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中医体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浅析 体检 现状及 中医

摘要:中医体检是随着中医“治未病”发展起来的新兴体检模式,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针对性地用于未病人群进行体质、证候及经络等健康状态辨识,并指导受检者自助或医助调理,达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体检是中医治未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之一,在中医“治未病”领域具有引领性和开拓性的作用,在临床推广方面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关键词:中医体检;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0-0260-0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健康体检的蓬勃发展,健康体检对现代人个体健康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1]-[2]。目前我们身边接触到的常规体检大多数是西医体检,它都是有标准,有数据化来提供支撑,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受检者是不是一个疾病状态,即用医疗仪器辅助检测身体指标是否异常。特别地,随着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日渐渗入世界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可以引入中医体检方式,运用传统中医四诊、体质辨识和仪器检测等辅助检查对受检者做出一个综合性健康判断,从而给出相应的健康指导方案以进行个性化的养生调理,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体检是一种全新的体检模式,也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3]。中医体检基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4]-[6]”理念,综合仪器检测与传统中医四诊、经络检测、体质辨识等结果,对受检者进行综合健康评价,实现中医“治未病”的目标。

2 中医体检发展现状

目前中医体检主要采用中医传统四诊、体质辨识和仪器检测等三种方式,但是这三种方式各有优点和不足。以下对三种中医体检方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2.1 中医体检方法介绍

2.1.1 传统中医四诊

传统中医四诊有医师四诊和辅助仪器中医四诊,医师四诊历来是中医的精华特色所在,中医师可以通过四诊初步判断受检者的基本情况,然后辅之以四诊仪排除个体差异。不同的中医师可能有不同的辨证和治疗方法,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7],一个好的中医师便是一本健康养生的百科全书。

四诊仪将患者舌诊、脉诊、面诊和问诊数据整合后,经计算机处理分析出患者的证型[8],可提供中医诊断信息客观采集与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健康状态辨识、健康状态干预调整建议、疗效评估、慢病管理等覆盖中医医疗与预防保健体系各层面的技术服务。

2.1.2 体质辨识

体质是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因素影响,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活动等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狀态[9]。体质辨识运用王琦教授发布的九种体质标准对受检者进行辨识,结合不同体质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活动等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通过体质辨识,研究各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来分析疾病反应状态,以及病变的性质和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的防治。

2.1.3 仪器检测

2.1.3.1 经络检测仪

经络检测仪利用哲学、中医学诊断、全息诊断、电能量、控制论原理对人体脏腑所对应的经脉进行测量。作为西方科技与东方中医理论的结晶,与中医所倡导的经络穴道原理相结合,将人体经络穴道释放的微生物电数据接收到计算机,然后透过互联网到达有数百万临床病历的数据库中心进行数据交换,并利用统计分析法再将人体的健康状态传回到计算机中,计算机显示出结果。该系统是中医望闻问切的有效补充,医师可以根据此数据结合临床对人体健康状况做出全面评估,对存在的倾向性或潜在性问题做出初步判断,对主要疾病予以提示[10]。

2.1.3.2 二十五音分析仪

“黄、虫、素、石、古、玉、天、竹、明、比”,受检者对着二十五音分析仪的声音采集器念这十个字,分析仪采集声音信息、分析音频图谱,根据人们声音的变化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判断人体的二十五种脏腑与经络健康状态,并提供个性化经络磁疗敷贴及饮食、音乐、情志等调理健康方案,最终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2.1.3.3 脏腑功能检测仪

脏腑功能检测仪选择十二经脉的原穴作为检测穴位,因为中医经络学认为经穴中五腧穴中的“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地方,此穴处脉气旺盛[12],能够全面地反映经络的特性及其变化程度,从而判断脏腑功能的失调情况。

2.1.3.4 人体成分分析仪

一般影响体成分测定的五种因素为身高,体重,性别,年龄,阻抗[13]。而人体成分分析仪应用多频率生物电阻抗测试原理,采用8点触摸式电极法来测试人体各部位生物阻抗[14],该方法是利用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电阻率不同的原理来测定人体体脂含量,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分析[15]-[16]。

2.1.3.5 中医证素分析仪

中医证素归纳方法,可以参照朱文锋主编的《中医主症鉴别诊断学》[17]。中医证素分析仪遵循中国临床辨证思维和规律,通过对四诊资料的综合、分析、辨别,得出证素,再由证素根据中医理论组合成证名。

2.2 中医体检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2.2.1 中医体检至今尚无统一标准和规范

体检机构的体检内容和质量参差不齐,人员配置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体检的长足发展。因此,建立一套中医体检标准和规范,可以在充分体现自身特色的基础上,构建客观化、数字化、动态化、人体健康与疾病状态评价规范尤为重要。

2.2.2 中医体检缺乏动态观察

目前的中医体检,大多针对本次体检结果得出体检报告,忽略了人体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缺乏动态检测机体的健康情况。不同阶段的状态可能表现不同,因而反映人体内在本质、整体反应性的状态,也不是静止不变的。所以中医体检应该动态的检测体检者的健康情况,有条件使用穿戴设备的可以将穿戴设备即时采集的数据纳入体检报告中,以定期动态检测机体情况。

2.2.3 中医体检舍本求末

目前,已开展的中医体检机构,通常重视中医体质辨识,而忽略了四诊合参的重要性。中医体检四诊合参才是体检的关键,体质辨识仅仅为中医体检的项目之一。现在采用的中医体质辨识大多基于王琦教授的九种体质,但在具体操作时因为体质量表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较多,而参检者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容易导致“体质调查表”结果不准确。

2.2.4 中医体检设备质量参差不齐

当前,中医体检模式开启中医一片天,然而许多中小型医院设备和技术却是一大难以突破的关口。除此之外,中医体检设备并不标准,体检讲求便捷、精准和速度。目前中医检测设备已有不少单位和机构进行研究,但研究比较分散,造成中医体检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各厂家生产的仪器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体检结果差异很大。因此,中医体检应广泛开展多学科协同创新[18],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研发一款权威的中医体检设备,实现“望、闻、问、切”量化分析,让中医体检更加标准化、便捷化、智能化。

3 总结与展望

中医体检是以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为主,采用经络检测仪、脏腑功能分析仪等辅助仪器,结合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养生保健的一种全新的健康体检模式。但是,中医体检的发展存在无量化标准和规范、设备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动态观察、舍本求末等瓶颈,让中医体检停滞不前。中医体质辨识可采用量表、基因分类器、经络知热感度测量、脉搏波频域分析、中医四诊等多种方法,应用于中医体检,作为西医体检的补充,与西医体检结合,可以覆盖西医体检的盲點,二者相辅相成,能更好地满足人们追求健康、改善亚健康的需求,为疾病的预测和健康指导提供依据[19]-[23]。因此,中医体检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并加以完善,构建一套明确的中医体检量化标准、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中医体检流程、研究一批权威的中医体检设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下一步推广中医体检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印新,娄方璐.中医健康体检在“治未病”中的作用[J].世界医学信息,2017,17(72):88.

[2]于雪峰,陈凯云,吕岫华,等.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骨蚀灵胶囊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4):369-371.

[3]田娟,黄继斌. 中医体检现状分析及运行模式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7):863.

[4]李东彩,刘继洪,宋少英.中医“治未病”干预应用于体检亚健康人群的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1):1696-1697.

[5]袁尚华.中医健康体检在“治未病”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1):8-10.

[6]洪净.中医药解决生命科学重大问题的前景展望[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6):4-6.

[7]赵风.中医健康体检亟待标准化[N].中国中医药报,2015-07-01.

[8]周会林,潘哲,陈亚.中医四诊仪: CN,CN301348781 S[P],2010.

[9]夏海瑛,钟红卫,徐厚平,等. 中医体质辨识指导合理使用中成药之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8(1A):181-182.

[10]朱亮,骆文斌,吴承玉. TDS中医经络检测仪的原理与功用[J].中医学术日报,2011(4):503.

[11]陈先友,杜平,等.听声诊断-一种尘肺辅助检测方法的临床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08,6(3):193.

[12]李永杰. 亚健康状态的检测方法-脏腑功能检测仪的研制[N].中国学术日报,2003-09-19.

[13]张泽阳,张兴华,宇克莉,等. TanitaMC-180人体成分分析仪在动物生理学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7(2):49.

[14]撖涛,孙怡宁,姚志明.人体成分分析仪设计——生物电阻抗原理的一种实现[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7,12(6):631.

[15]邓树勋. 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5.

[16]刘思彤,王新颖,彭南海.人体成分分析仪在临床上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8):144.

[17]朱文锋.中医主证鉴别诊断学[M].长沙: 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316-331

[18]吴剑坤,徐春军,宋海姣,等. 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模式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8):701-704.

[19]邱雨婷.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重要意义与应用方法[J]. 光明中医,2015,30(7):1517-1518.

[20]杨黛仙.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应用的初步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6):101-104.

[21]陈涛,张颖莹.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民间民族医药,2011(18):61.

[22]鲁静,杨旭波.中医在健康体检中的优势[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8-10.

[23]陈孔斌,金灿道.《内经》“治未病”理论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3):250.

【通联编辑:王力】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