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诊断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互联网 教学改革 实践 诊断学 时代

[摘           要]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以诊断学教学为例,在分析传统诊断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优势及不足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将“互联网+”教学模式与传统诊断学教学模式有机融合,以期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医学人才。

[关    键   词]  “互联网+”;诊断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066-02

诊断学是连接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桥梁,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其内容包括症状诊断、检体诊断、辅助检查三个方面,而症状诊断又包括病史采集和常见症状分析,检体诊断又包括全身体格检查和常见体征分析,辅助检查又包括实验室检查和医疗设备、器械检查。由此可见,诊断学涵盖的知识点多、内容庞杂,对查体技术和检查结果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属于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诊断学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和示范为主,虽然也采用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但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性不足,而且缺乏生动的临床体验,其临床诊断思维、创新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与社会所需求的医学人才脱节,对诊断学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诊断学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互联网+”教学模式与传统诊断学教学模式有机融合,进而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医学生后续更好地学习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医学人才作出贡献。

一、传统诊断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基础课、桥梁课和临床课,课程种类多、课程教学内容多与教学时数短是医学教育面临的共性问题。同时,医学的发展速度快,一些新型的疾病类型不断出现,相应诊断学中的诊断方法和检验指标也在不断更新,由于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最新进展很少涉及,以教材为蓝本的讲授,与临床实际有所脱节。

(一)传统诊断学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诊断学理论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给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看似对学生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所帮助,但学生在整个教学中处于被动机械接受知识过程,鲜有时间消化、吸收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由于医学知识的先后衔接性、连贯性较强,如果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节奏,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对诊断学的学习兴趣。加之诊断学本身需要理解、掌握、记忆的知识较多,如心脏听诊瓣膜区位置、各项生化检查正常值、正常心电图波形和数值、影像检查正常图像等。这些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单纯靠课堂讲授,学生犹如听天书一般,很难有深刻的感性认识,走思、开小差、打瞌睡等现象司空见惯。同时,教师主导课堂的结果,教师是在唱独角戏,师生间互动交流较少,学生对重、难点知识有疑惑时,得不到教师及时的帮助和解答。

(二)传统诊断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实验教学的安排,为了给理论教学让步,多数院校实验教学项目安排少,实验教学时数短,通常是在每章节理论讲授结束后安排1~2次实验教学。如体格检查操作,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先观看查体录像,然后在“心肺腹检查”仿真模拟人或学生身上进行演示操作,这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而且由于上实验课的学生较多,好多处于后排的学生不能完整地观看到教师演示的全过程,学生之间相互练习时不能规范性操作,实验效果并不理想。

二、“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互联网技术与行业、领域的融合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互联网+教育”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打破了传统教育相对封闭的教学形式。通过利用共享的互联网教育资源,从而弥补了传统教育形式的不足。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联网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教学内容包括文字、图表、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可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也将许多教师无法用语言形象表达的抽象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有利于促进师生间、学生间交流互动

互联网的发展,为师生间、学生间进行交流沟通提供了更多便利,QQ、微信等工具实现了成员之间友好互动,学生有疑惑可以随时提出,教师针对问题进行及时解答,突破了课堂、教室的限制,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学生智力开发大有裨益,也拉近了师生间、学生间的距离。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出意见或建議,便于教师进行针对性改进。

(三)有利于促进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微课属于短小精悍的小视频,时长一般在10min左右,重点在于阐述某一个知识点。慕课是指教师授课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以与其他学习者互动交流。翻转课堂是指教师将教学案例提前发送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课堂主要用来答疑解惑、总结归纳教学的重点、难点。

(四)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互联网+”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体地位逐渐弱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重在控制课堂节奏和引导学生讨论不能偏离教学主题,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不足

自媒体的发展对“互联网+”教学模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许多互联网教育资源的准确性、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如果对互联网教育资源不加以监管和充分引导,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加之互联网教育资源多为碎片化内容,学习者很难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需要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基于“互联网+”的诊断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诊断学课程有自身的特殊性,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弊端显而易见,以“互联网+”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教学模式有机融合,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互联互通、优势互补,进而促进诊断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途径学习相关知识,可以从网站下载需要的网络教育资源;也可以搜索各个高校的诊断学网络精品课程或辅修MOOC等;还可以借助人卫慕课网站,从中查找有关诊断学的课堂教学、视频演示、操作示范、临床实践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对接知名专家或优秀临床医师,学习他们的临床诊断思维和先进的诊断技术。同时为了夯实慕课学习的成效,可以将慕课证书作为诊断学考核的一项内容,赋予相应的分值。

(二)积极采用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课件除了常见的PPT外,还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动画或教学视频中,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同时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新知识、新技术的及时补充,让学生了解诊断学发展的前沿情况,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对接临床奠定基础。微课制作中以诊断学知识点为突破口,强化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临床常见的室颤、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等异常心电图,可以按疾病类型分類,制作成多个小视频供学生反复观看学习,促进学生对各种异常心电图的掌握。翻转课堂的应用应以典型真实的案例为基础,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先后知识融会贯通,并逐渐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如症状学中的疼痛,教师在课前一周左右将有关疼痛的临床案例发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教材、图书、网络等途径查找疼痛的病因病机、病理生理、部位性质、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等,从多个层面系统掌握有关疼痛的知识。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将来职业生涯发展。

(三)夯实实验教学过程

实验教学中,如体格检查技能训练仍然需要面对面、手把手教学,而异常体征的学习,可以利用标准化病人模拟临床现场情景采集病史或通过电子“心肺腹检查”仿真模拟人进行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目前为止其他教学手段仍无法替代。有精力的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可借助于互联网诊断学教育资源,通过观看临床教学医院患者体格检查的视频资料,对照比较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进行强化训练。因此,加强临床教学医院建设和构建诊断学体格检查数据库意义重大。

四、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诊断学教学改革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教学模式有机融合,不断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新鲜血液,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互联互通、优势互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进而促进诊断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红,刘理静,武斌,等.微课嵌入探究式翻转课堂应用于诊断学教学的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9):46-48.

[2]陈乃洁.“互联网+”背景下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3):463-465.

◎编辑 马燕萍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