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初中历史中《鸦片战争的烽烟》的教学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鸦片战争 烽烟 浅析 教学 初中历史

摘 要:中英鸦片战争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初中生是将来建设更富更强中国的历史接班人,在初中教育中让这个群体了解鸦片战争,教他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让他们不忘历史,铭记国耻,弘扬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将来更好地为建设祖国作贡献。为此,就初中历史的鸦片战争的教学进行初步的讨论。

关键词: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课堂活动

1840年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其后至今的一百多年里,伟大的中国人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曲折坎坷,但中国还是逐渐从黑暗中走出,奔向了光明的前程,从国破山河碎、生灵被宰割,走向了独立自主,巍巍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博弈于世界民族之林。

初中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年轻群体,是将来建设更富更强中国的历史接班人,在初中教育中让这个群体了解鸦片战争,教他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让他们不忘历史,铭记国耻,弘扬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将来更好地为建设祖国作贡献。因此,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鸦片战争的教学,是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故而,本文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的教学做一些探讨,就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鸦片战争的烽烟》一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而本课的重点是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难点是认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就世界史的范围来说,鸦片战争是当时已经完成产业革命的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对一个正处于封建主义末期步履蹒跚的古老国家——中国所发动的侵略战争。就中国史范围来说,它引起了中国社会一系列的巨大变化,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一个从来未曾出现过的局面。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学生大都通过电影、相关通俗读物等媒介,对鸦片战争中的重要人物及主要历史情节有了相当熟悉的了解,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然而八年级的学生在智力方面,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虽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已经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是很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肤浅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应该使学生了解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及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其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使其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作用。

而更加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对虎门销烟的史实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禁烟中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英国发动战争非正义性;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教学理念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强调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地整合学习资源,并学会知识迁移。

教学方式方面,教师应以启发、引导为主,辅以课件演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的思维先集中再发散最后再集中;以情境想象、故事叙述、讨论等形式安排学生的课堂活动,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培养其发散思维,培养个性并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具体的教学活动

1.准备阶段

教师在上课前上网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课件。布置学生编写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讲稿,并带着以下问题预习课文:(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造成哪些危害?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的表格,表格还可以是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树状等。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其的创新能力。通过上网查询、看书查找等方式,收集鸦片的特性及鸦片对人类的危害等相关知识,了解世界反毒斗争的资料。

2.教学过程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需要变更传统的由教师讲述、学生听讲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把课堂的大部分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中,而本身只负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电影《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片断,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这一观点正确吗?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为什么?教师要充分体现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利用这个问题作为本课的启动环节,激起学生们的兴趣。由于本节课的思辨性很强,而这个问题正包含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一开始就把思维集中在这两点上,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成为学生掌握知识、深化思维、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过程。而且这个提问本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诱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进入新课的学习,教师根据之前准备的教案,循循善诱地向学生讲解新课的知识。这个过程要尽量节省时间,因为课本上的知识,根据之前的预习,学生已经有了答题的了解,只是由于初中生在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方面尚有些许不足,教师只需讲解一下本课的重点即可。剩下的大部分课堂时间,是留给课堂活动的。学生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把历史的画面重新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使学生了解史实,更能够学习到林则徐面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与侵略的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就课前的预习问题和扩展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结束,就学生绘制的重点内容的表格,进行小组交流与评比,评选出最精确的内容和最美的表格创意。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师生共同倾听同学回答问题并做出公正的评价,共同努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对学生的评价用语主要应以表扬和激励为主。此外,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实行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注意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区别对待。同学合作评价各自做好的虎门销烟故事讲稿、重点内容表格,好的作品放入学生个人代表作品档案袋中,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鸦片战争的烽烟》一课是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之一,又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入口。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八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充分的课堂活动和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历史知识,培养爱国情操,使其在趣味盎然的课堂上趣益双收。

参考文献:

[1]张福滋.鸦片战争刍议:纪念鸦片战争一百五十周年[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0(2).

[2]关劲松,李晓凤.简析鸦片战争的几个问题[J].历史教学,1999(7).

[3]张琪.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3(3).

[4]戴鞍钢.国际背景下的鸦片战争[J].军事历史研究,2010(2).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