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15年全国高考物理学科考纲解读及备考策略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备考 学科 解读 全国高考 物理


打开文本图片集

今年我区将迎来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由教育部教育考试中心编写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以下统一简称考纲)已正式公布。考纲内容与往年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将通过对考纲的解读,帮助我区的一线师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复习备考。

一、考纲所反映出来的2015年高考的几大变化及有关解读

(一)命题的依据和要求改变

考纲中有关物理学科考试的内容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及2015年颁布的考纲来确定的。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今年高考中的物理试题将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命题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改变

考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和选考两大块。必考内容为物理1、物理2、物理3-1、物理3-2共4个模块,要求所有理科考生必答。选考内容为物理3-3、物理3-4、物理3-5共3个模块,要求考生从这3个模块中任意选择1个模块作为自己的选考内容。

解读:综观历年全国高考新课标物理试卷,必考内容不受模块限制,4个模块之间的内容可以综合;而选考内容3个模块间的知识不会发生横向联系,不过都可以关联必考内容。

(三)试卷的结构改变

在2015年的新课标卷中,理综之物理学科的总分值将由过去的120分变为110分。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全部为必考题,共8道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每题6分。第Ⅱ卷由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3个选考模块的试题分值相等,共15分左右;试题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虽然物理学科的总分值将降低10分,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削弱物理学科的地位,而是更加突出了对物理学科基本概念、规律、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能力和科学素养等方面的考查。选择题过去是不定项选择,现在把单选题和多选题区分开来,必考部分的计算题减少到只剩2题,这都是有利于考生答题的。

(四)能力的考查要求改变

考纲对物理学科高考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有如下明确表述:“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解读:2015年高考对“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提高,并强化了对“探究能力”的考查。一道考题可以考查一种能力,也可以考查多种能力。而对探究能力的考查,不一定局限在学生实验中。

(五)考点的内容改变

1必考部分

力学方面:删掉了“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惯性、质量、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方向沿轨道的切线方向,且必具有加速度”“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限于圆轨道)、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弹性势能”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增加了“抛体运动”“离心现象”“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及“功能关系”,同时把“宇宙速度”拆为“环绕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两个考点,取消了“不要求会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的说明。

电磁学方面:删掉了“静电屏蔽、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等势面、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电流”“电阻”“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分配规律”“地磁场”“磁性材料”“分子电流假说”“电磁式电表原理”“日光灯”“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以及“电压比和电流比”等内容,增加了“涡流”。

2选考部分

物理3-3:删掉了“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热力学温度、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以及“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永动机不可能、绝对零度不可达到”等内容;增加了“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液晶的微观结构、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饱和蒸气、未饱和蒸气和饱和蒸气压”以及“相对湿度”。

物理3-4:删掉了“振动中的能量转化”“波的叠加”“声波、超声波及其应用”“电视、雷达”“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作图法”“棱镜、光的色散”“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光谱和光谱分析”“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以及“激光的特性及应用”等内容,增加了“相对论”。

物理3-5:删掉了“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氢原子的电子云”以及“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增加了“简谐振动的公式”“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以及“核力”。

3实验部分

删掉了“长度的测量”“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以及“练习使用示波器”,增加了“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以及“探究动能定理”,同时将“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改为“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此外,考纲还将“用油膜法估计分子的大小”“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这5个实验放到了选考模块。

这样,考纲中规定的实验数目便由原来的19个减少到了16个,其中必考实验11个,选考实验5个。

解读:调整后的考点内容清晰简洁,要求明确。考纲中未列入考点的内容,有的属于高考不作要求,有的通过“拆、并、转”已列入对应主题的考点,这部分内容在备考中还是要复习的。

(六)对各考点要求掌握的程度发生了改变

考纲必考部分有34个考点是Ⅰ级要求,26个考点是Ⅱ级要求。其中必考力学部分,Ⅰ级要求9个,Ⅱ级要求14个;必考电学部分,Ⅰ级要求24个,Ⅱ级要求12个;必考单位制,Ⅰ级要求1个。

选考部分物理3-3,Ⅰ级要求15个,无Ⅱ级要求;物理3-4,Ⅰ级要求16个,Ⅱ级要求4个;物理3-5,Ⅰ级要求11个,Ⅱ级要求1个。

必考实验共11个,选考实验5个。

解读:突显“力电”知识的主干地位和考查要求。必做实验数量减少,实验能力要求提高。

(七)考点的限定范围发生了改变

解读:对考点内容加上限定范围,目的是突出对物理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适当降低计算要求,去掉过于繁难的数学运算。

(八)考纲中的例题变化

考纲中的例题综合性较强,多个例题为几个知识点构成的力学综合、电磁学综合或者力电综合题。解答例题对考生能力的要求更高。

解读:考纲中的例题是从历年高考试题中选出的。它让考生对高考试题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知道什么样的题为容易题、什么样的题为中等难度题、什么样的题为难题以及能力要求主要通过怎样的题型和题目来考查等,让考生心中有数。

二、备考建议

高三备考现在已经进入第二轮复习,应着重做好以下备考工作。

(一)认真学习考纲,明确每一个考点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各考点在能力要求上的变化

例如,摩擦力考点,往年要求掌握的程度是Ⅱ级,往年高考中也考过有关摩擦力的较难的题目;2015年的考纲已将要求变为Ⅰ级,复习时可适当降低难度。又如考纲对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知识要求均为Ⅰ级,但原子物理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复习时要控制难度、拓展宽度。另外,对于那些容易忽略且要求比较高的内容,在复习时务必引起注意,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为Ⅱ级要求,那么跟这个考点有关的内容就不能满足于背公式、背概念,而应结合具体问题复习,重在运用。此外,考纲中的考点在近些年的变化也要引起注意,如对“变压器”这个内容的要求过去是Ⅰ级,2014年变为Ⅱ级以后,当年的全国Ⅱ卷中有关“变压器”的考题在常规电路中加了一个二极管,便是增加了题目的灵活性,及时反映了考点的难度变化。

(二)落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应用,做好知识的查漏补缺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顺基础知识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理解物理学科的主要概念、规律、观点和研究方法。教师还要注意做好学情分析,及时总结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思维方向的偏差进行正确归因和引导:对于多数学生出现的思维方向上的偏差,必须在全班进行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讨论、分析、指导,并安排适当的针对性训练;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思维方向的偏差,要进行个别交流指导,并通过同类题中的巩固训练进行跟踪反馈。第二轮复习,要力争让全体学生在知识的重、难点和知识的查漏补缺上都有所突破。

(三)加强实践,突出设计,提高实验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训练考纲中所列出的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等多种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人人动手,熟练掌握仪器的读数方法。二是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独立、认真地做一遍考纲“知识内容表”中所列出的各项实验,让学生熟悉和掌握课本中“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以“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为例,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1)间接测量依据的公式是什么?(2)需要测量哪些量?(3)哪些量可以直接测量?用什么测?哪些量需要间接测量?依据什么规律和公式?(4)电阻测量的电路怎样设计?(5)数据处理用图象法还是计算法?(6)你能说出几种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7)如果给你足够的实验器材,你能设计几种测量电阻的电路?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训练学生对实验器材选用、实验步骤、数据分析、结果论证和评价、误差分析、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课本中的实验,主要从原理和方法上去理解实验的变形,同时思考可能出现的其他设计性实验。课本中的练习题、思考与讨论、做一做、说一说等内容也不能遗漏。总之,要让学生真正动手做实验,以实验带动复习。

(四)加强读题、审题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素质和能力,规范答题格式

让学生熟练掌握读题、审题的一般方法,如:(1)快速细读,标注题目中的重要信息;(2)精读,找出与问题有关的关键性的物理词语,如“光滑、刚好、恰能、至少、缓慢、迅速、水平面、竖直面、不一定、不可能”等,挖掘其隐含条件,分析临界状态;(3)画出受力分析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把文字转换为物理情景进行分解或剖析,切莫一拿到题目就列方程、演算。在平常的习题课上,教师应给学生留足审题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发现学生解题的疑难所在,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疑难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不会读题、审题;二是不会把复杂的过程分解成几个简单的物理过程,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思维混乱、无序,缺乏深度。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我们以为,把图景、图像、规律三者综合起来进行训练,是提高学生物理综合思维能力和解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如2013年全国高考课标卷Ⅱ卷25题: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显然,这是一道压轴题:题目的综合性强,涉及过程多,难度大。教师在讲评或练习这样的题目时,可以把以上物理过程分拆成下列几个小问题:(1)木板在整个过程中如何运动?(2)物块在整个过程中如何运动?(3)t=05秒时,木板和木块处于什么运动状态?(4)t=05秒后,木板与木块是保持相对静止还是运动?(5)如果是运动,它们的加速度相同吗?做什么性质的运动?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画出木板和物块的运动示意图。后面的问题是本题的难点,在学生自行完成前面的问题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突破难点。这样的训练,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物理解答题的书写应规范,注意以下几点:(1)写出的公式、方程必须是最基本的,不能用变形式或结果式代替基本式,如用v=代替mg=mv2/R等。(2)公式、方程式要用题目给出的字母符号表示,自行引入的新字母要有说明;方程的书写不能把字母和数字混写成一式;有多个方程式时,要分步列式,不能写成连等式。(3)计算时最好先进行公式运算,再代入数据计算,计算结果要有单位;数值不是整数的,一般保留2—3位有效数字;所求结果是矢量的,还要给出方向。(4)书写作图,字迹线条要清晰,有利于计算机扫描阅卷。

(五)做好专题系统训练,侧重问题的变化与拓展,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形式为主,突出综合能力培养。我们可以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按照相近内容、相似规律、相同方法等进行归类,确定专题。此外,还可以围绕以下主题进行拓展:以牛顿运动定律为核心的综合专题,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专题,以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为核心的综合专题,以电磁感应为核心的综合专题,实验专题,物理学史专题,能力技巧方法专题,选考模块专题等。在进行专题复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想、多题归一”等方法,加强对物理问题的变化与拓展训练。例如“导体切割磁感线画等效电路图问题”,便可变式拓展,如图2。

(六)强化限时训练,增加套题练习,穿插理综模拟测试,提高应考能力

“理综”全国课标卷的选考内容包括物理3个模块、化学3个模块、生物2个模块的试题,是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的长试卷,会相应地加大考生在应试过程中的阅读量,教师应对此进行相应的训练、指导。

(七)研究高考真题,编制高质量考卷

课标卷高考物理试题在科学性和能力立意等方面有了变化和创新。例如在历年的全国课标卷高考试题中:2014年的第19题,把追击问题放到了天文学中的“行星冲日”现象中;2013年的第21题,以“辽宁号”航空母舰为背景;2012年的第21题,把“等效转换”的方法巧妙迁移。此外,在2014年的北京卷中,第18题通过“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实验考查考生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理解和体验,2014年全国课标卷第35题更是全面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综合能力、建模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这类试题新、奇、妙、活,值得我们教师在编制考试训练题目时学习、借鉴。教师编制考试试卷,要摒弃偏题、怪题、超繁难题,选择题目要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开放性,适当关注社会热点以及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科学技术发展、体育活动等相关联的题目。对于考纲不作要求的内容,教师不必选用。

(八)指导选修模块的复习

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各人的思维方式等特点来确定各自的选考模块,并按学生所选模块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根据考纲的要求逐点进行针对性训练,按不同的题型重点突破。

[本文系2013年度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程高考物理命题的考点设置与能力考查研究”(2013B143)的部分研究成果]

(责编 白聪敏)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