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天性”的心理学基础及其内涵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天性 心理学 内涵 基础

[摘要] 我们得出广义的“天性”是指作为人的演员的心理和行为自然有机的客观规律,它体现为人心理和生理普遍存在的共性;狭义的“创作天性”是专指训练和创作过程中具有演员个体特征的创作心理机能和形体机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谈论的“体系”、“天性”是与其创作目标“体验艺术”是直接相关联的,正确理解了“体系”与“天性”也便掌握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倡导的“体验艺术”的精髓。而要真正地创造和体会舞台上“体验艺术”的无限魅力,也只有通过正确的“体系”训练,在符合“天性”规律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演员个体的“创作天性”。

[关键词] 天性 心理学基础 内涵

一、“天性”的心理学基础

“天性”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天性”问题的正确认识关系到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科学和全面的理解。

1936年4月,在同莫斯科艺术剧院大师们的两次谈话。谈话之初,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便中肯地说到:“不存在什么‘我的’体系和‘你的’体系。只有一个体系——有机创作天性。别的体系是不存在的。”他甚至不无强调地说:“我们以后不要说‘体系’,而说‘创作天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创作天性”的重要认识。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遗留的札记,明确表明在创建“体系”的过程中,特别是“天性”理论,其理论依据极大地得益于当时俄罗斯的科学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其中尤为得益于巴普洛夫的科研成果。因此,深入其理论依据将会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天性”概念。

巴普洛夫(1849—1936),俄罗斯生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普洛夫在生理学的研究中进一步地发展了老师谢切诺夫的反射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其科研中的重要发现——巴普洛夫在对狗的观察中发现,狗在进食时会分泌大量唾液,并且只要狗看到食物,就会分泌唾液。后来巴普洛夫在给狗喂食前摇响铃铛,这样经过若干次的惯习,狗只要听到铃铛声便会不由自主地分泌唾液。通过这个实验,巴普洛夫认为狗在进食时由于自然的生理反应会分泌唾液,食物是无条件刺激,狗的反应是无条件反射。而铃声与狗分泌唾液本来没有关系,但在每次狗进食之前先听铃声,反复多次后,只要听到铃声,狗便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已成为进食的信号,即条件刺激。当铃声单独出现引起的唾液分泌时,条件反射就习得了。而增加和强化条件反射的练习次数最终会使条件反射得以巩固。

通过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巴普洛夫研究了高级动物大脑皮层的机能,并由此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这为后来心理学、教育学中的学习理论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高级神经活动是指大脑两半球皮层中进行的基本神经过程,即神经细胞兴奋与抑制的扩散和集中以及它们的相互诱导。巴普洛夫在大量实验后,揭示了大脑神经相互连接过程的基本规律。证实了条件反射是通过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的结合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揭示了高等动物行为的暂时联系首先是在大脑皮层上进行的,它是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机制。这两种神经过程的扩散、集中及相互诱导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既是心理现象也是生理现象。

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科研成果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成立起到巨大的理论支持作用。通过对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深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识到明确和具体的训练对演员形成创作自我感觉的重要作用——反复和深入的训练将使演员习得的反射得以强化并产生稳定的适应。演员这种经过明确训练而习得并产生的稳定心理适应便成为其专业素质。而对形成作用于创作天性的注意、想象、真实与信念感等诸元素的深入训练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从此演员有了科学和系统的训练内容。

二、“天性”的内涵

“天性”,更准确地说是演员“创作天性”在我们的创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特别注意演员后天专业训练和培养。

现在翻译为中文的“天性”一词,俄文原文是Природа,其本义有三种:“(1)天性;(2)自然;(3)本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体系”创建的30多年过程中,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多次提及“天性”的概念。但其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对“天性”概念的理解必须结合具体的论述背景。一般来讲,我们认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天性”。

从广义来讲,“天性”是指作为人的演员心理和行为自然、有机的规律,即“天性”是人所共有的心理和行为的共同规律,它也是人心理与行为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文论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时常将演员的天性称之为有机天性。在他看来演员经过训练后培养出的“有机天性”,是如“小孩的出生,树木的成长,形象的诞生,都属于同一类现象”是符合自然规律和有机性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所说的:“不存在什么‘我的’体系和‘你的’体系。只有一个体系——有机创作天性。别的体系是不存在的。”中的“天性”便是人类所共性存在的自然本性自然规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不存在任何的“体系”,存在的只是天性,即人的自然规律。因此他相信“我的体系是为了所有的民族的”,因为“所有的人,天性是同一的,适应则各不相同”。后来他更加肯定地说:“我们的演员天性存在自己的规律。这些规律是一切国家、时代和民族的所有人都必须遵循的,必须理解这些规律的实质。它应构成学校教学大纲的基础并得到详细研究。这是造就大师的唯一途径。”

从狭义来讲,“创作天性”更多地体现于演员的训练和作用于具体的舞台角色创造。我们所说的天性是由生而有之的生性和后天惯习而来的习性共同构成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很重视自然天性和创作天性的区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将演员自身的自然天性称之为第一天性,将经过训练养成的作用于舞台艺术创作的称之为第二天性。对于演员的创作天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必须要受到严格和系统的训练,通过专业的反复磨练将演员的创作素质训练成创作时不由自主的下意识。

那么,到底什么是演员的“创作天性”呢?参考巴普洛夫以来的心理学、生理学方面的知识,我们认为演员的“创作天性”就是体现在创作过程中具有演员个体特征的创作心理机能和形体机能。在创作中演员的创作心理和形体机能发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艺术创作的成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我们这门艺术中的一切必须成为习惯”、“变成第二天性”,其实质就是经过训练的演员创作心理机能在不断强化后达到稳定的状态,以及心理机能在正常发挥下与形体机能的相互适应。在创作中这种稳定的心理和形体创作机能自动自发自如地发挥着创作功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演员自我修养》著作中所提及的舞台注意、想象、肌肉松弛、真实感与信念、交流、内部舞台自我感觉等都是具有演员个体特征的创作心理机能的具体训练内容,而与之呼应的是演员形体表现力体操、造型、舞蹈、剑术、轻捷武术等外部长期系统的训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训练的一切内容都是以演员心理和形体在假定情境下“真实”地感受和反应为基础。训练的目的就是使演员习惯于当众在舞台上的创作,就是使演员的创作机能能够在假定情景下正常发挥作用,就是使演员习惯于自如和自然地生活于舞台所呈现的“生活”中。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广义的“天性”是指作为人的演员的心理和行为自然有机的客观规律,它体现为人心理和生理普遍存在的共性;狭义的“创作天性”是专指训练和创作过程中具有演员个体特征的创作心理机能和形体机能。深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我们可以知晓,不论是从广义还是狭义的“天性”,都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毕生追求体验艺术的结果。他认为只有演员创造出角色“活生生”的情感才能打动舞台下“活生生”的观众。因此,他毕生追求舞台上的体验艺术要“创造活生生的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演员应该在每个角色中,在每一次演出中,不仅创造出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的有意识的部分,而且创造出它的无意识的部分,亦即最重要的、最深邃的、最诚挚的部分……”但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同时指出:“这样的任务并非普通的演员技术所能完成的……所以体验艺术以天性本身按照它所制定的正常规律进行自然创作的原则,作为自己学说的基础。”由此可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谈论的“体系”、“天性”是与其创作目标“体验艺术”是直接相关联的,正确理解了“体系”与“天性”也便掌握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倡导的“体验艺术”的精髓。而要真正地创造和体会舞台上“体验艺术”的无限魅力,也只有通过正确的“体系”训练,在符合“天性”规律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演员个体的“创作天性”。

参考文献:

[1][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郑雪来等译.坦尼斯拉夫斯基论文讲演谈话书信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2][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郑雪来等译.坦尼斯拉夫斯基论文讲演谈话书信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3]郑雪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论集 [M].北京:中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4][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史敏徒,译.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

[5][苏]玛•阿•弗烈齐阿诺娃,郑雪来,等译.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精华[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6][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郑学来,姜丽,孙维善译.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六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7][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郑学来译.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五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