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Rg3在肝癌TACE中抗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肝癌 复发 临床研究 转移 Rg3

摘要: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3在肝癌TACE中的疗效及抗复发转移的效果。方法:将8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只采用TACE治疗;实验组为TACE+ Rg3,观察两组疗效,MVD(微血管密度)、复发、转移率。结论Rg3在肝癌TACE中对稳定疗效,对控制转移复发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Rg3肝细胞癌;MVD;复发;转移

1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r crteric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是目前公认的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已广泛用于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TACE比传统的化疗及放疗的疗效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也发现在疗效提高之后,复发及转移又成为一个难题等待解决。研究发现肝癌TACE之后复发转移与肿瘤大量新生血管形成有关。新生血管为肝癌的复发和转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1][2]。因此,如何控制新生血管的形成,成为治疗肝癌复发和转移的关键因素。本文使用国内研制的首先进入临床的抗血管生成药Rg3与TACE结合治疗来观察其抗复发转移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80例肝癌病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人。均经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平均年龄56(46-74)岁。男性71例,女9例。对照组只采用介入化疗栓塞法。每月治疗1次,1次为1疗程。共4-6疗程。实验组除了采用介入化疗栓塞术之外,同时使用人参皂甙Rg3,饭前服用2粒/次,2次/日,连续服药2个月为1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治疗结束前后分别检查超声、CT、DSA、血浆AFP水平。组织活检及微血管密度。

1.2肿瘤生长率的判定

肿瘤体积(V)=ab2/2,其中a为肿瘤长径,b为肿瘤短径。肿瘤增长率(%)=(治疗后体积-治疗前体积)/治疗前体积×100%,其中治疗前体积为第一次介入时所测大小,治疗后体积为治疗结束后的体积。肿瘤缩小为负值,肿瘤增大为正值,定为无效。肿瘤增长率>-50%为显著疗效(显效),-50-25%为有效,<-25%为稳定,详见参考文献[3]。

1.3微血管密度

在治疗前后,在彩超定位下,用穿刺针经皮活检肿瘤组织,3-5点,固定,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免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多克隆抗体。切片经高温高压抗原修复。具体操作按说明书染色步骤进行,苏木精复染,封片、观察。计算方法:每张切片选择3个血管最多区的癌间值区在200x视野下记数,每例标本计数3个视野,取其平均值,见[4]。

1.4结果判定标准

VEGF判定标准参照volm的判定标准,细胞质中含有棕褐色颗粒的血管内皮细胞记为阳性细胞,MVD判定标准参照Veinder的判定标准[5],计算着色的毛细血管和微小血管。

1.5转移及复发率

定期复查彩色超声、CT、了解转移情况,统计复发转移率。

复发率=已复发人数/观察病人总数

转移率=已转移人数/观察病人总数

2 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肝癌增长率比较

实验组显效占37.5%(15/40),有效占5%(2/40),稳定占50%(20/40),无效占7.5%(3/40);对照组显效占32.5%(13/40),有效占5%(2/40),稳定占55%(21/40),无效占10%(4/40)。经卡方检验P>0.05,两者无显著差异。

2.2实验组与对照组微血管密度比较

表2治疗前微血管密度比较

经t检验P>0.05,两者无显著差异

由表2可知,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肝癌微血管密度无显著差异。

2.3治疗后微血管密度对比

表3治疗后两组微血管密度比较

由表3可知,当治疗结束后,实验组MVD为108.16±52.34;而对照组为165.3±69.45。

由t检验可知P<0.05,两者有显著差异。

2.4实验组与对照组复发及转移率

表4治疗后复发及转移的比较

经t检验P<0.05,

由表4可知,实验组1年的复发和转移人数为8例;复发、转移率为20%(8/40);对照组1年转移和复发人数为13例,复发、转移率为32.5%(13/40)。经t检验P<0.05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实验组2年复发、转移率人数为21人,复发、转移率52.5%(21/40),对照组人数为29例,复发、转移率为72.5%(29/40),经t检验,P<0.05。两者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TACE已广泛用于肝细胞癌的非手术及部分手术病人的治疗。其近期治疗效果较好[8]。

由于介入治疗、栓塞既有局部化疗作用,又有阻塞肝癌供血动脉的作用,使肝癌出现一定程度的缺血、缺氧,使肿瘤生长得到抑制,肿块缩小。因此近期疗效较好。但由于肿瘤可有肝动脉及门静脉多重供血,难以通过TACE达到彻底的缺血和坏死;同时,缺血乏氧使肿瘤产生大量的血管生成因子,刺激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这就为肿瘤复发转移创造了条件[1、2、6]。因此,在TACE治疗后,如何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已成为控制肝癌生长与转移的重要手段[7]。Rg3是我国研制的第一个临床应用的抗血管形成的新药。它具有抑制血管形成和抗肿瘤转移的作用。尽管研究显示,Rg3配合TACE治疗肝癌并未使肝癌的近期疗效明显提高,这个结果与Hiroyasu[8]所报道的动物实验结果相似。但是本研究中,经TACE治疗后对照组的MVD明显高于实验组,这表明介入治疗在阻断肿瘤供血的过程中,肝癌通过一些机制,使新生血管形成增多[1、2、9]。而实验组由于使用了Rg3,自治疗后血管虽有增加,但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Rg3对肝癌新生血管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与一些报道相符合[10]。本研究中,实验组的1年及2年复发和转移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Rg3在实验中有抑制肝癌复发和转移的作用,这与Mochizuki等的报道相符合[11]。

通过相关的报道及本文的结果,可以看到Rg3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它能抑制肝癌血管形成及抑制肝癌复发和转移,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韩玉华、黄建富新生血管形成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中华肝胆外科2001,7:27-30;

[2]德力格尔图、金灿洁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中华肝胆外科2004,10:63-64;

[3]肖恩华、胡国栋、李锦清等,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观察。中华肿瘤杂志2005,27:478-481;

[4]VolmM.Koomagk,Mttern J. prognostic valu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its recetor Flt-l in squamous cell cung cancer[J] Int J comcer,1997,74:64-68;

[5] Veinder N, Folkman J, pozza F, et al.Tumor angiogenesis:a new significant and independent prognostic indicator in early-stage breast Carcinoma[J].J Natl Cancer Iust.1992,84:1875-1886

[6] 葛宁灵,任正刚,叶胜龙等 术后复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疗效分析,中华肿瘤杂志2005,27:380-383。

[7]于雁,张广美,苏君等,人参皂苷Rg3对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影响。2005,27:742-743。

[8] Hiroyasu Iishi,Masaharu T.Miyako B.et al.Inhibition by ginsenoside Rg3 of bombesin-enhanced peritoneal metastasis of intertional adenocarcinomas induced by azoxymethane in wistar rats.clin Exo Metastasis,1997,15:603.

[9]向昕,刘志伟,TACE后肝癌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二期手术的相关性研究,中华肝胆外科2004,10:389-391。

[10]高勇,王杰军,许青等。人参皂甙Rg3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第二军医大学报2001,22:40-42。

[11]Mochizuki M,you YC,Matsuzawak, et al.Inhibitory effect of tumor matassis in mice by saponin. Gisenoside Rg3 of red giseng. Biolpharm Bull,1995,18:1197。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