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职美术生高考文综第42题历史解释能力培养途径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高考 中职 途径 美术 培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素养,根据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以2013—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科42题(备注:2013—2017年题号是41题)为突破口,小结湛江市霞山职业高级中学的2016级美术生在42题解题上教师培育和增强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途径。

[关    键   词]  美术生;历史解释;途径;全国高考历史科42题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124-02

一、全国高考历史科42题的核心素养考查

新课标的实现与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否落地,相当重要部分除了课程目标确定、教材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措施、课程评价、老师课堂教学等以外,也有来自高考试卷设计的推动。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评价越来越强调历史核心素养的今天,高考文综卷历史科的42题表现得特别明显,此题既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征又充分考查出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对2013年—2018年高考全国I卷历史科42题的统计与分析(见下表)。

纵观近6年高考文综卷I卷历史科42题是年年创新!2015年I卷是考查世界近现代史的科技作用;2016年I卷是世界近代史的西方代议制的政治理念与实践,2017年I卷考查14~17世纪中国与世界近代史的历史事件简表,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后自拟论题进行论证;2018年I卷是世界近代史,提取材料一个情节,指出其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后并概述和评价。近6年高考文综卷历史科的42题的命题设计,都对学生进行包括历史解释在内的历史核心素养考查。那么,我校的高三美术生应如何在高考备考最后三个月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做好42题完成历史解释?方法关键必须着眼于我校的美术学生的实际学情。

二、答题要领

(一)充分利用42题史料

历史解释是历史核心素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与历史核心素养另外几项素养的关系,笔者认为是这样的:历史解释应始终在唯物史观理论指导下进行,有机地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置于时空观念框架下,利用典型充足有力的史料实施实证,完成对历史科学、合理的解释,还要最终使学生形成科学历史认知,升华和凝聚成眼光视野、家国情怀。可见,历史解释不可以孤立地机械地开展。对高考备考中的高三美术学生而言,要培养历史解释能力不妨直接借助42题本身既有的史料。如2013年41题的是地图、2014年的是历史课本目录、2015年是数学公式、2016年为文字材料、2017年42题是对比表格、2018年42题的是文字材料。

(二)正确运用唯物史观

在历史核心素养体系自身内部中就有属于历史学科的理论工具——唯物史观。唯物史观为人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供了思维依据,它的主要观点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等。学生在对历史问题、历史现象进行解释,教师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引导学生对42题史料进行分析与辨别。当然了,对唯物史观,我们也不能陷入简单化、教条化地套用,否则会对许多复杂历史问题产生出生硬的、牵强的解释。

(三)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不可缺

时空观念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老师引导学生在历史解释时时空感知要清晰地表达出来,其实近年高考文综42题的时空辨别度还是蛮高的:2016年I卷考查的是世界近代史;2017年I卷考查的是14~17世纪中国与世界近代史;2018年I卷考查的是世界近代史。

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指的是运用一定的可靠的史料经由严密的逻辑,然后建构起来的历史认知能力,它是实现历史解释的重要基础。“史料实证”这一素养在42题中落实为举例论证的步骤上,我要求学生对课本基本史实要清要熟,运用起来要巧要精。

(四)感悟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家国情怀

在42题的最后结语部分,学生完成了相关的论述后,我引导学生必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规律,提升答案的思想性;这思想性表现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劳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做法不仅逐渐培养学生完成42题应具有的能力,而且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

(五)鍛炼学生思维,使用学科语言

由于42题是开放性题型,考生可从不同角度构建历史,那么学生的思维多样性锻炼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的答题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维综合思绪,如发散思维、综合思维、求异思维、数据思维、图像思维,以及采用文明范式、整体范式、现代化范式、社会范式等各种范式解释历史,避免出现单一的“好”“坏”思维。答题时使用学科术语,这也是要注意关键细节。

三、具体操作

(一)答题步骤

学生在答42题时,教师指导并强调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步,“看”懂题目,甚至还要看材料出处。在“看”这一步,分辨作者在什么时期下基于何种立场下、出于什么目的写出的文章及文章可信程度。这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

第二步,“思”与“联”。思考观点、思考题型。在证据需要强化意识推动下,再“联”系题目材料与课本内容,从课本中调取更多的史料小心求证,做到论从史出,客观公正。

第三步,落实到“写”,从题目所限制的史别,确定书写格式模版,组织文稿答案。

(二)答题思路

答题的一般思路是首先,亮明观点,安排在答案第一段;其次,史实论证,出现在答案第二段;最后,升华结论,安排在第三段。所以,行文结构相应地采用总—分—总三段式。

亮明观点时,言语表达言简意赅,不用疑问句、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史实论证时,孤证不立,所举史实三个为佳;注意逻辑性,学生避免空洞言论,结论要建立在史实之上,先史后论,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升华结论时,有承上启下的过渡语,不能仅是重复第一段观点,而要把论证过程中的数层意思综合起来并升华、强调。

当然,不同题型,具体的思路又略有不同。

1.修改目录型

第一步:先知道并指明目录存在哪些不足?

第二步: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不足?

2.表格型(含条形统计表、曲线统计表、扇形统计表)

第一步:先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观察数据变化,也可先把表格中的数据分类再观察变化。

第二步:对数据进行整体分析,找出有什么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领域分析变化原因。

3.图画型(含漫画、人物画、图示图)

第一步:先找出图中有效信息,如标题、时间、人物、漫画中的对白等,理解透图画的内涵。

第二步:分析图画信息涉及有关的历史事件及现象。

4.文字型

第一步: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观点。若材料中出现多个观点,可先把文字材料中的观点分类,可按国内、国外,内因和外因等梳理。

第二步:分析材料中涉及的诸个观点真伪。

以上四种思路,最后第三步都是考生提炼出自己的观点,组织文字。

(三)答题模版

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I卷历史科42题出现了“情节—历史现象—概述—评价”要点类型的设问形式,相比以往的题目设问,给予了学生更明确的答题角度和解题路径。要点类设问形式使该题的答题书写格式有别于传统常见的条文类。两种行文表达形式各有特点:条文类是独立自成一小短文,一般由三段文字组成,由过渡词连贯;要点类不需过渡语,不用过多考虑上下文流畅,按设问直接回答。教师在备考时要针对这一新变化,安排学生做对应类型题目的训练,强化学生答题模板书写表达。

1.条文类

按照第一段是观点,第二段是论证,第三段是结论的格式来书写。

2.“情节(提取信息)—历史现象—概述和评价”要点类

四、结语

历史老师在目前时代前进和教育改革需要下,必须在学习中研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又要在实践中落实历史核心素养,这将成为我们面临的新挑战和使命。

参考文献:

[1]邓京力.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釋辨析[J].历史教学(上半年),2016(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张齐胜.例谈历史论证题的解题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5):32-33.

[4]楼卫琴.历史学科能力测量中的“批判性思维”及价值:以2018年全国卷历史试题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5):23-27.

[5]刘宏法.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第42题赏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5):30-31.

编辑 冯永霞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