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微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种植 口腔 进展 现状 正畸

【摘要】稳定的支抗在固定矫正技术中十分重要。微种植体支抗作为一种口内植入支抗技术,具有植入术式相对简单,植入部位灵活,异物感小,创伤小,支抗稳定性好,支抗效果保证,和依从性要求低等优点,在国内外正畸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就正畸微种植体支抗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微种植体; 口腔正畸; 支抗

【中图分类号】R32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184-021

微种植体支抗的历史背景

1945年, Gainsforth和Higley[1]用动物实验率先探索种植体支抗, 进行正畸治疗的可能性, 开创了种植体支抗的先河。1964年, Branemark等[1]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了金属钛钉可以和骨组织直接结合, 而不引起排斥反应,提出了"骨性结合"的概念。经过研究证实这种结合是稳定的骨整合。Roberts等[2]于1984年将钛种植钉种植在兔子的股骨上,12周后通过弹簧对钛种植钉施加0.98 N的牵引力, 4~8周后结果显示, 在持续的载荷作用下20枚种植钉中的 19枚均形成稳定的结合, 进一步证实了钛种植体用于骨性正畸支抗的可行性。此后, Shapiro和Kokich[3]于1988年首次报告牙种植体作为绝对支抗用于正畸临床治疗。但临床应用型种植支抗的真正发展是在 1990年以后。

2微型种植体的材质

通常有三种材料可以制作微种植钉: 一种为商业纯钛( c-P 钛) ,根据硬度分为 1~5 级; 另一种为钛合金( Ti-6A1-4V)[4],与纯钛相比硬度较高;再有就是不锈钢材料,硬度较前两者高。采用不同的植入方式是两种材料间的主要差异,纯钛材质的微种植钉植入骨密度较高区域时,有必要进行预钻,否则植入过程中微种植钉可发生弯曲或折断;钛合金材质的微种植钉硬度较大,在植入过程中弯曲折断可能性小。近年来,临床上更多的采用不锈钢微种植钉,其原理为机械锁定。

3微种植体植入方式

微种植体根据植入方式可分为助攻型和自攻型。

3.1助攻型微种植体: 植入前需要先用圆钻钻开骨皮质(indentation) , 然后用骨钻形成通道以引导植入(pilot drilling),最后将螺钉自身顺通道拧入(sel-ftapping),由于种植钉植入骨内需要其他器械协助, 故称为助攻型微种植体。助攻型微钛钉植入术中通道预备时,器械的反复进出容易造成孔洞过大;钻速控制不当时会损伤邻近的骨质; 很难严格保证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造成种植体的松动。据早期报道此种类型的种植体植入失败率高达 12.5~ 25%。

3.2自攻型微种植体: 由于材料、制作工艺的发展和临床需要, 新近发展的钛合金和不锈钢微种植体自身可以直接攻入皮质骨, 不需要骨钻引导, 甚至不需要用园钻钻开骨皮质, 称为自攻型或自钻型0(Sel-fdrilling) 。此种植入方式微钛钉种植体植入后不需要骨性结合, 其支抗能力来自种植体与骨的机械铆合, 可以即刻加载。史建陆等研究发现,自攻型的种植体相比助攻型的更容易诱导成骨,对组织的损伤也较小[5]。这种支抗系统因其突出的经济性、实用性及安全性,成为国内目前最常用的一类支抗种植体, 以韩国的 MIA 和 OSAS系统为代表。国内自行开发的系统多属此类。

4微种植体的长度与直径

微种植钉的长度指体部长度一般为4~12 mm,有研究表明,若 8mm 长度内,随着长度增加,种植钉稳定性明显增加; 而超过 8mm后,稳定性与长度无直接关系,且与种植钉的直径相关[6]。微种植钉直径指体部最宽的部分,Miyawaki建议选择范围 1.5~2.3 mm[7],根据植入部位的骨宽度选择微种植钉的直径。

5微种植体的临床应用

5.1微种植体支抗的适应症:

5.1.1严重拥挤或严重牙弓前突病例, 不允许支抗磨牙些许前移时:应用种植体支抗,可以实现矫正过程中后牙矢状方向的位置不改变,使拔牙间隙全部为前牙排齐或内收所占据,从而达到支抗目的。

5.1.2前牙排齐或后移时后牙支抗不足, 口外弓患者不能配合或配合欠佳时:口外弓常常需要患者较好的配合,特别是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微种植体支抗就不必担心患者配合度的问题。

5.1.3后牙前移时或后牙远中移动时前牙支抗不足时:在成年人或者低角病例,需要远中移动磨牙时,微种植体支抗可以高效的远中移动磨牙,同时还避免前牙唇倾。

5.1.4中线明显偏斜纠正时:传统的纠正中线偏斜常常用颌间牵引,也需要患者很好的依从性,用微种植体支抗就可以避免。

5.1.5因牙缺失未及时修复对颌牙过度萌出、后牙萌出过度引起的前牙开合、高角病例等需要绝对压低后牙时:可以在需要压低的牙的颊腭侧植入微种植体,用弹力线或者链状橡皮圈直接施力,可以有效压低磨牙,同时避免邻牙伸长。

5.1.6因前颌骨发育不足前方牵引时:用微种植体施力与牙槽骨上做前方牵引,只要是骨骼效应,且口内固位较传统的稳定可靠。

5.1.7骨性深覆 、改善露龈笑和Spee 曲线需要压低下前牙时:用微种植体能有效地压低上颌或下颌前牙,从而矫治深覆 及露龈笑。

5.1.8因缺失牙太久邻牙倾倒直立磨牙时等等。

5.2微种植体支抗的相对禁忌症:口腔作为一个器官是统一的,是整体机体的器官之一。以此观点,下列情况不适宜使用支抗种植体: 1) 全身疾病如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甲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贫血、慢性肝炎、未控制的糖尿病;2) 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干燥症等口腔粘膜病;3) 颌骨疾病: 骨纤维异常增生症、肿瘤如牙骨质瘤等病;4 )存在未萌恒牙者(第三磨牙除外 ),手术有可能损伤恒牙胚; 5) 进展期牙周炎、牙龈炎;6) 女性妊娠期、哺乳期;7)凡是可以用常规支抗完成矫正的病例.[8]

5.3微种植体支抗的植入部位:微种植钉几乎可以植入颌骨任何需要的部位,通常可供选择的部位包括: 上颌结节、磨牙后区、下颌正中联合、前鼻棘底、缺失牙部位牙槽嵴、硬腭部、牙槽间隔[9]。术前常规拍曲面断层片、根尖片,或拍 CT 片,以评估植入部位的骨量情况,植入部位与牙根、上颌窦、下齿槽神经等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确定安全距离,避免邻近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

5.4微种植体支抗的植入角度:微种植体植入角度的不同,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和成功率则不同,但尚无直接证据显示微种植钉的植入方式与牙根损伤相关。

经验表明,在上颌骨颊侧皮质骨隆突上,微螺钉种植体植入角度和牙长轴成 30°~40°;而在下颌骨植入角度是 10°~20°,与垂直植入相比,可明显提高种植体和骨皮质间的表面接触,增加稳定性;也可以减小损伤牙齿的风险,因为成角植入时不容易达到根间隙最窄的地方,并且相同条件下植入的种植体长度可以更长。[10]

5.5微种植体支抗加力时机与力量控制:微种植体支抗仅作为暂时性的支抗装置,需要较低的骨结合程度或不需要骨结合,其支抗能力主要来自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机械嵌合力),可即刻加力。有研究表明钛合金与活性骨组织能够在结构及功能上直接结合,达到理想的"骨整合"需要2~6个月的愈合时间,而支抗钉即刻加力,固位力主要靠机械固位。随着矫治时间的增加,钛支抗钉的骨整和作用增强,支抗钉的稳固性更强[11]。目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普遍认为使用150g~200g的牵引力既符合牙齿移动的生物学原理有安全有效,大于200g的牵引力影响微种植体的稳定性。

5.6微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微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与颌骨的密度、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种植体支抗的设计、种植及时和负载的力量等有关[12]。

综上所述,微种植体支抗作为一种将正畸科学与种植科学结合起来的特殊支抗系统,为正畸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尤其在成人正畸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随着组织学、材料学、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种植支抗技术不断完善,微种植支抗成功率不断提高,只要有合理的设计,它可扩大正畸治疗的适应性,增强矫治的效果,其应用前景是广阔的。

参考文献

[1]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5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4.

[2]赵志河,王军,正畸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1):57

[3]News & Trend in Orthodontics.2007;8:15-20

[4]Lin JC,Liou EJ,Yeh CL,et al.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currentorthodontic miniscrew systems[J]. World J Orthod,2007,8 ( 2 ) :136-144.

[5]史建陆,魏小平. 自攻,助攻支抗微植体骨界面的实验研究[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25( 5) : 663 - 667.

[6]王震东,王林,倪晓宇,等. 不同长度微种植体支抗应力差异的三维有限元研究[J]. 口腔医学,2005,25( 2) : 96.

[7]Mitsuru Motoyoshi, Clinical indices for orthodontic mini-implants[J].Journal of Oral Science,2011,53(4):409.

[8]曾祥龙,正畸种植体支抗的发展、类型与应用[J].口腔正畸学,2005,12(1):47.

[9]王照林,微型种植体在内收前牙正畸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2,32(2):87.

[10]李建华,林新平. 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对牙根和牙周组织造成的损伤及损伤后的组织学变化[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2,39(2):278.

[11]钟志华.助攻型和自攻型支抗种植体稳定性的比较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0,2(26):122~123.

[12]朱婷婷,米丛波.种植体支抗应用中并发症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0,17(1):48.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