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社会记忆视阈下口述档案收集策略浅析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浅析 口述 收集 策略 记忆

【摘要】口述檔案收集工作是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是一项涉及众多学科,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动态性的复杂工程。本文首先厘清口述档案收集来源三个层次,在分析口述档案收集的流程过程的基础上,针对口述档案收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以期为口述档案收集的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口述档案;访谈流程;档案收集;收集策略

我国口述档案的收集来源有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通过直接访谈获取口述资料,通过鉴定整合形成口述档案;第二层面是收集社会各界已形成的口述历史档案。我国在1988年的《英汉法荷德意俄西档案术语词典》中将“口述档案”释义为“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的逐字记录形式”,本文基于上述定义,将重点探讨对口述档案第一层面的收集,即通过实施访谈获取第一手口述历史资料的过程。

一、口述档案收集的意义与价值

口述档案的收集是口述档案资源建设的前提,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做好口述档案的收集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一是填补历史史实的空白,还原历史真相。二是优化档案馆馆藏结构,为我国档案资源建设“增砖添瓦”。三是构建社会民众共建社会记忆的格局,提高全社会档案意识。四是敦促档案工作者不断改善自身知识结构与业务能力。口述档案收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二、口述档案收集的流程及过程

口述档案的收集是一个兼具系统性、综合性、动态性等特点的复杂过程,构建科学规范的口述档案收集的流程是口述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作为口述档案收集的工作者,在开展收集工作前应对相关流程有通盘的了解,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借鉴学习相关实际经验并做好整体规划。前期规划工作直接影响口述档案收集的工作效率、收集内容的真实性与价值大小。口述档案的收集可分为三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确立选题,选择受访者(即访谈对象),确定访谈提纲,组建访谈工作人员队伍,准备访谈设备(如录音器、摄像机、照相机等)安排访谈时间及地点,制定法律授权书等环节。其中,确立选题是核心,确定访谈提纲是前提,选择受访者是关键,制定法律授权书是保障。1.确立恰当的选题。口述档案的选题就是确定收集内容与对象,选题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收集工作的目标完成度与结果价值度。档案机构在进行选题时应坚持三方面的原则:一是根据本机构的优势确立选题,根据本机构的特点、立足馆藏档案在相关领域开展工作,有利于最大限度挖掘口述资料的价值。二是根据用户需求确立选题,以用户利用需求为导向,契合社会动向与舆论、关注公众兴趣,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三是可行性原则。口述档案的收集工作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档案机构在选题时应考虑本馆的能力、选题执行难易程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2.选择访谈对象。口述档案与国家机构、社会团体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传统档案相比,具有全民性与平民性的特点,因此受访者即访谈对象的选择应根据访谈选题综合考量年龄、性别、民族、社会各阶层等多维度多层次因素。选择访谈对象时应考虑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受访对象是否具有代表性,应重点选择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与当事人;另一方面,受访对象的身体状况是否良好、思维是否清晰等,其身体状况将直接影响记忆的准确度与可靠性。3.确定访谈提纲材料。访谈提纲材料包含两个主要内容:一是选题相关资料,即访谈内容大纲,有助于帮助工作者对访谈对象的引导。二是访谈对象资料,即对受访者的背景调查,对受访者的尊重有助于增强双方情感交流。4.制定法律授权书。目的在于保障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也为口述档案的利用奠定基础。

(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整个口述档案收集过程的主体部分,执行访谈是口述档案收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口述档案工作者立足选题内容、根据访谈提纲与受访者进行口头交流与情感传递的过程。访谈工作者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尽量争取受访者同意录像、录音采访。二是注意把控采访时间,不易进行疲劳采访方式。三是注意访谈的方式方法,口述档案采访并不是简单地按照访谈提纲提出问题,而是在掌握提纲精髓的前提下,与受访者进行心灵与精神的沟通与共鸣,在回忆历史事件及情感回溯的过程中,填补属于社会大众记忆的空白。

(三)后续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完整转录,即根据录音录像将声像材料转化为文字记录,将文字材料与声像材料反复比对,保证转录材料的完整性;第二层次是去伪存真,即鉴别口述内容的真实性,口述者受主观因素及自身局限性的影响,回忆难免与部分史实有出入,口述工作者应将口述材料与历史文献做比较研究,还原真实历史事件;第三层次是获得授权,即与口述者签订法律授权书,口述档案是采访者和受访者共同合作的产物,它凝结了双方的劳动结晶,具有口述作品的特点,因此根据《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具有独创性的口述作品受著作权保护”;第十三条规定:“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者共同享有”。法律授权书的目的是在保护口述者著作权与隐私权的前提下,授权采访者开放口述档案。

三、口述档案收集的建议与对策

(一)建立口述档案收集的制度体系。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是口述档案收集工作的制度保障与指导方针,制定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有利于保证口述档案收集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我国口述档案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标准制定方面仍相对薄弱。1.加强口述档案收集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目前就口述历史档案方面的法规而言,我国没有直接的法律法规与之相关,但在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有相关条文涉及对“传统口头文学”“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2.制定相关的收集标准和技术规范。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一部全国性的与口述档案密切相关的收集标准或指导规范,使得许多地方档案部门在进行口述档案收集的过程中无章可循,存在收集方法不恰当、收集内容缺乏科学性的问题,浪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因此国家档案机构应在充分调研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口述档案收集的实际,逐步出台相关标准规范。标准应明确口述档案收集范围、收集内容、鉴定原则、归档标准、受访双方的法律义务与权利等方面,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如宁夏档案馆获国家档案局立项项目《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标准规范》(2001年),并制定《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标准》,扬州市档案馆制定《口述档案归档整理方案》(2007年),《方案》涉及整理原则、分类方案、整理内容及方法等方面等,这些标准、方案的出台即为口述档案标准化收集进行有益的探讨与尝试。

(二)健全口述档案收集的运行机制。1.建立档案部门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运行机制。尽管口述档案收集涉及档案部门、历史研究部门、文化机构等多方主体,但是应明确档案部门作为口述档案收集工作的责任主体地位。档案部门应切实担负起为社会建构记忆的责任与义务,积极与社会多方力量合作。其一,加强与其他档案部门的通力合作,加快建立口述资源共享机制。其二,加强学界的互动和合作,如2004年成立的口述历史研究会,为组织和推动口述历史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其三,积极与宣传媒体合作,扩大影响力的辐射范围,如2008年4月启动的“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工程即是资料馆与电影频道的合作项目。2.设置口述档案专门机构。目前我国没有设立专门的口述档案机构,主要工作由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分开完成,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收集工作的专业化、系统性与集约化发展。我国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如新加坡在国家档案局设立口述档案收集中心,美国建立体系化协会(包括全国性的口述历史协会及遍布全国各地的分会)。我国可在现有档案局(馆)组织体系内建立国家-省-市三级的口述档案收集中心,或建立口述档案协会,增强组织保障力度。3.设立口述档案收集专项基金。将口述档案收集工作纳入档案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中,设立专项基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保证口述档案收集工作的良好运行。我国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如美国收集口述档案所需经费除本部门拨款外,积极寻求包含福特基金、洛克菲勒基金等在内的企业基金的支持。另外,档案馆积极申报口述档案类的科研基金项目,有助于将实际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也是基金的部分来源渠道。

(三)加强团队建设,培养口述档案收集专门人才。口述档案收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口述档案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优良的档案学专业素养,而且涉猎历史学、新闻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当前我国在口述档案专门人才方面较匮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复合型人才欠缺,我国高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具有专业优势的档案学专业学生,但其在其他技能方面相对欠缺。二是专业培训工作不到位,许多口述档案工作者在未经过专业化访谈培训的前提下,即仓促开展访谈工作,致使工作效率低下访谈结果不理想。鉴于此,应做好两方面工作:1.培养“专门+”档案人才。口述档案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史学基础、档案学专业功底,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良好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我国“十二五”档案发展规划中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档案人才制度环境,并且与高校加强合作,在高等院校定向培养档案工作高级专门人才,从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人才队伍”。因此我国档案部门应加强与档案学界与业界的沟通交流,将“口述历史档案”纳入高校档案学或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并开设研究生教育方向,为国家培养一支专业素质高、知识结构完善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口述档案资源建设及社会记忆建构提供智力支持。2.加强岗前培训力度。由于高校培养口述档案专门人才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因此当前档案部门应采取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培养专业人员。邀请专业人才来馆培训和指导,提升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访谈技巧,尤其是心理学知识,访谈的原则方法,与受访者的沟通技巧等方面做重点培训;邀请口述档案收集工作者来馆分享实际工作中成功经验,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剖析使档案工作者有直观的访谈感知。在培训方面我国已有可喜成果,如2010年国家档案局与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在昆明联合举办抢救保护云南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培训班,2011年云南省档案局组织业务骨干赴新加坡国家档案馆接受口述历史档案管理与研究强化培训,解决急需的口述历史档案人才问题。

(四)加快建立口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信息共享机制。口述档案资源的建设有三个路径,分别是直接采访后期加工成口述档案、收集已形成的口述档案、整合社会各界口述历史档案成果,三个路径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当前我国口述档案收集存在各部门孤军奋战的现状,不仅不利于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也不符合大数据时代对信息共建共享的要求。为此,我国亟须建立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的口述檔案资源体系。一是加快推进口述档案数字化工作,建立口述档案数据库,实现口述档案的集约化建设与管理。二是搭建设网络互动平台,在现有的档案信息网上设立展示窗口,不仅有利于宣传口述档案影响力,更有利于实现信息开放式共享,共同构建社会记忆。

【参考文献】

[1]潘玉民.认识与行动:在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建设[J].档案学通讯,2012(1).

[2]李涛.论口述档案的搜集[J].档案学研究,2008(5).

[3]张敏.口述档案研究[D].安徽大学:2012.

[4]杜青.抢救保护云南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培训班在昆举行[J].云南档案,2010(8).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