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鼻内镜下鼻腔结构重塑治疗鼻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鼻腔 重塑 头痛 临床研究 结构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结构重塑治疗鼻源性头痛的临床方法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方法 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到鼻源性头痛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为常规药物治疗2个月以上无效患者,经鼻内镜及CT扫描观察到鼻腔解剖结构变异,采用鼻内镜下鼻腔结构重塑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对手术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本组30例鼻源性头痛患者术后6个月内,治愈25例(83.3%),有效3例(10%),无效2例(6.7%),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下鼻甲、中鼻甲、鼻窦囊肿、筛泡、钩突等鼻腔结构变异是导致鼻源性头痛的主要因素,采用鼻内镜下鼻腔结构重塑治疗鼻源性头痛,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以作为该病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关键词:鼻内镜;鼻腔结构重塑;鼻源性头痛

鼻源性头痛,是指由于鼻腔或者鼻窦腔解剖结构出现变异所引起的头痛,多为鼻腔粘膜接触点疼痛,是引发头痛的常见因素之一。在当前的治疗中,鼻源性头痛常常被误诊为偏头痛,以致于采取丛集性头痛或者血源性头痛的疗法进行治疗,效果较差,延误治疗时机[1]。鼻内镜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技术,其可以实现对鼻腔结构的有效观察,更加有效的指导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鼻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鼻内镜下鼻腔结构重塑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到鼻源性头痛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7~55岁,平均(36±3.6)岁;本组研究对象均按照国际头痛协会关于鼻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鼻源性头痛;病程6个月~15年,平均(5.5±2.3)年;本组患者均经常规药物治疗持续2个月未见好转,对减充血剂不敏感,长期持续头痛,对工作、生活及学习造成严重影响,确定进行手术治疗;术前鼻内镜及CT扫描观察显示:鼻窦囊肿患者10例,中鼻甲肥大7例,真菌性上颌窦炎6例,中鼻甲曲线异常4例,鼻窦过度气化3例;所有患者排除鼻腔、鼻窦腔肿瘤可能及手术禁忌患者。

1.2方法 本组30例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鼻腔结构重塑法进行手术治疗。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设备为鼻内窥镜(德国Storz公司生产)和Hummer切吸器(美国史塞克公司生产)。所有患者采用局部麻醉,方法为2%利多卡因配少量肾上腺素,对钩突粘膜进行注射麻醉;术前30 min采用0.1%肾上腺素丁卡因棉片对鼻腔进行填塞,起到收缩及麻醉鼻腔粘膜的作用;术前进行鼻内镜及CT扫描,确定患者鼻腔结构变异的类型及位置,据此选择不同的术式进行治 疗[2];本组10例鼻窦囊肿患者,在鼻内镜观察下进行囊肿切除,术后常规建立引流;中鼻甲肥大患者7例,为泡状中鼻甲伴有息肉或不伴有息肉患者,采取鼻息肉外侧纵行切除法进行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6例,在鼻内镜下进行鼻道开窗手术,对病灶部位进行切除,恢复通气;中鼻甲曲线异常患者4例,进行筛泡及钩突的切除后,再采用剥离子对中鼻甲向内推移,必要时可以借助中鼻甲剪对中鼻甲后侧远端进行修剪;鼻窦过度气化3例,进行钩突及筛泡切除,对Haller气房同样给予切除,以充分暴漏颌窦开口,恢复鼻腔的通气功能[3]。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对鼻窦腔进行冲洗,采用浸有凡士林的纱条塞住鼻腔进行止血;术后给予抗生素常规补液,采用高膨胀止血材料对鼻腔进行填塞,注意观察鼻腔淤血及分泌物情况。

1.3评价标准 治愈 头痛消失,鼻腔恢复通气,鼻粘膜色泽正常,鼻腔大小适中;有效:头痛明显改善,鼻腔通气情况好转,鼻粘膜色泽暗红不光滑,鼻腔<3 cm,略小;无效:头痛及鼻腔通气情况未明显改善,鼻粘膜暗红色,鼻腔粘连,临床症状及体征均为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计算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结果显示,所有56例患者在术后临床症状即体征均明显好转;术后长期随访6个月,治愈2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为93.3%;其中2例无效患者在术后随访中仍然偶有头痛出现,但程度和频率显著降低,对生活的工作的影响不大,原因分析可能为术中下鼻甲、中鼻甲、息肉或钩突切除不足引起,经CT扫描明确后采用离子消融术再次治疗后好转痊愈,见表1。

3讨论

鼻源性头痛在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其发病原因复杂,有研究指出压迫、严重及寒冷刺激等,是导致鼻腔结构变异及鼻粘膜刺激受损,出现三叉神经痛,最终导致鼻源性头痛的发病。常规诊疗中,鼻源性头痛常常被误诊为偏头痛、神经性头痛及血管性头痛,导致治疗效果较差。鼻内镜手术是在内镜微创手术的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其具有手术视野良好、便于操作等优点,与术前CT检查结合,能够有效的确定病变的位置和类型,为鼻源性头痛的诊断提供有效的指导,还能够对鼻腔解剖变异进行有效的同期处理,因此特别适用于鼻源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4]。

本组研究中,30例鼻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鼻内镜鼻腔结构重塑法进行手术治疗,治疗有效率达到93.3%,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次应用获得以下体会:鼻窦囊肿、中鼻甲肥大等是导致鼻源性头痛的主要因素;术前需要借助CT扫描及内窥镜检查对变异结构进行了解,优化手术方案;切除变异组织,接触鼻粘膜接触点疼痛是治疗的关键;术后常规换药,确保不出现新的压迫点。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采用鼻内镜下鼻腔结构重塑治疗鼻源性头痛,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文波.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鼻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1,11(10):3-4.

[2]孙轶青,彭本刚,王欣,等.鼻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治疗鼻源性头痛[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1,04(02):50-52.

[3]唐伟.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鼻源性头痛90例的临床疗效[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3,02(11):170-171.

[4]刘正先.鼻内镜手术治疗48例解剖结构异常致鼻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3,07(05):33-34.

编辑/肖慧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