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韩国20世纪80年代左派运动研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左派 韩国 年代 运动 世纪

摘要:20世纪80年代,西欧的新左派理论、从属理论、新帝国主义理论、买办资本主义理论、解放神学、朝鲜主体思想等左派思潮开始在韩国社会广泛传播,受其影响韩国国内左派运动又蓬勃兴起,推动韩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大的动荡转折期。90年代后,韩国左派运动虽陷入低潮,但仍在韩国政治社会发挥重要影响。因此,研究20世纪80年代韩国左派运动有利于认识左派运动在韩国的发展脉络、政治影响,把握国际左派运动的发展动向。本文将以左派运动的形成、思潮、特点等内容为中心,对韩国20世纪80年代的左派运动进行初探。

关键词:韩国,左派思潮、左派运动、左派组织、左派政党、20世纪80年代

作者简介:李忠辉,1974年生,天津外国语大学,韩国延世大学韩国学专业博士毕业。邮编:300204,研究方向,韩国民族主义,韩国80年代社会政治运动

韩国的左派运动一般是指基于马列主义思想的共产主义运动或社会主义运动。自20世纪初,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传入韩国后,左派运动一直是韩国社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从属理论、马克思共产主义、列宁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朝鲜主体思想等新左派思潮开始传入韩国,进入80年代后在韩国社会广泛传播,受其影响韩国国内部分进步人士组建左派组织,开展左派社会运动。这些左派社会运动推动韩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大的动荡转折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左派运动虽然步入低潮,但仍然在韩国政治社会发挥重要影响。因此,研究20世纪80年代韩国左派运动有利于认识左派运动在韩国的发展脉络、政治影响,把握国际左派运动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以左派运动的形成、思潮、特点等内容为中心,对韩国20世纪80年代的左派运动进行初探。

一、 80年代韩国左派运动的形成

20世纪80年代韩国左派运动是韩国左派运动史中的一部分,其形成原因可以分为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国内因素又可以分为历史因素、产业化因素、政治因素等;国际因素是指60年代发端于西欧的新左派运动与南北分裂、及冷战等。

1. 20世纪80年代韩国左派运动是受韩国国内各种因素影响出现

首先,其是历史上形成的韩国左派运动的延续。自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等便传入韩国。日本殖民统治期,韩国左派运动家在国内外组建多个共产主义组织,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争取朝鲜民族独立解放。他们于1925年4月17日,在韩国汉城组建朝鲜共产党。1945年光复后,又重新组建了朝鲜共产党、南朝鲜劳动党等组织,推动左派运动发展。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李承晚政府实施“反共亲美”政策,韩国国内左派运动陷入低潮,转入地下。但韩国左派运动并未因此消亡,1958年的进步党事件、1968年7月的人民革命党事件、1974年的人民革命党再建委员会事件、1979年的南朝鲜民族解放战线事件等见证了韩国左派运动的发展脉络。如此,20世纪80年代爆发的左派运动是韩国左派运动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是历史的延续。

其次,韩国从60年代起,实施由政府主导的产业化政策。产业化的发展一方面为韩国社会带来了繁荣与发展,使韩国迅速摆脱贫困,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一个工业国家,韩国社会的职业结构、阶层结构、家族结构、价值观、市民意识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到了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产业化,韩国国内出现了城乡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阶层收入差距扩大、就也机会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社会问题。面对这些社会问题,韩国政府仍然一味追求高增长、低分配,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这种环境下,韩国社会部分知识分子开始对社会体制产生怀疑,希望通过社会变革来解决产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这推动了左派运动的出现。

再次,韩国自1948年成立后,在政治上长期执行独裁统治,国内社会反对独裁统治,要求实现民主化的运动从未间断。1960年4.19运动后,反独裁民主主义理念便成为韩国左派运动的指导理念。朴正熙政府时期,这一理念逐渐发展为反政府运动。进入80年代,全斗焕、卢泰愚等政府继续独裁统治,打击、镇压民主运动,排挤进步左派势力,这使韩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反政府民主化运动转向反体制运动。面对社会矛盾,全斗焕政府强调实现民主的重要性,放宽了社会的思想统治,保障出版、言论、结社等方面的自由,并且为安抚青年学生民主化的要求,开始在大学里实行学生自治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使一些左派思想著作得以公开出版,满足了部分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等左翼人士学习、研究左派思想的要求。如此,政府的政策反而推动了左派运动的发展。

2. 20世纪80年代韩国左派运动的出现与国际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西欧的新左派运动经过70年代在拉美地区的发展与实践,其理论也传入了韩国国内。从70年代起,从属理论、新帝国主义理论、解放神学理论、买办资本理论等新左派理论通过各种地下渠道被介绍到韩国国内。进入80年代,这些理论书籍被大量翻译出版,成为左派运动的理论源泉。依据这些理论,对照韩国国内的实际情况,部分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把韩国社会定义为帝国主义的新殖民地,或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张通过社会变革或革命来建立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众民主主义社会,解决新殖民地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其次,进入80年代冷战的新变化也促进韩国左派运动的登场。80年代中期,冷战出现了缓和。苏联对内改革,对外恢复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苏联的政策缓和了美苏间的冷战对抗。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国家与苏联相继倒闭,冷战谢幕。80年代冷战的缓和与解体,一方面使韩国国内出现了反对朝鲜南北对峙的主张,这些主张认为朝鲜不是韩国的敌人,而是同族同胞,要求韩国政府扩大与朝鲜的交流与往来。在此背景下,朝鲜主体思想被介绍到韩国国内,促进了韩国国内左派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冷战解体对韩国左派运动打击巨大,致使韩国左派运动在90年代后步入低潮。

二、左派理论

进入20世纪80年代,部分青年学生与知识分子开始对70年代以及80年代初的民主化斗争进行反思,总结失败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受国际新左派影响,围绕着韩国社会性质、斗争目标、斗争方式、主导势力、阶级划分等出现了激烈的理论争论。经过80年代的“雾林”与“学林”、“夜学批判”与“学生运动展望”、“旗帜”(MC)与“反旗帜”(MT)理论论战,到中期以后,出现了各种较为定型的左派理论。

1. 80年代左派理论的探讨

1980年“光州民主化运动”失败后,部分青年学生首先对70年代以来的民主化运动进行反思、探讨。1981年初,在进步青年学生中出现“雾林”与“学林”1之间的论战。“雾林”在宣传单“反帝发法西斯学友斗争宣言”中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其中包括学生应成为学生运动的主导力量的学生运动主导力量论、应该限制各种游行示威的限制游行示威论、以及为了社会变革积蓄力量的准备论等。“学林”则认为学生运动不是民众运动的主导运动,只是其先锋运动;为了扩大民众运动,应积极展开包括游行示威的各种学生运动;应组建指导学生运动的先锋组织。从1982年起,“雾林”与“学林”两派分别出版《夜学批判》与《学生运动展望》两种印刷物,继承了“雾林”与“学林”之间理论论战。前者主张在革命先锋队伍形成的情况下,各运动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展开阶段斗争;后者主张现阶段学生运动应作为民众运动的政治先锋运动来展开。(如表1)

1983年末,随着韩国政府“怀柔政策”的出台,韩国国内出现了继承“学林”理论的“旗帜派”(又称民斗派:MT)与继承“雾林”理论的“反旗帜派”(又称非主流派:MC)间的理论论战。他们围绕着大众观、先锋组织、学生会的地位、运动性质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旗帜派”认为当时韩国政治局势变化是韩国内部政治矛盾影响形成,重视学工联合运动的效果。而“反旗帜派”则认为当前政局变化是受国际因素影响形成,主张大众运动是社会运动的主体。(如表2)

80年代始于“雾林”与“学林”的理论论战,经过“夜学批判”与“学生运动展望”、“旗帜”与“反旗帜”论战,一方面出现了以“雾林—夜学批判—反旗帜”理念为指导理念的学生会组织,另一方面出现了“学林、学生运动展望、旗帜”为理念的革命先锋组织——“斗争委员会”等。80年代展开的左派理论探讨,为当时左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探索。

2.80年代中期的左派理论

1983年底,面对全斗焕政府的“怀柔政策”,为对应新的政治形势,反省80年代民主化运动失败的原因,部分左派运动人士开始对今后运动的方向进行研究与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围绕着韩国政治形势变化的认识、韩国社会的发展阶段、社会矛盾结构、变革运动的对象、主导势力等问题,受国际新左派运动影响,在左派运动中,出现了市民民主革命论(CDR)、民族民主革命论(NDR)与民众民主革命论(PDR)等理论4。C-N-P理论的主要内容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CDR论、NDR论、PDR论的出现,为韩国左派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NDR论得到了更多左翼的认可,而CDR论与PDR论则分别被看作是右翼机会主义与左翼激进主义6。这些理论虽然对当时韩国社会变革运动进行了反省,但只停留在思辨,并且受新左派影响,过于依赖马克思基本经典理论,没有注重韩国国情,对民族问题、运动主体、革命性质、阶级问题、反外、反独裁斗争等理解不足,因此反而带来了韩国左派运动的思想混乱7。

3.80年代中后期左派理论

进入80年代中期,随着韩国国内外局势变化,韩国的左派理论构建出现了新的转向。一方面,前期主要由学生主导的左派思潮逐渐扩大到全社会,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有更多的知识分子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开始对新左派思潮进行反思,对韩国社会性质重新认识,把韩国的民族、统一等问题结合到理论实践中。这一时期,CDR—NDR—PDR的基础上,由提出了民族解放民众民主主义革命论(NLPDR)。而原来民众民主主义革命论(PDR)与民族民主革命论(NDR)也得到了完善与发展,形成了反帝民众民主主义革命论(AIPDR)、制宪派民族民主主义论(CANDR)。

从表—4中可以看出,AIPDR论与CANDR论认为韩国是拥有独立主权的独立国家,这一点与NLPDR论的半封建社会论是不同的,导致他们之间革命的性质差异。而且在对待保守政党的态度上,他们也有分歧,AIPDR论与NLPDR论认为应该与保守政党保持距离,建立工人、民众的独立政治组织,而NLPDR论则主张与部分保守政党进行联合。最后在建立自己的政党组织问题上,AIPDR论与CANDR论持积极态度,要求建立自己的政党,而NLPDR论则比较消极。这些理论之间存在的分歧部分反映了当时国际新左派运动与列宁社会主义运动之间的理论争论。

三、结语:80年代韩国左派运动的特点

韩国80年代出现的左派运动既是韩国20世纪初期形成的左派运动的延续,也是韩国国内外政治因素影响的产物。这一阶段韩国左派运动受当时国际新左派运动的影响,其理论及运动在初期集中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论,而后期则出现部分脱离新左派影响的倾向,转向更加贴近韩国国情、基于列宁社会主义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但是,受新左派运动的影响,整个80年代的左派运动主要由左翼青年学生与知识分子所主导,而工人、农民、城市贫民参与的热情并不高。并且,受新左派运动对列宁社会主义等理论批评的影响,各理论之间在韩国社会性质、基本矛盾、主导力量、奋斗目标、组织、运动的方式及手段等方面上出现差异,造成了当时左派运动的分歧,未形成统一理论与运动,这也说明韩国80年代左派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新左派运动的理论限界。

韩国80年代仍处于冷战影响下,反共、反北(朝鲜)一直是韩国政府的首要政治任务,左派运动在韩国是非法行为。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当时的左派运动大部分都是以非公开、地下的方式进行。因此,秉承各种民众革命理论的左派组织很容易触及到国家安全法律的底线,被政府所瓦解,80年代韩国左派运动发展的事实上也是如此。进入90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随着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没落,左派运动步入低潮,这给韩国左派运动很大打击,左派运动陷入低迷。但从90年代中期,韩国左派运动又蓬勃兴起,左翼人士开始总结80年代左派运动的经验,继承、发展80年代的左派理论,积极谋划各种学生、劳工等组织,其活动方式也从80年代的非公开、地下转为公开,通过选举进入议会,参加总统选举等活动,继续在韩国政治社会发挥重要影响。

注释:

【1】 雾林这一名称是韩国警方在调查当时左派学生运动时,为学生组织起的名字,警方认为他们像雾一样。学林是相对应雾林而起的名称,是1980年5月成立的“全国民主学生联盟”的简称。

【2】 [韩]金英国,民主化与学生运动的方向[M].韩国:大王社,1991,pp.24-70

【3】 [韩]一松亭编辑部,学生运动论争史[M],韩国:一松亭,1988,p.89

【4】 这3种理论名称,1984年4月,在民青联政策室长,运动论研讨会中被首次提及。[韩]世界编辑部,公案事件记录(1964-1986)[M].韩国:世界出版社,1986,pp.305-306

【5】 [韩]一松亭编辑部,学生运动论争史[M],韩国:一松亭,1988,p.63, pp.55-62

【6】 [韩]李在五,关于80年代大学生运动思潮的小考[J].现象与认识,1988年第12卷4号,韩国:韩国人文社会科学院,p.76

【7】 同上,p.76

【8】[韩]李炳哲,朴洋秀,关于韩国大学生学生运动理念变迁的研究[J],蔚山大学研究论文集,1990年第21集第2号,韩国:蔚山大学,p.13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