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抓住机遇 谋求发展 服务社会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谋求 抓住机遇 社会 发展 服务

30年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成立于1980年3月,与同一时间重建的西城区档案科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1985年12月,成立西城区档案局,撤销区档案科。区档案馆作为区委、区政府直属事业机构,归区档案局管理。1995年6月,经北京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和北京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区档案局作为行政机构,列入政府序列。又经区委、区政府决定,区档案局与档案馆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2002年 8月,区档案局转为区政府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仍为本区档案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履行档案事业行政管理职能。

改革开放以来,西城区档案事业迅速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档案工作在经历了恢复整顿、全面发展、服务创新几个阶段,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北京市优秀档案馆、区县档案事业综合评估先进单位。

目前,区档案馆拥有馆藏档案92个全宗,179769卷,13108件;照片档案21632张;录音录像档案323盘;底图2618张;光盘250张;馆藏资料3939册。档案馆机读目录中心和电子文件中心收集的区级立档单位归档文件目录(1995—2006年)212614条、电子文件40477件。全区共77个全宗单位,室藏案卷806826卷,210453件;音像档案1423盘;照片档案38731张;底图613张;光盘1725张。2007年档案馆接待档案利用者4301人次,3844卷次,51件次。

一、档案工作恢复整顿阶段(1978年至1987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各项工作整顿恢复,西城区档案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79年底,召开全区档案工作会议,传达贯彻“文革”后首次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恢复整顿和加强档案工作的具体任务,重新建立档案科,配备档案干部,分批进行专业培训,重新制发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制度,大规模地进行清理积存档案工作。从1980年至1985年共清理出1.48万卷文书档案,并清理出解放以来未经整理的会计、婚姻、落实查抄政策等档案4.76万卷。1985年以后,贯彻国务院关于调整档案工作的领导体制的指示,充分发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职能,档案科恢复为档案局。同时,制订会计、婚姻、教育教学、科研等各类档案的收集管理办法,加强这些专门档案的收管工作。

二、档案工作全面发展阶段(1988年至200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于1988年1月1日正式施行。以此为契机,西城区档案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区委、区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将区档案馆工程列入区重点工程项目。总造价1500万元的档案馆新馆于1994年12月竣工,1995年初交付使用,总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地面七层,地下一层。库区有环形走廊,设置408组密集架,设有档案库、资料库、档案接收消毒间、微机检索室、声像演播室及档案陈列室。馆内配备的计算机、服务器、翻拍仪、扫描仪、摄像机、彩色声像演播机,温湿度仪等设备总价值百万元以上。

新馆建成后,档案保管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区档案馆开展了较大范围的接收工作,自1994年区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区档案局关于接收区属单位档案意见的通知》后,经过5年时间,馆藏量由4万卷增加到11万卷,馆藏内容不断丰富,门类有所增加,打破了只有单一的文书档案现状,形成了由多种门类档案组成的综合档案系列。档案载体也由原来唯一的纸质材料,发展到纸张、照片、音像磁带等几种材料。

档案保管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档案馆的业务建设,为全区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1995年区档案馆达到市二级标准,1996年进入市一级先进行列。

“九五”期间,通过广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档案法,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各级领导更加重视、支持档案工作。将档案事业发展列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档案馆事业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区属各立档单位依法把档案工作纳入发展计划和领导日程,加强了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投入,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从1991年起,在全区实施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和达标升级工作,至1998年区级单位档案管理达标升级实现了“满堂红”,全部达到市级先进标准。区档案局加大了档案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开展了档案机构登记,坚持每年对立档单位进行一次执法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单位档案管理网络、规章制度、基础业务、开发利用和保管条件的健全完善,档案工作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资料征集工作进一步加强。1998年征集了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金友之(溥任)先生、曹雪芹19世孙、被联合国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的曹仪简个人档案,建立了名人档案库。

档案编研成果获得嘉奖。1998年档案馆完成了《西城区精神文明建设选编》的编辑、印制工作,受到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较好评价。通过参加首届“北京市档案编研成果展评”活动,征集我区各单位编辑的档案编研资料、图书、画册等数百册,部分编研成果在展评中获得奖项。

举办有特色的展览。1998年利用馆藏档案举办了“西城老照片”展览,展示了西城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反映出建国五十年和改革开放20年城市各方面发生的变化,人们通过新旧对比,受到鼓舞和教育。

1999年区档案馆被评为全市档案系统先进单位。

三、档案工作服务创新阶段(2001年至今)

跨入新世纪,西城区的档案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档案管理工作也进入了深化改革与服务创新时期。

“十五”期间,西城区在全市率先改革了区级首脑机关档案管理体制,成立了机关档案管理中心,实现了首脑机关40个部门档案集约化管理。同时,历时3年对档案整理方法进行改革,简化整理程序,提高档案整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区级立档单位档案计算机管理,自主研发在全区统一推行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实现了归档文件整理的自动分类、编目,并能嵌入电子原文。创新档案编研工作,创办《西城追忆》档案史料期刊,公布档案史料,传播档案文化,收集整理口述史料,汇编出版《北京西城往事》。

西城区机关档案管理模式有了新突破。2001年底,机关档案管理中心这一新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受到各部门的普遍欢迎。2002年7月,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毛福民到我区进行了档案服务创新专题调研。2003年8月,在全国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座谈会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中心和档案馆,得到领导和同行们的好评。

加快档案收集整理的改革与创新。区档案局自2000年始,组织了全区档案保管期限调整工作,实现档案收集、保管从数量扩展向质量优化转变。通过工作实践,形成了指导实际工作的意见、方案、手册、计算机管理软件等。

创新档案编研工作,探索档案编研工作新形式。2001年创刊的《西城追忆》档案史料期刊,由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毛福民为创刊号撰写了卷首语。自创刊以来,本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档案休闲方式反映西城区的历史,满足公众精神文化生活对档案史料的需求。档案馆每年编辑出版《西城追忆》4期,至今共编辑出版29期、百万余字。

拓展档案馆的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2001年11月29日,区政府将档案馆列入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档案馆举办多个展览深入机关、社区、学校和青少年科技馆、图书馆巡展,观众达到数万人次。2004年市档案局组织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检查评比,区档案馆荣获二等奖。

拓宽档案工作服务领域。随着国有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档案局加大了对改制过程中档案工作的管理力度。指导企业依法处置产权变动中档案的归属与流向,印发了《改制企业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对改制后的档案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为了做好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中的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区档案局下发了《关于做好行政区划调整中档案处置工作的通知》。深入7个涉及区划调整的街道,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使行政区划调整中档案处置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十五”期间,区档案局对58个机构改革、企业改制单位进行了跟踪指导,保证机构改革、区划调整、企业改制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2004年至2006年,区属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2000年以前形成的以“卷”为单位的档案及区属改制企业的历史档案已全部移交区档案馆。

区档案局深入开展社区档案工作,在对二龙路、德外街道社区档案工作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编制了社区居委会档案工作业务指导手册,电算化会计档案、数码照片档案、光盘档案管理办法、电子公文归档办法以及档案鉴定销毁程序等。有针对性地做好新领域、新载体的档案管理指导工作。

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2001年在政府计算机网站上建立了档案馆主页,通过互联网可进行检索浏览。为保证我区档案事业与全区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积极参与区政府“电子政务”网络的开发建设,提出“西城区政务办公系统档案管理功能需求”方案,实现电子文件网上归档和进馆。二是改革纸质文件整理方法,使其与电子文件管理适应。三是加快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为档案信息共享奠定基础。

2004年6月,区财政局完成了2003年度电子公文网上归档工作,并向区档案馆移交了当年归档数据,在全区首家实现了电子公文与电子档案的网络化管理和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的双套归档。

健全完善照片档案数字化工作。针对我区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对重点大街原貌进行拍摄。与区规划局、文化局一起,筹建“西城区城市建设风貌影像库”。保存街巷、胡同拆迁改造前城区原貌照片3万多张。

档案科研工作取得新成果。区档案局《调整文书档案保管期限、优化馆室藏的研究》和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西城区房屋档案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课题,获得北京市档案局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电子公文档案管理功能需求研究》课题荣获了2006年度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和2006年度北京市档案局科技成果一等奖。《区县档案馆进馆范围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正在指导着全区档案接收范围新的实践。

2004年,《行政许可法》正式施行。依据行政许可法,区档案局完成了对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确定档案行政许可事项2项,备案1项。按要求建立和完善了实施行政许可的配套制度,通过制定《西城区档案局全程办事代理制度》和《西城区档案局全程办事指南》, 规范了行政程序 ,提高了执法水平。

2008年5月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根据市政府办公厅的有关要求,成立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区档案局被列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档案馆承担政府信息公开场所的管理和全区行政公开信息的提供利用工作。

改革开放30年,西城区的档案事业日新月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从思想上打破传统观念,进一步拓宽档案工作服务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够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有效地发挥作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关文章:

Top