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历史教师阅读要有针对性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要有 针对性 教师 历史 阅读

摘要:中学历史教师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根据阅读的时间长短和目的用途,主要有专业阅读、课程资源阅读和备课教学性阅读。此分类便于教师科学地阅读、备课和教学。

关键词:阅读;针对性;备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2-0208-02

我在长期的历史阅读、备课与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现将其理论化系统化地写成文章,请同行指教。我认为:历史教师阅读要有针对性。

1、阅读要针对个人情况而定

历史教师阅读要针对个人情况而定,主要是指针对个人的专业情况和工作时间来安排自己的阅读。历史专业类的教师,也需要阅读,自己上过的专业知识,好多都已忘记,何况专业知识也在更新,还需要再阅读,与历史相关的各类知识,信息时代,变化无穷,也需要你阅读,以便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非历史专业类的历史教师,更需要阅读与历史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了,俗话说“师傅不明弟子弱”,熟悉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扩张性阅读。上研究生时,导师告诉我,“世界上至今很少有几个年轻的历史学家,搞历史的人是注定要终身不停地去阅读去学习的”。阅读是提升历史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手段。阅读学术杂志,可以及时了解本领域的学术前沿动态。教师工作时间忙,为了提升自己,为了搞好工作,也要挤时间进行阅读。

如何挤时间进行阅读,别人情况我不得而知,我想说说自己为了搞好教学是怎样阅读的。2001年秋我半路出家开始教初中历史。专科时我学的是公关文秘,毕业时到一所农村中学教了几年英语,学校分不到专业历史教师,校长又让我教历史。起先我教初三历史真有点心虚。我开始认真阅读课本、教参,备课详细写教案,认真板书上课,阵脚四平八稳。教学相长,一边教课,一边买些专业书来读。2002年夏中考成绩校长很满意,这给了我很大鼓舞。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感到急需专业提升。2002年我报考了安徽师范大学主考的历史本科自学考试,白天没时间,主要是晚上阅读学习。2004年我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书,2007年获得了史学学士学位。2008年我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的历史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这期间我更是挤出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及相关的书报杂志。

我现在站在课堂上不像几年前那么心虚了,但学无止境。2007年走上领导岗位后,加之教学任务繁重,我感到能有时间阅读一本书太难了。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一书,我用了近一个月时间才读一遍。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阅读什么阅读多少,要针对个人情况,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专业提升和课堂教学上来,坚持阅读为教学服务。

2、阅读要针对课程资源而定

历史教师阅读要针对课程资源而定,主要指针对历史教科书及其相关资源来安排自己的阅读。历史教师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要尽可能贴近教学来安排自己的阅读。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是历史教师首选的读物。为了给历史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我们还需要丰富历史课程资源,广泛阅读,以便更好地为我们备课教学提供更多样化的素材。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可通过文化机构、传播媒体、学校、社区、参观访问和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环境,来阅读储备一些资料,放在自己的电脑上和记在笔记本上。

针对课程资源的阅读相对于个人专业提升的阅读来说,所用的时间相对短些。我认为针对课程资源的阅读应以一学期的工作为依据。下面我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为例,说说我是如何进行相关的课程资源阅读的。在教该册书之前,假期我就做了一些阅读准备。我首先通读了教材、教参,尤其详细研读了教参中所附的“学术动态”部分,还阅读高中历史中中国近代史部分,重点详细阅读了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中国近代史演义,涂继武等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与学说》,中国近代史与世界历史联系密切,我又阅读了相关的世界史部分。当然,这些课程资源平时大都读过,这时不需要全详细读,要有选择地去读,为备课而读,围绕课本主干知识去扩展阅读,确定详略,即宏观把握,又重点阅读并做些笔记。另外我还随时进行了网上搜索,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天地网、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等,重点找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内容,来网上阅读,碰到好的信息,就用笔记录或存在个人电脑里,备课时又把它设计在自己的教案里。

3、阅读要针对备课教学而定

历史教师阅读要针对备课教学而定,主要是指针对单元和课时教学而进行的短期阅读。

上课时间不等人,要上某一课了,你连教案都未准备,没有教学设计,教师是难以上好课的。为上课而进行的短期阅读,多是复习性阅读,把平时阅读积累的材料,用在备课上,最好写成教案,历史是严肃的,上课随便说说是容易出错的。网络时代信息易得,不充分备课,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用上的信息还是很少的。在繁忙的教学中,常常是某一课教学完毕,而教师又发现了一则好材料,感觉到未用到课堂上,很是惋惜,记在本子上吧,下年才用,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要为备课提前准备好阅读的信息资料。

有了专业功底,有了学期性课程资源的把握,我们就好备课上课了。下面我举例,我是怎样把阅读用到备课和教学中的。

“辛亥革命后,‘提倡国货’、‘抵制洋货’和‘实业救国’,不仅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也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口号。这些都大大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战争一结束,欧洲列强的侵略势力又卷土重来。战前,在中国侵略势力居于首位的是英国,而战后,英、日、美成为侵略中国的三个主要国家。中国民族工业向前发展的趋势立刻被打断了,很快陷入破产、半破产的境地。右图漫画创作于1930年,作者是著名漫画家剑凡。这幅漫画揭示了这个时期民族工业奄奄一息的生存状况,写着‘提倡’的残破扇子(象征衰微的国力),扇着燃烧着的蜡烛(‘实业’)上的火焰(国货),给人以随时都可能熄灭的危机感。都无庸置疑的表明: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压迫这样的狂风骤雨面前,再怎么提倡国货,也无法挽救民族工业衰败的悲惨命运。”[1]

在课堂教学中,我先出示了该漫画的画面,板书了标题《图说历史: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骤雨!》。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课文,试着思考该漫画的含义是什么?接着呈现该漫画的全文。并问学生:中国民族工业衰败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再结合课本,显而易见,是很容易回答的。这幅漫画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教学资源。

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日军“南京大屠杀”时,在一个班里有学生问我,“是不是日本人因为痛恨国民党,才对南京城进行了报复性的大屠杀,全国其他地方有没有这种现象?”我当时说“有”,可没拿出什么具体证据。下课后我又翻了翻课本,有关抗日战争这段历史,课本上说的日本屠杀中国人民的具体事例太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南京大屠杀”的普遍危害性,让学生明白: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没有停止过,在中国各地屠杀中国人民的行动,日军犯下了滔天罪行。为了搞好在另一个班的教学,我当晚就阅读查找资料,重新进行教学设计。我用小黑板在课堂上展示了如下一组材料:“1937年11月4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血洗金山卫,杀害无辜平民1000余人,强奸妇女仅杨家、海光等四村就达120余人”。“1938年10月,武汉陷落,侵略者又对我武汉人民滥捕滥杀,在其占领的第一年中,仅硚口一地就掩埋被其宪兵杀害的中国人20000余名”。“1941年1月25日,日军袭击冀东区潘家峪村,进行了残酷的烧杀奸掠,1035人遇难,其中妇女儿童658人,38户被杀绝”。“1941年6月6日,因日军轰炸酿成的重庆市瓷器街‘防空大隧道惨案’中,就有12000余平民遇难。”“1942年7月26日,太原日军以中国俘虏作为新兵刺杀训练的活靶子,在轮番刺杀中,220余名俘虏丧生。”[2](pp.493~494)如此等等,难以列完。

教学相长,学以致用,阅读帮我解决了在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难题,增强了我的教学信心。

结论:本文关于历史教师阅读的三个针对性,主要是根据阅读的时间长短和目的用途来划分的。针对教师个人情况的阅读,偏重于教师专业的提升,阅读时间较长一些,见效较慢,属于终身性长期性阅读;针对课程资源的阅读,以学期性备课为主,虽然它也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这里不是主要目的,这属于中期性阅读;针对备课教学的阅读,以单元或课时为主,复习性阅读为主,它有明显的功利性,属于短期阅读。

参考文献

[1] .cn

[2] 王文泉、刘天路.中国近代史(1840-1949)[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武传华,男,1972年生,安徽淮南人,历史教育硕士,主要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