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最新人才培养“强强合作”项目解要(一)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强强 合作 项目 最新

编者按:打通渠道,拓宽平台,进一步促进中外教育间的“强强合作”,是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事业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更是配合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而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并对贯彻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和强调的如何落实“三个一流”培养高水平留学人才。促进中外高水平科研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2月,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曹国兴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特别提到了教育部近年来特别是2005年以来重点拓展的几个“强强合作”项目。这既是关心国内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留学人员十分关注的,更是有意通过这些项目渠道出国深造的读者们想详细了解的,为此,我们特请教育部有关部门提供相关资料,编成此组稿件。

中美合作

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博士后项目

经教育部批准。为加强我国重点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与国外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开展合作,从我国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选派教学、科研骨干赴密西根大学进行研究。

与哈佛大学合作的主要专业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经济学、生物物理学、人类学、天文学、社会学等。

与密西根大学合作的主要专业有:无机生理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地质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肿瘤学、医学教育。化学工程、化学及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及材料工程。

中国—加州大学系统

“10+10”合作科研联盟项目

中方10所院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加州大学10校区:伯克利校区旧erkeleyl、戴维斯校区(Davis)、尔湾校区(1rvine)。洛杉矶校区(LosAngeles)、墨赛德校区(Merced)、河边校区(Riverside)、圣地亚哥校区(SanDiego)、旧金山校区(SanFrancisco)、圣塔巴巴拉校区(SantaBarbara),圣塔克鲁斯校区(SantaCruz)。

拟合作领域;合作科研的项目为在目前这些院校之间已经存在的合作基础上,对各自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并且能够将学生交流纳入其中且有可能使政府。工业界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其中的项目。通过合作研究,同时增加双向学生、博士生和研究人员的交流,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并进一步探索建立起高校与政府。工业界和社区组织合作的机制。

美方提出的合作领域有:交通。能源、农业(生物技术和可持续农业系统)、荒原的可持续开发、数量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地学、水和空气质量、医疗体系、文化遗产和艺术、未来传染病、商贸与经济活力、海洋学。纳米技术。基于网格的科研和教育合作等。

中方提出的合作领域和项目有,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农业、基因和农业生物技术。食品加工和食品安全、农村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城市交通管理、区域发展,古建筑保护,汽车燃料电池。环境保护等环境领域的跨学科基础研究(同济大学);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新材料科学与技术(南京大学);信息与控制科技、农业生物与环境科技,机电系统及装备科技、功能材料科技、医学技术与疾病防控科技、数学科学及其应用科技、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装备、能源清洁利用与高效转化科技,资源转换与大分子化工科技创新平台、药物信息学及药物代谢科技、逆境生物学科技。岩土工程与大型结构科技(浙江大学);九寨沟可持续发展(四川大学)。

中英合作

中英卓越奖学金计划

该计划整合了中英双方政府,高校和企业的资源,以进一步扩大双边奖学金规模,集中力量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合作。在该奖学金计划框架内,中方将选派优秀青年学者到英国一流大学或专业领域师从一流导师研修和学习,同时,中方也将接受英国高校优秀学生学者来华学习。这是继上世纪“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后中英双边最大的奖学金计划。

到目前为止,已经落实了104个奖学金名额,其中与英国教育技能部合作50名,牛津大学10名,剑桥大学15名,爱丁堡大学24名,汇丰银行5名。该计划将从今年起正式启动(与英国教育技能部及牛津大学的项目已经开始遴选工作)。

中法合作

中法博士生学院

2005年12月,温家宝总理访法期间,两国签署了建立联合博士生学院的意向书,以促进中法学术交流、密切双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2006年3月23日,中法博士生学院在巴黎正式成立,中法两国共有50所高校成为博士生学院的成员。博士生学院中方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根据《中法博士生学院章程》的有关规定,中法双方政府每年各提供至少30个奖学金名额,用以资助本国学生到对方联合体高校进行一年博士阶段的学习。中方将为本国博士生到法国学习提供200个以内的奖学金名额。

博士生学院将优先支持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信息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重大专项及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战略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法学、人文、社科等学科研究。

从今年开始,双方将开展博士生层次的联合培养,法方将为其博士生到中国学习提供至少30个奖学金名额;博士生培养可以采取双导师制,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一方或双方的学位。

中法“4+4”项目

中法两国高校“4+4”项目是由中法两国教育部共同拟定,旨在加强两国间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探讨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办学模式,拓宽中国大学与国外高校合作。

参加该项目的中方高校有:西南交通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参加该项目的法方高校有;里昂中央大学、南特中央大学、巴黎中央大学、里尔中央大学。

该项目于1996年签署框架协议,主要内窖有;建立联合研究和培养计划、发展教育、科学、工业领域的合作;交换教学和研究文献鼓励双方教师和研究人员参与共同研究和培养计划;接受符合条件的学生入学;鼓励中法企业的参与;交换工程专科学生和大学生、交换研究人员、组织研讨会、其他合作。其目标是培养适合于工业和能在国家科研中心从事高水平研究的工程师。

中法“9+9”项目

该项目为硕士层次教育交流合作项目。中方参与院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中德合作

奖学金交流项目

根据两国政府间文化教育交流计划,中国教育部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分别代表中德政府执行这一项目。双方每年互换40个奖学金名额,资助中国青年学者赴德攻

读博士学位及德国青年学者来华学习。

联合培养优秀年轻学者项目

2005年11月,中国教育部与DAAD签订双方关于联合培养优秀年轻学者中德合作协议书,每年双方联合资助30名中国优秀年轻学者赴德,其中博士生15人,博士后15名。

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

由中国教育部与德国研究基金会(DFG)共同开展。目前,中国农业大学与霍恩海姆大学进行合作,并将继续拓展。

创优计划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

德国联邦和各州于2005年6月23日签署协议,于2005年至2011年内共向德国高校提供19亿欧元的专项资金。各高校将角逐研究生院、创优组合和旨在扩大大学特色研究的未来计划。

根据初步意向,中德双方将在德国“创优计划”和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内,促进两国高校在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科研方面开展合作的兴趣。为此,双方将成立联合工作组,研讨具体合作措施。

中俄合作

俄罗斯艺术类项目

为落实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有关会议精神,扩大两国在教育、文化等领域中的相互交流,借鉴俄罗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我国急需的艺术类人才,中俄双方就联合培养舞蹈、音乐和美术方面人才达成共识。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设立了俄罗斯艺术类项目。

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执行四期.共派出各类留学人员226人,已回国137人。现正在俄留学的还有89人,主要分布在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列宾美术学院、格涅辛音乐学院等俄罗斯著名的艺术类院校。

今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每年将继续从有关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中选拔30名左右音乐、舞蹈、美术专业留学人员赴俄罗斯留学,并适当调整选派专业。

北京大学-莫斯科大学联合研究生院

北京大学-莫斯科大学联合研究生院的建立,旨在全方位地学习和借鉴国外著名大学的教学、科研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经验。

在2001年8月召开的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中方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提议,中俄双方成立联合研究生院,联合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开展远程教育。此提议得到了俄方主席、俄罗斯副总理马特维延科的认同。

为了具体落实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精神。教育部计划选择若干所大学开展中俄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2001年10月,双方在莫斯科签署了《北京大学与莫斯科大学合作发展议定书》。

三年来,北京大学已向莫斯科大学派遣三批共计21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其中15人已回国。

黑龙江大学—远东大学联合研究生学院

2005年,中俄双方签署了《黑龙江大学与远东大学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采取“2+1”模式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

黑龙江大学在哲学、中文。化学等具有学科优势,远东大学则在数学,物理学、语言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方面具有学科优势,双方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

目前,黑龙江大学首批13名联合培养学生已赴远东大学攻读博士生学位。此外,黑龙江大学计划每年招收50名博士研究生和200名硕士研究生与远东大学联合培养。

(供稿/教育部国际司)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