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军民融合视域下我军军品包装人才培养的思考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视域 军品 军民 我军 人才培养

摘 要:军品包装人才培养对于提高现代战争后勤保障能力、促进现代军事物流建设、提升军品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阐述军品包装人才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军军品包装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结合军民融合视角,从军品包装人才培养理念、结构、体系三方面提出了我军军品包装人才培养的改进策略,为促进我军军品包装人才培养,提升后勤保障效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军民融合;军品包装;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强教育资源统筹,完善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使用体系。军品包装作为包装学与军事学的综合性学科,具有鲜明军地共建特色。因此,从军品融合视域推动我军军品包装人才培养,既是客观需求,又是有效举措。

一、军品包装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是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的需要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从军品流通各环节来看,我军军品管理和操作过程中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已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通过军品包装与信息技术结合进行军品智能化、可视化管理与保障;通过改良军品包装设计促进装卸搬运、堆码等机械化作业效率都是当前重点研究和建设方面。进行军品包装人才培养,正是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满足现代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需要。

(二)是现代軍事物流建设的需要

现代军事物流基地是按照大型化、综合化、基地化的思路,建立的集合物资采购、储存管理、维护保养、组套包装、运输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保障基地。在现代军事物流基地中,设有包装中心,对部分军品进行拼配、加固、重新组合,以形成适于储存、运输或配送的标准化组合包装单元,促进军事物流功能多元化和体系化的发展。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通过军品包装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

(三)是提升军品管理水平的需要

军品包装涉及面广,考虑因素众多。既有高温、高寒、高盐雾等不同储存环境,又有周转和战储的不同使用性质,还有战略、战役、战术的不同储备层级,不同专业、不同军兵种对于军品包装的使用要求也有所差异。军品包装人才的培养,能够进一步增强部队官兵对于多样化军品包装的了解,根据实际进行军品包装的改良与维护,提升军品管理水平,保证军品质量。

二、军品包装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我军军品包装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数十年发展,由最初职能单一的“军需品包装委员会”发展为全军性军品包装职能机构,包含军需、通信、装甲、油料、航空、卫生、舰船等18个包装分委会。军用包装标准从1997年的50项增至2011年的151项,颁布了具有指导和约束性的《军品包装管理规定》,完成了后勤重大课题“军品包装技术标准体系论证研究”,成长了一批军品包装技术骨干力量,为军品包装建设和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我军军品包装工作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又受经济体制转型的影响,包装人才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一是培养理念滞后。传统各专业军品包装人才培养的条块化分割现象比较突出,各专业仅考虑自身需求,相互之间的统筹和关联性考虑不够,影响了储运等环节及联合保障的效率。同时,培训过程依旧围绕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开展,没有很好的契合学员的需求,未能有效的激发学员创造性思维。

二是培养结构单一。当前军品包装培训结构较为闭塞,师资力量主要为军队院校教员和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组成,部队军品包装人员技能的获取也主要靠“老带新”。且培训方法仍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培训内容较为陈旧,未能很好的契合部队需求和包装科技发展。

三是培养体系模糊。当前我军依托地方进行军品包装人才培养极少,已有的相关专业也仅将包装作为一门课程,系统性培训还非常欠缺。军品包装的军队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实践区分不明显,使得部分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和交叉。

三、军民融合视域下我军军品包装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借鉴地方经验,注重现代科学的军品包装人才培养理念

1.注重人才培养的系统性

包装作为现代物流系统的7大要素之一,与物流系统中其他要素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同样,军品包装作为军事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较好的衔接其与军事物流系统上下游关系,才能使军品包装与其他环节较好的协同,形成合力,从全局上促进后勤保障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军品包装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使受训人员掌握基本的包装知识和技能,也要注重所属人员在其他军品储存、运输等作业环节的系统性培训。

2.注重人才培养的创造性

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而军品包装的科研工作正是迫切军事需求与前沿包装理论的结合,具有很强创造性。在军品包装人才培养过程中,参照地方“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思路,让学员积极参与军品包装科研工作,能够促进学员对军品包装现状和需求的认识,使学员对军品包装某一方面的问题有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同时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培养创新性和探索性思维,锻造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人才培养的主体性

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这一教育理念正逐步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和认可。军品包装教育所面对的学员构成复杂,部队工作经验差异性大,人员所从事的岗位、来自的专业以及军兵种各不相同,突出学员主体地位尤为重要。在军品包装教育过程中,需根据学员自身特点和部队需求,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综合军地优秀的包装经验和做法,提出适宜解决方案。

(二)加强军地协作,形成开放多元的军品包装人才培养结构

1.建设开放性的师资结构

由于军品包装学科本身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不同领域师资力量在基础理论、实验方法、实践操作、军事需求等方面有着不同的造诣。在师资力量的构建方面,要进一步拓宽师资选择范围,可综合军地院校教师、研究机构科研人员、军地工程师及包装企业技术人员等进行统筹考虑,对师资队伍不断进行充实和优化。

2.制订开放性的培养方案

由于军品包装涉及的材料、容器等因素不断更新以及军事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军品包装研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故在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基礎性原理,使学员了解掌握如包装材料、容器、技术、设备等理论和堆码、跌落、震动等包装实验方法;另一方面要把握地方包装发展科技前沿和部队实际需求,做好军选民用、除旧换新。

3.采取开放性的教育方法

针对军品包装受训人员的差异,应根据不同学员特点,采取如分组讨论、案例教学、经验分享、网络教学等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同时,可积极组织学员参观地方包装企业、工厂及包装产品展等方式,让学员“走出去”拓展视野,更多的接触包装新理论、新装备、新技术、新知识。

(三)统筹军地资源,构建层次分明的军品包装人才培养体系

1.发挥地方优势进行基础教育

我国包装教育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如今已有70多所高校开设包装本科专业,10余所高校进行包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开设的课程涵盖了包装材料、包装测试、包装印刷、包装设计和包装机械等方面。发挥地方包装教育办学经验丰厚、学科门类齐全、紧贴包装实际需求和发展前沿的优势开展包装基础性教育,对提升培训效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2.利用军队院校进行岗位培训

地方包装人才的培养受市场需求的导向,侧重于技术层面的研发和检验,而军品包装人才的培养面向部队需求,主要针对部队军品包装顶层设计、军品配套集装及军品日常养护等,目标是既懂包装技术又懂部队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包装人才。故通过军队院校教育对入职、转岗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是将包装技术理论与勤务需求结合的有效途径。

3.通过部队实践进行实操训练

基础教育和岗位培训主要围绕理论和方法进行,而在部队的实操训练则是受训者与部队物资、装备、器材直接接触,熟练军品包装技能及流程,将军品包装理论转换为实战化保障能力的必然途径。实操训练要注重训练的持续性和经常性,使包装工作者能够按照规定操作包装机械设备,进行常规的军品包装平战时维护、检验等工作。

参考文献

[1]罗少锋,陈文阁,赵吉敏等.军品包装军民融合发展机制探讨[J].包装工程,2014(15).

[2]王丰,李守耕,刘民成.试论军事物流基地的功能和定位[J].后勤学术,2013(1).

[3]汪军,邵汉强.军事物流技术发展推动军用物资包装教育改革[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2(6).

[4]朱霞.面向现代军事物流的军品包装研究[D].后勤工程学院,2012.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