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正确认识婴儿期生理特点和及时添加辅食的重要性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浅谈 正确认识 重要性 生理 辅食

【摘要】 婴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包括体格发育、神经系统发育、胃肠功能发育等。这段时期也是给孩子添加辅食较为重要的时期,如果辅食添加不及时或不当,孩子就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贫血、免疫力降低等。

【关键词】 婴儿;生理特点;辅食添加;重要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7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86-01

1 正确认识婴儿生理特点对指导添加辅食极为重要

婴儿期为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1周岁。此期为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每日需要的总热量和蛋白质相对较高,但其消化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和营养紊乱,发生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腹泻等疾病。由于此期小儿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疾病的抵抗力较低,易患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故此期保健重点应在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和及时添加辅食、实施计划免疫和预防感染。其中,1-6个月提倡纯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最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各种营养素,且其质和量会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变化以适应婴儿需要,最适合婴儿胃肠功能的消化和吸收;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活性细胞和其他免疫活性物质,可增强婴儿抗感染能力。但6-8个月后,母乳中各种营养素、抗体、免疫活性物质、矿物质等均缺乏,不能适应婴儿生理需要,这就需要及时添加辅食以避免造成婴儿营养不良、贫血、免疫力降低等。

2 不及时添加辅食可引起如下疾病

2.1 营养缺乏性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贫血诊断标准为:新生儿血红蛋白<145g/L,1-4个月血红蛋白<90g/L,4-6个月血红蛋白<100g/L,6个月-6岁血红蛋白<110g/L。婴儿由于缺铁或缺乏叶酸、维生素B12,即可引起相应贫血症状:如出现皮肤黏膜苍白、嗜睡、烦躁不安、易怒、反应迟钝、呕吐、腹泻、易感染等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可多予肝泥、瘦肉松、鱼泥、蛋黄、动物血、豆腐等含铁、维生素B12丰富的食物及含叶酸丰富的绿色蔬菜、新鲜水果、谷物等喂养。

2.2 佝偻病,好发于3个月——2岁以内的婴幼儿 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其主要表现为:夜惊、易激惹、睡眠不安、多汗、枕秃等,严重者可出现方颅、肋串珠、鸡胸、“O”型腿、“X”型腿等。为避免这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需要多晒太阳,及时添加蛋黄、肝泥等以补充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维生素D。

2.3 辅食添加应遵循婴儿的实际需要和消化系统成熟程度,循序渐进地进行,一般原则为:①由少到多:使婴儿有一个适应过程;②由稀到稠:从流质开始到半流质到固体;③由细到粗:从菜汁到菜泥,乳牙萌出后可试食碎菜;④由一种到多种: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食物,不能同时添加几种;如出现消化不良应暂停喂该种辅食,待恢复正常后再从开始量或更小量喂起;⑤天气炎热和婴儿患病时,应暂缓添加新品种;⑥婴儿由于其肠道内缺乏消化脂肪的酶,故应予以低脂饮食,以免引起脂肪泻;⑦婴儿虽对甜食偏爱,但甜食分解后产酸产气,增加胃酸,影响肠蠕动功能,影响食欲,故不宜多吃。

2.4 添加辅食的具体时间和方法如下 ①4-6个月:婴儿于4-6个月时唾液腺才发育完全,此时唾液量显著增加,唾液中富含淀粉酶,此时婴儿体内贮存铁已消耗完,因此自4个月起即可添加含铁配方米粉或含铁谷类食品。还可加食菜泥,植物油也应及时添加。初喂这类食品时应在哺乳后立即喂,从少量喂起,每日2次,6个月后可代替1-2次乳类。②7-9个月:此时婴儿乳牙已萌出,应及时添加饼干、面包片、馒头片等固体食物以促进牙齿生长,并训练咀嚼功能。也可添加烂粥、烂面、碎菜、肉末、鱼泥、肝泥、全蛋等食品,增加小儿食欲。此期是婴儿咀嚼和喂食学习灵敏时期,应逐渐过渡到三餐谷类和2-3次哺乳。③10-12个月:此期婴儿消化功能进一步完善,在上述食谱基础上可添加瘦肉,剁成碎末加入粥或面条内同煮,以利消化吸收。

3 体 会

婴儿期为人生第一个生长高峰,也是能否健康成长的第一步。正确合理添加辅食为婴儿的健康成长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保障。这就需要儿科医生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给家长讲解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的重要性,家长应随时随地谨记婴儿辅食添加原则,不应急于求成。有的家长爱子心切,看到自己的孩子吃东西那可爱样儿,便不顾一切,把自认为营养的好东西统统给孩子吃,也不管他的肠胃是否能够接受,只要嘴巴要就给他吃,殊不知反而害了孩子,弄得孩子消化不良了,反复腹泻、免疫力下降,也反复感冒了。我们应该遵循婴儿的生理特点来科学的喂养,只有这样,才能如每位家长所愿,让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薛辛东.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

[2] 吴升华.儿科住院医师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6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