,黄励为党的建设工作作出了正确的指示 和巨大的贡献。

 4T 后来篇 殷 红 的 记 忆 特 刊 黄励 的牺牲震撼了狱 中的杨放之,也使他的革命 意志更加坚定。1935年,杨放之获释出狱 ,到上海一所 学校一边休养一边教书。

 人 生最 大的幸福 ,是 自己的心中尚存着希望和浓 浓的爱。妻子不在了,但黄励 的精神一直在感染着杨放 之 。身体康复后 ,他立 即找到上海 的党组织负责人周 扬,投人到上海左翼文化运动,担任中央文委 (上海) 委员。1937年,杨放之来到香港,任 《珠江 日报 》主笔。

 新中国成立 后,杨放之历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 秘书长 、计划局副局 长 、专家 工作局局长 、国务 院副 秘 书长 、北 京图书馆 副馆长 、外 国专家局局长 、欧美 同学会 常务 副会长等职。2003年4月在北京逝 世,享 年95岁。

 在这里,应该提及的还有杨放之的父亲,他早在 杨放之远赴苏联学习的时候就全力表示支持,还特意 写下 四句话交给儿子:“未来不迎,物来顺应。当事不 杂 ,事过不恋。”这四句话 ,杨放之铭记了一生 。2002 年 ,黄励 的女儿杨学勤到医院看望父亲时,杨放之把 这 四句话转 交给了女儿 。他们 的女儿 1927年1 1月出 生 ,是一位享誉中外的画家 ,创作出了大量为人称道 的优秀作 品。

 让我们记住 黄励 ,记住 历史 ,记住那些 为中国的 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抛头颅 、洒热血的可爱、可敬的革 命烈士!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品质将千古永存!

篇三:革命者_南京红色故事

故事 1 1革命英雄 2 2革命圣地 3 3革命成果 4 4目 目 录CONTENTS

 狼牙山五壮士 01黄显声虎入笼子威不倒 02盛超群智斗特务头子 03百年先锋刘胡兰 04放牛郎王二小 05海娃鸡毛信 06小兵张嘎 07朱德的扁担 08

 重 / 温 / 经 / 典 / 感 / 受 / 红 / 色狼牙山五壮士PART 01R e d c l a s s i c s t o r y

 1941年8月为报“百团大战”之仇,日本华北派遗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10万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发动“扫荡”。狼 牙 山 五 壮 士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区一分区。

 24日,35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城武司令员“围魏救赵”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

 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向狼牙山方向攻来。7连战士早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慌忙逃回。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进攻。激战中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为让大部队及7连受伤战士能安全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班留下坚守。狼 牙 山 五 壮 士邱蔚团长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7连。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

 敌人开始了进攻,马宝玉沉着应战,等敌人走得很近时才令大家一起射击,手榴弹也接二连三飞进敌群,敌人一批批倒下。他们一时搞不清山上究竟有多少八路军,以为是碰上了主力,便下令炮轰。太阳已经偏西,按计划大部队也已转移完毕。狼 牙 山 五 壮 士马宝玉便下令“撤!”刚走不远,发现前面是个岔路口:向北去是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的方向,他们可以很快归队,可敌人正尾随其后,肯定会追上来,那无疑将前功尽弃,并使主力部队和群众处于危险境地;向南走,通向棋盘陀是一绝路。此刻,宝玉毫不犹豫,果断下令:“向南走!”5个勇士一条心,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证主力部队和群众的安全。

 五勇士边打边撤,并有意将行动暴露给敌人。敌人以为我军主力就在山上,紧紧咬住不放。五勇士凭据险要地形,又击退敌人多次进攻,子弹、手榴弹用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连能搬动的石头也完了,日伪军发现他们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面对拥上来的敌人,马宝玉神情庄严地对战士们说:“同志们,我们都是有骨气人中国人,宁死不投降!为祖国、为人民牺牲是光荣的!”五勇士折断枪支,从容走向悬崖!21岁的马宝玉整整军衣、正正军帽,大喊一声:“同志们,跟我来!”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葛振林等4名战士也相继跳下悬崖。狼 牙 山 五 壮 士

 重 / 温 / 经 / 典 / 感 / 受 / 红 / 色黄显声虎入笼子威不到PART 02R e d c l a s s i c s t o r y

 1931年9月18日夜里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突然向沈阳北大营发动进攻。此时,一位将军拍案而起,率部投入对日军的抵抗。可是18年后,这位没有死在日军炮火下的将军,却在重庆歌乐山下倒在国民党特务的罪恶枪声中。这位将军就是黄显声。“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无理扣押,黄显声对蒋介石假抗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l937年在武汉,他积极策划营救张学良将军;还主动与周恩来同志联系,将一批武器弹药秘密送往延安。1938年2月2日,正准备去延安的黄显声不幸在武汉被捕。黄显声虎入笼子威不到

 在息烽监狱,黄显声将军极度忧愤“报国欲死无战场”!他以“虎入笼中威不倒”而自励,在一封给儿子的信中他表明了这样的观点:“我现在虽然坐牢,但没有犯法,是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而坐牢,问心无愧,将来生死存亡在所不计”。黄显声虎入笼子威不到1946年,黄显声将军被转囚到白公馆看守所。在白公馆,黄显声被关在二楼二室,一个人住在里面,有一张写字桌,可以看报纸。近10年的囚禁,使他已不习惯多讲话。在白公馆看守所,黄显声将军有时可以在特务的看管下走出去转转,难友曾经劝他找机会跑掉,但是将军表示: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军人,做事情要光明磊落!白公馆大屠杀开始后,黄显声第一个被带了出去,在步云桥刑场,罪恶的子弹射向他的后背,鲜血浸透了他身下的那片土地。黄显声将军在白公馆牢房的那张小桌上的台历,永远地停留在1949年11月27日这一天。

 重 / 温 / 经 / 典 / 感 / 受 / 红 / 色盛超群智斗特务头子PART 03R e d c l a s s i c s t o r y

 1948年3月的一天,国民党重庆行辕二处的审讯室里,侦防科课长陆坚如领着一帮五大三粗的打手,正在拷问一个叫盛超群的青年。据报,盛超群是中共云阳县地下党的负责人。当时,二处少将处长徐远举正为重庆地下党刊物《挺进报》一案忙得不可开交,忽听特务报告抓获共产党要犯盛超群,真是欣喜若狂。可是,经过两天的酷刑,盛超群却什么也不承认,徐远举命令陆坚如加重刑罚。到第三天,盛超群终于承认了自己是云阳县地下党负责人,还写出了一份“地下党组织”的名单。一看名单,徐远举吃惊不小:原来名单上的人物全是云阳县的头面人物:警察局长周璞、督察长高倚明、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杨发乙和周世禄等12人。盛 超 群 智 斗 特 务 头 子

 事不宜迟!徐远举立即派保密局重庆站副站长吕世琨率特务,会同万县专署专员李鸿焘一起行动。一到云阳就将云阳县政府机关团团包围,只准进不准出,按图索骥,将盛超群名单上的12人一网打尽,全部押往万县专署连夜审讯。折腾了一个多月,徐远举才发现上了当,被抓来的都是反动党团分子及云阳县地主豪绅,是反动统治的支柱,不得不将他们全部释放。国民党内有名的反共专家就这样被一个进步青年狠狠地耍弄了一回,徐远举为此也受到上司的训斥,并被同行暗中讥讽。1949年11月l4日,盛超群与江竹筠、李青林等30位难友一起被枪杀于军统重庆集中营的电台岚垭,但他智斗大特务头子的英勇故事一直广为流传。盛 超 群 智 斗 特 务 头 子

 重 / 温 / 经 / 典 / 感 / 受 / 红 / 色百年先锋刘胡兰PART 04R e d c l a s s i c s t o r y

 1946年的一个秋天,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百年先锋刘胡兰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她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悄悄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这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她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她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百年先锋刘胡兰

 重 / 温 / 经 / 典 / 感 / 受 / 红 / 色放 牛 郎 王 二 小PART 05R e d c l a s s i c s t o r y

  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鬼子来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 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放 牛 郎 王 二 小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

 放 牛 郎 王 二 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

 放 牛 郎 王 二 小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那景色,美丽极了。

 重 / 温 / 经 / 典 / 感 / 受 / 红 / 色海 娃 鸡 毛 信PART 06R e d c l a s s i c s t o r y

 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海 娃 鸡 毛 信

 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海 娃 鸡 毛 信

 重 / 温 / 经 / 典 / 感 / 受 / 红 / 色小 兵 张 嘎PART 07R e d c l a s s i c s t o r y

 革命故事--回首历史中的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八路军,奶奶英勇地牺牲了。嘎子历经艰辛,找到 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在一次战斗中,被敌 人抓捕。当敌人拷问时,他宁死不屈,表现得十分勇敢。最终张嘎八路军与里应外合,歼灭了敌人。小兵张嘎的出色表现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感动了千家万户。小兵张嘎的革命故事

 小 兵 张 嘎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重 / 温 / 经 / 典 / 感 / 受 / 红 / 色朱德的扁担PART 08R e d c l a s s i c s t o r y

 革命故事--回首历史中的故事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就是敌人。井冈山常要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 粮大家都争着去。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一块儿去挑粮。他白天挑粮,晚上还整夜研究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重温经典,感受红色。感 言

 革命英雄--向革命战士致敬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去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都被有钱人家霸占了, 不许穷人去砍。雷锋有一天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那地主婆竟举起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边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雷锋个人事例 01

 革命英雄--向革命战士致敬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新一年的征兵工作已经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但鉴于焦化厂的征兵名额有限,且雷锋在工地的表现十分突出,领导也舍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报名.这可急坏了雷锋,他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人民武装部向余政委讲起自己的经历,表明他参军的志愿和决心. 余政委最后决定批准雷锋入伍。雷锋个人事例 02

 革命英雄--向革命战士致敬雷锋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革命英雄--向革命战士致敬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用心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超多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

篇四:革命者_南京红色故事

100 周年红色故事优秀作文五篇 建党 100 周年红色故事作文 1

  喜爱的土地上烙印着热血,红色版图镌刻着!

 ——题记

 有一种力量,任时光打磨,任岁月冲击,任一切不堪侵蚀,它也从未褪色,以耀眼明媚的颜色,给予炎黄子孙无限拼搏的力量!红色啊!你是这片土地的颜色,你是这块版图的信仰!

 我以为红色是醒目,是标识,其实红色是精神——长征精神。毛泽东曾有词写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二万五千里长征,以红色为信仰,最终解放中国,如今,国泰民安,我们不再需要历经磨难长征,但我们仍需要那一种红色,那一种长征精神,我们不应丢弃坚守的心,更不应遗忘那些长征岁月,红色是信仰,更是一种力量,我愿坚守内心,坚守一份红色,坚守自己!

 亲情,友谊,爱情,皆为小爱,大爱者,国家,他人,信仰也。还记得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一个生疏人的身份,冒昧进入别人的生命,却以自己的生命,换了别人的将来。她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勇救学生导致自己残疾。

 她是一位年轻的消防员,勇闯火场导致自己黯然陨落。他是一个人民警察,勇夺砍刀丧失左臂。以鲜血换一个生疏人,值得吗?值得!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职业,更对得起自己肩负的责任!我以为,红

 色是一种可以让人泪湿眼眶的力量,是感动的力量,他们,甚至更多的他们,以一腔热忱,一颗跳动的火热的心去暖和别人!

 我情愿甘孤独,清苦但安静。有一些年少或年长的人,他们书写奇迹,描绘不行能,为中国艳丽上色,他们以红色为底,怀满腔热忱,却守得孤独,清苦,你还记得他们吗?那些国家的工匠,那些以红色为调的“艺术家〞,虽然他们有着甘于孤独、平淡、乏味的生活,但他们始终怀一腔热忱,择一事,忠一生,不移白首心,他们为国画补色,为飞机制作精密器件,为飞船磨制燃料,一点一点,细毫不错,他们心细如麻,哪怕环境清冷,他们依旧能用热情为国家伟业艳丽上色。

 有一种颜色,像樱桃初熟,像牡丹初放,染色一块版图,描绘一种文明,是精神亦是力量,是火的热情,是血的刺目,是仰头傲慢的缘由,也是坚守不悔的信仰,一抹红色,以酷热重新唤起华夏,以热忱践行中国梦!

 建党 100 周年红色故事作文 2

 今年清明,我静静的坐在书桌前,望着窗外阴冷的天空,倾听着寒风的哽咽。此时,我深切的感受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凄凉。

 今年的清明,适逢新中国 60 华诞。60 年家国巨变,把我的思绪带回 60 年前的沧桑岁月,很多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赴汤蹈火的志士仁人,革命先烈形象活生生如在眼前。我好像一下就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好像又看到了薄命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奋战疆场的

 情景。有英名长存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奋力堵枪眼、刘胡兰勇敢屠刀下,还有我们学习的课文《金色的鱼钩》中的没能留名老班长和《丰碑》中的军需处长等等先烈。是呀,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次隐秘会议,宣告中国革命从今有了一往无前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此后 28 年间,近 2000 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珍贵生命。那是栏杆拍遍、易水悲歌般的呼号,是折戟沉沙、慷慨赴义的悲壮,是铁马冰河、枕戈待旦的苦战,是红旗漫卷、所向披靡的豪迈……腔腔热血、铮铮铁骨、首首绝唱,谱写出中华民族从苦难中百死后生的壮丽诗史,凝聚成五星辉耀的红色记忆。

 新中国成立以来,又有很多英烈接过前辈用鲜血染红的旗帜,或壮怀激烈戍边卫国,或忠于职守鞠躬尽瘁,或绝甘分少奉献大爱,甘做国家强盛、人民富有的铺路石,成为和平年月民族复兴的荣光,把人民心中的红色记忆浸染得分外艳丽,永不褪色。

 试想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青少年,享受的先辈们用血肉开创的基业,沐浴着前辈血泪建设的和平小康生活,我们又承载起了多少职责呢每次班级值日都有人溜号,学习中不交作业,不仔细听课,不敬重师长,不爱护家长,过着呼风唤雨的“小皇帝〞生活,我们又如何应对先烈们的鲜血和遗愿呢清明节唤起的红色记忆,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学习,练好本事,建设祖国。

 清明时节,携鲜花哀思,走向陵园墓地,做最谦恭的祭献,让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为我们壮行,苦练本事,为我们宏大的祖国更加繁

 华富强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我们的祖国永久屹立在世界之巅。

 建党 100 周年红色故事作文 3

 在我记忆里,有许多事情让我难忘,可是电视剧《亮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亮剑》讲解并描述的是我军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他任八路军某独立团团长率部队在晋西北英雄抗击日寇开始,一向到他1955 年受衔为止,作为一部战争史诗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的一部军事题材作品。

 《亮剑》中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交相辉映。“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士气,你就别当剑客。〞从这句话中,很简单看出是对英雄的评价标准,其实是相当传统的:血性、讲义气、豪爽。

 《亮剑》是一个缩影,它浓缩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中国解放初期的全部事件。

 说实话,我对战争的事情不是很感兴趣,可是看了《亮剑》以后(虽然没有全部看完),却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对我的触动也很大。我问爸爸许多关于战争的事情,我也所以明白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发生了很多事情,让我感动的是,为了新中国胜利,许多勇士牺牲了。我也深深地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亮剑》成为了我的记忆,更成为了我的红色记忆。

 建党 100 周年红色故事作文 4

 依旧还记得,每一天早晨,小区里,就有老人传唱着那永不磨灭的歌,唱的是那个年月的歌,那个年月的活力,是那段好像快被人们遗忘的歌词。当那老一代的歌曲重新奏响时,我能感受到那是老一辈革命者专心用血写出来的歌,那是他们在青春的日子里,记载的故事。

 雾蒙蒙的天,飘然而来的一段柔美的前奏剪破了这虚缈的纱。一位老人,额头上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一双清静却不退当年热情的眼睛。他,身着一身朴实的衣裳,陶醉在音乐的怀抱里。手微微抬起,朝着天空。歌声飞扬在天空下。回忆着他所走过的革命路程,他沉醉了,沉醉在回忆里,将回忆里的故事,倾吐于蓝色天空下,与蓝天白云共同共享.....

 爬上飞速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一句句充满活力的歌词,响彻小区,让早起的我,精神百倍,干劲十足。

 啊,飞扬的红歌,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代人。

 我们听着这些红歌,读着这些革命故事,回忆起了老一辈革命者艰苦奋斗满腔热血的时代。

 我们仿佛在这些红歌里看到了老一辈的热情和坚持。我们仿佛在这些红歌里听到了老一辈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吩咐。他们想让我们进取地应对生活,他们想让我们发扬他们不怕苦的精神,他们想让我们充满热情.他们的期望,全写在了红歌里,他们的那份热望,经过红歌传递给了我们。

 红歌,这是老一辈的人们,专心谱写的旋律。假如你遗忘了,请

 翻开那些尘封的故事和飞扬的红歌,记住它们。因为它们能够催你上进,它们能够拉你走出沉沦,它们让你从阴晦走向光明,它们让你走出绝境.这是一些能让我们发奋的歌曲。它洗涤着人们的灵魂,让我们回到那个年月,那个奋进的年月。那艰苦的岁月就像黑夜,期望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夜半三更哟,盼天明罗。寒冬腊月哟红歌,让我们在黑夜里查找黎明,去迎来初升的太阳,与那神圣的光辉!

 红歌、革命故事这些让人永久牢记的经典,停留在我们内心最深处。它们飞扬在空中,像我们的五星红旗,始终高高地飘扬在蓝天下。

 不朽的革命精神、革命红歌、革命故事,那些永存的经典,将永久指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向将来的路前进!前进!!

 建党 100 周年红色故事作文 5

 还记得甲午战争吗还记得五三惨案吗还记得南京大屠杀吗这些都是日本侵略者给中华人民留下的深刻记忆、惨痛伤痕。为了重温历史,我们江宁小学校外辅导员李爷爷带着我们雏鹰假日小队来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寇修建的一座碉堡。

 那是一座陈旧的碉堡,砖头与砖头间已有了缝隙,好像随时就要倒塌。它的门建在距离地面约二米处。破烂的木门上了锁,经过一指长的裂缝望进去,却发觉里面断垣残壁,布满灰尘的房梁上结满了蜘蛛网,暗灰色的地上,仅有几张破烂的椅子。碉堡上有四个机枪口,据李爷爷说,这些机枪口是用来窥探和攻击的,敌人在里面就能够射中外面的老百姓。

 李爷爷告知我们,这座碉堡是日本人为了爱护铁轨,运送军需物

 资而修建的。当时,由于中国国民党军腐败无能,导致几十万中国军队被几万日本军队打得溃不成军。老百姓想抵抗,就拿起各家的铁锹,去砸那道铁轨,想要断送日本军队的军需物资。于是,日本军队为了爱护铁轨,爱护自我的军需物资,就建筑了这碉堡来爱护铁轨。

 “日本侵略者太可恶了!〞听完李爷爷的故事后,我愤愤的想:“不仅仅日本侵略者可恶,中国国民党军队也太软弱了!他们应对仅仅仅有几万的日本军队,选择的是躲避而不是应对,选择的是投降而不是抗争。这说明了什么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仰人鼻息!以前,中国军队弱小,日本侵略者才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掠。此刻,中国强大起来了,还会被挨打吗不,不会!祖国强大了,人民强大了,就能阻挡别国的侵略了,就能够不怕挨打了!由于时代的进展,人民强大了,做奉献了,让祖国强大起来了!我也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进展献出一份自我微薄的力量!〞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我必需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进展献出自我的力量!

篇五:革命者_南京红色故事

历程中的红色故事 1 1革命历程中的革命圣地 3 3革命先辈给我们带来的启示4 4目 目 录CONTENTS

 革命故事 —— 回首历史中的故事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就是敌人。井冈山常要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一块儿去挑粮。他白天挑粮,晚上还整夜研究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

 革命故事 —— 回首历史中的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八路军,奶奶英勇地牺牲了。嘎子历经艰辛,找到 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在一次战斗中,被敌 人抓捕。当敌人拷问时,他宁死不屈,表现得十分勇敢。最终张嘎八路军与里应外合,歼灭了敌人。小兵张嘎的出色表现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感动了千家万户。小兵张嘎的革命故事

 革命故事 —— 回首历史中的故事马本斋是抗日义勇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冀中回民支队是“冀中平原游击战争的主力之一,也是回族在华北捍卫祖国的一支劲旅。”马本斋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消灭土匪武装第六路。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马本斋的故事,为新中国积劳而逝

 革命故事 —— 回首历史中的故事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坦然躺在刀座上,尚未满15周岁。革命烈士刘胡兰的故事

 革命故事 —— 回首历史中的故事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机发起冲锋,突然遭敌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危急关头,他毅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此时,他年仅19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

 革命故事 —— 回首历史中的故事小萝卜头本命叫宋振中。宋振中在一岁时被妈妈带着去找爸爸,谁知被国民党反动派抓住了,最后宋振中和妈妈徐林侠、爸爸宋琦云都被残忍杀害了。小萝卜头宋振中被害时不过9岁,他却几乎一辈子都在监狱里成长。这8年中,小萝卜头不仅仅顽强成长,明辨是非,还为共产党叔叔阿姨们传递情报。对于新中国的美好未来,宋振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也是为何宋振中在死后被追认为烈士的原因。而宋振中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的故事

 革命故事 —— 回首历史中的故事1952年10月,为打击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战士邱少云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漏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烈火中的精神丰碑- - 邱少云

 革命故事 —— 回首历史中的故事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他的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崇高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1961年,雷锋晋升为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他因事故不幸殉职。最美奋斗者雷锋的故事

 革命圣地 —— 记录革命的时刻杨家岭革命旧址01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革命圣地 —— 记录革命的时刻鲁迅艺术文学旧址02是当时延安惟一的地道的西式建筑。“鲁艺”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艺术学校。1940年,毛泽东题写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

 革命圣地 —— 记录革命的时刻南泥湾革命旧址03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

 革命圣地 —— 记录革命的时刻瓦窑堡革命旧址04位于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镇,1935年11月7日~1936年6月21日为中共中央驻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和策略。

 革命圣地 —— 记录革命的时刻湫燕山周恩来遇险地05周恩来乘车从延安出发,前往西安准备同蒋介石会晤,并继续同国民党谈判,在途经湫燕山时,遭到土匪李清伍等一百多人的袭击。战斗中,陈友才、陈国桥等十余人壮烈牺牲,周恩来、张云逸、孔石泉等脱险返回延安。

 革命启示 —— 永记今日幸福来之不易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顶天立地的英雄们的身影,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勇杀敌,绝不向敌人屈服,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以碧血丹心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激励人民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而英勇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今天,我们生长在红旗下,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担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重任,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光荣革命传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健康成长,将来,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以史为鉴

 革命启示 —— 永记今日幸福来之不易列宁同志说过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先辈的足迹告诉我们 革命需要坚持不懈,开拓进取,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继往开来,争取开创一个新的纪元!革命永记, , 爱我中华! !

 班级:

 时间:20XX.X.X

篇六:革命者_南京红色故事

刃不拔的革命先驱杨闇公© 旭 源杨闇公杨闇公少年觉醒,很早就成为一位共产主义信 仰者。他自幼年读书时便在灵魂深处有了革命思想 的萌芽,15岁时受到讨伐袁世凯斗争的影响投身进 步事业,经过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终于认定共产主 义道路是人类最光明最伟大的道路:他少年时热烈渴望知识,饱读进步理论,寻 找打开共产主义理想的钥匙。青年时,他 “思行和 一”,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之 中本文通过追述杨闇公为共产主义事业尽忠的历 程 ,传承杨闇公的革命思想和伟大的事迹,从而启 发后人继承先烈的革命意志,传承红色基因,投身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早日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一、求索真理纵横驰骋《潼南县志》载:

 “杨闇公生于18%年,就义于 1927年,享年29岁。名尚述,字闇公又字琨,潼南县 双江镇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屮共四川省 地方组织创建人之一,曾任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书 记,兼军委书记。” 111少年杨闇公跟随塾师吴仲儒读私塾,常听老师 讲 《水浒》 《说岳》与太平天国、义和团的故事。这 些侠义、爱国、叛逆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人生 观,逐步造就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杨闇公很早就将学4 来的知识践行于革命理想,堪称一位早熟有天赋的革命青年。1913年,15岁 的杨闇公前往江西投奔讨袁军,后因形势变化.又 辗转上海寻求革命真理。在革命实践屮,他不断探 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1915年,他秉持坚定 的革命立场,站在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参加反对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1917年杨闇公渡海赴 H 本, 先补习 H 语,后转入日本士官学校攻读军事。在日 本,杨闇公开始阅读《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理论书 籍以武装头脑 t1919年,杨闇公参加了留日中国学生声援五四运 动的请愿示威活动,与前来镇压的日本警察展开搏 斗 ,被拘留8个月。在斗争中,杨闇公的革命思想更 加成熟,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意志更加坚定出狱 后,杨闇公[ E ]到重庆家中 t 他对弟妹的学3进步十分 关心,并说服父亲允许弟妹接受新思想,把他们引上 革命道路:1922年,杨闇公在成都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第 一次进入共产主义组织,成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分 子。1923年,杨闇公先后结识吴玉章、恽代英、刘伯 承等革命人士,经常在一起研究革命问题,组建共 产主义革命团体。1924年1月12日,吴玉章、杨闇公等20余人在成 都组建中国青年共产党,杨闇公和吴玉章被选为负 责人。此后,他在成都出版刊物《赤心评论》宣传反 封建思想,并开展工农学生运动在成都少城公园 “五一”群众集会上,杨闇公发表《国际资本主义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 0 0 周年人物作秋 I 二 〇 一二年•增刊

 中国的侵略》的演讲,号召人民向国际资本主义进 攻 ,为继承列宁未尽之志而斗争。121杨闇公不断扩大共产主义宣传,引五弟杨尚昆 参加读书会,学 习 《共产党宣言》 《新青年》等革命 书刊。这时杨闇公的革命思想基本形成,树立起为 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志向,成为当时有影 响力的革命者。二、坚定不移追求共产主义事业1924 年初,杨闇公当选为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 地委组织部长,后由团员转入共产党。6月,杨闇公 赴上海寻求党的指导,与恽代英会晤。恽 告 以 “从实 际入手”,他十分赞同。8月他返[ M ]重庆,与团屮央 特派员萧楚女共同整顿青年团组织。当年秋,全国 各大城市纷纷成立反帝国主义大同盟,杨闇公与萧 楚女共同在重庆成立“四川反帝大丨司盟”; I 】月又组 织青年团外围组织“四川平民学社”,并开办平民学 校。

 11 月 19H 万县日商“德阳丸”事件爆发后,杨闇 公等组织群众抗议日本帝国主义暴行。12月,中国共 产党为配合孙中山北上,在全国发动群众呼吁召开 国民会议杨闇公和战友创建各类社会组织,目的是 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五四”新文化思想,为在中 国实现社会主义而努力,不断贡献自 d 的力量。杨闇公是四川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之一,深受 广大工农群众拥戴。

 1925 年冬,屮共重庆地方执行 委员会成立,杨闇公当选为地委书丨己他深入工人、 农民学生中做发动工作,尤为重视农民运动发展, 并派20多人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然后到农杨闇公烈士铜像(在重庆市渝中区浮图关)村组织农民协会。他以一个革命者的形象感动了劳 苦大众。此前10月,杨闇公和吴玉章等人当选为国民 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四川省代表。]1月,大会在广 州召开期间,吴玉章任大会秘书长,杨闇公参加秘 书工作。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日子里,杨闇公一面宣传马 克思主义思想,一面积极开展与各种反动势力的斗 争 ,为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26年 ,杨闍公利 用刘湘易帜效忠国民革命、改称国民革命军的有利 局势,迫使刘湘查封了国民党右派在重庆总土地巷 另设的省党部。9月18日,杨闇公高举反帝旗帜, 组织重庆10万民众举行抗议英军舰炮击万县(即 “九五”惨案)的军民游行活动。三、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起义泸顺起义是在革命高潮的形势下爆发的。中共 四川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泸顺起义》载 :

 “庐 顺起义是重庆地委密谋起义。泸顺起义爆发前,在 四川有两大政治力量:一是割据四川的小军阀;二 是中共重庆地委以及与之紧密合作的四川省国民党 左部。……它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组成,是新生 的政治力量团体,是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 131泸顺起义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民党左派四 川临时省党部组织策划、在统一战线指导下的一次 国共合作:1923年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 会确定与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战略方 针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于1924年1月邀请共 产党人参加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国共合 作,并共间创办了黄埔军官学校,组建了革命军队。

 1926年2月,屮共提出出兵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主 张。1926年7月,国共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在广州 誓 师 北 伐 在 此 背 景 下 ,中共重庆地委根据中共中 央的指示,密定伺机举行泸顺起义,即组织顺庆(今 南充)、泸州及合川部分川军起义,配合北伐战争。泸顺起义是除北伐主战场外,国内支援配合北 伐战争的最重要的军事行动,也是大革命时期中国 共产党人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开展军事斗争夺取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 0 0 周 年人物## 秋 I 二〇一二年•增刊

 权的一次重要尝试,体现了重庆地委在大革命中,

 特别是在军运工作上的独特成就,展示了党成立早 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四川的蓬勃兴起。

 《中共中央 文件选集》载:

 “随着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 动的开展,社会各阶层更加憎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 阀的统治,渴望早 H 结束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黑 暗局面,实现国家独立统一。1926年7月,在屮国共 产党的推动下,广东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战争。在 屮共中央召开第三次扩大执委会上,屮共中央第一 次做出了军事方面的决议。决议强调:

 ‘本党是无产 阶级的党,随时都准备武装暴动的党。在民主革命 的进行屮,应该参加武装斗争的工作,助长进步的 军事势力,摧毁反动军阀势力,并渐次发展工农群 众的武装势力’ ”。111在当时,党的武装革命思想已 经逐步形成。( ― ) 起 义 前 的 形 势 与 组 织 准 备屮共重庆地委认为: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地区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也是军阀盘踞的重要区域。四 川军阀有刘湘、杨森、邓锡侯等,拥有兵力35个师, 29个混成旅, IQ 个独立师,约5(>万兵力。因此,四川 地区政治形势对北伐战争能否在长江流域取得胜利 是重要因素。鉴于此,中共中央为配合北伐战争,先后派刘 伯承、欧阳钦等入川策反军阀部队,并在可能的情 况下建立自己的武装。中共重庆地委根据中共中央 的指示精神和北伐战争的进程,迅速将工作重心转 移到军队运动方面,杨闇公、吴玉章、刘伯承、童永 生等全力投入军运工作。在中共重庆地委加紧开展 军运工作之际,受中共中央派逍的朱德和受中共中 央北方区委派遣的陈毅,于 B 月先后抵达四川,重点 做杨森的工作,力争杨森易帜。屮共重庆地委在接受了屮央派遣的朱德和陈毅 后 ,开始对驻顺庆地区的杨森第五师做策反工作 第 K 师师长何光烈的部将秦汉三以及另一位军官姚 源铎等被发展为中共党员;秦汉三旅和杜伯乾(旅 长 )旅还建立了共产党组织。顺庆秦汉三旅及合川 黄 慕 颜 (旅长、共产党员)旅有兵力近5000余人,W 有共产党掌握的群众武装。党组织在顺庆、泸州 等地的军事工作和其他方面部准备得很好。在这样的条件下,屮共重庆地委向屮央提出武装起义的建 议,即在川中帮助朱德、刘伯承间志组成一系列军 队 ,并初步拟定在顺庆、泸 州 、合川发动军事起义,(二)炉匝起义的决策署1呢6年 9 月28日,杨闇公以国民党(左 派 )临时 党部名义,在重庆秘密召集黄慕颜、秦汉三以及川 军中倾句革命的师旅长代表开会:中共重庆地委决 定在顺庆和泸州首先举行起义II 月屮旬,根据屮共屮央意图和四川、重庆地区 军事工作发展情况,杨闇公、朱德、刘伯承等人在重 庆六店子刘伯承家召开紧急会议,成立由杨闇公、 朱德、刘伯承组成的屮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地 委书记杨闇公兼任军委书记,朱德、刘伯承为委员。

 经研究决定,首先由顺庆、合川的3个旅发动起义,

 起义军用国民革命军番号,刘伯承任军长。会后,屮 共重庆地委派遣3〇多名党员到顺庆、泸州、合川、涪 陵等地,分化瓦解军阀部队。12月1 H , 泸顺起义在 泸州提前(原定于12月5日)爆发,:12月3日,在顺庆 的起义接着爆发。经过两个多月的战斗,泸顺起义最终失畋:但 在当时, “因此而惊破武人之迷梦,唤醒群众之觉悟 影响四川关系至巨。功之大小,固不能以事之成畋论也。” [6]屮共四川省党史工作委员会编《泸顺起义》评 价:

 “泸顺起义,其意义影响不可磨灭。” 1927 年 7 月 S H , 武汉国民政府对泸顺起义部队发布嘉奖令。7月屮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军事部部长周恩来 在汉口密召朱德、刘伯承、吴玉章、黄慕颜等人开 会,讨论泸顺起义善后问题,总结经验教训。随后, 泸顺起义领导人朱德、刘 伯 承 、吴玉章等转赴江 西,参加领导南昌起义,走上了屮国共产党人独立 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新道路。171泸顺起义是四川地区的共产党人为配合北伐战 争在长江流域取得胜利而进行的一次武装斗争的伟 大探索。它表明,四川地区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ti 认识到武装夺取政权的必然性这是党成立初期 共产党人的重大认识和新觉醒,它为南昌起义作了 一次有意义的预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 0 0 周 年人物 # 秋__ 1 〇二 | 年 . 增刊

 g

 四、鞠躬尽瘁献身于党中1 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泸顺起义的失畋并未使I

 杨闇公停止革命的步伐,而使其意志更加坚强,步 S

 伐更加快速—A-t

 丨()27年月24 H , 英美帝国主义制造了“南京惨| 案” (又 称 “南京事件” )

 当时,北伐军向长江中 ^ 下游地区进军,英 、美 、法 、 tl 、意等国增兵上海,并调集军舰在南京江面进行威胁,企图阻 It 革命的物(V

 发展。3月24 H , 国民革命军占领南京,英美帝国主 义借 U 保护侨民,令军舰炮击南京。屮国军民死伤 2000余人,损失房屋财产无数:|K|帝 W 主义这一干涉屮_革命的罪行引起了中国 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的愤怒,也引起 r 四川地区的 共产党人的强烈不满《潼南县志》载, “杨闇公书 id 和 W 民党左派负责人商定:.3月31 H 在重庆打枪坝 举行抗议帝 W 主义暴行的群众大会四川军阀刘湘 与蒋介石暗屮勾结,对杨闇公进行威胁利诱,极力 阻挠大会召开杨闇公拒理驳斥,并严正拒绝。他 说:

 ‘ M 要群众发动起来了,军阀那儿杆烂枪是没 有 多 大 用 处 的 ’会议当天清晨,杨間公等中共重庆 地委领导和 N 民党党部左派负责人陆续到了主席台 就座大会即将开始,王陵基(刘湘部师长,重庆卫 戍司令)、蓝文彬(刘湘部旅长)的士兵,伪装成工 人包 I 对了会场,对群众进行血腥屠杀, 《新蜀报》主 笔漆树棻、 W 民党左派人士陈达三当场惨遭杀害, 群众死伤 luuu 余人杨闇公在群众的保护下越墙脱 险 4月1 H 早晨和当晚,他不顾个人安危,进城联系 钟梦侠、任"展(任白戈)和刘成辉等秘密开会,布置 工作,决定自己到武汉向党中央汇报请示。4月4 日, 杨間公偕妻赵宗措去武汉,不幸在亚东轮被捕。其 间杨間公镇定自若,机智地掩护一间行党员脱险:他 被捕后,党组织多方营救,仅赵宗楷获释杨闇公在 狱 中 备 受 折 磨 4月6 日,杨闇公大义凛然,怒斥军阀 反动派.被挖其眼、割其舌、断 其 手 4月7 H , 杨闇 公壮烈牺牲于重庆浮图关,时年29岁:” |gi杨間公自参加革命以来意志坚定、不屈不挠:

 他在领导组织抗议“南京惨案”的爱 N 活动屮不幸 波捕,到就义的最后一刻,始终秉持共产党人的伟大情怀在他革命生涯中.对个人生死毫不顾忌,把 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放在首位,鞠躬尽痒,为共 产上义事业献身于党。其革命事迹可歌可泣!五 、结束语杨間公很早就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信仰 共产主义理想,以实际行动追求这一伟大目标,他 少年时求索真理,纵横驰骋,积极组织参加各种革 命沾动,拥护孙中山三民主义,对内反对反动军阀, 对外反对帝 NI 主义。他加入共产主义组织后始终如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用生命来捍卫共产主义事 业在屮共屮央的指示下,杨間公作为屮共重庆地 委书记兼军委书记,与朱德、刘伯承等人发动了泸 顺起义,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起义虽然失 败,但重击了军阀的迷梦,启蒙了群众的觉悟,为后 来屮 W 共产党人领导武装起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作为四川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之一的杨闇公虽然 为屮 n 革命贡献了年轻的生命, m 其...

篇七:革命者_南京红色故事

研究20作者简介:詹莘子(1999- ),女,汉族,浙江台州人。主要研究方向:红色旅游文化。基金项目: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9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校级)立项项目成果“江苏南京红色印迹调查研究” (项目编号:136462019003X)。2019年洽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江苏南京红色印迹调查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团队对南京进行了系列红色寻访,并围绕巡访展开了研讨。南京作为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是近代史上洋溢着革命精神的圣地,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和记忆。因此,这次红色印迹巡访,目的是为了让更多青年学生了解革命、了解红色文化,更深刻地感受革命先烈地责任感、使命感,重走红色革命路线,探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验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员不畏艰险、献身理想的革命精神。一、调查预期效果本次红色寻访活动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感悟红色土地的沧桑巨变,对党的发展和时代变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与体会。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努力成为新一代有理想有目标的新青年。(1)通过走访渡江胜利纪念馆和八路军驻京办事旧址,了解这段解放历史。(2)通过访问纪念馆工作人员以及游客,了解其对这段历史的认知与感悟。(3)通过此次寻访,使更多人了解解放历史,传承革命爱国精神。二、调查进展情况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历史遗迹开始的。历史遗迹如同历史长河,源源不断的将故事输送到你面前。南京,作为一座历史名城,沉淀了千年的智慧与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骨子里,有一种独特的情怀,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与此同时,南京,这座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英雄之城,饱经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磨砺,幸有无数仁人志士投身其中,前赴后继,献出了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一)渡江胜利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旧址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挹江门城楼上,挹江门城楼地处扬子江畔。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从这里浩浩荡荡入城的。馆内珍藏着丰富的文物和史料,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选择,记载了中国革命史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寻求真理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业绩。2019年11月15日,调查团队成员前往渡江胜利纪念馆,途中路过挹江门。刚到秦淮河畔,成员们就远远就看见了有着一桥之隔的胜利纪念广场,广场上矗立着49根高度不等的红色立柱组成的大型红色“千帆竞渡”群雕,雄伟壮观的群雕犹如灯塔指引着革命者奋勇向前,又似连天烽火,让人们追忆起那段峥嵘岁月,追忆起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风与豪情。到达目的地后,成员们首先参观了“庆祝南京杭州上海解放70周年史料图片展”,展馆内有关于解放战争的实战模拟动画,各类枪械的展示,各类服饰展示,还有南京解放时民众模拟人形板,充分展示了南京解放的不易,人民解放军的奋勇向前以及南京解放对于人民日常生活的重大影响。随后成员们进入了渡江胜利纪念馆内,里面有详细的关于渡江战役的经过陈述,使成员们清晰明了的了解渡江战役的前因后果,以及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而后,成员们发现展厅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渡江战役前的国内形势”,详细介绍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第二部分:

 “将革命进行到底”,反映了渡江前夕广大军民的准备;第三部分为:

 “百万雄师过大江”,主要展出了规模巨大的渡江战役;第四部分“把红旗插满全中国”,介绍了取得解放战争的辉煌胜利。通过参观馆内的藏品与资料,听馆内相关工作人员的讲解,成员们更加详细地了解了南京的解放历程,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苦难沧桑,也对照了南京解放后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二)八路军驻京办事旧址八路军驻京办事处位于南京鼓楼区傅厚岗66号,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我党我军在国民党政府首都设立的第一个公开办事机构,它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却在宣传抗日主张,壮大我党我军的力量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2月13日上午,调查团队成员出发前往八路军驻京办事旧址,到达鼓楼后,途径一条幽静的小巷,而到达尽头便是一个安静而优美的庭院,院内有一栋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在绿树的掩映下,这里的院落安静而整洁。乍一看,这里与别处并没有什摘 要:南京作为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是近代史上洋溢着革命精神的圣地,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和记忆。因此,这次红色印迹巡访,目的是为了让更多青年学生了解革命、了解红色文化,更深刻地感受革命先烈地责任感、使命感,重走红色革命路线,探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验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员不畏艰险、献身理想的革命精神。调查团队寻访活动通过走访渡江胜利纪念馆和八路军驻京办事旧址,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感悟红色土地的沧桑巨变,对党的发展和时代变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与体会,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努力成为新时代有理想有目标的新青年。关键词:红色印迹;创新训练;爱国主义浅谈南京红色印迹调研——以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等为例詹莘子  王红烨  崔林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 .。

 。

 社科研究21么不同。可这门边上“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旧址”的招牌在告诉大家这里埋藏着一段历史。经过介绍成员们知道这是南开大学原校长张伯苓老先生的公馆了,经过观察我们得出结论:旧址主房为假三层砖木结构的西式小楼,楼上楼下各有住房三间和卫生间、楼梯间。住房各为朝南两间、朝北一间。楼下朝北间系办公室及会客室,朝南东间为李克农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西间为临时接待室。并且查找资料,成员们了解到这座洋房坐南朝北,建筑面积约为270平方米。周围众多高墙环绕,大门入口处左边一间小屋是传达室,李应吉任收发传达员曾在此居住过;楼房的后面有一排小平房,是办事处人员的厨房与食堂。而在这幢楼房里,楼下进门处是钱之光、齐光、袁超俊的办公室;再进去是一间客厅;朝南有两间房间,靠外一间是李克农同志的办公室,里面一间是叶剑英同志的办公室。二楼有博古同志的办公室,再进去里面是会客厅;朝南的两间,里面一间是叶剑英同志的卧室,另一间是钱之光和齐光的宿舍。三层阁楼上是童小鹏和康一民同志曾工作和休息的地方。楼房后面西北角小披间为油印室,听说董必武、叶挺同志曾在此居住。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的建立,为我党在国统区大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条件和机会,也十分注意对青年的宣传工作,在抗日救国的形势下,大批革命青年询问如何去延安。办事处就在《抵抗三日刊》上以公开答问的方式,详细介绍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的招生情况。八路军驻京办事处从成立到撤离,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却做了各方面的、大量工作,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全民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除此之外,它还营救、接待了1000多名身陷囹圄的共产党员、进步人士,使大批革命同志重新回到党的队伍中来,继续为中国革命竭智尽心,艰苦奋斗,担心负起天下兴亡的重任,这也是它对党对人民的重大贡献。通过此次寻访活动,调查团队的成员们了解到八路军为抗战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到八路军为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明白革命胜利以及新中国成功建立的来之不易。三、调查效果(1)通过走访渡江胜利纪念馆和八路军驻京办事旧址,了解这段解放历史。

 (已完成)(2)通过访问纪念馆工作人员以及游客,了解其对这段历史的认知与感悟。

 (未能完成)(3)通过此次寻访,使更多人了解解放历史,传承革命爱国精神。

 (已完成)四、存在问题到达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旧址后,由于之前未与旧址工作人员取得有效联系,因此未能通过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办事处旧址背后的意义。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旧址共有三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去了存在于鼓楼区的旧址。五、结语此次南京红色印记的调研,我们重走渡江胜利纪念馆和八路军驻京办事处这两个红色路线,深切体会了共产党员革命之路的艰辛与无畏精神,我们了解到那些英雄为抗战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到他们为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明白革命胜利以及新中国成功建立的来之不易。对于社会而言,相关红色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从而更好地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当代青年应该铭记历史,铭记先辈的付出,勿忘历史,以史为则,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努力成为新一代有理想有目标的新青年。参考文献:[1]聂继红.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融入[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7,2(04):33-39.(上接第19页)造成的,由于通讯设备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也越来越方便,与视障人士沟通与交流也一样可以通过面对面交谈或者语音电话,书信的往来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传递,大部分通讯设备也支持语音和文字互相转换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视障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仅是老师的口耳相传,更重要的是文字信息的交互,视障学生获取知识更好的途径在于摸读资料,记录知识更有效的方式还是通过盲文书写,这印证了通用盲文的实用性。所以,承认盲文是视障学生的母语,学好通用盲文,可以更好、更全面的与视障学生沟通。(二)通用盲文的语言学意义及特点分析表2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很好的把握了盲文的语言学特点,这将为以后通用盲文的教学和研究奠定了基础。一门语言的形成,是需要不断的研究和规范的,只有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找不规范甚至错误的地方,才能有效的促进语言的正确性与规范化。对于通用盲文语言学意义和特点的把握情况看,大家对盲文的词汇量的把握多数为不清楚的状态,同时,对通用盲文词汇量的把握上,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不清楚”,进一步可以得出更多的受访者还没有很好的习得通用盲文。这就更加肯定了政府和部门对通用盲文推广的重视,通过增加各级各特殊教育学校(盲校)的“扫盲”活动,促进相关部门及人员对盲文的认识,从而学好通用盲文,推广通用盲文。(三)通用盲文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在国家的号召下,通用盲文在特殊教育中的全面应用是大势所趋的,教育系统将会对特校教师的盲文水平提出新要求,同时说明了特校教师有通用盲文相关知识培训的需求。参考文献:[1]中国残联教就部.架起无障碍沟通的桥梁——《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 《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发布有关问题解答[J].标准生活,2018(10):32-37.[2]孙宇,李纯莲.汉语盲文的拼读容错率及其与拼读效率的关系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11):1612-1614.[3]钟经华.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特色解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8(23):23-25.[4]阎嘉,肖阳梅,任伟宁.通用盲文与现行盲文摸读比较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7(11):47-49.通讯作者:陆艳(1985— ),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康复。。

 。. .。

 。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