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政务信息管理的驱动力分析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驱动力 信息管理 政务 分析

〔摘要〕政务信息数量庞杂,如何管理及利用关系重大。本文通过对政务信息及政务信息管理的内涵描述,来进一步挖掘政务信息管理的驱动力,从政治力、经济力、文化力、社会力、技术力等5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以期形成合力氛围强化政务信息管理。

〔关键词〕政务信息;信息管理;驱动力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10.008

〔中图分类号〕D035-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10-0038-04

政府是政务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也是政务信息生产者、使用者和发布者。“政务信息是对反映政务活动及其管理对象的形态特征、运行过程、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等情况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达”[1]。政务信息提供了政府行政过去、现在的情况以及未来的计划,提供了内容广泛的社会管理、国民经济、公民生活、公共服务等方方面面的信息,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水平,及时获取和利用有效的政务信息可以不失时机地创造社会财富。因此,政务信息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是有效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前提。

1政务信息管理的内涵

1.1政务信息的定义及组成

政府是政务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也是政务信息生产者、使用者和发布者。“政务信息是对反映政务活动及其管理对象的形态特征、运行过程、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等情况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达”[1]。通俗的讲,政务信息是指与政府工作相关和政府机构为履行职责而产生、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发布、利用的信息资源。政务信息既包括源于政府机构的管理信息,又包括政府运用国家力量、采自国民经济各领域的社会信息,它覆盖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这些信息常常比一般的信息数量更庞大、内容更广泛、质量和可信度也更高,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与水平。

政务信息的来源是广泛的,既可以在政府工作中产生,可以在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交流中获得,可以从大众媒体中采集,也可以对网络信息进行搜索、挖掘、整合而获得。此外,政务信息还应包括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信息。由此可见,政务信息的组成包含七大部分:政府处理日常事务的工作信息,制定文件、计划、制度的决策信息,政府有关部门和人员的保密信息,政府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公告和服务信息,政府与公众交流互动的公众信息,从大众媒体获取的媒体信息,利用工具从网络分析、挖掘获得的网络信息。

1.2政务信息管理的研究内容

政务信息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统一的政府信息网站为支撑平台,对政府建设中所涉及的一切由政府收集、生产以及用于政府的信息进行有效控制和组织的活动。它包含政务信息采集、政务信息描述、政务信息组织、政务信息处理、政务信息检索、政务信息挖掘、政务信息分析与服务等研究内容。

通过上述政务信息管理的内涵描述,我们可以看到,政务信息数量广泛、内容庞杂,政务信息管理则涉及面广且极具复杂性,在体制上、财力上、技术上都需要统筹安排、系统保障和持续支撑,因此,探究政务信息管理的施力点和驱动因素则是保证政务信息得以高效管理和作用发挥必不可少的环节。

2政务信息管理的驱动力构成

笔者认为,政务信息管理的驱动力来自于5个方面,分别是政治力、经济力、文化力、社会力、技术力。如图1所示:

2.1政治力

政治力是指政务信息管理在政治层面、法律法规、制度政策上获得的驱动力,主要体现在政务信息共享、处理公开与保密的问题以及政务信息管理宏观领导体制上,是政务信息管理的核心驱动力。

政务信息主要来源于政府职能部门,有的政务信息是各个政府部门所拥有的,而有些则是某个政府部门独自拥有的,如教育部门拥有教育类政务信息,政法机关拥有政法信息,海关拥有进出口贸易类政务信息等。目前,虽然我国政府对政务信息共享十分重视,且部分地区有了专门政策,但政务信息共享的机制并没有落到实处,流程管理、审核机制、实施细则等相应的配套措施也不健全,影响了信息共享工作的协调开展。从根本上说,对政务信息及其管理规律认识不足,政务信息管理的框架、方法和工具均不成熟,是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只有依靠政治力,在国家层面,继续明确的把政务信息开发利用作为国家战略,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明确政务信息管理框架、建立政务信息管理与服务机制;在各级政府机构层面,认清政务信息及其管理的内在规律,进一步促进跨部门政务的协同开展,保证政务信息的共享利用,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水平。

此外,政治力还确保政务信息管理中政务信息公开与保密这一关系的处理。政务信息涉及面广,是全社会信息资源的主体,既有面向公众的政务信息,又有涉及政府机密的绝密政务信息。如涉及国家安全、军事、国防、外交、尖端科技等绝密文件,政府的应急预案、部门内部人事调整方案等不宜向社会公开的政务信息。由国务院制定的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确立了“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规定了信息公开的范围、程序,以及社会公众享有了解政务信息的权利、违反该条例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内容,并确立了“首席信息官”等具体制度。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要尽快完善我国政务信息公开的法律体系,加强有关法律条文的可操作性,依法向社会开放政务信息,为公众获取政务信息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同时,政务信息中的三大主体——工作信息、决策信息及保密信息,只有靠政府及政府部门人员的政治觉悟、信息觉悟以及一定信息政策才能得到高质有效的管理。

宏观上,依靠政治力,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督导下,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建立起自上而下地由政府核心领导牵头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高度协调的政务信息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和协调政务信息管理工作。可进一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信息中心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加,成立全国政务信息管理协调委员会,各地区、各系统也成立地方性、系统性的政务信息管理协调委员会,负责本地区、本系统政务信息管理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审定下属地区和同级国家机关的政务信息管理计划[2]。

2.2经济力

经济力是指政务信息管理在经济层面、实用、节能角度获得的驱动力,是政务信息管理的持续驱动力。

政务信息管理是个历时长久、规模浩大的工程,不仅要有政策上的引导和长久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人员的支持。在政务信息采集的过程中,为了满足“广度要大、向度要准、精度要高、真度要强、融度要深、速度要快”的采集六度原则[1],政府不仅要花费财力、人力、物力等资源,有时还需要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即政府与商业性经营公司共同完成政务信息采集,两者签订合同,明确规定信息的范围、质量、数量、采集方式等各个方面的要求,政府按规定交纳费用以获取需要的信息。这是政府节省政务信息的采集成本,提高办公效率、控制其办公成本的一个有效方式。同样地,在政务信息组织、处理、检索、挖掘、分析与服务等政务信息管理子环节中也不能缺失经济力的驱动。

在政务信息共享这一环节上,经济力的驱动作用尤显突出。在掌握政务信息的总量和重要性等方面,政府部门之间的差异很大,存在着信息资源不对称的现实。有的政府部门是政务信息强势部门,如工商、税务、公安等,掌握着大量的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的信息资源;而有的政府部门则是政务信息弱势部门,如卫生、水利、文物、邮政等部门,掌握的信息资源总量比较小,与公众和企业发生关系的频率相对不是很高。信息强势部门为了提升本部门的业务绩效,不得不建设甚至购买一部分信息资源,而信息弱势部门则可能“搭便车”,坐享其成。这会导致有些信息强势部门觉得不公平,认为贡献信息内容多而获得信息内容少,从而其共建共享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此外共享后获利不对等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因此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尤为必要[3]。在商务部与海关之间的信息共享中便建立了这一机制,并获得了成功。商务部在内网上建立了进出口商品自动监控系统,通过向海关部门支付费用、获取下载权限的方式,定时将有关数据信息批下载到商务部的数据库中,这样就避免了海关部门的利益受损,有效解决了信息强势部门共享积极性不高的问题[4]。

除了对政务信息共享畅通的贡献外,经济力对政务信息开发利用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政务信息开发利用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机构应有足够的信息预算,并要更多地通过公开招标等办法,解决服务的需求问题。政府成为信息资源开发的用户,将会对信息服务业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要扩大政务信息开发利用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将信息开发利用经费单独列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政务信息开发建设、运行维护费用,对重点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扶持。

此外,从实用、节能的角度来看,政府要本着促进信息整合及集成、减少冗余、优化信息共享、实现信息增值、节约公众使用信息成本的目的,来进行政务信息管理。

2.3文化力

文化力是指从信息文化、组织文化以及信息素养的培育、发挥的角度来推动政务信息管理,是政务信息管理的外在驱动力之一。

信息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对信息的比较稳定的看法、态度和行为习惯汇集的总称,反映在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等社会的各个领域。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团队意识、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工作作风、心理预期和团队归属感等群体意识的总称。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不论是信息文化还是组织文化,都能使信息及组织的效能进一步放大。

政务信息是政府的软资产,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良好的信息文化将推动政府制定一系列信息政策、法规,建立一套推动政务信息管理的法律体系,驱动政务信息的高效管理。良好的信息文化注重公共信息的公开、共享,将促使政府把政务信息放到特别突出的位置,引导企事业单位、公众参与政务信息的开发利用,使广大民众能有效地获取政务信息,最大程度的体现政务信息的价值和作用,从而进一步倡导政务信息公开、共享的理念。

政府以用户为导向,积极倡导服务理念的新型组织文化,促使政府各职能部门人员根据法律与政策规定的职责管理政务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交换、共享和整合,以促进存取平等,有效决策,这对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实现政务公开意义重大。同时良好的政务信息管理有利于加强社会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这又进一步扩充了政府的组织文化内涵,促成了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以及政府形象的良好塑造,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政务信息管理的诱因还在于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的扩大、政府和部门人员及公众的信息素养的增强。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信息素养的高低制约着政务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水平。通过信息素养的培育和发挥,政府和部门人员可以提高信息管理意识,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提高其信息处理能力,形成良好信息管理行为,树立为公众信息服务的意识。而且,公众信息素养的提高可以增强他们的知情权意识,明确政务信息获取的内容和具体来源。通过掌握信息技能,扩大他们获取政务信息的途径,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和价值。同时,社会公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推动着政务信息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强化政务信息管理,更好地实现政务信息的公开、共享服务。

2.4社会力

社会力是指政府外部的非各级政府如企事业单位、媒体、网络、公众对政务信息管理的关注度、信任度及参与性,是政务信息管理的外在驱动力之二。

政务信息中的媒体信息、网络信息、公众信息以及部分公告与服务信息均是引入社会力的结果,它的主要来源有各类新闻与学术媒体(如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等)、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资源(各类专门数据库和统计数据库)、广告信息、公众访谈信息、政府面向公众和企业的调查问卷信息等[1]。总之,来自于政府外部的、对政府工作发挥不同作用的各类信息都是政务信息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政务信息的采集工作要顾及到社会信息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政府之外的团体或社会公众参与进来,积极为政务信息管理做出自己的努力。

对于政务信息的组织及处理工作,政府部门及人员不能也没有必要亲自对其所拥有的全部政务信息有序化、标引、自动分类、自动摘要,其可通过购买社会信息机构组织处理完毕的信息资源或数据库资源;也可将向社会公开、共享的那部分政务信息,通过公开、透明、公正的方式授权给个人或法人组织,让他们进行信息组织及处理工作,通过市场化机制把政府部门无力组织的大量原始政务信息变成社会共享的有序信息产品。此时,政府是从事公共服务的代理人和监督者,也带动了整个国家信息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同样地,在政务信息的检索、挖掘、分析与服务等管理子环节中,社会力的驱动作用也不容忽视,政府可通过合同外包、特许经营、给予补助等方式,联合公益部门、社会信息机构采用合作供给模式,即由政府主导向公益部门、社会信息机构提供丰富的政务信息,借助其在技术、资金方面的优势和灵活的增殖开发方式向公众提供政务信息的模式。此外,在政务信息的检索、分析与服务中,公民的积极参与性展示出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信任度,体现出对政务信息的获取渴望,展现了政府的信息发布、管理、服务以及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功能,同时可以促进政务信息管理水平。

2.5技术力

技术力指的是对事物的技术含量、技术水平等各方面技术方面指标测量的一个综合指称[5]。在此处是指技术水平、技术标准、技术产品、技术人员等技术方面指标来推动政务信息管理,是政务信息管理的重要驱动力。

政务信息管理涉及政务信息采集模型与方法、政务信息元数据组织与数据仓库构建、政务信息自动标引与自动摘要、政务信息自动分类与聚类、政务信息检索技术、政务信息转换机制与技术、政务信息描述框架与标准、政务信息交换与重组技术,等等,可见,政务信息管理必不能缺乏技术的支撑。

从技术角度看,政务信息管理首先要求搭建政务信息管理平台,各级政府可依据自己制定的技术标准,与政务办公自动化、政务流程网络化相结合,选择不同的管理平台和数据库类型。但要注意与相关政府和部门的数据接口问题,从而避免数据传输过程中系统不支持、软件不兼容、数据无法正常传输和识别等技术性问题,避免“信息孤岛”的形成,同时也为日后统一规划、技术接轨、资源共享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要加强标准化建设,统一网络、信息和技术的标准规范,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要加强软件研发与平台产品建设、数据库技术与信息安全技术开发,形成一整套技术支持体系。

除了技术标准、技术产品、技术装备等技术条件,政府部门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水平对政务信息管理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据统计,目前市场上最为短缺的是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用户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人才。此外,网络的整体化设计、信息安装保障技术人员等也非常缺乏[6]。具体到政务信息管理领域,信息技术支持人才更是奇缺,而政府部门和社会信息机构都需要信息技术支持人才,才能将政务信息管理上升到一定的技术高度。

3结语

笔者认为,政治力作为核心驱动力,是规范化管理政务信息的前提,可提供强力的组织保障、制度化的安排和规范的流程设计。经济力作为长效、持续驱动力,是政务信息管理得以良好施行的资金保障和利益均衡器,可以有效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成效。文化力和社会力作为两项外在驱动力,可从软环境方面给予政务信息管理一定的助推作用。技术力作为重要驱动力,打造政务信息管理的软硬件系统,为政务信息管理提供支撑平台;另一方面,也激发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界充分的发展,包括技术人才发展、技术创新空间等。通过对政务信息管理的驱动因素进行细致、深入地梳理,我们可以形成对政务信息管理的内外在环境的理性认识,从而寻求管理政务信息的合力氛围,进而对政务信息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推动其动态实时的高效运营,最终达到对政务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可持续管理、创新性管理。

参考文献

[1]苏新宁,等.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与政府决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蔡儒妍,储节旺.国外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研究及启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1(1):41-43.

[3]杜治洲.基于博弈论的政府部门间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4):29-30.

[4]李廷页.从分工到融合——浅析贸易发展的新趋势[J].现代管理科学,2009,(4):41-43.

[5]技术力百度百科[EB].http:∥baike.baidu.com/view/601265.htm,2006-11-09.

[6]袁春玲.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J].图书馆学刊,2009,(3):23-25.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2013年10月1第33卷第10期1现?代?情?报1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1Oct.,20131Vol.33No.102013年10月1第33卷第10期1基于Factor Analysis & AHP的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满意度评价体系构建1Oct.,20131Vol.33No.10

收稿日期:2013-04-26

作者简介:丁璇(1980-),女,读者服务部主任,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