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构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创新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病理学 生理学 病理 教学模式 构建

摘 要:本项研究是建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创新教学模式即“交叉式”教学模式,将科目之间联系紧密程度最大化并付诸于教学实践,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课程深入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横向思维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及时总结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培养造就更多的创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

关键词: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交叉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040-01

作为基础医学的重要主干课程,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都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及其临床表现和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的科学,从而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的规律,为疾病预防提供理论支撑。其中病理学主要是形态学研究,病理生理学主要是机制研究。由研究对象可以看出,病理生理学是在病理学的理论基础地位和现实研究需求的双重条件下催生的一门学科。机制研究离不开形态学,一味的研究形态可丧失研究的本意。因此,我们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构思并尝试了一种“交叉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改变以往一前一后分别讲授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安排,将两门课中的相关章节放在一起交叉讲授;另一方面在讲授基础学科的同时,穿插实验科目,更好的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校2010级针灸推拿班本科学生共30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8人。该班学生已修完的医学基础课程有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生理学等。

1.2 方法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交叉学习模式,秉持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同步开展、相映成趣的构思,即先由两位老师分别完成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的总论部分教学,然后在各论学习中,由病理和病生两位老师交叉教学,把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章节纳入改革课程。例如,在呼吸系统章节,先依次完成病理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癌等理论部分及病理生理学的呼吸衰竭理论部分,然后,安排病理学实验及呼吸衰竭的病生实验。在各系统的学习中,设计综合性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课堂上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调动积极性,课程完成后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

2 结果

该交叉学习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实验课效果。让原本从头讲到尾的理论课由于实验课的穿插授课而变得生动活跃。学生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交叉学习中,横向思维模式得以建立,为以后临床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根据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可该教学模式,并且希望该模式能长期持续下去。

3 讨论

3.1 传统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独立式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学院校课堂教学是每门课程教师将特定疾病的生理、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治等方面依次讲授,对学生进行纵向思维培养;病理学课程和病理生理学课程亦是如此。但是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这门课程中,仍旧把两门学科完全分开一先一后分别讲授,就违背了开设这堂课的原本意义。

(2)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均为桥梁学科,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规律,前者注重形态学而后者注重机制与机理,因此笼统的把两门学科完全分开一先一后分别讲授是不科学的。

(3)实验教学均安排在各自理论课完结之后,中间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对理论课内容容易遗忘。实验课内容也安排不合理,各学科独立完成各自的实验部分,在实验内容上彼此没有注重联系。

3.2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交叉式教学模式的改革理念及思路

先由两位老师分别完成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的总论部分教学,然后在各论学习中,由病理和病生两位老师交叉教学,每一系统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该系统病理学实验及病生实验。这种交叉学习模式,让学生在纵向学习的同时,建立了横向学习思维模式,对每一个系统疾病无论在疾病机制、机理方面,形态学方面都能深入的了解,广泛的掌握理论知识及培养实验动手能力。把学生从学习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

3.3 病理学与病理学交叉式教学模式的特色与创新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实验课效果。

教学改革的课程安排是在完成每一个章节理论学习后,就安排一次本章节的实验课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热情。其次,实验课时,可以把学生分组,一般是由5~6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无论是病理学实验还是病理生理学实验,都以学习小组为一个单位,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讨论问题,交流心得,分工协作,使原本比较枯燥的教学方式,变得生动有趣,参与性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2)在医学基础学科的学习中,培养学生横向思维模式。

目前,医学院校课堂教学是每门课程教师将特定疾病的生理、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治等方面依次讲授,对学生进行纵向思维培养;病理学课程和病理生理学课程亦是如此。教学改革的课程安排是采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交叉学习模式,使学生把同一个系统疾病的机制、机理及形态学知识学深,学透,从而在这两门学科之间建立横向思维模式,为以后临床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3)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不但自己学科知识量要大,而且要不断地补充前沿学科知识,这样才能驾驭课堂教学,控制教学局面,拓展课堂教学的知识外延,通过师生良性互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1]。

4 结论

从这次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来看,总体是好的,但是教改工作还是反映出种种不足。这次试验对象为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因此在内容的设计上,要考虑到该专业的学科特点。以后采取交叉教学模式授课时,更多的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来增减、确立重点授课内容。

另外,交叉式教学的核心观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何更好的发挥其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是否高涨。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教学的顺利发展,才能真正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2]。作为教育工作者,该课程教改实施虽然已完成,但要总结的经验与教训很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只有在教学观念、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才能培养造就更多的创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光蓉,凡瞿明,何兰,等.互动式教学在临床免疫与检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22):19-20.

[2]杨康鹃,金英子,等.临床实践渗透于基础医学教育与培养大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的研究[J].遗传,2008(5):131-134.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