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上海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0级培养计划的制定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上海 理工大学 生物医学 制定 培养

上海理工大学于2003年开办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并开始招收本科生。随着这几年教育高地及重点学科的投入,实验室建设的开展,学科带头人及高学历师资的引进,加上几年来本科教学规律的摸索及经验的积累,有必要改革原有的培养计划。本文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0级培养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学方面的一些实践与思考,希望能与大家交流商讨。

一、指导思想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坚持现代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树立发展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国际意识,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3、按照科学的人才质量观,实行人才培养多目标、多模式,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人才培养的经验,结合学校和本专业的实际,科学定位,体现和创造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不断总结近几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并应用于新的培养计划中,力争在课程整合优化、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有所突破,使人才培养质量有新的提高。

二、基本原则

10级培养计划如表1、表2所示。培养计划体现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的原则

要适度减少必修课,扩大选修课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学生选课的自由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培养复合型人才。10级培养计划总学分为184.5,其中必修学分116.5,选修学分68,占总学分的36.9%。共开设选修课程(包括实践)44门。

根据医疗器械行业管理科学化和法规化的发展趋势,可增加有关行业管理的选修课程。在10培养计划中我们新增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院设备管理”、“医疗器械注册师资格训练”“医学仪器风险分析与安全标准”四门管理课程。另外,考虑到医学影像设备在临床医学诊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产业规模也越来越大,因此重点加强了医学影像设备的内容。除开设“医学成像原理”理论课外,还开设了“B超实验”、“X线CT实验”、“X线机实验”、“磁共振成像系列实验”实践选修课,“磁共振成像技术前沿讲座”、“X线成像新技术前沿讲座”专业前沿选修课,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医院设备科或影像科、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或从事医疗器械注册工作创造条件。

根据目前的生源状况,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一种实用的电子学技能的扎实训练,使其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择业范围不仅限于医疗器械行业,可从事电子行业的工作,同时扩大就业渠道,减小学生的就业压力。因此我们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以仪器为主,一个方向以信号处理为主。仪器方向的学生减少信号处理课程以接受嵌入式系统的技能训练;信号处理方向的学生减少仪器课程以接受DSP系统的技能训练。采用分专业方向可使学生集中精力扎实地学好一门实用技术。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

要明确实践教学功能和价值,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结合,拓宽实践教学范围,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提高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开设选修项目供学生选修,鼓励教师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研究。

实践学分共45分(必修27分,选修18分),占总学分的24.4%。大多数课程都设有课内实验,还有较多的课程设计,以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由表2可见,选择信号方向或仪器方向的学生各有4周从事DSP或嵌入式系统设计,加上毕业设计15周,能够为学生提供DSP或嵌入式系统方面系统的训练,使其具备DSP或嵌入式系统的初步开发能力。

于2006年开设暑期研究班。教师结合科研项目给出了10个大小合适、难度适中的课题,12名学生得到了科研锻炼。通过做实际项目,解决具体问题,增加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培养了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们深刻理解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并通过这12名学生增进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让这一实践活动能持续下去,我们在10级培养计划中增设了“科研基础训练”实践项目,让一部分同学能得到科研训练;其余同学可选择“专业实习”实践项目,以鼓励学生去公司实习。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接触社会,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学习更有目的和动力;二来能够方便今后就业。

3、坚持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

要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努力形成适合新时期要求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科学、合理地调整总体的课程设置,进行课程的重组和整合,注意培养计划中各个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和整体优化,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减少课内学时,加强课外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育活动形成有机整体。

我们将原有的四门专业课《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医学传感器》《医用电子仪器》《医学仪器微机应用》并为两门《生物医学电子仪器(1)》和《生物医学电子仪器(2)》,避免了各门课中的重复内容,节省出来的课时用于加强实践环节;学生可以从整台医学仪器的角度去理解传感器、单片机系统、生物医学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从而建立系统观、全局观,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要按照专业方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尽量使课程模块化、小型化、多样化。根据专业特点,我们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了2门小学时必修课程——“生物医学工程前沿”和“电子信息技术新进展”以及2门小学时选修课程——“磁共振成像技术前沿讲座”和“X线成像新技术前沿讲座”,聘请校外知名专家担任主讲教师,利用双休日或短学期集中讲授,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及产业最新动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需要的人才。通过课程体系的调整,拓宽了专业口径,突出了原有课程的电子信息特色。

三、几点思考

1、导师制

美国的本科教育早已采取了导师制[1]。学生在二年级选定专业后,系学生事务办公室会根据学生将来的就业取向、个人兴趣及系所属教师的研究方向为其指派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其研究领域知识体系的要求,指导学生选课,辅导学生自学,并带领学生在相关领域进行科研实践。一些国内高校,如浙江大学等,也已实行了导师制[2]。我校目前实行辅导员制,辅导员由年轻教师担任,一个辅导员要管几个班上百名学生,管不过来,只能处理一些日常事物。因此,可考虑在11级培养计划中引入导师制,以适应时代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

2、重视自学,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认为,培养自学和独立工作能力是本科教育的重要方面,要求学生的自学和独立研究不少于6学分,并使学生认识到终生学习的必要性[1]。可以考虑在11级培养计划中设置自学学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相关章节作为自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与公司合作,为学生实践提供机会

国外一些名校与很多世界著名公司签有联合培养合同,学生可在公司人员的指导下,从事如设计分析、生产、测试等工作,与公司的实习合作,让学生进行符合行业技术需要的实践训练,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准备。此外,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利于学校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研究方向[2]。目前我们与公司的合作还不多,今后应积极拓展各方面的渠道,为学生实践提供更多机会。

参考文献

[1]邹慧玲 董秀珍 王松俊 等 美国优秀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特点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3,5:59-61。

[2]X.X.Zheng,H.L.Duan,S.R.Xia et al.BME education 5 years at Zhejiang University[J].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27th Annual Conference,Shanghai,China,September 1-4,2005。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