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汉语 新疆 方言 综述 词汇

摘    要: 本文总结前人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中的来源研究、地域研究、词汇与文化关系,描述其主要研究成果。结合前人成就,探讨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中的不足。结论是: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首要任务,在于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田野调查。

关键词: 新疆汉语方言    词汇研究    文献综述

新疆汉语方言研究以1958年刘众升先生的著论《新疆汉语语音与北京音有什么区别?》(《方言与普通话集刊》1958年)为开端,至今已有六十年[1]。六十年来无论是在语音、语法还是词汇方面,无数专家学者为新疆汉语方言的研究倾注了心血,做出了贡献。其中词汇研究作为新疆汉语方言的研究重点,多年来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涌现了一大批著作、博士硕士论文及期刊论文等。

一、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词汇来源研究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不仅继承了某些古汉语词语,还借入了当地少数民族语词语及其他方言区的基础词,形成了独具特色、自成一体的方言词汇系统。多年来有关研究新疆汉语方言词汇来源的学术论文主要有:周呈武《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与语法特点》(《丝路学刊》1996年第1期);张洋《论新疆汉语方言中的维吾尔语借词》(《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邢欣《新疆汉语方言外来词研究》(《语言科学》2003年第1期);鲁文莉《新疆汉语方言词汇浅论》(《语言学刊》2011年11月);李志忠《新疆汉语方言词语拾遗》(《语言与翻译》2011年第1期),该文主要补充了专著《新疆汉语方言辞典》与《乌鲁木齐方言辞典》所遗漏的词汇。曾缇、董印其《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系统的构成》(《语言与翻译》2015年第2期);王玲《新疆汉语方言熟语说略》(《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4期)等。除期刊论文外,还有一批硕博论文,如冶峰《新疆杂话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刘永华《新疆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郭玮《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结构特点探析》(硕士学位论文,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等都涉及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的来源。从某一具体来源出发(如古语词、少数民族语借词、其他方言区借词等)展开论述的研究成果有:严峻《新疆汉语方言古词征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张洋《论新疆汉语方言的维吾尔语借词》(《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彭嬿《新疆的汉语方言与突厥语的互动关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2年);王娟《现代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昌吉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赵红梅《新疆汉语方言词源断代小考》(《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该文将新疆汉语方言中的古语词分不同朝代进行了具体考证,认为新疆汉语方言是在清朝乾隆、同治年间两次大规模汉族移民到达新疆之后形成的。徐春兰《新疆汉语方言与维吾尔语形容词研究》(《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刘亚男《新疆汉语方言中的维吾尔语借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马媛《浅析维吾尔语对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的影响》(《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张海燕《浅谈新疆汉语方言与维吾尔语的语言接触现象》(《华章》2014年第13期);地力米盖尔·多力坤《维吾尔语对汉语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新疆大学,2018年)。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歐阳伟先生曾研究过新疆汉语方言中的满语借词,并在2012年发表于《语言与翻译》杂志第4期。

相关专著有:张洋《新疆汉语方言与维吾尔语比较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陈汝立、王燕、周磊《新疆汉语方言辞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年)。

(二)词汇地域研究

1983年我国主持开展全国方言地图集的绘制工作,新疆语言研究者们立即着手,历时三年在新疆各地进行了汉语方言的普查。这次普查不仅令新疆语言研究者们掌握了第一手方言材料,还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一批著作,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其中与词汇地域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有:杨晓敏先生《乌鲁木齐汉语方言词汇》(《新疆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张洋《哈密汉语方言中的古汉语词语(上,下)》(《新疆大学学报》;刘俐李《乌鲁木齐回民汉语和汉民汉语词汇比较》(《新疆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焉耆汉语方言词汇(上、下)》(《新疆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第2期);马克章《伊犁汉语方言代表话之管见》(《乌鲁木齐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李金葆《新疆霍城清水河镇汉语方言调查》(《新疆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孟毅《伊犁汉语方言词语特性探析》(《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等。相关专著有:刘俐李《回民乌鲁木齐语言志》(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年)、《焉耆方言研究》(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年);周磊、王燕《吉木萨尔方言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年);李荣主编、周磊《乌鲁木齐方言辞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及张洋先生撰写的《哈密方言研究》、《塔城地区志·塔城地区方言》(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乌苏方言》(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等。

2000年后,学者们对方言词汇的地域研究从未间断,如:李志忠《巴里坤谚语初论》(《语言与翻译》2002年第2期)、《乌鲁木齐谚语的通俗性与地域性》(《语言与翻译》2004年第2期);周磊《乌鲁木齐方言借词研究》(《方言》2004年第4期);何菲菲《新疆奇台总场汉语方言词汇浅论》(《名作欣赏》2017年第9期);王新青、高立明、马群、余志伟《一带一路”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布尔津镇汉语方言调查分析》(《语言与翻译》2017年第4期),该文在词汇部分展示了收集的布尔津镇的汉语方言词汇,但并不是十分全面。硕博论文有:白如银《昌吉汉语方言谚语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曾缇《奇台方言词汇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5年);李瑞《乌鲁木齐板房沟回民汉语方言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新疆大学,2016年);王锡珺《伊宁市汉语方言与周边成都方言词汇可懂度的计量研究》(硕士论文,伊犁师范学院,2016年);郭玛静怡《乌鲁木齐达坂城区西沟乡回民汉语方言调查》(硕士学位论文,新疆大学,2018年);董沛《乌鲁木齐米东区长山子镇回民方言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新疆大学,2018年)。

专著有:牛炜、牛彩芹编撰的《巴里坤汉语方言俗语》(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1年),该专著收集了将近4500个巴里坤地区的汉语方言俗语。

(三)方言词汇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

新疆汉语方言中特有的少数民族语词汇被认为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是文化交流的表现。除来源、地域研究之外,一些专家学者还从文化角度出发分析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例如:刘俐李《焉耆话的借词系统与人文素养》(《民族語文》2000年第1期);张洋《新疆汉语方言中深厚的中原文化积淀》(《新疆艺术》1995年第6期);董印其《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与新疆地域民俗文化》(《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该论文与赵红梅《新疆汉语方言词源断代小考》中认为的新疆汉语方言形成于清朝乾隆、同治年间两次大规模汉族移民到达新疆后的意见不同,认为新疆汉语方言是在三次移民浪潮后形成的。第一次为乾隆二十四年统一新疆后,随着甘肃、陕西屯田人员的进入形成了兰银官话北疆片,第二次为1884年新疆建省后,多为陕西起义军白彦虎及被掠回众进入新疆后,形成了中原官话南疆片,第三次为四十年末及五六十年代更大的移民浪潮后,形成了新疆的北京官话片。廖冬梅《新疆汉语方言中的维吾尔语借词所体现的语言文化交流》(《新疆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张洋《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积淀——新疆汉语、维吾尔语言的互相影响和渗透》(《新疆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董印其《从语言特征看文化现象——奇台汉语文化透视》(《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张洋《新疆汉语方言的中原文化之根》(《新疆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赵江明《从汉民语言的接触看汉民文化的交流》(《新疆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曾缇《浅谈新疆汉语方言与维吾尔语借词体现的文化互融》(《安徽文学》2010年第7期);欧阳伟《喀什地区汉语方言词汇所体现的文化特色》(《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何春香《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中的借词与文化意蕴》(《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10期)等。

关于新疆汉语方言的研究述评论文有:刘俐李《新疆汉语方言研究述评》(《新疆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董印其《新疆汉语方言研究现状之分析》(《语言与翻译》2001年第1期)、《新疆汉语方言研究30年文献述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马克章《新疆汉语方言研究史纲》(《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第1期);欧阳伟《新疆汉语方言研究综述》(《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马克章《新疆汉语现状的宏观审视(一)》(《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新疆汉语现状的宏观审视(二)》(《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二、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相关评述

新疆汉语方言研究虽始于1958年,但从严格意义来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启动全国方言地图集的绘制工作时新疆汉语方言才得到真正的关注。这次全国方言地图集的绘制工作可以说为新疆汉语方言研究带来了新的平台及新的契机。通过这次普查,新疆语言工作者们不仅掌握了第一手材料,还发表了多篇论文,撰写了诸多专著。此次方言调查在证实了新疆汉语方言确实存在的同时,也为新疆汉语方言的研究开创了黄金时期[2]。参加这次方言普查的语言工作者们不仅在日后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还薪火相传培养了无数学子,令新疆汉语方言研究三十八年来从未间断。三十八年来,我们在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较为详细地考证了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中的古语词的来源。

(二)系统地收录了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中的特征词、其他方言区借词与少数民族语借词。

(三)深入新疆部分地区,对某些方言点的词汇、谚语及杂话进行了针对性的收集和研究。

(四)从文化角度出发,揭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新疆汉语方言中具有大量少数民族语借词。

(五)方言研究初步从城市向乡镇一带转移,某些方言研究的空白区开始被探索。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借词研究中过多地倚重维吾尔语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中有较多的少数民族语借词。其中维吾尔语作为新疆汉语方言借入最多的语言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研究。虽然可以肯定新疆汉语方言中有较多的维吾尔语借词,但方言词汇中的其他少数民族语借词同样需要我们探究。例如阿勒泰地区人口大都由哈萨克族构成。当地维吾尔族及部分汉族在哈萨克族的影响下,开始懂得并在与哈萨克族的交往中使用哈萨克语。笔者猜想当地汉语方言中是否具有一些哈萨克语借词。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不知我们是否可以多多挖掘犹如阿勒泰等地的汉语方言词汇中的哈萨克语借词,或以其他民族聚居点为主,研究新疆汉语方言中的其他少数民族语借词,而非单单聚焦于维吾尔语,这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极大地丰富新疆汉语方言词汇。

(二)词汇研究理论及方法需改进

经对上述文献的阅读,笔者发现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在词汇研究中采取的理论及方法似乎没有较大的提升或创新,一直停留在“搭积木”式[4]的分类总结之上。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可以说拥有了较为丰富的方言语言材料,但我们运用的研究方法似乎限制了研究步伐。不仅是在研究新疆汉语方言词汇存在的问题,而且是中国语言学界在词汇研究方面的短板,即“资料丰富而理论缺乏”[2]。在这一点上,或许我们可以按王士元先生所说的“超越仅仅作为语言学理论消极的吸收者的角色,成为主动的贡献者”[2],为新疆汉语方言的词汇研究寻找新的方法。

(三)词汇研究具有地区不平衡性

词汇研究的地区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方言点之间的词汇研究程度深浅不一。二,新疆大部分城市及乡镇村等地的方言词汇没有得到系统性的收集和研究。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到乌鲁木齐、焉耆、哈密等地的词汇研究在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不仅论文数量居多,而且有专门的著作加以详述。如阿勒泰等地,虽有针对性研究,但研究成果却仅限于一两篇论文。不仅如此从上述文献中还可以看出,新疆汉语方言的词汇研究似乎更多地集中在乌鲁木齐、焉耆、哈密、昌吉(地区)等地。南北疆众多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词汇研究却尚处空白或模糊阶段。这些问题不仅导致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畸形发展,而且对我们全面勾勒新疆汉语方言地图制造了阻碍。

(四)缺少方言点之间的比较

在词汇的地域研究中除具有地区不平衡性之外,还缺少方言点之间的比较。新疆汉语方言研究者们长年来似乎仅限于对某一方言点进行深入研究,忽略与其他点的比较。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作为集合概念,囊括了新疆各地区因不同因素而各具特色的地方方言词汇,它们之间可以说彼此联系又相互区别。因此,若要全方位了解新疆汉语方言词汇,方言点之间的比较是我们研究课题的重点,目前我们却欠缺这方面的探讨。

(五)词汇与文化的关系研究过于表面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中的少数民族借词是各民族文化彼此交融的结果。文化交融对词汇产生的影响多年来虽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但关注程度只限于词汇的分类总结,远没有深入地探究词汇与文化的具体关联。除进行“搭积木”式的分类总结外,或许回答好下列问题,我们才能在此研究中走得更远[4]。

1.借词缘何会出现,一种语言为什么要借用其他语言中的词汇?

2.若一种语言已有与借词含义相同的固有词,为何还要使用借词?

3.意义相同的借词与固有词在使用中是并驾齐驱,还是在不同语义场下各有分工?

4.某种语言在借入多义词时,是全盘借入其所有义项,还是只使用其中的一种。若只使用一种义项,原因又是什么?

回答以上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借词中蕴藏的民族文化、民族需求及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将有助于我们深层次地研究文化与词汇的关系。

(六)方言手册、方言地圖集出版不足

经文献查阅,新疆各地区的汉语方言手册由于方言点研究不平衡,多年来只出版了个别城市。新疆汉语方言手册、地图集等的出版不足并不是只在新疆汉语方言研究中存在,整个中国的方言研究都有此类问题。中国虽有庞大的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经过调查的方言点却只有930个,出版的地方性方言手册及语言地图寥寥无几[3]。我国地缘辽阔,但对方言点的调查却较少,或许是受我国方言研究的传统理论影响,即倚重方言历史学,忽视方言地理学。方言手册、方言地图集的出版不足,从侧面反映了我们对方言点的调查工作缺乏重视。方言作为正在被使用的地方性语言,每天都在发展变化。相比借鉴前人研究资料,深入方言点及时收集、及时记录、及时出版,才是我们研究方言的基础。

三、结语

本文从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角度出发,梳理了前人在词汇来源、词汇地域研究及词汇与文化的关系上取得的相关成果。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新疆汉语方言研究三十多年来虽然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但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去挖掘。方言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前人的研究成果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但一味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不进入方言点重新调查是不可取的,得出的结论有可能因方言的演变而与实际不符。只有广泛而深入地进行田野调查,我们才能收集到第一手可靠材料,才能提取出新的研究方法,出版最新最全的方言手册及方言地图集。

参考文献:

[1]董印其.新疆汉语方言研究30年文献述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2(4):68-73.

[2]欧阳伟.新疆汉语方言研究综述[EB/OL].http:///,2018.11.30.

[3]郑中华.《方言地理学》讲座笔记[Z].2018.11.29.

[4]王远新.《社会语言学》课程笔记[Z].2018.12.27.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