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的梳理与评价5篇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的梳理与评价5篇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的梳理与评价 93 产业资本据发达国家经验,汽车产业在发展时期总是以超过国民经济和其他产业的增速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如德国汽车产业在蓬勃发展时期给国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的梳理与评价5篇,供大家参考。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的梳理与评价5篇

篇一: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的梳理与评价

3

  产业资本据发达国家经验,汽车产业在发展时期总是以超过国民经济和其他产业的增速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如德国汽车产业在蓬勃发展时期给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是就业的1/7、产值的1/6、出口的1/5、税收的1/4。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通过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制定来调整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快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就成为了我国乃至全球国家共同的选择。新能源汽车政策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1.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稳步增长。在政策利好和政府提供的指导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年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近五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7.47万辆、33.1万辆、50.7万辆、77.7万辆及125.6万辆。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日益完善,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还将稳步增长,产业化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2.产业发展路线逐渐明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自“第十个五年规划”起就出现在每个五年规划中,通过国家制定的技术路径,不仅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明确了发展方向,有效避免走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线上的弯路,顺利实现弯道超车,而且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形成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3.自主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北京市为例,近年来通过产学研协同研发创新体系的构建,初步建立了电动汽车标准体系,明确了纯电驱动线路,强化“标准检测、能源供给、集成示范”三大平台,用科技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提供支撑,首批25个项目纳入财政奖励资金支持范围,创新工程支持研发产品占新能源汽车市场70%左右的市场份额,与整车协同零部件共同发展创新模式,带动关键零部件水平,在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技术指标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专利产生将近2000项,大幅提升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自主研发能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化策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优化1.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增加技术专利储备。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但是专利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专利分布不均衡(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摘要:现阶段我国部分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清洁能源汽车已经投入市场,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设备如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充电桩等已经进入关键的研发阶段,但新能源汽车技术仍面临诸多瓶颈,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产业规模小、重复研发和盲目投资导致了创新效率低下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研究新能源汽车政策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从技术研发和财政政策等两个角度出发,探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就成为了本文的研究出发点。关键词: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政策  发展瓶颈  优化策略试析新能源汽车政策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文 | 郝  邻专利多,电控技术专利少),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专利分布不均衡(混合动力汽车和穿电动汽车专利多,燃料电池汽车专利少),这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应该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特别是技术短板,增加技术专利储备。2.重视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研发,为产业化布局。目前国内企业和研发机构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电机、电池、电控等关键技术,而与之相关的互补资产的研发却参差不齐,如充电桩、充电站等技术标准不统一,性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在互补资产的研发和完善方面共同合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布局。3.提高技术专利的转化率,充分利用专利价值。我国的企业和研发机构比较重视专利转化,我国的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也处于较高的水平,但专利的价值并没有充分发挥。目前专利申请数量在稳步提升,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因此企业需要充分挖掘技术专利的价值,提高技术专利的转化率,为企业创造价值,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打下基础。4.探索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路径,明确研发重点。国外主要的汽车制造商都制定了清晰地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发展重点涵盖了目前主流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依然不明确,业内争论不断。现阶段混合动力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相关技术专利比例较高;纯电动汽车具有后发优势并已经逐渐凸显,专利申请数量已经开始超越混合动力技术,根据专利转化的滞后性,纯电动汽车要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头羊,还需要经过市场和时间的考验;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还需要突破技术瓶颈,增加技术储备。政府和企业需要不断探索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路径,有所侧重,明确研发重点,加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5.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吸收先进知识。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研发与技术创新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技术发展相对缓慢。因此,我国应该注重与国外新能源先进汽车制造商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将其先进技术与自己的技术进行融合,研发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强调技术创新并不排斥技术引进,所有国家都要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通过技术引进和国际合作来缩小差距,提高自身竞争力。但如果没有自身的研发能力,就无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也无法消化吸收,更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另一方面, 国外的核心技术是引进不来的,必须靠自主创新来掌握核心技术。从国外的经验和国内的实践来分析,采用自主研究开发和引进消化国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是实现企业较高水平的技术跨越,提高竞争能力的最好选择。 6.建立专利信息预警机制,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战略。企业应充分利用专利数据,多角度全方位挖掘专利文献所包含的技术信作者简介:郝邻(1984-),女,本科学历,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与经济。经济视野2019年20期.indd

  93 2019/11/21

  16:46:02

 theoretical

 discussion

 理论

 产业资本94

 息,建立以专利信息为导向的技术预警机制,避开跨国公司设立的技术陷阱。同时,关注专利数量及领域分布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技术发展趋势,从而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因此,我国在研究新能源汽车时,应及时了解其他国家或企业申请的专利,通过分析专利的申请数量、IPC分类、申请人等情况,从而发现竞争对手未来的研发方向,及时发现新出现的技术,从而帮助企业制定并调整其研发方向,掌握市场需求,尽快开发出新技术产品,在竞争中争取主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政政策优化首先,以财政补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并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一方面,中央政府可以向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提供生产补贴并向消费者提供价格补贴,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新能源汽车实施价格补贴,鼓励汽车生产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快充电设施在各大城市及高速公路沿线的建设,鼓励电力公司、汽车管理部门和燃油企业的合作,对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站和停车场的充电设施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其次,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较高的汽车税率直接限制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为此政府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对系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实施投资抵免当年新增所得税,对研发费用进行税前扣除,同时提升排量大汽车的税率并降低排量小汽车的税率,对节能减排效果优异的新能源汽车实施零税率,通过合理汽车税率体系的构建来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分阶段制定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目标,对达到要求的新能源汽车给予税收优惠,对生产企业给予营业税、所得税等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再次,加大政府的新能源汽车采购力度。政府公务用车数量众多,在政府采购总量中占据较高比例,但采购主体多是大排量的传统能源汽车,为此可以将新能源汽车优先列入到政府新购公务车的采购范畴中。最后,扩宽资金来源,建立投资融资体系。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除了继承传统汽车产业直接引进资产的投资方式,还要鼓励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开展市场的直接融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境内外上市等多种方式,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也可以通过建立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投资基金,吸纳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结语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实施会对生产者的利润和消费者的消费带来正向的影响,同时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缓解环境保护和能源短缺的压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制定需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并从技术发展和财政政策等方面入手来制定具体发展优化策略。(作者单位:东风汽车财务有限公司)参考文献:[1] 高 秀 平 . 我 国 新 能 源 汽 车 财 税 政 策 的 国 际 借 鉴 [J]. 理 论 探索 ,2018(2):111-115.[2] 苏文珺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分析 [J].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18,v.31:No.281(04):75-79.者应该与最终付款的审批者分开;第四,记账人员不能从事物资存储及采购工作;第五,付款执行人与审批人需设置分开的岗位以便权责分离。采购部门精力应该认真负责,全程督导规范采购活动,以公开透明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采购部门在整个环节中,可以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对遵守采购流程规定的部门和员工给予奖励。其次,应确立最佳采购批量。在仓储保管部门和采购部门中间确定最佳的采购批量,大大缩减酒店的采购成本和仓储成本。在实际采购环节,采购的批次、数量与存储成本之间是正向关系,而其与总成本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根据价值链分析理论查找出的采购环节漏洞,结合酒店的经营发展目标来规范调整采购预算,并设立监管机构,在实践中持续总结改进。建立询价报价信息系统,科学处理相关数据,开展不定期市场询价,选择最合适价格的采购批量。最后,应合理制定采购计划。采购计划的制定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采购的随意性,酒店的采购计划大致可以分为临时性采购、日计划、周月计划以及年计划四类,以便改善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在临时采购方面,由于酒店特别是餐饮部门的不确定性,对原料无法精确安排,当需要临时采购时,由厨师长填写采购单,不经过层层审核,可以直接完成采购。当采购完成后,再补办有关的签字等手续。关于日计划,主要是针对易耗品,比如生鲜食材,必须当天采购当天使用。以此厨师长或相关部门主管依据当天的使用数量及第二天预定量确定第二天采购计划,填写采购申报单后交给采购部门,确认无误后当天完成采购。建立信息化成本管理体系信息化系统可以节约人力成本,比如,可以在自有网站上开展营销活动,或者借助美团、携程等第三方网站来营销,同时,系统应完善客房的订购功能,随时掌握客房使用情况,提高租用比率,住客可以利用直接记账的功能,减少各类发票传递的环节。此外,信息系统还能提升酒店的服务质量,减少顾客的等待时间,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建议酒店在信息化建设上加大投入,外聘专业机构或人才,着重提升信息化实际操作水平和对系统故障的排查处理能力,以便节省开支,利用信息系统的大数据分析来降本增效。结语综上所述,酒店要想在市场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成本费用的管控,从采购、信息化建设、企业文化等多个环节入手,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益和水平。(作者单位:明宇丽呈酒店管理成都有限公司)参考文献:[1] 郝艳艳 . 酒店成本精细化管理探讨 [J]. 财会学习 ,2019(20):122+124.[2] 李艳军 . 酒店成本管理误区及其对策探讨 [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9(13):152+154.[3]贺喜鹊.新常态下酒店成本管控的优化[J].中国市场,2018(10):108-109.(上接92页)经济视野2019年20期.indd

  94 2019/11/21

  16:46:02

篇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的梳理与评价

行业节能112018 年第 12 期总第 435 期方案。能耗监控系统可提供全天候的能耗监测。对于管理节能,医院能源管理者可根据本单位的作息时间,对不同的作息时间段的能耗进行能耗对比分析,可掌控能耗设备的待机能耗,从而为制定提高医院能源利用率相关管理政策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对于技术节能,能耗监控平台可辅助医院平均节能效果,通过能耗监控平台的数据对比,医院可选择合适的节能产品和采取相关改造措施,改造完成后可根据能耗监控平台提供的数据对比改造前后的能耗数据,分项计量与能耗监测系统提供的实时监测数据,又可验证节能效果,可客观地反映和评价节能改造效果。能耗监控平台可提供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故障诊断,又可密切监测节能改造效果,多方位地为管理者提供数据,使管理者能够针对不同用能单元制定合适的节能方案,以提高医院能效利用率。4  结语在节能降耗的大目标下,能效管理是后勤保障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随着医院组织架构的不断改革,科室独立核算是大势所趋。建立能耗监控平台,将各个科室能耗数据进行严密监测,并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管理者所需的各类对比分析数据。从医院层面,为管理者进行科室能耗管控提供了可靠依据,根据能耗数据可指定有针对性的节能降耗措施,进而规范医院后勤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控制运营成本、保证服务质量、辅助管理决策、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参考文献[1]

 闫石,王金良,倪学勇,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能耗监管系统的构建与运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0):73-75.[2]

 张玉彬,吕政飞,黄如春.我院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探究与评价[J].科学管理,2016,31(4):129-131.[3]

 罗铭强,梁鹏.实时能耗监测及能耗预测系统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14,10(10):6767-6770.[4]

 蒋三军,黄归.医院新型能耗管控一体化平台的应用与探索[J].学术论坛,2011,11 :98-101.[5]

 鲁超,金树,牟效东,等.基于云架构的综合性医院能源监管平台建设[J].智慧医疗,2017,11 :36-39.引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加大了我国的环境压力,为了响应当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汽车改革成为当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汽车发展中的重点,这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能够有效减少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促进汽车行业节能环保工作的不断深入。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杨亚萍,朱伟枝(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摘  要 :随着我国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能源消耗也随之上升,这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此,研制新能源汽车就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中,应做好经济综合评价工作 ;同时,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最终实现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全面优化。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技术 ;经济综合评价 ;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 :F 42; U 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948(2018)12-0011-03doi :10.3969/j.issn.1004-7948.2018.12.005作者简介 :杨亚萍,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收稿日期 :2018-10-221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典型产品1.1 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是2种或者2种以上动力形式组合发动的新型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优势十分明显。首先,其可依据实际需要来设置汽车内燃机的最大功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汽车耗能较低,污染较少,多余的功率可用于电池充电。且在慢速行驶状态下,可直接关闭内燃机,以电池作为驱动源,从而有效降低污染物质的排放量。另外,内燃机能够满足空调及取暖设备的运行需要,同时这种汽车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电池过充

 交通行业节能122018 年第 12 期总第 435 期的问题,因此,汽车可长时间维持平稳的运行状态,与以往相比,成本投入明显降低,但若需长距离的高速运行,则该型汽车将无法起到节能的作用。1.2 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是电力驱动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适合慢速行驶,这种汽车在停车状态下不会消耗过多的电能,其主要以发电机为制动电机,因此,可借助减速时的能量来减少石油资源的消耗量。同时,其他能源可转化为车辆行驶所需的电能,维修保养工作相对简单,且工作压力较小。但是蓄电池容量有限,且价格较高,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故而该类型汽车的投资较高。1.3 燃料电池汽车燃料汽车主要指借助氢气或甲醇等燃料发生氧化反应后产生电能,并借助电机驱动的新能源汽车。这种汽车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有时还可实现零污染物排放。同时,燃油效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很好地保证了燃油经济性,有效控制了燃油泄漏所导致的水体污染。不仅如此,其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发出明显的噪音,但是燃料电池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而这也是阻碍燃料电池汽车普及和发展的重要因素。1.4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汽车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具有低污染的特点,故而在汽油机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成分简单、纯度较高,与空气混合后可完全燃烧。而且在燃烧过程中不会排放出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微粒。在低温状态下,发动机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启动性能,运转状态较好。但是与液体燃料相比,气体燃料运输难度大,发动机的性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1.5 氢动力汽车氢动力汽车主要借助氢燃料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在提供动力的同时,也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是一种优势非常明显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但是,氢燃料电池价格较高,氢燃料储存和运输难度较大,氢气需要通过电解水或应用天然气来制作获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宝贵的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符。1.6 醇类动力汽车在醇类燃料中氧分含量较高,因此,燃烧更加充分,燃烧的效率也更高,另外在燃烧过程中不会出现大量排放一氧化碳的状况,但是甲醇本身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同时还有腐蚀性,故而甲醇汽车在现阶段很难得到广泛的应用。1.7 生物燃料汽车生物燃料主要是从动植物脂肪当中提取出来的物质,生物燃料可加快燃烧的速度,与此同时还可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更重要的是该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有效控制了资源的消耗,但是该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一些物质会造成严重的腐蚀,这也就阻碍了生物燃料汽车的发展。2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经济综合评价2.1 技术角度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较多的国家,且近几年汽车数量明显增多,所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也随之增多,同时在技术的发展中还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汽车。现如今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气汽车发展较快,而且其应用的范围也最广,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混合动力汽车主要采用了传统的原料,借助电力驱动技术来加快汽车的行驶速度,大大减少了汽车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不仅如此,在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过程中,还应用了较多新技术,例如电子控制、电力驱动、蓄电池等。混合动力汽车的耗油量仅为普通汽车耗油量的40%,这使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汽车运行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因为混合动力汽车是一个发展时间较短的技术,故而技术本身还需要不断完善,应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混合动力汽车的良性发展。现阶段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有4种类型,如表1所示。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是燃气汽车的主要燃料,与传统的普通汽车相比,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得到了大大的降低,并且能够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也明显减少,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表1  各种类型混合动力汽车对比2.2 经济角度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运行中采用清洁燃料的汽车,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燃料密度较高且清洁性较强,对环境项目 插电式 全混式 轻混式 微混式电功率比例(%)>50 25~50 5~25 5功能发动机驱动优化,电机助力、发电制动能量回收,纯电动行驶,能够视线外接充电发动机驱动优化,电机助力、发电制动能量回收,纯电动行驶发动机驱动优化,电机助力、发电制动能量回收发动机驱动优化,电机助力、发电理论节油率(%)>50 30~50 15~40 5%~10代表车型比亚迪F3DM丰田Prius本田Insight君越混合动力

 交通行业节能132018 年第 12 期总第 435 期不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自身具有良好的功能性。因此与普通汽车相比,其成本也相对较高。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新能源汽车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且其应用也十分广泛。同时燃油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燃料,其与传统汽车十分相似,但是其内驱动主要采用电力,故而可有效减少汽车运行中的能源消耗,这也成为目前新能源汽车最为普遍的形式,而在今后的研发中,也应严格考察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指标,客观地反映出新能源汽车的经济适用性。3  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有效策略从当前发展形势来看,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愈发严重,传统的石油资源短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当前形势下重要的发展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和政府要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有深入的了解,不断突破行业发展瓶颈,注重发展过程中的创新与改革,促进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全面发展。3.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国家财政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全面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进步。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应用应体现在技术和财力方面,上述条件都能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另外,国家还应对新能源汽车实施强有力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还要高度关注汽车产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3.2 规范新能源汽车市场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宏观调控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同时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做好市场监督工作,并对违反新能源发展方向的汽车企业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增大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另外,很多城市均开始发展新能源汽车,而不同城市对新能源汽车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在管理中宏观调控力度不足,优惠政策的缺失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现如今,新能源汽车中出现了混合动力和生物能源以及电动能源等多种形式的新能源汽车,若政府不能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则企业会面临更加严峻的经营风险。基于此,政府应加大新能源汽车价格调控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平稳发展,从而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3 积极探索国际化技术协作若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进步,就需不断完善技术水平,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经验和技术,从而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技术标准。同样重要的是,还需利用国际化的平台发展新能源技术,以跨国合作的方式共同改进并优化新能源汽车技术。3.4 发展产业体系模式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就必须做好产业体系的建设工作。新能源汽车产业组织联合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产业体系,其也是推动新能源标准发展的主要方式,故而在工作中应加大高新科技的投入力度,在汽车设计、生产中实施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作为日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从而带动新能源科技的进步。4  结语当前我国的能源储备和环境现状并不十分乐观,汽车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较为明显的环境污染,同时也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对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策略积极发展新能源技术,正确认识其经济性和可行性,在推动我国汽车行业向前进步的同时,也能有效减少汽车运行过程中对石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让我国尽快成为环保清洁型国家。参考文献[1]

 姜仕超.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4,(6):20-21.[2]

 王浩.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经贸实践,2016,(5):81-82.[3]

 仝冰.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12):56.[4]

 唐五湘.我国地区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1997,(12):11-12.[5]

 蒋水心,刘晨光,李广.小型水电站的经济评价和综合评价[J].水利水电技术,1988,(3):48-55.[6]

 高晗.公路建设方案的模糊综合评价[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4-7.[7]

 李斌.试对我国现行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1,(5):53-54.[8]

 张明德.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J].石油企业管理,1995,(10):28-30,21.[9]

 孙鸿鹏,宋焕斌.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9,29(2):89-92.[10] 夏弘,张华,江志刚,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车间布局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12):136-138.

篇三: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的梳理与评价

外新能源电动汽车历年政策回顾 一、中国历年新能源汽车政策 截止到 2014 年 10 月,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 20 余项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扶持政策,激励并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内容涉及生产准入、示范推广、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1]

  2009. 1 发布《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  2010.6 发布《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  2011 年 10 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  2013.9 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  2014 年 2 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7 月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

  在补贴车型方面,目前国家已公布 60 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目前除北京和上海外,大部分城市的新能源汽车目录以国家新能源车目录为参考。目前执行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是参考《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制定的,并且实现退坡机制,即 2014 年在 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 5%,2015 年在 2013 年标准基础上下降 10%;2015 年底补贴政策到期后,中央财政将继续实施补贴政策。

  除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也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起到推

 动作用。伴随着私人消费市场的逐步打开,在消费终端的税费减免,会对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特别是2014年下半年减免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的推出,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起到极大的刺激和提振作用。目前我国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税费减免项目主要包括车船税和车辆购置税两项。由于车船税税额较小,虽然很早就已推出,但对市场的影响力十分有限。2014年 9 月工信部和税务总局已经公布了第一批免征购置税的新能源车目录,共包括 6 款插电式混动车和 17 款电动车。

  基础设施方面,2014 年 7 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

 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对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提出了具体全面的路线规划。与之相比,此前政策中仅对充电桩配比和地方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过要求。

 〃在充电设施发展定位方面,我国明确提出把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

 〃在充电设施服务体系方面,要构建以使用者居住地、驻地停车位配建充电设施为主体,以城市公共停车位、路内临时停车位配建充电设施为辅助,以城市充电站、换电站为补充,数量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的充电设施服务体系。同时,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要配建充电设施,积极构建高速公路城际快充网络。

 〃此外,《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中还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用地政策、市场准入、建设资金补贴、用电价格等提出了要求和规定。

 二、国外历年新能源汽车政策 (一)美洲 1、美国:响应国家振兴计划 交叉补贴受推崇  1992 年,购买新电动车获得购车成本 10%的一次性补贴,最高 4000美元;  2002 年出台的《能源政策法》就提出,按纯电动汽车总重划分为四档(<8000 磅,>8000 磅且≤14000 磅,>14000 磅且≤26000磅,>26000 磅)确定不同的减税幅度,购买总重不超过8500 磅的纯电动汽车减 3500 美元,若这种纯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续驶里程达到 100 英里的或有效荷载容量达到 1000 磅的,可以增大减税幅度到 6000 美元;  2004 年用于贸易或业务的电动车充电设施资产最高减税额度为10 万美元;  2007 年出资 2000 万美元支持 5 家企业的 PHEV 用锂电池研发;  2008 年能源部拨款 2000 万美元加强 PHEV 的电池研发,拨款 3000万美元加强 HEV 研发,购买 PHEV 的可抵税 2500-7500 美元,贷款规模根据电池容量大小决定,每个生产商适用前 25 万辆;  《2008 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则规定,从 2009 年 1 月 1 日起购买前 25 万辆插入式混合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可获得 2500~7500 美元的税收抵扣(抵扣额度根据电池系统的能量大小计算);  2009 年,购买 PHEV 的税收抵免最高金额 15000 美元;  2009 年奥巴马 8250 亿美元刺激计划中:20 亿美元补贴与贷款用于动力电池研究;2 亿美元补贴与贷款用于电动车研究;3 亿美元用于老式柴油引擎换代;4 亿美元用于地方政府购买新能源汽车;10 亿美元用于升级电网以满足 PHEV 充电需求。

  2009 年以来,在其能源部的主导下,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主要涵盖了企业贷款、研发支持、消费补贴等几个方面。美国能源部将设立 20 亿美元的政府资助项目,用以扶持新一代电动汽车所需的电池组及其部件的研发;  到 2015 年美国要有 100 万辆充电式混合动力车上路。同时,为鼓

 励消费,购买充电式混合动力车的车主,可以享受 7500 美元的税收抵扣;同时政府还投入 4 亿美元支持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 美国加州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实施的是零排放法规。其原理是以碳排放交易为基础实行交叉补贴,规定各汽车厂商在本地汽车销售总量中,“零排放”车在未来各个年度须达到某一占比,否则就要缴纳罚款,或者到其他公司购买指标。根据加州交叉补贴政策,特斯拉每年都能从中获得几亿美元补贴款。

 2、加拿大:国家和地方财政补贴  2008 年加拿大政府斥资 3.5 亿元用于清洁能源领域的研发、测试及试点项目;  从 2010 年开始,加拿大安大略省将对电动汽车实行高达 1 万美元的补贴。据报道,安大略省长道尔顿〃麦坚迪有一个推广插入式混合动力车的宏伟计划,他将动用财政税收来助推该计划。具体而言就是到 2020 年,20%的政府公务车将使用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

 3、阿根廷:税费政策支持天然气汽车 阿根廷是南美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同时其国内天然气汽车的发展也很成熟。

  随着阿根廷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内石油产量不断下降促使阿根廷政府寻求石油替代燃料。阿根廷政府随后提高了对石油汽车的税费政策,以便促使消费者转向使用天然气资源。阿根廷国内现在有约 2000 个天然气加气站,天然气汽车总数超过 190 万辆。

  同时,每年有超过 10 万辆汽车进行油改气的改造。近年来阿根廷发现的巨大天然气储量也意味着天然气供给可以达到自给自足的状态。

 4、其他:

  在巴西,政府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对使用乙醇做燃料的厂商进行贴补;法国对新能源汽车实行的是政府补贴,每辆车给予生产企业1万法郎补贴,另外5000法郎补贴给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  随着国际能源危机响起红色警报,处于发展中的古巴,也越来越

 深刻认识到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2013 年,古巴计划逐步推进风能、太阳能和蔗渣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建设和应用,同时,在素以“油老虎”而著称的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将成为古巴未来发展的重要政策倾斜点。

 (二)欧洲 作为传统汽车生产的重要地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不甘落后。欧洲技术平台(European Technology Platform,ETP)制定出了乘用车的 EV 化蓝图。计划分 3 个阶段导入 EV 行驶距离达到50km 以上的 EV 和 PHEV,2012 年将导入极小一部分,争取 2016年累计导入 100 万辆,2020 年累计导入 500 万辆。德国政府已经宣布了 2020 年之前在德国国内累计普及 100 万辆 EV 和 PHEV 的计划,整个欧盟推进 EV 普及的机会越来越成熟。

  2009 年 1 月欧洲议会通过议案,把汽车排放指标列入公共采购要求,即采购时要考虑对环境影响;  2009年3月欧委会提供38 亿欧元贷款以及 68 亿欧元后续贷款用以支欧洲车企开发新能源车;  2013 年前投资 1050 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

 1、德国:税收优惠逐年递增 研发投入侧重 HEV  2008 年为 HEV 研发提供 5 亿欧元补贴;  石油税法规定,对每辆电动汽车实施税收优惠,到 2010 年税收优惠约 30 亿欧元/年,到 2050 年税收优惠约 50 亿欧元/年;  2009 年 8 月,德国政府发布其电动汽车国家行动计划,提出了到 2020 年实现 100 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  2011 年 5 月 18 日出台了新的政府电动汽车行动计划,明确了下一步行动:

  将 2013 年年底前投入电动汽车研发的政府资助由之前规划的 10 亿欧元提高到 20 亿欧元; 预计到 2020 年,政府总共需投入近 40 亿欧元资助电动汽车研发工作; 德国政府确立了电池、驱动技术、轻型化、信息通讯和基 

 础设施、循环利用、整车技术等 6 大研发领域;  2012-2015 年,德国政府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3~4 个大规模的电动汽车示范项目; NPE已计划投资 3600万欧元,政府将在2014年前建设7000个公共充电点; 为实现到 2020 年达到 100 万辆的既定目标,德国政府计划出台多项免税、补贴、停车优惠及道路优先等激励政策; 德国政府计划自 2013 年起,联邦政府每购置或租赁的 10辆公务车中,必须有 1 辆以上的电动汽车或碳排放低于50g/km 的汽车,同时提供保险费用优惠,允许购买第2 辆车是电动汽车的家庭与第 1 辆车共用车牌,只交 1 份保险。

    2、英国:税收优惠和科研投入力度大  2007 年修改汽车保有税税制,按 CO2 排放量进行差别征税,税率最高 30%;  2008 年 11 月,对总额达 2 亿英镑的“低碳汽车公共-私人共同投资项目”又追加 1 亿英镑投资;  2009 年 1 月 21 日英国政府计划花费 2.5 亿英镑,以实施促进低碳汽车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 2009 年 4 月 23 日政府发布道路交通 CO2 减排 5 年计划,购PHEV、EV 者可获 2000-5000 英镑奖励。

  2011 年英国政府投资 2000 多万英镑用于支持电动汽车的开发,实行多项电动汽车使用优惠政策,例如免收牌照税、养路费,夜间充电只收 50%的电费等。

 3、法国:高额补贴“很任性” 在世界范围内,法国算得上是新能源汽车推广领域的佼佼者之一,其每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目共睹。除了积极布局和完善境内充电网络之外,法国政府还出台了行之有效的补贴政策。

  1995 年政府对每辆电动汽车补贴 1.5 万法郎;经销商每卖出 5 辆车必须卖出一辆新能源汽车;  2009 年 1 月 9 日萨科齐宣布,将投入 4 亿欧元用于研发和制

 造清洁能源汽车。

  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法国政府将对生产双模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企业给予 3 万欧元补贴,而对国产的纯电动乘用车企业,补贴则高达 6 万欧元。

  生产成本大幅削减的同时,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时,还可再获得 5000 欧元的电力补助。

 4、其他:

  意大利是欧洲推广天然气汽车的先导国家,现在其境内有超过75 万辆 CNG 汽车,约占总汽车量的 1.8%,主要的利用车种为轻型轿车与货车。政府对于天然气汽车的税收优惠及对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是推动意大利天然气发展的重要因素;意大利政府也为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 2000 欧元的现金折扣;  瑞典政府则为环保型轿车提供 10000 瑞典克朗的税收优惠,并征收较低的消费税;  挪威对混合动力汽车免收发电机和电池的额外重量所产生的登记税、额外的电量输出所产生的登记税,对纯电动汽车免收所有登记税、进口增值税、道路税。

 (三)亚洲 1、韩国:电动汽车最看好  2004-2011 年投入 23 亿美元,包括新能源的科技研发、设备补助和差额补助等;  政府正在考虑拨款 150 亿韩元(约合 1120 万美元),补贴购买小型车和混合动力车。

 为了扩大环保节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15 年年初,韩国环境部表示:“要对环保节能汽车加大补助力度,计划今年将有 34417 辆新能源汽车得到补贴。” 按照最新补贴规定,中小型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多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均被纳入补贴范围。

 根据现行补贴政策,在韩国购买一辆中小型混合动力汽车可获得

 为 100 万韩元的补贴。

 而购买一辆纯电动汽车,各级政府补贴更是最高可达 2300 万韩元,此外消费者还将享受 420 万韩元的税收减免优惠。

 2、日本:偏爱混动与燃料电池 从世界范围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现状看,日本是最早开始发展电动汽车的国家之一。日本国土狭小,石油资源匮乏,几乎完全依赖进口,油价很高。同时,日本工业发达,人口密度很大,城市污染严重。因此,日本政府特别重视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开发。日本也通过法规刺激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这主要体现在实施严格的车辆排放标准和制定严格的排放法规。

  1996 年日本通产省制定的电动汽车购买鼓励政策规定,电动汽车的购买者和租赁企业将获得相当于电动汽车与普通燃油汽车价格之差 50%的补贴。

  自 1998 年开始,由日本环境厅提供给地方政府和私人企业的另一项电动汽车购买津贴的补贴额,分别达到了车辆成本的50%和 25%。此外,在日本凡购买电动汽车的用户可减免汽车购置税、固定资产税、特别土地保护税等。

  2006 年根据排放和燃料效率对电动汽车减少 50%汽车税,上限14500 日元;  2007 年,投入 4500 万美元用于电池技术研发;预定 5 年投入100 亿日元用于补贴购买混合动力汽车;充电站设施最初3 年按固定资产税 2/3 征收;  2008 年,混合动力轿车减少购置税 1.8%,上限 3.96 万日元;  2009 年,根据环保车性质和指标,汽车购置税和汽车重量税可以全免、减免 75%或减免 50%;未来 3 年中央与地方政府分别购买 4000 辆与 20 万辆混合动力汽车。

 3、新加坡:20%购买补贴和养路费折扣  2007 年新加坡设立了总额为 7 亿新元的新能源基金,投入周期为 5 年。政府研发投入与企业投入比例为 1∶2,即政府投入一块钱,企业将会投进 2 块钱。这意味着,2013 年,新加

 坡的新能源投资规模将为 21 亿新元(合约 105 亿元人民币)。新加坡还将在 2011 年投入 30 辆电动汽车,以启动电动汽车的试点工作。

  2011 年新加坡政府规定,给...

篇四: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的梳理与评价

31 卷 第1 期 2013 年2 月科 学 管 理 研 究SC IENT IF IC MANAGEMENT RESEARCH Vo l. 31 No. 1F eb. 2013文章编号:1004-115X(2013)01-0066-05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梳理与评价*刘 兰剑, 宋发苗(长安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4)  摘要:

 运用 柳卸林的 创 新政策分析框架, 在梳理我国 各个时期 出 台 新能源 汽 车 创 新政策的 基础 上, 对比分析了国 内 外相关政策, 发现新能源 汽车创 新政策存在着三同 三不 同 , 提出 了 我 国 的 新能源 汽 车 技术创 新政策战 略性调整思路, 为 进一步推进新能源 汽车技术进步及产 业化的 提供决策参考。关键词:

 新能源 汽车; 创 新政策; 梳理; 评价中图分类号:F 124. 3;U 469. 7 文献标识码:ATh e   c ompa r i s on   o f   t e chn o log i c a l   inn o v a t ion  po l i cy   ab o u t  N ew   en e r g yau t om ob i l e   in  Ch in a  & ab r o adL IU  Lan-jian,SONG  F a-m ia o(S cho o l   o f  P o l i t i c s   and  Adm in i s t r a t ion  Chang ' an  Un i v e r s i ty,Shanx i  X i ′an  710064,Ch in a)  Ab s t r a c t:Th i s  p ap e r   comp a r ed   th e   s im i l a r i t i e s  an d  d i f f e r en c e s  abou t   inn ov a t ion  po l i cy   abou t  n ew   en e r gy   au tom o-b i l e  b e tw e en  Ch in e se  and   f o r e ign, w e   f ound   th e r e  h av e   th r e e   s im i l a r i t i e s  and   th r e e  d i f f e r en c e s  b e tw e en  Ch in e se  andf o r e ign   coun t r i e s,P r opo sed  ou r   coun t r y ' s  n ew   en e r gy   au tomo t iv e   t e chn o logy   inn ov a t ion   s t r a t eg i c  ad ju s tm en t  po l i cy   i-d e a s.  K ey  w o r d s:N ew   en e r gy   au tom ob i l e;Inn ov a t ion  po l i cy;Summ a r y;ev a lu a t ion1 引 言随着能源日 趋紧张, 生态环境日 益恶化,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各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美、日 、欧等发达国家政府也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纷纷出台了扶持政策。

 我国也出台了大量的新能源汽车创新政策, 在这些政策的鼓励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就斐然〔1〕。

 但是, 一些关注者却认为这些创新政策是无效的, 没有起到真正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作用〔2〕, 甚至阻碍了 新能源汽车的创新进程。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作用究竟应该如何评价? 与国外比较, 我国 的创 新政策有什么 不同? 是本文关注的两大问题。柳卸林(1993)认为, 创新政策可以分为3 类:

 一是供给政策, 主要是提供金融、 人力 和技术的帮助,包括建立科学技术的基础设施; 二是需求政策, 包括政府购买, 合同, 这种需求是对创 新产品、 过程和服务的需求; 三是环境政策, 主要包括税收政策、 专利政策、政府管制 等, 为 创 新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 环境〔3〕。

 本文利用 柳卸林的 分析框架, 在梳理评价我国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的基础上, 将其与国 外新能源汽车技*收稿日 期:2012—08—27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12CGL 009)

 ; 中国博士后基金(2011M 501422);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 (11Y JA 630064)

 ; 陕西省软科 学 项 目 (2012KRM 22); 西 安 市 软 科 学 项 目 (HJ1112(4))

 ; 中 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资 金(CHDW 2011ZD 001)

 ; 长安大学基础研究支持计划专项基金资助作者简介:

 刘兰剑(1974—)

 , 男 , 陕西淳化人, 博士后,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创 新管理与公共政策。

 术创新政策进行了 对比研究, 并提出 了 我国 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战略性调整思路。2 我国新能源汽车创新政策梳理我国 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大, 政策数量逐年增多。

 分阶段来看, “十五”时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步期, 国家颁布政策数量有限。

 “十一五”时期, 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始全面发展, 政策数量开始大增, 出台的 重大的 政策达16 项之多。

 “十二五”时期,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不断推出 , 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并且开始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管理和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技术水平,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政策支持〔4,5〕。

 我国政府出 台 的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数量分布(见图1)。图1 新能源汽车政策数量分布折线图2. 1 “十五”(2001 年~2005 年)

 期间2001 年年 底, 我国 国 内 汽 车 需 求 总 量 已 达 到238 万辆, 汽车的保有量达到1  820 万辆,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 汽车用油大量增加, 而我国国产原油的数量增长缓慢, 石油供给增长主要依靠进口 ,巨大的汽车市场需求量和短缺的石油供给促使中国不得不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按照柳卸林的分析框架, 我国 “十五”期间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呈现出如下特点:

 在供给方面,2001 年的“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国 家直接投入的研发资金达8. 8 亿元, 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性的支持; 在需求方面, 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还没有完整的产品, 因此在需求方面还是空白 ; 在环境方面,2001 年出 台 的“863”计划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 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2005 年确定了6 个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城市扩大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 让更多的 人开始了 解新能源汽车。

 按照时间顺序, “十五”期间我国 出 台 的 主要新能源汽车政策见表1。表1 “十五”期间我国主要新能源汽车政策时间 政策名称 发布机构内 容目 的效 果2001“863”计 划电 动汽 车重 大专项科技部提出 “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 国家直接投 入 资 金 达8. 8 亿元减 少 对 石 油资源的依赖;跟 上 美 日 欧的步伐与发达国家处在同 一 起 跑 线 上,为新能源汽车的发 展, 为 新 能 源汽车的发展打开了 先河2004《 汽车产 业发 展政策》发改委发 展 节 能 环保、可持续发展 的 汽 车技术引 导 我 国 汽车 产 业 走 上持 续 健 康 发展道路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 政策支持2005优 化汽 车产 业结构财 政部、科技部、发 改委、工信部确定北京、武汉、 天 津、 株洲、 威 海、 杭州 6 个 电 动汽 车 示 范 运营城市实现2010 年电 动 汽 车 保有 量 占 汽 车保 有 量 的5% ~10%;2030  50%以上 的 发 展目 标扩大了 新能源汽车 的 市 场, 让 广大人民群众开始了 解新能源汽车 数据来源 :

 本研究整理2. 2 “十一五”(2006 年~2010 年)

 期间“十一 五” 是 新 能 源 汽 车 发 展 的 一 个 高 潮 期。2008 年国 际油 价持续走高,2008 年7 月 油 价达到147. 27 美元。

 受油价上升的影响, 部分购车者开始考虑购买石油燃料消耗较少的新能源汽车。

 汽车企业也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 巨大潜力, 开始加大研发和推广的力度。

 政府也开始出 台大量的政策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按照柳卸林的分析框架, 我国 “十一五”期间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呈现出 如 下特点:

 在供给方面:2006 年投入近20 多 亿 元 用 于 研发 新能 源 车;2009 年1 月 投资100 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4 月 向 购买纯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6 万元补 贴,5 月 安 排200 亿元 资金支 持技改。在供给方面的大力支持大大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在需求方面:2008 年政府采购 了500 多辆新能源汽车在奥运会期间投入使用 ,2010 年共有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1  017 辆各类新能源汽车在上海世博会示范运行。

 政府采购一方面在使用新能源汽车起到了 示范作用 , 二是给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带来了 经济效益, 保证了 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方面:2006 年的 新消 费 税政策;2007 年的 《 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中美合作共同建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等一系列的新能源汽车政策都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创新政策(见表2)。76第1 期国内 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梳理与评价

 表2 “十一五”期间我国出 台的主要创新政策时间政策名称发布机构内 容目 的效 果2006新消费税政策财政部对节 能 环 保 特 点的 汽 车 实 行 一 定税收优惠在税 收 上 的 减 免来支 持 新 能 源 汽车的发展税收减免促使更多 的 企业开始大力 发展新能源汽车2007 年11 月《 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工信部对企 业 上 马 新 能源车项 目 设 定15道准入门槛〔6〕提高 新 能 源 汽 车的准入门 槛, 规范新 能 源 汽 车 的发展规范了 新能源汽车产品2007 年12 月《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 目 录 (2007 年本)》发改委新能 源 汽 车 正 式列 入 发 改 委 的 鼓励产业目 录促进 我 国 汽 车 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新时期 的 汽车产业指明了 发展方向2009 年1 月《 关于开展节能与新 能 源 汽 车 示 范推 广 试 点 工 作 的通知》财政部、科技部确定13 个城市为新能 源 汽 车 示 范试点城市推动 新 能 源 汽 车规 模 化、 产 业 化发展从公共服务领域拓展了市场, 缓 解 了 新 能 源 车的价格劣势2009 年2 月“十 城 千 辆” 电 动汽 车 示 范 应 用 工程 和 百 辆 混 合 动力公交车投放科技部、财政部每城 市 推 出 1000辆新 能 源 汽 车 开展示范运行扩大 新 能 源 汽 车的市场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和了解新能源汽车2009 年3 月 20 日《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办公厅提出 实 施 新 能 源汽车战略推广 使 用 节 能 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开始 推 广 使 用 , 加 快 了公用 充电设施的建设2010 年5 月 31 日《 关于扩大公共服务 领 域 节 能 与 新能 源 汽 车 示 范 推广 有 关 工 作 的 通知》财 政 部、 科 技 部、工信部、发改委节能 与 新 能 源 汽车示 范 推 广 范 围进一步 扩 大 到25个城市扩大 新 能 源 汽 车的适用 范围2010 年年末,25 个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总 保有量超过1 万辆2010 年6 月 1 日《 私人购买新能源汽 车 试 点 财 政 补助 资 金 管 理 暂 行办法》财政部对私 人 购 买 新 能源汽 车 给 予 一 次性补助; 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补助促进 私 人 购 买 新能源汽车截至2010 年年末, 私人购 买 新 能 源 汽 车 超过1  000 辆 数据来源 :

 本研究整理2. 3 “十二五”(2011 年至今)

 期间在“十 二 五” 规划 中, 中 国 的 汽车 产能 将达到4  000万辆。

 而我国的石油 的 来源50%以上都要依靠进口, 如果没有替代能源或新能源的出现,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举步维艰, 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也迫在眉 睫,2011 年多 天PM 2. 5 的浓度居全球之最。

 而造成PM 2. 5 浓度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汽车尾气的排放。

 石油的供给困难和环境污染的压力, 我国 不得不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步伐。按照柳卸林的分析框架, 我国 “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呈现出 如 下特点:

 在供给方面, 因为在“十五”“十一五”国 家已经投入了 大量的资金用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在“十二五”期间政策主要偏向于新能源汽车的自 主创新发展和安全管理, 因此在资金投入上相对较少; 在需求方面,“十一五”期间, 尽管没有明 确的政府采购政策, 但实际上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城市出 现了 大量政府采购;在环境方面,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不断推出 , 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指明 了 方向, 并且开始加强了 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管理, 为新能源汽车的 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十二五”期间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创新政策(见表3)。86科 学 管 理 研 究             第31 卷 

 表3 “十二五”我国出 台的主要新能源汽车创新政策时间政策名 称发布机构内 容目 的效 果2011 年3 月《 十二五规划》全国人大把新 能 源 汽 车 列为战 略 性 新 兴 产业之一推进 新 能 源 汽 车产业化应用各地方已 经开始重点 发展新能源汽车2011 年8 月 17 日《 关于加强节能与新 能 源 汽 车 示 范推 广 安 全 管 理 工作的函》科 技 部、 财 政 部、工信部、发改委要求 各 试 点 城 市加强 新 能 源 汽 车示 范 运 行 安 全管理充分 认 识 节 能 与新能 源 汽 车 示 范推广 安 全 管 理 的重要性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减少了2011 年9 月 8 日《 关于促进战略性新 兴 产 业 国 际 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商 务 部、 发 改 委、科技部、工信部针对 核 心 技 术 的欠缺, 新能建立以企业 为 主 体 的 新能源 汽 车 创 新 体系, 加大自 主创新建立 以 企 业 加 大新能 源 汽 车 自 主创新能力建设待观察2012 年4 月 18 日《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产 业 发 展 规 划(2012年)》~ 2020国务院重点 推 进 纯 电 动汽车 和 插 电 式 混合 动 力 汽 车 产业化提升 我 国 汽 车 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待观察 数据来源 :

 本研究整理3 中外新能源汽车创新政策比较分析3. 1 国外新能源汽车创新政策梳理与评价3. 1. 1 美国 发展新能源 汽 车 创 新政策 世界上第一辆电动车诞生在美国, 美国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一直处于领头羊的地位。

 美国新能源汽车创新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历届 政府及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克林顿政府(1993~2001 年)

 时期, 制定了 的“新一代汽车伙伴计划”, 鼓励发展纯电动汽车。

 但由于技术上的不足, 不但电池充电后续驾里程短, 电池污染、回收问 题也难 以 解决, 纯电 动汽车的 发展缓慢。在布什政府(2001~2009 年)

 时期, 政策上开始支持发展燃料电池汽车, 不仅对生产燃料制定优惠政策, 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者也有减免优惠, 并且投入巨资支持研发。

 在政府政策的 鼓励下, 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研发在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在奥巴马政府(2009 年至今)

 时期, 新能源政策在奥巴马的施政纲领占重要地位, 奥巴马总统上任后, 出 台了一系列的新能源汽车创 新政策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投资大量资金用来支持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 支持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以及消费者购车补贴和政府采购。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 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成效显著。3. 1. 2 日 本发展新能源 汽 车 创 新政策 由 于石油极度稀缺, 而汽车保有量居世界前列, 日 本是最早开始发展电动汽车的国家之一。

 按照柳卸林的分析框架, 日 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呈现出如下特点:在供给方面, 一是投资将近5  000 亿日 元用 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及建设, 二是大力建设基础设施,1993年就计划建设2  000 个替代能源汽车燃料供应站,包括1  000 个纯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2010 年计划到2020 年建成5  000 个快速充电站...

篇五: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的梳理与评价

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文科)

  论文题目: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班

 级:

 07 级政治 1 班 学

 科:

 经济学 学

 生:

 王丹丹

  学

 号:

 200722020122 指导教师:

 郝添

 职

 称:

 讲师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依据我国自 资源条件和产业技术状况, 主要采取制定实施国家交通能源发展战略、组织开展国家重大科技开发计划、实行鼓励性政策等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总体来看, 尽管在现阶段国家汽车节能技术发展的方向不尽相同、 各具特色, 但在近中期发展有资源优势和环境友好的替代燃料以调节交通能源结构, 减少石油依赖, 开发应用节能效果显著的混合动力汽车,降低能源消耗; 长期发展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总体趋势基本相同。

 2. 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依据我国自 资源条件和产业技术状况, 主要采取制定实施国家交通能源发展战略、组织开展国家重大科技开发计划、实行鼓励性政策等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总体来看, 尽管在现阶段国家汽车节能技术发展的方向不尽相同、 各具特色, 但在近中期发展有资源优势和环境友好的替代燃料以调节交通能源结构, 减少石油依赖, 开发应用节能效果显著的混合动力汽车,降低能源消耗; 长期发展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总体趋势基本相同。

 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国际社会应对能源短缺、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在交通领域采取的共同措施。

 本课题试图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的系列研究, 得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即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乃至世界汽车业跨式越发展难得的机遇; 从而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空前的关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 近年来都加大了 新能源的研发力度, 以提高自 身 产业的竞争力; 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得以迎战能源和环境的巨大挑战; 进而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为低碳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所以, 研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车用燃料、 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 , 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 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 具有新技术、 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 纯电动汽车(BEV, 包括太阳能汽车) 、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 氢发动机汽车、 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 汽车等。

 在能源紧缺, 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全球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 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开始在政府的支持下, 新能源汽车正处于科研向产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有望大幅提速, 真正迎来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春天。

 (一)

 国外的相关研究 1. 一揽子计划是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第一推动力 美国学者 Bayson JR 一直致力于提高乙醇以及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资源使用量, 2003—2007 年, 美国乙醇汽油的消耗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7%。

 2006 年使用 E85 的汽车销量就已突破了 100 万辆, 2006 年 9 月, 美国通过“可再生燃料标准 (RFS)

 计划” , 该计划旨在使美国使用的可再生汽车燃料数量从 2006年约 170. 3 亿 L 增加到 2012 年至少 283. 9 亿 L, 相当于美国车用汽油需求量的 3. 71%。

 2007 年 1 月 24 日, 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国情咨文, 宣布了 替代能源和节能政策, 提出美国应努力在未来 10 年之内将汽油使用量降低 20%, 这样美国就能将从中东进口石油的量削减 3/4, 其中有 15%(1324. 8 亿 L)

 是通过利用可再生燃料以及其它替代燃料实现的。

 2007 年 4 月, 布什政府公布了 可再生燃料标准, 该标准要求美国汽车能耗的 4%必须是可再生燃料, 比如由谷物提炼的乙醇, 总量大约为 177. 9 亿 L。

 这一标准值将逐年上升, 至 2012 年将达到 283. 9 亿 L; 同时政府也对生产燃料乙醇制定了优惠政策。

 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奥巴马政府能源政策的组成部分。

 美国把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简称 PHEV)

 , 作为刺激经济和拯救汽车业的一张王牌。

 2. 政策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并高度重视节能技术及应用 日本环境防大臣松本龙认为:

 一方面积极促进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另一方面高度重视节能技术及应用, 努力做到“开源” 和“节流” 双管齐下, 既满足国内的能源需求, 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外依存度。

 近年来, 日

 本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新能源利用等特别措施法》 、 《有关电力企业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特别措施法》 、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法》 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明确了日 本新能源的发展目标和各方责任。

 日本政府、 美国乐土(Better Place)

 公司, 以及斯巴鲁、 三菱等日本汽车厂商共同认为日本环境省实施的电动车试验项目 —— “新一代汽车导入促进业务” , 这一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测试电动车及其电池更换站的可行性。

 CNET 科技研究协会认为:

 汽车明年开始发售环保汽车, 该公司将针对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售家用电池充电器。

 家用充电器将与非丰田汽车兼容, 有两种规格:

 一种可安装在家庭外墙上, 一种可安装在车库中。

 丰田预计第一年销售 2 万-3 万只家用充电器, 每只成本在数万日元至 20 万日元之间, 其中包括安装成在家庭外墙上一种可安装在车库中。

 3. 推动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 欧盟在 2003 年发布了《欧洲未来氢能图景》 , 并制订了《欧盟氢能发展路线图》 。

 这些措施都有力地推动了 电动汽车在这些国家的研发和产业化, 增强了其本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竞争力。

 凭借欧洲汽车厂商在柴油发动机上强大的技术优势, 欧洲在清洁柴油乘用车方面发展最为迅速。

 德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力立法迄今已有 20 年历史, 是德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立法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给德国在世界上带来很高声誉。

 它先后经历了《电力输送法》 (StrEG)

 和《可再生能源法》 (EEG)

 2 阶段。

 德国政府于 2009 年 8 月颁布了“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 , 目标是至 2020 年使德国拥有 100 万辆电动汽车。

 有的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来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进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弗朗西斯· 莫涅( Francis Meunier)指出结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科学技术的推动, 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同时要加大政府支持, 开发能源方面的新技术、 新工具。

 法国国际油学院 IFP School 教授亚历山大· 鲁耶(Alexandre Rojey)

 认为清洁能源成本高于传统能源但必须发展。

 法国, 和环境相关的问题被越来越多地联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当中, 我们认为关于该问题应该全盘考虑到经济、 社会和环境问题。

 我们应当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 避免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 这涉及到的是将一个保护好的地球如何传递到未来的人类手中。在法国, 不同的组织都参与到该问题当中, 从政治角度讲, 可持续发展部以及

 许多经济参与者也深感兴趣。

 法国为此组织了一系列的会面活动, 因此为了削减能源的消耗并保护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法规, 在欧盟也起草了 一系列的重要措施。

 综上, 国外的众多学者从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和产业化方面进行的相关研究认为:

 新能源的前景是很广阔的, 只要技术到位, 政策扶持, 那么我们就不必担心能源危机了, 使用了 新能源, 就不会出现因汽车排污而引发的众多危害如温室效应、 酸雨等环境问题; 使用了新能源, 世界就不会有因能源而产生的战争, 从而世界处在一个和平共进的氛围中。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重要体现。持续发展是休戚与共的, 能源的开发可以解决“能源危机” 的问题, 可以使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可以使生态可持续, 可以使环境变得“友好” , 可以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二)

 国内的相关研究 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政肇支持 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 《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出炉, 等待最终定稿并上报国务院批准。

 在这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草案中,纯电动车成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 而政府计划投人 1000 亿元左右换取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著名学者, 著名经济学家, 产业经济、 城市经济和城市金融问题专家——陈柳钦于 2010 在全球经济瞭望报刊发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中指出。

 中国的经济结构, 或者说为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科学发展观, 政府能够提出“减排” 这一目标, 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董秀成在经济日报中发表此研究观点。

 作为“十二五” 的开局之年, 在即将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之后,新版汽车产业政策、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第三阶段标准) 、 “十二五”汽车产业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也将出台, 共同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升级。

 现行《汽车产业政策》 于 2004 年颁布, 目 前已经处于“超期服役” 状态。两会期间, 有关部门领导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新版《汽车产业政策》 修订已近尾声, 于两会后正式发布。

 据介绍, 新版《汽车产业政策》 删去了《整车特征管理办法》 等一些陈旧

 内容, 融入 2009 年年初颁布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 “十二五” 汽车产业规划等新内容, 延续之前的鼓励自主开发、 鼓励自 主品牌等内容, 新加入重点发展纯电动等新能源的内容。

 而对于外资积极推动、 但引发中方强烈担忧的合资股比突破 50%的内容, 政策制定部门在稍稍放风后表示暂时不考虑放开合资股比限制。

 在继续保护政策的同时, 各项政策也对新能源、 自主品牌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朝着汽车产业达沃斯方向努力” 这一访谈中赵航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最重要的就是自 主创新、 自主研发的问题, 包括政府政策、 体制, 还有我们现在自主创新的基础、 投入能力, 这是制约我们成为汽车强国、 成为世界级产业最核心的要素。

 在这个要素下还有标准、 评价、 认证、 制度等是否适应产业的发展。

 学者认为应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我国学者孙玉芳与张正敏也是这样认为的, 应转变观念, 关注技术。

 2. 建立公共效益资金方面的研究 学者周篁认为应该通过建立公共效益资金, 用以支持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周凤起指出政府支持、 法律保证、 引入竞争、 依靠科技是新能源发展的战略。

 邢晓军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支持研发、 鼓励信息传播、 制定有效的行政政策和经济激励等措施来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刘水发指出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法律制度越来越重视新能源创新, 中国应借鉴其经验, 在大力投入财政性资源的同时更强调市场性创新机制的作用, 并在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和其他相关法律制度上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保障。

 三、 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㈠我国的资源和能源状况适合发展新能源交通动力系统 ㈡积极推广清洁汽车和电动汽车是全面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部署 二、 新能源汽车的种类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㈠新能源汽车的种类 ㈡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 三、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瓶颈

 ㈠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㈡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急需进一步配套

 ㈢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亟待进一步完善

 ㈣分散的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

  四、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策建议

  ㈠拓宽新能源汽车研究领域

  ㈡成立国家新能源汽车研究机构

  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四、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清泰. 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专题报告[R] . 国金证券, 2009-03-03.

 [2] 欧阳明高,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 2006, 28(4).

 [3] 孟欣. 新时代汽车节能技术探析[期刊论文] -应用能源技术, 2010(5) .

 [4] 陈清泰. 把握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机遇[J] . 中国发展评论, 2009(4) .

 [5] 刘水发.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分析[J] . 中国科技博览, 2009(31) .

 [6] 王成, 郭淑英. 刘凌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在公交客车中的开发与应用[期刊

  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09(2) .

 [7] 宗柳. 新能源汽车混战格局加剧[N] . 中国经济时报, 2009一12—31.

 [8] 付翔, 代聪, 朱会杰, 李立平. 基于钻石体系的电动汽车产业化制约因素分析

 [R].

 [期刊论文] -上海汽车, 2008(7) .

 [9] 李伟利.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分析[J] . 当代石油石化, 2010(1) .

 [11] 周莹, 邱洪华. 日美汽车企业绿色技术专利比较研究及其启示[R] . [期刊

 论文] -情报杂志, 2010(2) .

 [12]陈全世.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商用车的机遇和挑战阴[R] . 专用汽车,

  2010(1) .

 [13] 马均明, 葛瑞原. 发展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N] .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0(1) .

 [14] 叶敏, 曹秉刚. 电动汽车双向功率变换器研究[C] .

 [期刊论文] -电力电子

  技术, 2010(3) .

 [15] 豪彦. 新能源汽车“十三城千辆” 示范运行的进展[R] . 汽车与配件,

 2010(3) .

 [16] 周篁. 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思考[R] . ...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