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馆藏民国时期边疆教育档案利用策略的新思考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边疆 馆藏 民国时期 策略 思考

摘 要:馆藏民国时期边疆教育档案,反映了民国时期民族教育、民族关系和民族文化融合,对其进行利用研究能够更好地为现在处理边疆地区的教育问题、文化认同提供经验。本文从档案利用资源、利用手段和成果三个方面入手,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建设、加强校地合作等利用的新策略。

关键词:馆藏档案 民国时期 边疆教育 利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70/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8-11-06

Abstract Collection of frontier education archiv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reflects the ethnic education, ethnic relations and ethnic integration of culture during the period. The study and utilization of the archives can provide better experience for the current handling of educational issues and cultural identities in frontier areas. Based on the resources, means and achievements of archives utiliz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its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new utiliz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accelerating digi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local people and so on.

Keyword collected archives;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frontier education; strategy of utilization

民国时期,民族教育先后被称为“蒙藏教育”和“边疆教育”。在贵州,边疆教育被称为“边民教育”、“苗民教育”和“苗夷教育”。1935年,蒋介石来贵州,在接见少数民族上层人士时,这些人士建议政府应重视少数民族教育。蒋介石当即表示,在贵州教育经费中,每年至少提出十万元作为苗夷教育经费。1935年10月,成立贵州省特种教育委员会,作为推行边疆教育的专门机构,自此贵州开始了近代意义上的边疆教育。相对于蒙藏地区的边疆教育而言,贵州无论从时间还是规模上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贵州边疆教育却有着自己的特色,因此围绕其产生的边疆教育档案也有着较大的研究和利用价值。本文从档案利用资源、利用手段和成果三个方面进行调研,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提出馆藏民国时期贵州边疆教育档案利用的新策略。

一、定义

1.民国时期贵州边疆教育档案。民国时期贵州边疆教育档案是指1935—1949年間围绕贵州边疆教育所产生的各种档案记录,除了政府文书外,还有相关的私人档案记录。

二、馆藏民国时期贵州边疆教育档案的利用工作现状

档案利用资源、档案利用方式和途径、档案的利用成果,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三个因素的状况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该单位利用工作的水平。本文也将从这三个方面对贵州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时期贵州省边疆教育档案的利用工作进行相关介绍。

1.档案利用资源。可利用的档案资源的数量和种类严重影响着一个机构的档案利用工作,贵州省档案馆馆藏的民国时期贵州省边疆教育档案资源的种类有两种,一是公文、文书、公报等,如《民国三十七年第一学期各级边校机关及各级边校一览表》;二是书籍,如1937年钤印的《贵州教育概况》。另外,在笔者调研过程中发现,档案利用资源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现象,如档案文件内容为繁体字,档案载体由于历史和人为的因素已经存在虫洞、倒置、破损等现象。

2.档案利用的方式和途径。在笔者调研过程中发现,贵州省档案馆对于边疆教育档案提供常规的借阅服务,即利用者在有利用需求的前提下,凭借身份证和借阅登记表后就可利用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档案。由于没有电子目录和档案文件散存在多个全宗之内,因此在提供利用过程中,利用者不能通过计算机进行检索,只能通过人工翻阅众多的民国时期档案文件目录才能检索到想要的条目内容,同时对于已找到的档案文件也只能采用摘抄的形式,完成档案内容的转移。另外,在利用交流过程中,利用者和工作人员对民国时期边疆教育档案的认识有差异性。如笔者选取的主题为边疆教育与档案馆工作人员认知的民族教育,虽内容一致,但由于认知的差异性,在内容的交流上和档案的查找过程中出现了困难。

3.利用成果。对于贵州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时期边疆教育档案的利用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编史修志,如《贵州省志·档案志》《贵州省志·教育志》《贵州教育史》等;二是科研著作和期刊论文,如《黔教化育》《贵州民族教育概况》《抗战时期“新边疆”视阈下的贵州苗民教育》《论民国时期贵州民族地区的教育》《民国时期贵州的边地教育》等。针对创作者分析,发现主要集中在文史科研机构。

三、馆藏民国时期贵州边疆教育档案利用工作的不足之处

笔者通过对现状内容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在馆藏民国时期贵州边疆教育档案利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档案损坏制约着档案利用质量。通过现状论述可以发现,档案由于长时间的利用和较长时间未整理,导致档案资源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如全宗号M102贵州省教育厅档案文件中的348号文件《民国三十七年第一学期各级边校机关及各级边校一览表》出现了虫洞,影响着文字的辨识,文件349号内容装订倒置,致使利用不便。因此,档案资源的质量将制约档案利用质量,影响档案信息的获取。另外,档案内容为繁体字书写,限制了利用的人群,也给档案利用带来了不便。

2.档案数字化程度不够,内容分散,影响档案信息的检索获取。由上可知,贵州省档案馆对于民国时期贵州省边疆教育档案的利用采用传统手工检索,没有电子文件目录也没有数字化全文内容,数字化程度不够,既不符合档案信息化战略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快速信息获取的时代需求。另外,由于民国时期贵州省边疆教育档案没有独立的全宗,散落在贵州省馆藏的100多个民国时期的全宗范围内,两个因素的叠加又加深了档案检索的困难。

3.利用方式和利用成果较少。由于利用人群较少,目前贵州省档案馆对于民国时期贵州省边疆教育档案仅有档案查阅一种利用方式,至于展览等方式目前尚无。另外,对于利用成果,主要是学术论文,方志和史书的数量也不是很多,只有六部。由此可见,利用方式和利用成果较少。

4.利用者和工作人员在沟通认知上存在差异性。由于众多的档案利用者为学术研究人员,他们以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主题截取,与档案馆工作人员对档案资源的结构认知不同,因此在利用过程中存在沟通不畅的现象,进而不能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档案材料,甚至会造成没有相关档案材料的假象。例如,笔者在第一次前往贵州省档案馆对馆藏民国时期贵州省边疆教育档案调研时,以自己项目的主题进行截取,即“边疆教育”,但被档案馆工作人员告知没有,在进一步查阅目录过程中发现,档案馆工作人员对于项目主题的内容认知为“民族教育”,因此利用者和工作人员在沟通认知上存在的差异性也将制约档案的检索过程。

四、馆藏民国时期贵州边疆教育档案利用策略的新建议

档案信息资源如何高效、快速、准确地为用户利用是各个档案机构一直都在探寻的课题,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模式和体系,笔者借由馆藏的民国时期边疆教育档案,为档案馆如何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提供一些建议思考,具体内容如下。

1.加强档案的保护修复工作,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的质量。从上文论述可以得知,像《民国三十七年第一学期各级边校机关及各级边校一览表》等文件中的虫洞,已经明显影响文件的识别和信息获取,这样也必然会影响档案利用资源的质量。因此,省档案馆应做到“定期检查,及时登记,集中处理”,对那些由于各種原因导致破损的边疆教育档案进行及时修复,对这些珍贵的民国时期档案做到“常规保养”,进而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质量,满足档案用户的需求。

2.加快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建设,建立目录数据库、全文和专题数据库,方便用户检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战略的提出,用户对于高效、快速、准确的信息检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然而传统的人工检索和传统阅读,制约了这种需求的实现,也不符合《贵州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因此,除了保证增量电子化,还要采用“馆内与外包”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快存量数字化的进程。特别是电子文件目录的配备,建立目录数据库,有条件的时候建立全文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这样既可以满足用户对于高效、快速、准确的信息检索的需求,也可以为档案信息资源在利用手段和成果上的创新提高了可能性。

3.拓宽利用手段和成果。面对原有利用手段和成果较少的现状,贵州省档案馆可以做几方面的努力:一是编制专题索引;二是举办主题展览和讲座;三是进行内容上的特色化定制;四是进行文学创作;五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网站和档案馆相辅相成,这样就可以拓宽民国时期边疆档案资源的利用手段和成果。

4.加强校地合作,培养固定用户。通过调研可以发现,贵州省档案馆馆藏的民国时期贵州边疆教育档案的稳定用户群体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用于相关课题和论文的撰写,由此可见高校对边疆教育档案有着很大的需求。针对档案馆有资源无人才,而高校有人才少资源的状况,加强合作,以科研与学术研究为桥梁联合开发边疆教育档案,共同研究某一主题的项目;或是对高校用户在利用贵州省边疆教育档案的过程中,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放宽要求,如原来用户在利用民国时期边疆教育档案时一次只可以借阅十盒,放宽条件后可以一次借阅十三盒等。

5.解决沟通问题。由于用户和档案馆工作人员在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上的认知差异,导致二者在沟通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用户在去档案馆利用民国时期贵州边疆教育档案之前,认真对自己课题和所要查询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认知和准备,提供常规、常见的关键词,方便相关人员的理解,进而能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档案材料。

小结

民国时期贵州边疆教育档案是研究民国时期民族教育、民族关系、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材料,它能反映国民政府在实施过程中的成果和不足,对这些档案的利用工作研究,对我们现在正确处理边疆地区的民族问题、文化认同问题都有着借鉴意义,能够让我们吸取经验,规避问题。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档案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2][M102]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档案馆馆藏建国前档案全宗一览表,1923—1949.

[3]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教育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4][M8]贵州省民政厅.贵州省档案馆馆藏建国前档案全宗一览表,1923—1949.

[5][M1]贵州省政府.贵州省档案馆馆藏建国前档案全宗一览表,1912—1949.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贵州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时期边疆教育档案利用现状研究”(2016YB006);贵州省2017年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各级档案馆馆藏民国时期边疆教育档案的整理与研究”(2017zc111)。

★作者简介:刘凯,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档案学院,讲师,档案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档案历史文献、民族档案、档案基础理论;李忠峪,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档案学院,副教授,档案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档案保护、民族档案、档案基础理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