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胎儿水囊状淋巴管瘤的超声诊断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淋巴管 超声 胎儿 诊断 水囊状

【摘 要】 目的:探讨超声对胎儿水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对4例胎儿水囊状淋巴管瘤的超声诊断,引产后经病理证实。结果:4例患胎儿水囊状淋巴管瘤的孕妇,孕龄均在10~25周,经超声常规检查时发现。声像图特征:胎儿头颈部、躯体上部或肢体围绕一囊性包快,呈多房性,壁较厚,内可见不规则分隔;2例胎儿全身皮肤水肿;2例合并胸水、腹水。结论:超声检查为诊断胎儿水囊状淋巴管瘤的最直接有效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超声诊断 胎儿 水囊状淋巴管瘤

【中图分类号】 S973.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272-01

患胎儿水囊状淋巴管瘤的孕妇,临床无特殊表现,无自觉症状,通过常规产前检查难以发现,而用X线、CT、核磁共振等检查均对胎儿有损伤,孕妇难以接受,故只有经过超声检查才能发现并诊断。因此,探讨本病的声像图特征,能对本病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有利于优生优育,避免了先天缺陷儿的出生。同时为临床提供有力证据,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4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例,经超声诊断并经引产术后病理证实。年龄21~30岁,平均年龄25 岁,使用:AOLKA 5000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MHZ;东芝nemio 550A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4.2MHz。孕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进行常规B超检查,发现包绕在胎儿头颈部、躯体上部和位于肢体的囊性包块,进行多切面观察,探查囊内回声,并测量记录。

2 结果

在胎儿颈部周围可见囊性包块包绕,较大者可波及到头颅及躯体上部,囊壁较厚,内可见分隔,分隔少者 1~2 条,多者可散在或“网状”或“放射状”分布,分隔可薄可厚,有时厚成“茧状”。病变位于胎儿肢体时,肢体可呈“蜂窝状”改变,病灶内可见大小不等囊状回声。胎儿头皮、躯干、肢体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有水肿,被一层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包绕呈“外套样”。可伴有其它畸形,部分病例可致胎死宫内。

3 讨论

胎儿水囊状淋巴管瘤又叫淋巴管水囊瘤,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其发生率占胎儿异常的2~3%。文献报道多发于颈部约占80%,驱体、肢体约占20%。胎儿淋巴系统自妊娠10周起逐渐发育,由原来散开的原始淋巴延伸和分支形成淋巴管,至妊娠14周左右淋巴系统发育完全,所有淋巴囊都成为淋巴管,淋巴管中的瓣膜也开始出现。胎儿水囊状淋巴管瘤是由于胎儿淋巴系统发育有缺陷梗阻,造成淋巴系统不能顺畅回流而积聚于胎儿颈项部,躯体及肢体;或是颈淋巴囊淋巴间隙异常使之与颈淋巴囊部分脱离,未与颈内静脉相通并产生异常转变有关;另一些则由未与大淋巴管相通的淋巴间隙发育而来。这些淋巴管瘤往往很大,甚至大于胎头。胎儿染色体可以正常也可以不正常。胎儿水囊状淋巴管瘤的发生率占胎儿异常的2 %~3 %,多见于胎儿颈颅部及背部,也有合并或见于肢体者,其诊断并不困难,但病变位于颈部者需注意与脑脊膜膨出鉴别,后者往往合并脊柱裂,脊柱回声不连续,而水囊状淋巴管瘤胎儿脊柱回声正常。因此,胎儿头、颈及躯体典型的水囊状淋巴管瘤声像图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通过对4例胎儿水囊状淋巴瘤的超声图像分析,确认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水囊状淋巴管瘤最安全理想的检查方法。为了减少畸形胎儿的出生率,应提倡孕期进行系列的超声检查,尤其是孕20~24 周期间应在市级以上医院,应用分辨率较高的B超进行筛查,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减少或避免畸形胎儿的出生。如超声检查确诊,应到有条件的医院行羊膜腔穿刺,诊断胎儿染色体病,以便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总之,超声检查为诊断胎儿水囊状淋巴管瘤的最直接有效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钟瑜《实用超声诊断学》[M]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严英榴《产前超前诊断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3]覃琴《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年 第21卷 第3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