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这些国家垃圾分类的经验值得一看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垃圾 经验 国家 分类

20年的新西兰:垃圾袋被损或遭拒收

湛蓝的天空,澄澈的海水,漫山遍野的草地和森林——南半球岛国新西兰享有“百分之百纯净”的美誉。热爱自然和关注环保的新西兰人自觉地为保护这块净土尽心尽力。比如,他们扔垃圾就不是简单地一扔了事。早在1996年,新西兰主要城市的街头就出现了可回收物垃圾桶。

在新西兰,生活垃圾大体上分为厨余垃圾、一般生活垃圾、塑料垃圾、纸质垃圾和玻璃制品垃圾。市政部门要求每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将垃圾分拣清楚,分门别类堆放,并按规定时间扔到指定地点。其中,厨余垃圾主要包括果皮、果壳、果核、残羹剩饭等食物性垃圾,但不包括食品包装、厨房用纸和餐巾纸等。一般处理方式是使用洗手池的厨余粉碎机粉碎,粉碎不掉的部分丢进一般生活垃圾袋。

一般生活垃圾必须放人政府指定的环保垃圾袋,每周固定时间放在指定地点,由政府环卫车辆收走。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垃圾袋所装垃圾的重量、内容以及包扎封口都有详细规定。如果垃圾超重或者垃圾袋破损,政府将不予回收。比如,在首都惠灵顿,单个垃圾袋所装重量不得超过15公斤。政府指定的垃圾袋经过特殊降解处理,结实耐用可回收,在各大超市均有销售,价格也比较高昂。

此外,纸质垃圾、塑料垃圾和玻璃制品垃圾都属于可回收利用垃圾,也必须分类放入不同的垃圾回收桶。据悉,新西兰的目标是在2040年实现“零垃圾”,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

40年的日本:扔饮料瓶按时、按步骤

日本从1980年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目前,日本每年人均垃圾生产量只有410公斤,为世界最低。更重要的是,垃圾分类投放已经成为日本民众的一种自觉行为,即使没人监督也会严格执行。

在日本,你知道扔掉一支饮料瓶要经过几个步骤吗?第一步,拿掉瓶盖,撕掉包装纸,瓶盖和包装纸要作为可燃垃圾扔掉;第二步,用清水稍微冲洗一下瓶子;第三步,压扁瓶子;第四步,装进袋子里拿到垃圾收集处。最后,垃圾袋要在指定的日子放到指定的垃圾收集点。所以,一共是五步!

日本的垃圾分类非常细,除了一般的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和不可燃垃圾外,资源性垃圾还具体分为干净的塑料、纸张、旧报纸杂志、旧衣服、塑料饮料瓶、听装饮料瓶、玻璃饮料瓶等等。除此之外,更换电视、冰箱和洗衣机还必须和专门的电器店或者收购商联系,并要支付一定的处理费用。大件的垃圾一年只能扔4件,超过的话要付钱。

在日本,每户家庭的墙上都贴有两张时刻表,一张是电车时刻表,另一张就是垃圾回收时间表。每周7天,回收垃圾的种类每天各不相同。居民需要在垃圾清运当天早晨8点前,把垃圾堆放到指定地,不能错过时间,否则就要等下周。

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会进行环保再利用。日本的免费公厕都提供免费卫生纸,在这些卫生纸上,也打印着一行小字:这些卫生纸都是利用回收的车票做成的。日本人对超市垃圾的处理也是值得学习的,以白色饭盒为例,人们在超市买了白色饭盒装的东西回家后,不会随手把饭盒扔掉,而是在使用后把饭盒再交回超市,由超市把饭盒统一返还给厂家进行再利用。

目前日本一共有40个生产饭盒的工厂,其中8家工厂既生产饭盒,又回收饭盒。而这8家的生产量,占到日本总饭盒生产量的90%。

日本政府宣传环保很“给力”。在日本,市民如违反规定乱扔垃圾,就是违反了“废弃处置法”,会被警察拘捕并处以3万~5万日元的罚款。但是垃圾分类投放已经成为日本民众的一种自觉行为,如果你不严格地执行垃圾分类的话,将面临巨额的罚款,在以住宅团地为单位的区域社会,落下个“不履行垃圾分类”的名声,十分丢人。所以大家即使没人监督也会严格执行。

日本的垃圾分类是母亲手把手教给下一代的,是从出生就开始学的,但学到老也分不对的也大有人在。比如一个香烟盒,其间的纸盒、外包的塑料薄膜、封口处的铝箔就要分三类:外包是塑料,盒子是纸,铝箔是金属,所以这件东西就要分三类丢弃。

幼儿园的孩子都知道普通的环保知识,并以此来督促自己的父母长辈自觉遵守。日本政府对每一类垃圾都有相应的垃圾袋出售,而超市售出的每一样产品的外包装上都会注明此类包装属于什么样的可回收资源。这样养成习惯后,看似繁琐的垃圾分类也就得心应手了。

有的行政区年底还会给居民送上来年的“年历”,在“年历”的下方注有说明:上面的颜色对应当天可扔的垃圾种类。“年历”上还配有各种垃圾的漫画,帮人们加以区别。

垃圾分类对日本的孩子来说,是从小就看惯了的事,成年人遵守得一丝不苟,榜样的力量就会铸就他一生的习惯。

在日本,关于垃圾分类的法律条文很多,如《废弃物处理法》《关于包装容器分类回收与促进再商品化的法律》《家电回收法》等等。惩罚手段也不轻呢!

在马路边乱扔烟头、塑料瓶,被“抓现行”会被拘留1到30天,并处以1000~10000日元的罚款(约合人民币60~600元)。在垃圾收集区乱扔垃圾属于重罚范围,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Q万元)。如果企业乱丢弃废弃物,那么罚款将高至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00万元),同时涉案人也要处以5年以下监禁。

据了解,日本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垃圾分类,起初只分可燃和不可燃垃圾。随着垃圾回收和再利用的发展,垃圾分类也越发细化和复杂化。日本人对甚是繁复的垃圾分类如此了然于心并身体力行,除了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还源于从小抓起的環保教育。日本部分垃圾处理设施是向公众开放的,并设有专门接待参观访问的“见学所”,学校学生、市民都是这里的常客。同时,日本也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做了很多研究。比如,在很多垃圾焚烧厂旁边开游泳池、建温室植物园,利用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加热泳池或为室内提供温度。

100年的德国:通过循环利用垃圾创收

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其垃圾循环利用率达65%左右,包装行业甚至可以达到80%以上,处于全球领先。

在德国垃圾回收利用的整个链条中,有两个关键环节起到重要作用:一是如何教育民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二是分类回收的垃圾如何得到专业处理再利用。自20世纪初,德国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从最初的垃圾不分类,至眼下的五类生活垃圾,德国民众接受了近百年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

从幼儿园阶段起,德国小朋友就要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到了小学,垃圾分类成为课本内容,学校会系统性地教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在德国,生活垃圾大致分为五类:有机垃圾、包装垃圾、纸类垃圾、玻璃类垃圾和混合类垃圾。德国每一栋住宅楼都会分门别类设置垃圾桶。如果随意丢弃垃圾,后果会十分严重——垃圾回收公司会拒收桶内垃圾,垃圾将“无处安放”。市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是垃圾得到循环利用的前提,而垃圾的收集、运输、回收等后期工作,则交由专业的垃圾回收公司处理。公司处理完垃圾后,可将有生产价值的原材料提取出来,用于加工销售。

据统计,德国垃圾回收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5万,每年的营业额高达500亿欧元,约占全国经济产出的1.5%。

垃圾分类极简史

在垃圾分类没有那么细致的古代,垃圾是如何处理的?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城市已经颇具规模,人口开始密集起来。有人的地方,也就有了大量的生活垃圾。为了保护环境,当时的统治者制定了相当严格的法令。根据《汉书·五行志》:“商君之法,弃灰于道者,黥。”如今随地乱扔垃圾,不过就是遭受几个路人的白眼,最多罚点钱;但在商鞅的时代,乱扔垃圾可是要在脸上刺字的。

《韩非子·内储说上》中也提到:“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也就是说,在路上扔垃圾,是要剁手的。

即便制定了如此残酷的律条,也还是很难保证道路完全整洁,故而当时还设置了“条狼氏”一职。

清代的顾炎武在《日知录·街道》中解释道:“古之王者,于国中之道路则有条狼氏,涤除道上之狼扈,而使之洁清。”条,为洗涤之涤;狼扈,则指纵横散乱之人或物。可见“条狼氏”的职责是清洁道路、驱避行人,算是环卫工人與城管的结合。

唐宋时期

唐朝时期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居住人口达到几百万。这样一个巨大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肯定也不容小觑。为了处理垃圾问题,国家颁布了相应的法规。

据《唐律疏议》记载,在街道上扔垃圾的人,会被处罚六十大板,倒水则不受惩罚。如果执法者纵容市民乱扔垃圾的行为,也会被一起处罚。

唐朝时还出现了以回收垃圾、处理粪便为职业的人,还有人因此走向发家致富之路,成为百万富翁。

《太平广记》:“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以此家产巨万。”

为了管理城市的环境卫生,宋朝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街道司。

街道司下有专职的环卫工人,其职责包括洒扫街道、疏导积水、整顿市容。像开封、临安这样的大城市,每天早上都会有几百个环卫工人打扫街道,处理垃圾。除此之外,据《梦梁录》的记述,城市居民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粪溺,也有专人处理。

明清时期

“雨后则中皆粪壤,泥溅腰腹,久晴则风起尘扬,颠面不识。”

这是明人笔记《万历野获编》对汴梁(今开封)的记载。雨天时,全是粪便泥浆,还会溅到身上;晴天时,风一吹,灰尘全糊在脸上。

当然,为了改善环境,明人还是付出了很多努力。明朝时期城市和乡村的垃圾处理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以垃圾粪便为例,就有专人负责在城市回收垃圾粪便,再运到乡村出售,用于耕作。除此之外,城市的垃圾会进行分类,各种生活垃圾都有专门的人回收。

清朝官府将唐律中的“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改成了笞四十。不过其执行状况非常可疑,因为清朝的城市街道卫生状况似乎比明朝更为糟糕。

《燕京杂记》:“人家扫除之物,悉倾于门外,灶烬炉灰,瓷碎瓦屑,堆积如山,街道高于屋者至有丈余,人们则循级而下,如落坑谷。”

大致是讲:人们直接把家里的垃圾扫到路上,最后导致城市路面比两旁的房子还高。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