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5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 地缘 陕西 策略

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5篇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 139以决定各种物资的合理库存储备数量,乃至实现零库存。2.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5篇,供大家参考。

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5篇

篇一: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

9以决定各种物资的合理库存储备数量,乃至实现零库存。2.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方式。VMI是以实际或预测的需求和库存量,作为市场需求预测和库存补货的解决方法,通过物资管理系统,即由出库资料得到需求信息,供应商可以更有效地计划、更快速的反映市场变化和需求。由供应商负责维护其所管理的物资库存信息,实时反映物资的库存、领用,余缺等情况,实现物资实时监控、调配。这样,对电信运营商来讲,大大节约公司库存,还可避免过多物资会因时间过长而造成老化或技术性淘汰。总之,电信运营商物资库存数量多,种类广,库存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在保证生产经营的基础上追求成本最低。在集中采购模式下,针对不同性质物资采取不同的库存管理策略,既保证了电信网络的安全、生产经营的连续,同时控制了库存,避免了资金积压风险。参考文献:[1]高小博,电信运营商采购管理研究,物流技术,2011(12).[2]杨怡,浅议电力企业物资“ 集中采购” 模式下的库存管理,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9).[3]蒋长兵,库存控制模型技术与仿真,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年3月.陕西在对外贸易中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策略研究刘 华  陕西科技大学摘 要:在访问中亚四国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战略构想。该战略构想的提出,大大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我国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促进陕西与中亚、南亚国家间的交流合作,为陕西对外贸易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本文则立足于陕西实际情况,在考察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上,对陕西对外贸易中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优势与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陕西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策略构想。

 关键词:对外贸易 丝绸之路经济带 策略一、陕西对外贸易的新机遇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连接了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是一条东西方之间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丝绸之路的形成把中国与西方各个国家的商贸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极大地促进了东西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丝绸之路虽在宋元之后逐渐开始衰落,但这并不能泯灭它的影响,作为东西各国交流的典范,丝绸之路对当代亚欧国家的商贸合作往来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尤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就具有了更重要的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将古丝绸之路在现今的发展背景下赋予的新的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空间将会很大程度的进行拓展,同时也将作为一种战略支持,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助力。这是新世纪中国的历史性机遇,特别对地处西部的陕西而言,更是一个对外开放的重大机遇。但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涵盖众多领域,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很难一蹴而就,所以首先我们应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明确近期和中长期的重要任务与发展策略。其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陕西对外贸易中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分为不同步骤逐步实现,稳步推进,在发挥陕西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以贸易合作为目标,加快开放步伐,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对外开放格局,使对外贸易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二、陕西在对外贸易中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优势1.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始点。西安自古以来便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正是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地理条件,陕西及西安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西安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地位,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普通的节点性城市,与其他城市平等竞争。但西安仍是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仍是向西部纵深地带延伸的交通干线。出于对西安是对丝绸之路历史性、完整性以及其独特地位的尊重,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对西安古都地位的认同,特别将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设在此。并且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提及在西安建设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的设想,这是从国家战略层面对这座城市地位的一种评价,更是对这个城市的一种肯定。作为丝绸之路文化符号性城市的西安已经成为了一种战略性的品牌资源。除此之外,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地区,既是中国内陆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的战略高地,也是整个西北地区商贸、物流、会展、金融中心。所以说陕西和西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是亚欧大陆贸易之桥的重要支点,也是承东启西的桥头堡。2.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从总体上来看,陕西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向是比较合理的。陕西目前已经形成诸多优势工业部门,比如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兵器、机械等。陕西的第三产业比重较小,但发展潜力大,且正在蓬勃发展。据统计,至2012年,西安市第一产业占国民经济总值4.50%,第二产业 43.14%,第三产业则达到了52.36%,产业结构逐渐趋向于合理。一般来说,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农业)的比例越低,第三产业的比例越高,说明经济越发达,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都超过了60%。这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安的科技、旅游、文化优势产业等正带动城市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相比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尽管比例少,但已逐步发展成了新型农业,尤其是以杨凌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农业。同时,作为国内先进制造业、航空航天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西安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其中西安阎良国家航空基地,是我国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该基地将各高新技术部门集于一体,其中包括航空产业研发、人才培训、整体机器制造、各零部件加工安装以及航空服务等。3.比较完善的物流设施。物流设施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陕西的基础物流设施和其他地区相似,主要包括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公路运输以及被誉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物流中心的西咸新区中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中心的空港新城,至2013 年,陕西咸阳机场年旅客运送量已达到 2605万人次,该吞吐量在全国也名列前茅。陕西的航空产业不断完善,为陕西对外贸易树立了坚强的后盾。陕西不仅拥有相对完善的航空设施,更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铁路转站点之一,而陇海和兰新线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欧亚各国交流的重要枢纽。陕西公路则以西安为中心,几条不同国家的高速公路相互交汇,使西安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2015年· 4月· 下期经营管理者学

 术理

 论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 ournal

 1404.文化教育优势明显。据有关统计显示,至 2012年底,陕西西安的高校,其中包括研究生培养机构和普通高等院校在内,共计114所。该数量仅次于北京,在全国都名列前茅。科研单位共计80所,科研人员则多达36430人,其中博士生5340人,约占整个科研人员的七分之一。雄厚的科教研究实力与水平,促使陕西对外贸易结构更加合理,也更加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交流的方向,是陕西经济对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产品创新的潜在驱动力,使陕西更好的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文化方面,自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丝绸之路就成为了促进东西方文化文明交流的重要纽带。陕西的许多名胜古迹都见证了丝绸之路从开通到后来繁荣发展的历史,其中包括汉唐长安城遗址、大雁塔、小雁塔等古文化遗址。西安又名古都,据历史记载,曾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从饮食到衣着,从各种器皿到娱乐⋯⋯这里的一切,无不散发着传统文化的风采与韵味。所有这些独具一格的文化都是陕西文化贸易发展的基础,因此也必然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战略以及加强陕西与欧洲各国文化贸易的交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三、陕西在对外贸易中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挑战1.对外贸易总量小。在中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中,陕西省在外贸出口方面虽然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但若将其与其他省市横向对比,外贸规模偏小,且增速缓慢的问题就会显现,而且令人担心的是这些差距更是日益增大。2013年,西安进出口总额179.82亿美元,5年间增长约2.5倍,而重庆的进出口总额却增加了近9倍。可见,与同处内陆的重庆相比,西安对外贸易确有总量小,增速慢的问题。2.外贸依存度过低。陕西作为西部内陆城市,在地理上,既不临海沿江也不靠边,运输距离则成为了与沿海和沿边地区相比的巨大劣势,物流成本的增加为出口型企业增加了负担。近几年,西安的外贸依存度一直都在18.2%~22.8%这个低水平徘徊,而国际化大都市的外贸依存度一般都是30%,如此一来,西安与其还有不少的差距,因此阻碍了外贸的发展。3.商品在出口时的结构合理性问题。陕西深处内陆,将其与一些沿海地区相比,就会显现出西部地区整体经济落后,相对贫穷以及在技术投入方面相对较少的问题。所以,西部地区的生产技术落后,这就导致出口商品在加工的深度、技术的含量、差异性等方面与东部地区有加大的差距。出口贸易在陕西地区,主要是资源和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出口商品就相应的以原材料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对应的深加工、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较少,某些地区的进行出口的初级产品都接近或超过30%。因此,西部地区的出口商品由于结构问题,使得其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加强商品在出口时的结构合理化改进。四、陕西在对外贸易中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策略分析对于陕西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是一种机遇,同样也是一种挑战。如何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很好融入对外贸易,那么战略性、系统性、长远性以及合作性则是最大的特点。因此,怎样运用更加深远的眼光和更加务实的作风去把握历史发展机遇,怎样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有效的举措把陕西的对外贸易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们面临的战略性新课题。1.积极地响应政府的引导。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必然要推动及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并对此进行战略规划,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和交流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作用。因此,要扩大对外开放,增加对外贸易合作,就必须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对服务方式的优化、对服务内容的完善、对服务质量的提升,对政府的统筹规划、环境改善、平台建设作用要进行充分发挥,对与中亚、南亚国家政府间的交流合作予以最大的关注,各省之间与各城市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进行加强与利用,深化改革陕西对外开放的格局。2.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中心。西安在历史上,就已经是西域各国与中原进行贸易商品的最重要的集散地,而现在的西安又是中国南、北、东、西的中心地带,有其重要的使命,即必须发挥好作为商品交汇地,使得中国东部、中部商品能够向西转移与欧洲、中亚商品通过陆上交通经过丝路其他省份如:新疆、甘肃等地运往中国东部。也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形成了西安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中心的可能。对此,陕西应该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契机,一方面,加强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公路、铁路、电信、电力、石油天然气管道,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加快西安出口加工区。目前,西安已经的整合了西安综合保税区与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这就使得前沿的信息技术、大型跨国公司以及各种国际知名金融服务在保税区聚集,积极地申请- - 西安自贸区,这样,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中心作用就可以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不仅能够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各个国家进行贸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对陕西自身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贸易先行。陕西深处内陆,面临着对外开放程度低的问题,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就必须是加快对外贸易的进程。目前,以现有产业基础作为依托,将自身内部资源优势与外部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结合,不断深化探索与中亚和南亚各国在农畜产品的特色加工、民族特色轻工业、能矿资源产品的进口、机电设备的进出口等方面的一般性贸易合作。同时,陕西也有其独特的地缘和区位优势,利用其,大力建设针对周边国家市场的商品贸易集散地,着重发展向中亚和南亚国家的中转贸易。通过不断增加对外贸易种类和数量,将陕西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用贸易拉动经济。4.调整商品在出口时的内部结构。丝绸之路经济带目前作为我国发展的大背景,而西安又作为丝路经济带的起点城市,应该就与中亚的合作领域进行积极拓展,当然欧洲国家更要加强关注,以克服对外贸易不足及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这些出口商品中,对某些传统行业增加投资,如: 纺织业、农产品加工、食品、机械制造、消费品生产等。除此之外,在创新能源等领域与其合作。要进行商品在出口时的结构化调整,必须要确定丝路沿线各国需求,以此作为前提,来适应中西亚、阿拉伯国家以及欧洲地区的市场需求,不断地优势互补,最终可以扩大出口。5.重视外贸人才的培养。陕西虽然高校众多不乏优秀的人才,但如果是发展对外贸易,开辟国际市场,必须有一批擅长经营管理、业务能力强、熟悉国际贸易法律、规则及惯例,且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综合性人才。长期以来,西部地区深处内陆,对外开放度低,缺少外贸人才,从根本上制约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如果想要达到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工作是必须要加紧进行的。目前,首要任务是加强对在岗专业人员的培训,可以有计划地选派一些可塑性较强的人才到沿海开放地带及国外学习,提高其开放意识和业务水平回到陕西为陕西的对外贸易提供助力。再来,陕西各大高校经贸类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符合外贸业务需要、并且运用适当的科学知识。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

篇二: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

0 卷,第3 期 中 国 农 业 资 源 与 区 划 Vol. 40,No. 3,pp205-2102 0 1 9 年 3 月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March,2019doi:10. 7621/cjarrp. 1005-9121. 20190326·乡村振兴·收 稿日期:2018-08-16作者简介:张可心 (1995—),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城乡发展※通讯作者:刘科伟 (1962—),男,陕西宝鸡人,教授,博导。研究方向:城镇化与区域发展、区域与城市规划。Email:xdlkw@126. com* 资助项目: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 “咸阳中医药产业区块集群发展路径研究”(2018KRZ010)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及发展重点研究*— ——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张 可心,刘科伟 ※ ,程 永辉,赵 丹(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 西西安 710127)摘 要 [目 的]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 “三农”问题的综合性系统方案,明确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科学逻辑和发展重点,探索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战略模式,对有效推动区域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研究区域,以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为核心,在评估乡村发展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关中地区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和重点任务。[结果] 关中地区乡村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少,传统农业经营增收困难,而环境门槛的提高和资源禀赋的影响,又使得原本薄弱的非农产业发展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也加大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压力;因此在农村经济发展受限的情况下,通过县域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吸引农业人口就近转移,并据此提高农业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同时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挖掘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同时,在农村人口外流、农业可投入劳动力减少的背景下,乡村发展要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构建便捷交通、移民搬迁等手段引导居民集中居住,逐步构建合理的镇村体系及其相应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并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构建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彰显乡村特色风貌的乡村。[结论]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应结合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乡村产业振兴与经济发展模式、镇村体系及公共服务配套模式、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战略模式及实现路径。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兴旺 农民增收 公共服务配置 人居环境整治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9121[2019]03205 -060 引 言农 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1] ,“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的宏观视角下,结合新时代所面临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现实问题,提出的新时代 “三农”问题的综合性系统 “解决方案”,是以往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其核心就是要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国地域辽阔,乡村发展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差异明显,乡村振兴必须从各地发展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战略。关中地区地处西部陕西省中部地区,以渭河平原为主要地貌特征,地势平坦、水土热资源匹配良好,农耕历史文化悠久。2016 年关中地区有 8 778 个行政村,1 002 万乡村人口,占全省乡村人口的 59%,村均 1 140 人,乡村人口众多,村庄布局密集。陕西省农业增加值居西北地区第一,仅关中农业占全省 60%以上,是西北地区乡村发展条件和基础最好的地区。近年来,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平衡发展,关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 136 9 万元,与城市居民的绝对差距达到 2. 0233 万元,超过陕北、陕南及全省平均水平,

 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文章以关中地区为例,剖析乡村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研 究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战略措施,对有效推动区域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1 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到产 业发展、村庄建设、社会治理、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各个方面[2] ,其 各项目标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是要将产业发展落实到农民增收上,实现生活富裕,促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3] 。生 态宜居不仅对农村农业发展和建设提出了绿色发展的要求 [4] ,也回应了新时代农民对 美好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当前,乡村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加剧了乡村振兴的难度,也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必须要关注和攻克的难题。1. 1 农村经济发展受限农业现代化是产业兴旺的基础 [5] ,适 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但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0. 10hm 2 ,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人均农业资源拥有量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关 中地区人均耕地面积 0. 06hm 2 ,人多地少的资源约束,严重限制了关中地区农业的发展,导致传统农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后劲不强。非农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繁荣 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的根本出路,而环境门槛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乡镇原本就薄弱的非农产业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困境;同时,山区县交通不便、资源禀赋缺失,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的难度较大,这些情况都加剧了关中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压力。1. 2 农村常住人口减少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2006—2016 年关中地区农村常住人口以年均 30 万人的速度减少,2016年关中常年务工人员占当年农业总人口的 30. 3%,行政村数量减少 2 662 个,部分村庄逐渐消亡;且从乡村留守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来看,留守人口中 21 ~40 岁的骨干劳动力仅占 18. 96%,妇女、老人和儿童是留守农村的主要群体[6] ;流出人口以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 为主;与此同时,2016 年关中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 82%,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将缩减农业可吸收的劳动力人口,乡村地区存在严重的隐性失业问题。乡村人口数量持续降低不仅导致乡村振兴存在人力资本障碍,也使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存在规模经济困境,这种公共物品供给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恶化了农村工作环境,加剧了乡村优质资源和要素的流失。1. 3 长效投入机制缺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由地方政府承担,但受二元经济体制和资本逐利性影响,城乡间形成了差异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机制;2013 年关中农村地区公用设施建设投入 22. 320 3 亿元,仅占当年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入的 18%;且从财政投入体系来看,也仅占当年地方财政支出的 1%,与 2008 年相比占比下降 6%,农村财政投入有效资金下降。以 2017 年西安市各区县 172 个美丽乡村为例,所有乡村均无金融机构贷款;12%的乡村拥有 10 万元以上的社会资金投入,且多位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的投入和农民投工投劳所得,但以西安市为例,60% 以上的村庄无集体经济,这些村庄经济实力弱、筹资难度大,基础设施等公共事业建设明显滞后;同时道路养护、设施维护等建设后期资金投入需求也较大[7] ,大部分乡村也没有 承担基础设施管理、养护、维修的长效机制。2 乡村振兴的理论分析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受限,乡村振兴不能就农村论农村,而是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拓 宽农民收入渠道,在推进农业增产、增效的同时,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8-9] ,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并发挥县域的成本优势和亲缘地缘优势,通过县域城镇化、小城镇建设引导乡 村隐性失业人口就近转6 0 2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年

 移 和分流。农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小而散的农村居民点格局已经不适应现代农村生活方式的需求,也难以保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经济合理的建设和运营,因此在农村人口外流成为常态、过去传统农业经济下的居住形态发生改变的背景下 [10] ,亟 需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引导集中居住、构建便捷交通等手段逐步构建合理的镇村体系和相应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基础设施的布置不仅要满足经济门槛,还要保证设施服务的可持续性。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须在合理镇村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从美丽宜居、提升风貌、传承文化的要求出发,研究现代乡村生产生活活动的人居环境需求,探讨以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及旱厕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为重点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同时加强古村落保护,保留原始风貌,延续村庄历史文脉 (图 1)。图 1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机理模式3 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3. 1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发展完 善土地流转,强化农业支撑保护力度。全面深化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土地流转是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11-12] 。关中地区土地流转应在 “三 变”改革的基础上以股权形式实行有偿流转,并在陇县、太白县等山区县增设贫困股,将精准扶贫和土地流转结合;其次,发挥关中科技资源优势,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编码溯源、搭建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化平台,完善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并采取激励政策对土地流转达到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资金补贴、税收、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业价值链。顺应现阶段对安全食品的需求,依托临潼石榴、阎良甜瓜、彬县大晋枣等全国名特优农产品,借助关中科技资源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优势,确保产品安全优质,同时鼓励当地企业、引进外来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农业和加工业的衔接,形成具有关中区域品牌优势的现代农业;同时依托关中 14 个文化旅游名镇、62 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宣传关中传统农耕文化,大力开发民俗文化产品或旅游商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休闲旅游业,实现加工业和服务业的连接。强化科技、人才投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关中科技资源优势,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拓展合作领域,在区域内推广专家大院的科技帮扶途径,提高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对农业良种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的扶持;同时运用互联网优势发展电子商务,总结西安、渭南的农产品直销模式,在区域内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针对现存的多样化经营主体,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中选择带头人作为新型职业农民首批培训对象,后期逐渐通过广播宣传及帮扶机制拓展到各家各户;并建立完善的人才引入7 0 2 第 3 期 张可心等: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及发展重点研究

 计 划,强化地方的人才投入力量。3. 2 推进县域城镇化,促进乡村隐性失业人口转移发展县域特色非农产业,提升城镇就业吸纳能力。非农产业发展是推进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13] ,但受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县 域非农产业发展须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形成具有地方符号的特色产业,只有形成特色非农产业,增强农村隐性失业人口转移的经济基础,才能实现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有效转移乡村剩余人口。关中地区县域城镇化重点应集中于人口、城镇密集区和能源、生物、旅游等资源密集区,分为眉县等加工制造业型、彬县等资源化工型、户县等农业服务型、大荔县等商贸物流带动型、袁家村等旅游服务型;同时还要根据县域产业类型和城镇职能对县城及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分类指导,完善县域功能,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拉动对农村隐性失业人口的就近转移。建立农民职业培训体系,提升农民就业能力。结合 “人人技能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阳光工程”等农民就业政策,充分考虑农民的不同就业意愿及就业去向,构建多层次的职能技能培训。在技能培训过程中应根据产业类型等融入现代技术应用,通过行政引导积极对接市场和企业,促进技能培训单位与用人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针对农民工这一弱势生活群体,通过行业协会和社会公益组织等建立教育培训基金和培训监管单位,从法律角度保护农民工权利。3. 3 合理引导人口转移,推进乡村人口集中居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集中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以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较好、对周边村庄人口有较强集聚作用的村庄作为集中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集中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结合移民搬迁工作,统一规划居住区,并加强对农民建房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建成具有关中民俗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同时结合地方民俗文化,发展适应新时代农民需求的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强化乡风文明。构建便捷交通,引导人口相对集中居住。对交通条件较好、不受地质灾害威胁、用地条件较好、但距离城镇及新型农村社区相对较远的村庄,通过完善道路建设,构建便捷交通,加强与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之间交通联系,以便共享公共服务设施,这些村庄最终也将形成相对集中的独立居民集中点。实施移民搬迁,保留居民点与生产作业点间联系。对地质灾害区、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配置困难的乡村,结合 “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和小范围的 “迁村并点”,采取一次性整体搬迁或者分期搬迁的方式,将村庄搬迁到具有一定规模、生活条件较好、并能享受公共服务设施的居民点,引导人口向县城、重点镇和社区化新村集聚;同时针对耕地、经济林面积较大的村庄可保留村庄原有建筑,以便于居民点和生产作业点间联系。3. 4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深化美丽村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垃圾污水治理。按照优化的居民点体系,分类指导不同层级居民点进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配置,靠近城镇的村庄可对接城市管网,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就近集中处理乡村生活污水;新型农村社区和相对集中的村庄可建设铺设管道,建设涝池或渗井集中处理生...

篇三: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

dquo;十四五”陕西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

 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强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大力优化贸易结构,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在全球贸易格局调整和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的窗口期,研究陕西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利于陕西开辟更多海外市场,而且有助于陕西外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2016~2019 年,陕西的对外贸易规模仅占全国的 1%,外贸依存度不足 0.2,外贸规模和对外开放水平亟待提升。在外贸商品结构中,陕西工业制成品占比 95%左右。其中,XXXXXXXXXXXXXXXX文件

  XXXX〔20XX〕XX 号

 签发人:王某某

 机电产品占比 80%以上;农产品占比不足 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下降趋势显著。可见陕西存在贸易结构不合理和外贸商品生产能耗高的问题。贸易地理结构方面,陕西贸易市场集中于中国台湾、韩国、中国香港、美国、日本,贸易额合计占比 60%以上,而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偏小,仅占 11%左右,外贸市场抗风险能力低。贸易方式方面,陕西以加工贸易为主,利润空间狭小,其跨境电商规模在 2019 年达到 132 亿元,约是广东的 1/10,贸易新业态发展缓慢。贸易主体方面,陕西以外资企业为主,占比超过 60%,而民营企业占比不足 30%,企业创新缺乏活力[1]。由此可见,陕西对外贸易迫切需要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一 “十四五”陕西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十四五”陕西外贸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 1.“一带一路”倡议为陕西外贸高质量发展开拓市场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重心西移,为陕西外贸高质量发展开拓市场空间。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包含了陕西在内的众多西部省区市,陕西处于中心位置,可以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渐向西带动产业发展,这为陕西开拓西部外贸市场创造了空间;第二,“一带一路”倡议涵盖欧亚非各大洲国家,由于各国发展水平、要素禀赋不同,

 陕西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空间巨大。陕西可以借势“一带一路”倡议,以更快的速度融入全球贸易,积极打造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关系,从而打开欧亚非各大洲国家的外贸市场。

 2.“升级版”西部大开发为陕西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升级版”西部大开发致力于促进陕西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为陕西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第一,“升级版”西部大开发鼓励陕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通道和节点作用,为陕西积极打造内陆开放交通枢纽提供了新动力;第二,“升级版”西部大开发支持陕西积极发掘历史文化优势,为陕西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成为历史名城创造了新动力;第三,“升级版”西部大开发鼓励西安等城市建设国际门户交通枢纽城市,加强与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成为陕西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核心引擎。

 3.数字贸易为陕西外贸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变革 信息技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为陕西外贸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颠覆式变革。第一,随着数字贸易的发展,人口红利已经由工业经济中的劳动力转变为以计算机、人工智能、编程工程师等为主导的高级生产要素,传统的以线下门店消费者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开始向数字化模式转移,这为陕西外贸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

 的商业变革;第二,在数字时代,传统行业将迎来更高频的创新来应对愈加残酷的市场环境。基于技术的高频创新,现代商业的竞争加剧,企业必须通过不断颠覆式的自我革新,创造式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指数型增长,这为陕西外贸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带来新的变革。

 4.自贸试验区为陕西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活力 设立自贸试验区是中国推动各地区形成新一轮全面开放格局的重要举措,为陕西外贸高质量发展创造新活力。第一,陕西自贸试验区自设立起推广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案例,从投资、贸易、金融、政府职能等领域进行了开放和变革,其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企业生产制造提供了新活力;第二,制度创新中的简化审批手续等案例简化了政府审批过程,降低了企业间信息交易成本,使交换过程中信息搜寻、谈判、合同起草及合同实施中的成本最小化,提高了企业参与经济活动的交换效率。

 (二)“十四五”陕西外贸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1.中美贸易摩擦与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采取多项贸易保护政策引起中美经济局势的紧张,陕西外贸高质量发展受到一定挑战。第一,陕西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美国对出口产品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以及中国采取的反制措施使得原材料成本增加,进而影响了陕西出口产品的整体竞争力;第二,陕西产品出口受到冲击,陕西出口

 的重点行业如集成电路、橡胶轮胎、固态硬盘等包含在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清单内,致使陕西产品出口受到严重冲击。

 2.产业转移与要素成本上涨 在全球经济格局大调整时期,国际产业转移呈现高端制造业回流和要素成本上涨的趋势,为陕西外贸发展带来更大挑战。第一,由于劳动力和资源成本提高,在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中,陕西没有成本优势;第二,陕西的外贸产业很多处于价值链较低位置,随着要素成本上涨,陕西出口优势可能会被动摇。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与外需疲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外需疲软,陕西外贸高质量发展也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第一,在疫情影响下,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陕西很多中小制造企业因为没有订单被迫停产,特别是本小利薄的中小制造企业,若不能及时履约,将可能面临承担巨大经济责任的困境;第二,疫情增加了陕西出口企业的成本,企业停工和交通运输停摆将在短期内增加出口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时间。

 二 “十四五”陕西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陕西外贸高质量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解决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问题,协调解决不平衡问题,绿色解决外贸发展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2.“三个经济” 加快发展“三个经济”是陕西“十四五”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枢纽经济形成产业生产的集聚,实现外贸产业竞争优势扩大。门户经济对外部产生吸引力,促进区外腹地的外贸发展。流动经济对内部产生辐射力,带动区内相关产业发展。“三个经济”体现了新时代要求,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工具,也是破解陕西不平衡不充分的外贸发展难题的需求。

 (二)基本原则 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调整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方式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等来提升陕西外贸的数量和质量。对外贸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外贸人才、对外资本、对外开放制度、技术等要素的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方法矫正扭曲的要素配置,增加外贸有效供给,提高对外贸易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更好满足陕西人民需要的同时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

 2.坚持开放合作 坚持开放合作,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方面,加强陕西与国内其他省份的产业合作,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充分释放我国巨大的内需潜力;另一方面,继续扩大开放,将开拓“一带一路”市场作为陕西对外贸易的重点任务,通过发展外向型技术、多元文化和人才交流等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实现更高水平的外贸发展。

 3.坚持包容互惠 坚持包容互惠,通过优化陕西产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合理秩序,实现陕西对外贸易、多元文化以及自然环境三者的和谐共生。陕西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超越不同文明的冲突、倡导多文化宽容,更要求陕西尊重自然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从而实现外贸发展、多元文化、自然环境的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共生共荣。

 4.坚持共享共赢 坚持共享共赢,通过兼顾陕西对外贸易各方的利益、集合各方智慧和创意探寻第三选择,以充分发挥陕西对外贸易的产业优势和贸易潜力。这就要求陕西积极与世界各国进行互惠合作,共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产业转移、新冠肺炎疫情等威胁和挑战,共同分享“一带一路”倡议、数字经济等机遇,进而实现各国与地区之间的互利共赢发展。

 (三)目标规划 2021 年目标:加快创新驱动,以提高贸易质量为先锋,夯实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提高外贸产品质量和品牌实力,实现陕西对外贸易由高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2025 年目标:以优化产业和贸易结构、提高贸易发展质量为重点,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推动创新成果顺畅转化,使陕西贸易效益显著提升,贸易实力进一步增强。

 2035 年目标:培育新业态,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以高水平开放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实现陕西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

 (四)发展策略 1.创新驱动策略,培育贸易产业新优势 陕西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需要基于五大发展理念促进贸易和产业互动,注重对贸易新业态的塑造,提升陕西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陕西可以通过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引导外贸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外贸产业体系,从而推进外贸产业的国际化,实现贸易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夯实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陕西可以通过应用陕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成果,打造有利于陕西外贸新业态发展的环境,同时复制推广其他省市的跨境电商发展模式,积极推出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政策,促进陕西贸易新业态的发展。

 2.质量第一策略,提高贸易质量和效益

 陕西贸易商品结构优化,在于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陕西外贸出口产品的国际价值链地位。数量扩张型的外贸策略难以可持续发展,陕西必须提高产品的加工度、提升产品附加值,转向注重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外贸增长。企业应该大力发展绿色技术,减少污染排放,生产绿色产品,使得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增加出口效益;同时,陕西应大力培育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品牌地产品,参与更深层次的国际分工,提升产品在价值链中的地位,从而使得贸易发展质量提高、贸易效益提升。

 3.平台开放策略,营造贸易高质量发展环境 陕西要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需要开展更大范围的贸易合作,同时加快贸易平台管理制度创新,营造高水平开放环境。陕西应该在市场开拓上加大力度,发展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尤其要把握“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发挥陕西的地缘优势,扩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往来,为陕西外贸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陕西也要加快培育各类贸易聚集区,形成外贸发展产业载体、开放平台,从而营造有助于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环境。

 (五)主要任务 1.培育贸易新业态和陕西自贸试验区创新案例 培育贸易新业态和陕西自贸试验区创新案例,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和自贸试验区的带动作用。第一,完善跨境电商出

 口业务的资金结算。可以通过企业为客户跨境代垫仓储物流等方面的费用,将费用与出口货款轧差结算、通过外汇账户办理外汇结算等方式来优化外汇结算模式。第二,打造跨境电子商务集聚区。通过制定相关跨境电子商务的优惠政策,推动外贸企业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对接,在物流配送上发挥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提高货物的周转率。第三,建立事后性绩效激励机制,促进陕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通过建立减免税收和降低贸易成本的事后性绩效激励机制,优化创新结构性框架。第四,简化企业入驻自贸试验区机制。通过扩大服务业开放,实行备案制、“负面清单”模式、一口受理和先照后证机制、企业信用信息制度、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等,为企业入驻自贸区提供更大便利,促使更多潜在主体参与贸易、提供贸易航运、缩短贸易的运作周期。

 2.调整贸易和产业结构 调整陕西贸易和产业结构,以高质量产品生产为导向。第一,进口节能环保中间品。进口产品要结合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科技含量较高的节能环保中间品为主,严防污染型和资源消耗型产品的进口。第二,加大特色农产品出口。出口方面要加大陕西特色农产品如猕猴桃、葡萄等的出口扶持力度,引导农产品企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调整农产品外贸经营结构走向高端。第三,提高工业品的附加值。工业品出口方面要坚持科技兴贸,以高新技术推动资源节约

 型和节能环保型产业向产业链高端转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第四,优先发展重点产业。要优先促进加工贸易中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同时适度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以加工贸易缓解陕西资源方面的压力。第五,突出服务贸易优势。陕西要制定并实施好服务贸易战略,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信息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产业,同时凭借高校优势加快训练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健全服务贸易相关政策,促进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3.减少外贸企业污染排放 鼓励陕西外贸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实践。第一,按照循环经济 3R 的原则,将国际环境标准和安全标准贯穿于陕西外贸产品监管过程,实现外贸产品原材料消耗的减量化、排放物的最小化甚至零排放。第二,顺应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开展绿色营销、绿色产品设计、绿色供应链等市场引导,要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及时处理。第三,依据“环境有偿使用”的原则,将环境成本内部化,扩大清洁生产技术的比较优势,在提高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同时应对国际贸易隐性壁垒。

 4.提高企业对外开放水平 制定合理的外贸政策,提高陕西企业对外开放水平。第一,制定合理的外贸政策...

篇四: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

地缘经济政治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王志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100029)中国所处的特殊地缘环境,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关系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重大影响。是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主要依据.20to年,中国经济规模上升至世界第二.无疑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引起诸多世界大国的地缘经济政治战略调整.当今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与希望同在。关键是认清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地缘经济政治环境及其走势。进行合理的战略定位和布局.一、中国地缘经济政治的难得机遇中国的地绔经济政治环境是特定的.涉及国家的地理位置、疆域结构、周边态势及周边行为体地缘战略等请多方面.就地缘经济政治客观环境和发展态势分析,中国面临着地缘环境优势、经济发展空间及影响力增强等诸多机遇。1.中国具备世界性大国的地缘经济政治基础.世界性大国首先是地理和人口大国。而且综合国力必须领先其他国家,对其他国家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并对国际关系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是世界经济政治的中心。①根据地缘环境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极少的海陆空间十分辽阔的大国,具备陆、海、空等多维纵深优势.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世界陆地面积的l /15.亚洲的1/4。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和漫长的海岸线。在空间纵横跨度上,中国的陆地国土东西相间约5200公里,南北相问长约550c公里,陆地边长达22800公里,是大河流域典型的陆地大国。②根据‘ 联合国海洋公约" 分析考察。中国拥有和管辖自然资源的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的总面积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中国有南北距离4000公里的辽阔弧形海域.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分布者许多优良的天然港湾,还有面积达500多平万米的沿海岛屿6000多个.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大都集中在沿海地区,具各良好的地缘经济政治发展的综合优势。中国大部分陆地处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问,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属于温带气候。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积淀非其他地区可比.该地区从古到今都是人类活动中心地带,历史上有古希腊、吉罗马、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近代以来的欧洲文明、美洲文明也诞生于这一地带,当今世界性大都市如伦敦、巴黎、柏林、布鲁塞尔、罗马、纽约、东京、北京都处于北纬40度左右。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处于美国、日本、西欧和俄罗斯等大国影响范围之间,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必将影响北半球的地缘经济政治走向.2.中国是横跨“ 心脏地带” 和“ 边缘地带” 并多维度拓展的地缘经济政治轴心大国.根据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分析,中国的特殊地理环境可以具备“ 心脏地带” 和“ 边缘地带” 的双重优势。发挥地缘政治轴心和枢纽的作用。中国国土面积广大,战略纵深广阔。漫长的海岸线不文具备掌握制海权的先天条件,进而在制空权与航天权等方面发挥天然优势.美国地缘政治学者麦金德的“ 心脏地带” 理论。王恚民,申晓若、魏范强:‘ 围际政治学导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3页.四孙明明等:‘ 动荡中的国家安全) ,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20页.167

 认为“ 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 ①麦金德还预测了中国在“ 心脏地带” 的重要份量,“ 某一新的力量代替俄国对这片内陆地区的控制。将刁;会降低这一枢纽位置的意义.例如。嘏如中国被日奉组织起来去推翻饿罗斯帝国,并征服它的领土的话,邪时就会因为他们将面临海洋的优越地位和把巨大的大陆资源加到一起——哒’ 是占有枢红地区的俄国人现在还没有到手的有利条件。构成对世界自由威胁的黄祸.” ②麦金德虽然使用了。黄祸” 的蔑称,但他清晰地说明了审国所处心脏地带的地缘优势.另一位地缘政治学者斯皮克曼的“ 边缘旭带” 理论认为.全球地缘经济政治的中心不在“ 心脏地带” ,而在。边缘地带” .“ 边缘地带” 比。心脏地带” 具有更良好的地理条件.如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是“ 心脏地带” 与海洋之fl ;】的通道地区.因而。边缘地带” 是控制世界的关键.是世界权力争夺的最重要地区.斯皮克曼关于。边缘地带” 理论对美国的具体建议是· 可以扶植和借助战败国日本的力量,以遏制和分而治之的方法来防范中国的崛起.③虽然斯皮觅曼曾试图以“ 边缘地带”理论为遏制中国提供理论依据.但我们也由此而得出这样的推论.中国可以综合运用。心脏地带” 和“ 边缘地带” 的权力。,固本于。心脏地带” .固城于。边缘地带” .既能以“ 边缘地带” 制约“ 心脏地带” ,也可以依托“ 心脏地带” 来保持对其他“ 边缘地带” 大国的牵制,从而实现多重战略目标.3.综合国力增长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将赢得广阔的地缘经济政治空间.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先后提出“ 发展才是硬道理” ,“ 发展足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发展是第一要义”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610年的397983亿元,对外贸易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9727.6亿美元,中国经济年均经济增长保持10%左右,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此前四年中,中国的GDP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和德国,2010年又超过日本,每一次超越都弓I起了全球舆论的高度关注,也激发了中国民众的自豪感.如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仍然非常好,中国经济将保持健康快速增长20年( 经济增长7%以上的水平),完全可以打破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经济保持高速增长50余年的世界记录.中国崛起带来的可能是一种全新的思维、一砷深层次的范式变化( paradi gm shi ft) 、一种西方现存理论和话语还无法解释的新认知。④针对中国崛起的现实,有西方学者提出“ 北京共识” ,并“ 华盛顿共识”比较,认为“ 北京共识” 具有三个内涵即创新、可持续和平等的发展模式、自主的国际关系,是中国独立自主探索的成果。。华盛顿共识” 的所谓私有化、自由化的经济发展道路在东欧、拉美和亚洲造成三个重灾区。而“ 中国模式” 为当今世界的发展理念注入了强劲、健康、鲜活的因素,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为中国赢得更多话语权.4.中国不寻求打破现有国际秩序.已成为世界事务和周边事务的主要参与者.当今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和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能够为中国崛起提供一定程度的制度保障.当今国际秩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主要国家共同努力、相互妥协的产物,冷战后又有新的调整.许多规则基本反映了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现实,如联合国宪章、多数国际公约中规定的准则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是合理的或基本合理的。中国参与到现存国际体制中,一方面的确受到,。的种种限制,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被束缚了手脚,另一方面,中国参与到现存国际体制中又可得到诸多优惠,并以国际体制赋予中国的权利趋利避害。⑤m【美】哈· 麦金德:‘ 历史的地理枢纽" ,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3页.o【美】哈· 麦金德:‘ 历史的地理枢纽) 。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63页.· 【英】杰弗里-帕克:( --十世纪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 .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120页.回庄俊举、张西立:‘ 近期有关“ 中国模式” 研究观点综述" 。‘ 红旗文稿》2009年第2期.o王志民:‘ 时代发展与中国对外战略抉择>,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页.168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就开始以世界大国身份走向世界.据统计,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国际组织的数量为零.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相当于美国的70%.世界平均值的180%.2003年,中国参与的具有国际法意义的、在国际组织中地位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全球协定性的政府问国际组织41个,为美国的91%.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主张尊重联合国和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中国从1988年开始参与联合国维和,已经派出维和部队超过200丈,人员在两万人次以上.地区遍布亚、非、拉、欧,人员已经占到联合国维和人员的20%,足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还应安理会邀请参加了打击索马里海盗的维和使命.已经三次派舰队到相关海域护航.中国正在成为国际规受l I的制定者.国际规则的制宅者必然是国际规则的最大受益者.二、中胃地绔经济政治的现实扰战中国崛起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已逐渐凸显出一系列矛盾。面桩着诸多挑战.周边国家拉拢大国制约中国,以谋取自身利益。而某些大国出于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给中国的发展制造障碍.1.中国地缘经济政治环境也存在着难以弥补的天然劣势.其一,周边强国众多且大都对中国存有觊觎和防范心理.近代以来,中国曾经不断遭受陆.卜的霸权国家如俄罗斯、海上霸权国家如日本以及远道而来的西方列强的侵略.当今中国依然面临若地缘经济政治的二难困境。如果大力发展陆上力量,自然会引起俄罗斯、印度等大国的警觉和防范,中国即使在边疆地区修建军民两用设施,也难免引起周边国家的猜疑。而中国要大力发展海上力量。必然招致日美等海上强国的遏制。其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特别是陆海空兼备的大国,存在着难以应付的多重安全困扰.千百年来,中国历经了无数次外敌从陆上和海上的入侵,甚至陆海空多重夹击.新中国成立以来,不仅面临美国为首的敌对国家构筑“ 新月彤” 包围圈的封锁与制裁,而且还经历了近十次周边战争。包括与越南的两次海上战争.同时.美国还在中国东部设计了所谓“ 第一岛链” 、“ 第二岛链” 、。第三岛链” 等三个岛链,企图将中国变成一个内陆国家。而今,中国几乎与所有海上邻国都有领土争端。台湾与大陆的分治、分离,不仅成为制约中国东南海上力量的。锁钥” ,而且一直是美国遏制中国。第一岛链” 的主要环节.其三,中国作为大国虽地域广阔,却缺乏地缘政治的缓冲区,往往处于冲突的第一线.而美国东西是两洋,南北无列强。美国崛起进程中将拉丁美洲作为其后院.前苏联将东欧国家作为与西方阵营对峙的缓冲区.中国不仅没有“ 后院” 的概念,也没有可供选择的战略缓冲区。新中国成立后,周边国家大都被列强控制,并成为遏制和防范中国的急先锋。20世纪50年代,中国直接处于抗美第一线.20世纪60年代,中国直接处于抗苏第一线.如果今后某一个时期,美国与中国或与中俄抗衡,中国无疑又将处于第一线,仍无法建立战略缓冲区.2.美国高调重返东亚与南海争端加剧,中国地缘经济政治环境更为复杂。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中东反恐战场,对东盟相对疏远,而就在这一时期,中国与东盟关系迅速发展。奥巴马2008年上台后就宣称自己是美国的第一位太平洋总统.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表示,20 11年将是美国重返驱洲的关键年,因为奥巴马总统届时将接连参加APEC、东亚峰会以及美国东盟领导人峰会,全面巩固美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①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o‘ 希拉里东亚峰会将谈及南海问题) ,风凰网“ 新闻晨报” 2010年l O月27日http://ncws.i feng.com/worl d/detai l —2010—10/27/2913028-o.shtml169

 里在东盟论坛上高调介入南海主权争端.与此同时,东盟国家也急切盼望美国重返东亚.在制街中国闯题E.美国政府与东盟国家找到了。共同语言” .。东盟把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看作是自己在亚太安全机制上发挥作用的根本立足点.认为只有美国的参与才能确保哑太地区的稳定” .①伴随着美国重返东亚,有关国家认为aJ 以借美国之力平衡中困.在南海问题上捞取实惠.中国最先发现并利用南海诸岛,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自1947起,中国在南海地图上标班了一条断续线。也称“ 几段线” 。一些国家也曾公开承认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如越南政府分别于1954年和1975年承认西沙和南沙是甲国领土.20世纪60年代.越南出版的地图也将南沙群岛标明为中国颂土.南海发现了大量油气资源激起了某些国家对南海的觊觎之心.越南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等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抢夺南海岛礁,开采南海油气资源.虽然中国政府自改革开放后始终坚持。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的原则。但有关国家不断抢夺南海岛礁,不仅不与我国共同开发,而采取了“ 动作一得利.再动作一再得利” 的手段,大肆掠夺南海资源.有关国家还在其强占据的岛礁上修建机场、港口等军事设施,发展观光旅游等民用事业。甚至建立所谓的行政管理机构并任命民事官员进行。管理” .3.经济发艘方式转变难度之大将影响中国地缘经济政治走向中围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入均GDP仍排名世界100位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属于中等收入国家.更重要的是.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经济发展质量不高.高速发展过程中依然较多地依靠高耗能、高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撑。面临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日本的快速发展时期相比较。中国GDP每增长1%.对土地的占用量差不多是日本的8倍.②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民生凸显的问题.中国仍有1.5亿人收入低予国际贫困线,赣业、住房、养老、医保、环保等社会福利问题亟待解决.中国经济对外依赖严重,存在着地缘经济上的脆弱性.中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50%以上,是世界上对外贸易依存度最高的火国,也是当今世界上受反倾销制约最多的国家.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能源进口已对国家安全提出挑战.2010年,仅石油进口就占中国石油消费的55%.中国还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超过l 万亿美元的美国国馈,这都将使中国经济难以摆脱受制于人的命运.中国经济可以说是一种依赖经济,在贸易、投资、金融和制度...

篇五:陕西的地缘经济优势和发展策略

经济201 7年10月刊第30期陕西省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毕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70)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掀起了新一轮投资高潮,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最具潜力的经济合作带,为陕西省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强劲的内生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陕西省应进一步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对话与合作,这是陕西省推动产能走出去、维持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可以预见的是,陕西省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进程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关键词:陕西省;对外直接投资;优势互补;一带一路众所周知,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丝绸之路这一战略的出炉恰逢投资热潮过后某些行业输出过剩产能以及尽快寻找海外市场的需要。陕西省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发展快,但总体规模小。本文尝试通过研究陕西省对外直接投资现状,找出制约陕西省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对于陕西省某些行业输出过剩产能、寻找海外市场提供一点帮助。一、陕西省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陕西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既建立在地缘优势,又依靠产业分工的优势。充分利用沿线各国的资源优势,进行合理的产业选择定位,输出陕西省优势产能,才能实现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相互对接。1、投资规模概况2014年陕西省新增设立境外企业45家,境外机构20家,全年境外实际投资4.5亿美元,列全国第2l位。在西部地区排名中处于第五位,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同比增长56.4%。2015年,陕西省对外直接投资达到6.66亿美元,首次突破6亿大关,同比增加47%。而全省对外直接投资在2010年仅有2.9亿美元。2、投资行业分布2015年,陕西省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投资领域涉及装备制造、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批发零售等15个行业,其中投资额占比前三位为制造业32%、批发零售业30%、采矿业21%。陕西省作为制造业大省,机械加工、电子信息、能源化工等产业是支柱产业,尤其是在航空航天产业领域,陕西聚集了全国30%研发生产能力。而目前,石油石化、钢铁等行业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处于上升趋势。3、投资地区分布陕西省境外投资国别主要分布在香港、吉尔吉斯斯坦、罗马尼亚、埃及、印度尼西亚等27国家和地区。西北地区是我国通往中亚、欧洲的必经陆路,陕西省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交通枢纽,西安国际港务区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港。4、投资主体分布陕西省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其中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占较大比重。2015全年累计实现境外投资23.8亿美元,其中三家企业占全省对外投资总额的60%,分别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和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二、陕西省对外直接投资遭遇的困境“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陕西省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但规模仍较小。尤其是作为对外直接投资重要载体的跨国公司,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来看,陕西省还很缺乏。以传统制造业为首的第二产业依然是陕西对外直接投资的热门行业,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同质性严重。1、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经验丝绸之路发端于贸易、兴盛于贸易。目前,陕西对外直接投资经验和能力还低于沿海城市平均水平,必须按照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要求,拓展内陆城市对外直接投资的渠道,进一步完善服务对外直接投资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内陆地区自由贸易新模式,早期陕西省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哄而上、散粗放式,缺乏效率且收益甚微。2、同质化竞争导致资源浪费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西部地区已经出现“战略定位相似、同质化竞争”问题。在市场发育程度相似、缺乏对中亚及周边国家交往经验、要素禀赋近似的条件下,很多沿线省市选择了雷同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重叠,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3、人才匮乏瓶颈一方面,陕西省的企业在招揽人才方面还有很大的需求,尤其对能担当“技术重任”的高技能人才求贤若渴,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多为技术密集型,对高私4-tt人才需求尚未满足。另一方面,陕西省虽科教实力雄厚,但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外流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对于国际化Aq"的培养仍相对滞后,基本停留在起步阶段,这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4、缺少合作平台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政治经济中心和其他一线城市,陕西省既没有大刀阔斧改革开放的先行优势,也缺乏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处于落后地位。陕西省在对外直接投资领域缺乏切实有效的平台,由政府主导的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主题的论坛或博览会上,陕西省和中东、中亚等地区的一些签约项目面临着巨大的实施挑战,最后实实在在落地的寥寥无几。三、促进陕西省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建议陕西省作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西安航天产业基地的航天信息技术、卫星应用、新型材料等产业已初具规模。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拥有辉煌的历史万方数据

 CONTEMpORARY ECONOMICS No.30,Oct.2017和灿烂的文化,应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文化与经贸并重的优势,在旅游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1、设立专门政府机构。建立信用评估机制设立专门政府机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外向度较低是陕西省发展的一块短板,陕西省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机构,提供对外投资服务,来支持国内外企业洽谈合作,加强与经济带上国家政府间的交往与合作,追求合作共赢,避免战略误判。切实明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主要城市有开发潜力的产业领域、投资环境、有利政策、和收益前景,并及时向本地企业和部门发布信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旅游、能源、农业、矿产等方面资源丰富,无论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还是培育新的朝阳产业方面,陕西省都与这些国家有广阔合作前景。在能源方面,合作建设高端油气化工项目,共同勘测开发油气资源,研发替代性的清洁能源。在现代农业方面,依托高新科学技术,共同实施节水农业、良种繁育和生物工程等项目,建设面向中亚的旱作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在制造业方面,在汽车、航空、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支持本地企业与东道国共建新型产业园区。专门政府机构在发展跨国贸易、优化投资环境、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作用突出,陕西省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强化西安国际港务区和空港新城的联系与功能,积极探索更加完善的信用评估机制,构建统一、高效、公平的监管服务体系,防止个别地方政府借题发挥,过度、盲目投资,避免“一带一路”外冷内热。2、加强自主创新。打造国际品牌陕西省要立足于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科技,在走出去时整合资源、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等,将整条生产链带出去,既包括上游生产线也包括售后服务。促进国内企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换代,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中国公司的海外投资通常带来了一系列挑战,诸如监管制度不同、企业文化冲突和商业方面的误判,必须深深思考有没有能力管理好外国大型、复杂和创新的企业。此外,结合陕西省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情况和陕西省产业特点,发掘和利用我省已有的品牌优势、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更加积极地实施“借船出海”策略、进一步健全并优化“走出去”服务保障体系将是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将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合理性建立在企业层面的微观商务操作性的基础上,力求国家战略目标和企业经营目标达成一致,对企业来说,应将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海外投资要建立在经济、社会、环境三重合理性之上,通过加强国际间竞争合作,获得海外市场管理经验以及先进高新技术。3、健全人才培养制度。搭建国际合作桥梁陕西省应依托高校及科研机构,投入高新技术设备,大力发展科教,推广技术应用,与国外企业互通往来,开展深层次合作。以创新机制为指引,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构建与公司发展目标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为公司做强主业、做大利润、做晌品牌,不断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今天中国的丝绸之路,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不仅要带来市场拓宽、产业升级,更要推动思路升级、观念更新。深入发掘丝路文化内涵,将现实性与历史性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文化与经贸并重的优势,利用人才、科教等优势,改造传统工业。推动现代农业,培育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型支柱产业。陕西省高等教育人力资源非常丰富,拥有“985”和“211”高校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三位和第四位,这为陕西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提供了便利条件。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陕西与中亚地区各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往历史。陕西省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一步促进各国人民的彼此信任和相互了解,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培养人才,更要想办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4、明确自身定位。形成区位优势“一带一路”规划包含了中国18省份名单,陕西省需要明确自我定位,找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的对外投资,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实现中外产业和项目的对接。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特别需要陕西省加强与邻近省市的互联互通,形成区位优势。立足自身比较优势,打造符合城市名片的形象,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企业。加强国际间务实合作,需要搭建切实有效的投资洽谈合作平台。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创造更多机会。以投资洽谈为重点,广泛收集参会的中外客商信息,积极把握商机、寻找合作伙伴。进一步拓展国际投资合作领域,提高投资精准度。商务部宣布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占中国外贸的26%,这是一个巨大的海外市场,陕西省只有充分整合资源,搭建起能够促进投资洽谈的有国际影响力的合作平台,才能广泛调动各方积极性,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效率和质量。一方面可以组建“一带一路”对口城市,开展大型投资贸易洽谈会,另一方面,借助搭建品牌展会合作平台,推动企业进行一对一的谈判与合作。通过政策导向、资金扶持、项目推动等举措,大力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建设承接国际产业合作专业园区,特别要办好已有21年历史的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和19年历史的西洽会。参考文献[1】1曹辛:中国“一带一路”落实亟须细节Ⅱ】.企业家日报,2015(6).【2】吴建飞: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U】.2015(5).【3】郑昊:陕西粮企在哈萨克斯坦建立粮油种植加工基glJ].陕西日报,2015(12).【4】娄勤俭: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田.人民日报,2014(8),【5】汪曼莉:“陕西制造”亟需突破技能人才匮乏瓶颈Ⅱ】.陕西日报.2007(5).【6】李海娟: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Ⅱ】.2012.【7】徐英英:陕西省“十二五”工业结构优化研究【l】.西安石油大学,2013.【8】李冰漪:“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背后的现实考量Ⅱ】.中国储运,2015(3).【9】宋维佳:基于FDI的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Ⅱ1.东北财经大学。2006.【10】姜亚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制度影响与主体结构分析Ⅱ】.西安财经大学,2011(4).[11】尹德先:加快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研究口川.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4).(责任编辑:冷丽)万方数据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