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诺贝尔奖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诺贝尔奖 近在眼前 远在天边

同学们一定听过科学界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吧,所有科学家都以获得它为荣,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杨振宁、李政道、屠呦呦……都曾经是它的得主。你是不是认为这么隆重、伟大的奖项一定离自己的生活很远,那你可就想错了,也许你正在使用的东西、正在品尝的食物还有自己的身体健康都跟诺贝尔奖息息相关哦!

日常用品中的诺贝尔奖

网络的开端——晶体管和集成电路

没错,你正在用的电脑、手机都与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是对当今信息社会最真实的写照。网络时代就是从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开始的,是不是有种盘古开天地的感觉?从最初的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晶体管的出现,大规模集成电路应运而生,网络数字帝国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建立起来的。平时上网、用手机的同学,知道网络幕后的功臣吗?他们可都是得过诺贝尔奖的哦!

诺贝尔奖

历史档案

19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尔摩·马可尼、德国科学家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因在无线电报技术的巨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6年,美国科学家威廉·肖克利、约翰·巴丁、沃尔特·布拉顿因研究半导体、发明晶体管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无处不在的高分子化合物——塑料

手上用的鼠标、桌上摆的键盘、脚下穿的球鞋、各种口味的饮料……都与它有关。如果没有它,你喝的饮料种类可能因为运输保存问题而大大减少;如果没有它,我们的家具还停留在纯木头时代,甚至是石头时代;如果没有它,我们购物时看到的商品不是被金属包着就是裸露着……它的名字就是——塑料。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也经常跟它打交道吧。可你知道它是谁发明的吗?

诺贝尔奖

历史档案

1953年,德国科学赫尔曼·施陶丁格因对高分子化学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63年,意大利科学家居礼奥·纳塔、德国科学家卡尔·齐格勒因合成高分子塑料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最真实的还原——彩色照片

从结绳记事到文字绘画,人类自有彩色照片的那一刻开始,对时光的记忆能力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发明一个不会撒谎的记忆机器,这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喜欢照相的同学,一定对彩色照片爱不释手吧。彩色照片能不用染料和颜料,而是利用各种不同波长的天然颜色自然成像,这简直是科学家送给爱自拍的同学的最好礼物。当我们环视周围各种彩色图片、广告时,就更加不能忽视它在人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了。

诺贝尔奖

历史档案

1908年,法国科学家加布里埃尔·李普曼因为发明制作彩色玻璃照相技术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与食物相关的诺贝尔奖

粮食危机突破口——合成氨肥料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现在,我们的粮食产量与以前相比有了极大的提高,其中肥料的作用不容小觑。20世纪初合成氨研制成功,复合肥料、长效肥随之先后出现。由于化肥数量和品种的增多及质量的提高,农业生产中的肥料总投入量日益增大,作物产量也相应提高。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这个让粮食增产的合成氨肥料哦!

诺贝尔奖

历史档案

1918年,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了合成氨的方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手性催化合成——高效提取薄荷脑

喜欢吃薄荷味口香糖、用薄荷味牙膏的同学们要注意啦,随着这高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你喜欢的东西成本也会越来越低。薄荷脑是从薄荷的叶和茎中提取出来的白色晶体,可用作牙膏、香水、饮料和糖果等的赋香剂。以前我们通常采取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提取薄荷脑,但是这两种方法中前者提取效率很低,后者则存在有机溶剂残留的毒性。自从不对称催化合成的技术出现之后,提取薄荷脑变得既方便又高效。日本一家公司使用该方法,其薄荷脑的年产量高达1 000万吨,占据了全球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

诺贝尔奖

历史档案

2001年,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巴里·夏普莱斯、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因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取得成就,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手性化合物

手性化合物指分子量、分子结构相同,但左右排列相反,如实物与其镜中的映体。人的左右手,结构相同,大拇指至小指的次序也相同,但顺序并不同,左手是由左向右,右手则是由右向左,因此称为“手性”。

酵母催化发酵——糖果同样美味

苹果棒棒糖、椰子硬糖、橙子软糖……同学们在香甜可口的糖果面前,是不是没有什么抵抗力?这些糖果的甜味都是从水果中提取的吗?其实在食品工业中,利用淀粉酶等多种酶的催化作用,可以在酶反应器中将淀粉转化成和蔗糖具有同样甜度的高果糖浆。糖果同样美味,可单位时间内生产成本降低了,受惠的当然是我们大家啦。

诺贝尔奖

历史档案

1907年,德国科学家爱德华·比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89年,美国科学家托马斯·罗伯特·切赫、加拿大科学家西德尼·奥尔特曼因发现核糖核酸的催化功能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治疗恶性贫血的小能手——食用肝脏

同学们当中一定会有喜欢吃动物内脏的吧?在我品尝过的众多美食中,肝脏绝对能排进前十。法国的鹅肝更是与野生松露、鲟鱼鱼籽酱并称为世界三大顶级美食食材,它的口感甘香、入口即化,令人欲罢不能,光是想想唾液就不断分泌。不过,肝脏可不只好吃,它还对治疗恶性贫血有着不错的效果,更有三位医学家因为研究它而获得诺贝尔奖呢。

诺贝尔奖

历史档案

1934年,美国医学家乔治·理查兹·迈诺特、威廉·帕里·墨菲和乔治·惠普尔因研究与开展对恶性贫血病人食用肝脏的疗法,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医学健康中的诺贝尔奖

输血的重要依据——血型

A型血、B型血、AB型血、O型血,同学们是哪一种血型呢?体检的时候,轻轻地扎上一针,抽点血出来就能轻松知道了。可在19世纪末,由于对血型缺乏认识,输血常常会出现医疗事故。不同血型不能乱输这个现代人都懂的道理是建立在血型分类系统的理论上的,感谢那位发现血型秘密的科学家吧。

诺贝尔奖

历史档案

1930年,美国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因研究人体血型分类并发现四种主要血型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哪里有病治哪里——医疗诊断

人的身体出问题了,需要查找病因怎么办?现在我们可以照X光,用CT扫描仪,看心电图……如果没有这些伟大发明,想必诊断起来会很麻烦吧。回想一下武侠影视剧中的内力运功疗伤,一掌吐血就好的情节,当时觉得很神奇,现在想想真觉得不靠谱。难道得了阑尾炎,在后背拍一下,病就好了?又或者与人动武造成颅内积血,拍一下后背,脑子里的血块就散了?所以,同学们生了病不要怕麻烦,医生吩咐做的检查一定要做哦!

诺贝尔奖

历史档案

1924年,荷兰科学家威廉·埃因托芬因发现心电图机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9年,美国科学家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英国科学家高弗雷·豪斯费尔德因发明CT扫描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疾病的克星——治疗技术与药物

白喉、狼疮、结核病等看似平常的疾病,在还没有治疗办法时可是夺命无数的恐怖疾病。你相信糖尿病是基本无法治疗的吗?没有胰岛素前就是这样。你相信会有因一个小伤口的感染就要截肢,甚至致人死亡吗?没有青霉素前就是这样。当然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有了更多对抗疾病的手段:阿维菌素的发现,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象皮病的发病率;青蒿素则成为治疗疟疾的杀手锏。

诺贝尔奖

历史档案1923年,加拿大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英国科学家约翰·麦克劳德因发现胰岛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45年,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霍华德·弗洛里、恩斯特·伯利斯·柴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日本科学家大村智、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因发现阿维菌素,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提取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健康必需的有机化合物——维生素

现代人追求身体健康,讲究饮食的均衡与各类维生素的摄入。同学们在家的时候,妈妈是否经常唠叨:“孩子啊,多吃点水果吧,特别是橙,有丰富的维生素C啊!”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很少,需要靠吃各种食物来吸收,如果没有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连维生素是什么都还不知道呢。同时,还有很多药物是根据维生素的相关理论发展而来的。

诺贝尔奖

历史档案

1929年,荷兰科学家克里斯蒂安·艾克曼因发现防治脚气病的维生素B1、英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因发现促进生命生长的维生素,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链接

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的起源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大部分遗产作为基金,于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奖的评选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则由挪威议会选出。而后增的经济学奖则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每三年一换届。

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为: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 000~2 000人;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12月10日,举行诺贝尔奖的颁发仪式。

诺贝尔奖的颁奖地点

每一年的12月10日,诺贝尔奖评委会分别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和挪威的奥斯陆市政厅(诺贝尔和平奖颁发地点)同时颁发。诺贝尔的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晚礼服,仪式中所用的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诺贝尔逝世的地方)空运过来,这意味着对知识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诺贝尔先生的追思。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