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谈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教学方法 谈谈 改进

编者按:最近,北京市教育局组织专人协助几位著名的老教师总结了教学经验。下面发表张子锷同志的经验介绍,就是其中之一。这些老教师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它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我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都是有意义的。北京市教育局的做法,值得各地教育部门参考。

目前,我们教学中有三多,学生相应地有三少。教师讲的太多,学生独立思考少;教师留的作业太多,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少;教师考试次数太多,学生睡眠时间少。结果,学生学习极为被动,师生负担都太重。这对于培养人才非常不利,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我们改进教法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就是要把学生死板被动的学习变成活泼主动的学习,把学生被动的记忆变为主动的思考。

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有三方面的基础:一是教育思想正确,二是业务能力充实,三是对学生有深入了解。

(1)教师的教育思想不同,教学方法就不同。有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急躁思想,就会创造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急躁教学方法,讲课举一个例题也要说一句“这是xx年高考考过的一个题”;积极辅导学习差的学生,也只是怕他考坏了往下拉分。如果教师有了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的强烈的思想,他必然抛弃“三多”的教学方法,探索和创造符合数学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

教育思想正确,首先要明确我们的任务。我们的任务是给国家培养大批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是“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既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又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中学就是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劳动后备力量,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教师要对自己有个高标准的数学要求,那就是对学生德、智、体全面负责,努力做到“上好每一节课,教会每一个学生。”按照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使绝大多数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无论是升人高等学校或参加工作,都能有继续学习的基础和能力。只有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明确了高标准的教学要求,在教改中才会主动地创造出好的教学方法来。

(2)教师必须业务能力充实。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必须超过教科书的几倍,一方面在本科的专业知识上要学得深入,另方面知识面要广,要博览群书,多看些小册子,同时还要学些教育学、心理学。只有在這基础上才能掌握教材重点,抓住关键,才能深入浅出,讲课才能生动灵活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使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这也就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道理。

(3)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在教学中,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要研究不同年龄的学生的特征,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教师在上述三个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外,还要不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目的。为此,无论哪科教师都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都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下面着重谈两个问题。‘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不只是启发学生对本科知识得到理解,同时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热爱本科知识。

启发些什么?主要启发学生发掘问题。有了问题,学习才有兴趣,才主动。有了问题,才能产生求知欲。

马路上汽车抛锚修理时,许多小孩围起来看,老头围着看的就少,为什么?因为小孩们有个问题,总想看看汽车内部是怎么回事。这反映了他们的求知欲。

我们的政治学习也如此。解放初期,学习教学方法的时候,我听人家说掌握了矛盾论、实践论,就有好的教学方法。又听人说,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由感性到理性。但是我日常讲课是先讲道理,后作实验,选有什么不好呢?有问题了,我得看看实践论,矛盾论,擎起来很起劲,后来尝到了甜头,教学效果好了一些,就更愿学了。

学生的被动学习,我们可以使他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这必须由教师施加影响,必须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脑子里不断产生问题,不断追求问题的解答。不能责备学生“你这是被动学习,得赶紧变成主动学习呀!”这类的话不起作用。我们要启发学生动脑筋考虑问题,启发他们思想活跃,主动钻研思考、分析、综合、推理等等,启发学生为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用这种方法教学,很自然地就培养了他们的思考方法,提高了思考能力,这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

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讲”诱导着学生“想”,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而弄懂所讲的知识。

课堂上一问一答的方法如运用得好是启发式的一种好方法。问题在于问什么,希望学生答什么。提问要能起给学生开路、搭桥的作用,要能引导他们思考问题,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不能把凡是一问一答都看成是启发式教学,不能把需要记忆的东西引导学生想起来就叫启发式。比如:提问:“中国有三大镇,江西有一镇,叫什么?”学生答:“景德镇”。把景德二字“启发”出来了,这不算启发式教学。

一节课中一个学生也没提问,但启发性很强的课也是有的。教师讲话举例,黑板上画一个图,一个简单的实验,都可能有启发的作用。有经验的教师讲任何概念、原理都是从实际出发,几乎每节课都使用教具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要启发学生对本科热爱,使他们愿意将来在这方面发展。这主要靠学生对这门课学习有体会,有心得,有兴趣。要在讲课中打开知识之门,使学生了解这门知识的开阔、深渊和前途等等。例如,我们在讲原子能时,除了用启发的方法使学生认识什么叫原子能和怎样释放原子能以外,更要讲一讲原子能是取之不尽的能源,和怎样利用原子能的科学技术。再如讲光电效应时,除了用启发的方法,使学生对光照射到金属上把电子释放出来的知识获得理解外,更要讲述并实验光电控制、自动开关、自动记数等等。还可模拟实验:马路两边的路灯可以作到不用人管,天一黑就都亮了,天一亮就都灭了。经过这类的讲述和实验后,学生在课外有看原子和原子能小册子的,有看关于光电管刊物的,他们很主动。这种启发很重要。不必对学生讲:“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将来很有用,你们要好好学”之类的话,因为这么说起不了什么作用。

采用启发式教学,并不是说一点死记也不必要。外语单字、数学口诀、单位名称、元素符号、历史朝代等不记怎么办?问题在于要量力而行,要記得牢,记得准,记得熟。

讲课“少而精”

讲课少而精最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且学得好。

如何才能作到讲课少而精呢?首先要博览群书,自己掌握的知识必须丰富、充实,精通。少而精重点在于精。教师学习要经过一个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过程;读书要经过一个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过程。由多到少的“少”和由厚到薄的“薄”,就是少而精。一位老教师有个形象而寓意颇深的比喻,他说:“教师好比一头奶牛,需要多吃草料才能分泌奶汁,用奶汁哺育学生。”

如果教师自己的知识贫乏,不充实,不精通,讲课往往重复烦琐,就会走到少而精的反面。我自己曾有切身体会。例如,一九五三年开始使用新教材时,原子结构这一篇内容比旧教材丰富多了,但是我自己知道的一点也没超过课文的讲述。我讲起课来干燥、无味,感觉很苦恼,于是下功夫进修原子物理学。看不懂大本的,先看小册子,看杂志,把问题集中起来,请教钱三强同志,听过他三次报告。后来觉得只看理论不行,又三次去北大实验室,看实物,看实验。自己的原子物理知识有所提高,学校实验室也添置了威尔逊云室,闪烁镜,盖革计数器等基本仪器,再加上多年的教学经验,再讲原子结构这一篇时,我坚持由实践到理论,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过程,学生反映生动活泼,少而精了。

所谓“少”,一是指讲课内容要“少”,一是指讲课的时间,四十五分钟不能都由教师的讲解占用,从上课到下课一直“满堂灌”。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在开始上课时和接近下课时都不太集中,真正集中的只有中间的一段时间。教师要把主要内容在学生精力最集中、思维活动最积极的时间里讲完。

我们提倡讲课要少而精,那么教师讲课时能不能在教材以外增加内容?应不应该添油加醋呢?我看不能绝对地反对添油加醋,问题在于加什么?什么时候加?加多少?加一点醋有时能增加食欲,引起学生深思、追求,这样的醋应该加。如我在讲光的干涉时,总先讲一讲音波的干涉(教材上没有音波的干涉),因为音波的干涉直观性强,容易演示,容易理解。通过对音波的干涉的理解,来引导理解光波的干涉,既正确又深刻。这样的醋是可以而且应该加的。问题在于所增加的内容是不是主次不分,是不是喧宾夺主,是不是节外生枝。

教师作到讲课少而精,就可以使学生有时间多练。多练,也不是多给学生留练习题,而主要是多给学生留一些练习时间,让他们有阅读的练,有作题的练,有写作的练,有实验的练,多种多样的练,由浅入深的练,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觉的练。

在理化课的教学中,应特别强调让学生多做实验。做实验有个设备问题,困难较多,但有些实验可以因陋就简,自己搞点设备。一些比较精密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课后轮流来做。还可以出一些实验作业,让学生做。要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问题的习惯。

科与科不同,章节也不同,讲练怎样结合,不能作统一规定。上课看着表,每节课讲=十分钟,到时间就开始练,这是和自己找别扭。一节课讲三十分钟也罢,讲四十分钟也罢,教师的讲是不可忽视的。在一节课中,无论讲练怎么配合,必须是教师的“讲”起主导作用。问题在于你怎样讲,讲什么。

教师讲授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传达报告式的讲法;有背文章式的讲法;有叙家常式的讲法;有说故事式的讲法;有教师怎样讲要求学生怎样想的讲法;有教师讲得条理分明,为了便于学生记忆的讲法;有教师讲得透,把学生想到的教师统统讲出来的讲法;有教师引导着学生想,但是教师不讲透,而使学生想透的讲法等等。哪一种讲法好哪一种讲法不好呢?要看讲什么,教材内容如何,对谁讲,当时学生的情况如何。

无论哪一种讲法,都有两种对立面。

一面是贯彻矛盾论、实践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讲法;另一面是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讲法。一面是有调查研究的讲法;另一面是“官僚主义”的讲法。一面是启发式的讲法;另一面是满堂灌的讲法。一面是有利于贯彻教育方针的讲法;另一面是不利于贯彻教育方针的讲法。 .无论使用哪一种讲课方式,都要站在前一面,教法一定能改好。也就是要辩证唯物主义的、有调查研究的、启发式的、有利于贯彻教育方针的讲法。不要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的、官僚主义的、满堂灌的、不利于贯彻教育方针的讲法。

教学方法的改进必须从总结自己的经验出发。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找出问题,为什么不能引起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原因在哪里?加以改进,不能照搬别人的。

对于教改的认识,也要防止两个方面:一种是认为自己的教法尽善尽美,考虑不出问题来,认为没有什么可改的。这就容易固步自封,不能前进了。要知道教法的改进是无止境的,是无尽无休的,一定要精益求精,不断地有所改进,有所提高。另一种是认为自己原来的教法一无可取,都失败了,完全推翻。这也妨碍前进。应该是把自己的经验整理一下,整理两方面,好的和坏的,把坏的改好了,好的更发扬,但要防止把好的改坏了。

对教改工作要看得远。我们的任务是给国家培养大批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培养担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的人才,在改进我们的教法的同时,要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

我们改进教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绝不是放松学生的学习。正因为学生的负担减轻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我们更需要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打好自学的知识基础。各科都要在这方面下功夫,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的一环。

通过我们各科的培养,学生们有了刻苦学习的习惯。通过我们教法的改进,各科教学吸引力加强,各班各科都有一部分学生对一些学科的学习兴趣浓厚,同时又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才能谈到因材施教。到那个时候,有爱好文学的,有爱好艺术的,有爱好自然科学的。文艺墙报、 .科学园地、课外小组都有充实的内容。图书馆的书供不上借了,阅览宝挤不开了,实验室常满人了,体育场显着小了。那时我们教师的自由支配时间也多了,不再是每天下课后只是看作业、改试卷、记分数,出试题了。各科教研组成了名副其实的教学研究组了,有在图书馆的,有在实验室的,有在操场上的。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话动,一方面辅导了同学,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真正作到教学相长了,师生关系更好了,教学质量空前提高了。那时才能看到学生们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教师们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工作。

这样的局面一定能够到来,但是不是轻而易举的,不能急躁。我们的经验教训是,用“三多”的办法是办不到的,必须依靠我们全体教师加强团结,统一思想,用革命的精神钻研创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